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手术后注意事项 8大要点要谨记 眉山市人民医院胃肠及疝外科,邓先锐医生团队 疝气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而疝气是部分年龄的,很多人都会患有疝气的,而治疗疝气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其中手术治疗是比较普遍的,那么你知道疝气手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吗?饮食又是怎样的?术后护理又该怎么做?今天编者就综合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疝气手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后1~2周伤口可能会有紧绷疼痛感,此乃正常现象,医师会开止痛药给您,以减轻疼痛。 2、伤口应保持清洁干燥,如果纱布渗湿时,请通知护士,将会请医师为您更换纱布。 3、手术后在床上应采平躺,若要采半坐卧式应将膝盖弯曲,以免造成腹压增加。 4、微创通常手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开刀手术几天内也能下床活动,下床时先将健侧身体移到床边,向健侧侧卧,以健侧手臂支撑身体做起,欲躺下时,先坐于床边,以健侧手臂支撑身体,由健侧缓缓躺下。 5、若有缝合处张力或阴囊肿大,则须卧床,待肿大消失或缓解后,才可下床。 6、加强营养,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 7、术后二月内不宜过度的活动、跑跳,避免便秘、咳嗽及哭闹等,以免复发。 8、有下列情形请立即返诊:(1)发烧;(2)伤口红、肿、热、痛、异常分泌物等发炎现象;(3)持续性呕吐或伤口剧痛。 疝气手术后护理 伤口护理方面 (1)手术后2-3天伤口可能会有些紧绷疼痛感,此乃正常现象。 (2)返家后伤口请保持清洁干燥,定时去当地医院换药。 饮食方面 (1)可增加乳制品、蛋、鱼肉等高蛋白质摄取,可促进伤口愈合。 ? (2)每日水分摄取至少2000cc或多吃蔬菜水果,可预防便秘。 日常生活方面 (1)突然咳嗽用力或活动时以手压住伤口,可减轻腹部用力造成伤口疼痛。 (2)手术后三个月内避免腹压上升之活动:如咳嗽、用力解便、提重物、长时间上下楼梯、登山、骑脚踏车、骑摩托车及跑步等剧烈运动。 疝气手术后饮食 疝气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很重要,同时疝气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也要配合着饮食注意来进行。食物的摄入对疾病的治疗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如今社会,饮食逐步成为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同时我们都知道饮食调理对人体的副作用是很小的,所以疝气手术后的饮食对术后恢复的作用非常大,同时也可以预防疝气的复发。 疝气手术后饮食要注意清淡,切记辛辣,要多吃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 锌 缺锌会使纤维细胞功能下降。锌主要存在于木耳、海带、猪皮、猪蹄等食物中。 脂肪:脂类的缺乏会导致伤口愈合缺损。鱼油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对伤口愈合有一定益处。 葡萄糖 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者,供给充足的能量是伤口愈合不可缺少的。在伤口愈合期可多吃含糖丰富的水果,既增加糖分,又能摄取足量的维生素。 蛋白质 饮食中增加蛋白质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机会。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各种瘦肉、牛奶、蛋类等。 ? 维生素A 疝气术后吃什么好?维生素A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它主要存在于鱼油、胡萝卜、西红柿等食物中。 维生素C 可以促使伤口愈合。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大枣、辣椒是维生素C的宝库 不利于伤口愈合食物: 疝气术后吃什么好?比如腐乳、葱、辣椒、韭菜等因为它们容易引发感染、不利于伤口愈合。此外,吸烟,心情不好,信心不足都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疝气手术后多久才能恢复 一般来说,现在疝气手术的治疗标准是无张力山修补术,亦或者是腹腔微创疝修补术。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很快。如果手术顺利的话,患者一般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了。如果进行的是微创手术,手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正常情况来说,疝气微创手术一个星期后,患者的正常活动以及工作都是没有问题的。要是患者要完全康复,一般是半年左右的时间。当然在此期间,患者的手术后护理工作以及饮食注意都是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来的。 结语:疝气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的熟悉的,很多人都是疝气的患者,而治疗疝气最为有效及普遍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而疝气手术之后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项要我们牢记的,并且手术后的护理以及饮食也是要小心的,本文就为大家做了简单的介绍。
2017-10-11介入家园摘自: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7 年 9 月第 32 卷第 9 期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检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DVT的主要不良后果是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它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为了提高我国DVT的诊治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级医院对DVT的诊治工作,特制订本指南。1病因和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2临床表现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是指发病14天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30天;发病30天以后进人慢件期;早期DVT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Homans征:患肢伸直,足被动背屈时,引起小腿后侧肌群疼痛,为阳性。Neuhof征:压迫小腿后侧肌群,引起局部疼痛,为阳性。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青肿,是下肢DVT中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属支血栓阻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受压和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件坏疽。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漂移、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根据肺循环障碍的不同程度引起相应PE的临床表现。慢性期可发展为PTS,—般是指急性下肢DVT6个月后,出现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包括患肢的沉重、胀痛、静脉曲张、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湿疹等,严重者出现下肢的高度肿胀、脂性硬皮病、经久不愈的溃疡。在诊断为下肢DVT的最初2年内,即使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仍有约20%~55%的患者发展为PTS,其中5%~10%的患者发展为严重的PTS,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诊断患者近期有手术、严重外伤、骨折或肢体制动、长期卧床、肿瘤等病史,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小腿后方和/或大腿内侧有压痛时,提示下肢DVT的可能性大;但当患者无明显血栓发生的诱因、仅表现为下肢肿胀或症状不典型时,易出现漏诊、误诊。对于下肢DVT的诊断,无论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均需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以免漏诊和误诊。(一)辅助检查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纤维蛋内复合物溶解时产生的降解产物。下肢DVT时,血液中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但临床的其他一些情况如手术后、孕妇、危重及恶性肿瘤时,D-二聚体也会升高,因此,D-二聚体检查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差。可用于急性VTE的筛查、特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和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临床应用广泛,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适用于筛查和监测。该检查对股腘静脉血栓诊断的准确率高(>90%),对周闱型小腿静脉丛血栓和中央型髂静脉血栓诊断的准确率较低。在超声检查前,按照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可将患有DVT的临床可能性分为高、中、低度(表3)。如连续两次超声检查均为阴性,对于低度可能的患者可以排除诊断,而对于高、中度可能的患者,建议作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3.CT静脉成像:主要用于下肢主干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的诊断,准确性高,联合应用CTV及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可增加VTE的确诊率。4.核磁静脉成像:能准确显示髂、股、腘静脉血栓,但不能很好地显示小腿静脉血栓。尤其适用于孕妇,时且无需使用造影剂,但有固定金属植入物及心脏起搏器植入者,不可实施此项检查。5.静脉造影:准确率高,不仅可以有效判断有无血栓、血栓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支循环情况,而且常被用來评估其他方法的诊断价值,目前仍是诊断下肢DVT的金标准。缺点是有创、造影剂过敏、肾毒性以及造影剂本身对血管壁的损伤等。目前,临床上已逐步用超声检查来部分代替静脉造影。(二)临床可能性评估和诊断流程1.DVT的临床可能性评估:见下肢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表3)。临床可能性:低度≤0;中度1-2分;高度≥3。若双侧下肢均有症状,以症状严重的一侧为准。2.DVT诊断流程:见图1。推荐:对于血栓发病因素明显、症状体征典型的患者,首选超声检查。当患者无明显血栓发生的诱因、症状体征不典型、Wells评分为低度可能时,行血D-二聚体检测,阴性排除血栓,阳性者,进一步超声检查。4治疗(―)DVT的早期治疗1.抗凝: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是,单纯抗凝不能有效消除血栓、降低PTS发生率。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和新型口服抗凝剂,后者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它们具有抗凝效果稳定、药效不受食物影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很小、半衰期较短、用药剂量固定、服药期间无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等特点。(1)普通肝素: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使用时必须监测凝血功能,一般静脉持续给药。起始剂量为80~100U/kg静脉注射,之后以10~20U.kg_l.h-1静脉泵入,以后每4~6小时根据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再做调整,使其延长至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肝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HIT),常于应用肝素5天后出现,在使用的第3~10天复查血小板计数,如血小板计数较应用前下降>30%~50%,或应用肝素5天后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至(8~10)x109/L以下,应高度怀疑,此时可行相关抗体的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诊,HIT诊断一旦成立,应立即停用,改为非肝素抗凝剂(如阿加曲班、利伐沙班等)治疗。(2)低分子肝素(如那屈肝素等):出血不良反应少,HIT发生率低于普通肝素,使用时大多数患者无需监测。临床按体重给药,每次100U/kg,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肾功能不全者慎用。(3)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是长期抗凝治疗的主要口服药物,效果评估需监测凝血功能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治疗剂量范围窄,个体差异大,药效易受多种食物和药物影响。治疗初始常与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建议剂量为2.5~6.0mg/天,2~3天后开始测定INR,当INR稳定在2.0~3.0、并持续24h后停低分子肝素,继续华法林治疗。华法林对胎儿有害、孕妇禁用。(4)直接Xa因子抑制剂:在国内,利伐沙班已经被批准用于DVT的预防和治疗,该药的33%通过肾脏代谢,轻、屮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单药治疗急性DVT与其标准治疗(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合用)疗效相当。推荐用法:前三周15mgBid,维持剂量为20mgQD。(5)直接IIa因子抑制剂:阿加曲班:静脉用药,分子量小,能进入血栓内部,对血栓中凝血酶抑制能力强于肝素,主要适用于急性期、HIT及存在HIT风险的患者。推荐一:早期DVT非肿瘤患者,建议直接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或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维生素K拮抗剂,在INR达标且稳定24h后,停低分子肝素。推荐二:早期DVT肿瘤患者,建议首选低分子肝素抗凝,也可以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高度怀疑DVT者,如无禁忌,在等待检查结果期间,可先抗凝治疗,然后根据确诊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抗凝。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普通肝素、直接Xa因子抑制剂。2.溶栓治疗:(1)溶栓药物:尿激酶最常用,对急性期的治疗具有起效快,效果好,过敏反应少的特点。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溶栓剂量至今无统一标准,一般首剂4000U/kg,30min内静脉注射,继以60~120万U/d,维持72~96h,必要时延长至5~7d。重组链激酶,溶栓效果较好,但过敏反应多,出血发生率高。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可重复使用。新型溶栓药物包括瑞替普酶(RTPA)、替奈普酶(TNK-IPA)等,溶栓效果好、单次给药有效,使用方便,不需调整剂量,且半衰期长。(2)降纤药物:常用巴曲酶,是单一组份降纤制剂,通过降低血中纤维蛋内原的水平、抑制血栓的形成,治疗DVT的安全性高。(3)溶栓治疗的适应证:急性近端DVT(髂、股、腘静脉);全身状况好;预期生命>1年和低出血并发症的危险。(4)溶栓治疗的禁忌证:①溶栓药物过敏;②近期(2~4周内)有活动性出血,包括严重的颅内、胃肠、泌尿道出血;③近期接受过大手术、活检、心肺复苏、不能实施压迫的穿刺;④近期有严重的外伤;⑤严重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血压>160/110mmHg);⑥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⑦细菌性心内膜炎;⑧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病史者;⑨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静脉畸形患者;⑩年龄>75岁和妊娠者慎用。溶栓方法: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和系统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检(CDT)是将溶检导管置入静脉血栓内,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而系统溶栓是经外周静脉全身应用溶栓药物。其中CDT优势明显,能显著提高血栓的溶解率,降低PTS的发生率,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为临床首选的溶栓方法。CDT的入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顺行入路:顺静脉血流的方向置管、对深静脉瓣膜的损伤小。包括:经患侧腘静脉穿刺置管,适用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经患侧股静脉穿刺置管,只适用于髂静脉血栓形成;经患侧胫后、胫前、小隐、大隐静脉置管:适用于中央型及混合型血栓形成。(2)逆行入路:逆静脉血流的方向置管,易造成深静脉瓣膜的损伤,包括:经对侧股静脉穿刺置管;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推荐顺行入路置管为首选的方式,具体根据血栓部位、操作者的经验及患者的条件进行选择。如顺行入路失败或无条件时,可考虑逆行入路。CDT时尿激酶的给药方法:先快速给予首剂,然后每日的剂量有快速泵入和持续泵入2种。前者是每天的尿激酶总量,分2~4次快速泵入(1h内);后者是每天的尿激酶总量、24h持续均匀泵入。两种给药方式在溶栓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1)出血:无论是系统溶栓还是CDT,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与用药剂量、方式和时间有关,剂量越大、治疗时间越长,出血风险越大,全身用药比局部用药出血的危险性更大。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微出血和严重(大)出血。轻微出血,通常表现为穿刺点的渗血或皮下淤血斑,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严重出血,系发生于颅内、腹膜后、胃肠或泌尿系统的出血,应停用溶栓药物,必要时需输血或外科干预治疗。溶栓治疗中主要的监测指标包括:①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低于1.5g/L时应减少药物剂量,低于1.0g/L时,停止溶栓治疗;②血小板计数:低于80x109L或较基础值降低超过20%,应注意出血风险的增加;低于50x109L时,应停用溶栓及抗凝药,并根据有无出血决定进一步治疗措施;③D-二聚体:常常能够灵敏地反映溶栓治疗是否有效,如果D-二聚体值由治疗中的高点降低并逐渐趋于正常、或维持较低水平而不再升高,提示溶栓药物不再对残存血拴起效,此时可考虑停用溶栓药物,避免因延长的无效治疗而增加出血的风险。(2)肺动脉栓塞:应用CDT治疗过程中是否会增加PE发生的风险,目前还存在争议。CDT治疗中发生PE的原因主要是在溶栓过程中,大块血栓裂解成多块血栓,或是较新鲜、不稳定血栓从血管壁脱落。为预防或减少CDT治疗过程中PE的发生,在插入溶栓导管前预先置入腔静脉滤器是安全、有效的办法,尤其对下腔静脉远端和(或)髂-股静脉等近心段血栓形成的患者;随着临时性滤器和可冋收滤器的性能不断改进,滤器置入术已经成为CDT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3)过敏反应(溶栓药物相关):目前国内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中,重组链激酶是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过敏发生率1%~18%,体温升高是其常见表现,可同时出现低血压、腹痛等症状,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也不能完全预防;近年来重组链激酶的应用逐渐减少。尿激酶的发热等过敏反应少见,但仍有严重的过敏致休克的病例发生,应引起注意。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治疗中对患者仔细观察,如皮肤荨麻疹、结膜及口腔黏膜水肿、呼吸、心率及血压变化等,及早发现过敏反应,积极应用皮质类激素治疗,避免休克等严重情况的发生。3.手术取栓:是清除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法,可迅速解除静脉梗阻。常用Fogarty导管经股静脉取出髂静脉血栓,用挤压驱栓或顺行取栓清除股腘静脉血栓。4.机械血栓清除术: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主要是采用旋转涡轮或流体动力的原理打碎或抽吸血栓,从而达到迅速清除或减少血栓负荷、解除静脉阻塞的作用。临床资料证实PMT安全、有效,与CDT联合使用能够减少溶栓药物剂量、缩短住院时间。推荐: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对全身情况好、预期生存期多1年、出血风险较小的患者,可首选CDT。如条件允许,可行PMT与CDT联合清除血栓。出现股青肿时,应立即行手术取栓或PMT、CDT等治疗。对于病史7天以内的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也可用手术取栓。5.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处理: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在DVT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在CDT或手术取栓后,对髂静脉狭窄可以采用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方法予以解除,以利减少血栓复发、提高中远期通畅率、减少PTS的发生。对于非髂-下腔静脉交界处的狭窄或闭塞,支架的置入建议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近端不进入下腔静脉。对于髂-下腔静脉交界处的病变,控制支架进入下腔静脉的长度(1cm以内)。推荐:成功行CDT或切开取栓后,造影发现髂静脉狭窄>50%,建议首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必要时采用外科手术解除髂静脉阻塞。6.下腔静脉滤器:下腔静脉滤器可以预防和减少PE的发生,由于滤器长期置入可导致下腔静脉阻塞和较高的深静脉血栓复发率等并发症,为减少这些远期并发症,建议首选可回收或临时滤器,待发生PE的风险解除后取出滤器。推荐:对单纯抗凝治疗的DVT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下腔静脉滤器,对于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或在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仍发生PE者,建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对于下列情况可以考虑置入下腔静脉滤器:(1)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漂浮血栓;(2)急性DVT,拟行CDT、PMT或手术取栓等血栓清除术者;(3)具有急性DVT、PE高危因素的行腹部、盆腔或下肢手术的患者。7.压力治疗:血栓清除后,患肢可使用间歇加压充气治疗或弹力袜,以预防血栓复发。(二)DVT的慢性期治疗DVT患者需长期抗凝等治疗以防止血栓蔓延和/或血栓复发。1.抗凝治疗:(1)抗凝治疗的时间:根据DVT发生的原因、部位、有无肿瘤等情况,DVT的长期抗凝时间不同。对于由于手术或一过性非手术因素所引起的腿部近端或腿部孤立性远端的DVT或PE患者,推荐抗凝治疗3个月。无诱因的腿部近端或腿部孤立性远端的DVT或PE患者,推荐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3个月后,应评估延长治疗的风险收益比,决定是否延长抗凝,D-二聚体值可作为重要参考;无诱因的首次近端DVT或PE患者,伴有低或屮度出血风险,建议延长抗凝治疗。有高度出血风险者,推荐抗凝治疗3个月;复发的VTE患者,如伴有低、中度出血风险,推荐延长抗凝治疗;伴有高度出血风险,建议抗凝治疗3个月;患有肿瘤的VTE患者,无高出血风险者,推荐延长抗凝治疗;有高出血风险者,建议延长抗凝治疗。(2)抗凝治疗的强度及药物选择: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Xa因子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等对预防DVT复发有效。华法林低强度(INR 1.5~1.9)的治疗效果有限,而且未能减少出血的发生率。高强度(INR 3.1~4.0)的治疗并不能提供更好的抗血栓治疗效果,相反出血的风险增加。中等强度(INK2.0~3.0)的抗凝治疗是目前临床采用的标准。不伴有肿瘤的下肢DVT或PE患者,前3个月的抗凝治疗,推荐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等)或维生素K拮抗剂。伴有肿瘤的下肢DVT或PE,前3个月的抗凝治疗,推荐低分子肝素。3个月以后,需要延长抗凝治疗的下肢DVT或PE,无需更换抗凝药物。如患者情况发生改变或不能继续服用此类药物,可换用其他抗凝药物,如维生素K拮抗剂等。不推荐用阿司匹林替代抗凝药物。无诱因的近端DVT或PE患者,决定停用或已停用抗凝治疗、且没有阿司匹林禁忌时,建议使用阿司匹林预防VTE复发。推荐一:对于不伴有肿瘤的下肢DVT或PE,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或维生素K桔抗剂。其中继发于手术或一过性危险因素的初发DVT患者,抗凝治疗3个月;无诱因的首次近端DVT或PE、复发的VTE患者抗凝3个月后,建议延长抗凝治疗。推荐二:伴有肿瘤的下肢DVT或PE,推荐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抗凝3个月后,建议延长抗凝治疗。维生素K拮抗剂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使INR维持在2.0~3.0,需疋期监测。2.其他治疗:(1)静脉活性药:包括黄酮类、七叶皂背类等。黄酮类(如地奥司明)具有抗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作用,从而改善症状。七叶皂背类(如马栗种子提取物)具有抗炎、减少渗出、增加静脉血管张力、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壁等作用。(2)类肝素抗栓药物:如舒洛地特,有硫酸艾杜粘多糖和硫酸皮肤素两个主要成分,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同时具有保护内皮、抗血小板和抗炎作用。3.物理治疗:间歇气压治疗(又称循环驱动治疗),可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淤血和水肿,是预防深血栓形成和复发的重要措施。弹力袜治疗在预防PTS发生率、静脉血栓复发率等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验证。推荐:对于慢性期患者,建议服用静脉活性药物,有条件者可使用肢体循环驱动治疗。5血栓后综合征的诊断、治疗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由于PTS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诊断一般在DVT发病6个月后出现。许多临床评分方法可用来诊断PTS,如:Villalta评分、Ginsberg评分和Brandjes评分等,每种临床评分法各有其特点。血栓后综合征的治疗:(1)压力治疗:是PTS的基础治疗,有助于减轻或改善PTS症状。包括分级加压弹力袜(ECSs)和间歇气压治疗。(2)运动训练:能够减轻PTS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药物治疗:静脉活性药如黄酮或七叶皂背类,可以在短期内改善PTS的症状,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评估。(4)血管腔内治疗:现有的方法只能改善症状,无法恢复深静脉已被破坏的结构,而且缺乏大样本10年以上远期疗效结果,所以对于年龄较小预期寿命较长、Villaha评分为轻度和中度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Villalta评分为重度或发生静脉性溃疡,造影或CT见下腔静脉通畅,患侧股胭静脉主干形态正常或再通良好、血流通畅,髂静脉、股总静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可以腔内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技术成功率较高,近、中期疗效满意,术后溃疡自行愈合率较高、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参与本指南修订的专家:王深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景在平(上海长海医院),陈忠(北京安贞医院),刘昌伟(北京协和医院),符伟国(上海中山医院),吴丹明(辽宁省人民医院),郭伟(解放军总医院),李震(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鸿坤(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福先(北京世纪坛医院),刘鹏(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金辉(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毅清(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岚(上海仁济医院),周为民(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姜维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舒畅(北京阜外医院),赵纪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劲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翟水亭(河南省人民医院),郝斌(山西大医院),郭曙光(昆明军区总医院),赵珺(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李晓强(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郭平凡(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章希炜(江苏省人民医院),辛世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袁时芳(西安西京医院),戈小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胡何节(安徽省立医院),谷涌泉(北京宣武医院),毕伟(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金星(山东省立医院),何菊(天津市第一人民医院),曲乐丰(上海长征医院),覃晓(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陆信武(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王豪夫(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常光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玉琦(上海中山医院),吴庆华(北京安贞医院),张柏根(上海仁济医院),唐小斌(北京安贞医院),杨耀国(北京安贞医院),郭大乔(上海中山医院),赵志青(上海长海医院),钱爱民(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文东(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承龙(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执笔:李晓强张福先王深明参考文献:略
看病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小朋友的家长、或者成年患者会问我很多关于疝的问题:“我的孩子得了疝气,什么时候做手术合适呢?”“我的疝气不痛不痒,是不是可以不用管他?”“我的孩子肚子下面股了一个包,是不是疝气?”“孩子的疝气经常’卡住’,是不是可以早点手术?”“做了手术什么时候可以出院,还会不会复发?”既然有这么多的疑问,说明很多的患者朋友对疝气这个病还不是很了解。于是我就想写一篇关于疝气的文章,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加了解疝气这个“小病”。说它是“小病”,是因为刚开始得了疝气的人往往不会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一般也不会痛,能吃能喝,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但是大家往往没有想到,这个小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疾病,甚至威胁生命。什么是疝气呢?我们俗称的疝气在医学上称为腹股沟疝。是由于下腹部和大腿交界的地方腹壁最薄弱,如果肚子里面的压力升高,就会导致肚子里的东西从肚子最薄弱的地方鼓出来。就好比一个篮球,内胆被胀破了,但外面的皮是好的,就会鼓起一个包。这个“鼓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越来越大,发展成巨大疝。疝气里面是不是一股气?当然不是,疝气的鼓包里面,常常是我们肚子里的肠子,如果鼓包不大,鼓出来的肠子往往可以自己“收回去”。但疝气最怕的就是嵌顿,一旦肠子卡住了不能回纳,就变成了嵌顿疝。嵌顿疝很容易把肠子卡得缺血、坏死,危及生命。发生疝气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小儿疝来说,先天性的鞘状突未闭是一个重要原因。先天发育的原因导致小朋友生下来下腹的内壁就有一个孔,肠子顺着这个孔往外鼓,就会形成疝。除此之外,腹内压增高是疝发生的最大的原因。1、咳嗽:用力地咳嗽、长期地咳嗽都会造成腹内压力升高,将肠子从下腹部薄弱的地方,挤压鼓出腹腔;2、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瞬间猛然发力、搬抬重物都会导致腹压升高;3、大小便不通畅:前列腺疾病导致小便不畅、便秘导致大便不畅都会使我们用力排便,肚子的压力升高。所以,知道了疝气发病的原因,在术后也同样应该注意避免这些诱因,防治疝复发。发现了疝气,我们该怎么办?如果我们觉得疝气不痛不痒,或者担心小朋友太小不愿手术,等到它变得很大了、或者“卡住”了才到医院治疗,这个时候可能病情已经比较重了。对于小儿疝来说,1岁以内、疝还不是很大的小朋友,有自己好转的可能,但自愈率只有1%左右。1岁以上的患儿几乎不可能自愈,需要手术治疗,并且发现疝气后尽早进行手术,可以避免疝嵌顿等危重情况的发生。成年人一旦发现疝气,就不可能自愈,需要尽快手术。越早手术,瘢痕和粘连越少、疝囊越小,越利于术后的恢复。选择什么样的手术方式呢?小儿疝目前全世界公认的经典手术就是疝囊高位结扎。目前利用腹腔镜(微创)进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而且可以在术中检查两侧的下腹部,如果发现两侧的疝,可以一并进行处理,避免后多年后,再“挨一刀”的痛苦。成年人的疝修补经历了“自身组织修补”、“开刀放补片修补”、“腹腔镜(微创)放补片修补”三个阶段,其中第一种手术方式目前已经基本淘汰了,我们正在开展的是第二种和最新的第三种手术方式。至于选择什么样的手术方式,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疾病类型、经济条件等等因素和医生共同商量决定。这是一个小手术,会有风险吗?首先,任何的手术都会有风险。疝气手术的风险主要有几个方面:1、复发:任何的疝修补术都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所做的每一点改进都是为了降低复发率,但即使这样,世界上也没有哪一个医院能将复发率降低至0;2、伤口感染:腹腔镜(微创)手术伤口感染的发生率相比“开刀”大大降低;3、血管损伤:疝气周围重要的血管密集,任何手术方式都不能100%避免损伤血管;4、术后疝气部位肿胀:可能由于组织水肿、积液等原因造成,一般在康复的过程中会自行好转。另外,做任何的手术,都应该把麻醉的风险考虑其中,我们术前都会给患者做各项检查,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身体好,检查是多余的。全面地评估您的身体,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您在术中术后的安全。“勿以‘疝’小而不为!”请您千万不要忽视了“疝气”这个“小病”,及时向专科医生咨询,有助于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非常欢迎您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进行咨询,让您和您的家人得到更好的治疗。咨询、预约请关注眉山市人民医院胃肠和疝外科微信公众号。(本文配图来源:dxy.com)本文系万顷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某些正常组织细胞有部分杀伤作用,并且在出现疗效的同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很多毒副反应在用药后1~2周会逐渐消失,一旦出现以下毒副反应,请不必惊慌,采取以下措施, 可减轻毒副反应,促进机体康复。 一、便秘 便秘的健康教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大便,有便意时不能忍耐和克制。 (2)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可能下床活动,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以防止便秘的发生。卧床患者应指导其行腹部按摩、仰卧、全身放松,可主动或被动操作,将一手掌放在肚脐正上方,用拇指及四指指腹从右至左沿结肠走向顺时针按摩以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 (3)鼓励多饮水,每日至少2000ml,食物多样化,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南瓜、红薯、豆芽、韭菜、卷心菜、西红柿等,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4)少吃容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巧克力、奶酪、鸡蛋和过于精细的食物。 (5)通过以上措施,您的排便仍无改善,请及时告知我们,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和软化剂,必要时戴手套将干固的大便抠出来。 二、腹泻的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进食少渣、低纤维饮食,并避免进食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糖类、洋白菜、碳酸饮料等。 (2)饮食上,选择食用质软、易消化、富含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坚持少量、多餐,进食温和性食物的原则,避免刺激性、过敏性、高渗性食品以及过冷、过热、产气性食物,以利于吸收并减轻对肠粘膜的刺激,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 (3)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约2000ml。 (4)腹泻严重者应禁食,从静脉补充水分及营养。 (5)若大便频繁,持续腹泻引起虚脱,及时告知我们。 三、脱发 1、肿瘤化疗引起的脱发是暂时性的,在治疗停止后3-6个月可以再生。 四、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的健康教育: (1)松弛治疗法和分散注意力有助于减轻恶心程度,如:聆听音乐、看电影、聊天、散步,听音乐等。 (2)减少不良刺激,如:污物、药物、气味(油烟味、香烟味、香水味),尤其是与化疗药物颜色相同的食物,应尽量避免。感到恶心时,可慢慢做深呼吸。如果出现呕吐应及时漱口,清理呕吐物。 (3)饮食上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色香味俱全的温凉食物,少食多餐,选择适合口味的食物,避免油腻食品,多食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有利于减少恶心呕吐症状的食物,如:豌豆苗、熟栗子、乌贼、糯米等,避免油腻、辛辣、太甜的食物。 (4)含陈皮,话梅,姜片可减轻恶心程度。 (5)已经发生呕吐的可在呕吐间歇期进食,在化疗前2小时内避免进食,化疗后6小时进食,尽量在吃饭时不喝水,不喝汤,饭前或饭后1小时也尽量少喝水或饮料。避免餐后立即平躺,从而引起恶心。 (6)保持口腔卫生:餐后、睡前要漱口,去除口腔异味,增进舒适感。 (7)保持舒适的体位,发生呕吐时取侧卧位,以防窒息。 (8)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降低恶心呕吐的症状。 五、口腔炎: 口腔粘膜炎的健康教育: (1)在化疗前应治疗牙龈及口腔炎症,并可预防性洁齿,避免化疗期间进行口腔治疗。 (2)应多饮水(>2500ml∕日),使口腔黏膜湿润,防止严重口干。 (3)若您配带假牙,每餐后应将假牙清洗干净。摘掉假牙,每天用小手电筒和压舌板检查两次,重视口腔内感觉及味觉有无变化,若有异常及时告知我们。 (4)保持口腔卫生,用软毛牙刷刷牙,刷牙前可将牙刷浸泡在热水中使其柔软,刷牙时用凉开水刷,选用非刺激性洁牙剂。饭前饭后漱口,漱口液可选用淡盐水(500ml温开水中加盐3-4g)、复方硼酸溶液、朵贝液、3%碳酸氢钠或3%双氧水含漱,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5)忌烟酒、避免使用过热、过凉、过硬、辛辣、粗糙的刺激性食物,尽量吃清淡无刺激性、营养丰富的食物,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并注意少食多餐。如有剧烈疼痛可在饭前用局麻药物,保持口腔和齿龈清洁,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