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辽政办发〔2017〕的103号文件《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实施意见》出台,其中在“优化社会办医发展环境”的段落指出“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在审批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设置时,将审核重点放在人员资质与技术服务能力上,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动态调整相关标准规范”。并首次提出“鼓励医师利用业余时间或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 这就给具有合法资质的体制内医生,在业余时间,在体制外的场所实施医疗服务,在软件和硬件上初步松了绑。 而今年以来,医院大范围停诊,常规治疗手术停止,病人无处就医,医生也无病可治。于是,几位医生尝试建立共享工作室,方便医患双方接诊,以作为对“社会力量办医”政策的响应。医生简介:1. 刘本胜,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大连医科大学硕士毕业,曾工作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在美国进修学习,大连市皮肤病院退休。擅长头面部皮肤良恶性肿物诊断与治疗,Mohs外科,以及各种皮肤病重症与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 2. 崔绍彧,眼科副主任医师,大连麦迪格眼科医院院长。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六年制日文医学专业,曾在大连市三甲医院眼科从事眼视光、准分子治疗近视眼、角结膜手术、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手术、玻切手术,眼整形手术等。曾任大连爱尔眼科医院眼整形科、泪道科的副主任。擅长:重睑成形术,眼袋整复术,内、外眦开大术,提眉术,眉畸形矫正术、眼睑内、外翻矫正术,眼睑重建术,提上睑肌缩短术,中重度上睑下垂矫正CFS手术,眼睑退缩矫正术,眶减压术,眼整形失败案例修复术、泪腺及泪道相关手术等。肉毒素注射美容,玻尿酸注射美容,面部埋线美容手术等。辽宁省生命科学委员会眼整形分会委员,曾任爱尔眼科全国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委员。3. 史航,皮肤科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本科及硕士毕业,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博士毕业。本人兼学中西医,治病不拘泥于教科书和指南,对于常规西医疗效不佳的顽疾,有个人方法。擅长各种皮肤良恶性肿物的电灼冷冻及手术治疗,擅长运用各种皮瓣美容修复皮肤缺损。工作室位于黄河路与万岁街交汇处的美加华公寓,欢迎同事和朋友们广为利用。
皮肤科医生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我的病需要忌口吗,是不是要忌一下发物?可什么是发物呢?牛羊肉、葱姜蒜、辣椒、酒、鱼虾等海产品都算通常意义上的发物,认为其容易引发或加重过敏反应。但从Ⅰ型到Ⅳ型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都需要抗原或半抗原来参与,其成分应该是蛋白质,就算鱼虾和牛羊肉都是蛋白质,可以引发传统意义上的过敏反应,但要如何解释辛辣调料引发的过敏?它们的有效成份分别是大蒜素(硫醚类),姜辣素(酚类),辣椒素(酰胺类)等,都是低分子量的化合物,更别说酒精了,乙醇的分子量更小,而且是体内代谢产物,如何引发过敏反应的?一个西药有类似的作用----阿司匹林,它有个著名的不良反应叫作阿司匹林哮喘,其发生机制并非抗原抗体反应,而是阿司匹林阻断了炎症因子前列腺素的生成,导致白三烯水平相对升高而引发的包括哮喘、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在内的速发型过敏症状。不只见于阿司匹林,其他非甾体抗炎药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我们将辛辣饮食的性质,视为非甾体抗炎药一类,则可以推论:1.人饮酒或进食辛辣发物之后出现的过敏反应,是食物性质导致,并非抗原抗体反应。2.手术后的患者如饮酒或进食辛辣食物,可出现刀口发红瘙痒的症状,也属于过敏反应,可以抗组胺药解之。3.牛羊肉、鱼虾等蛋白质类“发物”与辛辣调料和酒精类“发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应该根据过敏源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对蛋白类食物忌口,对于辛辣调料和酒精类的忌口则可以更加强调一些。4.古人对于酒“膏粱之变,足生大疔”的观察,未尝不可以用食物类的非甾体抗炎药降低了Th1型炎症反应,人体防御力下降而导致细菌感染扩散来解释。辛辣调料和酒精与西医非甾体抗炎药的相似之处,共计有:植物来源、发汗、除湿/抗炎、止疼、致过敏、胃肠道刺激、成瘾性共七项,临床可以将其视为同类。手术配台遇到过一位外科门诊的老护士,询问其术后饮食应当注意什么,答曰“辣的和酒,没别的”,瞬间有种遇到soul mate的感觉!是的,辣的和酒,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我心中的发物只此两种,再无其他。
扶持中医、倡导中西医结合的政策,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于1953-1958年间密集提出的,距今60年了。自那之后,中西医结合概念深入人心,中西医结合诊所遍地开花。2015年11月,借着屠呦呦诺奖的东风,南风窗出了一期特刊,介绍中西医结合状况,有句话“直到现在,这个领域没有获得任何重大的理论成果”(陈其广,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博士,我对此非常认同。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在分子层面上、在草药分析里、在故纸堆里、在各级课题奖项里,但就不在临床工作中。你可能要质疑:满街都是中西医结合诊所了,难道还不算结合?是的,从临床应用看,西医理论指导西药使用,中医理论指导中药使用,绝不可越界,其实根本没结合。你可以叫他中西医并用,但绝无结合之实。中西医两个体系之间,尚不能直接对话,甚至无对照翻译解读的方法,何谈结合?中西医结合学科的现状是,西医不屑,中医不认,夹缝之中,两面遭白眼。西医秉承洋师傅思维,万事讲科学根据(哪怕谁都听不懂),因为中医缺乏科学证据(即洋人认可),就说它是安慰剂。中医已经受了西医几个世纪的气,难免有一种受害者心态,总觉得跟西医结合就是下嫁,古中医理论已非常完善,不需更改(参考佛经、圣经),中西医结合就是迫害中医...以致中西医结合人开会,诉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倒觉得,中西医理论结合是中国医生唯一的出路。因为西医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我们不是发达国家对手,各级别热闹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不过是在朝者们学生式地跟随罢了,一旦洋师傅的想法改变,中国专家就连高血压是啥也说不清了;中医理论的学习运用,以仲景为最高标准,穷一生之力能学几成就算成功,也是重复,又有何意义?如果仲景再世,看到后人们还在字斟句酌地感悟他的理论,不知会欣喜还是痛心?其实中西医理论融合,不需要大量的课题资金,不需要位高权重的专家院士,目前本科医学教材的内容,基本够用,只要认真学习两方面知识,就可逐步达成,还真不难。难的是不做基础实验就申请不到课题,就无法享受科研课题所附带的名利回报,难的是聪明人太多,做实事人太少。其实中西医理之间,只隔了层窗户纸,一捅就会破,聪明人不做,只有书呆子会做...总有一天,中西医足够认识对方后,互相修正达成共识,共同指导临床实践。西药可以有寒热温凉属性,中药的应用也能讲出生理依据,病例分析通过中西医理皆能殊途同归、指向同样的治疗方案----而在备选的药物列表里,中西药物平等并列着,供人们选用。
作为一个皮肤科医生,这是个颇令人尴尬的问题,因为它太简单,你要说不知道就会很难为情。当然你也可以按教科书泛泛地回答说忌一下油腻辛辣刺激饮食吧,但这样的答案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因为反例太明显----川妹子皮肤白嫩和川菜的辛辣举世皆知。其实要把这事说清非常难,全世界没有统一答案。从个人经验讲,我是典型的混合肤质,也有过辛辣饮食及饮酒后第二天清晨粉刺全部冒头的经历,来大连的川妹子说她在北方吃一点辣就会起痘,在家怎么吃也不起,怎么解释?你可以含糊地归咎于水土不同,可西医哪有水土的物质基础!中医认为,粉刺来自于肺火和胃火,即说从中医角度看,刺激胃的饮食,如辣椒和酒精是可以引发痘痘的。在西医教材和痤疮指南里,高脂饮食是首位的诱因,欧美人认为牛奶和咖啡是紧跟其后的危险因素,而中国版的教材和指南则把辛辣饮食列为首要刺激因素,问题来了!我们知道中文指南有个不成文的惯例是要和欧美指南保持一致,那这显著的区别,中国的制订者们是怎么想的呢?一次开会的机会,我向制订中国指南的大咖请教了这个问题,大咖说是来自患者的自述,再问其原因,云怀疑皮脂腺存在辣椒素受体,but ,人皮脂腺为什么要预备辣椒的受体呢,还有葱姜蒜受体吗,酒精又该如何解释?还有一次全国会,有位讲者的题目是痤疮与饮食的关系,我兴冲冲去听,却只听到牛奶的IGF云云,压根没提最重要的辛辣的事,而牛奶对国人痤疮是无明显影响的,于是嗯,没有人可以问了。一天重翻本科教材时,忽然发现其实答案就在总论里面,由三个零散的知识点组成。1.小汗腺章节,提到进食(尤其是辛辣、热烫食物)可使口周、鼻、面、颈、背等处出汗,称为“味觉性出汗”。2.皮肤的神经章节,提到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立毛肌、顶泌汗腺和小汗腺的肌上皮细胞。3.皮脂腺章节,皮脂腺位于毛囊和立毛肌夹角之间,立毛肌收缩可以促进皮脂腺排泄。You see,由事实2和3,可以推出交感神经促进皮脂腺和汗腺分泌。那现在只要把事实1味觉性出汗与交感神经连接起来,就可以解释辛辣饮食引发痤疮了,right?这里要引入一个皮肤科书上没有的知识——星状神经节,它由第6,7颈部神经节构成的颈部节和第1,2胸神经节融合而成,在功能上属于交感神经节,广泛支配脏器,在皮肤,它掌管面颈和上胸部。看吧,从味觉性出汗的分布部位来看,应该是也只能是这个神经节段是反应的物质基础了,而痤疮的好发部位也是面部和上胸哦。而熬夜或者情绪激动后痤疮会加重,也说明了交感神经在痤疮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哦。总结一下,刺激性饮食→交感神经之星状神经节→面颈上胸部皮脂腺汗腺排出→痤疮暂时加重。right?既然找不到答案,就自己写一个,不知别人怎么看,反正我心里这个问题就算放下了。搞清这事有什么用吗?我们可以反推——安抚胃肠的饮食及药物,具有治痤疮的潜力,right?否则你道外国人怎么会做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痤疮的研究?
首先,按照西医教科书,毛囊炎是感染性的没错吧,那么面部和胸背部多发的毛囊炎,即痤疮,也是感染性的吗?从微观看,痤疮里面能找到痤疮丙酸杆菌,糠秕孢子菌,螨虫,各种葡萄球菌,可以说是感染性疾病;但从临床看,痤疮的发作诱因包括青春期,用脑过度,熬夜等,是明显的心身疾病。而上述各种微生物皆属条件致病菌,看似狰狞,其实都是些不成器的货,人体宏观的诱因一过,就又变得驯服沉默人畜无害了。所以毛囊炎真的是感染性疾病吗?没有抗菌效力的药物,就不能治感染性疾病吗?每当我看到清热去火类的中药的介绍,讲它在体外具有抗xx病毒xx菌的药理作用时,总会在心中暗骂,有实效没担当,学别人讲歪理,就和现今医学界的文风一样,不说人话,还以此为荣。中医药长于调节情志体质,从这类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看,属于对因治疗,治本之策,高出西药一筹,说它杀菌真正是明珠暗投了。不可否认的是,口服抗生素治疗痤疮确实会有快速而明显的效果,但往往在用过一段时间或停药后效果就变差了,比如痤疮指南里抗生素推荐的美满霉素,于是又有了连用3个月的说法,是要杀灭毛囊里的各种菌,及其子子孙孙,斩草除根吧。问题来了,条件致病菌,应该消灭吗?人类社会中,中国曾亡国数次但从未灭种,美国人也没杀净印第安,德国人也没杀净犹太;自然物种中,老鼠苍蝇蚊子,我们喊了几十年没杀净,恐龙倒是灭绝了,但不是被杀光的,而是因为环境变化了。把人体看做一个世界,细菌就是世间的生灵,只要人体环境不变只怕也难以被灭种。适者生存,这句话是否可以解读为,只要是适应环境的物种,即无法被灭绝?则条件致病菌,或曰人体伴生菌,不可能被药物完全杀灭,right?退一步说,假设真能消灭了一个物种,其结果通常不是天下太平,而是生态灾难,怎知消灭人体伴生菌不会如此?皮肤病之外,类似的条件致病菌还有很多,科学家说幽门螺旋杆菌导致了胃炎和溃疡,于是吃4周抗生素和抑酸药,病治好了,但幽门螺旋杆菌真杀净了吗?为什么每年春秋季还要再用一遍药呢?女性的霉菌性阴道炎,常在经期发作,口服氟康唑和硝呋太尔固然可以迅速改善症状,但无法让你安全度过下个周期,来自于体内的念珠菌真能杀净吗?所谓“橘生南国为橘,生北国为枳”,气候和土壤决定了植物的产出,水土不变,草原除一遍草,就会长出庄稼来吗?体质不变,指望用一次抗菌药实现对体内微生物的永久压制,同样不现实。诸位,你知道的西医理论,不可尽信,“西医滥用抗生素,越用身体越差”的指责,并非空穴来风。相比之下,倒是中医的的调节情志体质的方法,在理论上更高级,实践上更可靠。其实常用西药亦有调节情志体质的功效,明理之后,我们可以据此用西药来治疗。痤疮如此,其他心身疾病亦如此,详见本人“阴阳脏腑理论新解及应用”一文。行医至今,我中药越用越多,西药用法离教科书和指南越来越远。有病人和同事质疑时,也为难要怎么解释,感觉不可能在几分钟的接诊时间里说清用药的免疫学和中医学缘由。事实上我据理力争了一年,同为医生的媳妇才不再按指南用退热药给孩子治感冒。但既然已经知道更好的方法,就不愿再回头用次法了。
过敏性紫癜是皮肤科的一个难题,它没有治疗指南,因为英文没有,所以中文也就没有,你懂的。关于紫癜的治疗,目前西医的共识是三分治,七分养,腹型紫癜必须用激素,其他的情况缺乏有效药物,而书上的维C、芦丁、安络血之类,也确实没什么效果。中医治紫癜已有了成熟套路,急性期清热,稳定期补脾补气,疗效优于西医,但如何解读其治疗思路机制,则是世界性难题,也就是中西医能否结合的问题。这是现状。所谓难治病的解题思路,本人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入手,其他免疫病也适用,不单限于紫癜。一.Th1/Th2型炎症Th1/Th2型炎症平衡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环境,任何精神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波动,都会对其产生影响,相应的,任何对精神神经内分泌有作用的药物,都会最终影响到Th1/Th2的平衡。所以我们只要找到此种免疫疾病在Th1/Th2系统中的定位,也就找到了破解的方法。根据紫癜的特点:1. 好发于妇女儿童;2. 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所致的血管炎,属体液免疫,判断其属当于Th2阵营,则从Th1阵营中选取药物治疗。二.合并症应该如何看待合并症与疾病的关系?如果是偶发,可不必过多关注,但如果是频发、固定脏器的受累,则应视其为此病的主证之一!应该予以积极的治疗----即,不待其出现临床症状,就用上该系统的药物预防性治疗!过敏性紫癜就是典型的例子,除皮肤外,胃肠、肾脏、关节都是病发的重要战场,不该轻视。好比我们已知某主犯有几个固定帮凶,则抓捕时务必一网打尽,以防除恶不尽,死灰复燃。所以治疗紫癜这种具备典型脏器受累的疾病,应该积极给与胃肠道药物、肾脏药物和关节药物。安抚胃肠的选择很多,首选是抑酸药如PPI,保护粘膜的有铝碳酸镁、康复新、铋剂,安抚的有谷氨酰胺、匹维溴铵,还有各种杀菌剂和收敛剂。肾内科治疗肾病要用ACEI来降尿蛋白,有时候会加炭片来减轻肾脏负担。治关节痛,无疑是NSAID,但它有胃肠刺激和出血倾向,用在紫癜效果存疑。此三类以孰为重?个人认为首先是胃肠,其次肾脏,关节症状无疑是继发,又无安全药物可用,重要性最次。三.中医方法如何看待中医药效验方剂?巧合、安慰剂效应,还是无对照的小样本临床实验?本人心中医学信息的可信度排名如下:中医效验方+论断>老医生经验>临床研究(如Lancet)>民间谚语>基础研究(如CNS)。治病借鉴中医治则和方剂,据此选用同效的西药替代,是我的中西医结合治病思路。治皮肤病本人参考的是北京中医医院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是来自赵炳南的传承。中医认为紫癜的发病机制有二:1.1热迫血妄行而致出血,治疗选用清热凉血方剂。该治则针对紫癜的急性期。但这个病机涉及到了中医理论的深水区,没有成熟的西医理论与之对应。何为热?此热不必发烧,故不用解表退烧剂。什么是清热凉血?看凉血五根汤的组方,有利尿剂、缓泻剂、中药抗菌素,活血止血药,甚至还有个引产用药,怎么解释?我恶补了方剂学、温病学、中药药理学,尝了凉血五根汤,还有经典的清热剂白虎汤,没能找到可靠的解释。思来想去,现有的肠道菌群理论,可能与之相关性最高,遂作假说,把里、热两个概念一并解释,来探讨紫癜的治疗方法。(见下篇)1.2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所以治疗要用补脾补气之品。翻译一下就是增强免疫(补气),促进消化吸收(补脾),而这两者也是统一的,想增强体质,当然得靠吃啊。该治则针对紫癜的慢性期,适合用中药补药治疗,气血阴阳类均可酌情选用。提高免疫力的西药,抗组胺药最为常用,安全且见效快,胸腺肽、转移因子、卡介菌等“免疫调节剂”起效慢,效力不明确,可酌情选用。本人更常用的西药“补药”,是根据病人的体质、生活境遇等选用相应系统的解药,类似中医的辨证治疗,也需多次交流复诊才能奏效。(个人原创,绝不抄袭,百度及知网均无此文)(下篇太过专业与假说,考虑再三,就不在这里放出了)
黄西主持的“是真的吗”有一期,抛出了这个话题----“荨麻疹就是免疫降低导致的,是真的吗?”看得我心中一惊,这是我心底的秘密,怎么电视媒体人都知道了呢?要知道官方套路里,只有免疫力紊乱一说,从没有免疫力降低这种说法的。胆战心惊地往下看,果然,后来北京的专家出来公布答案了:这下放心了,专家们按套路出牌,才是情理之中,否则我写啥?其实呢,这个病,还真标志了免疫降低!什么免疫降低呢? 细胞免疫----即抗感染免疫降低!但皮肤科书上没写,得看免疫学,自行领会。从免疫学来看,荨麻疹相关炎症因子为组胺、白三烯,归属Th2阵营,它们的猖獗标志了Th1型炎症的制衡不足,即细胞免疫----抗感染免疫不足。也就是寻常百姓理解的免疫力降低,没毛病!从临床现象看,荨麻疹可发生于着凉(游泳)、劳累(夜班)后,或者与其他疾病如甲亢、结核、红斑狼疮等疾病合并出现,雌激素水平升高时,也可见于银屑病的自发缓解期,这都符合细胞免疫降低、亚健康的特征。比如你在体质下降要感冒时,通常的征兆是----连打几个喷嚏,这是组胺和白三烯在鼻腔的作用,如果它俩作用到了皮肤上,就是荨麻疹,仅此而已!荨麻疹的表现可以由外界过敏原引起,也可由身体内部的风吹草动而诱发,而且后者还不少见,比如难治的慢性荨麻疹。明理之后,就有了治疗策略。首先要去除原发病,调整作息饮食,靠自身调节以期能恢复。这个环节最重要,需要医生与病人的长期厮磨才能发现问题,但目前门诊的3分钟模式不能达成,而且很多原发病难以去除,所以慢性荨麻疹就非常棘手。药物治疗,包括抗过敏药在内的各种提高免疫力的药物都可以使用。注意,目前官方套路里只有调节免疫治疗的说法,这类模棱两可的药物有:转移因子、胸腺肽、卡介菌多糖等,就是它们把医生搞糊涂了:双向免疫调节??说的到底是啥?咋用?中药就比较直接,对于这类表卫不固的寒凉之证,用温阳补气类中药,参芪补气,提高免疫力;麻黄附子细辛温阳,振奋人体阳气即交感,对抗迷走神经在呼吸道、皮肤的过敏症候,其效力强于常规西药。提高免疫的西药也有,big topic,日后再讲。
最近忙于皮外,出诊较少,在中医方面也没进步。近期的鼻子耳朵病例比较集中,不知自己是否作了恰当的选择,展示于此,欢迎留言指教。小痣一枚,这个比较会长。普通痣,为修复缺损,转了瓣。好大,基底也好大,两边凑着缝上了,7天后看有瘢痕。扎耳眼后的增生瘢痕,贯穿全层,简单切除缝合。病房送来了耳廓大鳞癌,考虑再三,做了游离皮片(锁骨上)移植术,可惜没术前照片。这女生不想植皮,只好转瓣,转了一小时,内缝不够外缝凑,7天拆线时看还行。
阴。衰老与死亡,人类的终极课题,30岁的时候,还可以搁置问题不去想,人到40,各种衰老迹象显露出来,尤其对一个皮肤科医生来说:皮赘、脂角、白点、红点、真皮萎缩以至的皮肤细纹、上睑赘皮,逐渐蔓延开来。养生,即延缓衰老成为越来越紧迫的任务。市面流行的水光针,迅速补充透明质酸,可以让面部皮肤年轻几个月,但身体的皮肤怎么办,就算你能把全身皮肤打个遍,内脏的衰败怎么解决?所以保养一定是系统性的。从宏观看,个体的衰老过程不可逆。但有趣的是,从微观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又是动态而可调节的,即微环境的“返老还童”可行。单看皮肤,想要返老还童,只要胶原和透明质酸合成增加,或分解减速,就行了。中医理论说“阴成形,阳化气”。阴是安静平和,是迷走神经、是雌激素、是胰岛素、是喜则气缓。反之,阳是运动破坏,是交感神经、是雄激素、甲状腺素,是怒则气上,是痤疮,是口腔溃疡,也是白癜风。阴促进合成,阳促进运动和分解,所以对抗皮肤衰老萎缩即是养阴。养阴的方法:1.打坐打坐是古今中外通用的养生法门,有很多称谓,如道家的盘坐,佛家的禅坐,瑜伽的莲花坐,内容都是:盘坐+冥想+深呼吸,其达到的效果都是:身体放松+头脑清空,以养生,像是三款不同logo的MP3,出自于一家代工厂。可能在发展的历史中,相互借鉴过吧,其中以道家的理论更加惊人而系统。现代医学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生物反馈疗法,腹式呼吸法等,通过放松身体和精神,来治疗高血压、焦虑失眠等神经症。上述方法非常适合现代社会紧张焦虑的都市人群,但下肢血运不畅易患血栓,固定体位会伤害骨关节,所以浅尝舒适即可,不必拘泥深究。1.中药滋阴类的代表方剂有左归丸、六味地黄、大补阴丸,可能是疗程和用量不足,也可能是我对中医不够虔诚,没吃出什么感觉来。 2.西药滋阴的西药,听起来别扭,但其实还挺常用的,也有效,就是降压药,因其抑制交感而佐振迷走,故说其补阴。本人形瘦,选的是B类中的美托洛尔缓释片,比左归丸经济实惠,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在ABC中选择。讨论1. 养阴有无副作用?道家讲究养护“精气神”,不许排精,得道的标志包括“马阴藏相、斩赤龙”,比较骇人,尚不得证实。中医认为补阴药物滋腻碍胃。而降压药的常见副作用是影响男性功能。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男人,如果皮肤水光溜滑,没痘没疖,头发浓密光泽,符合WHO对健康的诠释,也符合武则天对“面首”的挑选标准,则他可能因阴盛而对女人兴趣不足。女人因其体质偏阴,故衰老慢,平均寿命长于男性。讨论2. 养阴与运动因为孤阴不生、久坐伤气,所以在养阴守静的基础上,还需要适当运动以补阳气。从免疫角度看,炎症导致了组织损伤,而组织损伤启动了修复合成机制,那么我们既需要抗炎、抗氧化的方法抑制损伤(补阴以治火),但也需要适当的、健康的炎症(气)来启动合成(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运动不可过量,过劳亦伤气,是道家禁忌。适当运动,当以有氧、微汗为佳,作为养阴的补充。讨论3. 饮食高脂高热量饮食能增强体质,增强细胞免疫,但也容易“气有余则化火”;反之,素食或营养不良会降低体重和抵抗力,但也能降低血压血糖,适合“三高”人群。所以养生饮食当按个体素质选择,并无统一规范。结 语养生的方法,古已有之,但其与中医理和现代医理的联系,未见有文总结。而明理,是为找到用药作弊之法……又:中医认为补阴最终会补到阳,因为阴阳相互转化;西医也证实B类降压药,会导致细胞免疫水平升高,即阳气提升,中西医理在此处相符。所以本文其实泄露了一个秘密,B类降压药作为气阴双补之品,可用于养生,也可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呃,中西混谈之话,确实诡异,不知能看懂否?
感冒的经历人人有,普通感冒是在劳累着凉后,出现喷嚏流涕,先是清水涕,擤到鼻头红肿,清水涕变成白黏涕,最后是黄涕,再过几天黄涕出净就好。流感的经过是你来我往地高烧,周身酸疼3-4天,逐渐热退活过来后,再晃头转眼地疼几天才好。怎么治?从民间到三甲,各有方法。食疗有姜汤水发汗,中医有辛温辛凉解表方剂,西医有抗病毒退热对症治疗,抗病毒基本无效,退烧有物理降温和退热药,复方感冒制剂含麻黄碱、扑热息痛、扑尔敏等,将鼻塞、发热、流涕的症状一网打尽,这些方法孰优孰劣如何选择?当然,这些都不是正确答案,所以才会有本文的存在。一.加温支持治疗我爹感冒发烧从不用药,只是捂大被睡觉,刚看完医学书的我自然不屑,真理在手,中西医都是退热支持治疗,捂大被加温岂不正相反?行医十几年,逐渐认识到,大多数感冒发烧,退热治疗并没起到好作用,加温才是对的!原因在于加温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帮助杀灭病毒细菌,退热药则相反,表面上看病情缓解了,实则是拖后腿延误战机。而睡眠则有助于保存体力,并修复机体的炎症损伤,故二者实缺一不可。近几年,我的发烧基本是用西瓜和稀粥退掉的,西瓜补液补钾,还有番茄红素抗氧化解毒,粥补液体和能量,再来点咸菜补盐,齐了。中医认为酒能生痰,促生大疔(脓肿),临床上也会看到饮酒后上感加重迁延不愈的情况,故应严格忌酒。现代医学认为辛辣食物对呼吸道有刺激,但中医认为姜温中散寒,是国人感冒常用方,矛盾未明之处,中西医一般只当不见吧。二.不伴发热的普通感冒,首选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理由如下:1.抗组胺,抑制卡他症状,鼻子轻松,解放双手,还省纸;2.抗组胺,相当于中医的驱风邪,效同补气,使细胞免疫水平上调,迅速增强抗感染能力;3.副作用犯困,增加睡眠,也促进了机体修复。讨论1:市售复方感冒药爱用扑尔敏,理由是它不光抑制流涕,还能抑制迷走而止咳,但可能正因为抑制了迷走,身体得不到休息,以致该药倦怠感严重,而休息对康复至关重要,故其不如氯雷他定等二代药。而且已经有了孟鲁司特止咳,扑尔敏治感冒可以休矣。讨论2:麻黄碱治疗鼻塞有效,但也不比抗过敏药强,可用可不用;讨论3:扑热息痛能退热止疼,但普通感冒无此症状,而作为NSAID,减弱了抗病毒的炎症,还有增加呼吸道卡他咳嗽的潜在风险,弊大于利,不该用;讨论4:多年前看过篇文章,说卡他之于感冒,相当于粘膜防御,是将病毒排出体外,不应阻止。现在想来并无道理,因为按此说法,过敏性鼻炎的卡他是排过敏原,也不必治疗,霍乱和菌痢的腹泻是排菌,也不应治疗,岂不荒谬。最重要的是,感冒早期使用抗组胺药,一二天即可愈,不须再白涕脓涕的走一遍过场了。三.发热的普通感冒和流感,也首选抗过敏药,慎用退热药。发热对于机体,相当于战争动员,全力剿灭来犯之敌,敌人消灭了自然退烧,怎可在进攻初起时就撤退!记得张学良不战而退否?机体会在退热药效力过后再组织进攻,你再用退热药就比张学良还不如!因此,我也不能同意中医汗出邪即解、病即愈的说法,辛温辛凉解表都不能代替人体清除病原的过程,所以你会看到宝宝用完退热药几小时再烧,反复折腾数日好了之后,下波感冒还会再烧起来!那在发热期间,我们应该做啥?加温!休息!帮身体御敌。如我爹的大被,如我的抗过敏药,在服抗过敏药后,身体是会变温热一些的。当然,娃吃药睡了全家清净也是实际的好处,否则按教科书就是全家人温度计水杯水盆毛巾美林伺候着,4小时一次周而复始的循环,得折腾两三天退烧,我还要担心病毒清除得不彻底,留下后患。四.退热治疗每人每次发热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我的经验是难受了就退热,不难受就烧着。因为多数发热的时候,我非但不难受,还挺舒服,跟桑拿似的,内科教授也说,成年人一年发两次烧是适宜的,可以清除潜在癌细胞。但有一次独自在家发热,温度虽不高,却头昏乏力,感觉无力出门买药了,幸好找到两片50mg的阿司匹林,才算度过一劫。总之个人状况最重要,不难受就抗一抗,肯定利大于弊。但对于行业规范来说,38.5℃不失为一个没有标准的标准,是对大家都说得过去的交代。物理降温是个谎言,它消耗了人体御敌的能量,还令毛孔收紧难以出汗,因此绝不会象退热药那样使体温降至正常,对风热感冒是个鸡肋,对风寒感冒就是捅刀子。着凉引起了发烧,不保护体温而用水和酒精令其继续着个大凉,莫不是疯了?可不少慈母们对娃就是这样做的,因为人家书上写着物理降温呢。总结一下:1.捂大被睡觉对轻重感冒基本都够了;2.发热时的食疗是西瓜、稀粥和咸菜,要忌酒;3.想作弊快点好,抗组胺药;4.真难受时退热解表;5.书不可尽信,爹是对的!另:看到读者们的热情留言,其实我很想回复的,但是我的界面里没有留言功能,在此一并谢过。孟鲁司特是常规的止咳药了,我用后会犯困,但没出现别的副作用,儿童可以使用,挺安全的。还有中医同事指出姜是温里药,无呼吸道刺激,与辣椒不同。经查文献后认同了这个说法,姜汤OK。另:奥司他韦出来之后,流感不再是问题了,退热比美林还快,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