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治高血压,为啥给我开叶酸?”53岁的刘阿姨确诊高血压多年,一直规律服药控制血压,但近半年来,她的血压控制十分不理想。去医院检查后,医生给她多开具了一味药——叶酸。这让她觉得诧异不已,不是说叶酸是孕妇需要补充的吗?怎么还能治疗高血压呢?虽然心里有很大的疑虑,但刘阿姨还是遵医嘱服用了药物。没想到的是,服用叶酸一个月后她的血压的确控制稳定了。小小叶酸,竟然还有如此大功效?不妨一起来深入认识一下“叶酸”。一、老人补充叶酸有哪些好处?能治什么病?叶酸其实就是维生素B9,它是人体造血系统中必备的营养素之一,且身体无法自主合成,只能通过外来食物摄取。《中风》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中老年人适当补充叶酸,对于调节血压、预防中风等有很大帮助。因为体内叶酸不足会导致血液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升,而这个指标的上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补充充足的叶酸,可以让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下降,对心血管健康有益。除了上述优势,补充叶酸还有以下三点好处。1、辅助降低多种癌症风险欧盟一些专家研究曾发现,适量叶酸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它能稳定基因,抑制细胞突变,从而辅助减少食管癌、胃癌等癌症的发生。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对8.8万名女性进行了1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经常饮酒会让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15%。但如果每日注意增加600μg的叶酸摄入,则会让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下降45%。2、辅助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研究人员曾对67名罹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行了调查,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常规疗法,一组则使用常规疗法+叶酸+维生素B12治疗,之后在第0、12、24周对受试者的症状、胃镜以及病理活检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补充了叶酸和维生素B12组的临床症状、组织学变化均有改善。3、促进红细胞生成,预防贫血叶酸具有造血维生素的称号,当体内缺乏叶酸时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受影响,容易导致红细胞出现障碍,诱发贫血。在补充足够的叶酸后,即可改善这种现象。二、复旦大学研究:叶酸促进癌症发展,真假?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发表过一项研究,表示叶酸会促进肝细胞癌(HCC)的癌症进展。该研究在小鼠身上进行,研究人员对罹患肝细胞癌的小鼠进行了实验。将其分成了3组,一组为高叶酸饮食模式、一组为标准叶酸摄入组、另外一组为无叶酸饮食,所有小鼠都采用的高脂肪饮食。经过5个月的随访后,研究人员发现叶酸摄入过高组小鼠的肝癌发展更加迅速,且肿瘤数量比另外2组更多,体积也更大。且会加速癌组织中的蛋氨酸破坏,而无叶酸饮食则会降低蛋氨酸腺苷转移酶2A表达,且阻碍高脂肪饮食诱导的肝细胞癌发展。而且后续研究发现,这一通路在人类肝细胞癌样本中同样适用。既然叶酸在癌症发展中有着促进作用,那么补充叶酸还安全吗?孕期补充叶酸会不会有风险吗?研究人员表示,当叶酸摄入过高时才会促进肝细胞癌进展,本次实验中标准摄入组的摄入量为2mg/kg,“叶酸摄入过高组”的叶酸摄入量为标准组的10倍,也就是20mg/kg。而美国国家医学院(IOM)建议成年人每日叶酸摄取安全上限为1mg;美国国家卫生部以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给出的指导建议是孕妇建议每日摄入量为0.4mg。因此,在推荐范围内补充叶酸,并不会威胁健康。三、叶酸补充过量也有副作用,教你如何正确补充叶酸虽然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却无法自体合成,只能通过外界的食物或叶酸补充剂进行补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曾在一档节目上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要每日服用一片叶酸,对于保护血管健康有好处。但叶酸也不是补得越多越好,叶酸补充过量可能引起锌缺乏、失眠、腹泻等问题。此外,还有一些药物不宜与叶酸补充剂同服。所以在服用叶酸补充剂之前,最好还是先咨询一下医生的意见。日常食补叶酸时,建议选择新鲜的蔬果,最好现买现吃。蔬菜烹饪时尽量选择凉拌,这样做可减少食物内的叶酸流失。另外,要注意不能长时间浸泡食物,叶酸本身是水溶性维生素,长时间浸泡容易导致叶酸流失。蔬菜中叶酸含量比较多的有甘蓝、小白菜、油菜等绿叶菜;水果则可以多吃火龙果、冬枣、人参果、猕猴桃等;也可以适当吃一些动物内脏、糙米、豆类、蛋类等食物。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而言,日常只需要保持膳食平衡,一般不会有叶酸缺乏的问题。但上了年纪的人,由于身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则很可能会缺乏叶酸,对此要及时引起重视。参考资料:[1]《叶酸诱发癌症!补充叶酸安全吗?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团队新发现》.医世象.2023-08-20[2]《STTT|复旦大学雷群英/尹淼/王鲁发现膳食叶酸促进癌症发展的潜在机理》.iNature.2022-06-25[3]《60%的人可能缺乏这种营养素,中老年人尤其要会补!痴呆、中风都和它有关!》.我是大医生官微.2021-10-17来源:今日头条
桥本甲状腺炎是什么?甲状腺是位于颈前的一个蝴蝶形腺体,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调控着机体的新陈代谢。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HT由日本学者Hashimoto在1912年首次报道,至今已一百余年,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也是引发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的病因。桥本甲状腺炎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本病的发病率约为1%~2%,男女比例可达1:5~10,好发于30~50岁人群。该病具有一定家族聚集性,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此病,则其他人患病的风险增加。已经确诊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患桥本甲状腺炎的几率会增加。病因桥本甲状腺炎(HT)的确切病因尚未阐明,通常认为由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病。与可导致甲亢的Graves病一样,同为器官(甲状腺)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有哪些?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是由于免疫系统产生攻击甲状腺的自身抗体。部分甲状腺滤泡细胞被破坏,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未被破坏的甲状腺滤泡细胞为了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代偿性增生以产生更多的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失去代偿能力出现甲减时,提示90%的甲状腺滤泡已被破坏。引起机体自身免疫的因素有以下几种。细胞免疫机体产生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β)、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参与诱导细胞凋亡,破坏甲状腺组织。体液免疫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可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破坏甲状腺组织,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能证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可直接破坏甲状腺组织,但高滴度的TgAb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其他抗体如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SHR)也可损伤甲状腺,影响其功能。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病,如果患类风湿关节炎、艾迪森病、1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致病相关的自身免疫因素也可能对甲状腺组织产生免疫攻击。桥本甲状腺炎有哪些诱发因素?遗传易感性HT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关基因是最早被确认的易感基因,其对HT影响最明显;还有多种基因可能与其发病相关。非遗传风险因素碘及含碘药物这是导致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碘过量摄入时,本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辐射暴露于过量环境辐射的人更容易患此病。感染一些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会诱发桥本甲状腺炎。硒缺乏硒与甲状腺疾病关系密切,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活化和代谢过程,补充硒有助于降低机体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硒缺乏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症状本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程较长。疾病早期可无典型临床症状,少数会出现甲状腺毒症表现,进展时会出现甲状腺肿和甲减症状。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出现甲状腺毒症(炎症破坏甲状腺细胞或甲状腺本身合成激素增加所致)者不到5%;极少数可有突眼等表现;或可与1型糖尿病、艾迪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并存;最终可因甲状腺组织被破坏而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桥本甲状腺炎有哪些典型症状?桥本甲状腺炎(HT)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症状。患者在疾病初期常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甲状腺无痛性肿大、质韧。颈部肿物70%的患者因甲状腺肿大而就诊,少数出现压迫症状。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出现吞咽困难,压迫声带出现声带麻痹,压迫血管出现面部水肿等。甲减症状20%~30%的HT患者首次就诊即表现为甲减或在疾病后期发展为甲减。低代谢症群易疲劳、怕冷、体重增加、行动迟缓。因血循环差和热能生成减少,体温可较常人偏低。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轻者出现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和注意力减退。重者可表现为痴呆、幻想、木僵、昏睡或惊厥。皮肤改变颜面虚肿、表情呆板、鼻/唇增厚,毛发干燥稀疏,指甲厚而脆、表面常有裂纹。消化系统病变食欲减退、便秘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等。治疗本病尚无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但总体而言,由于该病发展缓慢,通常无需治疗,是否治疗应取决于甲状腺功能状态及甲状腺肿的程度。治疗上医生会遵循个体化原则。桥本甲状腺炎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对于无明显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化验正常的患者,通常采取随诊观察的治疗策略。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日常饮食上应保证合适的碘摄入量。这是因为过量碘摄入可促使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由正常进展为异常。因此,建议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适当限碘,日常饮食仍可食用加碘食盐,但需适当限制海带、紫菜、海苔等富碘食物的摄入。桥本甲状腺炎有哪些药物治疗?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合并临床甲减(TSH升高且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者,应予以左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合并亚临床甲减(TSH升高而甲状腺激素尚处于正常水平)者,首先需至少两次甲状腺功能检测确认并排除暂时性甲功异常。如果存在下述情况,也要给予L-T4治疗:计划怀孕或已怀孕的女性、TSH>10mIU/L、甲状腺肿大明显、有甲减的临床症状等。桥本甲状腺炎有哪些手术治疗?通常不需要。对于经药物治疗后甲状腺肿大仍明显、产生压迫症状、影响美观或是怀疑合并有甲状腺癌者,考虑手术。术后患者往往发生甲减,可能需要L-T4长期替代治疗。患者最常问的问题问桥本甲状腺炎的最佳治疗方式答桥本甲状腺炎的确切病因尚未阐明,每个患者病情情况可有一定的差异,无法确切的说何种治疗方法最佳。本病尚无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对于无明显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化验正常的患者,通常采取随诊观察的治疗策略。合并有甲减的患者,可给予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对于经药物治疗后甲状腺肿大仍明显、产生压迫症状、影响美观或是怀疑合并有甲状腺癌者,可考虑手术。术后患者往往发生甲减,可能需要左甲状腺素长期替代治疗。预后桥本甲状腺炎(HT)可通过治疗改善症状。发生甲减的HT,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因甲减引发诸多健康问题。桥本甲状腺炎可能有哪些并发症?甲状腺肿大持续甲减会刺激甲状腺代偿性增生以释放更多激素,出现甲状腺肿。早期无明显症状,但甲状腺肿进一步增大会影响外观,严重者可能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相应症状。心血管并发症HT甲减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严重甲减可出现心包积液甚至心衰。精神健康问题甲减患者可出现抑郁表现,且随着病情进展抑郁症状加重。部分患者性欲下降。黏液性水肿主要发生于胫前,重者出现黏液水肿性昏迷。生育缺陷患有HT甲减的育龄期妇女,如果孕前和怀孕期间没有及时诊治,怀孕难度增加、妊娠期并发症风险增大,其后代神经智力发育可因母体甲状腺激素不足而受到影响。日常一般需要定期随访,主要检查甲状腺功能,必要时可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桥本甲状腺炎如何家庭护理?患者:加强自我管理,如戒烟戒酒、保持乐观心态、保证睡眠等。甲减患者需按时服药,不能随意停药。家属:鼓励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督促患者正确服药。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休息运动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保证饮食中的碘在正常范围内。饮食推荐硒缺乏地区的患者,还要注意补充硒。多吃蛋类、瘦肉、大蒜、玉米、虾仁、生蚝、等都可以补充硒元素。饮食禁忌少食用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但并非无碘饮食。衣着甲状腺肿者,避免领口紧束感的衣物。甲减患者,衣着需注意保暖。桥本甲状腺炎病情需要日常监测哪些指标?遵医嘱,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定期甲状腺功能监测;当服用药物的厂家或剂量发生改变时,应及时记录下来。桥本甲状腺炎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按医嘱正确用药和坚持随访。因为其他疾病原因需要长期口服含碘药物如胺碘酮、碘化钾以及含碘中药者,在就医时要告知医生。如果此类药物不能停用或减量,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定期复查甲状腺超声。育龄女性如果怀孕前已知患有桥本(甲状腺功能可正常或异常),计划妊娠时要复查甲状腺功能,确认甲状腺功能正常后才可宜怀孕。怀孕期间更应根据医生医嘱定期复查,保持正常甲状腺功能;需要在妊娠期间应用L-T4治疗者,不能随意停药。桥本甲状腺炎怎么预防?尚无明确预防措施。建议合并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应该积极治疗;保证合适的碘及其他微量元素摄入,合理饮食;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剧烈波动。参考资料[1]王辰,王建安.内科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51,952,983,1000,1005+葛俊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九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93-694.[2]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第1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34-1236.[3]董南伟,邢小平.【内科学内分泌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4-75.[4]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炎(2008年版).中华内科杂志[5]2008.9(47),785-787.[5]刘超.《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解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2009:30-32.[6]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第九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32.[7]宁光,周智广.内分泌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95,98.[8]梅奥医学中心: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hashimotos-disease/diagnosis-treatment/drc-20351860.[9]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endocrine-diseases/hashimotos-disease.[10]https://www.endocrineweb.com/conditions/hashimotos-thyroiditis/hashimotos-thyroiditis-overview.
全世界每10位成年人中就有1位糖尿病患者,其中超过90%为2型糖尿病,因此,防控糖尿病刻不容缓。2型糖尿病可防可控,其中饮食是非常重要的防控手段,我们每个人从一日三餐入手,就能轻松控糖。具体该怎么做呢,我们总结了以下六点,简单可行,帮您远离糖尿病和相关并发症。一.吃动平衡,健康体重超重和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因此控制体重很重要,以下两点有助于预防肥胖。1.食不过量 ●定时定量:吃饭不要饥一顿饱一顿,建议早餐8点前吃,午餐12点、晚餐18点以前吃,每顿进餐量大致相同。●细嚼慢咽:吃饭不要太快,早餐时间15-20分钟、午晚餐时间20-30分钟为宜。2.少坐多动 ●减少久坐:工作休闲时,每小时应起身活动,不要长时间坐着或躺着。●坚持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健步走、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等。对于体重超标者,减重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对于超重糖友来说,控制体重和控制血糖一样重要,减重有助控糖,此外,一些降糖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等,都兼有减重作用。二.主食定量,粗细搭配主食是我国居民重要的食物种类,主食吃太少并不能预防糖尿病,糖友不吃主食还会引起营养不良,并增加死亡风险。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占比在50%-55%时死亡风险最低。1.主食定量一般糖友早餐可食用1-1.5个拳头大小(约生重1-1.5两)的主食,午餐和晚餐可食用1.5-2个拳头大小的主食。体力活动大时,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加量,超重或肥胖的糖友应减量10%以上。2.粗细搭配吃得太过精细不利于防控糖尿病,建议搭配粗粮吃,也就是把燕麦、黑米、玉米、荞麦等全谷物,以及红豆、绿豆、豌豆、芸豆等杂豆和精细粮食搭配着吃。粗粮食用量应占全日主食总量的三分之一。✍小贴士:低GI主食的消化速度慢,对血糖的影响小,糖友应优先选择。三.多吃蔬菜,水果要有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种抗氧化成分,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1.蔬菜多样● 量足:每天吃1斤以上● 品多:每天吃3-5种不同颜色的蔬菜● 色深:深色蔬菜应占蔬菜总量的一半以上👉常见深色蔬菜:菠菜、油菜、西兰花、西红柿、苋菜、紫甘蓝等。2.水果要有● 加餐:在两餐之间吃● 适量:每天吃200克左右,并适当减少当餐主食量● 低GI:选择对血糖影响小的低GI水果水果好吃,科学选择,了解更多请点击→33种水果含糖量排行榜,对照吃,血糖稳!四.鱼禽肉蛋奶豆,合理安排蛋白质是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缺乏蛋白质易导致肌肉衰减,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风险,而胰岛素抵抗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1.每天饮奶奶富含乳清蛋白和钙,乳清蛋白有助于促进胰岛素分泌,维持肌肉量,钙有助于骨骼健康。每天应饮奶300毫升以上(或相当量的奶制品)。2.蛋肉适量适量吃蛋类和肉类对健康有益,但吃太多会增加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每天吃鸡蛋不应超过1个,鱼、禽和瘦肉70-150克,其中鱼肉有益血脂,每周最好吃鱼2次(相当于300-500克)。注意:烹饪方式应多选择蒸、煮、炒等,不建议选择油炸、烟熏、烘烤、腌制等烹调方法。3.豆类优选大豆及豆制品好处多,富含大豆蛋白、钾、钙、大豆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有助于降低血糖、血脂、血压,还能帮糖友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成人每周应该吃105-175克的大豆(黄豆)类食物,大豆及豆制品的换算关系见下图。温馨提示:建议午餐吃肉,饱腹感强,晚餐吃豆,清淡好消化。五.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良好的膳食模式对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平衡膳食模式能最大程度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并且能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平衡膳食要做到这两点:1.食物多样平均每天应吃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25种以上,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禽畜鱼蛋奶类食物都要吃到。2.合理搭配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大豆等植物性食物,适量吃禽畜鱼蛋奶等动物性食物,少油盐糖。六.清淡口味,从小培养过多的油、盐、糖易导致超重及肥胖,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清淡口味应从小培养,有助于一生健康的饮食行为,降低成年后患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 少油:烹调油每天不超过30克,多选择蒸、煮、拌、少油炒等烹调方法。● 低盐:每天不超过5克。● 控糖:做饭炒菜不放糖,不吃甜食,不喝奶茶、果汁、可乐等含糖饮料。此外,大家要减少外出吃饭的次数。总之,选择健康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把一大半的糖尿病风险杜绝在外,即使已经得了糖尿病,也帮您控好糖,远离并发症,上面这几点简单易行,大家赶紧做起来吧!您只要做到其中一条就离糖尿病远一些,争取做到更多,您将收获更健康的人生!“仅供科普,具体诊治和用药请基于医生处方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
说到糖尿病的早发现,大多数人会想到“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但其实,只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述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其他一些表现,包括视力改变、夜间尿频、皮肤改变等等。识别糖尿病出现的信号,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起到关键的作用。哪些早期征象预警糖尿病?下面的内容为您一一介绍。本期目录●1、哪些早期征象预警糖尿病?●2、糖尿病高危人群?哪些早期征象预警糖尿病?1.视力下降如果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需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高血糖对视网膜细胞有显著的代谢影响,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微动脉瘤的发生发展、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内损伤甚至脱离。2.夜间尿频饮食或饮水正常的情况下,晚上排尿次数一般为0-1次。但血糖升高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尿糖升高→渗透性利尿以及早期肾功能受损等原因,可能在没有出现明显尿量增多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夜间尿频症状。3.肢体麻木患者出现肢体末端对称性疼痛、麻木,疼痛的性质可以是针扎样痛、烧灼样痛等,需警惕糖尿病的发生。一些患者也会出现局灶性单神经病变,尤以动眼神经、正中神经受累多见,表现为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疼痛。此外,部分患者会出现自主神经受累,累及胃肠道会引起便秘、腹泻交替等;累及泌尿生殖系统会引起尿失禁、尿潴留等;累及心脏会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等;还会有出汗异常等情况。目前认为高血糖途径、氧化应激、营养缺乏、微血管病变、胰岛素信号受损等多种原因均可诱发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可在发现血糖高时已经出现。4.皮肤改变4.1皮肤干燥、瘙痒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可以引起皮肤失去神经营养而表现干燥,从而可发生全身皮肤瘙痒症。瘙痒部位一般集中在四肢末端,女性也常出现外阴瘙痒。北方冬季更明显,外用润肤剂可以减轻瘙痒,但无法彻底解决皮肤干燥和瘙痒,此时,需要考虑有无高血糖的影响。很多人误以为糖尿病的神经病并都是在诊断糖尿病多年以后才会出现,但其实很多患者在发现血糖高的时候就已经同时有神经病变了。4.2糖尿病性胫前斑糖尿病性胫前斑可能与外伤、糖尿病微血管病及神经病变有关。患病率男性大于女性,多出现在胫前、前臂、大腿处。初起为0.5-1cm大小的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丘疹,单个皮疹1-2年可消退,留轻度萎缩或色素减退,但新皮疹不断出现,因此持续存在,可产生鳞屑,最后留下萎缩性褐色或淡褐色瘢痕样斑。一些人虽然注意到了身上的色斑,但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糖尿病的征象,从而错过了更早发现糖尿病的机会4.3黑棘皮病黑棘皮病是皮肤褶皱部位天鹅绒样色素沉着,常见于后颈部、腋下,通常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大多数患者体型肥胖,肤色较黑的人更常见。若大家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难以清洗、位于皮肤褶皱部位的黑色沉着,需要当心有无糖尿病的可能。5.口腔疾病如果出现口腔黏膜干燥,喝水无法缓解,且合并多种口腔疾病(如舌炎、口腔黏膜炎、龋病等),需警惕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一般唾液量减少,唾液流率减慢,唾液内葡萄糖浓度升高,唾液PH值下降,使口腔的自洁力下降,口腔内环境改变,易引起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6.反复感染常见口腔、皮肤、泌尿生殖道、肺部等部位的感染,呈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细菌、真菌、病毒感染都可以发生。7.伤口不易愈合若出现伤口经久不愈需警惕糖尿病的发生,及时就诊。糖尿病患者一般都存在外周血管病变,影响伤口周围组织的血供,从而延缓伤口的愈合时间。糖尿病高危人群哪些人更容易得糖尿病呢?以下人群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较一般人群增高,若出现以上症状,更需提高警惕。1.有糖尿病前期病史2.年龄≥40岁3.体重指数≥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5.缺乏体力活动者6.有巨大儿(新生儿出生体重≥4kg)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8.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9.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0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10.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1.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总结有以上情况的人群,更应该注意定期检测血糖,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DOI:10.3760/cma.j.cn115791-20210221-00095.2.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ProfessionalPracticeCommittee.2.ClassificationandDiagnosisofDiabetes:StandardsofMedicalCareinDiabetes-2022.DiabetesCare.2022;45(Suppl1):S17-S38.3.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ProfessionalPracticeCommittee.3.PreventionorDelayofType2DiabetesandAssociatedComorbidities:StandardsofMedicalCareinDiabetes-2022.DiabetesCare.2022;45(Suppl1):S39-S45.4.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ProfessionalPracticeCommittee.4.ComprehensiveMedicalEvaluationandAssessmentofComorbidities:StandardsofMedicalCareinDiabetes-2022.DiabetesCare.2022;45(Suppl1):S46-S59.5.ForbesJM,CooperME.Mechanismsofdiabeticcomplications.PhysiolRev.2013;93(1):137-188.文章来源:泌语协行
一、糖尿病产生的原因人体的血糖依靠胰腺中的胰岛细胞产生的胰岛素来调节,所以糖尿病的病因,就是“胰岛素”出现了问题。1、1型糖尿病:所谓1型糖尿病,指的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也就是说,人体的胰岛细胞出现了问题,不能生产胰岛素了。这时无论用什么药,都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只有补充外源性的胰岛素才可以。2、2型糖尿病:所谓2型糖尿病,指的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比如人体进食过多的糖和脂肪,食物中的热量太大,胰岛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供不应求”了,血糖就会升高。其二、是人体中的组织细胞发生了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细胞们的“口粮”,但是由于熬夜、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原因,使细胞们变得“没胃口”了,于是葡萄糖就积存在了血液之中。二、什么样的糖尿病能逆转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可以看出来,1型糖尿病是胰岛细胞“失灵了”,原因可能是基因缺陷或是其他疾病所致。而我们目前的医学技术,对失灵的细胞还没什么办法,所以只能不断地补充外源性的胰岛素,来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的正常规律,使人正常的生活。所以,1型糖尿病无法逆转。而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己“作”出来的。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表现为过度的肥胖。他们中有很多人的身体里,胰岛素还可以分泌,但是他们要么是“吃得太多”,要么是“动得太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结果就是胰岛素“不够用了”。那想让胰岛素“够用”,让糖尿病逆转,就必须要“少吃”和“多动”了。三、肥胖的新发2型糖尿病可以逆转华子有一个同学,体重230多斤。因为口渴尿多,去医院验了空腹血糖,结果是15mmol/L,被诊断为糖尿病。医生让他先吃二甲双胍,配合节食和运动。过了小半年后,他跟华子诉苦,他媳妇把他当兔子养,不给吃饱饭不说,还天天出去“遛他”,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虽然他嘴上说着苦,但实际效果好得惊人。他减掉了40斤体重,现在也不吃药了,测量空腹血糖都在5~6mmol/L之间,糖尿病已经逆转了。华子告诉他,饮食控制,让胰岛细胞得到了“休息”,胰岛素供需达到了平衡,增加运动量又让组织细胞恢复了“食欲”,大量消耗葡萄糖,所以他现在不用吃药,血糖也能控制好了。不过华子发现,只有肥胖的新发2型糖尿病,经过节食和减肥之后,会产生比较明显的逆转糖尿病的结果。本身已经很瘦,以及患病较久的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就很差。仍然需要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才能控制血糖。所以说,肥胖者如果发现了血糖升高,在接受药物治疗控制血糖的同时,千万别忽视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有希望摆脱药物,逆转自己的糖尿病。肥胖者的胰岛功能更容易受损,希望大家不要等到糖尿病找上门来再去治疗。平时就要注意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的体重,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1、第一次就诊,大约1-2小时。 医生会给你做一个初步的口腔情况检查,定一个大概的方案、时间及费用。如果患者初步同意,可以留下自己的基本信息、牙齿模型、X线片、牙齿和面相的照片,医生会预约下次看具体方案的时间。 2、第二次就诊,大约半小时。 医生根据你的情况设计出一个或多个的治疗方案,不同方案的时间和费用会有不同。你可以依据自己的要求选择最终的治疗方案和中意的矫正器类型,并预约下次就诊时间。如果需要拔牙,一般拔牙结束后才会粘矫正器。 3、粘矫正器,大约2小时。 医生清洁牙齿后将矫正器粘在你的牙齿上,并告知具体的注意事项及口腔卫生宣教,签字存档,并预约下次就诊时间。 4、定期复诊,大约半小时。 按照预约时间定期(一般4到6周一次)复诊,医生检查口腔矫治器情况以及治疗进展,依据病情进行下一步治疗,并预约下次复诊时间。 5、矫正牙齿结束前,大约半小时。 医生会拓取牙模,送专业加工单位制作保持器,一般一周以后完成,届时会通知尽快复诊摘除矫正器。 6、拆除矫治器,大约1小时。 拆除矫治器,而佩戴保持器需要经过漫长的治疗过程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医生会告知正确的保持器佩戴和储存的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签字存档。(这里要强调的是,保持器没正确佩戴会导致牙齿的复发变形!) 7、保持器第一次复诊,大约半小时。 一般一个半月后复诊拍X线片,牙齿和面相的照片,拓取牙齿模型,并检查保持器佩戴情况。 8、保持器复查,大约10分钟。 每3个月至半年复查一次。 本文系盛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平时诊疗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位痛风患者,他自认为自己的痛风已经治好了,然后自己把药给停了,结果没两个月痛风又发作了,他痛苦的向我们发出疑问:“我已经吃了那么久的药了,怎么痛风又发作了?我这药得吃多久啊?什么时候能停药啊?!”,相信这也是不少痛风患者的疑问,痛风什么时候可以停药?怎么样才能停药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01案例简述:痛风患者擅自停药,导致痛风又发作吴先生是一位的54岁的痛风患者,患上痛风已经有5年了。吴先生特别喜欢喝酒,在住院前还特意喝了酒才来,就怕在住院期间我们医护人员不让他喝。这种情况我们也遇到过不少,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向患者科普,采取柔性劝导,以及分享一些疾病严重的实例,让患者知道不控制好疾病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比如说截肢、尿毒症等。但现实中也会遇到一些比较顽固的患者,依旧我行我素,就比如吴先生。其实大半年前吴先生从我们医院离开时已经相对控制好尿酸了,很有希望停药。但是吴先生在出院前3个月还在好好吃药,坚持一个月复查一次,后面发现自己没有发作痛风后,自己擅自把降尿酸的药减量,这样维持了3个多月,发现也没有发作痛风,吴先生就认为自己的痛风已经好了,不用吃药了,于是也不和我们联系就自己把药给停了。吴先生不仅把药停了,还恢复了之前随便喝酒的状态,结果没两个月,痛风再一次找上了吴先生。在我们问吴先生为什么擅自停药时,吴先生回答说我们给他说的停药时间太长了,他看自己减药了但没有发生痛风,就认为自己是那个幸运儿,又觉得和我们说的话会被否定,于是他就决定自己尝试,结果没想到之前的没发作只是侥幸。这直接把吴先生搞破防了,明明继续坚持下去,很有可能停药,结果这次一折腾,又不知道得吃多久的药。痛风怎么样能停药?01/痛风要停药,首先要控制尿酸痛风是少数能停药,并达到临床治愈的一种慢性疾病。我们的痛风发作主要因素尿酸代谢异常,导致血尿酸值过高,而长期超标的尿酸在达到饱和度后会析出尿酸盐结晶,这些尿酸盐结晶随着血液的运输,非常容易沉积在关节等地方。当血尿酸值出现波动,比如血尿酸升高或者降低,尤其是当关节受凉、受伤、高嘌呤饮食、酗酒、饥饿等诱因影响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就很容易发作。简单来说就是想要痛风不发作,就需要控制好血尿酸值。如果是没有痛风石的痛风患者,把血尿酸值控制在180~360μmol/L之间;如果是已经出现了痛风石,或者是出现过痛风石的痛风患者,需要把血尿酸值控制在180~300μmol/L之间。02/怎么样能让尿酸长期达标?我们想要血尿酸值长期达标,需要做到以下3点:饮食控制——要多喝水、尽量中低嘌呤饮食、不要节食、不要饥饿;少吃或不吃高嘌呤、高果糖、高盐、高脂的食物,尽量不喝酒。生活管理——建议戒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早睡早起、避免精神紧张、避免外伤、避免使用升高尿酸的药物等。药物治疗——科学规范地使用消炎止痛药和降尿酸药,不要擅自减药或停药。建议搭配定期复查,方便医生及时为患者调整用药,能更好的监控痛风患者的尿酸情况以及身体健康情况。03/尿酸达标后什么时候能停药?痛风患者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向吴先生那样,尿酸一达标就立即减药或是停药,以下4点要停药顺序一定要谨记。1、降尿酸初期不能停药。降尿酸药物刚开始使用时,可能有部分患者降得很快,在1个月时就能把尿酸降到目标范围里,但这个时候并不代表体内尿酸只有那么多。实际上内脏中和肌肉中的还有尿酸存在,所以这个时候并不能停药,至少要持续6个月把尿酸值稳定在目标范围,才能由专业的医生根据复查结果来判定是否减药。2、尿酸持续6个月在目标范围,可适当减药。如果痛风患者的尿酸持续6个月都控制在目标范围,并且关节中没有尿酸盐结晶的沉积、肝肾功能相对正常、6个月没有发作过痛风,那么可以经过临床医生的评估,按照要求来减少药量。3、尿酸持续一年在目标范围,可最小剂量用药。如果痛风患者药量减少后,血尿酸值依旧在目标范围内,并且持续一年尿酸均达标,那么可以经过临床医生的评估,将降尿酸药物的剂量减到最小来控制血尿酸值。4、最小剂量控尿酸持续两年及以上,能停药。如果痛风患者能使用最小剂量降尿酸药,把血尿酸值控制在目标范围维持至少两年,并且关节中没有尿酸盐结晶,肝肾功能相对正常,两年没有急性痛风发生,那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各位痛风患者,在降尿酸期间需要及时定期复查,医生能根据复查的指标判断药物是否有效,判定是否需要为患者更改药物或者是更改药物剂量,这样能更有利于痛风的治疗,争取早日停药。不过就算痛风患者已经停药了,饮食控制、生活管理等非药物治疗可以放宽限度,但还是不能停。
绍兴市越城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罗伟肝脏是人体里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在人体的前端及右边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脏既是内脏中的最大器官,它的作用也不容小觑。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肝脏是人体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和重要的解毒器官,其实它还有一个重要作用——调节糖脂代谢。肝细胞——实现血糖、血脂的相对稳定笼统地来说,糖脂代谢主要靠肝细胞来调节,并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来实现血糖、血脂的相对稳定。这里提到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在人体内主要表现为以下过程:进餐后分泌胰岛素:人体在进餐后,糖类经由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血糖浓度随即升高,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将葡萄糖储存于肝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肝脏与肌肉摄取了葡萄糖。其中进入肌肉组织的葡萄糖转化成肌糖原,供应肌肉组织活动的能量;而大部分的葡萄糖都进入了肝脏并转化为肝糖原,储存于肝脏。降低餐后血糖:此外,还有一部分葡萄糖在肝细胞内合成甘油三酯,然后组装为极低密度脂蛋白后运出肝外,再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脂肪组织中,这样餐后血糖就降下来了。肝糖原——为其他重要脏器供给能量在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肝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为大脑等重要脏器和组织提供能量。当我们处于饥饿状态时,脂肪组织将进行脂解,释放出脂肪酸进入血液,再由肝细胞摄取后,将其氧化为酮体,供给脑细胞利用。由此可见,拥有一个好的肝脏对平稳血糖、血脂和维持脏器功能是十分必要的。正常的糖脂代谢依赖于正常的肝脏功能,反过来正常的肝脏功能也保证糖脂代谢的正常进行。无论哪一方出现了问题,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另一方的正常功能。然而,在临床中,引发疾病的特点、治疗和预后,双方谁是主导因素,又是一件值得争议的事情。肝脏作为调节糖脂代谢的重要器官。在出现肝功异常或衰竭时,易导致糖代谢障碍和脂代谢异常,从而继发糖尿病。因此,糖尿病和肝脏病患者需要了解相关知识,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罹患肝源性糖尿病或糖尿病性脂肪肝。为你的肝脏做个体检吧!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是一种慢性疾病,特征是免疫系统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炎症和甲状腺功能下降。长期以来,HT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替代疗法和症状控制。近年来,随着对疾病机制的深入了解,针对免疫系统调节和改善甲状腺功能的治疗策略逐渐被发掘。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矿物质,对甲状腺激素的产生、免疫系统的调节以及身体内稳态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硒以硒代半胱氨酸的形式参与至少25种独特的硒蛋白的合成,这些蛋白质在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24年3月,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Thyroid上的一项研究,重新评估了硒在HT管理中的作用,并讨论了硒补充剂对患者潜在的益处和安全性。 “桥本”治疗的有力辅助?——硒降低TPOAb、TSH研究作者LeonidasH.Duntas教授指出,硒补充剂能够显著降低HT患者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并且对于未接受左旋甲状腺素(LT4T)治疗的患者,硒补充剂还能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尤其在非LT4T患者中,硒的补充可能有助于调节甲状腺功能和减轻炎症。上述发现为HT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硒补充剂在HT治疗中的确切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目前的证据表明,硒可能通过增强甲状腺局部硒蛋白的活性,如碘甲状腺激素脱碘酶(DIOs)、硒蛋白P(SELENOP)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s),来调节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这些硒蛋白的活性增强可能有助于改善甲状腺的抗氧化防御机制,从而减轻HT的炎症过程。安全性如何?研究人员表示,硒补充剂在推荐剂量下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没有报告严重的不良反应,提示硒可能是HT患者治疗的一个可行选项。本文小结硒元素的补充为HT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尽管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硒补充剂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但硒展示出了在HT管理中的应用潜力。对于HT患者来说,硒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有助于改善甲状腺功能和生活质量。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确定硒补充的最佳剂量、治疗持续时间以及硒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相互作用上,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一重要的微量元素。参考资料[1]Duntas,L.H.(2024).ReassessingSeleniumfortheManagementofHashimoto’sThyroiditis:theSelinishinesbrightforAITpatients.Thyroid.DOI:10.1089/thy.2024.0078[2]Wu,Q.,etal.(2022).IncreasedincidenceofHashimotoThyroiditisinseleniumdeficiency:Aprospective6-yearcohortstudy.JClinEndocrinolMetab.DOI:10.1210/clinem/dgac410[3]HuwilerV,etal.(2024).SeleniumSupplementationinpatientswithHashimotoThyroiditi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linicaltrials.Thyroid.DOI:10.1089/thy.2023.0556.aheadofprint.
日常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打着胰岛素、吃着降血糖药物,血糖依然居高不下,或高血糖、低血糖反复出现。调查发现,他们有一个严重的误区:控制血糖只靠药物,对非药物控制血糖的方法知之甚少。其实,用好非药物控制血糖的方法,再配合药物,血糖一定能够控制好。本文为您总结了20个控制血糖的非药物方法,您试试看吧!1.吃饭要讲究质量每天1斤蔬菜;每餐2两(100克)主食;每天不超过3汤匙(30克)植物油;每天4两(200克)水果;每天5份蛋白质:包括1两(50克)鱼、1两(50克)肉、1个鸡蛋、1袋牛奶和1份豆制品;每天不超过5克盐;每天不少于7杯水。2.吃饭要讲究顺序先吃占每顿饭食量一半的蔬菜、蘑菇、海藻等菜肴;再吃肉、鱼、大豆、乳制品等含蛋白质的菜肴;最后吃米饭、面包、面条和芋薯类碳水化合物。按这个顺序进餐,有助于控制血糖。3.吃饭讲究食材多选择对控制血糖有好处的食材,如:荞麦、绿豆、赤豆、黑豆、全麦、小米、糙米、燕麦、青稞、黑芝麻、黑米、苦瓜、冬瓜、丝瓜、大蒜、空心菜、芹菜、龙须菜、韭菜、海带、紫菜、香菇、木耳、野菜类、白菜、青菜、菠菜、莴笋、绿豆芽、苋菜、茼蒿、豌豆苗、豆浆、豆腐、豆腐脑、西红柿、黄瓜、柚子、樱桃、猕猴桃、草莓、黄鳝、泥鳅、海参、鱼类(海类)、贝类、虾、牛蛙、鹌鹑、鸽子、乌骨鸡、鸡蛋、鹌鹑蛋、牛奶、瘦肉等。4.找到稀饭的替代品喜欢喝稀饭的糖友一定要找到稀饭的替代品,如牛奶、酸奶、豆浆、蔬菜汤、杂粮粥等。5.升糖快的食材与升糖慢的食材搭配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与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搭配,可以制作成中等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变慢。如大米的血糖生成指数高,但干豆类血糖生成指数低,可将两者混合制成绿豆饭、红豆饭。玉米面、黄豆面的血糖生成指数低,可与血糖生成指数高的白面混合制成发糕或窝头。这样搭配做成的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会变慢。6.细嚼慢咽细嚼慢咽可以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接触,减轻胃的负担,有利于消化和吸收,让人体及时接收到“吃饱的信号”,减少进食量,不会吃得过饱,不利于体重和血糖的控制。建议每餐的进餐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7.限量吃水果在空腹血糖小于7mmol/L,餐后血糖小于10mmol/L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苹果、梨、西瓜、柠檬、草莓、柚子、猕猴桃、鳄梨等,放在两餐之间食用,而且不要多吃,最好控制在150克以内。血糖不稳定时,用黄瓜、西红柿代替水果。8.每周在外用餐不超过5次糖尿病患者应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如果在外吃饭,做到以下2点有助于减少血糖波动:用餐之后多喝水,可稀释血液中的糖分;用餐之后加大运动量,切忌吃完饭回家就休息;饱餐之后,当天的下一餐要注意减少进餐量,来尽量控制住一天的总能量摄入。9.定时吃饭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早、午两餐间隔时间过短,午、晚两餐间隔时间太长,进餐不定时等问题,是导致血糖控制不好的重要原因。科学的进餐时间安排应是:两餐间隔5~6小时,如早餐6:30,午餐12:30,晚餐18:30,为避免两餐之间过度饥饿,可以安排加餐,但加餐能量要算入一日总能量中。10.限量饮酒当血糖控制不稳定时,尽量不要喝酒;若血糖控制尚可或必须要饮时,可按照新版糖尿病指南,每周饮酒不超过1~2份标准量。一份标准量为:啤酒350毫升,红酒150毫升,或低度白酒45毫升,各约含酒精15克。喝酒之前一定要先吃些食物,注意补充一些绿叶蔬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保护肝脏。11.戒烟许多研究显示,吸烟能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吸烟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戒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12.最好每天都运动30分钟运动对降血糖的效果也是有时效性的,不要连续两天不运动,也就是至少要隔天运动一次。最好每天运动30分钟,一周做3次的抗阻训练。13.有氧、力量、柔韧,一个不能少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相结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效果比单一运动形式更好,尤其对于血糖控制不良者。运动前后一定要有柔韧性运动,保证运动的安全性。14.不仅要动,还要出汗要想通过运动降血糖,需要达到一定的运动的强度,至少运动至微微出汗的程度,并保持20分钟。15.监测血糖不能少监测血糖,犹如一面镜子,可以反映你血糖的控制情况,你的治疗效果好不好,就靠它来检验。如果不监测血糖,就无法知道血糖控制的好坏,想控制好血糖,太难了。16.情绪平和糖尿病患者几乎都有一个体会:生气着急血糖就会高。其实,生气就是和自己的身体较劲,不值得。所以,凡事看开点,修身养性,淡定从容,这样有利于血糖稳定。17.生活规律每当过节,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不规律时,就会出现血糖波动的情况,可见生活规律的重要性。建议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作息、工作、用药时间都要尽量做到规律,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有个规划。18.每天6-8小时睡眠内分泌领域的专家经常说:“失眠的人血糖没有控制的好的。”糖尿病患要保证规律的作息,保证每天6-8小时的睡眠时间。19.学会释放压力当人们压力大时,参与机体应激反应的各种激素(其中肾上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都会让血糖升高)就会立即上升,导致血糖不稳定。人人都会有压力,但糖尿病患者要学会释放压力,运动是最好的释放压力的方法。20.学习糖尿病科普知识研究发现,掌握糖尿病科普知识越多的人,血糖控制得越稳定,并发症来得越晚。原文摘自:医脉通内分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