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 熊琪 主治医师
重要通知各位亲爱的患友,你们好,由于工作变动,我已由门诊调入病房工作,工作重心转移到手术上。门诊工作已减少至一周一天,一般是周六或者周日,周一到周五工作日都在病房和手术室。请需要在门诊挂号复诊、术后复查及预约手术病人根据我的出诊预约看诊,具体出诊日期可关注我院微信公众号“广州妇儿中心”查询并预约挂号。针对术后病人或我看过的需要复诊的病人,若号已挂满,请在好大夫网上跟我说一下,我会根据工作情况安排时间加号面诊。如外地患者就诊不便,可以通过好大夫网电话咨询。目前我是跟陈彦球博士一个组,主要配合陈主任手术和手术的安排工作。手术范围包括: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扁桃体消融术、小儿鼾症、小儿喉气道疾病、鼻息肉等。需要了解以上手术的病人可以留言咨询。
门诊上经常遇到焦急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说耳朵痛,半夜痛得哭,早上起来就没那么痛了,我检查耳朵过后诊断为急性中耳炎或者分泌性中耳炎的时候,家长都会一脸诧异的问,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中耳炎?每天的门诊量巨大,就诊时间短,没办法每个家长都解释的非常详细,再此对没有能详细解释的家长表示歉意,相信看完这篇文章您的疑问就能解决了。中耳炎分为化脓性中耳炎(耳道有脓液流出)和非化脓性中耳炎(没脓液流出)。分泌性中耳炎又称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粘液性中耳炎等,是非化脓性中耳炎中最常见,最高发的一类疾病,2-5岁的儿童的发病率约为70%,本文只讲分泌性中耳炎,将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总结解答如下:一、中耳炎是怎么发生的?正常的中耳是一个含气空腔,产生的液体将会通过管道流向鼻腔,这个管道较咽鼓管。如图所示,当咽鼓管不通畅时,中耳液体蓄积,不能通过咽鼓管排入鼻腔,逐渐形成中耳积液,也就是分泌性中耳炎。故咽鼓管不通畅,是分泌性中耳炎的罪魁祸首。二、那些原因会导致咽鼓管不通畅?最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最先通过鼻腔吸入并过滤才吸入肺脏,因此是呼吸系统中接触细菌病毒最多的器官也是最敏感的地方。鼻腔具有自净系统,当大量细菌病毒粘附在鼻甲时,鼻甲血流量增加以分泌粘液杀死细菌病毒,减少进入肺的细菌量,此为呼吸系统第一道防线。然而鼻腔血流量的增加,使得鼻甲充血肿胀,鼻塞,咽鼓管充血,咽鼓管受阻。第二常见的原因是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张在咽鼓管通向鼻腔的开口处,过大的腺样体会阻塞咽鼓管开口导致咽鼓管闭锁。第三,是逆行性感染。这也是儿童比成人高发的原因。如图所示,为咽鼓管的走形,儿童的咽鼓管基本水平的,而成人有一个角度,这个角度的存在,导致鼻腔的细菌不容易进入中耳。而儿童则更容易因为鼻腔的感染,如鼻炎、鼻窦炎而导致中耳炎。咽鼓管7岁以后逐渐发育接近成人行程角度,因此,7岁以后中耳炎发病率降低。此外儿童咽鼓管肌肉发育不成熟,收缩排液功能尚未完全,也是儿童中耳炎高发的原因。唇腭裂患儿由于咽鼓管发育畸形,也是分泌性中耳炎高发人群。三、分泌性性中耳炎有什么表现?1早期会有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一般持续数小时可自动缓解,常在夜间发生(平躺时),婴幼儿表现为啼哭发热撕扯自己的耳朵,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患儿可以自述耳痛。(插句题外话,我值班的时后半夜里常会有耳朵痛的孩子过来看急诊,好多到了医院都已经不痛了,当然也不乏还痛的,但是其实这种情况是不需要就诊的,几个小时就会自动缓解,没必要专门跑医院,一是夜间气温低,容易加重原本的上感,二是因为这个疼痛是疾病的自然病程,用不用药都会痛,家长非常紧张要求马上处理的也只能吃止痛药,但是止痛药通常不建议给孩子用,而且止痛药生效需要一段时间,也许等生效了孩子早就不疼了,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其实只是家长的安抚。) 2 早期鼓膜明显充血,医生用电耳镜可以看到充血的鼓膜如上图,左耳鼓膜明显充血,右耳鼓膜正常。当然图片给的都是最典型的,需要医生的经验看的,大多时候都没这么典型。3 中期的分泌性中耳炎,疼痛已经消散,个别仍可有持续性或间断性的隐痛或轻微不适,有语言能力的患儿还可自述耳闷,嗡嗡响,耳胀,婴幼儿表现为抓耳挠耳扯耳朵。4 较长时间的中耳炎积液患儿,无明显不适,有一部分仅表现为轻度听力下降,如:言语交谈反应差,需要重复听,上课注意力下降,说话音量提高,看电视音量提高,接电话听不清等。四、中耳炎为什么会耳朵痛?鼓膜为什么会充血?早期的中耳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炎性因子(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简单的将就是导致疼痛的物质,同时这些炎性因子刺激鼓膜导致鼓膜充血。总结中耳炎的发病原因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如:感冒、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中耳发育未成熟等,早期的表现就是耳痛,数小时后缓解。后续会进一步写中耳炎的治疗。本文系熊琪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早期的中耳炎(3个月以内)药物治疗,以治疗基础疾病如:感冒,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为主,一般鼻部症状好转后中耳炎可以逐渐康复。同时运用粘液促排药,帮助咽鼓管排中耳积液。治疗过程中减少感冒受凉发生,以免影响中耳排液。中耳炎需要多久才能康复?这个是所有耳鼻喉科医生最害怕回答的问题,一般来讲中耳炎治疗时间较长,少则2周多则超过三个月,并且与鼻部症状息息相关,每个人健康状况和解剖发育不同积液量多少不同,没有办法预知具体疗程。但是可以预知的是,如若超过3个月中耳仍有积液,就建议手术治疗。当然临床上并不是严格控制只有超过3个月才能手术,根据患儿情况,如果已经有听力下降、腺样体肥大或者用药治疗始终没有任何改观,则可提前手术。 鼓膜 听骨链 咽鼓管 中耳积液中耳积液,在早期多为炎性渗出液,长时间不能排除,中耳则会分泌大量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导致积液粘稠,更难于排出。当中耳积液质地粘稠时,听骨链运动减弱,传音功能也减弱,造成听力下降。当粘稠到一定程度时,称之为胶耳,这种情况已经无法手术排除积液了,同时也会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失。从清亮的液体演变为胶耳,大概需要3个月时间,因此建议3个月内手术为佳。分泌性中耳炎手术原理比较简单,由于咽鼓管堵塞粘液不能从通过咽鼓管从鼻腔排出,所以在鼓膜是装通气管将粘液从鼓膜通气管排出。因此术后耳朵会流水,这是正常现象。由于鼓膜通气管使中耳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术后耳朵要严格禁水,以防细菌入耳造成人为的中耳炎甚至化脓性中耳炎。当然,游泳也是不行的。鼓膜通气管一般3-6个月会自动脱落,如不脱落,可在1年后取出。如反复中耳炎,则可考虑长效管,放置时间较长。脱落后鼓膜会有创伤性穿孔,需要定期复查,待穿孔完全长好才可游泳。第一张图为鼓膜通气管,将粘液由通气管排出,而不是咽鼓管。图二图三为中耳积液图,可以明显看到鼓膜内有液体和气泡。当然图片只是举例非常典型的,大多时候是每那么典型的,需要医生的经验,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综合来判断。中耳积液一般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分泌性中耳炎只在早期有耳痛,数小时后缓解,以后一般不再有任何感觉。有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可描述为耳朵闷,耳胀,嗡嗡声等,都不会很剧烈。当鼓膜形态不典型患儿临床表现不明显的时候就需要做鼓室图来辅助判断是否有积液。也就是声导抗测试。图1是正常鼓室图,也是A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有波峰,图2是B型图,也就是没有波峰型的,表明在压力变化时,鼓膜运动不好。中耳有积液时鼓膜运动差。当然也有极少数是由于鼓膜自身的原因而导致的B型图,这个时候需要加做耳声发射(DPOAE)检查已排除。中耳炎随着中耳积液的逐渐吸收排除,中耳腔会出现负压,是逐渐康复的表现,鼓室图表现为C型图,即波峰位置不在中间而是偏向左侧负值的那一边,此时仍可有耳闷等不适。中耳炎的治疗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中耳积液排出的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用药。
近日门诊量大,发现家长们对腺样体肥大的疑问是最多的,但是一天门诊下来近百个病人,实在没有时间一一仔细回答,因此利用休息时间总结了一下最常问的问题,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1、什么是腺样体?为什么会腺样体肥大?答:腺样体又叫咽扁桃体,所有人都会有,儿童期会有生理性的增生,6岁左右增大到最大,10岁左右逐渐萎缩,成人完全萎缩。但是有一些患儿,反复的炎症刺激(上感反复发作等)容易产生病理性增生,也就是腺样体肥大。2、至完全堵塞后鼻孔,导致患儿夜间出现憋醒坐起呼吸的情况。长期的睡眠不安通气受限,会导致慢性脑缺血缺氧症状和腺样体面容,易烦躁,脾气差,生长发育较同龄儿慢,白天头晕,反映差记忆减退等。(2)、鼻-鼻窦炎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腺样体肥大与鼻炎鼻窦炎互为因果,恶性循环。鼻炎鼻窦炎大量鼻涕容易刺激腺样体增生,同时腺样体堵塞鼻涕不易排出,鼻涕蓄积又会加重鼻炎鼻窦炎,鼻部自身防御力降低,鼻炎鼻窦炎反反复复发作。(3)、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腺样体距离咽鼓管咽口较近,咽鼓管是连通中耳和鼻咽部的管道,正常咽鼓管可以将中耳产生的分泌物排入咽喉,腺样体肥大时易堵塞咽鼓管咽口而导致中耳分泌物蓄积,发生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难以排出会导致病程迁延。3、腺样体肥大如何治疗?初发的腺样体肥大,可以通过及时控制鼻部炎症,减少鼻涕刺激而得到控制或不进一步增大。对于长期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及未规范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可保守治疗3个月左右后观察,一部分患儿症状可以得到控制,无需手术治疗,一部分患儿药物治疗不敏感则需要手术切除。腺样体肥大常常合并有扁桃体肥大,通常需要同时切除。4、腺样体多大需要切除?原则上来讲,堵塞后鼻孔2/3以上就已经达到了手术切除指证,但不是只要到了2/3都需要切除,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评估,也就是结合缺氧症状的程度来综合考虑。临床也可以看到腺样体2/3以上的孩子,但是并没有发生缺氧或只有轻微缺氧,因此也是可以保守治疗的。5、腺样体肥大患儿平时需要注意什么?(1)感冒、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要积极治疗(2)增强免疫力,减少上感发生次数(3)多运动量增加肺活量,可增加血氧储备增强耐缺氧能力。本文系熊琪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期网上有很多家长问我关于腺样体手术的问题,腺样体是怎么做的?出血多不多?术后有什么后遗症?手术多少钱?有什么忌口?有没有复发?等一系列问题。在此简单说一下。目前流行的腺样体切除术,一种是经鼻腔的腺样体刮除术,一种是经口腔的腺样体融切术。两种都是微创,外面都没有切口。不同的医院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手术医师的经验和熟练程度不同,因此手术时间不同,术中出血也不同,术后表现、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复发几率等就都不一样了。没必要去问医生哪个手术方式好,因为每个医生都认为自己采取的手术方式是最好的,好大夫是一个公益的平台,只是为了给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客观的帮助。因此对患者提出的建议就是:多问多对比。咨询不同医院已经做过手术的患儿家长,咨询不同的医院的医生,再做对比是最好的办法,同时,选择可靠的医院,可信的医生,也非常重要。此外儿童的手术,对手术器械要求比较高,最好是选择儿童医院手术,不要与成人手术器械通用。本文系熊琪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