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不是一种疾病,它只是一种症状,与很多疾病可能有关系,说白了,它只是排大便的一种方式,当然这种方式是不正常的方式,会不会有严重的后果?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有便秘就联系到癌症!我们要正确认识便秘!健康人的排便是如何的?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多为每天1-2次或1-2天排便1次,粪便如图布里斯托大便分型中的第一、二型,少数健康人的排便可每天3次或者3天1次。怎样的排便叫便秘?大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结和(或)伴排便困难(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甚至排便费力是需要手法辅助排便)。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则为慢性便秘。排便次数减少是相对而言的,不能作为便秘的绝对标准,少数健康人一周的排便次数也可能很少,3天才排一次,但其没有不舒服感,去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因此,便秘的关键是与大便的性状和排便时的状况有关。如果你的排便情况确实如此"痛苦",那么你应该是有便秘了!便秘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症状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治疗能好转,无需药临或少用药。重度则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便秘可怕吗其实大部分便秘是功能性疾病引起的,少部分便秘是缝发一些器质性病变,如直肠与肛门疾病、结肠机械性肠梗阻、内分泌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和肌病等,一些药物也会诱发便秘的发生,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便,适当做一些检查,防少部分器质性疾病存在,那么便秘就不可怕了!便秘致癌吗很多人出现便秘后会胡思乱想,有些人害怕便秘会致癌,他们认为大便长时间停留在肠道里会引起“毒素”增加,会致癌,于是想方设法使大便排出来,滥用泻药的少不了的一种方法。事实上,目前癌症的病因是不确定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那种癌症直接与便秘有关,便秘致癌没科学根据。反而滥用泻药导致大肠黑染病有癌变倾向,所以要正确对待便秘。便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答案是肯定的,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便秘,比如排便费力时要合理用力,特别是老人家或者血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则千万不用使劲用力,因为用力过大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大便排不出不用着急,如果没有明显不适,一两天不排大便也可静观其变,确实觉得难受的话,适当服一些泻药也是可以的,必要时到正规医院求治。如何治疗便秘?一、一般治疗1、调整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可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大便。当感觉需要如厕时立即上厕所,不要憋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因素干扰。2、调整膳食习惯:增加饮水量(1500ml/天)、增加食物中纤维素(20-30g/天)。3、多运动:尽量在能力范围内多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可部分改善患者的症状。4、调整心态,避免焦虑。二、药物治疗1)泻药◇容积性泻剂: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等。◇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甘油制剂:经肛灌注,起润滑肠道作用,适合直粪便嵌塞。◇刺激性泻药:比沙可啶、蒽醌类药物和篦麻油等。(蒽醌类药物可致大肠黑染病,不能长期使用)2)促肠动力药3)微生态制剂如肠道益生菌,调节肠道生态平衡,缓解便秘和腹胀。三、生物电反馈治疗通过训练可纠正排便过程的不协调运动。主要用于功能性排便障碍中协调性排便。四、心理治疗功能性便秘与抑郁型和焦虑型心理障碍关系密切,因此精神心理治疗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也相对重要。五、手术治疗如果便秘很严重,经过调整饮食,药物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不过非不得已的方法,要慎重考虑。
大脑,可以说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脑死亡,即意味着人体的死亡。我们每个人都有大脑,吃饭、睡觉、说话、穿衣等都离不开大脑的控制,那么大家对大脑有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大脑的奥秘。大脑,是由一个个的脑细胞所组成的,正常人的脑细胞约有140亿~150亿个。脑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负责处理和储存与脑功能相关的信息。神经元之间由突触相互连接。神经胶质细胞起到支持作用,其已知的主要功能包括形成神经元轴突外的髓鞘,神经元养分供应和新陈代谢,参与脑中的信号转导等,还有其他的脑细胞比如形成脑血管的上皮细胞等。那么人的一生中,脑细胞的变化是怎样的呢?胎儿期胎儿期,大脑发育远远超前于其他各个系统的发育。这个时期是大脑发育成形的第一道关,这时候的脑细胞增速惊人,胎儿平均每分钟新增25万个脑细胞。新生儿期新生儿时期,大脑体积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神经元和连接不断形成。此时大脑的运动与感觉中枢也已经发育,听力、视力等都在不断发育。学龄前期3岁时,大脑体积和脑细胞已经是成年时的80%。3岁孩的大脑非常复杂,甚至超过地球上任何一种动物。这个时期的大脑特点是神经突触骤增。此时,大脑中的神经突触数量是成年期的2倍多。随着大脑发育,开始“修剪”突触,清除用不到的,重点培养关键突触。俗话说“三岁定八十”指的就是这一时期。5岁前:生活经历“塑造”大脑。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各种行为直接影响大脑突触形态的形成。这意味着消极经历会给孩子留下永久性心理创伤,所以这个阶段更应让孩子保持积极的经历以利于身心发展。青春期青春期是特殊的生长发育的阶段,人体的各个器官开始向成熟期发展,大脑也不例外,青春期的大脑在重量上与成年期差不多,但仍没有完全发育,负责决策、冲动控制和同情心的额叶区开始形成。故青少年容易冲动、叛逆,需要成年人的理解与正确引导。青年期20多岁,大脑额叶发育结束,所以,这个阶段额叶一旦发育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研究发现,60%~80%的严重情感障碍病例确诊年龄段为18~25岁。同时,大脑处于巅峰状态,智力、记忆力、学习能力都处于人生中的黄金时期。青中年期青中年期,由于脑细胞和突触产生变慢,导致学习能力开始下降,但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有助于改善大脑健康、提高记忆力。而到了50多岁时,思维能力开始走下坡路,首当其冲是短期记忆。因此,不要忽视记忆力下降的相关症状,防止严重记忆丧失。老年期60岁后,大脑衰老速度加快,脑细胞和突触不断减少,研究发现老年痴呆症发病率高达10%。这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密切相关。在某些人群中,大脑衰老速度比身体衰老得更快。而经常进行有氧运动、益智和社交活动,有助于保持大脑健康。建议老人每天至少进行20分钟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慢跑、打太极拳等。小建议:脑细胞一旦受损死亡,是永久不能再恢复的,且脑细胞死亡可能造成机体语言和运动功能丧失、偏瘫等较严重的后果。是以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多运动、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降低慢性疾病对大脑的损害。高危人群还要定期做好脑部检查,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