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顾名思义是指血里的脂肪,它并不是单一的成分,主要包括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大家都知道血脂高了不好,会引起血栓等严重问题。 如果体检发现血脂高,往往就需要控制饮食,到底应该怎么吃才好呢? 降血脂的关键,是降「坏」胆固醇 最新的美国膳食指南取消了对胆固醇的「饮食限制」,这是基于科学进展所做的修正。 不过这一修正被一些人解读为「不用担心胆固醇」了,这种理解完全错误,其实不用担心的只是「食物中的胆固醇」。 血浆中的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通常说的「坏胆固醇」),依然是心脏病的风险因素。 因此,对于高血脂的人群,降低胆固醇(尤其是「坏胆固醇」)是维持心血管健康的关键之一。 胆固醇的量取决于 3 个方面 为了说明该从哪些地方入手降低胆固醇,我们从胆固醇的「前世今生」说起。 胆固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合成 1 克胆固醇,另外吃进零点几克,体内存在的总量则在 35 克左右。 一部分胆固醇随血液循环运送到肝脏,在那里转化成胆汁,有需要时进入消化道帮助消化。 然后,随着食物达到小肠,一大部分又被吸收进入血液,小部分被食物残渣带走。 这样看来,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就取决于 3 个方面:从食物中吸收的、人体自己合成的、在消化道中被带走的。想控制好血脂,就从它们入手。 降低血脂,从 3 个方面入手 1. 食物中吸收的胆固醇影响很小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食物中的胆固醇处于酯化状态,吸收率很低,而另一方面,人体合成的胆固醇会受到吸收的影响——如果吸收得多,合成就会减少。 换句话说,即使食物中含有较多胆固醇,对于胆固醇的平衡影响也不大。因此,最新的膳食指南不再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 2. 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形成 根据目前的研究,影响胆固醇含量的几个可控因素是: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肥胖和锻炼。 绝大多数人的反式脂肪摄入量很低,用不着担心。但大家爱用动物油,爱吃油炸食品、爱吃肥肉,会摄入大量饱和脂肪。 为了减少饱和脂肪,可以考虑这些方面: * 做饭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除了椰子油和棕榈油) * 少吃油炸食品、糕点。 * 少吃猪肉、牛肉,多吃鸡肉、鱼肉。另外,吃鸡肉时不要皮。(鸡翅、鸡腿等皮多的部位) * 全脂牛奶等也含有较多饱和脂肪,可以适当喝脱脂奶。不过脱脂时去掉了脂溶性维生素,而且脱脂牛奶的口感不如全脂牛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吧。 最后,适度锻炼,控制体重,这样不仅能降低血脂,对其他生理指标也有好处。 3. 减少胆固醇的重新吸收 方法一:让更多胆汁被食物残渣带走 增加食物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是降低血浆胆固醇的有效途径。 大多数的「降胆固醇食物」也都是通过膳食纤维来起作用,比如粗粮、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等。 不过坚果中除了膳食纤维还有相当多的油,热量很高,又不利于控制体重,所以一般也不要吃太多,每天一把足矣。 方法二:多吃「植物固醇」 在饮食中,植物固醇会「走胆固醇的路,让胆固醇无路可走」,胆固醇就只好跟着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所有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植物固醇,但含量较高的是植物油类、豆类、坚果类等。 建议大家多吃水果和蔬菜,并适当用豆制品代替一部分肉类,这样既满足了优质蛋白的摄入,植物固醇含量也不少。 最后,不得不叮嘱大家,如果做了能做的还是没降下来,也是完全正常的。到那时就配合医生,按规范吃药吧。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总结了民众关于高血压的12 大常见误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凭感觉用药: 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舒服的感觉,高血压就不需要治疗。这是错误的!只要血压升高,无论有无症状均有危害,都需要治疗。 2. 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要一辈子服降压药,过早吃药会产生耐药性。这是非常错误。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发病风险,其远期后果越好。 3. 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后就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控制。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4. 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行了。其实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继续损害血管,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 5. 只服药、不看效果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了,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接受药物治疗后仍需经常监测自己的血压。 6. 自行购药服用 有些人患高血压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照病友或药店的推荐用药,或者偏信广告中的“好药”;有些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药越是“好药”,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也不安全。 7. 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有的高血压患者想依靠输几天液降压。除了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静脉点滴降压药,以快速降压外,一般的高血压不需要输液治疗。 8. 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有些人一旦发现自己血压高了,就认为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除非高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如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危象等须快速降压,一般来讲,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 用药后4~12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脑中风等缺血性事件,尤其是老年人。 9. 有些人认为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医院诊室测量的血压只能表示一个偶测的血压值,难以全面地反映血压的状况。自己在家中测量状态放松,不受由医务人员引起的紧张心理的影响,能反映平常状态的血压值,在不同的时间和状态下多次测量自己的血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到自己的血压。 10. 有“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高血压病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终生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 11. 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作用 某些人利用患者害怕西药副作用的心理,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鼓吹某些保健品、保健器具的“降压疗效”,可以摆脱西药副作用的困扰。实际上,保健食品、饮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鞋垫等等,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不能达到治疗目标。 12. 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 部分人认为西药副作用大,纯天然药副作用少。某些人就利用患者的心理,鼓吹某些天然药品的疗效,宣传高血压患者通过服用某些天然药降压,可摆脱西药副作用的困扰。其实,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效果尚未肯定,患者不要盲目使用。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总结了民众关于高血压的12大常见误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凭感觉用药: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舒服的感觉,高血压就不需要治疗。这是错误的!只要血压升高,无论有无症状均有危害,都需要治疗。 2.不愿意过早服药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要一辈子服降压药,过早吃药会产生耐药性。这是非常错误。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 3.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后就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控制。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4.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行了。其实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继续损害血管,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 5.只服药、不看效果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了,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接受药物治疗后仍需经常监测自己的血压。 6.自行购药服用 有些人患高血压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照病友或药店的推荐用药,或者偏信广告中的“好药”;有些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药越是“好药”,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也不安全。 7.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有的高血压患者想依靠输几天液降压。除了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静脉点滴降压药,以快速降压外,一般的高血压不需要输液治疗。 8.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有些人一旦发现自己血压高了,就认为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除非高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如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危象等须快速降压,一般来讲,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用药后4~12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脑中风等缺血性事件,尤其是老年人。 9.有些人认为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医院诊室测量的血压只能表示一个偶测的血压值,难以全面地反映血压的状况。自己在家中测量状态放松,不受由医务人员引起的紧张心理的影响,能反映平常状态的血压值,在不同的时间和状态下多次测量自己的血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到自己的血压。 10.有“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高血压病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终生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 11.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作用 某些人利用患者害怕西药副作用的心理,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鼓吹某些保健品、保健器具的“降压疗效”,可以摆脱西药副作用的困扰。实际上,保健食品、饮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鞋垫等等,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不能达到治疗目标。 12.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 部分人认为西药副作用大,纯天然药副作用少。某些人就利用患者的心理,鼓吹某些天然药品的疗效,宣传高血压患者通过服用某些天然药降压,可摆脱西药副作用的困扰。其实,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效果尚未肯定,患者不要盲目使用。
2017 年“3.21 健康睡眠 远离慢病”成为世界睡眠日中国的主题。近日,一项研究通过首次用客观睡眠时间指标证实:高血压患者睡眠不足5小时可导致全因死亡率增加2倍以上。 睡眠不足一直以来是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相关因素之一。但是,既往研究都是基于主观的睡眠指标,结果难免受限。因此,睡眠时间能否预测死亡率还未可知。 美国学者Julio Fernandez-Mendoza 等通过一项人群队列研究,旨在验证客观睡眠时间是高血压和全因死亡率相关性调节因素的假设。 研究者利用宾夕法尼亚州成人队列中,随机选取1741名男性和女性样本。在睡眠实验室接受研究,通过多导睡眠面监测仪监测睡眠时间。随访时间长达15年(15.5?±?4.1。受试者平均年龄48.7?±?13.5 岁。 高血压的定义是收缩压/舒张压≥ 140/≥90?mmHg 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 高血压的预后受睡眠时间的影响 整体样本的平均睡眠时间(SD)是5.9h(1.2h)。通过多重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在校正多个潜在混杂因素后,高血压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显著受睡眠时间长短的影响(P=0.03)。 睡眠时间≥6、5~6和不足5小时的人,高血压相关的全因死亡率的几率分别是1.77(1.07–2.92)、2.78(1.47–5.24)和3.93(2.22–6.95)。 睡眠不足对高血压患者的危害更大 睡眠≥6小时和5~6小时之间的血压正常者的预期死亡率(expected mortality )约为14%,而高血压受试者的对应的死亡率分别为22.4%和31.2%。 而睡眠不足5小时的受试者中,血压正常者的预期死亡率为19.4%,而高血压受试者的死亡率高达49.7%(P<0.01)。 睡眠时间不足的影响仅限于高血压患者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不同血压水平(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高血压)与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与客观睡眠时间的相互作用。 与血压正常者相比,高血压受试者的全因死亡率显著增加(2.49,P<0.01),而非高血压前期的受试者(1.27,P=0.36),而三级血压水平和客观睡眠时间之间并没有显著交互作用(P=0.84)。 因此,研究者认为,研究中观察到了睡眠时间对调节作用仅限于临床意义上的高血压。? 综上,该研究证明高血压增加死亡率的风险受睡眠时间长短的影响,睡眠时间越短,死亡风险越高。研究人员推测高血压患者睡眠不足可能是中枢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指标。 原文:Julio Fernandez-Mendoza. et al. Objective short sleep durationmod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tension and all-cause mortality.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17, 35:83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