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咳嗽在专业上不是一个严谨的词,因为以前老的教科书有这样的表述:咳嗽变异型哮喘也称过敏性咳嗽,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而且家长也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哮喘的治疗用药基本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哮喘本来就是一样的病,可以说只是程度的不同,但是家长们一听到“哮喘”两个字都感觉难以接受,因此医生也就更喜欢继续用“过敏性咳嗽”来和家长沟通,虽然专业指南里已经赋予“过敏性咳嗽”新的定义。其实现在这类疾病非常多,不必恐慌,而且也不都是遗传的。但这表述会容易误导家长甚至医生把咳嗽的原因局限的理解为对什么过敏。实际上这个“过敏”只是指呼吸道受到各种原因的损害后变得很敏感,很容易发生气管收缩甚至痉挛,专业词语也叫气道高反应。因此这个“过敏”只是一个症状性的描述,还不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发病机理:可以说是与体质相关的免疫功能不平衡造成的,这类孩子的气道存在慢性炎症,但这种炎症不是老百姓理解的感染性炎症,其机制复杂,可以说属于一种免疫性炎症,因此不是用头孢、打针之类的消炎药来治疗的炎症。气道有慢性病变之后就对很多东西都很敏感,医学上称“气道高反应”。也就是气道对很多东西都会产生收缩甚至痉挛反应,因此就会咳嗽甚至喘息。比如冷空气、空气中混合的各种微颗粒物质、花粉、尘螨等等,有些食物也会诱发过敏。因此解决的办法是控制气道的这种慢性炎症。因为这类“炎症”与体制有关,因此“炎症”要完全消除过程比较长,需要“体质”恢复后“炎症”才能去除。对于体质我们目前是没有真正有效的办法通过药物去改变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对身体使用有损害的干预,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是能自身逐渐长好的,大多到青春发育期病变都能缓解。那是否我们可以不去管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身体能恢复的前提是气道没有发生“重塑”。说通俗一点就是,气管没有发生严重的损伤,因为长期存在“炎症”气道的结构会发生改变,这时候病变就无法恢复,即使到青春发育期也无法好转。家长可能会困惑:又说要身体自己恢复,又说不能不管,那怎么治呢?答案是:让气道产生“炎症”的根本病因虽然要身体自己调节,但是我们可以不让这种病因起作用,用药物阻断这种“炎症因子”的作用,孩子体质慢慢好了,我们就可以不用这种阻断的药物了。因此药物要用多长时间每个人可能都不一样。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吸入治疗,吸入的药物有两大类药,一类为控制性用药(包括表面激素、孟鲁司特钠等),表面激素包括: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商品名有辅舒酮、吉舒、普米克、舒利迭、信必可等等。这类药需长时间使用,即使好转也不应该立即停药,一般完全无症状后也至少要观察1~3个月,然后先减少每次的剂量,再观察1~3个月,然后再减量,如果每次的剂量已经是最少的了,则减少每天的次数,如果每天一次最低剂量仍无症状才可停药。另外一类为缓解症状的药物(包括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等),一般是有症状时、发作时使用,没症状没发作可不用。典型的哮喘在他感觉呼吸不适、胸闷、气促、气喘时使用,有些孩子整天都有点症状,尤其婴幼儿,分不出发作时间,则可一天2~3次使用,症状频率与使用次数成正比。严重的间隔2小时就可使用,但通常说明治疗的整体方案需调整。这类孩子的症状可表象为上述的呼吸不适、胸闷、气促、气喘,也可以表现为咳嗽、有痰、呼吸有声音,有这些情况的时候控制性药物不能减量,而且症状没有改善的还应该考虑增加控制性药物的剂量。越是典型的孩子减量越应该缓慢。另外有些呼吸道感染后气道也会有暂时行的高反应,他们表现出的症状以及治疗的药物也是一样的,只是他们减量的周期可以缩短。这需要医生综合症状来判断。关于这类药物长期使用是否有副作用的问题:目前这类孩子副作用最少的治疗方法就是这种吸入治疗,因为这类药在消化道几乎不吸收,主要是吸入时直接作用在呼吸道粘膜上,而且这些药的每喷的剂量是以微克为单位的,而口服的、静脉的剂量是以毫克、或者克为单位的,已经相差了百倍、千倍。所以吸入中的控制性药物虽然也是激素,但叫做“表面激素”,也就是类似于外用药一样,只是抹在气道表面的激素,并不会影响身体的内脏。也不会影响孩子的身高。疾病的转归及愈后:如果能早期治疗,而且方法正确,大多数都能好转,学龄期后发作都会减少。治疗的难点:如何“调理”。主要包括:1、减少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2、供给机体合适的营养,3、环境,4、锻炼。其中最重要也最难的调理就是“每次生病调的药很合理”,这类孩子往往消化、睡眠、皮肤也存在跟他们体质相关的各种问题,跟气道敏感的问题一样常常会被当成其他疾病,或者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被习惯性使用各种不利于体质恢复的药物或食物。这是他们的症状很难缓解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我们国家的医疗还存在很多问题,看似简单的常见病的认识其实存在很多误区,营养知识也一样普遍很不足,铺天盖地的都是清淡饮食、五谷杂粮等的宣传,有些并不合适这类患儿。关于食物过敏源:食物过敏的机制很复杂,食物有多种途径让我们过敏(IgE、IgG、嗜酸性粒细胞….),但医学能检测的还很有限,过敏级别不太高的不一定都不能吃,级别是0的不一定就都没问题,当然级别比较高的还是要回避的!而且IgE型的食物过敏并不一定导致这种气管的慢性病变。对于食物我们更要关心的是饮食结构是否符合孩子生长发育的需求,不要经常食用一些会让身体变得虚寒的东西,比如中医说的一些偏寒凉、祛湿下火、清热解毒的食物和药物。身体越虚寒我们前面所说的免疫紊乱就越难纠正,我们经常所说的清淡饮食通常都是低蛋白、低热量的食物,而且还经常都是偏“寒凉”的食物,反而是不适合生长发育中的孩子的。
一、过敏性咳嗽的孩子为什么很难好 治疗的方案不对:有过敏性疾病的孩子一般都是中医所说的虚寒的体质,“怕凉又怕热气”,西医所说的“过敏”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对某种东西敏感这么简单,西医的“过敏”机制有个专业的说法叫Th1/Th2失衡,可以理解为免疫失衡,但与抵抗力低不完全一样,可以描述为不该有反应时机体反应很剧烈,应该反应时又反应不足。过敏也就是一种过度的反应。他们很多时候机体的一些反应经常被我们误判为各种“感染性炎症”、“热气”、“上火”,我们总觉得他们又“发炎”了,又“热气”了,因此他们经常被使用各种“消炎”、“下火”的药物、食物。因此身体会越来越虚寒,这是总治不好很重要的原因。 二、那么如何调理呢? 最重要的调理:每次生病调的药很合理!(改变各种治疗误区)。 1.我们并没有一种很有效改变体质的东西,家长们总喜欢弄各种食疗、药材,这并不见得好,一方面这类孩子通俗的话叫做“虚不受补”,另一方面他们的肠胃本来就对很多东西不耐受,成分越复杂的东西,他们不适应的机会越大。他们的饮食应该是简单而不是清淡,很多“清淡”的食物都“偏凉”,他们并不是都要很“戒口”,很多食物他们并不一定都不能吃,过敏源检测不能作为单一的“戒口”依据(另述)。食物的加工方法也会改变食物的成分。不建议经常煲各种老火汤,尤其南方的汤大多都是“清热祛湿”类的,而且各种煲久的汤还有嘌呤高的问题。容易过敏的食物:牛奶、鸡蛋、海产品、坚果类(核桃、腰果、花生等)。但是否有过敏性咳嗽的孩子都不能吃,需要更严格的测试及观察,毕竟不同的食物加工方法还会改变食物的成分呢。 2.有时孩子难免会进食了一些“热气”的食物,这类体质的孩子不建议家长以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药物来预防生病。很多时候人们进食了“热气”的食物后生病发热、喉咙痛等并不一定是单纯这类食物直接产生的,有时候是这样的:这类食物中的某种成分会损害表面粘膜,口咽部粘膜屏障破坏后各种病毒细菌就会侵入机体产生各种炎症,因此这时候的治疗跟我们治疗各种病毒细菌性炎症原则一样,是否能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要看体质及症状,而且并不是来预防的,只是有症状后采用,尤其是病毒性炎症,大多数是不用药的,另外如果只是粘膜表面损伤导致的咽喉痛,更不需使用这类药物,多喝水、好好睡觉即可,可以考虑补充一些维生素C、A等 3.关于过敏源:过敏的机制很复杂,过敏源有多种途径让我们过敏(IgE、IgG、嗜酸性粒细胞….),但医学能检测的还有限,尤其是单纯IgE的过敏源检测,过敏级别不高的不一定都不能吃,级别是0的不一定就不过敏,当然级别比较高的确实是要回避的! 4.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A、D,不能摄入牛奶、鸡蛋的孩子要补充“钙剂”,一些比较挑吃的孩子可以适当补充“必须脂肪酸”,也就是常说的DHA、AA,比如鱼油。另外我们说的缺钙,真正缺的不是“钙”,而是维生素D,因此补钙更重要的是补充维生素D,晒太阳是我们人体正常获得维生素D的途径,但对于机体合成不足的孩子可以另外摄入维生素D制剂。另外营养物质到了体内还要经过各种代谢才能被利用,身体太虚寒的孩子即使不断增加补充的剂量也不一定能达到目的。因此能减少机体摄入上述清热解毒、祛湿下火、消炎抗病毒的药物、食物才是改善这类孩子身体最重要的环节! 5.清热解毒、祛湿下火、消炎抗病毒的药物、食物还会影响身体的消化、睡眠,经常使用这些食物、药物的孩子经常还有各种腹痛、便秘、食欲差及睡眠等问题。 6.我们能做的仍然是供给孩子合适的营养、好的睡眠、适当的运动。 三、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常见认识误区 1、孩子总是感冒 1)流鼻涕、咳嗽、有痰并不一定是感冒。 2)医学上说的感冒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流涕,这种感冒引起的咳嗽流涕一般伴随疲倦、乏力,甚至肌肉酸痛,咳嗽白天很频繁,夜晚睡着减轻,而且感冒常会出现发热,所以白天很咳,白天反复发热的情况才是服感冒药的。那些精神好好的“感冒”很多时候其实是鼻子或者气管的过敏反应,有时候可能也合并感冒,但这种精神、食欲没多大影响的感冒就是报纸经常说的只需要休息、喝水就能好的感冒。 3)西药的感冒药一般都含有退热成分,而没有发热,也没有肌肉酸痛的“感冒”是不需要的,但是西药的感冒都有抗过敏成分,所以很多过敏引起的流涕、鼻噻、喷嚏服了也能好转。中药的感冒药很多都有清热解毒的成分,也就是我们俗话说很“凉”的药。而上述过敏引的这类病人往往都是不能吃“寒凉下火、清热解毒”的东西的,所以会雪上加霜。 4)气道过敏的咳嗽有时会表现为“很多痰”,这种痰与“感冒炎症、气管炎”的痰不同,而且一些常用的化痰药可能会加重这类患儿的呼吸道症状。 2、小孩经常“热气”。 孩子经常喉咙发炎或者经常有眼屎、口气很臭,大便很干,有时甚至一粒粒的,经常口唇很红,小便黄等等家长常常会给孩子服用一些中医认为清热祛湿下火之类的食物、药物。 其实这些很多时候这并不是真正的热气,而且即使是热气,中医也还有虚实之分,还要看个人体质辩证处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服清热下火的药的。 眼屎多有时候是因为鼻泪管阻塞甚至发炎造成的,这经常与鼻部的过敏有关,口气很臭在这类孩子身上很多时候是鼻窦炎引起的,鼻窦、鼻腔里有脓性分泌物,鼻子与口腔相通,口气就很臭,鼻窦炎也与鼻过敏有关,大便干结也经常不是“热气”造成的,这类孩子的大便干结很多时候反而是脾胃太虚寒造成的,这类体质的孩子对很多食物都不耐受,甚至会过敏,当身体摄入不合适自己体质的东西,就不能正常代谢,大便就会出现异常。所以他们越摄入各类中医说“凉性”的东西,身体越虚弱,越是对很对食物不能耐受,甚至肌肉松弛无力排便,这些所谓“热气”的症状就反而越严重。
病毒性肠炎,是一组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由多种病毒引起,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其中较为常见的、研究较多的是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 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发热及呕吐多在病程的早期。儿童常以呕吐发病,且早期常呕吐剧烈,吃什么吐什么,越吃越吐,所以呕吐期应让胃肠道休息,不主张喂服各种肠胃药,因为这种呕吐是机体要排出病毒的一种自我反应,越往胃里进东西,吐的越多,包括很多家长喜欢服用的藿香口服液之类的药,其实都是不必要的,这种呕吐属于自限性症状,就是说他自己会好的,大多24小时后呕吐能自行缓解,因此在呕吐期我们要做的就是照顾好孩子,让他好好休息,能睡就让他睡睡。只是当他呕吐量太多,脱水明显时可以考虑静脉补充一些液体给他,也就是打吊针,但这时候的打针不是直接止吐的,只是补充回一些营养给他而已。 早期以呕吐或者发热为主,腹泻不明显,但是呕吐或发热过后腹泻开始增加,这是病情的自然过程,腹泻有些较轻,有些很严重,每日多达十几次,甚至更严重。腹泻期是否要打吊水仍然是看孩子脱水是否严重,可以从精神状态、尿量判断。大多数可以口服补液,例如一些口服补液盐冲剂,也可以用米汤加少许盐代替。止泻目前一般推荐蒙脱石散,一般腹泻都是有个过程的,常持续数天,不能用强效止泻药,多数3~5天,也有7~10天的,大多能自愈。病毒性疾病很多都是自限性疾病,就是自己会好的。不恰当的干预反而会使疾病更复杂。
我们担心的是重症手足口病,但并不是所有手足口病都是重症的!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病,大多数属于轻症病,与老百姓所说的“喉咙发炎、“肠胃热”的处理相似,只是有一部分重症患儿确实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但大部分轻症患者属于“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身体自身会恢复的,这类患者不需要过多的处理,只需要缓解小孩的不适,如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可以用“退热药”,没有明显过敏体质的孩子可以适当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等,口腔、咽部的疱疹会引起疼痛,影响进食,但如果还能摄入一些流质,一般也不需要处理,3~5天大多会好转。跟一些常见的“炎症”、发热处理原则一样。 不能因为无原则的担心而过度治疗,过多的干扰会使病情更复杂,这是目前很常见的误区,认为一定要打针、用“消炎药”。往往使原本简单的病变得很复杂,各种药物干扰了孩子的消化、睡眠、免疫力,常使孩子不断的生病。越是平素多病的孩子用药越应慎重简单,甚至上面说的普通的清热解毒的中药中成药也不应该用。 皮疹的多少不是判断严重程度的依据,皮疹很多的孩子重症的机会反而越小,很多重症手足口病反而皮疹很少,甚至看不见。皮疹表面并不需要特别用药,大多一周左右皮疹会自行好转。 但重症手足口变化很快,因此有重症倾向的患者需及时住院观察,重症患者需使用激素,呼吸机等治疗。以下患者需注意有重症可能: 1. 持续高热不退:一般服用足量的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体温能在1小时左右开始下降、会出汗,但如果服后2小时仍没有明显的下降,且体温持续在38.5度以上,提示机体可能较难自我恢复。 2. 发热间隔很密:常常不到4小时就不得不服用退热药(一般建议在38.5度以上才服用退热药), 3. 发热间歇期精神也很差:高热时一般精神都较差,但如果体温不高(如:服用退热药后体温已下降),精神还是很差,手脚湿冷冒汗无力等,应该小心。 4. 虽然一直都只是低热,但精神很差,肢体湿冷。 5.其他症状:抽搐、肢体抖动、血白细胞很高等
反复生病的孩子家长们最爱问的问题就是:怎样调理,怎样增强体抗力? 对于没有特殊遗传基因的孩子这个答案可以说其实很简单,但又非常难。 说很简单的道理是因为答案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个细节里,而并不是有什么很特别的方子和药。 说很难是因为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以及营养知识的误区太多。 以下是我的答案: 最重要的调理:每次生病调的药很合理,这看似简单,但其实是最难的,目前的医疗状态并不能保证我们每次在医院获得的治疗方式都是适合你家孩子的。因此要做到这点很多时候可以说要看你的运气。 很多反复生病的孩子可能经常看病都是被告知“感冒”“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气管炎”“咽炎”“肺炎”之类的。家长也觉得就是喉咙发炎、热气之类的问题,但可能其实并不是,或者就算是,也并不需要服用那些“消炎药”、各种清热解毒、消炎下火、止咳化痰的中药、中成药。而且总是生病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很虚寒的,但是他们又经常表现出有眼屎、口气臭,大便干、嘴唇红等“热气”样表现。因此他们不单只吃的药很常消炎下火,日常饮食也是各种祛湿下火的汤汤水水。幼儿园日常的饮食也整体都是偏寒凉、低热量、低蛋白的饮食。这类孩子的身体就会越来越虚寒,消化、睡眠也就都不好,抵抗力自然也不可能好。 家长们还特别推崇各种汤水、各种药膳,这些容易生病的孩子大多有过敏性疾病,这些汤水、各种药膳很多时候是不适合他们的。 因此他们常常是吃的药、饮食都是不合适的,会让他们的睡眠、肠胃更不好,自然怎么调理都是不会好的。 所以最后能告诉你的答案,其实你早已知道,只是你一直没做到:不要用不该用的药,供给合适他的营养、适当的锻炼、保证足够的日晒。
1. 余蓉专科时间:周二、六上午,周六上午有时会调整,为周日出诊,具体可以看医院微信公众号的挂号信息。如果没挂到号,可以带好我写过的病历到诊室里加号,加号要有耐心等候。其他时间可以接受好大夫在线的网上咨询。好大夫会员可以另外预约出诊。非会员可以致电0752-2121028预约非工作日时间的出诊。 2. 写食物、药物日记,每天只要摄入身体的东西,不管是饭菜、还是饮料、汤水、零食,药物,除了调味品里面有什么成分要具体写明。包括我开的药物均要记录下来,下次复诊时到来。幼儿园的饮食也要把菜谱拿来看。(找其他医生复诊不需要)。 3. 孩子最重要的调理是每次生病调的药很合理,因此建议父母通过近期的复诊多回头总结经验,学会一些简单的处理,有些常见的问题学会早期处理,减少往医院、诊所跑的次数,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药物,孩子才有可能恢复好。
1. 脚冷时:机体刚开始发烧时手脚摸起来是冰冷的,这时体温处于上升期,量体温会量一次升高一次,脚越冷体温跟着就烧得越高,这时身体很怕冷,即使量到体温升高,也不应减少衣被,手脚冰凉时物理降温是没用的,而且会让身体更不舒服,因此这时家长要做的只是照顾好孩子,让他休息,以及观察体温,因为手脚冷的期间体温一般都会继续上升,当体温>38.5度时,可以考虑服用退热药, 2. 脚暖后:体温升到峰值或者服用退热药后一段时间手脚一般会回暖,这时候必要时可以考虑使用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应以孩子感觉舒服为前提,而不是追求体表温度降至正常,小儿一般不建议用酒精退热。有如下方式: 1) 松解衣被; 2) 温水擦拭腋下、腘窝等,而不是手脚末端; 3) 冰敷(一般是39℃以上甚至更高温时才用,而且只是敷头,目的是保护脑,不是降温) 4) 温水澡 退热药的选择 一般儿童退热药有两类 1. 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市面上的商品名有:泰诺琳、百服宁、必理痛等, 2. 布洛芬:市面上的商品名有:美琳、托恩等等 退热药一般建议38.5度以上才服用,没达到这温度的什么退热药也不建议用,这时候的处理如上述,非常不建议退热药没到时间用就先服用一些“柴桂退热颗粒”“羚羊角”或其他中成药代替的做法。 3、布洛芬间隔6小时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间隔4小时可以用,不同种退热药则最少间隔2小时,但仅限于紧急情况 发热的医学原理 发热并不是病菌直接导致的,是机体发现有病菌入侵后,为了消灭病菌而做出的本能反应,主动让身体体温升高。因为体温升高有利与杀灭病菌,所以机体的体温调节中心会命令身体通力合作把身体的温度调高,孩子怕冷、寒颤都是身体在动用自身能量提高体温的一个表现,因此我们不能随意打断身体的这一反应。这一反应一般需在病菌被抑制住了才停止,所以在病菌并未被有效抑制的时候我们去打断身体的反应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们的治疗不能只追求早日退热,大多数的病毒性炎症都是要靠身体自身去恢复的,否则会使身体日后越来越多病。但身体的反应如果过于激烈,一方面会损伤自身机体,因此在体温过高,机体很不舒适时可以使用退热药。另一方面要注意病菌是否已经侵入到重要器官,机体可能打不过病菌了,这时常常会出现以下表现,提示家长应该带孩子立即就诊。 1. 持续高热不退:一般服用足量的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体温能在1小时左右开始下降、会出汗,但如果服后2小时仍没有明显的下降,且体温持续在38.5度以上,提示机体可能较难自我恢复。 2. 发热间隔很密:常常不到4小时就不得不服用退热药(一般建议在38.5度以上才服用退热药), 3. 发热间歇期精神也很差:高热时一般精神都较差,但如果体温不高(如:服用退热药后体温已下降),精神还是很差,手脚湿冷冒汗无力等,应该小心。 4. .其他症状:抽搐、无明显诱因的肢体抖动等。
请家长按实际情况打钩或补充填写说明:小孩夜间睡眠是否有一下情况磨牙经常有□ 有时有□ 偶尔有□流口水经常有□ 有时有□ 偶尔有□趴着睡经常有□ 有时有□ 偶尔有□说梦话经常有□ 有时有□ 偶尔有□很常翻身、易醒经常有□ 有时有□ 偶尔有□打呼噜经常有□ 有时有□ 偶尔有□张开嘴睡觉经常有□ 有时有□ 偶尔有□大便情况常干结、硬是□、否□常排稀便、烂便是□、否□其他说明情况食欲好是□、否□一般是□、否□差是□、否□爱吃肉类是□、否□爱吃青菜是□、否□不挑吃是□、否□是否常有打喷嚏、流涕或鼻塞、鼻痒等症状: 是□、否□是否时常有诉腹痛:是□、否□是否时有诉脚痛、关节痛:是□、否□是否时有诉头痛:是□、否□是否经常觉得孩子很“热气”:是□、否□是否经常有口腔溃疡: 是□、否□是否有手术史:有□、无□有无住院史:有□、无□有无何种过敏史: 有□、无□其他特殊病史
家长:孩子老不吃饭,有什么开胃药吗?医生:孩子有其他不舒服吗?家长:没有啊医生:有没有咳嗽、有痰、哭闹腹痛、便秘什么的家长:没有,都挺好的医生:是不是常给他吃凉茶、清热的东西家长:没有,我们不吃这东西的。医生:那你从他刚出生到现在都喂他吃什么讲给我听听,什么时候喂母乳、牛奶、米糊、稀饭等等家长:他没吃牛奶的医生:哦,好吧,那你仔细说说孩子妈妈开始叙述,然后问题来了,比如:她说,满月后孩子老哭,特别是夜里,我想他是不够饱,所以开始加奶粉了医生:等等:刚才问你有没经常哭闹,你不是说没有吗,你不是说他不喝牛奶吗家长:哦,我以为他只是饿了,他不是喝牛奶,是奶粉(晕)好吧,继续然后问题又来了,她说道:2个多月大时,有次可能着凉了,开始有点鼻噻、有几声咳嗽,有点痰,看了医生,开了一些药吃,好了一段时间,后面又有一次气管炎,还去住院了,出院后到现在这几个月来病了几次了,而且老是有痰,前两天我看他有点鼻水,就先给他服了几天罗红霉素、咳嗽药。(不是说挺好的吗,不是没有咳嗽有痰的吗)(晕晕)医生:那这么久来他用过的药你能说几个给我听听吗?家长:猴枣散、保婴丹、头孢、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麦迪霉素、阿奇霉素,其他想不起来了,医生:打针的呢家长:也有头孢,还有热毒宁、地塞米松,其他的就不知道了(这么多!你还想他好好吃饭?!)医生:有没觉得他经常很热气?家长:有啊有啊,经常大便很硬、口气很臭,嘴唇红红的,有时还有眼屎。(刚才问有没便秘,不是说没有的吗,好吧我习惯了,继续吧)医生:那你怎么处理的呢家长:也没怎么处理啊,就多喝水啰,还有奶粉里经常放包清火宝一次冲服。医生:刚才问你有没常给他吃凉茶、清热的东西,不是说没有吗?家长:哦,那不是下火的吗?医生:(好吧,我再次晕倒)没力气再问下去了,亲,让你隔三差五的吃这些药、下下火看你能好好吃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