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科普 | 陈蓉:绝经期女性“激素治疗”的是与非2016-09-14 陈蓉 沃医健康主任医师 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专家沃医妇产名医集团专家风信子App特约妇产科专家 陈蓉 医生 擅 长 妇科内分泌的各种疾病,尤其擅长绝经、不育、各种月经病、性发育异常和妇科疾病的宫腹腔镜微创治疗 针对绝经相关问题的绝经激素疗法,自问世以来的几十年间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经历过滥用、又到怕用、不敢用,一路走来,风风雨雨,起起伏伏。 近十余年来,关于绝经激素治疗领域的进展很快。 人类所要求的不仅仅是寿命的延长,生命质量的提高更是重点。 绝经激素治疗迎来了新的春天。 尽管我国大城市女性预期寿命与发达国家已经很接近,但是健康预期寿命却相差很远。 目前我国大城市女性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但健康预期寿命仅65岁左右,意味着生命中最后有15年以上时间处于疾病困扰的状态。提升老年女性健康,迫在眉睫。 围绝经期特点: 围绝经期是女性很特殊的一个阶段,很多人会经历潮热出汗、骨关节肌肉疼、失眠等症状的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围绝经期是很多老年退化性疾病的萌芽阶段,比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和脑血管疾病等。 针对围绝经期进行有效管理和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更年期症状,还可以大大降低老年疾病的发生。 绝经激素治疗(MHT)是针对引起绝经相关问题的根本原因——雌激素缺乏的治疗,可以称之为针对病因的治疗。 绝经激素治疗的优点: 绝经激素治疗可以降低60岁以下妇女全因死亡率39%,这是改变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或任何一种单一治疗方法都不能达到的效果。 绝经激素治疗的注意事项 绝经激素治疗一定要“有适应证、无禁忌证”才可以应用。 绝经激素治疗的适应证一共有3条: (1)绝经相关的全身症状; (2)泌尿生殖道的萎缩症状(阴道和泌尿道的局部症状); (3)骨质疏松症或骨质疏松高危因素。 如果有全身症状,则首选全身作用的药物,如果只是局部症状,则建议局部问题局部解决,采用局部的小剂量雌激素治疗。 绝经激素治疗的禁忌证一共有8条: 除妊娠相关、不明原因出血、各种性激素相关肿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以及发病率较低的血卟啉症、耳硬化症、脑膜瘤外,更需谨记活动性血栓(即6个月以内的血栓)以及乳腺癌,不可以应用MHT。 “窗口期”是10年来最大的进展之一。 60岁以前或绝经10年内的女性启动绝经激素治疗的风险更低,更安全。 我们将“60岁以前或绝经10年内”称为绝经激素治疗的窗口期。 在应用过程中需定期评估,至少每年全面体检一次,根据体检结果,只要没有新的禁忌证出现就可以继续应用。 一、正常医生治治疗绝经激素治疗的步骤: 规范诊疗流程,从接诊、处理到随诊的每一步都需要严格要求。 Part 1 接诊: 该疗法对病史采集的要求较高,要询问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现在的困扰、绝经的主要症状,是否患有乳腺癌、内膜癌、高血压、糖尿病、血栓、骨质疏松等问题,是否有这些问题的家族史,等等。从病史可以初步判定该病人的绝经状态。 Part 2 检查: 一般来说常规体检即可,需强调的是盆腔和乳腺B超一定要做。从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具有绝经激素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综合患者的意愿进行处理。 Part 3 用药: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困难的部分,需要良好的判断以及精确给药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进行选择。绝经后患者一般建议采用雌孕激素连续联合或者替勃龙。围绝经期比较复杂,如果只是月经紊乱,建议单用孕激素调月经;除月经紊乱外还伴有明显症状时,建议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 二、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的主角--雌激素 绝经激素治疗的核心是雌激素,雌激素在绝经激素治疗中是一个绝对的主角。 用于绝经雌激素治疗的都是天然雌激素,按照用药途径:口服、经皮和经阴道。 口服雌激素符合大部分人的用药习惯,相对简单容易接受。 药物遭遇首过效应时: 口服药物需经肝脏的首过效应才能被吸收利用,所以口服雌激素的生物利用度较低,但是肝脏的首过效应对血脂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一般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但是可能对出凝血产生不利的影响。 经皮雌激素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比较高,用药量大大降低(口服雌激素是毫克级的,经皮只需几十微克)。经皮雌激素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没有显著影响,对糖代谢是有利影响,对高血压有利,不影响出凝血系统。 总而言之,对于以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异常,有糖尿病、高血压,并且需要应用雌激素的患者采用经皮给予雌激素更安全。 经阴道雌激素是女性特有的一种给药方式,对泌尿生殖道局部萎缩有良好疗效。 三、对于有子宫的妇女,绝经激素治疗时还须配伍孕激素。 在MHT时,孕激素的作用是对抗雌激素,保护子宫内膜。 理想的孕激素可以保护子宫内膜,不影响雌激素的良好作用,无其他不良作用,最好还具有其他益处。 孕激素和雌激素不同,天然雌激素活性很高,合成的较少;而孕激素恰恰相反,天然孕激素生物利用度很低,长期以来我做了很多努力,把环戊烷多氢菲的侧链做一些改变,有了多种不同的孕激素。 除保护子宫内膜外,合成孕激素可能还有一些雄激素、或抗雄、或雌激素的活性。 目前认为,绝经激素治疗的乳腺癌风险主要与孕激素种类有关,不同孕激素的乳腺癌风险有很大差异。 国际绝经协会认为,含天然孕酮或地屈孕酮的MHT方案不增加乳腺癌风险。MHT的另外一个常用药物是替勃龙。 替勃龙是一种单一的化合物(7-甲基异炔诺酮),该药口服后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可以同时具有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活性,而且更特殊的是在不同的组织体现特异性作用。该药服用非常简单,每天只需半片-1片。 四、绝经激素治疗方案: 归纳为单用孕激素、单用雌激素、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和雌孕激素联合治疗。 1.单用孕激素只限于调月经,更优的选择是天然孕激素,不仅每天的剂量要够,应用的时间也要够,每个月要用够10-14天才能充分保护子宫内膜。 2.单用雌激素适用于无子宫的女性。 3.雌孕激素一起应用涉及序贯(2种药使用有先后顺序)、联合(2种药每天一起用)、连续(一个月里面每天都用药)和周期(一个月里面有几天不用药)的用法。序贯疗法能产生月经样的出血,可以用复方制剂,也可以利用雌激素和孕激素来给病人配伍。 五、陈医生的建议: 我个人建议序贯治疗选择复方制剂,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否则患者很容易服错,产生异常的非预期出血,给患者造成恐慌。最新的国际文献建议采用连续序贯,理由是一个月中不用药的那几天可能导致一些妇女症状的加重,而且认为这几天的停药是毫无必要的,无额外的益处。 连续联合方案无月经样出血,适用于年长的绝经后妇女;可以采用雌孕激素配伍,也可以采用复方制剂。当然绝经后妇女也可以选择用替勃龙。 为得到良好疗效,建议病人长期用药,随诊很重要。 六、特别强调: 特别强调第一年内(尤其是前半年内)的随诊。 因为第一个月和第三个月很容易出现非预期反应,症状缓解很快,但是很多病人会出现乳房胀痛、阴道出血等情况,需要医生来给予患者更多的帮助。半年时的随诊是一个特殊时期,此时不仅疗效好,副反应也逐渐消失,病人往往容易停药,这时需要鼓励患者坚持治疗,特别要明确告诉其治疗目的是什么,以利于今后的长期治疗。每年随诊一次即可,随诊时要重新评估禁忌证及慎用情况,评估风险和获益,并鼓励病人坚持长期治疗而获得的更多获益。 重要原则 在规范化的基础上,个体化治疗是绝经激素治疗的重要原则: 不论方案的选择还是药物的剂量、期限都应该个体化。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分析: 1)有子宫:雌激素+孕激素,以保护子宫内膜;无子宫:无需添加孕激素。 2)对于只有阴道干涩或者性交不适或者反复泌尿系感染的局部问题妇女,首选局部低剂量雌激素治疗。 3)卵巢早衰的妇女,鼓励用雌激素治疗,而且建议全身应用,剂量不低于标准剂量,且用药时间应持续至正常绝经的平均年龄。 结语: 在恰当的时间,选择合适的病人,给予恰当的药物、恰当的方案、恰当的剂量、恰当的用药途径,在规范的基础上充分个体化的绝经激素治疗,可以让更多的女性享有“有质量的生命”,获益很多,风险很小。 编辑:风信子 鲁娟 图片来源:Pixabay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长期体内雌激素水平低的话,确实会加速女性身体的衰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月经的改变可表现为月经量少,月经周期缩短,月经稀发甚至闭经。2、出现血管舒缩症状比如潮热、盗汗等。3、情绪出现改变如烦躁、精神焦虑、情绪低落、抑郁等。4、泌尿生殖道萎缩相关症状如阴道干涩、疼痛,外阴搔痒不适,性欲减退,性交疼痛,阴道炎、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等。5、皮肤松弛变差、生殖器官萎缩乳房萎缩下垂,子宫萎缩等。6、钙流失速度加速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从而出现腰酸背痛、骨关节疼痛等。7、体型发生变化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脂肪从皮下转移至内脏(由四肢转向腹部囤积),增加向心性肥胖的发生,同时新陈代谢率降低,糖脂代谢异常等,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发生时危险因素。总体来说,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近期会导致月经改变、出现更年期相关症状,远期则影响骨密度和心血管健康,加快女性衰老。所以,当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绝大多数子宫内膜癌复发时间在初始治疗后的3年内因此定期随访非常重要,尤其治疗结束3年之内。对于复查时间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时间复诊。那么按照指南的推荐,前2~3年每3~6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6~12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相关症状及查体,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由于无症状的阴道复发发生率较低,所以不推荐常规行阴道残端细胞学检查。FIGO指南中还提到了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第二肿瘤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倍,因此需要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变,且推荐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主要复查的项目有以下几种:①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有无发现异常的情况。②进行妇科三合诊检查,了解盆腔情况。③根据患者的随访时间进行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CT或MRI等)。CT检查有助于发现局部盆腔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征象。盆腔磁共振有助于对某个部位可疑病灶做出判断。④相关肿瘤标志物,如CA125、HE4、CA199的升高,术后应该定期复查。
子宫内膜过厚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激素紊乱、药物因素、子宫内膜病变等。1.激素紊乱:雌激素持续刺激可导致子宫内膜增厚,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内分泌肿瘤等,可引起机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从而刺激子宫内膜增厚。2.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雌激素等,也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厚。3.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注意的是,子宫内膜过厚还可能与其他原因有关,如果出现月经异常、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遵医嘱进行治疗。
专家共识: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共识 2016-09-12 生殖医学杂志 SZYXZZ DOI: 10.3969/j.issn.1004-3845.2016.09.001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共识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妇幼健康产业分会 生殖内分泌学组 【摘要】对于青春期女性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统一诊断标准,且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为使国内各级妇产科医师更好地诊治和管理青春期PCOS患者,更新知识,并与国际接轨,国内该领域的专家在参考国外相关共识及指南后,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编写了“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共识”,以改变临床医生对PCOS的传统认识,达到规范诊断和治疗青春期PCOS患者的目的。 【关键词】青春期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 Consensus 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COS in adolescents Reproductive EndocrinologyGroup, Chinese Maternal & Child Health Industry Association, National Associationof Health Industry & Enterprise Management 【Abstract】There is no generally-accepted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in adolescents yet, and the treatmentprotocols for this condition are diversified. For better management ofadolescent PCOS, Chinese expert panel in this field formulate this expertconsensus, based on the relevant national/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and thespecific aspects of the affected Chinese adolescent girls. 【Key words】 Adolescent;Polycystic ovarysyndrom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Experts consensus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痤疮、多毛、肥胖、不孕等。此外,PCOS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高血压及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风险增加,严重危害了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PCOS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目前认为,对PCOS的诊断应从青春期开始。关于青春期PCOS发病率的研究甚少,根据2003年鹿特丹诊断标准,国外青春期PCOS发病率为8.3%~9.13% [2-3],国内约为5.74% [4]。 由于PCOS的临床表现呈现高度的异质性,使其诊断标准难以统一,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标准、欧洲人类生殖及胚胎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Reproduction& Embryology,ESHRE)和美国生殖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制定的鹿特丹(Rotterdam)标准、高雄激素学会(Androgen ExcessSociety,AES)的标准、中国PCOS诊疗专家共识及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AACE)的诊治指南。而对于青春期女性的PCOS,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统一诊断标准,且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为使国内各级妇产科医师更好地诊治和管理青春期PCOS患者,更新知识,并与国际接轨,国内该领域的专家在参考国外相关共识及指南后,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编写了“青春期PCOS的诊治共识”,以改变临床医生对PCOS的传统认识,达到规范诊断和治疗青春期PCOS患者的目的,使早期阶段的患者得到充分重视和必要干预,延缓或阻止PCOS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又避免过度诊断和治疗,这对于提高患者一生的生活质量、减少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青春期PCOS的诊断 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青春期PCOS的诊断标准。 一、青春期PCOS主要临床特征 1.月经改变:青春期PCOS的月经模式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月经不规律和继发性闭经。约85%女孩在初潮第1年的月经都是无排卵的,但绝大部分在初潮后2年出现规律排卵,持续无排卵少女可能是发生青春期PCOS的高危人群。初潮2年后仍出现月经稀发或闭经者应高度警惕PCOS的发生。青春期月经稀发同时伴有高雄激素临床和生化表现可能是PCOS的特点之一。 2.高雄:患有PCOS的青少年常有多毛症和(或)开始于初潮前或在初潮前后发生的痤疮。国内研究显示,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PCOS患者Ferriman-Gallwey评分(F-G评分)、睾酮(T)、游离睾酮(FT)和游离雄激素指数(free androgen index,FAI)都明显有别于同龄青春期对照组患者。青春期PCOS高雄激素诊断主要依赖多毛和血雄激素的测定[5]。对于青春期少女,痤疮非常普遍,并且可能只是一过性现象,而青春期脂溢性皮炎的研究较少,因此不推荐用痤疮和脂溢性皮炎作为青春期PCOS高雄激素的诊断。多毛与高雄激素血症的关系较密切,但目前中国大陆缺乏对青春期女性的体毛评价的研究。 3.超声下卵巢的形态特征:正常青春期的多卵泡卵巢与多囊卵巢(PCO)区别在于:前者卵泡数量6~10个,直径4~10 mm,卵巢基质回声正常,总体积较小;青春期PCOS患者超声下可见卵巢多个卵泡,间质回声增强及体积增大(>10 cm3)。经阴道(有性生活史者)或经直肠超声检测卵巢对于青春期PCOS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二、青春期PCOS的诊断标准 综合ESHRE-ASRM共识、AES发布的PCOS诊疗指南、2006年SultanC & Paris F青春期PCOS的诊断标准和国内现有的研究数据[6-9],专家组推荐: 对于青春期PCOS的诊断必须同时符合2003年鹿特丹诊断标准中的全部3个指标,包括高雄表现、初潮后月经稀发持续至少2年或闭经、并应包括超声下卵巢体积的增大(>10 cm3);同时应排除其他导致雄激素水平升高的病因(包括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ushing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其他引起排卵障碍的疾病(如高催乳素血症、卵巢早衰或下丘脑-垂体闭经,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 对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PCOS的诊断标准是不同的。应注意高风险人群(例如肥胖、多毛症、月经不调),但是医生也应防止青春期PCOS的过度诊断;即使暂时不符合青春期PCOS诊断,但对相关的临床表现如肥胖(参照WHO提出的亚太地区标准,体重指数BMI ≥25 kg/m2)、多毛症和月经不调也应予以治疗。 值得提出的是,针对青春期PCOS的起病特点,初潮2~3年后青春期月经不规律的青少年如有以下高危因素,应进行PCOS的相关筛查:①家族史:PCOS、男性秃顶、糖尿病、高血压、肥胖;②青春期前肥胖;③胎儿时生长受限、出生后快速生长或过高出生体质量;④肾上腺皮质机能早现或阴毛提早出现;⑤月经初潮提早;⑥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⑦持续无排卵;⑧高雄激素血症;⑨代谢综合征(MS);⑩不同疾病情况下的高胰岛素血症,包括胰岛素受体的基因缺陷、先天性脂质营养失调的基因缺陷、因患糖原积累性疾病而接受高剂量口服葡萄糖治疗和患1型糖尿病者。筛查内容包括:①是否有血睾酮水平升高及雄激素过多临床表现(中重度多毛;持续存在的痤疮);②是否有排卵障碍(初潮后2年及以上,月经周期持续短于21 d或超过45 d;③15岁或乳房发育后2~3年是否仍无月经来潮[10]。 青春期PCOS的治疗 主要根据患者的主诉、需求及代谢变化采取规范化和个体化的对症治疗,并积极预防远期风险。治疗时需考虑其年龄、生理特征以及青春期少女的社会心理因素,但不常规促排卵治疗。 一、调整生活方式 此为一线治疗方法,尤其对于超重(BMI 23~24.9 kg/m2)和肥胖(BMI≥25 kg/m2)的青春期PCOS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行为训练和减重。雄激素过多导致腹部脂肪沉积,从而加剧胰岛素抵抗,过多的胰岛素分泌进一步增加卵巢雄激素分泌,形成了PCOS病理生理的恶性循环。因此,改善腹型肥胖和减少多余体量可能会控制这种恶性循环,改善PCOS的代谢并发症,同时也能减少雄激素的过多分泌。 但减轻体重不宜过快,应循序渐进,以不影响青春期正常生长发育为原则。 二、调整月经周期 月经稀发在青春期PCOS患者中最常见,需要长期治疗以调整月经周期并预防子宫内膜病变。 1.周期性使用孕激素:青春期PCOS患者体内常由于不排卵或排卵不好导致孕激素缺乏或不足,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作用而发生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应周期性使用孕激素对抗雌激素作用。该治疗方案的优点在于对代谢影响小、不抑制或轻度抑制下丘脑-垂体,但不能降低血雄激素水平、无治疗多毛及痤疮的作用。此方法适用于无高雄激素血症、多毛、痤疮症状及无胰岛素抵抗者。用药时间一般为每周期10~14 d。具体药物有地屈孕酮(10~20 mg/d,10~14 d/月)、微粒化黄体酮(100~200 mg/d,10~14 d/月)、醋酸甲羟孕酮(10 mg/d,10~14 d/月)、肌注黄体酮(20 mg/d,3~5d/月)。推荐首选口服制剂。 2.短效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COC):适用于有多毛、痤疮、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及有高雄激素血症的PCOS患者。常用药物为达英-35,从月经第3~5天开始服用,每日一片,连续应用21 d为一周期。3~6个周期后可停药观察,症状复发后可再用药。青春期PCOS患者常常存在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应用COC之前需对糖脂代谢进行评估。有重度肥胖和糖耐量受损的患者长期服用COC可加重糖耐量受损程度,应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同时注意COC的禁忌证。 3.雌/孕激素序贯治疗:适用于雌激素水平偏低的患者。少数PCOS患者雄激素水平较高、胰岛素抵抗严重,使子宫内膜对单一孕激素无撤药出血反应。该类患者常需要采取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可口服雌二醇2 mg/d,21~28 d/月,后10~14d加用孕激素。 三、高雄激素血症及多毛、痤疮的治疗 抗雄激素治疗一般需要3~6月,治疗多毛症至少在6个月以上有效。 1.短效口服避孕药:低剂量COC可通过多种途径降低雄激素水平、减轻多毛症。首先,COC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内源性促性腺激素分泌;其次,COC还可直接抑制卵巢内雄激素生成;第三,COC增加血浆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 水平,因而降低血中游离雄激素水平;最后,COC可抑制双氢睾酮与雄激素受体结合从而降低雄激素活性。建议COC作为青春期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及多毛症、痤疮的首选治疗 [7,11-12]。对于有高雄激素临床和生化表现的初潮前女孩,若青春期发育已进入晚期(如乳房发育≥Tanner IV 级),亦可选用COC治疗。具体药物用法请参照相关内容。 2.螺内酯:为一种最常用的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主要抑制5α-还原酶而抑制双氢睾酮的合成,在皮肤毛囊竞争结合雄激素受体而阻断雄激素的外周作用。适用于COC治疗无效、有COC禁忌或不能耐受COC的患者。每日剂量50~200 mg,推荐剂量为100 mg/d,至少使用6月见效。螺内酯是一种安全的抗雄激素药物,但在大剂量使用时,会发生乳房胀痛、月经紊乱、头痛或多尿症等,也可导致高钾血症,需定期复查血钾。 3.氟他胺和非那雄胺:氟他胺和非那雄胺系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类药物,为 5α-还原酶竞争性抑制剂。非那雄胺5 mg/d能安全有效治疗多毛症,但目前尚未被广泛使用。氟他胺因具有肝脏毒性,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质疑[11]。 4.地塞米松:主要用于治疗高雄激素来源于肾上腺的PCOS患者。根据高雄水平,每日口服0.375~0.75 mg(半片~1片),建议定期复查雄激素,及时减量与停药。 5.物理治疗:青春期女性多毛症状主要造成患者巨大的心理负担,加之毛发本身生长周期的特性及药物治疗周期较长的特点(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患者往往更愿意采用物理治疗方法快速解决问题。主要方法有刮除、蜡除、拔除及脱毛剂,均可有效改善外观,且并不会加重多毛症状。此外,激光及电凝除毛[11]也能有效治疗多毛症。 四、高胰岛素血症的治疗 二甲双胍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胰岛素增敏剂,对于肥胖的青春期PCOS及糖耐量减退患者可明显改善糖耐量,同时降低较高的雄激素水平[13]。常规用法为500mg,2~3次/d,治疗时每3~6个月复诊1次。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恶心、呕吐及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该类症状为剂量依赖性,可通过逐渐增加剂量或餐中服用而减轻。 噻唑烷二酮类为POCS患者中应用的另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包括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及吡格列酮[14],但在青春期PCOS的应用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五、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整 青春期女性具有特殊的社会心理特点,多毛症、痤疮及肥胖对青春期PCOS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一些患者会出现焦虑和抑郁,应关注青春期PCOS的心理健康,必要时给予积极治疗及专科处理[7]。 参与《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共识》制定的专家:吴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田秦杰(北京协和医院)、史惠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淑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阮祥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张炜(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邓姗(北京协和医院)、王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克惠(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周坚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李丽玮(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姚吉龙(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陈亚琼(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参 考 文 献】 [1] Vrbíková J, Zamrazilová H, Sedlá?ková B, etal. Metabolic syndrome in adolesc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Gynecol Endocrinol, 2011,27(10):820-822. [2] Christensen SB, Black MH, Smith N, et al.Prevalence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adolescents[J]. Fertil Steril.,2013, 100:470-477. [3] Esmaeilzadeh S, Delavar MA, Amiri M, et al.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Iranian adolescents[J]. Int J Adolesc Med Health, 2014, 26:559-565. [4] 艾梅,鲁燕,王艾丽,等.某高校女生月经及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327-3330. [5] Veilleux-Lemieux M, Walls CE, DiVasta AD.Androgen levels do not predict PCOS phenotypes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J]. J Pediatr Adol Gynecol, 2012,25(2):e27. [6] Fauser BC, Tarlatzis BC, Rebar RW, et al.Consensus on women's health aspect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the Amsterdam ESHRE/ASRM-Sponsored 3rd PCOSConsensus Workshop Group[J]. Fertil Steril, 2012, 97:28-38.e25. [7] Legro RS, Arslanian SA, Ehrmann DA, 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 J ClinEndocrinol Metab, 2013, 98(12):4565-4592. [8] Sultan C, Paris F. Clinical expression of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adolescent girls[J]. Fertil Steril, 2006, 86(Suppl1):S6. [9] Witchel SF, Oberfield S, Rosenfield RL, etal. The diagnosi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during adolescence[J]. Horm Res Paediatr, 2015, 83:376-389. [10] Javed A, Chelvakumar G, Bonny AE. Polycysticovary syndrome in adolescents: a review of past year evidence[J]. 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16 Jul 15. [Epub aheadof print] [11] Rosenfield RL, Ehrmann DA, Littlejohn EE.Adolescent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due to functional ovarian hyperandrogenism persists into adulthood[J]. J ClinEndocrinol Metab, 2015, 100:1537-1543. [12] KamangarF, Okhovat JP, Schmidt T, et al.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special diagnosticand therapeutic considerations for children[J].Pediatr Dermatol, 2015, 32:571-578. [13] ElHayek S, Bitar L, Hamdar LH, et al.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an updatedoverview[J]. Front Physiol, 2016, 7:124.doi: 10.3389/fphys.2016.00124. eCollection2016. [14] LiznevaD, Suturina L, Walker W, et al. Criteria, prevalence, and phenotypes of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Fertil Steril, 2016, 106:6-15. [编辑:罗宏志] 阅读 42549 投诉
专家共识: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共识2016-09-12 生殖医学杂志 SZYXZZDOI: 10.3969/j.issn.1004-3845.2016.09.001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共识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妇幼健康产业分会 生殖内分泌学组 【摘要】对于青春期女性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统一诊断标准,且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为使国内各级妇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