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是生命早期1000天机遇窗口的起始阶段,营养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对母子双方的近期和远期健康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母体乳腺和子宫等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为分娩后乳汁分泌进行必要的营养储备,都需要额外的营养。因此,妊娠各期妇女膳食应在非孕妇女的基础上,根据胎儿生长速率及母体生理和代谢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孕早期胎儿生长发育速度相对缓慢,所需营养与孕前无太大差别。孕中期开始,胎儿生长发育逐渐加速,母体生殖器官的发育也相应加快,对营养的需要增大,应合理增加食物的摄入量。孕期妇女的膳食仍应是由多样化食物组成的营养均衡膳食,除保证孕期的营养需要外,还潜移默化地影响较大婴儿对辅食的接受和后续多样化膳食结构的建立。一.补充叶酸,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1.整个孕期应口服叶酸补充剂400μg/d,每天摄入绿叶蔬菜。2.孕中、晚期应每天增加20-50g红肉,每周吃1-2次动物内脏或血液。3.孕妇除坚持选用加碘盐外,还应常吃含碘丰富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等。二.孕吐严重者,可少量多餐,保证摄入含必要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1.孕早期无明显早孕反应者应继续保持孕前平衡膳食。2.孕吐较明显或食欲不佳的孕妇不必过分强调平衡膳食。3.孕期每天必需摄取至少130g碳水化合物,首选易消化的粮谷类食物。4.进食少或孕吐严重者需寻求医师帮助。三.孕中晚期适量增加奶、鱼、禽、蛋、瘦肉的摄入1.孕中期开始,每天增200g奶,使奶的总摄入量达到500g/d;2.孕中期每天增加鱼、禽、蛋、瘦肉共计50g,孕晚期再增加75g左右;3.每周最好食用2~3次深海鱼类。四.适量身体活动,维持孕期适宜增重1.孕期适宜增重有助于获得良好妊娠结局,应重视体重监测和管理;2.孕早期体重变化不大,可每月测量1次,孕中、晚期应每周测量体重;3.健康的孕妇每天应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五.禁烟酒,愉快孕育新生命,积极准备母乳喂养1.孕妇应禁烟酒,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和不良空气。2.孕妇情绪波动时应多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向专业人员咨询。3.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和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愉悦心情。4.孕中期以后应积极准备母乳喂养。
甲状腺疾病是孕产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孕产期甲状腺疾病防治管理指南》主要针对孕产期甲状腺疾病的预防与保健、筛查与诊断、评估与分级管理、治疗与随访管理提出规范和指导。关于孕产期甲状腺疾病的预防,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备孕期健康教育与咨询(1)健康教育与咨询目的:①通过为备孕期妇女提供甲状腺疾病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甲状腺疾病对母儿造成的危害,并进行孕前甲状腺疾病的筛查;②对筛查出的甲状腺疾病进行评估,并给予合理的指导、药物治疗或转诊,为妊娠做好准备,以避免和减少因孕前患甲状腺疾病未能及早发现和控制而导致的母儿危害。(2)健康教育的内容:①备孕期妇女要规律作息、保持愉悦心情;②碘补充:随着我国碘盐政策的推广,目前我国已经没有人群碘缺乏的地区,但仍有自然环境中缺乏碘的地区,如山区、内陆地区。由于个体饮食习惯和当地自然环境不同,碘营养状况仍存在个体差异,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补碘。食用加碘盐是最有效的补碘方式。依据我国现行食盐加碘含量,每公斤食盐加碘25~30mg,碘的烹调损失率为20%,按每日摄入5g食盐计算,每日可摄入碘约100~120μg。如果不吃加碘盐,备孕期每天需要额外补碘150μg。补碘方式以碘化钾为宜(或者含相同剂量碘化钾的复合维生素)。开始补充碘的最佳时间是孕前至少3个月。无论是否食用加碘盐,备孕期妇女应该适当摄入富含碘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贻贝(淡菜)等,以增加碘的储备量。③铁补充:由于铁会影响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铁缺乏可增加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发生风险,因此,备孕期妇女应经常摄入含铁丰富且利用率高的食物,为孕期储备足够的铁。动物肝脏、动物血、红肉中的铁为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应适当多吃,例如一日三餐中应有瘦畜肉50~100g,每周1次动物血或畜禽肝肾25~50g。为提高膳食铁的吸收和利用,应同时摄入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和水果。甲状腺疾病筛查、诊断和管理(1)甲状腺疾病的筛查:根据我国国情,建议对所有备孕妇女均进行甲状腺疾病筛查。筛查指标首选血清TSH,如果TSH异常,要进一步完善FT4、FT3、TPOAb、TgAb的检测。如果TSH降低,还需检测TSH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超声有助于判断甲状腺形态及甲状腺结节性质。结合我国卫生健康部门将血清TSH纳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推荐所有备孕妇女均要筛查血清TSH。筛查结果如有异常,应进行病因及临床严重程度判断和评估,并按转诊和诊治管理流程,适时转诊至内分泌科进行诊断和治疗。(2)甲状腺疾病高危人群的识别:下述人群为甲状腺疾病的高危人群,更应该积极做甲状腺功能筛查,做到甲状腺疾病的早诊早治,将预防孕产期甲状腺疾病的关口前移至备孕期。①有甲亢、甲减病史或目前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症状或体征;②有甲状腺手术史和(或)131碘治疗史或头颈部放射治疗史;③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或甲状腺疾病家族史;④有甲状腺肿;⑤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⑥有1型糖尿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病:包括白癜风、肾上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⑦有流产史、早产史、不孕史;⑧多次妊娠史(≥2次);⑨体重指数(BMI)>40kg/m2;⑩年龄>30岁;⑪服用胺碘酮或锂制剂或近期碘造影剂暴露;⑫有中、重度碘缺乏地区居住史。备孕指导根据备孕期妇女孕前检查和甲状腺疾病筛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评判是否存在影响妊娠和母儿健康的甲状腺疾病及其严重程度,并根据妊娠风险评估原则进行分级评定,提出是否可以正常备孕、暂缓备孕、或需先进行诊断和治疗,再根据病情控制情况进一步提出备孕指导建议。(1)已确诊甲亢妇女备孕:对已确诊甲亢的妇女建议在甲状腺功能控制至正常并平稳后再怀孕。如果患者甲亢治疗疗程1年以上、ATDs剂量小、TRAb阴性,可以考虑停药备孕。如不能停药者,备孕期建议将甲巯咪唑(MMI)替换为丙硫氧嘧啶(PTU),替换的比例为1∶10~20。如果不能耐受PTU,MMI也可以继续应用。如果ATDs治疗,甲亢不能得到很好控制,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131碘治疗或手术治疗。131碘治疗后需等待6个月后再怀孕。(2)已确诊甲减妇女备孕:备孕期和妊娠期甲减治疗首选LT4。备孕期需调整LT4剂量,将TSH控制在参考范围下限~2.5mU/L。孕产期健康教育与咨询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肾脏碘排泄增加,以及胎儿碘需求增加,孕妇的碘需要量比非妊娠妇女显著增加。WHO推荐孕产期妇女碘摄入量为每天250μg,我国营养学会推荐孕产期碘摄入量为每天230μg。对于患有甲状腺疾病的孕妇,如果孕前食用加碘盐,妊娠期应该继续食用加碘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减、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患者均可食用富含碘的食物,但是,如果在食用加碘盐的基础上,补充含碘复合维生素,碘化钾的含量不应超过150μg。对于孕产期甲亢患者,仍然可以食用加碘盐;妊娠早期甲亢没有控制的患者,应适当限制富含碘的食物和含碘复合维生素制剂;甲亢控制良好的患者,补碘建议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孕产期甲状腺疾病的筛查所有妇女一旦发现怀孕,无论备孕期甲状腺筛查结果是否异常,均应在妊娠早期进行甲状腺疾病筛查,这是避免孕产期甲状腺疾病对母儿危害的重要手段。筛查指标应至少包括血清TSH、FT4、TPOAb。筛查结果如有异常,应对病因及临床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和评估,并按转诊和诊治管理流程,适时转诊至内分泌科进行诊断和治疗已患甲状腺疾病的孕妇产前检查与管理在对已患有甲状腺疾病的孕妇诊治同时,仍应定期对其进行产前检查,必要时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密切观察孕妇症状、胎儿发育及其他病情变化,每次产前检查后需再次进行风险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相应管理措施,并做好孕期健康宣教和保健指导。如发现病情加重或不适宜继续妊娠的状况,及时进行多学科会诊和相应处理。
哺乳期怀孕后到底能不能继续哺乳呢?接下来针对大多数人所担心的问题继续解答。 Q4:听说怀孕后妈妈身体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会上升,那会不会进入母乳影响大宝? 妊娠期间妈妈的乳汁中所含有的抗体对大宝的免疫系统会有所保护,乳汁中所含的少量的孕激素对大宝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再者,哺乳的过程满足了母婴之间的情感寄托,对大宝来说是安全的,安心的! Q5:怀孕后继续哺乳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 怀孕后继续哺乳是否会引起不适,不同的人感受不同,有的人会有些许不适,但有的并无感觉。比较常见的不适主要有:乳头敏感疼痛、乏力感重、容易烦躁、喷乳反射时引发恶心呕吐等。还有一点是孕末期时,母乳的味道可能会发生改变,大宝可能不适应从而出现烦躁拒乳等表现。 Q6:哺乳姿势的选择。 孕期怀孕,尤其是中晚孕期怀孕,可以选择橄榄球式哺乳姿势,主要是避免调皮的大宝踢到妈妈的腹部。 国际母乳协会建议妊娠期需要暂停哺乳的情况: 1.出现频繁宫缩或阴道出血; 2.孕妈妈有自然流产病史; 3.孕妈妈由于哺乳体重发生大幅度的下降。
上一周,连续接到两位好友怀孕的消息,不由地为她们感到高兴。可是其中一位宝妈还处于哺乳期(第一胎顺产,11个半月),她很苦恼,继续哺乳有各种各样地担心;离乳吧,一是舍不得大宝,二是想让离乳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愿一下子突然间就断奶了。为此,她打来了求助电话。 那么,哺乳期怀孕后到底能不能继续哺乳呢?其实呀,怀孕与哺乳并不矛盾!接下来,就针对大多数人所担心的问题一一解答。 Q1:孕期继续哺乳是否影响宫内宝宝的生长发育? 不会! 如果妈妈的营养状况良好,即使是在早孕反应比较严重的时期,妈妈的身体也会动员机体内所储存的营养来保障宫内宝宝的生长发育。目前的医学研究中,没有任何研究数据表明怀孕同时哺乳存在危险,也没有数据表明会影响宫内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但是此时的妈妈需要摄入较平时更多的能量摄入,饮食要均衡,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Q2:孕期继续哺乳是否影响奶水的营养质量,从而导致大宝的生长发育减缓? 不会! 有学者的研究数据表明,怀孕后的母乳成分会发生一些小的变化,比如钠及蛋白质的含量会有所增加,而钾元素、乳糖的葡萄糖的含量会减少,口感上也会有些变化,但是营养价值不会受到影响。此时期的母乳仍然可以为大宝宝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抗体,还可以安抚大宝宝的情绪,从而减轻妈妈的照护压力及心理压力。 但是,到了孕中期的时候,由于胎盘所分泌的激素影响,奶量会有所减少。此时应密切关注大宝的体重增长情况,增加辅食后多注意辅食的营养搭配! Q3:孕期哺乳会不会刺激子宫引起宫缩从而导致流产? 不会! 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孕期继续哺乳会使流产及早产的风险增加!事实上,怀孕后妈妈的子宫保护机制复杂而强大,只有在进入分娩过程前的数小时对催产素较为敏感。 不过,这是针对于身体健康的妈妈来说的,如果有复发性流产史,早产风险高的孕妈妈,还是应该去医院听从医生的建议!
“上环”在医学上称作“宫内节育器(环)放置”,通过节育器造成子宫的无菌性炎症,使胚胎无法在子宫内正常着床受孕,以达到避孕的目的。节育环作用于局部,取出后不影响生育,具有安全、有效、可逆、简便、经济等优点,是育龄期女最常用的节育用具之一。下面就和大家聊聊关于上环的那些事。 (一) 上环时机的选择 1.月经第3天起至月经干净后7天内均可放置,以月经干净后3-7天为最佳。 2.有月经延期或者哺乳期闭经者应在排出妊娠后放置。 3.人工流产吸宫术和钳刮术后、中期妊娠引产流产24小时内清宫术后可即时放置(可疑妊娠组织物残留、子宫收缩不良、出血过多或有感染可能者暂不放) 4.自然流产正常转经后、药物流产两次正常月经后放置。 5.剖宫产术后半年根据情况可考虑放置。 6.产后42天恶露干净,会阴伤口已愈合,子宫恢复正常者。 7.用于紧急避孕,在无保护性性交后5天内放置。 (二) 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取环呢? 1.无避孕需求; 2.要求改用其他避孕方法或绝育; 3.放置期满需要更换; 4.绝经1年后或月经紊乱; 5.因副反应治疗无效及并发症需取器; 6.带器妊娠者。 (三) 取环时间的选择 节育器可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取出,如果是因为月经出血多,可以随时取出。但是如果正处在生殖道急性感染,或者是全身状况不佳,不能耐受手术或疾病的发作期,是不能取环的。
产检能不能延后,主要根据孕周和是否有特殊检查。 一般从建卡开始到生产,孕期检查有 11~13 次,其中最最重要的有 6~10 次。 早孕期:如果是已经做过超声检查的妈妈,不用着急去医院建卡,没有阴道出血、腹痛等急诊病情,早期的检查在特殊时期是可以跳过的,除 NT 筛查不能错过,且需提前预约。 中孕期:一般是每个月检查一次,不能跳过的检查主要是大排畸。如果身体一切正常,没有特殊不适,其他检查项目,早去或晚去几个星期产检,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糖尿病筛查如果来不及做,可以先按照糖尿病饮食和运动加以管理。 晚孕期:尤其是 36 周以后,每周都要做胎心监护等产检,并且在 36~38 周会完成一次胎儿超声检查,对晚孕期的临床决策比较重要,建议按期做产检。 各个时期的特殊检查,只要在相应孕周范围内能够完成,适当延后没有问题。 以下几个产检比较重要,建议在这几个时间段来做: 11~14 周:早期唐氏筛查 + 早期 NT 筛查 14~20 周:D-筛查(俗称中唐) 22~26周:中孕期超声筛查(俗称大排畸) 24~28 周:OGTT 筛查(糖尿病筛查) 如果是高龄孕妇,或有高血压、疤痕子宫、多胎妊娠等特殊情况的孕期人群,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出现问题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总之,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往返医院的次数。 3 去产检的时候如何做好防护工作? 特殊时期,去产检时,以下几点孕妈妈们需要特别注意: 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选择出租车 / 网约车和自驾车; 尽量减少在医院停留的时间,可以由陪同家属来排队,找人少通风的位置等待,尽量减少在室内停留的时间; 出门到医院,全程佩戴 N95 口罩或医用口罩,建议戴手套; 随时携带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在不便于洗手的时候,保持手卫生; 避免用手揉眼睛,鼻子和嘴,病毒也会通过接触传播; 产检完回家后,妥善处理口罩,及时更换衣物,洗手洗脸; 在医院和路上,和其他人尽可能保持 1 米以上的距离。 4 孕妈妈出现哪些情况 应该前往医院? 分为产科因素和非产科因素。 产科因素,也就是妊娠引起的不适,这几种情况要去医院: 反复不规则阴道少量流血,或出血增多; 突然头痛、血压升高、胎动异常等; 孕晚期有分娩征兆。 非产科因素: 如果 14 天内有疫区或者患者接触史,舌下体温(不推荐腋下体温)超过 37.3℃,伴有咳嗽、乏力等临床表现,应该及时就诊; 如果 14 天内有疫区或者患者接触史,体温正常,但有呼吸短促、胸闷的情况,应该及时就诊; 没有疫区或患者接触史,体温超过 38℃,应该及时就诊。 对于单纯的呼吸道症状或者发热,没有产科因素(宫缩、出血等),建议到指定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该医院最好有产科);合并产科因素者,建议产科首诊。 5 孕期发烧咳嗽不舒服 应该如何在家中护理? 在家中护理期间,除了按时服用开具的药物之外,注意多休息,多饮水,保持空气流通,注意卫生,避免与家人交叉感染。 定期测量体温,注意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头痛、胸闷、腹痛等),如体温进行性升高或病情加重需要及时来院。 6 马上要到预产期了怎么办? 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临近预产期,可以储备好待产包和消毒用品,同时做好心理准备。 除了必要的陪产家人,最好和亲朋好友提前打好招呼,不建议亲朋友好前去探望。产妇和新生儿都是易感人群,不要增加不必要的风险,可以视频连线、线上发红包表示祝福。 7 孕妇感染新型肺炎 胎儿会有事吗? 虽然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新生儿感染病例,但新型冠状病毒是否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或者出生后通过母乳喂养传播仍不清楚。 所以,对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产妇,以及出生后的新生儿,医院都会立即按病毒感染流程,隔离观察两周,并且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8 产后复查可以延后吗? 如果没有晚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情况,可以延后产后复查时间。 一般产后复查是产后 42 天,可以延期 2~4 周。但合并有妊娠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的产妇需进行相关疾病的随访,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9 孕妈妈去过疫区 / 接触过疑似病例 需要隔离吗? 如果孕产妇 14 天内有疫情高发地区旅行史、居住史,或与确诊者有过亲密接触史,需要隔离,进行医学观察。 在隔离期间,孕妇需要关注自身症状,并且需监测胎动。 如果出现可疑情况,如发热、咳嗽、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不要惊慌,与社区管理人员或医院联系,告知身体情况,及时就医。 10 疫情期间可以给宝宝喂母乳吗? 会传染吗? 对于健康的妈妈,整个疫情期间,母乳喂养应注意勤洗手、注意局部卫生。 遵守居家隔离的规范,在接近婴儿时应戴上医用口罩,并在与婴儿密切接触前小心洗手,注意腕部、上臂和外衣的清洁。 疑似被感染的妈妈,或者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是还未痊愈的妈妈,不建议给孩子进行母乳喂养。 洛匹那韦 / 利托那韦可随大鼠乳汁分泌,人类乳汁是否含有该药尚不确定。因此,服用该药期间不建议母乳喂养。 有呼吸道症状,但被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母乳喂养。 疫情汹涌,孕妈妈作为易感人群,做好必要的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当然,做好了准备,孕妈妈也需要适当下放松心情,避免焦虑。 绝不轻视病毒,也不必过分紧张。
那么孕妇如何在家自我监测?什么情况下需要前往医院就医?根据近期发布的诊疗指南及专家建议,整理了孕妇在家自我监测要点,供大家参考: 01 孕妇能否正常去医院产检?需注意什么? 正常的产检基本是可以保证的,孕妇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产检: (1)28 周以上妊娠晚期的孕妇、以及高危的孕妇,比如高龄的,有一些合并症的,要听从医生建议,严格规律产检。如果孕妇都很正常,孕周在早孕期、中孕期,如果没有特殊的问题,也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的延长到医院的间隔时间。 以下几个产检比较重要,建议在这几个时间段来做: 11~13+6周:早期唐氏筛查 + 早期 NT 筛查 14~20 周:D-筛查(俗称中唐) 22~26周:系统超声筛查(俗称大排畸) 24~28 周:OGTT 筛查(糖尿病筛查) (2)必须到医院进行产检的孕妇,到医院时一定要戴口罩,如果有家属陪同,家属也要戴口罩。如果孕妇有发热的情况,建议直接先到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孕妇在没有洗手的前提下不要去触摸口、眼、鼻等等,离开医院时,要尽早清洗双手。 02 平时在家里如何自我监测?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28 周以上需要监测的主要是胎心胎动,体重、血压等。 (1) 胎心监护法: 方法:经腹壁听取胎心法是观察胎心率最简单而实用的自我监护方法,在妊娠 6 个月以后可以在腹部听取,每天 2~3 次,每次 1~2 分钟。 意义:胎心正常范围为 110~160 次/分,规律、有力。若持续少于 110 次/分或大于 160 次/分示胎心异常,提示胎儿宫内有缺氧可能。 若胎心率在异常范围并伴有胎心律不规则,提示胎儿缺氧更严重。但需结合每个孕妇的基础胎心率。若比基础胎心率增减 30 次/分,虽然胎心率仍在正常范围也应视为异常。 (2)胎动计数法: 方法:孕妇在安静环境内集中精神,最好侧卧位进行,在固定时间自数胎动次数,分早、中、晚 3 次,每次 1 小时计,并将胎动次数记录于表格内,把 3 次计数的胎动数相加乘以 4,即为 12 小时胎动的总数。 意义:胎动次数 12 小时在 30~40 次,和每小时胎动 3~4 次以上,说明胎儿情况良好;若 12 小时胎动小于 10 次,或每小时胎动少于 3 次,表明胎儿缺氧,应及时去医院进一步接受检查和治疗。 提醒:胎动一定每日感知,自觉胎动异常可计数或到院检查。 (3)体重的增长 如果孕前体重正常,BMI 在 18.5~24.9 之间,那么整个孕期体重增加 11.5~16 公斤都是正常的。 (4)血压的监测 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家测血压,如果血压大于 140/90 mmHg,或者有自觉的症状,包括头晕、眼花,这些问题都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03 如果出现了相关症状,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 大致可以分为产科因素和非产科因素两种情况。前者建议产科首诊,后者建议至指定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该医院最好有产科)。 (1)合并产科因素 1. 胎膜早破、阴道流血、宫缩等 2. 头痛、腹痛、胎动异常等 (2)非产科因素 1. 如果 14 天内有疫区或者患者接触史,舌下体温(不推荐腋下体温)超过 37.3℃,伴有咳嗽、乏力等临床表现,应该及时就诊; 2. 如果 14 天内有疫区或者患者接触史,体温正常,但有呼吸短促、胸闷或者经皮氧饱和度下降,应该及时就诊; 3. 没有疫区或患者接触史,体温超过 38℃,应该及时就诊; 04 孕期发烧咳嗽不舒服应该如何在家中护理? 在家中护理期间,除了按时服用开具的药物之外,注意多休息,多饮水,保持空气流通,注意卫生,避免与家人交叉感染。 定期测量体温,注意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头痛、胸闷、腹痛等),如体温进行性升高或病情加重需要及时来院。
1.首先是早孕期,需要确定是否是宫内孕。如果平时月经规律且推后7-14天,也就是说停经35 -45天,需要到医院做B超以排除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或葡萄胎等,有过剖宫产分娩史者,需要排除瘢痕部位妊娠。 _ 2.其次仍是早孕期,停经11周-13周+6天,也就是NT(颈项透明层厚度)的检查时间,这个检查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为了避免去的时间不合适,建议月经周期规律的一般在12周+3天到13周+3天去产检同时做B超NT检查;月经周期推后的或不规律的孕妇,最好将早孕期第一次的B超结果上传进行网络咨询后根据医生的建议时间去检查。 _ 3.第三个时期是中孕期22-26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俗称“大排畸”)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这个时期超声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发现严重的致死致残的重大畸形。在目前疫情的局势下,能够合并完成的检查项目争取一次完成,比如系统超声和胎心超声同时做,尽量减少到医院就诊的次数。如果去检查的医院无法进行胎儿心脏超声,在系统超声检查后可以询问检查医生有没有发现胎儿心脏严重的问题,是否需要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另外高危孕妇(不良孕产史、高龄、辅助生殖等)仍有必要单独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孕妈们尽可能挑选系统和心脏都可以同时进行的医院进行检查。 _ 4.最后晚孕期,36-38周,这个时间段是确定分娩方式的一次检查,超声检查主要来确定胎位,测定羊水量和脐血流等,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_ 最后提醒孕妇: 1.能不去医院的尽量不去,能少去的尽量少去; 2.尽量选择妇产科专科医院或妇幼保健院检查,尽量不去综合医院,特别是有发热门诊或新冠肺炎定点医院; 3.一定按照要求做好防护措施,配合医院的安排和门诊入口处的筛查。 4.尽量减少在医院和诊室的停留时间; 5.检查结果尽量网络咨询。
当孕妈怀上胎宝宝之后,内心一定无比的开心与激动,想着自己的肚子里开始孕育了一颗小种子,简直是件太幸福的事了。很多孕妈当有了宝宝之后,都非常担忧宝宝在肚子里是否健康成长,因为胎宝宝安静的在妈妈的肚子里成长发育,我们无法真实的看见他,感觉不到他的一举一动,所以不能时刻观察胎宝宝的成长发育。 那么,孕妈在怀孕期间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注意营养搭配,补充微量元素 女性怀孕期间有些食物是需要忌口的,如“桂皮、螃蟹、甲鱼、辣椒、花椒、榴莲,和一些凉性水果,平时多吃一些温和的蔬菜和水果,还包括牛奶和坚果。并且注意锌的补充,锌可以促进胎儿的脑部和心脏发育,对于胎儿成长有很大的好处。如果缺锌还容易造成孕妈味觉和嗅觉的异常,和食欲的减退,消化功能变弱,抵抗力下降,这样非常容易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孕妈要想体内不缺锌,可以平时多吃一些生蚝、牡蛎、动物肝脏、芝麻等等食物。 2、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孕妈在怀孕期间,体内会分泌大量的雌激素,而且还容易造成内分泌失调,很多孕妈怀上胎宝宝之后,都会心情变得烦躁不安,抑郁,沮丧。这个时候准爸爸一定要发挥他的作用,多多开导妻子,多多陪伴妻子聊天,闲暇的时候经常带着妻子出去散散步,对于改善孕妈心情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而且也要适当的理解孕妈的小情绪,多多包容孕妈。 图片 3、适当的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 孕妈在怀孕期间,并不是说就要一动不动的躺在床上安胎,其实适当的运动,对于孕妈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可以有效的提高抵抗力,而且还能缓解孕妈顺产时的疼痛。适当的去户外散步,和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还可以很好的让孕妈打发无聊的时间,不过孕早期千万别过度劳累,十分容易造成孕妈流产,当孕妈劳累的时候更不要洗澡,容易造成孕妈流产,孕期做好保暖工作。 不仅要做到以上几点,孕妈在怀孕期间还要注意以下这些问题,以免宝宝生下来之后脸上长胎记。 1、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孕妈在怀孕期间,最好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尤其是一些垃圾食品或者是路边摊,不仅没有营养,还不容易被人体消化,长期使毒素积累在体内,特别难排出体内,容易让胎宝宝长出胎记。 2、做好正确的护肤 孕妈怀孕期间,尽量就不要化彩妆或者浓妆,很容易使毒素堆积到体内,不利于胎儿的成长发育。如果要选择一些护肤品的话,一定要使用比较温和和纯天然的具有安全认证的护肤产品,这个时候对于护肤品的选择别马虎大意,容易影响到胎儿未来的颜值。 3、不要做美甲和染发 一些爱美的妈妈,在怀孕期间就不要去做美甲和染发了,一般这些材料里面都含有很多化学物质和有害成分,孕妈长期接触,很容易对胎宝宝产生危害,而且也是胎儿长胎记的重要原因。 图片 4、切记不要触碰到肚子 随着孕周数的增加,孕妈尽量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地方,由于孕妈身材笨重,行动起来也是非常不便的,而且人多的地方非常容易挤到孕妈的肚子,这样对于胎宝宝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危险性,尤其是冬天路滑的时候,孕妈尽量就不要出门了。 女性怀胎十月,相信很多孕妈都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和不易,不过一切的坚守和努力,都是为了宝宝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为了我们内心最可爱的那个人坚持,再坚持,当看到宝宝的诞生,也许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怀孕后,很多妈妈都在期待着宝宝的强劲“第一踢”,那么,什么时候才能感受到这“第一踢”?什么时候开始数胎动?什么样的胎动是正常的?胎动异常时怎么办?……孕妈妈要想使用好宝宝赋予的这项“特权”,就要get关于“管理”胎动的这诸多事宜。 什么是胎动? 顾名思义,胎动就是胎儿的运动。对于孕妈妈来说,就是胎宝宝在妈妈肚子中运动时冲击到子宫壁,并能使妈妈感觉到的胎儿运动。胎动是胎宝宝跟孕妈妈说的“悄悄话”,是胎宝宝与妈妈之间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是宝宝专门赋予孕妈妈一人的“特权”。作为“特权”阶层,孕妈妈应该慢慢体会自己宝宝的运动规律,了解宝宝想要跟你说的“话”,并灵活使用“特权”。 什么时候有胎动? 其实,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很早便开始各种活动,通常在孕12周前即有各种四肢运动,但由于人“轻”劲“微”,宝宝这时的活动妈妈通常感受不到。之后随着胎儿的长大,躯干、四肢活动的力量也逐渐增大,举手抬足间对子宫壁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此时孕妈妈才能逐渐感觉到胎动。 孕妈妈最早感受到胎动通常在孕16~20周间,也有孕妈妈更早些或更晚些,这与孕妈妈的腹壁薄厚,肚皮松紧,孕妈妈对胎动的关注程度和平时的忙碌状态(太忙的孕妈妈没有过多的精力放在感受胎动上),羊水多少,是否为经产妇(经产妇感受胎动早于初产妇)等因素有关。因此,不管孕妈妈感受胎动稍早点儿或者稍晚点儿,只要胎宝宝正常生长,都不用过于担心。 为什么要计数胎动? 咱们一直在说胎动是胎宝宝跟妈妈说的悄悄话,其实,就是要妈妈根据胎动情况感受胎宝宝在宫内是否良好的信息。实际上,目前的监测手段没有任何一种可以比胎动的监测更为持久、连续。比如:B超、胎心监护等,虽然对判断胎儿宫内状态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我们都知道,B超和胎心监护我们不可能24小时不间断地去做,而胎动却是宝宝24小时不间断地发送信号给妈妈。只要监测好这种信号,就能基本上掌握胎儿的宫内状态。所以,计数胎动的目的其实就是监测胎儿宫内状态是否良好。 什么时候计数胎动? 当胎动出现后,很多孕妈妈都会自然而然地开始关注和计数胎动,在门诊常常有孕妈妈问我,这胎动到底该什么时候数?其实,从能感受到胎动的时候开始,孕妈妈就要开始关注自己宝宝胎动的情况,了解自己宝宝是否每天都有动以及胎动的规律,但真正的计数胎动从孕28周开始就可以啦。 这并不是说孕28周宝宝的胎动才有规律,而是跟我们的围产期的定义有关,在我国的现有医学条件下,孕28周的胎宝宝就有很大的机会存活了,这个时候计数胎动,一旦发现异常,可以及时娩出胎儿。而在这个孕周之前,多数地区的医疗条件还达不到让孕28周前的宝宝都存活,所以即使胎动异常,能采取的措施也极为有限。所以,通常在孕28周前,注意是否每天都有胎动,每天都差不多就可以啦。 这里强调自己宝宝的胎动,也就是要了解自己宝宝的特点,比如有的孕妈妈跟同事同时怀孕,同样孕周的孕妈妈常常感觉自己家的宝宝比同事家的胎宝宝更活跃爱动,于是,这两位孕妈妈都会很担心,一个是担心自己家宝宝动得多,一个是担心自己家宝宝动得少,那么,多少次胎动才是正常呢? 到目前为止,胎动的次数并没有绝对的正常范围,通常每小时3次~30次都可能是正常的,这跟每个宝宝宫内的状态和个人的性格特点有关,即使同一个孕妈妈不同次怀孕的宝宝,其胎动也是不同的。所以,了解自己宝宝动的规律很重要,计数胎动时自己宝宝跟自己比,也就是纵向比较,不必跟其他孕妈妈的宝宝比,也就是不做横向比较。 如何计数胎动? 计数胎动就是区分胎宝宝在宫内是否正常,也就是把正常和异常的状态区分开。那么,什么是正常的胎动呢? 正常胎动的标准有2个,需两者都具备方视为胎动正常: 1 计数 正常情况胎动1小时不少于3~5次,12小时胎动次数应在30次以上; 2 规律 每天都有胎动,且胎动是有规律的,每天跟每天胎动的次数差不多,不会多一倍或者少一倍。即使胎动很多,每小时30次以上,但如果是胎动一直是这样,没有多一倍,即认为是正常。 计数胎动的姿势 数胎动时,如果有条件,孕妈妈可以采取侧卧位或是半坐位,双手自然地放在腹壁上计数。但如果没有特意的时间或条件,孕妈妈也可以在正常生活或工作状态下计数胎动。 计数胎动的时间 孕妈妈可以在早、中、晚各选择1h作为计数胎动的时间,计数胎动最好是固定时间、同等状态下,如果在饭后就都在饭后,如果是饭前就都在饭前。比如:每天固定在早上8~9点、中午12~13点、晚上20~21点这三个时间段内均在餐后各数1小时。最后把3小时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即是12小时的胎动总数。如果条件不允许,每天至少也要在临睡前数胎动1小时。 注意哦! 1、胎动的次数并非恒定不变,通常在妊娠28~38周之间,是胎动最为活跃的时期,之后会逐步减弱,直至分娩。而且孕妈妈运动量、姿势、情绪以及外部环境的干扰(如强声、强光、进食和触摸腹部)等,都有可能影响胎动的频率。 2、有时宝宝的胎动是持续的,通常间隔3秒以上,可以计数为2次胎动。 数胎动小窍门:可以使用黄豆、花生豆等物品来辅助计数,胎宝宝动一次就将一颗黄豆放进盒子里,待时间结束后,统计一下有多少颗黄豆,就是发生了多少次胎动。 什么是胎动异常? 若胎动次数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加,多出1倍,或胎动比平时少1倍,或每12小时胎动次数少于20次,则为异常;少于10次,就表明胎儿有危险,可能存在子宫内有缺氧现象。如果在一段时间内胎动次数过于频繁或无间歇地躁动;或胎动次数明显减少直至停止,都是胎儿宫内缺氧的信号,应引起孕妈妈特别的关注。 胎动异常怎么办? 孕妈妈要意识到这些都是胎宝宝发出的求救信号,应引起孕妈妈的注意,及时就诊。 Tip:上面这啰啰嗦嗦的一大篇,不知道各位孕妈妈是否get到胎动管理的诀窍呢?看得好不如做得好,既然方法已会,那么现在就来尝试一下计数胎动吧,来感受一下生命的律动和交流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