老年女性椎体压缩骨折是比较常见的,对于此类患者最好行核磁共振检查,一方面核磁可以很明确的区分出新发和陈旧骨折,对于新发骨折现在临床上比较推荐的是椎体成形术,具有安全,有效,症状缓解满意特点。陈旧骨折一般保守治疗,肌肉注射降钙素是首选,缓解骨痛的同时可以抑制钙流失,增加骨密度。二磷酸盐类药物可以作为长期治疗的选择,目前临床上有口服制剂和静脉制剂2种,口服一周一次,需注意服用方法,胃食管返流和消化性溃疡者慎用;静脉制剂一年注射一次,方便,需注意肾功能不好的不能用和发热并发症,发热一般退热处理即可。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严重时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 痛风的急性期,患者受累关节表现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除了规范的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1.冷敷2.半导体激光3.无热量短波4.脉冲磁疗5.1-2级关节松动术。 慢性期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等功能障碍,物理治疗目标是恢复肌肉体积和功能,重获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可采用的措施包括:1.中频电刺激2.负压吸引干扰电治疗3.关节松动术1-4级4.牵伸训练5.微热量短波。
1.原因:足底筋膜起于跟骨底内侧,与远端的趾骨相连分裂为五束,这些纤维同时与周围的真皮、横向的跖韧带以及屈肌腱等紧密相连。尤其在第一跖趾关节,背屈运动增加足底筋膜的张力与足底纵弓。而其本身又缺乏弹性,仅能延长约 4%。本病多由反复的小创伤及过度紧张引起。近来人们多认为其为非炎症反应,称为「足底筋膜退变」更合适。 由于跟腱或腓肠肌紧张而导致的踝关节屈曲减少,与足底筋膜炎的发展也有一定关系。肥胖,过度负重,以及其他独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鞋不适,过度训练以及距下关节活动度降低。高足弓与扁平足也是诱发足底筋膜炎的重要原因。 2. 临床表现:病人经常感受到起始疼痛,即晨起或者长时间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更加明显,行走数步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时间增长或站立时间增加,疼痛又加剧。疼痛呈锐性疼痛而没有放射性。 3. 体格检查:多于跟骨结节周围局部压痛明显,沿筋膜走行触及压痛,足底筋膜紧张时更加明显例如踝关节背伸时。 4 . 诊断:负重的足部平片是必要的,用于发现骨刺及钙化,然而尸检表明:骨刺多集中于趾短屈肌起始部而非在于足底筋膜疼痛部。 6. 治疗:对于所有病例均应非手术为主,休息,功能治疗,自行拉伸训练,脚后跟垫,矫正器械,冰敷,NSAID,减肥。光足活动以及不合适的足垫及其他是不推荐的。恢复足弓的鞋有助于减少第一跖趾关节背屈,有助于减少足底筋膜的最大张力。8 周时与跟腱拉伸作用相比,足底筋膜拉伸的效果更好。然而,2 年随访效果一般。 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夜间固定,处方药,矫正器械,固定。其中固定的作用为:预防与纠正足底筋膜与腓肠肌的位置。以及应用矫正器械。仅有一小部分需要使用局部注射药物及体外超声治疗。 局部注射类固醇药物证明短期有效而长期效果不明显。其副作用同时有:足底筋膜的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