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位自己贫血多年,宝宝也贫血的妈妈,在上海一位资深老儿科教授的指点下,停掉医院里大夫给开的数种治疗贫血药,口服了一个半月乳铁蛋白,孩子的血红蛋白由原来的85mg/ml升至101mg/ml,宝宝妈妈让我看结果的时候高兴的都要流泪了,她说自己从小贫血,治疗多年,还是贫血,就怕孩子贫血,从知道孩子贫血起,她心中就忐忑不安,每次来医院,医生开的药,孩子吃后大便黑暗黑暗的,很是担心,我说当今社会做人不好做,做医生不好做,做有良知医生更不好做,百分之九十以上医生知道乳铁蛋白治疗贫血很好,但医院里没有,有些事不好说,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但当今事几个敢说真话。
如何增加妈妈的乳汁呢?---李大夫教您有妙方虽说在妈妈怀里酣饮温香的母乳是婴儿的最大享受,不过,并不是每个婴儿都能顿顿享用母乳的,有的妈妈乳汁不多,有的干脆就没有。我在这里把我的增加妈妈乳汁妙方分享给大家。第一:妈妈要乐观,保持心情愉悦。第二:妈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D和钙第三:要大量喝汤,尤其鲫鱼汤第四:也可以服用下奶的中药。只要能保证做到以上我的建议,基本保证宝宝能享用到甜美的乳汁,母乳比任何奶粉要好的。
近期因为疫苗问题,家长们人心惶惶,经常有家长问我:疫苗还敢不敢打?为此:我也简单说两句,一类疫苗预防的是对儿童影响巨大的严重疾病,必须注射;二类疫苗预防的是不太严重的疾病,可以根据家庭情况和接受程度有选择的注射。这是根本区别。宝宝必须注射的一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麻疹,乙肝疫苗。数年前家长问我二类疫苗打不打,我也曾经这样回答过,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的,必须打,其他自己决定,可以不打。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近三年出生的宝宝,我发现我诊治的黄疸发病率大于95%,普遍存在不好退,退而反复现象严重,我总结这几年的黄疸,在治疗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大家分享首先中成药茵栀黄颗粒,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宝宝吃后腹泻严重,有个别家长因为宝宝腹泻就擅自停药,这是不科学的。第二:肠道益生菌制剂,借助这些药物,可以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益生菌不但调理肠道,退黄疸,还有提高免疫力作用,我建议宝宝黄疸5个以下还是要坚持一段时间为好。
常常有的家长朋友们说孩子睡眠不好,来查查“缺不缺钙”,家长说的“缺钙”我们医生在医学上叫“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实际上是维生素D的缺乏,家长眼中的“缺钙”只是引起孩子睡眠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实小孩睡眠不好原因很多。大家都知道小儿的睡眠对其生长发育很重要,小儿睡眠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第一:先说内在因素包括孩子是否患病(如发烧、腹泻、腹痛、哮喘、皮肤过敏等),孩子本身的气质特点(如难养型气质),不良的睡眠习惯等。第二:外在因素包括睡眠环境和抚育环境:居住环境拥挤,噪声大,光线太强,睡眠时盖的太多、捂得太热,或太冷都会影响孩子睡眠,尤其是睡眠环境的温度变化过大,会显著干扰孩子睡眠,最佳的睡眠环境温度是22-27摄氏度。孩子与父母同床而眠也明显影响孩子睡眠,这些孩子尤其又是母乳喂养儿,他的夜间睡眠模式可能表现为间断的不连续的睡眠,所以孩子最好与父母分床睡。父母的不良应答也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如孩子稍一动或一哭父母马上就抱起、喂哺或把大小便,也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家庭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关系是否和睦,母亲是否和孩子分离,父母生活是否有规律等等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
在门诊上经常遇到要求查微量元素看孩子是否缺钙的家长,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给解释一番,下面我做一个简单解释供大家参考微量元素的血钙不能判断钙是否缺乏,因为钙不是微量元素,当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降低时,小肠对食物中钙的吸收会增加,同时骨骼中的钙会释放出来,来补充血液中缺失的钙离子。当骨骼缺钙时,也不见得血钙会低。人们通常所说的缺钙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维生素D的功能就是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促进钙向骨骼里转移。维生素D缺乏不但会引起小婴儿夜惊,出汗,方颅等佝偻病症状,还会削弱孩子的抵抗力,让孩子易患感染性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儿童快速生长期的生长痛也往往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在成年人,特别是绝经期妇女,维生素D缺乏会显著增加骨折的发病率,她们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维生素D来抵抗激素导致的骨钙流失,维持骨骼的稳定。过去教科书建议孩子从出生15天到2岁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IU,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孩子自出生起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IU到成年,我本人非常支持这个到成年的建议,我家孩子上初三,我接触的初中孩子家长较多,有不少家长反应孩子有腿疼,汗多,甚至颈椎不好,我本人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更应该补充维生素D及钙。目前市场上补D,补钙产品琳琅满目,谁也不可能一一尝试,如何选择?好不好,要看效果。要及时检查,万万不可耽误了孩子。
教你如何了解: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常规化验单上有20多项,有一些是只对特殊疾病的专业项目,一般疾病只需关注五项即可: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一、红细胞(RBC)主要以蛋白质和铁构成,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为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各器官组织,并带回代谢产物二氧化碳至肺泡排出。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减少:各种贫血。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慢性肺心病变,脱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缺氧等。二、血红蛋白(HB):俗称血色素,是一种含有二价铁的复杂有机化合物,位于红细胞内,约占红细胞体积的34%,是真正直接携带和释放氧与二氧化碳的物质。正常值为: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儿童(120-140)g/L。血红蛋白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相似。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数量与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是相对固定的,但在某些贫血时,两者之间的比值将发生变化。三、白细胞(WBC):有吞噬、消化和排除异物(细菌、病毒等)的作用。并有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故有“人体卫士“之称,白细胞的寿命平均13天。通过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用以帮助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观察疾病的演变与疗效。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分为5类(按百分比) 一是中性粒细胞(N)正常为65—75%,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二是淋巴细胞(L)正常为2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时;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E),正常为0.5—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等;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B)正常为0—1%,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M)正常为3—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四血小板计数:英文缩写PLT,血小板参与止血与凝血过程。其正常参考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药物过敏致血小板减少等疾病。增多(大于400×109/升):见于脾切除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等。注意,上述各检测项目的正常参考值只是正常人群中绝大多数人的平均数值,仍有约5%正常人不在此范围内。同时因医院及测量机器不同,会有小的变化,用时注意分析。血常规项目、缩写、参考值和单位简表中文名称英文缩写 参考值范围单位 白细胞WBC(4~10)×109/L 红细胞RBC3.5~5.5×1012/L 血红蛋白HGB110~170g/L 红细胞压积HCT0.37~0.50平均红细胞体积CV80~98fL 平均红血红蛋白含量MCH27~~31pg 平均红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 血小板PLT(100~400)×109/L 淋巴细胞%LYM%20~40% 中间细胞%MXD%3.5~15% 嗜中性粒细胞NEUT%50~70% 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1.0~3.3)×109/L 中间细胞绝对值MXD(0.2~1.5)×109/L 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1.8~6.4)×109/L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小于0.15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6.0-11.0fL 大血小板比率P-LCR0.13~0.43
今年出生的孩子黄疸众多,普遍存在不容易退,普遍反复出现现象,我说的黄疸,医学上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或新生儿黄疸。 那么怎么判断孩子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呢? 第一:先说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可以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的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同时新生儿每天血内的胆红素水平升高不是很迅速,总胆红素水平高于85μmoL/L而低于221μmoL/L。这段时期家长必须要多多注意孩子黄疸的情况,一旦觉得孩子黄疸病情发展非常迅速,或者很长时间没有消褪的迹象,就要及时的去看医生了。第二: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具备以下任何一项,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⑤除黄疸外,伴有精神不好,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升等异常情况。严重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危害是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我提供家长几点治疗宝宝黄疸建议供参考。1、早开奶:母亲做的三早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出生30分钟内开奶,开奶可使新生儿得到初乳,从而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日常喂养中,注意按需给奶,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阶段,保证新生儿能量及早充足的摄入,则可使胎粪较早排出,而且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自肠道的吸收,有利于新生儿黄疸消退。2、多观察,勤测量:要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是否有黄疸和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可以在家继续观察;如果发现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这时候需要看医生了。3、确定胆红素高低最简单的方法是经皮侧胆仪粗略测一下(仪器碰一下皮肤就可以)。如果很高,需要及时抽血化验4、生理性黄疸建议家长给宝宝喂点益生菌,葡萄糖水,有利于调理肠功能、胆红素从小便的排泄。5、观察大小便:多观察大小便颜色,如果大便成白陶土色,或发现尿布被尿液染成特别黄的颜色,要抓紧时间去医院。6、药物的应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借助这些药物,可以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中成药茵栀黄颗粒,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7、黄疸延长不恐慌: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孩子生理性黄疸时间可以延长到一个月,就需要去医院检查。应当指出,黄疸出现是从面部出现,逐渐由上到下蔓延到全身,而消褪的时候,却是倒者顺序消褪的,也就是说,孩子面部黄色最后才消退,所以很多家长只注意孩子露出的面部不消褪,心里很紧张。其实只要身体上基本褪了,问题就不大,有的孩子面部的要一个多月才能褪掉。但是如果一个月了孩子全身仍然发黄,一定要去医院看医生了。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称为儿童多动综合征。 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 活动和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等,但患儿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ADHD 常见于学龄期儿童,但有 70%的患儿症状将持续到青春期,3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期,多动症发展到青年会出现一些反社会的行为和人格问题。目前,儿童精神科学者普遍认为,ADHD 是一种影响终生的慢性疾病。ADHD 病因极为复杂,是由多种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单独或协同作用而造成的一种综合征。它实际上是一种脑的疾病,而不仅仅只是行为的表现,是儿童的大脑内发生了变化。生物学方面,多年来的研究提示,ADHD 可能是具有遗传倾向的,如果父母存在心理问题,如压抑、焦虑或情绪问题,其子女的 ADHD 患病率明显高于父母心理健康的儿童。
孕妇补钙,并不是越早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正常情况下,孕妇多吃些含钙丰富的食物,不必再额外大量吃钙片等钙制剂,经食物吸收的钙足以满足孕妇和胎儿的需要。但是如果孕妇怀孕期间一直出现胃口不好,食不知味,就需要额外添加补钙产品进行补钙了。 1.补钙的同时如果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钙是无法被人体吸收的。但如果不注意,服用了过多的维生素D,会造成人体中毒。很多孕妇服用多种维生素,这时要看服用钙的总量,同时咱中国人的饮食及体质等情况,还是要补充维生素A的用量,因为大夫及生产厂家的误导,现在补维生素A和维生素D出现很多分歧。2.孕妇补钙一定要注意用量。一次服用大量的钙剂会使受体封闭,导致钙无法被吸收。因此,每次服用钙的剂量不要过大,孕妇可以把600—800毫克的钙剂分成2—3次服用。一次服用尽量不要超过500毫克。3.临床发现有好多孕妇服用钙片会出现便秘现象,我个人认为孕妇尤其怀孕晚期可以补充含有益生菌、乳酸菌的钙粉还是比较不错,不但防便秘,钙粉要比钙片容易吸收,调理孕期胃肠不适,硬度小,缓和,不会造成胎盘,颅骨老化。 如果孕妇服用钙片过多的话,不仅容易导致胎儿颅缝过早闭合,而且也容易导致难产,严重的甚至会使胎盘过早的老化,从而引起胎儿发育不正常。此外,女性在孕期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血管和输尿管,如果再加上高尿钙的话,就会增加尿路结石出现危险的机率,钙的摄入量过高也是不利于其他的微量元素摄入人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