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者及其母系其家庭成员禁用以下抗生素: 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抗普霉素)、大观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威地霉素、西索米星(紫苏霉素、西毒霉素)、小诺霉素、阿司米星、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奈替米星(奈特、力确兴、诺达)、核糖霉素、爱大(硫酸依替米星)、依克沙(硫酸异帕米星)、小儿利宝(硫酸庆大霉素)
正确的鼻用喷雾剂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呢?正确的鼻用喷雾剂使用要点如下:1、查看日期不论口服药物或是鼻喷雾剂,日常生活用药需要谨记:久置未用的药物再次使用前请查看生产日期并保证其在有效期内。2、使用次数:请遵医嘱规律用药鼻用喷雾剂常需持续应用一段时间才能发挥其治疗作用。例如,我国过敏性鼻炎诊疗指南指出,鼻用糖皮质激素,对于轻度和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治疗疗程不少于2周,对于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其疗程为4周以上;抗组胺药的治疗疗程不少于2周。许多患者未按照医师制定的治疗方案随意增减、停用药物(就是这么任性),依从性差,导致病情反反复复,以至于一些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慢慢出现咳嗽变异型哮喘或支气管哮喘的表现。3、使用前摇匀药物,并试喷。根据说明书要求,部分药物用药前需要摇匀。新开封的药物或久置未用的喷雾剂再次启用,应当摇匀后试喷几次,直至水雾连续均匀喷出方可使用。有药物说明书指出,建议超过14天未用的鼻用喷雾器再次使用前需进行试喷。对于该时间并无统一意见,建议结合具体说明书。4、保持自然头位,头稍前倾喷药时候眼睛稍向下看,不要仰头,否则喷入的药物易滑入咽喉部位、导致用药后苦感和呛咳。5、使用鼻喷雾剂时只需将喷头前端置入鼻孔,不要将喷头完全塞进鼻孔设计良好的鼻喷雾剂是弥散的雾状,有一定的辐射范围,不用将喷头完全伸进鼻腔,只需将其前端置入前鼻孔即可,太近距离的接触反而影响药物喷散的范围,甚至可能导致喷头抵住鼻腔黏膜阻碍药物的正常喷出、影响本次用药的剂量。(图片来源于网络)6、喷头应对准鼻腔外侧,而非鼻中隔喷药时候应保证喷头指向鼻腔外侧鼻甲的方向(喷头稍偏向外侧),而非鼻中隔。建议左手持药喷右侧鼻孔、右手持药喷左侧鼻孔,这样交互操作有利于避免这种错误。(图片来源于网络)7、喷药开始同时轻轻以鼻部吸气,或者不吸气直接喷,不需深吸气或猛吸气8、双手配合操作:一手持药,另一手应轻压未用药侧。用药操作时建议一手拇指托在瓶底,食指与中指分别放在喷头的两侧,夹住喷头,另一只手按住未喷药侧鼻翼。(图片来源于网络)9、清洁干净喷头后盖上外盖,防止鼻腔分泌物及残留药物长时间存留堵塞喷头。10、用药结束后避免即刻用力吸鼻涕、擤鼻涕,以保证药物与黏膜的接触时间和药物吸收。
儿童流鼻血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鼻部本身的原因,包括鼻黏膜干燥、喜欢挖鼻子、吃饭挑食营养不均衡导致鼻黏膜功能差、外伤、鼻炎等,有些孩子鼻中隔有偏曲,亦可导致鼻出血;第二大类是全身疾病,比如说凝血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的疾病都可能导致流鼻血。
宝宝中耳炎根据年龄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表现:①尚无表达能力的婴幼儿,多表现为哭闹、不愿进食、用手抓耳朵、拍头、睡眠不安等;②年龄稍大可清楚表达的儿童,会说自已有耳痛,听话不清,耳朵响,说话时自已的声音特别大等,或是宝宝自已无主诉症状,而是由家长发现其听力差;③无论年龄大小,都有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
小儿慢性鼻窦炎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药物治疗主要有以下七种:第一,抗菌药物:对于急性鼻窦炎可以选用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头孢克肟等),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阿齐霉素等)。建议在临床症状控制后继续治疗1周。对于慢性鼻窦炎,除非鼻涕为脓涕 ,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第二,鼻用糖皮质激素: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鼻窦炎,鼻用糖皮质激素都是一线治疗药物,对于慢性鼻窦炎,建议使用8-12周;对于小儿患者我们推荐选择生物利用度低的鼻喷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剂;不推荐常规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第三,鼻腔冲洗。第四,抗组胺药,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抗过敏药。第五,黏液促排剂,如欧龙马滴剂,桉柠蒎胶囊等。第六,鼻用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第七,中药。对于小儿慢性鼻窦炎原则上不采用手术治疗,但在恰当和适时的药物治疗(不少于12周)无效后可选择手术治疗。
湿疹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主要特征为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发生在外耳道内称为外耳道湿疹。小儿外耳道湿疹的发生大多与奶水、泪水、洗澡水、汗液等进入外耳道以及过敏因素刺激耳道皮肤有关,中耳炎有脓液刺激外耳道亦可引起。过敏因素可为食物(如牛奶、鱼虾、海鲜等)、吸入物(如花粉、动物的皮毛、油漆、化学气体等)、接触物(如药物、化妆品、织物、肥皂等)及其他内在因素等。
很多女性朋友在做乳腺检查时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做了超声还要让我做个钼靶?钼靶是不是比超声更先进?我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其实超声和钼靶,各有优缺点且互为补充,要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决定检查方式,两者之间没有胜负之说。下面我们就先来详细了解一下。 超声主要辨别肿块 对细小钙化敏感度较差 超声优势:①乳腺超声没有放射性,可以根据需要反复检查;②超声能清楚分辨层次,鉴别囊性(囊性结节内部为液体)与实性肿块的准确率可达100%,能大致判断肿瘤的良恶性;③超声可引导穿刺活检;④超声还可以了解腋窝和锁骨上的淋巴结有没有转移。 超声缺点:超声对很多微小钙化灶难以分辨清楚。 有人会问了,超声对“钙化”不敏感又怎么样?为什么必须用钼靶再看一下呢?那是因为恶性钙化是癌肿的主要表现,成簇样、泥沙样、杆状、分支状的微钙化灶,常常提示乳腺癌的可能。但大家也不用看到钙化就紧张,有问题的恶性“钙化”是非常少见的,但为了以防万一,明确诊断十分必要。 钼靶X线检查主要看钙化 容易遗漏肿块 钼靶优势:钼靶对发现微小钙化最具有优势,进而能够发现无症状或触摸不到的肿瘤,诊断效率甚至高于磁共振。 钼靶缺点: ①钼靶是将整个乳房压扁透视,如果患者乳腺腺体丰富,腺体会与病变重叠在一起,于是难以辨别是腺体还是病变; ②如果乳房体积偏小、肿块又靠近胸壁,无法进入透视范围,导致检查不到,容易有遗漏; ③钼靶有一定的放射性,不适宜频繁检查; ④有患者反映拍摄钼靶时很痛。因为在女性月经来潮前5~7天,乳房会出现胀满疼痛感,如此时做钼靶检查,加压板夹紧乳腺,自然会更疼。所以月经干净后10天左右做检查最合适,一般不会痛得无法忍受。 也有患者询问乳腺的红外线检查有什么作用?其实红外线检查只有参考价值,它的敏感性、特异性都不高,所以不适用于乳腺疾病的普查。 何时做超声?何时做钼靶?何时两个都要做? 1、只做超声检查:超声是青年人乳腺普查的首选。一般建议35岁以上的女性一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2、只做钼靶检查:60岁以上的女性,腺体已经开始萎缩,不用担心腺体重叠在一起的问题,此时只查一个钼靶也是可以的。 3、两种检查都要做: ①做过超声后发现可疑病灶(如怀疑恶性),需要进一步确诊; ②检查者年纪超过40岁,且以前从来没有做过钼靶检查,那么医生也会建议做一个钼靶筛查。 4、哪个检查能看清病灶,复诊就用哪个检查: ①有些患者做钼靶检查发现有可疑病灶,但在超声下却看着不明显,那么复查时要以钼靶检查为主。一般,钼靶检查1年之内不超过2次,辐射量就不会超标; ②如患者的病灶用超声可以看到,但用钼靶又找不到了,那么复查时就以超声为主。
睡眠是人类必须的生命活动之一,尤其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良好充足的睡眠至关重要。 睡眠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1、温度20—25℃,不要关闭卧室的门,让房间内有空气流动,以免身体散热使卧室温度逐渐上升,但也不能有对流风; 2、相对湿度50—60%,若房间内比较干燥,可在客厅内放两盆水自然蒸发,不主张使用加湿器,因为喷出的水雾会吸附大量病菌及尘埃,更易诱发疾病; 3、光线尽量暗一些,尤其夜间不开灯; 4、宝宝一定要吃饱利于入睡,但不能太饱,更不能饥饿; 5、三个月内的宝宝不用枕头,睡觉自由体位,只要不长期一种姿势即可,3~4月宝宝会自主翻身、抬头较高、脊柱颈曲形成后可垫2~3厘米厚与肩同宽的小枕头,不宜用特别柔软宽大的成人枕以防宝宝不慎埋入枕中发生窒息; 6、穿一件单衣即可,防止宝宝踢掉被子着凉,但千万不要盖太多; 7、最好不要和家长同睡一张大床,可在旁边放置婴儿专用床,方便照顾宝宝; 8、床的大小和软硬适宜,不要铺太厚,且要平整稳定; 9、睡前1~2小时给宝宝洗澡,擦干头发,在轻柔空灵的音乐中进行抚触和全身肌力运动,给宝宝一对一的高质量亲密陪伴,让孩子有安全感,舒适感,温暖感,促进睡眠; 10、房间内不能有噪音,可以有空谷幽兰般的背景音乐,绝不可以在另外一个房间开灯看电视; 11、换好尿布,保持臀部干爽,如果已经出现臀红,一定不能再用尿不湿; 12、卧室也不能放置电脑,因使用电脑时周围有很强的正电场,并产生芳香类物质均不利于健康。 正常新生儿一天睡眠时间在20~22小时,随年龄增长逐渐缩短,到1周岁时每天睡10~12小时即可。 但有些宝宝就是不太爱睡觉,无论怎么哄就是睡不踏实,把全家人搞得疲惫不堪,尤其是宝妈心急如焚,导致母乳质和量的下降,宝宝更吃不饱,总是处于半饥饿状态,好不容易抱在怀中睡着了,放下没几分钟就醒,不抱就拼命哭闹,甚至形成恶性循坏,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遇上这样的宝宝,全家人真的就要崩溃了。 作为家长,在备孕阶段就要不断储备育儿知识,尤其需要掌握一些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基本规律。宝宝绝不是成人的缩影,二者有很大区别。 由于各系统发育的特点和生长发育的需要,宝宝每天要吃6~7顿奶,拉3~5次粑粑,尿10余次,尤其是在夜间,这些活动都不停止,所以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黑白颠倒,不停地折腾,其实这是宝宝的正常现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时先断夜奶(6~12月添加辅食后)。 如果遇上特别不爱睡觉的宝宝,先看睡眠条件是否适宜,有些宝宝因为其他原因难以入睡,如湿疹、较长时间没洗澡,皮肤瘙痒影响睡眠;还有肠胀气、肠绞痛、牛奶蛋白过敏等,可用热敷、按摩腹部(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口服微生态制剂、规避可疑过敏食物、改用特殊配方奶粉等方法,改善症状。 还有少数宝宝是在月子里养成的不良习惯,如老人就怕孩子哭,一哭就抱,最后不抱不睡玩命哭,这样很不利于脊柱的发育,并且家长经常边走边颠(垂直颠簸),极易损伤脑组织,甚至造成脑震荡。平时可适当缓慢水平摇晃婴儿,有利于感觉统合功能的发育。研究发现:2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做梦了,孩子睡着后哼哼几声好像要醒,可以拉着小手轻轻安抚,宝宝很快就会安静下来了,千万不要着急开灯让宝宝完全清醒,又吃又闹好长时间不睡。日间避免接触刺激性视觉听觉,睡前不要玩的太兴奋。 微量营养素的缺乏也是导致宝宝不能安睡的常见原因。 有些宝妈在妊娠期就存在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如缺铁性贫血、骨盆酸痛、腓肠肌痉挛、锌不足等,分娩后母亲饮食不合理、未继续补充多种营养素,尤其是母子未及时足量补充维生素AD,致使宝宝在先天不足的基础上后天继续缺乏,生后很快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贫血等,神经肌肉兴奋性较高,气血不足心神不宁,睡觉特别轻。 这种情况,即使是补充了钙、锌等,因为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加之婴儿肠道菌群不成熟不稳定,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限,孩子的状况可能也不会有太多的改善。 根据国家《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儿童缺铁及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居民膳食指南》等,做好孕期保健是预防儿童营养缺乏的第一道防线,佝偻病的防治要持续到青春期结束(18岁),生后尽早开始(一般不超过十天)补充维生素D400~800U/d,一般不加服钙剂,但对有低钙抽搐史可适当补钙,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补充促进生长发育的多种营养素,可以有效的防止营养不良和隐性饥饿,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有些家长平时就是夜猫子,不到深夜不睡觉,这样的宝宝往往睡的也会比较晚。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遵守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则,平常在子亥之交前一定入睡,为人父母更要为宝宝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乳腺管内和周围结缔组织炎症,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有文献报道急性乳腺炎初产妇患病占50%,初产妇与经产妇之比为2.4:1。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以产后3~4周最为常见,故又称产褥期乳腺炎。 發病原因:哺乳期乳汁淤積,合併細菌感染後發病。細菌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來源於嬰幼兒的口腔,二是來源於母體其他器官遷移而來。 早期治療:早期治療措施主要有:排空乳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時輔助理療緩解症狀。排空乳汁可以採用吸奶器或者人工吸吮,嚴禁擠壓乳房。抗生素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理療可採用硫酸鎂濕敷或者大黃芒硝熱敷。 乳腺膿腫形成後的治療:早期乳腺炎控制不得力後常發展為乳房膿腫,此時應果斷採取手術治療的方式,否則病程拉長對母親和孩子都會造成較大的損害。 傳統的手術方式多採用“膿腫切開引流”,痛苦大,病程長,預後乳房容易形成瘢痕,外觀差。 我們在多年乳腺疾病治療的經驗基礎上,採用膿腫內置管沖洗聯合負壓引流的手術方式,患者痛苦小,病程短,術後乳房不會留下明顯的瘢痕,外觀好。
腺样体肥大的孩子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主要考虑该病已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大小。如果腺样体是轻度或中度肥大,打呼噜的程度不重,或者腺样体虽属重度肥大,但发病时间不长,可以先进行保守治疗,就是给予药物治疗,一般需要1-3个月的疗程。如果经过保守治疗仍无效,就要进行手术摘除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