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中国妇幼人群膳食平衡宝塔,涵盖:6月龄内婴儿、7-24月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备孕期妇女、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等人群。1、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2、7-24月龄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3、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4、备孕期妇女平衡膳食宝塔5、孕期妇女平衡膳食宝塔6、哺乳期妇女平衡膳食宝塔
门诊经常接诊腿疼的孩子,这些孩子白天没事,到了晚上,尤其是睡觉时双小腿隐隐疼痛,家长按摩按摩后慢慢就睡着了;隔几天后又喊疼。小腿外表也没有红肿,没有外伤史。很多父母会猜疑孩子说谎,实际上你的孩子如果出现这种腿痛,可能是“生长痛”了。儿童生长痛是什么?生长痛主要发生在3~12岁儿童,发生率大约10-20%,发生原因还不明确,可能与这个年龄段孩子处于生长期有关,所以叫生长痛(Growing pains)。另外可能与孩子对疼痛的耐受度比较低、日间活动过多过、维生素D和钙摄入不足等有关。 哪些不是生长痛?如果孩子是在外伤之后出现的疼痛,或者只是单个下肢的疼痛,尤其是固定一个部位的持续疼痛,或者疼痛部位有红肿,那就不是生长痛了。因为孩子很难准确描述疼痛,如果家长自己不太确定时,还是应该及时带孩子就诊。 当孩子有生长痛时,我们可以做什么?1、当孩子疼得时,可以通过让孩子听音乐,玩玩具的方式转移一下注意力,同时可以对疼痛的部位进行按摩或者热敷。 2、如上述方法无效,休息睡眠受影响时,也可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来缓解疼痛。 3、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维生素D缺乏还是比较常见,如果孩子出现生长痛,建议抽血检查维生素D和钙磷水平,针对性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4、每天保证摄入富钙食品,如牛奶350-500ml,25克左右豆制品等。 5、避免孩子活动过于剧烈。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系郑俊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婴儿湿疹,中医称之为“奶癣”。皮损为由丘疱疹为主的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急、慢性期重叠交替,伴剧烈瘙痒,直接影响婴儿休息,甚至导致婴儿生长发育不良。 婴儿湿疹病因常难以确定,可能与婴儿本身过敏体质及牛奶等外源性致敏因素有关。如果婴儿受外源性过敏因素反复刺激,容易诱发婴幼儿哮喘等。因而要早防治。 防治1、孕期饮食均衡。不要偏食挑食。 2、出生后争取纯母乳喂养。尤其是第一口奶要吃母乳。 3、不能喂母乳或母乳不足,需要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出现湿疹,需要换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 4、宝宝出生后注意润肤保湿。 5、皮疹较多需要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外用,不要看到激素就担心,短期应用影响不大。 6、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湿疹,乳母需要暂停奶、蛋、海鲜和面食等四类食物。皮疹消退后再一种种重新尝试,哪种食物乳母吃了婴儿不再出现皮疹,乳母可以继续吃,如果再次出现皮疹,乳母就不要再吃。
白色糠疹白色糠疹最为常见,也称为单纯糠疹,好发于3-16岁的孩子,常见于面部,颈部及上肢也可以发生。面部以颧部,双颊及下巴的苍白色斑多见,部分白斑表面有一层细细的鳞屑;有些孩子在早期局部有些发红,称为红斑炎症期,这个时候微微有些发痒。 白色糠疹和易患湿疹的特异性体质、日光照射、频繁洗涤和局部皮肤干燥有关,不属于真菌感染导致的体癣。 民间曾称白色糠疹为“蛔虫斑”或“桃花癣”。为什么称“蛔虫斑”呢?是我们的祖国医学根据经验观察所得,不过目前研究不能证明与蛔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有关,驱虫后皮损常常也没有改善。 因此,白色糠疹不是“蛔虫斑”,和蛔虫没有关系;更不是白癜风,家长不用太着急。但也需要排除下列皮肤病,如果有困难需要找皮肤科医师。 白癜风白癜风:①通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表现为大小和形状各异的脱色性白斑,周围颜色正常或有色素增加;②皮损好发部位为面部、颈部、手背和躯干,粘膜及周围皮肤也易受侵犯,如眼、鼻、口、耳、乳头、脐、阴茎、女阴和肛门;亦常见于外伤部位,白斑部位的毛发通常也变白;③排除其他白斑性皮肤病;④在wood 灯下白斑区见亮白色荧光。 花斑癣花斑癣俗称汗斑,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一种皮肤浅角质层的慢性真菌病。儿童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白色斑点,表面覆极细鳞屑,前额、面颊多见。 白色糠疹防治1、润肤。全年都需要使用润肤霜,特别对于婴幼儿和易患湿疹的孩子; 2、防晒。应从小做起,教导孩子保护皮肤的安全知识,比如多使用阴影防晒,正确使用防晒霜和墨镜等。 3、激素。如果局部皮损处于红斑炎症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弱效激素,如尤卓尔等,常常能收到很好效果。但是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药物不能替代润肤霜和防晒。 4、其他。如果同时考虑存在肠道寄生虫,当然可以口服驱虫药;儿童定期体检,注意营养均衡和必要的营养素补充。
小婴儿反奶很常见,几乎每个宝宝都会发生,一般属于生理性,问题不大。但早产儿出院后奶汁返流引起吸入窒息危险较大,需要引起家长重视,避免严重的不良后果。 预防 1、喂奶前做好准备工作,换好尿布、整理好衣服,减少喂奶后过多翻动孩子引起吐奶; 2、如果是配分奶喂养,喂奶前先倒转调好牛奶的奶瓶,排空空气,以免呛奶; 3、喂奶后可以竖起身体轻拍后背。 紧急处理 1、少量口角溢奶一般没有关系,擦拭就可。 2、反奶较多需让宝宝侧身拍背、擦拭口鼻奶汁。 3、喂奶时出现呛咳、脸色发紫、哭吵或者反应不好,要马上侧身拍背,如恢复正常可继续观察,如无好转,尽快就近送医院;送往医院路上也要侧身,避免呕出奶汁再次吸入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等悲剧发生。 本文系郑俊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序号、平均掌握月龄(词汇): 1、8m(妈妈) 2、10 m(爸爸) 3-4、13m(爷爷、奶奶) 5、14m(阿婆) 6-7、15m(呜呜、姐姐) 8-19、16m(鸡、鱼、宝宝、汪汪、吃、猫、拿、蛋、鸭、狗、咦) 20-26、17m(手、脚、灯、阿公、弟弟、糖) 27-40、18m(妹妹、饭、鞋子、鸟、喵喵、不要、眼睛、耳朵、月亮、肉、饼干、嘎嘎、电视、菜) 41-47、19m(阿姨、大、娃娃、我、门、要、谢谢) 48-50、20m(衣服、裤子、叔叔) 详细版见下图:
称口腔念珠菌病。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为白色斑块酷似鹅口,故称“鹅口疮”。 预防、家庭护理1.怀孕期间阴道霉菌感染应尽早治疗。分娩新生儿接触母亲产道分泌物而感染。 2.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洗漱用具和家长分开,并定期消毒。 3.乳具(奶瓶、奶嘴、奶头、吸奶器) 餐具每次用完清洁煮沸消毒。 4.母乳喂养,喂乳前后洗手, 用温水洗乳头乳晕;婴幼儿常洗澡、勤换衣、剪指甲、勤洗手、洗玩具。 中美两国治疗方法鹅口疮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很小。防治鹅口疮除了减轻症状,更重要的是阻止真菌蔓延至身体其他部位导致严重感染。治疗的关键是控制真菌感染和切断感染源。
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比较常见,父母家庭护理上需要注意下列几点:1、原有的饮食尽量不要停改,切记忌口,不要不喂东西,除非伴有呕吐;喂配方奶的孩子如果拉水样大便久,改无乳糖奶粉喂养,母乳喂养不需停母乳也不需要改无乳糖奶粉。2、根据医嘱吃药,如思密达冲剂、益生菌、甘草锌等,这几种药比较安全,放心服用,尤其甘草锌或其他补锌药要吃10-14天,好转更快,下次不容易发病。3、注意按医嘱口服补液盐水,可以避免或减少静脉输液。4、就诊时最好带宝宝大便或拍照,方便医师辨别腹泻原因或检查,大便放到一次性杯子里带来,拉的大便最好到检验时在半小时之内,到门诊后可以先让医师开单检查。 本文系郑俊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水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膳食成分,个体对水的需要量与年龄、性别、身体活动、代谢、气候、环境温度与湿度、膳食等因素有关。正常人体内水的出入量与体液保持动态平衡,每日需要的水量与热量消耗成正比。婴幼儿消耗热量相对较高,年龄越小,水的需求按体重计算越高。 一)宝宝一天所需的水量究竟是多少? 例1:2月龄的宝宝,体重5kg,对照表格计算每日需水量=(120~160)×5=600~800ml,一般2月龄宝宝一天母乳或配方奶量大概700~800ml,奶里含水量完全能满足宝宝的需要,所以不需要额外喂水。 例2:8月龄的宝宝,体重8kg,对照表格计算每日需水量=(120~160 ml)×8=960~1280ml,8月龄每天的奶量大概700~900ml,奶里含水量就不能满足宝宝对水分的需要,需要额外喝水。额外喝水量=需水量(960-1280 ml)-奶量(700-900 ml)-辅食中水分(根据实际辅食量,如20克米粉加水80ml)。 例3:14月龄宝宝,体重10kg,对照表格计算每日需水量=(100~140 ml)×10=1000~1400ml,宝宝每天的奶量大概500ml,额外喝水量=需水量(1000~1400 ml) -奶量(500 ml)-每日三餐各类食物中大概含水量。 以上都是理论上的计算值。每个宝宝都是有个体差异的,宝宝到底需要多少水,没有绝对确定的量,只有推荐的大概范围。家长还需要根据天气状况、宝宝的活动状况、小便情况来调整饮水量和饮水频率。天气热了,出汗多了,尿偏黄了,嘴唇偏干了,可以增加喂水。 二)每次给宝宝喝多少水量合适呢? 1、6月龄之前,无论母乳、配方奶喂养,还是混合喂养,所摄入的奶能提供宝宝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包括液体量,所以不必额外喂水。除非疾病,如腹泻脱水,需要补充液体。 2、在6-12月龄,让宝宝习惯凉白开的味道要比让他饮足量的水更重要。从添加辅食开始,每次吃完辅食或者奶后,可以给宝宝少量喂水,10-30ml左右,既清洁了口腔,又能让宝宝适应凉白开的口味。 3、1岁以后,已经习惯了凉白开的宝宝,在活动后一般能主动要求喝水,每次喝20-50ml左右,家长在带宝宝活动时记得带好水杯,需要时提供给宝宝饮水。 三)宝宝要喝什么样的水? 1、凉白开,其他普通的矿泉水、纯净水也是可以。 2、6月龄后喝奶、喝果汁不能够代替喝水。水是机体必须的营养素,如果用奶代替凉白开,长期超量摄入会造成肥胖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矿物质如钙摄入过多有肾结石的隐患,血钙过高还可能影响到其他微量元素如铁的吸收。果汁在制作过程中,维生素和纤维素被破坏和剔除,含糖比例增加,果汁代替水不利于营养均衡。 3、需要喝“婴儿专用水”吗?不需要。“婴儿专用水”只是商家销售的噱头,没有必要为此付出智商税。 4、尽量不要让宝宝尝试含糖饮料,宝宝尝到甜头,有可能会不喜欢白开水的无味。 四)怎样让宝宝喜欢喝水? 1、可以在水杯里加入切块的水果(水果要切大块一点,以免小块的水果造成误吸呛到宝宝),这样可以带来味道的稍微改变,增加了趣味性,让宝宝爱上喝水。 2、选择特别能吸引宝宝的杯子,如萌萌哒卡通图案,特殊造型的水杯等,让宝宝爱上喝水。 3、父母的示范。对于大一点的宝宝,父母多做示范饮水,鼓励宝宝自行添加凉白开,在主动饮水后给予表扬和肯定。 五)宝宝喝水其他事项: 1、什么时间喝水?饭前饭后喝水都是可以,不用太执着于喝水的具体时间。 2、水杯大小如何选择?1岁以下可选150ml-200ml容量的杯子,1岁以上可选300ml-500ml容量杯子,出去活动2小时左右带上一杯就足够了。 3、如何让孩子习惯水杯?在家时,将宝宝的水杯放在他的视线范围;外出时随身携带水杯,时不时将杯子递给宝宝或者将吸管放进他嘴里。
2岁以前宝宝的湿疹一般表现为红斑、潮红、皮屑、脱屑、渗出、水疱、丘疱疹、结痂(或者是宝宝挠破了结痂),常长在脸颊、头皮、手背脚背,及膝盖和手肘外侧容易受到摩擦的地方,尿布包裹的区域一般不会出现湿疹,天气干燥的时候容易加重。 一)预防和改善湿疹最重要的是:找到湿疹的诱因,尽可能回避。母乳喂养可以预防湿疹,母乳喂养宝妈饮食一般不会引起宝宝过敏,宝妈不要轻易忌口。如果宝宝对牛奶过敏,考虑换水解蛋白蛋白奶粉。 二)湿疹护理要点: 1、重点日常做好保湿工作,每次洗手、洗澡后都要涂抹保湿霜; 2、一天或隔一天洗一次澡,如果要用沐浴液,请选择弱酸性,单次洗浴时间控制在10~15min,水温在 32~40℃ 之间,不宜过热; 3、穿浅色、纯棉、柔软的衣物,尽量避免化纤和工业染料的刺激,洗衣服的时候要漂干净,不要使用柔顺剂; 4、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室温保持在22?26℃,湿度保持在50%~60%。如果宝宝同时患湿疹和哮喘,室内湿度控制在45%?50%之间,避免湿度过高增加尘螨繁殖的风险,并对皮肤做好保湿; 三)外用激素药膏: 1、激素药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市面上号称不含激素的湿疹膏成分不明,有些事实上添加了激素,不规范的使用反而会增加负作用的风险; 2、可选用激素药膏:艾洛松、地奈德和尤卓尔乳膏等。激素乳膏和保湿用品间隔10?15分钟使用,哪种先用都可以,激素药膏疗程2?4周以内。用量见下图。 3、湿疹复发并不意味着对激素产生依赖,而是因为过于担心激素副作用提前停药减药,还没得到控制的湿疹死灰复燃; 4、湿疹愈合后,可能会在皮肤上留下颜色较深的色素沉着,通常只要病情控制得好,色素沉着是会慢慢自行恢复的,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