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轻微或无症状的男性腹股沟疝患者,观察等待也是一种建议的治疗策略。但是需要考虑到成本效益和等待风险的平衡问题,因为在等待过程中无症状患者也可能出现疼痛或嵌顿等症状甚至因此而急诊手术。研究发现择期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分别为 8%和 0.2%~0.5%,而急诊手术的并发症 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32%和 4%~5.5%(死亡率 增加了 10~20 倍)。目前,什么时候是最好的手术时机,仍尚无定论,仍需要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随访来确定。基于以上考虑,建议对于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患者,若医疗监护条件不够,慎重选择观察等待策略。对于男性有症状患者或者女性疝患者建议及时安排手术。(本观点来自于2018 国际腹股沟疝指南)
腹腔镜技术(IPOM):在中国,使用腹腔镜修补脐疝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多。 腹腔镜可以帮助外科医生明确缺损边缘, 发现合并的上腹疝或隐匿疝。 这在开放手术时很难做到,尤其当脐疝缺损较 小,不能满意的用手指进行腹腔内探查。 许多大缺损周围存在小缺损,如果遗留会导致复发率增加。 腹腔镜技术因为将补片放置在腹腔内,可以提供足够的覆盖范围。腹腔镜技术首先需要进入腹腔,常用的方法是 自左侧肋缘下使用气腹针建立气腹,根据腹腔内粘连情况及缺损的大小,使用 3~5 个戳卡完成手术。 典型的戳卡布局为左侧腋中线平脐作为观察孔,其上下再使用 2 个 5 mm 戳卡作为操作孔。 首先进行腹腔内探查,再评估腹壁及脐疝缺损的情况。 接着还纳疝内容物及分离疝内容物与缺损和腹壁的粘连。 脐疝时这种粘连多不严重。 松解粘连还纳疝内容物后,腹腔内测量缺损大小,选择合适补片,做到每个方向上 5 cm 范围的覆盖。 可以腹腔内缝合关闭缺损,或使用钩针。 补片需要妥善固定,可以使用缝合、钉枪、医用胶或混合使用上述技术。 需保 证腹腔内脏器不接触补片的非防粘连部分。
一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年老体弱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使用疝带,但长期使用疝带可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而变得肥厚增加了嵌顿疝的发病率。目前为止,成人腹壁疝是不可能自愈的,手术是根治疝病的唯一可靠方法。手术的的目的是修补腹壁缺损,其方式分为微创手术、开放手术。具体实施哪种手术方式依据病情选择,实施个体化治疗。利用网片对疝进行无张力修补是现主流的手术方法,即用一种特殊材质的网片植入人体把缺损、薄弱部位加强。现无张力修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开放修补方式:传统的修补方式,手术时间短,手术适应症广泛。2.腔镜修补方式:新型的修补方式,手术切口小、对腹壁和精索的创伤较小,完全直视下操作更精确,基本上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能够快速的恢复工作状态,术后伤口并发症等发生几率较低,对于复发疝、双侧疝尤其适用。
一、概念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是肛门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脓腔逐渐缩小而形成的瘘管。为复杂肛瘘下定义是困难的,肛瘘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定义为:当瘘管穿越外括约肌的30-50%以上(高位括约肌间、括约肌上方、括约肌外方)女性前侧瘘管,多个瘘管,复发性瘘管,或伴有肛门失禁,治疗后可能引起肛门失禁的肛瘘均认为是复杂肛瘘(Complex Anal Fistula,CAF)。二、病因原发肛瘘起源于隐窝腺化脓感染,在内外括约肌间隙蔓延,进入肛门周围间隙,或直肠周围间隙或坐骨直肠窝间隙。有人认为因肛门腺感染而引起的肛瘘占95%~97%。继发肛瘘多由全身疾病引起如Crohn’s病,溃疡性结肠炎(UC), 多发性化脓性汗腺炎,结核,Hiv/AIDS,放线菌病,白血病,骶尾畸胎瘤,腹内或盆腔疾病,肿瘤、外伤等。约40%Crohn’s病有肛门直肠表现。手术时对原发瘘管(主管)判断错误,忽略支管,漏掉真正内口,外科医师担心损伤括约肌致使手术不到位,均能导致复发,最终形成CAF。三、分类一、国内分类高位瘘{高位单纯性瘘高位复杂性瘘{低位单纯性瘘:低位瘘低位复杂性瘘:按照1975年全国首届肛肠学术会议制订的肛瘘统一标准,即使是高位肛瘘也只是管道走行较高而已[2]。二、Parks’分类: 见图1。 (1)括约肌外侧瘘(ESF),(2)括约肌上方瘘(SSF),(3)经括约肌瘘(TSF), (4)括约肌间瘘(ISF),三、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大多数CAF经历肛旁脓肿到瘘的发展过程,有手术失败和/或复发历史,有的曾患过IBD、TB、HIV/AIDS等。2.肛门周围区域体格检查:除全身体检外,还要做血液学检查,放射学检查,内窥镜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肛门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瘘管造影或排粪造影:瘘管造影即不准确也不可靠。3.特殊检查:, CT扫描摄影:对直肠周围深部脓肿有用,对软组织分辨率差,不能显示肛提肌和括约肌,对诊断肛瘘意义不大。肛内超声(EAUS):EAUS能清晰分辨肛瘘主管走向,支管的分布和数量、内口位置。目前采用12.5MHZ变频探头配合变频全数字彩色多普勒声像仪能横、纵、斜三维成像可显示肛门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影像,术前能进行Parks分类,其准确率高达100%。磁共振成像(MRI):腔内MRI是诊断CAF的一项新技术,有多平面,多容量和高分辨率,能准确描绘肛门内外括约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的解剖结构并显示肛瘘与肛门周围肌肉的关系并对术后疗效作出正确评估。是EAUS的很好补充。肛门直肠压力测定(MAP),能准确测试肛门肌肉张力,直肠顺应性,肛管直肠感觉和肛门直肠抑制反射,通过静息压和收缩压,提供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病理生理学数据,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确定术后括约肌损伤程度,TSF检测出内外括约肌都被切开导致肛门静息压和收缩压下降,大约53%~57%的病人有轻微失禁,可由药物和生物反馈治疗,严重损伤需要修补。四、治疗因人体肛门导管的解剖差异,因此临床形成不同肛瘘肛门腺导管在齿线以下,占68%肛门腺导管在齿线以上占28%肛门线导管在齿线上下占4%还有1%~2%的病人肛门腺导管穿过内括约肌下方,因此临床查找肛瘘内口和瘘道走向是关键。目前所采用的几种探查内口的方法:(1)Goodsall-Salmon’s法则(高位瘘不全适用);见图2。 (2)指诊法(3)探针法(4)肛镜检查(5)碘油造影(6)隐窝倒钩法:适用于无外口的内盲瘘病例,倒钩插入0.5cm以上,即可确定为内口所在。(7)美兰注射法或注液法(8)坠道式剥离牵引法,适用于高位肌间瘘。(9)开窗留桥分段探查法,适用于长弯形蹄铁瘘。(10)腔内超声检查亦可提示瘘道的行踪轨迹,有助诊断。治疗CAF的治疗目前仍然是个棘手问题,因为术后复发和失禁的发生率较高,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根除病变,预防失禁,降低复发。1.瘘管切开:2.瘘管切除:对怀疑因IBD、TB等继发肛瘘,应考虑瘘管切除,以便进行病理学检查,手术时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失禁,常与其它术式联合施行。3.挂线:瘘管累及大部分外括约肌,为避免失禁采用挂线。因为挂线能引起周围组织炎性反应和纤维化并起到引流作用,一旦切开可防止括约肌回缩不致造成失禁,其复发率为2%~15%。4.松弛引流挂线:是CAF常用的方法,特别是高位经括约肌瘘。切开支管,将探针插入主管,沿瘘管走向,切开覆盖的肛门皮肤直到外括约肌。切开内口和外口之间的肛管黏膜与外面伤口会合,用一根7-10号丝线通过内口绕过外括约肌进行挂线,松松结扎,能有效引流。3周后肛门旁伤口大部愈合,在局麻或腰麻下,搔爬不健康的肉芽组织,用探针从挂线的内口穿出,将剩余的少量肌肉组织切开,取出挂线,愈合率最低在75%,复发率27%。6.黏膜瓣推移术(MAF):此术式仅适用于TSF和SSF。7.脱管瘘切除术:最近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ihsanTasci为了降低CAF术后复发和失禁,研制一种机电一体小型可操纵的导管,其头部有一类似牙科钻插入瘘管(类似地质取岩的原理)每分钟旋转150圈,将瘘管内2mm厚的周围肉芽组织、异物等研磨打碎,通过输出管道排出体外,缝闭内口,使肛瘘形成一个圆柱状空腔,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填充管腔,放置引流促进瘘管愈合。我们治疗13例CAF(TSF、SSF、ESF),平均随访13个月,除1例复发外,其余全部愈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留括约肌的瘘切除术。8.纤维蛋白胶封堵技术(FGST):Abel(1993)首次报道使用治疗阴道直肠瘘和CAF,方法简单,不切断括约肌。经临床和MRI确诊为CAF后术前无需特殊准备, 手术处理技巧:术前准备:患者术前清洁灌肠排空肠容物,麻醉方式:采用骶麻或鞍麻,取左侧卧位行骶管麻醉(0.5%利多卡因10~15ml)后,转截石位肛门会阴部常规消毒后铺巾,暴露肛门,用探针从外口插入。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插入肛隐窝部位手术方法:分段挂线法短于5cm者直接紧线,长于5cm者中途开窗。然后紧线,当纵行瘘管与横行瘘管成“井”字或“△”形交叉时,横行瘘管要挂“浮线”,即不紧线,只起引流作用。待主管线结脱落后拆除浮线,即可愈合。术毕皮下注射亚甲蓝局封。分期手术并用纤维蛋白胶治疗复杂肛瘘:低切高挂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半缝合半挂线法—治疗外口较远的肛瘘 。不切断括约肌肛直肠腔内外缝合治疗肛瘘CO2激光治疗优点:TDP特定电磁波。作用的机制是:TDP的复合涂料板含有30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受电能转换成的热能激发产生一种不同波长和不同能量的综合电磁波,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增强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进而起到消炎、消肿及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采用主灶改道、外口开窗、支管旷置法治疗蹄铁型肛瘘,该术式不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且术后瘢痕小,肛门不易变形,不影响愈合时间,因而值得推广。对复杂性肛瘘手术后容易和可能产生的复发、括约肌损伤、肛门畸形、肛门排便能力不良等后果,要提高预见性,充分认识复杂性肛瘘治疗的医疗风险。手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寻找内口准确。肛直肠蹄铁形脓肿内口多在截石位6点齿线附近或参照索罗门定律,我院对于脓肿期手术寻找内口极少采用探针,用手指或止血钳检查,减少假道及假内口的可能。2术中钝性分离间隔,肛直肠蹄铁形脓肿易向周围间隙扩散,间隔难以钝性分离时各间隙内亦可分层挂橡皮筋对穿引流。3换药时,创口用凡士林纱条分隔确保不会桥形愈合。4参考药敏有效选择抗生素。之前,可选用广谱抗生素或针对G-杆菌为主抗生素。5疗效不理想,应考虑结核或特异性感染及混合感染,部分病例诊断性治疗可帮助诊治。术后处理 禁辛辣食物,禁饮酒,多食蔬菜,保持大便为软便,防止便秘。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温开水溶液坐浴。每次15~20min,每日3~7次,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由于复杂性肛瘘瘘道走行多变,深浅不一,曲直不等,手术常无一定的固定模式可循,应遵循因症施术,综合运用多种手术技巧,才能最终获得正确处治,取得理想的预期疗效。如何预防:既往对于肛直肠脓肿治疗,多采用切开引流,伤口愈合后半年至1年如形成肛瘘则二期挂线术,治疗时间长,病人相对痛苦,费用比较高。经我院多年来总结,对于肛直肠脓肿综合脓肿切开引流+肛瘘挂线方法,采用多切口分段挂线疗贯治疗,疗效满意。橡皮筋取材于一次性手套皮筋边,弹性好,局部组织反应少,易清洁。肛周放射状切口,隔3~5cm分段切开,橡皮筋对穿引流,引流通畅,易观察。炎症消退后,边引流创口边充填式生长,不留死腔。转移外口,在内口最近处切开并与内口挂线,皮肤肌肉、韧带等损伤较小,肛门不会变形,肛门功能极少受损。具体介绍目前处理复杂性肛瘘的几项常用技术(1)切开术的应用主要是对肛管直肠环的处理:肛门括约功能的主要结构基础是肛管直肠环,无论是高位或低位复杂性肛瘘常与此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耻骨直肠肌是肛直环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往认为切断耻骨直肠肌会导致肛门失禁。但近年临床实践证实,单纯切断耻骨直肠肌并不一定导致肛门失禁(如耻骨直肠肌肥厚患者,完全切断此肌不会出现肛门失禁)。其原理是高位肛瘘由于反复发作,长期炎症刺激,引起肛门内口附近括约肌产生炎性反应,而致局部纤维化,组织硬变机化,故此括约肌切断后,由于获得了与周围组织附着固定支点,不会引发排便失禁。目前一般掌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管壁(不含深部)切开以扩大引流瘘道,部分环上瘘道搔刮扩创旷置,达到充分引流即可,扩创后的高位旷置瘘道实际上已远离肛管高压区(即距肛缘1~2cm处的肛管部位),因此没有必要切开或挂线处理,只需旷置引流即可。(2)旷置技术的应用旷置技术建立在内口原发病灶的彻底清除,被旷置的瘘道,窦腔扩创充分获得良好引流的基础之上。旷置技术可应用于部分主管旷置、主管截根支管旷置。对于位置高、脓腔大的病例可置双管闭式引流,便于术后冲洗窦腔。(3)挂线技术的应用挂线术是传统的祖国医学运用,挂线具有切割、引流、刺激、标志四种功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挂线种类和方法有低切高挂、开窗留桥分段挂线、高位肛瘘顶端挂线或途中人为造口挂线以及药物分段挂线等。前三种为橡皮筋挂线,后者为药物丝线挂线。根据病变需要,可分别采用一期紧线(病程长、肛直环已机化、脓腔不大),延缓紧线(病程短、肛直环机化不明显、脓肿大),或挂浮线(长瘘支管、分段挂线、引流、刺激生长)等多种方法。临床上,如何合理地应用挂线术,有几个问题应得到重视。①挂线术的选择应指征明确。只有对那些病变十分复杂,瘘道完全穿过肛直肠环或其大部的病例才施行挂线术。高位肛瘘的挂线范围仅选择在瘘道经肛管直肠环范围或非全程挂线,后期切开挂线部。一般掌握在术后10~12d。②挂线组织应少,不宜大束挂线,这要求术中应尽量可能敞开病灶,只对肌肉组织部分行挂线处理,从而使挂线的目的更加明确,同时亦可避免单纯挂线容易遗漏支管、残腔等问题。③合理地选用切开挂线和引流挂线,根据治疗目的,挂线原理不同,选用不同的挂线方法。④对大束组织,可采用分组挂线或双挂线,分组挂线可解决大束组织挂线切割不完全,需要再次紧线的问题。对有两处需同时切开挂线者,可先一处紧线,另一先挂浮线,待第一处紧线切开后,再紧浮线,这样可以避免二次手术或一次手术可能带来的问题。(4)一期缝合技术的应用:此项技术由来已久,现在主要用于长弯型蹄铁的支管部分, 目的是为了加速愈合,缩短疗程,减轻肛门畸形的发生。成功的关键是:①控制感染,妥善处理原发病灶及主管。②建立良好的健康的新鲜创面,所缝创面应呈锲形切口。③消除死腔,正确的缝合技巧,一般采用U形或8字形缝合,必要时可置皮片引流。(5)肛尾韧带的外科处理:肛尾韧带是外括约肌浅部延伸至尾骨尖而成。它是维持肛直角的重要结构。高位或低位后蹄铁瘘,病灶位于直肠后间隙或肛管后深间隙,势必牵涉到肛尾韧带的正确处治,以免术后产生肛门直肠的移位变形而致失禁。处理方法:①对病变累及肛尾韧带部位表浅者(为低位蹄铁瘘)可直接纵形剖开此韧带浅层,直达到病灶进行清创、搔刮、冲洗引流、修剪整齐后缝合等。②对病变累及肛尾韧带部位深在者(为高位蹄铁瘘),可按下列方法处理:A顺此韧带方向从中间纵形切开,用血管钳撑开,直达病灶,扩创后置入引流物。B于主要病变一侧切断肛尾韧带的一半,清创病灶充分扩创后敞开引流。C于肛尾韧带两侧适当切断部分纤维,用银质探针引导挂线,缓慢切割。D沿与肛尾韧带垂直方向横行切断清除病灶一期缝合,此法易致感染,应慎用。
除了合成补片以外,目前临床上也开始应用生物材料补片,主要来源于动物的组织,如猪小肠的黏膜下层组织,牛的心包、肌腱,猪皮,猪血纤维蛋白原静电纺,人脱细胞真皮组织等。生物补片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实际上是让补片代谢和组织再生同时进行的过程。在植入生物补片后,随着补片的代谢,通过诱导自身组织再生,促使筋膜重塑,使得缺损的筋膜得到修复。生物材料具有可降解的特性,最终为宿主自身组织替代,对包括输精管等在内的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显著降低,避免了合成补片常见的由于异物反应、组织纤维化等引起的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但是在完成组织缺损区的重塑过程中,如果重建组织强度的增长与植入假体强度的衰减无法保持平衡,便会导致复发或局部膨隆。相较于合成补片,生物补片在临床应用较少,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目前生物补片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青少年也就是具有生育需求或者尚有发育空间的人群占比较高。 无论是合成补片还是生物补片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目前尚无一种修补材料可以达到“理想” 补片的要求,甚至未来也很难产生这种完美修补材料。因此,为患者选择一个十全十美的疝修补材料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疝外科医生只能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如腹壁缺损程度、发育情况、生育需求以及全身免疫状况等综合考虑为患者选择一个“合理”的腹股沟疝修补材料。
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是合成补片,主要有聚丙烯(PP)、聚酯(PET)、膨化聚四氟乙烯(ePTFE)和聚偏二氟乙烯(PVDF),其中聚丙烯补片使用最多。因为合成补片不可降解和吸收,所以能够维持足够的强度,降低术后疝复发的可能。有研究显示,将聚丙烯补片按其重量不同,分为轻量型补片28g/m2、中量型补片45g/m2和重量型补片95g/m2。轻量型补片具有较大的网孔直径,减少补片的表面积;采用轻质量材料,也可以减少异物反应和纤维化,相对于重量型疝补片有更好的组织相容性,因此患者术后有较好的舒适性。尽管合成补片植入后在人体内是一个永久性异物,存在感染、局部不适、慢性疼痛等风险,但是轻量大网孔的聚丙烯补片仍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当然,因为轻量大网孔补片降低了材料质量,不可避免的降低了补片的强度,所以对于腹壁缺损较大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可以考虑选择中量或者重量聚丙烯补片,以降低术后疝复发的概率。对于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材料选择,降低复发率是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但是补片对男性患者生殖功能的影响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特别是对于青年男性患者。虽然2018年一项基于丹麦5个国家注册系统、14年临床数据的研究显示,补片修补对男性生育率没有明显影响,但是,仍受到部分专家的质疑。建议有生育需求的男性腹股沟疝患者慎重选择使用合成补片。对于正值生长发育期的青年患者,植入体内的合成补片无法随身体的生长而延展,甚至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挛缩,因此使用不可降解的合成补片也需要特别谨慎。
疝修补补片主要应用于腹壁疝的修补,目前疝修补术是治愈腹壁疝的唯一选择。疝修补术是指通过手术治疗疝气,可以分为三大类:传统疝修补术、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和疝腹腔镜修补术。目前无张力修补术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治疗腹壁疝所采取的常规术式,而疝修补补片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手术的植入材料。美国疝学会年会把疝修补片材料分成4大类::1、高分子不可吸收材料补片:聚丙烯、聚酯和聚四氟乙烯;2、可吸收材料:聚羟基乙酸、聚乳酸羟基乙酸3、复合补片:聚丙烯和聚四氟乙烯复合、薇乔和聚丙烯复合、单乔和聚丙烯复合、植物性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复合4、生物补片:其以生物自然材料为基础,得到美国药品和食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已经使用于临床的材料有人体真皮、猪的小肠黏膜下层、猪的真皮、胚胎牛的真皮等。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高分子不可吸收材料补片也称之为合成补片,在特定情况下也使用生物补片
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历史过程。在1986年以前,腹股沟疝的修补一直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技术,就是用缝线把组织缝合起来修复疝,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国家一直沿用意大利医生巴西尼于1884年创立的Bassini法疝修补术,就是传统的疝修补方法,这种方法对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有效率达70%以上。在1986年,美国著名的外科医生李金斯坦正式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补片修补方法,应用补片能够降低组织强行缝合的张力,并且能够有效加强腹壁缺损区域的强度,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有效率也提高到了99%以上,因此目前补片修补手术也就成为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主要方式,这也是疝外科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90年代初,我国著名外科医生黎介寿院士将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引进国内,并于1997年开始在临床大规模推广应用。20多年的时间,我国的疝和腹壁外科发展迅速,手术方式有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均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2腹股沟或者腹部有肿物突出一般患有疝气的人,发病的部位大部分都在腹股沟这个位置,所以想要判断是否是疝气的一种疾病,可以通过观察腹股沟或者是腹部,如果有肿物突起,并且按压是非常柔软,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是由于疝气所造成的。2安静休息时肿块消失患有疝气的人,一般都是在行走或者站立的时候,肿物突出比较明显,而且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病,但是在安静休息的时候,肿块就会慢慢的消失不见,对于这样的患者来说,也可能是由于疝气所造成的,可以通过正规的检查来确定,因为这种疾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够使这种疾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2腹部经常出现疼痛疝气的患者除了会有明显的肿物以外,也会出现腹部疼痛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患者,会因为这种疾病的原因,经常的出现哭闹,则需要尽早进行检查。
“疝气”是如何形成的?导致疝气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2先天性因素,由于这一部位的组织相对较弱,有些组织和器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穿过腹壁,导致疝气。2后天外部因素,由于腹壁的强度减弱,腹内压突增导致疝气的发生。2身体疾病因素,例如经常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引起腹腔压力升高的疾病也可以诱发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