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青春期及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之一,也是引起育龄女性继发性闭经和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以肥胖、多毛、皮肤痤疮、月经失调、不孕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种病症之所以复杂、难于诊断,主要在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种: 1、月经失去正常的规律性。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患者经常数月来一次月经,老百姓俗称为“季经”,甚至闭经,有些患者则表现为经期时间长,淋漓不净,持续10-20余天。 2、高雄激素的表现。患者可有面部、背部痤疮,严重的甚至整个面部遍布痤疮,有些女性朋友乳房、腋窝、身体中线部位出现过多的毛发,胡须。 3、表现为卵巢体积增大,B超检查时可见多个不成熟的小卵泡呈串珠状包绕于卵巢周边,俗称“项链征”,它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特有的临床表现之一。 4、肥胖、体重超重。 5、不孕及反复流产。这个病有排卵障碍,所以怀孕的几率较正常妇女要减少,一旦怀孕,又容易因为特有的高雄激素、高促性腺激素、高胰岛素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等因素而自然流产。 如何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 我们临床上目前是根据欧洲生殖和胚胎医学会和美国生殖医学会2003年在鹿特丹提出多囊卵巢综合征建议诊断标准: 稀发排卵和(或)无排卵; 高雄激素的临床和(或)高雄激素血症并排除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 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 符合以上三项中两项者、排除高雄激素的其他病因即可诊断。 但临床上有些病人并没有这么典型,有些人仅仅表现为月经不规则,不规则阴道出血,而无卵巢多囊、痤疮、多毛、肥胖等变化,是否能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呢?这个就不一定了,需要专业的妇科内分泌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判断及甄别。 患者往往需要做哪些检查?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的疾病,每个患者的表现可能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做相关的检查来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雄激素的卵巢肿瘤等病症,做出准确的诊断。 具体来讲,有以下检查: 1、身体方面检查。 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检查面部及背部痤疮情况,体毛及性毛分布状况等等,对患者有无合并症进行初步评估。 2、检测雄激素水平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之一。 不过,临床上经常见到雄激素检测发出“假警报”的情况。这与目前雄激素检测试剂和检测标准混乱有关。而且我国大部分医院只检测总睾酮这一个指标,其实游离睾酮才是发挥生物活性的部分,因此,测出来总睾酮水平高,并不代表体内游离睾酮的水平。 3、“喝糖水”检查。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7.5%-10%伴有2型糖尿病。20-40%的PCOS患者会在40岁左右出现糖耐量异常或者发生2型糖尿病,其患病率明显高于同龄女性。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最终走向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青春期患者更为特别,有16%的人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表现为出现糖耐量异常,“喝糖水”检查就是为了了解患者的代谢状况,判断有无糖尿病等合并症。 建议患者在月经期的第2-5天,清晨、空腹来做这些检查。 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哪些危害? 老百姓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常见的认识就是,得了这个病月经不好,容易长痘,影响怀孕。其实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危害远不止是不孕不育。 澳大利亚学者发表在《临床内分泌和代谢学杂志》的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揭示,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出现其它疾病的风险将增加,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心理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生殖功能异常等。PCOS并非单纯的妇产科疾病,它与多种疾病存在显著关联,此病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是贯穿一生的。医生需要重视患者的主诉,但同时也需要从整体评估其健康状况,包括可能引起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的风险因子,即使年轻患者也应如此。 - 1 - 青春期及性成熟期:可能产生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等诸多并发症。 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兼具代谢性疾病的特点,很可能合并糖尿病等多种内科疾病。患者通常有腹型肥胖,主要表现为腰围大,超过2000px,这种腹型肥胖其实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同时患者还可能有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所以,在查出有胰岛素分泌异常、血脂异常时,就该积极地治疗,以避免糖尿病、脂肪肝和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 2 - 育龄期:不孕和反复流产、各种妊娠并发症的困扰 不育是育龄期这个阶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来妇科就诊的重要原因,包括不孕和复发流产。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排卵障碍,所以怀孕的几率较正常妇女要减少,一旦怀孕,又容易因为特有的高雄激素、高促性腺激素、高胰岛素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等因素而自然流产。 妊娠期也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多等。所以怀孕前就应当接受基础治疗,把体重控制好、血生化指标调整到接近正常。这样既可以减少母亲孕期并发症,也可以减少胎儿早产、低体重儿、巨大儿等风险,得到一个健康的宝宝。更重要的是给了宝宝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其实母体的高血糖、高胰岛素、高雄激素等导致的宫内不良环境,对新生儿出生后成年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 3 - 绝经期:患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机率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对妇女健康的影响并不因为女性生育的完成或绝经而终止,相反,相关的并发症风险是逐年增加的。除了前述的内科并发症,一些女性癌症也有发生的可能,例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这些都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激素失调有关,由于稀发排卵,患者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的刺激,是子宫内膜增殖症的高危人群,其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倍。 我们发现,子宫内膜肿瘤的发病已经趋于年轻化,非老年妇女的专属,有的病人在30多岁就已经存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甚至子宫内膜癌。临床有必要定期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进行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就算绝经也仍需定检查。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长期管理——“论持久战” 多囊卵巢综合征至今病因不明确,导致其治疗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打“持久战”。 研究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重减少5%-10%,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排卵状况。因此,采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生活方式干预的综合措施非常重要。运动和饮食控制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方法。 - 1 - 营养管理 营养治疗的总原则可概括为“均衡饮食、控制总量,合理分配,定时定量”。 营养治疗需选择均衡营养且符合自己饮食习惯的膳食;维持合理的体重:超重/肥胖患者减少体重目标是在3至6月内体重减轻5%-10%。 建议患者低盐、低脂、少糖饮食,并在主食中可适当选择含可溶性植物纤维较多的食品(粗粮),如荞麦、燕麦、小米、玉米等,多吃叶菜。 2 - 运动管理 运动总原则是:选择适量的、有节律的、全身的锻炼,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运动的时间建议选择在早餐或晚餐后1小时进行。运动项目可以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游泳、打羽毛球。 运动要确保有“质量”,运动的“质”是指要达到“有效心率范围”(运动中脉率=170-年龄);运动的“量”是指要求运动达到有效心率的累计时间为20-30分钟才有效。 运动的频率每周不少于5次有质量的运动,当然可以更换不同的运动形式,结伴运动更易做到持之以恒。 运动的时间建议选择在早餐或晚餐后1小时进行。运动项目可以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游泳、打羽毛球。 运动要确保有“质量”,运动的“质”是指要达到“有效心率范围”(运动中脉率=170-年龄);运动的“量”是指要求运动达到有效心率的累计时间为20-30分钟才有效。 运动的频率每周不少于5次有质量的运动,当然可以更换不同的运动形式,结伴运动更易做到持之以恒。 - 3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物管理 1、控制雄激素。PCOS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达英-35、妈富隆、优思明等。 口服避孕药在治疗PCOS中常用,因为它既能调节患者的月经,又能降低雄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达英-35每片含有醋酸环丙孕酮2mg,乙炔雌二醇35ug,其中醋酸环丙孕酮是具有抗雄激素的孕激素。 应用达英-35治疗PCOS,可以降低雄激素,平衡体内的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的座疮、脂溢性皮炎等情况,同时可以使患者获得规律的月经周期。一项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说明达英-35是改善高雄激素血症的最佳选择。但是药物都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所以PCOS患者是否合适服用避孕药,吃哪种避孕药具有最佳的治疗效果,必须由您的医生决定。 2、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被证实能预防或者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研究证实:通过二甲双胍干预治疗,10年内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了18%。除了控制血糖,二甲双胍还有许多额外益处,包括:心血管保护作用、改善血脂、改善脂肪肝等;新近研究发现,它还能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肿瘤的发生。 胃肠道反应是其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多数患者副反应会消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初期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在门诊来咨询最多的就是子宫肌瘤,原因很简单,因为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家千万别被“肿瘤”两个字吓到,有数据显示,大于35岁的妇女中有40%-50%存在肌瘤,而且大部分的子宫肌瘤没有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对于肌瘤小而且没有症状,通常只需要定期随访,3-6个月复查一次即可。在生育年龄的妇女,肌瘤通常会慢慢长大,因为肌瘤的病因与女性性激素有关,进入绝经期后,女性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下降,肌瘤也会慢慢萎缩。 那什么的肌瘤才需要治疗呢?首先,如果发现肌瘤较大(肌瘤直径大于5cm或者子宫大于孕10周大小),出现了一些症状,如月经异常: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甚至继发贫血,或者是下腹胀痛、有压迫膀胱和直肠的症状,那就要考虑治疗了。其次,就是通过检查发现肌瘤生长速度较快,瘤体有异常血流信号,绝经后肌瘤仍不缩小,那就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啦,毕竟不通过手术病理检查,这种情况是没有办法排除的。 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手术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治疗也可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希望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的患者,可以选择肌瘤摘除,不切除子宫。根据肌瘤的位置,往子宫外面长的浆膜下肌瘤可以经腹或者腹腔镜摘除,在子宫腔里面的粘膜下肌瘤可以经阴道或宫腔镜摘除。如果没有生育要求,肌瘤大,多发性的,担心再长肌瘤的也可以选择子宫切除,只要情况允许,选择腹腔镜微创手术也不成问题。 不过,手术治疗不是唯一的选择,相信很多患者还是很害怕做手术的。那么除了手术还可以选择什么治疗方法呢?药物治疗和海扶治疗都是保守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影响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起到治疗的效果。“假绝经”疗法就是这个原理,通常用药期间患者会出现闭经,肌瘤慢慢缩小。这种疗法适合围绝经期,特别是月经量多的患者,通过药物闭经后,患者的贫血症状改善,肌瘤慢慢缩小,逐渐过渡到绝经期,最后免于手术。或者是术前准备使用药物,纠正贫血,缩小肌瘤为手术做准备,减少手术出血,增加微创手术的可能性。还有一些其他的药物治疗,都是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和需求来选择,药物治疗一般至少3-6个月,慢慢才会有效果,而且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停药后肌瘤会逐渐恢复到以前的大小(当然是因为月经恢复来潮,绝经了就不存在了哈)。 接下来讲讲海扶治疗,也叫高强度聚焦超声,通过仪器将超声能量的聚集,使肌瘤组织坏死,从而达到肌瘤缩小的目的。对于担心手术风险,又不希望肌瘤长大的患者,这也是个很好的选择,而且因为没有创伤,即使复发也可以重复治疗。 总的来说,子宫肌瘤的治疗还是需要根据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数量、生育要求以及患者的顾虑与需求来全面考虑,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系杨帆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产生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巨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的外周血中血小板<100×IO9/L。是临床常见的化疗药物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有可能降低化疗药物的剂量或延迟化疗的时间,甚至终止化疗,由此影响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并增加医疗费用。 当血小板<50×109/L时,可引起皮肤或粘膜出血,同时患者不能承受手术治疗和侵袭性操作检查,血小板<20×I09/L,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危险性。而当血小板<10×109/L有自发性出血的极高危险性。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标准包括: 1.外周血血小板小于10万; 2.发病前应有确切的应用某种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物,且停药后血小板减少症状逐渐减轻或恢复正常; 3.排除了其他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脏功能亢进等; 4.排除使用了同样能够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非化疗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 5.患者伴或不伴出血倾向,如皮肤有瘀点,紫癜或原因不明的鼻出血等表现,甚至出现更加严重的内脏出血迹象; 6.重新使用该化疗药物后,血小板减少症再次出现。 治疗1.输注血小板 对于成人白血病和多数实体瘤患者,当血小板≤10×109/L时需输注血小板。特别是有出血危险的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妇科肿瘤和结直肠肿瘤等,当患者的血小板≤20×109/L时,应考虑输注血小板。 2.促血小板生长因子 包括重组人白介素-11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1)重组人白介素-11的用法:推荐剂量为25~50微克/公斤,皮下注射一日一次,至少连用7到10天,用到化疗抑制作用消失或达到共识停药标准,在下一个周期化疗开始前两天及化疗中不能用药。 用药注意事项: 肾功能受损患者需减量使用,因白介素-11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严重肾功能受损,肌酐清除率小于30毫升/min者需减少剂量至25微克/公斤。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脏病史者慎用,会增加中老年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对于既往有体液潴留,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房性心律不齐,或冠状动脉疾病史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慎重使用白介素-11。蒽环类药物可以引起脱发,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等毒副反应,因此,对于蒽环类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应慎用白介素-11。 (2)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的用药方法:恶性肿瘤化疗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及诱发出血需要升高血小板时,可以于给药结束后6~24小时皮下注射,剂量为300单位/公斤.天,每日一次,连续用药14天。 用药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一般应隔日一次,密切注意外周血小板变化,血小板达到所需指标时,应及时停药。 血小板生长因子停药指征: 血小板≥100×109/L或至血小板教较用药前升高50×109/L. 本文系郭桃英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卵巢早衰的影响及诊断标准卵巢早衰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妇科内分泌疾病,它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月经的异常,更年期症状,不孕,还可以使患者更早出现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诊断标准:停经4至6个月及以上,抽血激素检查卵泡刺激素大于40U/L。 卵巢早衰的治疗激素补充治疗是卵巢早衰的首选治疗方法。 具体的用药:一般是模拟正常的月经生理周期,在用雌激素的基础上,每月加用孕激素10到14天。具体方案之一:每天口服补佳乐2mg,用药后11天开始每天加服地屈孕酮片10毫克,连服21天停药,停药7天再开始下一周期的治疗。一般推荐激素补充治疗,应至少用到患者的正常绝经年龄,之后按照正常年龄绝经的妇女对待。 本文系郭桃英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为什么要做宫腔镜?宫腔镜检查用于了解子宫内部环境是否正常,有无粘连,息肉等,内膜供血是否不好,以及查找子宫异常出血原因等。 下列情况可考虑宫腔镜:一、异常子宫出血 二、手术或感染导致的宫腔粘连 三、反复流产,两次以上 四、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宫腔回声及占位病变 五、子宫输卵管造影异常的进一步诊治,六、不明原因的不孕症 七、反复住院治疗失败 八、宫内节育器,宫腔内异物的定位或取出 不能做宫腔镜的几种情况一、妊娠, 二、阴道或尿路感染 三、子宫内膜癌 宫腔镜的过程宫腔镜通常在月经干净后3到7天进行,术前可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剂阻断疼痛,置入阴道窥器,通过宫颈插入宫腔镜,轻轻地移入子宫,在宫腔内注入盐水后,通过宫腔镜,可以清楚的看到子宫内壁和输卵管开口的情况,如有需要,在宫腔镜引导下也可使用小的医疗器械行活检或其他治疗。 宫腔镜术后恢复如采用全身麻醉,患者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直到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即可出院,术后一周左右出现轻微的痉挛,或少量血性分泌物是正常的,但如有发烧感冒或出血异常增多等情况,请立即就诊。
最近,遭遇了多位怀孕合并卵巢囊肿的患者,有满心焦虑在门诊做咨询的,有粗心大意不当一回事发生并发症急诊来手术的。在这里跟大家伙分享一下几个经典案例,以供参考。一、患者A某天值晚班,急诊科接到120中心电话,一位外地患者前往南昌的路上突发腹痛,患者怀孕16+周,遂在动车上临时下车,由120送至我院。患者30岁,来的时候面色苍白,疼痛难忍,是一位二胎妈妈,在怀孕之前就有卵巢囊肿,自己描述囊肿有10厘米大小,当地医院建议手术,患者拒绝,后自然怀孕了。结果,就出现了这一幕。经过B超检查,提示患者卵巢囊肿蒂部扭转,且卵巢已经没有了血流。急诊行了开腹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右侧卵巢和输卵管已经扭转3圈,已经发黑坏死了。没有办法,术中切除了患者右侧卵巢和输卵管,手术当中和术后给予了保胎治疗,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二、患者B患者B也是一位二胎宝妈,来看我门诊的时候已经怀孕5个多月了,B超检查发现右侧卵巢一个直径15厘米囊肿,而且囊肿内有实性成分。经过综合评估,考虑卵巢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还是收住院做了手术,手术中病理证实卵巢的肿瘤确实是恶性的,而且左侧卵表面也存在体积很小的肿瘤。好在是卵巢交界性肿瘤,为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术中切除了患者的右侧卵巢和右侧输卵管,左侧卵巢表面的小肿瘤给予了切除,保留了左侧卵巢和左侧输卵管。手术当中和术后给予了保胎治疗。手术后患者妊娠至足月,剖宫产生育一健康宝宝。三、患者C患者C是一位28岁的宝妈,第一胎,因为怀孕33+周,B超提示右侧卵巢巨大肿瘤来我的门诊做咨询。她本人也是一位医生,非妇产科专业,经过综合评估,考虑卵巢恶性肿瘤可能性大,我当时建议她尽早手术。但是她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坚持到怀孕足月,行剖宫产生育一健康宝宝,但是术中发现卵巢肿瘤为恶性,已经广泛转移,后续虽然经过积极治疗,还是没有挽留住她的生命。四、患者D患者D是一位初胎宝妈,在怀孕之间就发现有一侧卵巢囊肿,直径5厘米,来我门诊做咨询,经过充分评估,考虑卵巢良性囊肿。建议她动态观察。动态观察3个月卵巢囊肿无明显增大。因患者本人年龄较大,生育要求非常强烈,遂建议她可以密切监护下妊娠。患者D很幸运,备孕2个月就顺利怀孕,整个怀孕过程也非常顺利,于2021.02顺产一子。产后42天复查卵巢囊肿无明显变化,建议产后择期行腹腔镜手术。以上四个案例提醒我们:怀孕前一定要去做一次全面的妇科检查,排除相关隐患。如果怀孕了合并卵巢囊肿,一定要到妇科肿瘤科门诊做咨询,评估继续怀孕的风险。真爱自己,真爱生命,避免怀孕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作者简介:郭桃英,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昌大学,赣南医学院兼职副教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0余年,曾先后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北京复兴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学习,获得国家卫健委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妇科内镜技术资格证,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擅长妇科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恶性葡萄胎,绒癌等疾病的诊治。近五年来完成妇科手术2000余台,近3年主刀完成妇科3-4级手术500余台。主持和完成省级和市级课题三项,获九江市科技进步奖一项,发表SCI、国家级及省级核心期刊医学论文多篇。
1、骨盆肌肉的锻炼(凯格尔训练法) 目的:收紧阴道肌肉,防止咳嗽时尿失禁。 做法:收紧阴道肌肉,持续5秒,然后放松。这样的收紧、放松动作,可以一天做50次,也可以想到的时候就做。 你几乎可以用所有的姿势做凯格尔锻炼,可以是俯卧,也可以是仰卧、站立、蹲、盘腿而坐等等。如果妈妈们做了侧切,俯卧可能会更舒服哦。 2、产后体态调整 目的:纠正孕期由于宝宝的重量而自然产生的腹部松弛下垂、背部凹陷的问题。 做法:背部靠墙站立,脚后跟离墙约10厘米。缩腹,收臀,挺胸,让背部肌肉平贴着墙。离开墙壁之后,一天之内也努力保持相同站姿。 3、骨盆抬起 目的:锻炼腹部和后腰的肌肉,改善体态。 做法:仰卧,双膝并拢,两脚放平。满满吸气,让肚子鼓起,然后一边呼气一边收紧腹部肌肉,使腰背部平帖地面。持续5秒,放松,然后重复5-10次。 4、腹部收缩 目的:加强腹部肌肉 做法:可以站立、盘腿,也可以用其它姿势。深呼吸,在往外呼气的同时,用手按紧腹部肌肉,坚持到呼气完全结束后几秒钟(注意让背部伸直,不要松弛)。每天几次。 5、抬头 目的:强化腹部肌肉 做法:仰卧,双膝弯曲并拢。把一只手或两只手都放在肚子上,深吸一口气,然后呼气,抬头。接下来吸气,慢慢放下你的头部。 每天都把头多抬高一点,等一两个月后腹肌日渐加强,把手从肚子上移开,手臂举起伸直。慢慢地,从抬头,到抬肩,到最后完全坐起来,可以完成完整的仰卧起坐。 6、膝盖碰胸 目的:加强后腰部和臀部肌肉 做法: 1.仰卧,双膝弯曲并拢两脚放平。慢慢地将一条腿的膝盖抬至胸部,用手抓着膝盖,轻轻地往胸部拉。保持5秒钟,然后放松。每条腿做10次。 2.再次将一条腿的膝盖抬至胸部,这次当抵住胸部时,另一条腿伸直放平,持续几秒,然后回到起始动作。每条腿重复10次。 3.最后进展到双膝碰胸:慢慢地先将一个膝盖拉向胸部,接着另一边,用手将两膝拉向胸前,持续5秒,然后放松,慢慢放下腿。重复10次。 7、抬腿 目的:加强腹部、后腰和大腿的肌肉 做法:仰卧,双膝弯曲。一条腿抬高至胸部方向,然后尽量往头顶方向拉伸,同时另一条腿保持弯曲。同样的,你可以练习在让一条腿伸直的情况下往上抬腿或往下降的动作。 PS:对于产后训练是否有效,还是要看新妈妈是否能坚持。盆骨肌肉修复要重视,也建议产后42天检查评估,听从医生的建议。 产后恢复训练的最佳时期 1.黄金期 产后24小时至3个月内,属于产后恢复的黄金期。此时,产后的身体最为脆弱,各项身体指标均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内脏功能得不到恢复,生殖器官得不到完美复位,很容易拖延恶化成为以后生活中一大遗憾。 2.理想期 产后3个月至半以内,属于产后女性的理想恢复期。经过黄金期的恢复,内脏器官已经基本复位,本身的气、血恢复和肌肉功能也已基本恢复完成,是身体形态、围度塑造的最佳时机。 3.有效期 产后半年至一年内,属于产后女性的恢复末期。在这个阶段,应进行综合体适能训练,重点进行身体局部位置的打造,使身体机能达成最佳平衡,平稳过度到正常生活阶段。
在门诊来咨询最多的就是子宫肌瘤,原因很简单,因为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家千万别被“肿瘤”两个字吓到,有数据显示,大于35岁的妇女中有40%-50%存在肌瘤,而且大部分的子宫肌瘤没有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对于肌瘤小而且没有症状,通常只需要定期随访,3-6个月复查一次即可。在生育年龄的妇女,肌瘤通常会慢慢长大,因为肌瘤的病因与女性性激素有关,进入绝经期后,女性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下降,肌瘤也会慢慢萎缩。 那什么的肌瘤才需要治疗呢?首先,如果发现肌瘤较大(肌瘤直径大于5cm或者子宫大于孕10周大小),出现了一些症状,如月经异常: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甚至继发贫血,或者是下腹胀痛、有压迫膀胱和直肠的症状,那就要考虑治疗了。其次,就是通过检查发现肌瘤生长速度较快,瘤体有异常血流信号,绝经后肌瘤仍不缩小,那就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啦,毕竟不通过手术病理检查,这种情况是没有办法排除的。 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手术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治疗也可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希望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的患者,可以选择肌瘤摘除,不切除子宫。根据肌瘤的位置,往子宫外面长的浆膜下肌瘤可以经腹或者腹腔镜摘除,在子宫腔里面的粘膜下肌瘤可以经阴道或宫腔镜摘除。如果没有生育要求,肌瘤大,多发性的,担心再长肌瘤的也可以选择子宫切除,只要情况允许,选择腹腔镜微创手术也不成问题。 不过,手术治疗不是唯一的选择,相信很多患者还是很害怕做手术的。那么除了手术还可以选择什么治疗方法呢?药物治疗和海扶治疗都是保守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影响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起到治疗的效果。“假绝经”疗法就是这个原理,通常用药期间患者会出现闭经,肌瘤慢慢缩小。这种疗法适合围绝经期,特别是月经量多的患者,通过药物闭经后,患者的贫血症状改善,肌瘤慢慢缩小,逐渐过渡到绝经期,最后免于手术。或者是术前准备使用药物,纠正贫血,缩小肌瘤为手术做准备,减少手术出血,增加微创手术的可能性。还有一些其他的药物治疗,都是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和需求来选择,药物治疗一般至少3-6个月,慢慢才会有效果,而且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停药后肌瘤会逐渐恢复到以前的大小(当然是因为月经恢复来潮,绝经了就不存在了哈)。 接下来讲讲海扶治疗,也叫高强度聚焦超声,通过仪器将超声能量的聚集,使肌瘤组织坏死,从而达到肌瘤缩小的目的。对于担心手术风险,又不希望肌瘤长大的患者,这也是个很好的选择,而且因为没有创伤,即使复发也可以重复治疗。 总的来说,子宫肌瘤的治疗还是需要根据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数量、生育要求以及患者的顾虑与需求来全面考虑,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红糖中所谓的“杂质”中含有着大量的铁、钙、锰、锌等微量元素和白糖中根本没有的核黄素、胡萝卜素等物质,都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础原料,对这些产妇来说都是很需要的营养素。另外,红糖中所含葡萄糖是白糖中的三十倍,因葡萄糖能直接被人吸收,能快速转化为热能,所以产妇喝红糖水后便很快感到全身发热。而白糖因含蔗糖较多,必须在蔗糖酶的作用下经水解后才能被人体吸收,作用远差于红糖。 千百年来,中医药认为白糖是凉性,而红糖是温性。产后只宜补温,不宜凉补,所以产后喝红糖,还可以起到补血、通脉、温经、散寒,促进子宫复原、预防产后感冒等作用。 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明! 红糖水并没有民间传说的补血等神奇功效。红糖并没有人们传说中的“益气养血”、“促进子宫收缩,排出产后宫腔内淤血,促使子宫早日复原”等神奇功效,事实上红糖并没有补血的有效成分,而且红糖提纯不够,里面还可能含有杂质。 因为目前多数初产妇子宫收缩一般都较好,恶露的颜色和量一般都比较正常,假如食用红糖时间过长,会使恶露增多,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影响子宫恢复以及产妇的身体健康。 产后十日内可食用红糖 如血性恶露已转为白色恶露时不宜再进食红糖 持续进食红糖可能导致血性恶露不止而致产后贫血
孕前和孕期保健!孕前保健(孕前3个月) 孕前保健是通过评估和改善计划妊娠夫妇的健康状况,降低或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预防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孕期保健的前移。 一、健康教育及指导 遵循普遍性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对计划妊娠的夫妇进行孕前健康教育及指导,主要内容包括:(1)有准备、有计划的妊娠,避免高龄妊娠。(2)合理营养,控制体质量(体重)增加。(3)补充叶酸0.4—0.8 mg/天,或经循证医学验证的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既往发生过神经管缺陷(NTD)的孕妇,则需每天补充叶酸4mg。(4)有遗传病、慢性疾病和传染病而准备妊娠的妇女,应予以评估并指导。(5)合理用药,避免使用町能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药物。(6)避免接触生活及职业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放射线、高温、铅、汞、苯、砷、农药等),避免密切接触宠物。(7)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吸毒等)及生活方式;避免高强度的工作、高噪音环境和家庭暴力。(8)保持心理健康,解除精神压力,预防孕期及产后心理问题的发生。(9)合理选择运动方式。 二、常规保健 1.评估孕前高危因素:(1)询问准备妊娠夫妇的健康状况。(2)评估既往慢性疾病史,家族和遗传病史,不宜妊娠者应及时告之。(3)详细了解不良孕产史。(4)生活方式、饮食营养、职业状况及工作环境、运动(劳动)情况、家庭暴力、人际关系等。 2.身体检查:(1)包括测量血压、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BMI=体质量(kg)/身高(m)2。(2)常规妇科检查。 三、辅助检查 1.必查项目:包括以下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血型(ABO和Rh);(4)肝功能;(5)肾功能;(6)空腹血糖;(7)HBsAg;(8)梅毒螺旋体;(9)HIV筛查;(10)宫颈细胞学检查(1年内未查者)。 2.备查项目:包括以下项目:(1)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TORCH)筛查。(2)宫颈阴道分泌物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淋球菌、沙眼衣原体)。(3)甲状腺功能检测。(4)地中海贫血筛查(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5)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针对高危妇女)。(6)血脂检查。(7)妇科超声检查。(8)心电图检查。(9)胸部X线检查。 孕期保健 孕期保健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在特定的时间,系统提供有证可循的产前检查项目。产前检查的时间安排要根据产前检查的目的来决定。 一、产前检查的次数及孕周 合理的产前检查次数及孕周不仅能保证孕期保健的质量,也能节省医疗卫生资源。针对发展中国家无合并症的孕妇,WHO(2006年)建议至少需要4次产前检查,孕周分别为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