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口苦,从西医角度来讲,有可能是反流性食道炎或者反流性胃炎,就是由于本门的压力下降导致胆汁反流入口而引起的。如果别人一般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情况,所以需要医院检测一下碳13或者碳14呼吸试验。另外也有可能是胆囊疾病,比如像胆囊炎,胆结石。此外也有可能是口腔疾病引起的,比如像牙龈炎、牙髓炎、龋齿等,不过这一类型的病人一般般有牙痛或者口臭的情况。 所以在治疗上,如果有胃病、胆囊疾病,或者牙龈疾病的,需要治疗原发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需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如果检查无异常,考虑是功能性的改变,可以服用中药来进行调理。 从中医角度考虑,认为是肝胆湿热或者是胃火炽盛所导致的。对于有肝胆湿热、胸满闷、两胁作痛、大便密结、小便短赤的患者,治疗上主要是以清热利湿为主,可以选用龙胆泻肝丸调理。对于胃火炽盛、胃脫灼痛、胃胀暖气、牙龈肿痛、便秘的患者,治疗上主要以清利中焦湿热为主,可以选用黄连清胃丸或者霍香清胃丸调理。 如果肝火旺同时伴有脾气虚的症状,也可以选用丹逍遥丸来疏肝健脾、清泄肝火。如果口苦症状不严重的,也可以选用一些清热泻火或者清热利湿的中药来泡水喝,也可以起到调理作用。比如患者口苦的同时伴有胸满闷、两胁作痛、大便密结、小便短赤的,考虑是肝胆湿热,可以用龙胆草、栀子、柴胡泡水喝,可以起到疏肝泄热的作用。如果口干口苦的同时,伴有胃脘灼痛、胃胀暖气、牙龈肿痛、便秘的,考虑是胃热炽盛,可以用升麻、黄连、生地泡水喝,可以起到清利中焦湿热的作用。
带状疱疹就是由于人体感染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导致神经损伤,从而出现了一系列以疼痛为主的症状。所以从止疼的角度来讲,可以选择一些止疼的药物,比如像非体类抗炎药洛索洛芬、布洛芬等。同时也可以合用一些抗病毒和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甲钴胺、弥可保等,或者也可以外用止疼软膏加巴喷丁等来达到止疼的效果。 从中医角度考虑,中医认为是由于湿热停滞,阻滞气机,从而出现了不通则痛的情况。因此在具体治疗上主要是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主,可以选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苓丸合芍药甘草汤、桔梗甘草汤来进行治疗。 另外,在急性期的时候就也可以选用刺络拔罐的方法,可以用梅花针将疱疹的地方口破出血,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子覆盖于破溃的表面,将其中的淤血拔出,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人体内的淤血毒素的排除是有一定作用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疱疹以后的疼痛的症状。不过如果患者既往有心脏病史,或者是糖尿病史的人群,不建议刺络拔罐,因为一方面疼痛刺激可能会诱发心脏病,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可能会造成局部的感染。此外,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肌肉比较丰厚的地方,比如像胁肋部、臀部,如果是面部耳部的带状疱疹,就不建议刺络拔罐。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是临床常用的两种药物,其中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可以用于肾阴虚或者是肾阴虚阴虚火旺所导致的腰酸、腰痛、眩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橫潮红、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心情烦躁、失眠多梦等症状。 而金匮金归肾气丸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可用于肾阳虚所导致的手脚怕凉、腰部酸冷不适、腰酸、腰痛,或者也可以用于男子的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女子的宫寒不孕、月经不调、带下清稀量多、闭经、痛经等一系列症状的调理。 简而言之六味地黄丸是滋阴的,金匮肾气丸是补阳的,所以在临床具体应用的时候,建议专业的中医师区别证型以后再应用。 市面上常见的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表兄弟”也有许多,比如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归芍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虽然都有补肾的作用,但是其功能各有所侧重。其中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知柏地黄丸、归芍地黄丸、麦味地黄丸都是是滋阴降火的。杞菊黄丸和明目地黄丸都有滋补肝肾、明目的作用。桂附地黄丸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与金匮肾气丸的作用相类似。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来治疗。 另外,具体应该服用多长时间,不论是六味地黄丸或者金匮肾气丸,一般10天到两周为一个疗程。因为中药一般起效比较慢,而且六味地黄丸是一个滋阴的药物,是用于肾阴不足或者阴虚火旺等症状的调理。中医讲,阳易复、阴难滋,所以滋阴相对于补阳来讲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疗程也相对地会延长。具体治疗上,如果阴虚的症状比较轻的,一般一个疗程就可以起效。但是如果症状比较重的,或者有虚热症状的,可能需要3到4个疗程,而金匮肾气丸一般一个疗程就可以起效。
玫瑰花具体和什么泡水喝比较好,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采用相应的药物来配伍。 玫瑰花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如果是由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而导致的肝胃不和的可以配伍砂仁、佛手,香附来增加其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作用。如果是由于肝 经郁结、气滞血瘀所导致的妇女月经不调、经血色暗、闭经痛经、经前乳房胀痛的,可以配伍当归、白芍、川等,可以起到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是用于外伤的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的,可以配伍桃仁、红花、赤芍等同用。如果是用于老年妇女面部色暗或者是面部色斑等情况的辅助治疗的,可以配伍一些益气养血的药,比如像党参、白术、当归等。不过,由于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所以药物的具体配伍、药量,以及疗程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不建议擅自用药,避免出现不良的药物反应。 由于玫瑰花是一味活血化瘀的药物,因为其活血的作用比较强,所以如果有出血倾向的人群是不宜服用的,比如疮便血、支气管扩张的咯血、胃粘膜溃疡的呕血均不建议服用。 另外,由于玫瑰花有行气的作用,所以如果是肺脾气虚,体质弱,或者气虚自汗的人群也不建议服用,有可能会因为其行气的作用进一步耗伤人体的阳气,从而加重体虚、乏力、自汗的症状。再者,如果过敏体质的人群也建议慎用,避免出现过敏的情况。
拔罐是中医的一项特色疗法,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作用。拔罐的方法也分为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架火法、滴酒法、抽气罐法等。目前比较最常用的就是闪火法,一方面是因为其操作简单,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拔罐的力量容易控制,就是控制火的大小又可以控制其力量,以防止出现皮肤水泡的情况。 具体操作的时候可以用摄子夹取95%的乙醇酒精,点燃以后在罐内环绕1-3周后取出,并将罐子迅速的扣在应拔冠的位置上,15-20分钟以后取下就可以。在拔罐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 况,避免出现晕厥或者是皮肤损害的情况,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讲对于皮肤疼痛不敏感的,一定要注意观察。 另外,如果是小孩或者皮肤娇嫩的女性患者,拔罐的时间和力量上也要适当少一些,避免时间过长或者力量多大导致的皮肤损害或者水泡等情况的出现。 此外,在具体选穴上,对于湿气重的人群,可以选用背部的脾俞穴,肾俞穴和肺俞穴。由于大椎穴是人体六条阳经的交会穴。同时也可以加上大椎穴,可以调动人体内的阳气,从而达到祛除湿气的目的。对于荨麻疹或者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在肚脐拔罐,因为肚脐中医称之为“神阙穴”,可以调动人体的阳气,达到抗过敏的作用。具体操作时,由于肚脐这个部位比较特殊,所以留罐时间不宜过长,拔罐力量不宜过大,防止形成脐疤。一般不超过5分钟,小儿减半。
人参、三七粉具有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气血不足或者是气滞血瘀,所导致的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的调理,或者也可以用于妇女气虚血瘀或者是气滞血瘀以后,导致的小腹疼痛、闭经、痛经、月经不调、经血色暗、月经延期等症状的调理。 对于老年人来讲,也可以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对于面色晦暗或者是面部色斑等症状,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因为从中医角度来讲,脸色晦暗或者面部色斑考虑是由于体内瘀血所导致的,而这瘀血的形成一方面是气滞,另一方面是气虚,因此可以应用人参益气、三七活血来改善症状。 从现在药理的角度来讲,也可以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治疗。不过由于人参、三七粉只适 合于日常保健使用,药效比较缓和,是不能代替药物来使用的,所以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医院明确诊断以后系统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再者,在具体应用时,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在中医师辨证的基础上再应用,这样会比较安全有效一些。
月经期间是否可以用花椒泡脚,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如果患者是虚寒性质的体质,平时有宫寒的症状,比如像月经量多、痛经、怕冷、手脚冰凉、精神萎靡等症状,可以用花椒泡脚。因为花椒是一味温热性质的药物,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对于患者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有一定调理作用。 另外,如果患者是热性的体质,比如肝郁化火的情况,像月经量多、颜色暗红或者崩漏,同时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不建议用花椒泡脚。此外,如果是湿热下注,导致黄带量多臭秽、外阴瘙痒、胸闷、大便秘结、烦躁易怒等情况,也是不能用花椒来泡脚。也可能会加重肝火或者下焦湿热的症状。 除此以外,如果是阴虚体质的患者,比如像更年期的老年女性患者,伴有眩晕、耳鸣、潮热盗汗、闭经等症状,也不建议用花椒泡脚,因为花椒的辛温之性可能会损伤人体的阴液,有可能会加重阴虚火旺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经常有出汗的症状,比如经常大汗淋漓,尤其是在活动以后或者进食以后,出汗的情况特别明显。另外有一部分人也有盗汗的症状,就是在晚上睡着觉以后出汗,症状明显的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一、为什么会出汗 出汗特别多的原因,有功能性的,也有病理性的。一般来讲,如果是短期出汗,而且病程比较短的,考虑是功能性的,可能是由于劳累、饮食、情志等因素导致社会的免疫力降低而出现的。如果是长期出汗,而且症状比较明显的,同时有伴随症状的,比如食欲亢进、心脏病、关节疼痛、环形红斑、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的,考虑是病理性的,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风湿热、肺结核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也都会导致出汗过多的症状。 从中医角度考虑,其病因主要是由于认为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调,皮肤、毛孔的功能失调,而导致汗液排泄异常的症状。大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 1.肺气虚。中医讲肺主气、肺主皮毛,所以如果由于身体比较虚弱,或者久病以后身体虚弱,肺卫不固,而出现的汗证。 2.、营卫不和。 主要是由于人体的阳气不足,加之外感风邪,导致毛孔开泄,从而出现汗液排泄异常的症状。 3.阴虚火旺。一般是由于劳累过度、熬夜,或者热病等耗伤人体的阴气,导致阳气相对偏亢,从而出现的多汗。 4.邪热郁蒸。一般是由于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者过度食用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导致人体内的湿热郁结,热迫津液外出,而导致的多汗证。 二、出汗多怎么治疗 汗证在具体治疗上,如果是由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治疗原发病就可以。如果是功能性的改变,可以选用中药来进行调理。具体治疗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 1.肺卫不固证 临床表现:平素体质虚弱,容易感冒,容易出汗,活动以后或者进食以后诱发加重,同时伴有乏力、倦怠等症状。 治法:益气固表。 代表方: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证 临床表现:出汗的同时伴有怕风、怕冷的症状,一般以半身或者某个局部汗出,也有可能会伴有手脚怕凉,周身酸痛、沉重,恶寒发热的症状。 治法:调和营卫。 代表方:桂枝汤。 3.阴虚火旺证 临床表现:以盗汗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夜间睡着以后出汗,同时伴有五心烦热、面部热感,或者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便秘、小便短赤等症状。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知柏地黄丸。 4.邪热郁蒸 临床表现:出汗的量比较大,或者为自汗,或者为盗汗,汗液比较粘稠,同时伴有面赤烘热,心情烦躁,口苦口干,小便色黄,大便秘结等症状。 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 三、日常调理 由于大量出汗以后,人体的毛孔打开,所以容易风寒或者风热之邪入侵人体出现感冒的症状。所以出汗时应该用干毛巾擦干汗水,勤换衣服以被褥,以防止感冒以及毛囊炎、湿疹等情况的发生。
着急上火,从中医角度考虑,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有调畅情志的作用,所以如果情绪波动大或者受到外界的精神刺激,就有可能出现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日久就会化热,可以出现肝火上炎的症状。可能会有胸膈满闷、两胁胀满、口苦口干,心烦意怒,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症状。所以这种情况在治疗上主要是以倾泻肝火为主,可以选用龙胆泻肝丸或者丹栀逍遥丸、加味逍遥丸等来进行调理。 着急上火,最主要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可以出现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的症状。如果平时有高血压的情况,如果着急上火,也可能会导致血压骤升,出现脑梗或者是脑出血等中枢性疾病的情况。如果是健康人群,一方面可能会因为肝气郁结,出现胸闷、腹胀、胃胀、纳差等症状,日久也可能会出现甲状腺结节、肝囊肿等以气质血瘀为主的疾病。另一种情况,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因为肝郁日久而化热出现目赤肿痛、头颅胀痛、耳鸣耳聋、失眠健忘等症状,比如临床常见的结膜炎、神经性耳鸣多由于肝火上炎所导致的。 此外,近期也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加重上火的症状,注意调节心情,保持心情愉悦舒畅,不要生气。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乏力、腰酸、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问题,但是医院体统检查以后又没有器质性的病变,西医一般称这种情况为“亚健康状态”,一般没有有效的处理方法。从中医角度来讲,认为是肾虚导致的,所以如果辨证准确,服用一些相应的中药以后,身体状态上都会有一定的改善。 谈到肾虚的治疗,人们很自然的会联想到“六味地黄丸”,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肾虚都可以用“六味地黄丸”来解决的,因为中医师讲究辨证论治的,就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相应的药物来调理,所以具体治疗上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治疗。 中医一般将肾虚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种情况。对于肾阴虚的来讲,其舌象一般都是干红无苔的,而且整体的舌象是比较干燥的,或者也有可能会出现舌苔剥落的情况。而肾阳虚的舌象一般都是舌质比较淡胖,而且是舌苔滑润、厚腻的,或者也有可能会伴有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的情况。另外肾阴虚的一般也会伴有一些虚热的症状,比如像手脚心发热、潮热、面部烘热感、盗汗、颧红口干、心情烦躁易怒、失眠、健忘等症状。而肾阳虚的患者一般会同时伴有腰酸、腰痛、恶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脉沉弱无力等情况。所以在具体治疗上二者也是不相同的,肾阴虚的主要是以滋阴清热为主,可以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而肾阳虚的主要是以温补肾阳为主,可以选用金匮肾气丸。另外,在日常调理上,对于肾阴虚和患者,需要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或者肥甘厚腻的食物,以免出现热盛伤阴,加重阴虚的症状。而对于肾阳虚和患者来讲,建议不要吃寒凉的东西,比如冷饮、冰激凌等,避免寒凉的食物损伤人体的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