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时间:2021年02月04日20:04主讲人:黄子旭主治医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眼科
直播时间:2021年02月10日20:00主讲人:黄子旭主治医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眼科
直播时间:2021年06月12日19:59主讲人:黄子旭主治医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眼科
“脑中风”这个词,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可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在眼科学界,还有一种疾病也令人闻“风”丧胆,就是“眼中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以下简称 CRAO)。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让眼科医生如此头疼呢?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的十大急症之一,起病急,视力可以于即刻或几分钟内完全丧失。即使经过治疗,大多数患者视力也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动阻患者预后的视力,一直是眼科医生想要攻克的难关。 三十多岁的孙女士是一家公司的高级白领,平常身体非常健康,很少生病。这天忙完工作,想拿起手机看会电视剧,突然发现右眼看不清屏幕了。起初,她以为是对着电脑工作眼睛太疲劳了,想休息一下再观察看看。结果1天后发现情况越来越糟糕,闭上左眼时连旁边同事的脸都看不清,这下孙女士可慌了神,赶紧来到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找到宋宗明教授门诊就诊。 宋宗明教授对孙女士进行了检查,发现右眼视力只有0.01,验光戴镜后也无法提高。进一步散瞳检查眼底时,发现黄斑区视网膜缺血,呈现樱桃一样的红色。眼部血管荧光造影证实,孙女士患上的是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眼中风”。正常眼底照片 听到诊断,孙女士更坐不住了,连忙问道:“医生,这脑中风我知道,眼中风是什么呀?我不会要失明了吧?”宋宗明教授回答:您先别着急,这视网膜分别有中央静脉和动脉各一条,当中央动脉栓塞后,由于眼部突然失去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可造成突然的视力丧失,通常并不伴有明显的疼痛感,这种情况就被称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而在正常眼底视网膜上,有一处直径约550微米的圆形区域,由于含有丰富的叶黄素而呈现黄褐色,在眼科显微镜下看着长得像一块“黄色的斑块”,被称为黄斑(见上图)。黄斑处于眼球后部,负责接受眼正前方的图像。黄斑区含有高密度的感光细胞——视锥细胞,是视力最敏锐的位置,帮助我们看清一切亮的事物、识别事物的立体感。当黄斑出现问题时,眼睛视力会明显下降,看东西会有东西遮挡的感觉。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呀?”孙女士追问道。 “对于CRAO治疗最主要的目的是尽快使栓塞血管恢复血液供应,目前注药治疗方法包括细针眼部穿刺放水或使用药物降低眼压、按摩眼球促使栓子移动、吸氧减轻视网膜缺氧状态、与内科联系进行溶栓治疗等,但多无法改善视力。”看到孙女士有些沮丧,宋教授又告诉她,“由于CRAO病因与脑梗、心梗等疾病发病过程相近,应用溶栓药物可有效恢复视网膜缺血部位灌注并改善视功能,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目前我们有一种新方法,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进行眼内注射和静脉用药,通过溶解栓塞达到治疗效果。目前国内对该治疗方法报道很少,但是经过开展我们观察,多数患者治疗效果要远远好于传统治疗方法。” 于是,在征得了孙女士的同意后,医生为她办理了住院,很快进行了眼内药物注射和静脉用药,治疗后第1天,右眼视力从0.01提高到0.03,眼底缺血情况也逐渐好转。治疗后第18天视力稳定在0.03,再次进行视网膜血管造影时,堵塞血管已经疏通,血管灌注也明显好转。眼底照片(左图:治疗前,右图:治疗后18天,可见视网膜黄斑区从发白变的红润)眼部OCT(左图:治疗前,右图:治疗后18天,可见视网膜水肿明显好转) 据宋宗明教授介绍,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在国内首先采用这种新治疗方法,目前已治疗多例患者,但是大部分是已发病好几天的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新方法治疗效果依然优于传统治疗方法,视力多数有提高,个别早期病例视力甚至恢复到正常视力。 宋教授强调,和脑“中风”一样,眼“中风”也存在最佳治疗期,发病1-2小时内治疗效果最佳,12小时内患者视力提高有较大可能,而30小时后效果较差,所以发现眼部不适一定要尽快就医。 目前新治疗方法风险主要为白内障、视网膜裂孔/脱离,全身出血,包括颅内/咽喉部/胃肠道/泌尿生殖器/肺/五官/实质性脏器出血等可能,所以有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治疗时需要更详细评估,我院团队已与心内科及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协作,如果发生及时会诊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作为省医人,我们秉承“仁爱、博学、严谨、卓越”的医院精神,力争提供先进的医疗技术,优秀的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老年性湿性黄斑变性是常见的老年性眼病,因为治疗周期较长,治疗费用较高,常常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家庭负担。对于湿性黄斑变性患者,目前除了已上市的3种抗VEGF药物,还有许多准备上市的新型抗VEGF药物可以选择。药物上市前必须进行人群试用,在试用过程中,药物、检查和手术费用通常有不同程度的减免(甚至全部免费),对于患者来说(尤其对于治疗负担比较重的患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目前有新型抗VEGF药物临床试验,已经进行了前期试验,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均较好(其他研究单位还包括北京协和医院、湘雅二院、华西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等国内知名眼科中心)。如果符合入组标准,患者将享受1年时间内治疗、检查费全部免费,另有一定补贴的政策。如果您或身边的亲戚朋友患有这种疾病,可以联系我检查看下是否符合免费项目标准。
“医生,请您快看看我们家孩子,眼睛被枪打了,疼的睁都睁不开了!”河南省立眼科医院一楼眼科急诊室门口,一声呼喊打破了中午片刻的宁静,值班的黄子旭医生快步走出诊室,看到一位家长抱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小男孩,周边跟着4、5位焦急的家属。将患儿引至诊室,点了眼部麻醉滴眼液后,患儿疼痛逐渐减轻,能睁开眼睛了。在眼科显微镜下,黄医生看到患儿有结膜下片状出血斑及角膜上皮损伤。球结膜下出血,也就是我们说的白眼球上出血。白眼球在眼科专业词汇上被称为巩膜,是眼球壁最外层的“盔甲”,其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透明薄膜,称为球结膜。球结膜上有很多细小的血管,受到外力后可破裂导致出血。球结膜下出血一般可自行稳定,如果出血没有加重,可以等待自行吸收(一般需要数周时间),少部分吸收后可能留下黄色色斑。图1 球结膜下出血而角膜上皮是角膜五层结构中最外层的细胞层,在眼部被抓伤、擦伤、打伤后可发生脱落。由于角膜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纤维,角膜上皮损伤后,患者会有明显的眼部疼痛,持续流泪、无法睁眼,甚至寝食难安。含酸性、碱性成分的化妆品、化学制剂进入眼中,或强光、紫外线照射也可以导致角膜上皮损伤。由于人体细胞的新旧更替,轻微的上皮损伤一般可在48-72小时左右逐渐恢复,期间可使用促进上皮生长的眼药水或眼膏,同时注意卫生,避免发生感染。图2 角膜上皮损伤图3 显微镜下角膜结构,从上到下代表从外向内不同层次,依次为角膜上皮层(1),前弹力层(2),基质层(3),后弹力层(4)和内皮细胞层(5)。得知孩子病情后,家属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向黄医生讲述了发病的过程。原来“罪魁祸首”是一种叫做水弹枪的玩具。在查找资料后,我们发现水弹枪和其他玩具枪长相类似,不同的是其子弹由聚丙烯酸钠交联共聚物构成,干燥的“水弹”为绿豆大小的小颗粒,在水中浸泡后,可膨胀数倍。由于水弹枪的力量较大,且吸水后“水弹”质量较大,击伤面部或者眼睛等脆弱部位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外伤。而胀大后的“水弹”容易破裂,如果打伤眼部,还可能导致局部残留,引起后续的炎症、过敏等问题。在网络上查找相关新闻,还可以看到多例因误吞或吸入“水弹”导致窒息或突发性的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图4 “水弹”吸水后可胀大数倍经过和患儿家属解释沟通,他们意识到这种玩具存在的风险,取用相关药物后带着孩子回家了。需要注意的是,近期我院已接诊多例由于“水弹枪”导致的儿童眼部外伤病例,好在目前几例患儿均未发生严重眼部破裂伤等情况,否则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但对于这种可能引起儿童受伤、误吸、误食等风险的玩具,应当谨慎购买,或在家长监督下进行使用。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为视网膜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是全世界老年人严重损害视力的主要原因。老年性黄斑变性主要是分两种,一种叫干性老年黄斑变性,另外一种就叫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干性AMD的发病率比较多,除了少数病人感觉到视力轻微的下降,或者偶尔有视物变形以外,一般对视力的危害不太大。但湿性AMD不同,湿性AMD患者视网膜产生了新生血管,由于新生血管结构不成熟,容易出血和渗出液体,可导致视力明显下降,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是老年人视力丧失的常见原因。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改如何预防呢?其实起病的原因是多因素的。首先和年龄直接相关,一般来讲,AMD常发病与50-60岁,发病率为4%-5%;随着年龄的增加,AMD发病率显著上升。除了年龄因素,AMD发病还和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高、肥胖相关。所以需要我们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因为正常黄斑有一个重要成分叫叶黄素,一些深色的蔬菜、玉米等就含有叶黄素。研究发现,补充适当的叶黄素可以有限度的预防黄斑病变。一旦得了老年性黄斑变性,尤其是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湿性AMD可以导致明显的视力损害,力争早期治疗以尽可能保留视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常见的治疗方法为眼球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以达到减少血管渗漏、消除组织水肿、促进新生血管成熟的目的。而新生血管就像农田里的杂草一样较为顽固并可能再生,所以没有“一针灵”类药物,眼内注射药物往往需要连续多次注射,治疗后还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上图左侧示正常眼看到的图像;右侧示黄斑变性患者看到的图像,表现为正前方视物阴影、模糊、变形等,周边反而可能更清晰。黄斑变性患者OCT图像,可以看到视网膜下水肿、渗出,色素上皮层不规则隆起(玻璃膜疣)。上图显示黄斑变性患者黄斑区玻璃膜疣(黄白色点状病灶)及视网膜下出血。上图显示黄斑变性患者黄斑区玻璃膜疣(黄白色点状病灶)。目前常用治疗方法是玻璃体腔注药术,国内目前有3种药物,分别如下:康柏西普原价5550,现价4160阿柏西普原价5250,现价4100雷珠单抗原价5700,现价3950除去检查费(OCT或造影FFA、ICGA),目前单次注射约3000余元/次(分针,两位患者共用一只药,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可以)或5000余元/次(住院不分针,可报销)。报销条件主要有视力0.05-0.5;三级综合医院或二级以上眼科专科医院。单眼最多报销9支药(三种药累计叠加),第一年最多报销5支药。我们医院目前有种新型抗VEGF药物临床3期试验,已经进行了前期试验,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均较好(其他研究单位还包括协和医院、湘雅二院、华西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等国内知名眼科中心)。如果符合入组标准,患者将享受1年时间内治疗、检查费全部免费,另有一定补贴的政策。如果您病情适合,可以联系我检查看下是否符合免费项目标准。
眼是重要的视觉器官,正常的眼部结构和功能是正常视力的保证。通过眼睛,我们可以感知外界物体的远近、大小、形状、颜色等,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信息是我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 我们已经知道了眼球的结构,其中巩膜、葡萄膜、视网膜组成了大部分的眼球壁。视网膜位于眼球壁的最内侧,如同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能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经由视神经而传送至大脑,是保证我们能看的见、看得清的最重要结构之一。 通过显微镜进一步观察的话,视网膜又可以进一步分为10层,从外向内依次为: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外颗粒层、外丛状层、内颗粒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如同10层布单逐层平铺,这种有序的内部结构保证了视网膜正常的功能(见图1)。其中色素上皮层与其他内层视网膜的连接稳定性相对较差,如果有力量牵拉(如糖尿病或炎症后视网膜前增殖膜)或视网膜出现裂孔后眼内液体进入,将会发生两部分视网膜的分离,被称为视网膜脱离。 脱离的视网膜如插头从插板拔出,光信号无法顺利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送至大脑,患者常常感觉眼前房一层“帘子”遮挡,看东西模糊,并常伴有眼前“飞蚊”一样的黑影飘动,部分患者还会感觉到闪电样的闪光。根据脱离视网膜部位不同,眼前帘子遮挡的位置和范围往往不一致。由于视网膜脱离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乃至失明,一旦发现需要及时到眼科就诊并治疗。图1 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图,可以看到视网膜进一步分为多层 在正常视网膜上,有一处直径约550微米的圆形区域,由于含有丰富的叶黄素而呈现黄褐色,在眼科显微镜下看着长得像一块“黄色的斑块”,被称为黄斑(见图2)。黄斑处于眼球后部,负责接受眼正前方的图像。黄斑区含有高密度的感光细胞——视锥细胞,是视力最敏锐的位置,帮助我们看清一切亮的事物、识别事物的立体感。由于视锥细胞同时负责色觉感知,所以黄斑病变往往有眼正前方视物变形,并且常伴有视物颜色异常。 图2 眼底照相中黄斑位置(上图暗红色区域即黄斑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常见的、需手术治疗的眼底疾病,发病率约5.3-12.6/10万人,与玻璃体后脱离有明显关联。是不是有点熟悉呢?没错,就是黄斑疾病中发病相关的玻璃体后脱离。那玻璃体后脱离究竟是什么?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占据了眼球内部的约99%的空间,无色透明,为半固体的胶状物质。玻璃体主要成分是水、构成网状支架的胶原纤维和透明质酸等,起着支撑眼球、维持眼睛内部压力的作用。随着玻璃体内的代谢变化,胶原蛋白分解,胶原纤维支架塌陷,半固体的胶状玻璃体变为液态。含有液体的空腔随着眼球运动在玻璃体腔内活动,就导致我们看到眼前飞蚊一样的黑影飘动。这一过程也会导致局部视网膜拉力增高,导致本来与视网膜紧密相贴的玻璃体后界膜(即包裹玻璃体的包膜)与视网膜逐渐分离,这便是玻璃体后脱离的过程。随着玻璃体后脱离进展,玻璃体越发致密并条索化,使我们看到眼前点状、圆圈状、条索状等各种形状黑影飘动,被称为飞蚊症。由于玻璃体在某些部位,如基底部、视盘、血管、黄斑等处与视网膜黏连更为紧密,如果除玻璃体基底部其他部位玻璃体与视网膜大部分分离,则称之为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否则称之为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随着年龄增加,玻璃体后脱离可发生于每一个健康个体,但高度近视、外伤、眼内炎症及眼部手术等原因可使这一过程加快或提早到来。但仅有少部分人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局部牵拉生成视网膜裂孔等。视网膜裂孔可发生于玻璃体后脱离同时,也可发生于玻璃体后脱离数周后。如果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后2个月内视网膜未见明显裂孔,后期发生视网膜裂孔的风险明显降低。飞蚊症和闪光感当玻璃体后脱离发生时,可伴有明显的眼前黑影飘动——飞蚊症(液化玻璃运动导致)及闪电一样的闪光感(局部视网膜牵拉导致)。一旦出现飞蚊症、闪光感、视力下降中的两种或三种,就应该及时就医,排除是否存在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格子样变性和玻璃体积血在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分离的过程中,如果局部视网膜较为薄弱,就有可能破裂成为视网膜裂孔。这些薄弱区通常与视网膜周边格子样变性有关。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存在于约8%的人群,表现为局部视网膜变薄,常伴有色素沉积,呈常染色体显性表达——简单来说,子女有视网膜周边变性时,其父母一方可定具有同样或类似的眼底情况。格子样变性处视网膜发生视网膜裂孔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正常部位视网膜。当裂孔位于血管附近时,可同时引起血管破裂,从而导致玻璃体积血。当玻璃体积血发生时,红细胞进入玻璃体腔,同样可导致眼前点状或网状影子飘动——不过多为红色。如果更多积血发生,视力可明显下降甚至仅能看到光。视网膜裂孔合并玻璃体积血较单纯视网膜裂孔更为严重,当视力下降、飞蚊症、闪光感、红色影子飘动时,需要迅速到医院检查并制定治疗方案。哪些人会发生视网膜脱离?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高度近视患者,具有视网膜脱离家族史者,对侧眼具有视网膜病史患者。具有格子样变性或其他视网膜退行性改变的患者也具有较高的视网膜脱离风险。此外,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眼患者有1-2%会发生视网膜脱离。具有任何一种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均在出现近期出现的闪光感、黑影飘动及周边视野缺损,需立即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视网膜脱离的眼底照片视网膜脱离为什么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眼病呢?当视网膜裂孔出现后,玻璃体腔内液化的玻璃体从视网膜裂孔逐渐进入神经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层间并累积,类似将胶带从纸上撕除的过程,神经视网膜逐渐从色素上皮层分离开来,这一过程就称为视网膜脱离(见图)。视网膜脱离部位会出现对应区域的视野缺损。由于大多数视网膜裂孔位于周边部,视网膜脱离患者开始多出现周边视野缺损。在大多数病例中,在视网膜脱离过程开始后,最终会出现全视网膜脱离,并导致视力不可逆性丧失。视网膜裂孔的治疗如果检查发现视网膜裂孔,为了避免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一般需要及时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冷冻治疗或联合治疗。激光输出呈束状,方向性好,通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屈光间质后作用于视网膜,可产生热效应,通过局部高温从而将脱离的视网膜“焊接”起来,从而达到封闭裂孔的目的。对于视网膜冷冻治疗,通过在巩膜(白眼球)外放置冷冻器,通过低温使脱离视网膜粘附,从而封闭裂孔。不管是通过激光光凝治疗,还是冷冻治疗,都通过行成瘢痕导致视网膜粘附。瘢痕生成时长大约为10天,行成的瘢痕区包围裂孔从而达到封闭裂孔、预防视网膜脱离的目的。激光光凝治疗和冷冻治疗均可在门诊进行,治疗后几天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冷冻治疗后几周内可能还有眼红、眼睑肿胀等情况,其他方面对于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如果您有其他问题,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我。
巩膜扣带术在视网膜脱离发生后,脱离过高的视网膜将使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无法达到生成瘢痕封闭裂孔的作用。采用手术方式来复位视网膜成为唯一的治疗方法。如果无法通过一定的手术使视网膜重新贴附在一起,视力将最终完全丧失。常见用于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有两种: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除术。巩膜扣带术是最为经典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方式。手术通常在眼局部麻醉下在手术室内进行,部分全身情况较重或无法良好配合的患者也可以采用全身麻醉。手术医师首先使用视网膜冷冻治疗,通过将冷冻器放在巩膜外进行视网膜检查,在寻找到裂孔部位后进行冷冻治疗。此后一硅胶条带将被放置于眼球外并覆盖视网膜裂孔区。通过缝合后向内推的力量将眼球壁推向裂孔及脱离视网膜,并在冷凝瘢痕生成过程中保持视网膜贴合状态,这样在冷凝瘢痕生成后脱离视网膜将紧紧粘附在一起。如同腰带勒紧腹部,巩膜扣带术使用巩膜条带把眼球壁向内推从而达到视网膜贴附的效果,这也是手术名称的由来。该巩膜条带后续一般永久放置于该位置,并不取出。在手术过程中,如果脱离视网膜层间液体较多,手术医生通过使用细针头制作巩膜小穿刺口直达脱离除可以将视网膜下的液体放出。根据病情不同,巩膜扣带术具体实施过程不尽相同。如果裂孔较大,或多个裂孔,也可以使用较长巩膜条带将眼球进行全周包饶,称为巩膜环扎术。巩膜环扎的目的在于尽可能的减轻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作用。手术中可同时将气体注入玻璃体,配合一定体位,通过气泡浮力将脱离视网膜推向扣带,在双方力量作用下使视网膜闭合。单次巩膜扣带术可达到约80-90%的视网膜复位率。然而,成功贴合的视网膜并不意味着视力可完全恢复,复位视网膜通常可使恢复部分视力。视力恢复时间因人而异,通常需要数月,部分患者甚至需要长达数年的时间才能观察到视力的改善。然而,术后最终视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术前黄斑部脱离时间与之密切相关。如果术前黄斑部视网膜已发生脱离,即使通过佩戴眼镜纠正近视、远视及散光情况,术后视力恢复至正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术前黄斑区视网膜未发生脱离,手术也成功将视网膜复位,仍存在视力下降的可能。巩膜扣带术的并发症包括视网膜未完全复位需二次手术、视网膜下的出血、白内障发展或形成、继发青光眼、玻璃体积血、上睑下垂、感染等。尽管上述多种情况可能导致视力丧失或需要多次手术治疗,但上述并发症发生几率相对不高。最常见并发症为视网膜未完全复位,再次手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约为50%。由于视网膜脱离患者拒绝手术必定导致视力逐渐完全丧失,故充分了解手术风险的情况下,手术治疗使视网膜重新贴合仍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首选方案。巩膜扣带术(图示为环扎手术)玻璃体切除术如果视网膜脱离病情较重,如视网膜表面有明显的的瘢痕组织增生持续牵拉视网膜,巩膜扣带术手术成功率将明显降低。对这部分患者,玻璃体切除术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手术通常在眼局部麻醉下在手术室内进行,部分全身情况较重或无法良好配合的患者也可以采用全身麻醉。由于从眼球内部进行手术,为使器械到达视网膜,需先切除玻璃体,因此手术称为玻璃体切除术(见图8)。手术医生使用导光光纤照明眼球内部,其他用到的器械包括玻切头、眼内镊子、眼内剪刀等。切除玻璃体后,手术当中大多数时间由透明液体填充玻璃体腔,术后玻璃体的缺如对于眼部功能也无明显影响。除视网膜表面瘢痕增殖患者,玻璃体积血情况较重,无法看清视网膜的患者,也需要通过玻璃体切除手术清除玻璃体积血,进而通过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封闭视网膜裂孔并使脱离视网膜复位。必要时,玻璃体切除手术也可与巩膜扣带术联合进行。对于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玻璃体腔常填充气体或硅油,所以术后也需要配合一定的体位使气体或硅油的浮力作用于脱离视网膜而保持视网膜贴附状态。最终气体可以被人体吸收,玻璃体腔被眼部产生的液体填满。但硅油无法被吸收,必须在一定时间后通过第二次手术取出。玻璃体切除手术通常耗时30分钟到1小时,病情复杂时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在伴有玻璃体积血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通过玻璃体切除术清除眼内积血后,必要时需联合巩膜扣带术。因为这部分患者有较大的风险术后发生再次视网膜脱离。对于这部分患者,由于积血阻挡无法直径观察到视网膜情况,通常需要眼部超声检查明确视网膜是否脱离。眼部超声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检查方式,如同潜艇使用的声呐仪器,声波可穿过积血到达视网膜表面并返回,通过分析产生的图形结果,医生可以查看视网膜是否发生脱离。虽然玻璃体切除手术可用于治疗视网膜脱离,但这并非它的唯一用途。前述的黄斑裂孔、黄斑前膜手术治疗方法也是玻璃体切除手术,仅部分手术过程存在差异。玻璃体切除手术 视网膜相关手术是眼科最为精细的手术之一,手术注意事项较多,如果您有其他疑问,可以直接通过好大夫咨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