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踝泵运动只是动动踝关节的动作,坐着看电视、躺在床上读书都可以做到,但益处多多:1.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有助于保护静脉瓣功能,减少静脉血液瘀滞;2.有助于动脉血液灌注,益于下肢血液循环;3.锻炼了小腿肌肉,尤其是被誉为“第二心脏”的小腿三头肌;4.因为踝泵运动使得回心血量增加,心功能得到锻炼。一步路未走,通过踝泵运动就可以收获这么多好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
前言: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浅静脉曲张、下肢肿胀、足靴区色素沉着、脂质硬化、瘙痒、皮肤湿疹样改变等。严重时引起静脉性溃疡,甚至溃疡经久不愈,俗称“老烂腿”形成。据文献报道,慢性静脉性溃疡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4%-1.3%,12%-14%的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存在静脉性溃疡。发生静脉性溃疡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是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所以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早发现,早干预治疗,延缓疾病进展,甚至治愈,以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本文章针对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治做一简要描述,如需帮助,请及时就医。 一:分类:根据瓣膜的解剖位置分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穿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二:临床表现:1. 浅静脉曲张:多表现为沿大隐静脉走行部位浅静脉扩张,迂曲,常见于小腿内侧。 2. 下肢肿胀疼痛:表现为下肢水肿,起初表现为足踝部水肿,行走或站立后加重,行走后小腿沉重感,乏力感,疼痛感,休息或抬高患肢后肿胀可缓解。 3. 小腿部位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常见于足靴区,表现为色素沉着、脂质硬化、皮肤瘙痒、皮下硬结、湿疹样改变、脱屑等。 4. 溃疡形成:溃疡形成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最严重和治疗最困难的并发症,可经久不愈合。 三:检查方法:彩超,静脉顺行造影等。其中彩超无创、经济、可重复操作,其不仅能判断静脉瓣膜是否存在反流,而且还能测定反流的持续时间,对临床治疗帮助较大。 四: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症状轻,且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活动时穿弹力袜压迫治疗、气压治疗等,以降低静脉高压,延缓疾病进展。根据病情需要,口服消肿、改善循环药物、改善皮肤营养药物等治疗。 2. 手术治疗:根据具体病因决定具体手术方案1. 深静脉瓣膜重建术,适用于静脉返流3--4级,临床症状重的患者,但手术较复杂,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静脉曲张者,可行浅静脉手术,其不仅能有效治疗浅静脉曲张,而且能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避免深静脉瓣膜手术。若浅静脉术后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深静脉瓣膜手术治疗。 2.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射频消融术,激光闭合术,硬化剂注射治疗术等,其中射频消融术,不仅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术后几乎看不到瘢痕、术后第2天即可恢复日常工作。而且手术过程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即可下地活动。 3. 小隐静脉,穿支静脉结扎术、射频消融术、硬化剂注射治疗术。 五. 结语: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疾病,常表现为下肢肿胀,多患者往往在下肢肿胀影响生活质量时才就诊,在疾病的早期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给治疗增加了不少困难。下肢肿胀,事出有因,无论是否存在不适症状,均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对因治疗。然而,多数患者往往看到的只是疾病所导致的局部表现,也就是“结果”,其是疾病所造成的肉眼可见的外在表现,而局部表现并非一定是“病因”所在部位。事出有因,对于某种疾病的诊治,贵在病因治疗,这也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真谛所在。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 如需帮助,请关注,关注后可免费咨询! 丘宁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医学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擅长外周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尤其是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四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疾病、肾动脉狭窄的腔内治疗等。
1. 规范治疗后,非急性期,可轻微活动,一般应避免久站久坐及体力劳动,卧床时仍需要抬高患肢,离床活动时应使用医用弹力袜,其目的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水肿。运动应逐渐增多,不可操之过急,以活动后不感疲劳为度。如果患者肿胀,可外敷25%硫酸镁治疗。 2. 注意患肢保暖,糖尿病患者应避免热水泡脚,如需,需要在确保水温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温水洗脚,冬季应特别保护患肢,并保持室内一定温度,以免在缺血状态下增加组织耗氧量。 3. 应严格戒烟,忌酒;因为烟中的尼古丁可使末梢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血管内膜化引起胆固醇沉着。 4. 清淡低盐饮食,多食纤维素、新鲜瓜果蔬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的食物。 5. 根据医嘱,如无禁忌,一般口服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斑),或华法林,具体用药时间及剂量依据主管医师医嘱。口服华法林注意事项:用药稳定阶段,需每2周检测凝血项,PT 值(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30秒以内,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一般控制在2-3以内,其他指标视具体情况而定,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可同时口服威利坦2-3个月。口服利伐沙斑抗凝治疗者,无需检测凝血项。 6. 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果再次出现患肢肿胀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7. 在用药阶段,患肢可出现轻度水肿,皮肤发红,一般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穿医疗压力治疗袜后得到改善。皮色发红,可外用喜辽妥膏。 8. 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皮肤,牙龈、鼻腔、眼底等组织出血及血尿、血便、黑便、呕血、咯血等,及时停用抗凝药,急检凝血项,血常规,根据化验结果及实际情况,调整抗凝用量,必要时住院治疗。 9. 规范治疗后,为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率,应谨遵医嘱,按时用药、相应的物理治疗及定期复诊。
1. 适当活动,避免久坐久站及劳累,活动时穿压力治疗袜或弹力绷带加压治疗,建议穿静脉曲张袜至少6个月。 2. 术后1周可进行淋浴,注意:快速淋浴,禁止揉搓手术肢体、泡热水澡及桑拿、汗蒸。 3. 若有切口,间隔2-3天用碘伏消毒,外用创口贴覆盖切口,直至切口愈合脱痂;紧贴皮肤切口处小胶贴,不要手动去除,待其自然脱落。切口缝合为可吸收线美容缝合,无需拆线。 4. 硬化剂注射治疗后,可出现局部条索状硬结,有时伴有红肿疼痛,对症治疗后,症状可消失;局部硬结处、皮肤淤青处,可外用喜辽妥膏,禁止涂抹溃疡处。 5. 根据医嘱,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生素抗炎治疗。 6. 为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口服 利伐沙班 10mg 1日1次,遵医嘱用药时间及剂量。服药过程中若出现牙龈、皮肤、粘膜、鼻腔等其他出血情况,及时停药,并联系医生。 7. 口服 迈之灵 一次1-2片,遵从医嘱用药及持续时间,1日2次 ;威利坦 一次1-2片,遵从医嘱用药及持续时间,1日2次 。 8. 若出现小腿局部麻木,可口服营养神经药物 如: B 族维生素(B1,B6,B12)。 9. 遵医嘱及时复查,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丘宁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医学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擅长外周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尤其是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四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疾病、肾动脉狭窄的腔内治疗等。
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大块血栓介入治疗的成功尝试布加综合征是肝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狭窄、闭塞引起的下肢、腹部、盆腔脏器淤血症候群。临床表现为下肢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甚至感染、溃烂,腹壁静脉曲张,淤血性肝硬化,盆腔淤血可引起性功能障碍、月经失调、闭经过早等。布加综合征在我省并不少见,地域分布差别明显,商丘、驻马店、周口等黄河故道地区、焦作、新乡、安阳等太行山区相对较为多见,发病原因不明。因长期以来对该病认识不足,所以多数患者长期被误诊为“肝硬化”、“胃病”、“心脏病”、“下肢静脉曲张”,体质较差,由于月经失调、闭经过早,许多女性患者被当做“不孕症”误诊误治多年。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手术风险及花费高、住院时间长;而微创、安全、简便、廉价的以大球囊扩张成形术为代表的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并不少见,但合并下腔静脉大块血栓相对少见,且治疗难度大。常规的大球囊扩张成形术可导致致命性的肺栓塞,故多年来,合并下腔静脉大块血栓的布加综合征为介入治疗的禁忌。随着近年来介入技术的日臻成熟,出现了预开通下腔静脉闭塞段置入支架式滤器的技术,然后抗凝、溶栓,后期取出支架式滤器再行大球囊扩张成形术,使该病不再是介入治疗的禁忌,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但该技术操作中也面临一些弊端,第一,血栓消失后支架式滤器必须被取出,但取出难度大,支架式滤器设计存在问题,支撑力虽然出色,但取出时难以顺利进入回收鞘,并且有滤器解体或不得不通过外科手术取出的风险,从而极大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第二,先行小球囊预开通,后行支架式滤器置入,反复地交换器械使操作复杂,有导致术中肺栓塞的风险;第三,支架式滤器外形相对较长,突入右心房部分对心内膜有损伤的风险。我们针对以上弊端,集思广益,尝试了一种新的方式,介绍如下:患者为女性,54岁,曾以“肝病”误诊误治多年,查体腹壁静脉曲张,双侧足靴区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湿疹;腹部CT显示下腔静脉肝段膜性闭塞,闭塞部以下有2.8cmX7.2cmX2.5cm大块血栓,肝静脉通畅。介入术中首先经右股静脉入路行下腔静脉造影,确认闭塞部位及预破膜位置,破膜针突破闭塞部后建立右股静脉—右颈内静脉轨道,沿轨道引入加长鞘至闭塞部,使闭塞部保留两根导丝,一根导丝引入12mmX40mm球囊导管,另一根导丝引入腔静脉滤器输送系统;充盈球囊,同时输送出滤器,此时滤器因球囊挤压而仍旧处于未展开状态;球囊减压后,滤器逐渐展开,自动占据原来球囊的空间,使滤器置入与球囊扩张达到“无缝对接”;撤出球囊,滤器留置于原闭塞部、血栓上方;经过正规抗凝、溶栓治疗,6天后血栓完全消失,顺利地以抓捕器取出滤器,以30mmX60mm大球囊扩张原闭塞部,下腔静脉完全恢复通畅。5天后患者抗凝达标,右腹股沟部穿刺点愈合良好,出院,院外口服抗凝。现自觉体力显著好转,腹壁、下肢静脉曲张明显减轻。与前一种方法相比,我们的新技术克服了原有缺陷,第一,与支架式滤器相比,常规的腔静脉滤器为一体化设计,极易回收,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第二,滤器置入与球囊扩张达到“无缝对接”,最大程度避免了术中肺栓塞的风险;第三,腔静脉滤器放置的位置关键,使其中上1/3部位于闭塞部,滤器既完全保留于下腔静脉内,不会损伤心内膜,又避免滤器脱落至心腔。我们以上述双导丝技术治疗合并大块血栓的布加综合征的新方法在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并取得了良好疗效,尚待积累经验以进一步完善,但无论怎样,这样的尝试与探索都是极有益处的。
什么叫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症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有半数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约15%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什么会得子宫腺肌症?真正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损伤(如刮宫和剖宫产)、高雌激素血症、病毒感染有关。随着剖宫产、清宫术的增多,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子宫腺肌症有何临床表现?以月经过多,进行性痛经为主要表现。痛经程度严重(又被称为“慢性癌症”),表现为持续性下腹痛、腰痛、肛门坠胀感伴有恶心呕吐,常导致不孕和贫血。子宫腺肌症会癌变吗?与子宫肌瘤一样,子宫腺肌症可以癌变,但是相对罕见,不必为此而刻意切除子宫。子宫肌瘤的好发年龄?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5岁以上至闭经前的妇女,其发病率高达20~40%以上。子宫肌瘤是如何发生的?经大量的临床研究,目前认为可能与子宫体局部的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子宫肌瘤有哪些临床表现?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增多;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贫血;不孕症等。若肌瘤或子宫体积增大明显可导致排尿障碍、肾盂积水、大便困难和里急后重等压迫症状。传统的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临床治疗方法有哪些?激素治疗、外科手术,包括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剥离)术等。什么是介入治疗?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影像设备的高清晰和各种微创器械的完善,使得微创治疗成为可能。介入治疗就是在现代影像设备下,利用穿刺针、导管等微创器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新兴学科。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手术方法?二者的介入治疗方法大体相同。在大腿根部穿刺股动脉,将约小米粒粗细的导管放到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通过导管注入栓塞材料,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少,术后不用缝针,压迫止血即可,次日可下床活动,1周即可正常工作和生活。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原理?阻断异位的腺肌组织或肌瘤血液供应,切断其养分来源,使异位的腺肌组织和子宫肌瘤“饿死”;其血液供应切断后,激素不能随血流进入瘤体,激素刺激肌瘤生长的因素消失;异位的腺肌组织和瘤体缩小后,出血量减少,经期缩短,症状改善。既达到治疗目的,又避免了子宫的永久性损伤。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适应症①未婚、未生育年轻女性;②拒绝手术,要求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者;③育龄期女性,绝经期之前;④诊断明确且因之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⑤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者;⑥体弱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如糖尿病等不能耐受手术者。介入治疗后的副反应有哪些?多数患者48小时内可出现小腹部疼痛,镇痛处理可以缓解;少数患者合并低热、恶心等症状。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怎样?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技术,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远低于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已经成为治疗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重要方法。中国新闻网2004年11月21日电,现年50岁的美国国务卿赖斯昨日成功地进行了子宫肌瘤栓塞术,术后第二天出院。主治医生术后接受采访时说:“到目前为止一切正常,这是一个常规小手术,技术非常成熟”。介入治疗的优点?①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对于以出血症状为主的临床症状消除明显;②创伤极微小,介入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③绝大多数患者可保留生育功能;④住院时间短,恢复快;⑤完好地保留子宫功能,如正常月经、妊娠及分娩,避免了损伤和切除子宫给患者造成的心理和精神缺失感及术后出现的严重精神负担;⑥并发症率低,最大程度避免了过早衰老、性生活不和谐等。介入治疗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既有效治疗了疾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又保护子宫免被切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导致女性不孕、流产、尿频、排尿障碍等危害,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与十几年前相比,目前子宫肌瘤越来越“青睐”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女性,特别是未育、性生活失调和性情抑郁这三类女性。在临床上分为症状性子宫肌瘤和无症状性子宫肌瘤。症状性子宫肌瘤顾名思义就是有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月经不正常如月经过多、月经紊乱等,还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尿急、尿频、夜尿增多、大便困难、下腹坠痛等,白带增多,不孕,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病等。还有一种为无症状性子宫肌瘤,往往肌瘤较大时在腹部无意中摸到或常规妇检时发现。如果长了子宫肌瘤也不用害怕,最重要的是到正规医院就诊,当子宫肌瘤的存在影响到您的健康时,才需要处理。一般认为以下情况需处理:(1)出现月经过多,药物治疗无效;(2)有明显的压迫症状;(3)肌瘤较大(子宫在2个月妊娠大小或以上);(4)肌瘤较小但患者心理压力大,要求治疗。子宫腺肌病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型。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5%~70%,国内报道为13.4%。 痛经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见于约85%的患者,多表现为继发性痛经伴进行性加重。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发病群体相同,临床表现相似,易将子宫腺肌病误误诊为子宫肌瘤而漏诊。临床资料表明,约有半数子宫腺肌病患者可与子宫肌瘤合并存在。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等节育措施的实施以及其它各种损伤子宫内膜的临床操作的增多,本病出现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发病率上升,二是发病年龄下降,更趋年轻化。到目前为止,本病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被称为“慢性癌症”,严重影响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不外是全子宫切除术和病灶切除术,对于年轻的患者,尤其是尚未生育的患者,切除子宫显然不是一个好方法,而年龄较长者,切除子宫虽然可以根治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但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生育能力的丧失、围绝经期症状的提前等目前已知的表现,因手术所致的盆底功能障碍、卵巢功能低下甚至早衰、性生活质量低下等也是我们和患者以后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应用较少,主要是难以将病灶完全切除,疗效不满意或易于复发,多考虑全子宫切除。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激素类药物行假绝经疗法,近期疗效明显,但只是暂时的,停药后症状体征常很快复发;而用药时间过长、药物治疗的副反应和并发症也是很多患者所无法接受的。介入治疗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疗效确切。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是在一侧大腿的根部做2毫米的微小创口,将特制导管插到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应用栓塞材料阻断肌瘤的血液供应,达到使肌瘤坏死、萎缩的目的。该手术一般在1个小时左右即可完成,仅需局部麻醉。术后反应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这是介入术后的正常反应,对症治疗即可。术后无特殊要求,一般术后即可进食,24小时即可自由活动,3-5天可出院,休息7-10天可正常上班。经过二十余年的临床应用,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且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不需开腹及切除子宫,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副作用和并发症少;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取代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学者尝试通过阻断子宫动脉的方法来治疗子宫腺肌症,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中远期临床有效率达85%以上。主要术式仍为子宫动脉栓塞术,与治疗子宫肌瘤的方式基本相同。由于本治疗方法保留了患者子宫及其功能,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相比目前主要以切除子宫为主的外科手术治疗及以让患者闭经为主要方法的药物治疗本病,介入治疗无疑是一种造福于广大育龄期患者的优秀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不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且不影响其他治疗方法的实施,换言之,即使介入治疗失败,患者仍可以选择手术切除等其他治疗方法。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均为妇科常见疾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发病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两种常见疾病,尤其要注意早诊断、早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时选择微创、安全的治疗措施,也是目前多数人就诊治病的前提条件,既要安全地治好病,又要创伤小、恢复快、尽可能避免脏器切除、保护日后生活质量、不留瘢痕,目前先进的介入诊疗技术正可以满足这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