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8-02-26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哈喽,乡亲们and真爱们,没有辟谣小分队陪伴的这个年,过得可还开心?看到我们,是不是有点纠结,一方面好想好想看我们东拉西扯的说噻话,一方面又好不想看到我们,因为只要我们按时出现,就说明年过完了,你们真的该收得心了! 好了,不要zua梦脚了,离下一个小长假还有62天,你是时候先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一哈了。 接下来说正事,真的是非常非常正经的正事! 正经事 为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有效管理医疗资源,缩短患者预约等待时间,遏制号贩子“倒号”,进一步方便群众看病就诊,从3月1日(本周四)起,华西医院的门诊预约又有两大重要变化,要来就诊的朋友们,请一定看清楚哟。 变化1 ↓ 预约挂号周期变化 之前可以预约30天以内的号,但3月1日起只能预约14天以内的号了。要想来就诊的朋友,要提前安排好时间咯! 变化2 ↓ 预约挂号方式的变化 3月1日起,取消门诊的窗口预约挂号方式,所有的专家门诊实行预约制。 这一段简单来说就是: 第一,以后来华西医院,门诊的现场挂号窗口只能挂当天的号,不能提供第二天和之后的预约挂号服务了。 第二、要挂专科门诊的,不要等到当天才来挂,请提前预约预约预约! 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把所有的号源都放在预约平台上,实际上每天被预约后剩下的号是非常非常少的(你就约等于零嘛),所以如果你当天临时想起要来挂号看病,多半是挂不到你想看的科室/医生的专家号! 但很多时候,这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相信我,这也是爱迪生说的。 但很多时候,这1%正确的方式方法比99%的汗水更重要——相信我,虽然这是我说的,但也是真理。 几个常见重要问题 一、专家号和专科普通门诊号有什么区别 专家门诊号 主要针对专科疾病及专科疑难重症患者看诊,坐诊的为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医生,包括一至五级专家及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 专科普通门诊 主要针对第一次来院就诊的专科患者进行初诊,或为已经有明确治疗方案的慢性病患者定期复查开单开药等。坐诊医师为各专科的主治医师。 目前,专科普通门诊开设了14个专科和1个全科,14个专科为:心脏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血液内科,泌尿外科,骨科,呼吸内科,感染科,内分泌科,胃肠外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普通外科、普通内科。 二、你们医院挂号窗口不能预约挂号了,那我在哪里预约呢? 答:在预约挂号前,首先请需要先确定一件事,你需要一张就诊卡,这是必要条件,不要嫌麻烦,等你有了就诊卡就会发现许多事情才会变得很简单。 如果你已经有了就诊卡,可以直接跳到下一段。 办卡 01 办虚拟卡 适合从来没有办过华西医院就诊卡的朋友! 在华西医院官方APP华医通上可以无卡预约挂号!具体的无卡预约挂号的攻略在这儿!————华西的真爱粉们,现在没得就诊卡也可以预约挂号了哦! 这个对于外省患者和没有身份证的小朋友来说超级超级方便! 特别提醒:给小朋友办虚拟卡的时候,记到要填娃娃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不要填成父母的了哈! 在APP上办好了虚拟卡,就可以先在APP上预约挂号,在就诊当天你再带着患者本人身份证现场办理实名制就诊卡就行了。 02 办实名制就诊卡 a.持患者本人身份证到华西医院自助服务机上,或者窗口现场办理; b.银行办理。 持患者本人身份证到省内各地规模较大的建行、工行、邮政储蓄银行可办华西联名就诊卡(建设银行——华西健康龙卡、工商银行——华西健康灵通卡、邮政储蓄银行——绿卡通华西健康卡)。 一定要告诉银行工作人员,办理的是可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要说清楚全名哦!)看病的银行卡。 PS:如果是没有身份证的婴幼儿要办实名制就诊卡,请带上娃娃本人的户口簿,到医院门诊窗口办理。 预约挂号 卡办好了,就可以预约挂好了,预约挂号请用以下8种方式: 尤其是最后一种预约挂号方式,如果你哪天睡醒了突然梦里梦戳地按到医院来挂专家号,然后挂号窗口告诉你没得当天的专家号了,也不提供预约服务了,莫要觉得挨了一闷棍,更莫要灰心、莫要丧气,赶紧冲到门诊一、二、三、四楼或者是门诊广场的自助服务机面前,说不定好运气等着你哟! 华西医院挤得这么恼火、这么难停车的,千万不要想到来白耍了一趟! 三、预约周期调短了,万一复诊病人挂不到号咋办?耽误病情咋办? 答:放心,如果医生觉得你确实是需要定期复诊的患者,那医生会在诊间帮你预约下一次的复诊号。 四、我只是想来开个检查或者开个药,找便民门诊行不行? 答:便民门诊不预约,随到随挂。但是,便民门诊不开药不开药不开药! 不仅不开药、也不开入院证、不写病历、不开病情证明、不续门特、不开注射劵、不开换药单及拆线单、不开病理活检单、不开所有的穿刺申请单、不开CT、MRI、不开专科检查申请单(如眼科、耳鼻喉科相关检查,纤维支气管镜、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各科的造影检查、肌电图等),更不得看病!!! 那便民门诊可以爪子喃?便民门诊的医生要根据你的需求和病历医嘱,开具常规检查申请单比如血常规、生化,常规B超等等。 五、如果是危急的疑难重症患者,又预约不到号怎么办? 答:这个你们要放心,我们早已经开通了十类重大阳性疾病绿色就诊通道。 以下这些疾病的患者,没法预约到华西医院的号时,可以凭相关证明走绿色通道看病哟! 十类重大阳性疾病为: 1、各脏器实质性占位,或者已确诊恶性肿瘤; 2、非急性期主动脉夹层; 3、脑动脉瘤; 4、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复杂的心律失常; 5、慢性心力衰竭; 6、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7、糖尿病伴有严重器官并发症; 8、不明原因发热; 9、各种原因所致脑卒中; 10、重型精神障碍。 走绿色通道时需出具两种证明: 1、持有基层医院开具双向转诊单的重大疾病患者,可到门诊部一楼A3区双向转诊中心,帮助解决就诊、检查及住院事宜; 2、没有双向转诊单的患者,如符合重大阳性疾病的指征,可持检查单或病历到我院门诊部一楼A3区疑难会诊中心,经审核通过后,帮助协调解决就诊、检查及住院事宜。 提示 患者就诊提示 。 。 1、若预约挂号后就诊计划有变,请提前至少2天取消预约或退号,否则即算违约。违约3次后,该就诊卡将被系统自动取消预约挂号功能。就诊当日原则上不办理退号。 。 。 2、所有患者必须实名制就诊,如就诊本人与就诊卡信息不符的,医生有权拒绝看诊。若因患者就诊卡部分信息有误需要修改,需提供相关证件由门诊部安排专人专柜负责。 。 。 3、各种预约方式由统一号池提供号源,每天上午8时循环放号,退号及爽约号将由预约系统随机退回号池供需要的患者选择。 来,最后采访一下, 过年这几天, 你是不是胖了三斤,对,我说的是三公斤? 你是不是从这张饭桌浪迹到那张饭桌一直就没醒? 你是不是早晨不起晚上不睡24小时浑浑噩噩仿佛一场大病? 你是不是本想好生陪父母结果顿顿呼朋唤友你请我宴花天酒地? 你是不是在劝你结婚、生一胎、生二胎的亲戚老表面前被吵得脑壳发晕? 你是不是机场奏起、路上堵起、景区瓜起、酒店噻起、朋友圈发起,然后打道回府又在路上闷起? …… 所以,生活处处都难,哪里才止挂号这一件事喃……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阅读100000+ 2519
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如牛奶、海带、紫菜、山药、排骨、虾米等。 如果想要强健你的骨骼,用豆制品代替一部分肉类,同时食用充足的绿叶蔬菜,可以说是非常棒的选择!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油菜、白菜、芥菜、生菜等绝大多数绿叶蔬菜,草酸含量都比较低,所以其中的钙是可以被吸收利用的。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最典型临床表现。 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严重时翻身、坐起及行走时困难。 骨质疏松症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继而影响心肺功能。 轻度外伤或日常生活活动后可发生脆性骨折,且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主要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的数量增加、 凋亡减少、寿命延长,导致其骨吸收功能增强。 诊断明确后,治疗上以调整生活方式、骨健康基本补充剂、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1.注意保护膝盖,不要受凉、受潮、受外伤。 2.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和进行动态拉伸,运动后要进行静态拉伸和肌肉放松。 3.运动时膝和脚尽量不要形成夹角,尽量保持一致,膝头与脚尖方向一致。屈膝动作尽量保持膝盖的垂线不超过脚尖,超过脚尖则重心多压在膝前韧带上。 4.减轻体重。可以相当程度地减少症状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研究表明,关节炎患者如果体重减轻6.8公斤,关节伤痛将降低一半。 5.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运动,既不增加膝关节的负重能力,又能让膝关节四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有效锻炼。 6.培养正确的生活和工作姿势,减少运动损伤。
腰椎骨质增生是随着年龄而增加的,老年人的腰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退变,但也可见于30岁左右的青年人。腰椎骨质增生的症状轻重不一,有的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骨质增生的严重程度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完全一致。腰椎骨质增生引起的下腰痛,临床主要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加强腰背肌功能,防止腰椎增生进一步加重。具体方法包括健康教育、卧床休息、腰围制动、药物治疗、注射治疗、物理治疗、牵引治疗、手法治疗、运动疗法、传统中医针灸治疗等。
腰椎增生以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和小关节肥大变性为主要特征,临床上以腰背痛为主要症状,多见于50岁以上的重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患者表现为间歇性腰背部酸胀痛、沉重感、不灵活感等。疼痛有时可放射到臀部、大腿、偶尔到小腿,活动过多而加重,休息后减轻。
腰椎是脊柱退行性变的好发部位,这主要与腰椎的解剖特点、活动度大及负荷重有关。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椎间盘在20-25岁后逐渐退变,表现为髓核、软骨板含水量下降,纤维环透明变性,纤维增粗,排列紊乱,甚至裂隙形成。各种急慢性损伤可加快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退变后,椎间隙高度下降,椎后关节囊、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及前、后纵韧带松弛,脊柱稳定性降低,相邻椎体间出现异常活动,进而引起椎体前后缘、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骨赘形成,临床上以腰背痛为主要症状。
床边垂腿:坐在桌子或者是足够高的床边。健康的腿在伤病或者手术的腿之下,用脚在下面勾住患腿的脚踝,就是用健康的腿托住患腿。患腿的肌肉完全放松,把整个腿的重量都放到健康腿上。然后,用健康腿的力量有控制的,缓慢的向下放,放得越低,患腿膝关节屈曲的角度也就越大了。在感到明显的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这时候再往下放。这个方法适用于0-90°之内的屈曲练习。因为有自己健康的腿在下面保护,不会很紧张害怕,特别适于伤病或者手术后早期的屈曲角度练习,和更大角度弯曲之前的热身练习。
英国记者揭开惊天骗局,靠吃药永远都治不好抑郁症 逸家心理 以下文章来源于远读重洋 ,作者ReadAbroad 本文转载授权自微信公众号「远读重洋」 10月14日下午,韩国京畿道城南市,在一栋漂亮的小别墅里,一位年仅25岁的女孩上吊自杀了。 她叫崔雪莉,是一位韩国女明星。 在她死后,我在新闻上读到这样一句冷冰冰的话:“据悉,崔雪莉生前患有严重抑郁症。” 这让我想起,前几年韩国SHINee成员金钟铉,在家中烧炭自杀;28岁的中国歌手乔任梁,在微博上发了两个害羞的表情之后,也选择了自杀。 把时间轴往前调,2009年,内地歌手陈琳跳楼自杀;2003年,影星张国荣跳楼自杀;1989年,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1962年,影星玛丽莲·梦露服用安眠药自杀;1961年,作家海明威用双管猎枪自杀…… 这些自杀的背后,都有那个共同的原因:抑郁症。 统计显示,全球一共有3亿多人受抑郁症折磨,我们中国患抑郁症的人数也超过了5400万。而且,全世界得抑郁症的人里面,每年有将近100万人自杀。这个数字,是国内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5倍。 这些逝去的生命仿佛在告诉我们: 抑郁症既不仅仅是普普通通的“不开心”,也不是没事找事的“脆弱”和“矫情”,更不是离我们很远的一种罕见病症; 如果不及时处理,我们的“不开心”可能就会变成“抑郁”,而哪怕是轻度的抑郁倾向,也可能逐渐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那么,我们到底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得了抑郁症之后又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 01 · 吃了20年抗抑郁药,结果发现自己被骗了? 说到“抑郁症”,有一个叫约翰·哈里(Johann Hari)的英国人不得不提。 外人看来,约翰·哈里是个“自带光环”的人: 他18岁就考上了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社会学和政治学; 22岁的时候,他从剑桥毕业,成为了一名记者; 工作后不久就变得小有名气,在欧美最有名的媒体上发表文章,比如英国的《独立报》《卫报》,美国的《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等,还拿过几项国家级的媒体大奖。 但是,他的“光环”附带了一层“阴霾”:因为遗传和家庭原因,约翰·哈里从小就患上了抑郁症。 有时候,约翰·哈里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悲伤和焦虑;有时候更严重,觉得生活里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产生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 比如,小时候,约翰·哈里跟别的小孩一起玩着玩着,就会突然觉得心里一阵难过。这时候,他只能找个地方自己待着,一个人大哭一场。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哭,但是就是忍不住。为了不让人觉得自己不正常,他就只能在这种时候一个人偷偷躲起来。 在考上剑桥大学以后,为了庆祝一下,他跟一位朋友约好了去欧洲大陆旅行。这本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但没想到,在意大利威尼斯的一艘船上,他又忍不住哭了起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当他们参观卡夫卡的故居时,他的病又一次发作,当时他哭得浑身发抖,根本就停不下来。 当时他就去医院看病,结果所有的医生都告诉他:你得了抑郁症,抑郁症是因为你体内的化学物质不平衡导致的;抗抑郁药能让体内的化学物质恢复正常,所以只要坚持吃药,你的抑郁症就能好起来。 于是,约翰·哈里从18岁的时候,就开始服用抗抑郁药,这一吃就是20年。 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跟一位医生聊天,说起了自己得抑郁症的经历,又说到了抗抑郁药的效果。他说:“多亏了这些年我吃的药,我现在好多了。”但是那位医生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直言不讳地说:“我没觉得你变好了,我觉得你最近还是挺抑郁的。” 就是这一句话点醒了他。回想自己这么多年吃药的经历,他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不管是什么抗抑郁药,自己刚开始吃的时候,的确是有效果的。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效果就都不如之前了。还有,自从吃药以后,他就变得越来越胖,经常爱出汗,后来连性功能都有点衰退了。 作为一个患病20多年的病人,约翰·哈里非常想知道这些到底是不是正常现象;而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他的职业敏感告诉他,“抑郁症”这三个字的背后,可能另有玄机。 于是,他开始翻阅跟抑郁症有关的书籍和论文,甚至亲自去采访写书和写论文的那些科学家。后来,他又去采访了很多跟自己一样得了抑郁症的病人。就这样,他前后花了3年的时间,跑遍了全世界,进行了200多次采访,最后把自己采访得来的成果写成了一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Lost Connections”,翻译成中文就是《失去的联系》。这本书出版以后,在英美两国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评价说:“这本书对困扰美国社会的抑郁现象,做出了深刻的分析。” 英国流行音乐巨星埃尔顿·约翰爵士说:“如果你觉得迷惘和失落,那这本神奇的书能改变你的人生。” 为什么这些名人会这么说呢?为什么我说这个英国人不得不提呢?因为约翰·哈里在这本书里,揭开了一个关于抑郁症的惊天秘密: 抑郁症根本不是因为体内的化学物质分泌失调导致的,抗抑郁药也根本不可能治好你的抑郁症。 · 02 · 为什么“抗抑郁药”=“安慰剂”=没有用? 我们先说说,为什么说抗抑郁药根本不可能治好抑郁症?这件事要从抗抑郁药的诞生说起。 抗抑郁药物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现的,但是当时发现这些药物可以缓解人们的抑郁症,完全是偶然性的。也就是说,这些药物能缓解抑郁症背后的原理,根本就没有人知道。 1965年,一位叫亚里克·科本的英国医生提出了一个理论,他说:那些药物能起作用,可能是因为增加了大脑中一种化学物质的水平,这种物质叫做“血清素”。注意,他说的是“可能是”,也就是说,这只是他的一个猜想。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有科学家就开始做实验验证这个猜想。他们故意降低实验参与者的血清素水平,观察他们是不是会变得抑郁。结果是:不会。这就说明,大脑中血清素的水平其实和抑郁症的关系并不明。但是,当时世界上的各大制药公司,也注意到了“血清素”这个理论。虽然这个理论在医学上不一定站得住脚,但是制药公司觉得这个理论用来说服社会大众,效果应该不错。于是他们就聘请了自己的团队,开始研发相关的药物。 这个举动,改变了后来发生的一切。 到了20世纪90年代,相关的抗抑郁药就已经出现在市面上了。又过了20年,西方社会中已经到处都是抗抑郁药物。我可以给你列出一些最常见的抗抑郁药的名字:百忧解、帕罗西定、左洛复、怡诺思等等。对于那些被抑郁症困扰的人来说,这些名字你一定不陌生。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非常符合科学发展的故事——先有一个假设,然后有人实验失败,然后有人实验成功,证明了这个假设,最后人们把这个理论应用到了生活当中。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有一个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人就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厄文·基尔希(Irving Kirsch)教授。他做过一个重要的实验,让我们看到了事实的真相。 他把实验参与者分成三组:给第一组人吃了一种糖豆,但是告诉他们,你吃的是一种抗抑郁药;给第二组人吃的才是真正的抗抑郁药,而且如实告诉了他们;第三组人则是什么都没吃,既没吃药,也没吃糖豆。 △ 厄文·基尔希 你可能以为,那些吃糖豆的,肯定没有效果吧?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只要你能让他相信自己吃了抗抑郁药,哪怕他吃的是糖豆,也一样能有效。更不可思议的是,总体来看,真正的抗抑郁药的效果,没比糖豆好多少。 这是怎么回事呢?基尔希教授也非常想弄明白。于是,他带领团队进行了仔细的测算,看看那些化学药物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结果是:药物的作用只有25%,跟人体自然康复的效果,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换句话说,这个实验表明,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吃药或者不吃药,对抑郁症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更震惊的事情还在后头。有一次,基尔希教授有机会看到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一些内部材料。这些材料是一些抗抑郁药在研发的时候,原始的实验结果。 △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看了这些内部材料之后,他发现,制药公司为了让人们相信他们的药是有效的,往往会有选择性地对外公布实验结果。 比如说,在其中一个实验里,实际上一共有245名患者服用了这种药物,但是等到制药公司对社会公布的时候,他们只挑了其中27名有效果的患者,把他们的结果公布了出来,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药有效。 基尔希教授和其他专家决定,根据这些原始的实验数据,自己算一下,那些抗抑郁药到底效果如何。他们采用的方法叫做“汉密尔顿测量表”,这是一种公认的测量抑郁和焦虑程度的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最后能得出一个分数,这个分数越低,就说明你抑郁和焦虑的程度越低;分数越高,说明你越抑郁和焦虑。 最后,专家们经过测算得出,抗抑郁药可以让一个人在“汉密尔顿测量表”的分数降低1.8分。1.8分是什么概念?我们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根据这个测量表,改善睡眠的质量可以让你的分数降低6分。 换句话说,那些号称非常有效的抗抑郁药,其实还不如晚上好好睡一觉效果好。而且,就在这个1.8分里面,恐怕还有水分。 有一名叫做彼得·克雷默(Peter Kramer)的美国医生,一直都是抗抑郁药物的坚定支持者,他还写过一本推荐抗抑郁药的畅销书。可是到了2012年,克雷默偶然参观了某个制药公司研发抗抑郁药物的实验室之后,他就发觉这个事情很“不对头”。 △ 彼得·克雷默 原来,根据法律规定,参加制药公司实验的参与者必须身体非常健康,但是同时还要有抑郁症,而且制药公司最多只能给他们75美元作为报酬。 这么高的要求和这么低的报酬,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冒充自己是抑郁症患者。但是对制药公司来说,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很难找到人来做实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制药公司就耍了一些小手段,它们创造出了一些其他条件,吸引人们参与实验。 比如,把实验室装修得特别温馨舒适,给参加者全天候的健康检查和咨询,还免费提供一些药物。这样,一些穷人就会来参加实验,因为不光能拿钱,还可以享受这些他们平时享受不到的福利。 问题是:这些人真的有抑郁症吗?克雷默医生认为,很多人的“抑郁症”都是装的——他们先装作自己有抑郁症,吃了药以后,又装作自己的抑郁减轻了,这样就能讨好制药公司,拿到更多的福利。 制药公司呢?他们就算是看出来了,也不会说破,因为这正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当作者采访克雷默的时候,这个原来支持抗抑郁药的医生承认说:“抗抑郁药的所有科学证据都是垃圾。那些实验数据,毫无意义。” 但是如果这些实验漏洞百出,如果抗抑郁药根本就没有效果,那这些药物怎么就通过了官方审核,成功进入市场了呢? 作者给出了一组数据。他说:在美国,药品监管机构员工的工资,有40%是由制药公司赞助的;英国的情况更糟,药品监管机构员工的工资,100%都是由制药公司提供的。原因显而易见,因为在这些国家,制药公司才是药品监管机构的衣食父母。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还咨询过一位教授。这位教授透露说:如果你是制药公司,那你做了1000个实验,其中998个失败了也没关系,只要你有2个成功,你的药就能进入当地的药店。 不过,虽然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无效,但有一样东西倒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副作用。 很多抗抑郁药能让人变胖,或者大量出汗,或出现性功能障碍,这都是真的。我们一开始也说过了,作者就因为长期吃抗抑郁药物,身体就出现了这三种问题。 因此,作者下了一个结论:不管是“血清素”还是别的什么“素”导致了抑郁症,那些说法只不过是一种科学猜测,到现在都没法证实;但是这个科学猜测被制药公司顺手拿去了,并且向社会大众广泛宣传,导致很多人都相信了这些说法;制药公司又通过一些所谓的科学实验,研发出了抗抑郁药;这些药品轻轻松松就通过了官方的审核,卖给了普通老百姓,给制药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不过说到这儿,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如果抗抑郁药真的没用,那为什么作者之前会感觉自己的抑郁症缓解了呢?为什么我刚才说的那个实验里,糖豆也能有效果呢?难道糖豆也能治病吗?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概念,叫做“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指的是,我们越相信给我们治病的医生,我们的病就越容易好;哪怕医生给我们开的药物,实际上根本没有用,很多病人仍然能觉得症状缓解了。 在18世纪末,一位英国医生就发现了这种情况;此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安慰剂效应的存在。 比如,在二战的时候,有一位美国医生手头没有麻药,他担心手术的时候士兵会受不了,就用清水代替麻药,给士兵打针,而且告诉他们这就是麻药。结果那些士兵并没有觉得太痛苦。 所以,如果你真的相信,你吃的药能帮助你减轻抑郁问题,那你的抑郁问题就很有可能真的会减轻。 不过,安慰剂效应还有一个特点:它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时间一长,它的作用就消失了。这一点也恰好解释了,为什么吃抗抑郁药,经常会出现“反弹”。就像作者说的,刚开始吃的时候,真的能感觉出来这种药好用,但是吃着吃着就不如以前那么好用了。 事实上,有科学家统计发现,服用了抗抑郁药的人,“反弹”的比例在65%到80%之间。那出现“反弹”以后怎么办呢?一般人们就会加大剂量,所以药就越吃越多,越吃越停不下来,副作用也越来越多,这就掉进了一个恶性循环。 总的来讲,作者告诉我们:抑郁症跟人体内的化学元素失衡一点关系也没有,抗抑郁药也没有任何用处。 既然如此,抑郁症出现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 03 · 造成抑郁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作者通过大量的采访、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得抑郁症,其实都是因为一个原因。这个原因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生活方式出现了问题”。 作者认为:生活中本来就有一些东西,可以让我们避免抑郁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失去了和这些东西的联系,于是我们才出现了抑郁。正是因为作者总结出了这个原因,作者才给这本书取名叫《失去的联系》。 那我们到底跟哪些东西失去了联系呢?作者一共列出了9种东西。它们分别是: 1.工作的意义 2.与他人的联系 3.正确的价值观 4.美好童年 5.地位尊严 6.对未来的期待 7.大自然 8.基因 9.大脑 这9种东西到底是怎么影响我们的呢?接下来我们挨个儿说明一下。 第一种:失去了工作的意义。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迈克尔·马尔莫特(Michael Marmot),曾经对英国的公务员做过一项调查。他们采访了18000名公务员,收集了他们的数据,研究工作状态和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了一个非常反常识的结果。人们通常认为,在公务员体系里,级别越高的人承受的压力越大,越容易生病,更容易抑郁。但是迈克尔·马尔莫特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他发现,最低级别的公务员患心脏病的几率是最高级别公务员的4倍。而随着一个人职位的上升,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却会逐步下降。 △ 迈克尔·马尔莫特 这跟生活水平有关系吗?好像也没什么关系。因为最低级别的公务员,过的也是很体面的生活。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迈克尔·马尔莫特对比了所有变量之后发现:他们对工作的控制程度,决定了他们的抑郁程度。比如说,两个人有同样的工资水平和同样的地位,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工作,但那个对自己的工作控制程度较低的人,就更容易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甚至抑郁。 这个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工作的内容本身其实并不重要,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也不会让我们更抑郁,关键是我们要能控制自己的工作,这样你才会觉得工作有意义。 如果你每天都要忍受单调、无聊,自己又没法控制自己的工作,这就会造成“现实感丧失”,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真实,这就会让我们抑郁、绝望,而且会毁灭我们的身体。 2011到2012年间,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公司“盖洛普”进行了一项有史以来最详尽的调查研究,他们调查了142个国家的数百万名普通员工,调查的内容是世界各地的人们对自己工作的看法。 结果发现,有63%的人说他们对工作没有激情,也没有把精力放到工作中,甚至在工作的时候处于一种“魂不守舍”的状态。 只有13%的人,说他们真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而剩下24%的人说他们会“积极地脱离工作”,也就是他们其实很讨厌自己的工作。 所以,对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讲,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工作,也没把精力完全投入到工作当中。作者认为,这就是抑郁症在当今社会如此普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二种失去的东西:与他人的联系。 失去跟他人的联系,说白了就是“孤独”。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神经学家约翰·卡奇奥波(John Cacioppo)曾经做过三个实验,专门研究了“孤独”和抑郁之间的关系。 △ 约翰·卡奇奥波 他找来了100个陌生人,每隔一段时间,就对他们的心跳速率和唾液里的皮质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感到孤独会导致皮质醇水平飙升,这意味着这个人正处在压力很大的状态。 为了进一步验证,他又做了第二个实验。这一次,他要排除一切因素,弄明白“孤独”这一个因素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 所以,他把实验参与者分成了两组,而且对他们都进行了催眠。催眠之后,他让第一组回忆他们生活中感到非常孤独的时刻,而让第二组回忆他们跟另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刻。结果非常明显:第一组人马上变得更加抑郁了。 就算是这样,他还是担心实验室的条件太不自然了,他想到人们的实际生活里看一下。于是进行了第三个实验。 他来到了芝加哥郊外的库克镇,长期跟踪调查229名年龄在50多岁到70多岁的美国老人,这些老人有男有女,有白人、黑人和拉丁族裔的人。跟踪了5年之后,他发现不少老人会先感到孤独,然后感到抑郁。 约翰·卡奇奥波说,这些实验共同指向了同一个结论:孤独并不是抑郁的结果,而是抑郁的原因。简单地说,你越缺少社交,你就会越抑郁,抑郁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抑郁症。 第三种失去的东西:正确的价值观。 这一点其实说的是,你越看重物质追求,就越容易抑郁。这虽然听上去有点像喊口号,但是科学实验已经证实了这个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蒂姆·卡瑟(Tim Kasser)曾经对这个问题反复进行过研究。他先是调查了300多名学生,又评估了140名18岁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又到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调查了那里的100名居民,还对200个人进行了一项长期的跟踪研究。 △ 蒂姆·卡瑟 最后,所有的调查和研究都显示:人们越是看重物质,越是为了物质目标而奋斗,越容易焦虑和抑郁。 后来,别的科学家在英国、丹麦、德国、印度、韩国、俄罗斯、罗马尼亚、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进行了类似的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拿画画给你举个例子。如果你在画画的时候觉得开心,想要去画画,这叫做“内在目标”;如果你想要成为有名的画家,画画卖钱,这叫“外在目标”。 当你追求内在目标的时候,你就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也就是一种“忘我”的状态。这个时候,你连自己都忘了,更不会在乎别人对你怎么看,这时候你就会感到真正的快乐。 相反,如果你追求外在目标,不断地关注能拥有多少物质,你就会特别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一旦你开始在意别人怎么看你,就会让自己产生压力,导致焦虑,长此以往就会抑郁。 但是现在,整个西方世界都在宣扬一种物质至上的观念,提倡一种“消费主义”的价值观。说白了就是三个字,“买买买”,你能买来名车名包名表,就是幸福。 对这种价值观,作者给了一个比喻,叫做“垃圾价值观”。作者说,就像“垃圾食品”一样,这种价值观味道不错,但是没有营养,时间长了还会损害你的身体。 第四种东西:美好的童年。 美国加州凯撒医疗中心预防医学科有两个医生,一个叫文森特·费利蒂(Vincent Felitti),另一个叫罗伯特·安达(Robert Anda),他们共同研究出了一种测试方法,叫做“不良童年经历研究”。 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资助下,他们对17000名申请医保的人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他们把童年创伤分成了10种类型。比如,被父母忽视算是一种类型,被性虐待算是另一种类型。 结果发现,小时候经历的每一种创伤经历,成年后都会让人更容易变抑郁。小时候受到的创伤越大,患抑郁症、焦虑症或自杀的风险也就越大。 如果一个人同时经历过六种创伤性事件,那他成年后患抑郁症的几率,是那些没有童年创伤的人的5倍。如果经历过七种创伤事件,那这个人成年后自杀的可能性,就会比别人高出3倍。 当他们把结果展示给其他科学家看的时候,别人都表示怀疑,甚至连资助这项研究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也不相信。但是在随后的几年里,别的科学家重复了这项研究,结果发现每次的结果都差不多。 所以说,童年创伤的确会直接导致人在长大之后变得抑郁。 第五种失去的东西:地位和尊重。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神经内分泌学家罗伯特·萨波斯基(Robert Sapolsky),曾经对非洲肯尼亚的狒狒,做过一项研究。他主要研究的是雄性狒狒体内激素情况。 △ 罗伯特·萨波斯基 他发现,在两种情况之下,雄性狒狒受到的压力最大:一种是它们在狒狒群里的地位非常低的时候;另外一种是它们的地位受到了威胁的时候。 在这两种情况下,雄性狒狒的大脑、脑垂体和肾上腺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最关键的是,这些内分泌变化,跟得了抑郁症的人非常相似。 所以,萨波斯基得出一个结论:抑郁症其实是人类对自己在群体里地位的一种反应。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用猴子做实验得出的结论,用在人身上不太靠谱。但英国有两位专家对人类社会做了研究之后发现,人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尊严,还真和抑郁症有关系。 △ 两位英国专家把有关社会平等和抑郁症的研究写成了这本书 这两位专家把视野扩大到了国家层面,研究了社会平等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在美国这种高度不平等的社会中,人们会有更多的精神痛苦;而在挪威这样高度平等的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痛苦就很少。 换句话说,社会越不平等,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各种精神疾病就越普遍。这就是因为在一个高度不平等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地位都是“朝不保夕”的。 比如说,今天你是个有钱人,但是五年后你不一定还是有钱人,十年后就更别提了。这样,每个人时刻都要考虑自己的地位,一旦你感觉失去了地位,或者别人对你不尊重了,你就会感到抑郁。 而且,在高度不平等的社会里,如果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很容易看不到翻身的希望,对未来失去了信心。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日子过得“没有盼头”了。 这其实也就是作者说的,人们失去的第六种东西,值得期待的未来。 一个人产生了这种感觉,那他就会觉得没办法控制自己的生活,这比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工作更严重,直接会让人丧失生活的意义。 没有意义的生活下去,一个人能不抑郁吗? 人们失去的第七种东西:大自然。 我们在之前的课程里也讲过,别看你们家小区里的花草树木不起眼,其实它们非常重要。仅仅是看一眼绿色植物,都能让人的血压下降。 在这个问题上,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科学家也进行过详细的研究。他们花了三年时间,跟踪调查了5000多户家庭的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发现,哪怕同样是穷人,哪怕同样住在贫民区,只要你住的地方有绿地,有花草树木,那你承受的心理压力就会小很多,也更不容易得抑郁症。 第八种和第九种影响因素:基因和大脑。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刚才我们说的7种东西,都是社会层面的,只有这两个才是生理原因。而且作者还特意把这两个原因排在了最后,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作者发现,有个别抑郁症患者之所以抑郁,的确是基因和大脑的一些部位出现了问题,但是对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来说,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对很多双胞胎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抑郁症只有少数一部分是遗传的,而且就算是遗传的,后天也可以改变。 到这儿,人们之所以会得抑郁症的9种原因就说完了。作者认为: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和这些的联系,那就可以从根源上避免和摆脱抑郁症。 不过首先我们要排除基因、大脑这两项,因为这两项不是我们人为可以控制的。剩下的7种东西,我们梳理一下就会发现,它们基本都跟我们生活中的三个方面有关。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的工作。其实上面说的工作的意义、地位尊严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三种东西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用正确的工作方式来获得。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上面说的他人的联系和大自然这两种东西,就是由我们的生活方式直接决定的。 第三个方面,是我们的心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把物质消费当作生活的意义,心里仍然有童年创伤留下的阴影,那就会很容易抑郁。 所以,只要我们处理好这三个方面,把作者说的“失去的联系”给重新找回来,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抑郁这个问题了。 作者在写完这本书之后,就不再相信以前的治疗方法,而是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环境,调整自己以前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并且通过冥想等方法释放自己的童年创伤等方法,让自己的抑郁症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最后,我把作者在书里写的一段原话送给你: “你不是一台零件破损的机器,你是一个没有得到满足的动物。你需要一个社区,你需要有意义的价值观和有意义的工作,你需要大自然,你需要感觉到自己被尊重,你需要把自己从过去释放出来,你也需要一个安全的未来。你需要把自己连接到所有这些东西上面。你可以倾听内心发出的信号,去做那些能真正满足你需求的事情。” 如果今天的内容让你有所收获,对你有所触动,也请你动动手指,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远离抑郁和焦虑的阴霾,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