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尖的,像冲动的男孩子,速度不高——正常好孩子 ●舒张期缺如——绝大多数是好孩子,没事 ●阻力低,比脐动脉阻力还要低——宫内缺氧 ●速度高,大于孕周的2倍,——胎儿贫血的可能性必须提示 ●舒张期持续反向,先松松探头,再转一圈,依然反向——担心中ing
乳腺结节的微创手术,目前有旋切和热消融两种技术。大多数的患者并不明白两者的区别。今天我就跟大家简单的解释一下。一、手术共同点乳腺结节微创旋切术和微创消融术都是在超声仪器的监视引导下操作的,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精准、微创。二、手术不同点1.乳腺结节微创旋切术需要在皮肤上做一个4mm左右的小切口,用到的关键耗材是旋切针,针的粗细4mm左右。在超声的引导下,将旋切针穿刺放到结节的后方,打开旋切针前端的切割针槽,将结节连同周围的少量腺体组织切割成条状,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吸出体外。术后需要局部弹力绷带加压48小时,两周内不宜做重体力劳动。2.乳腺结节微创消融治疗,用到的关键耗材是消融针,目前主要有射频、微波、激光3种,应用比较多的是射频消融针,粗细1mm左右。三种消融原理类似,都是用一根细的消融针经皮肤穿刺入结节内,针尖可以对周围的组织加热,利用热量将结节“烧死”,皮肤无切口,术后不需要局部加压,被烧死结节以后会逐渐萎缩,甚至完全消失。三、手术的适应症目前,乳腺微创旋切术及消融术主要用于乳腺良性结节。对于乳腺恶性结节,常规还是采用外科切除的方式。当然也有学者在探索把旋切术及消融术应用于乳腺恶性结节。部分研究认为,对于较小的乳腺癌,可以直接采用消融的方式灭活肿瘤。或者先把癌症消融,再进行旋切的方式切除肿瘤,这样可以减低手术导致肿瘤远处转移的机率。
晚孕后才能下前置胎盘的诊断,需测量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的距离 20mm,正常;20mm,正常;11~20mm,低置状态;0~10mm,边缘前置胎盘,建议32周复查;覆盖宫颈内口,前置胎盘,建议32周复查 注意: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距离可随孕妇膀胱充盈程度不同而发生显著变化。所以测量时因充盈膀胱后检查,复查因尽量保持同样的充盈度。
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可对部分常见疾病作出比较准确诊断,具有操作简单,性价比高,无辐射等优点,临床价值显著。超声体检中消化系和泌尿系最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下面几种:—脂肪肝—肝囊肿—肝血管瘤—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肾囊肿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病因: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高热量的食物与缺乏锻炼已成为脂肪肝的两大病因。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轻者一般无症状。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临床处理:一般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达到脂肪肝治疗和预防的目的: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取、多运动。严重者需要咨询医生。肝囊肿是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全球肝囊肿患病率为4.5%~7.0%,仅5%需要治疗。通俗的讲,可以认为它是肝脏里的一个水泡。病因:1.多为先天性原因所致,由胚胎时期胆管发育异常造成;2.小部分肝囊肿由创伤和炎症所致。临床症状:肝囊肿较小者(小于5cm)一般无症状。囊肿增大后,可出现肝大、右上腹不适、腹胀、腹部钝痛及腹部包块,合并感染者可出现发热、疼痛。临床处理:1.囊肿较小而无症状,一般无需处理,定期随访观察即可;2.囊肿较大压迫症状明显者,主要行囊肿开窗术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病人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常在B超检查或在腹部手术中发现。尚无证据说明其有恶变可能。大家见过皮肤上的血管瘤,可以想象肝内局部区域出现类似的血管变异。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肝血管瘤的发生是先天性肝脏末梢血管畸形所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肝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肝血管瘤。临床表现:肝血管瘤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当血管瘤增至5cm以上时,可出现下列症状:可能会发现腹部包块,右上腹隐痛,会出现压迫症状(可能会压迫食管、胆管、门静脉、胃等,引起相应的症状),如果破裂会引起上腹部剧痛、出血、休克等严重症状。临床治疗:一般如果血管瘤较小(小于5cm)且无症状,一般无需处理,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如果血管瘤较大,可采用手术治疗或肝动脉栓塞术等非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大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部分患者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胆囊息肉(gallbladderpolyps)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因在临床上和影像学检查上很难明确其性质,故又称“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大部分患者无不适表现,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或人群普查时经腹部B超才偶然发现。有症状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闷胀不适,一般不重,多可耐受。较小的胆囊息肉一般不用治疗,定期观察即可。但以下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1)息肉样病变>1cm,特别是单发、宽蒂者;(2)年龄超过50岁者;(3)短期内增大迅速者;(4)合并胆囊结石或有明显临床症状。肾囊肿是成年人肾脏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异常,通俗的说也可以认为是肾里的水泡,可以为单侧或双侧,一个或多个,直径一般2cm左右,也有直径达10cm的囊肿,多发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越来越高。单纯肾囊肿一般没有症状,只有当囊肿压迫引起血管闭塞或尿路梗阻时可出现相应表现,有可能对肾功能产生影响。较小的肾囊肿不需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当囊肿超过5cm,应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囊液抽吸术并囊内注射硬化剂或行手术治疗。肾结石是晶体物质(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在肾脏的异常聚积所致,为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泌尿系统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结石但常始发于肾,肾结石形成时多位于肾盂或肾盏,可排入输尿管和膀胱,输尿管结石几乎全部来自肾脏。表面光滑的小结石,能随尿液排出而不引起明显症状。较大的结石由于在肾盂或肾盏内压迫、摩擦或引起积水,会引起胀痛或钝痛。由较小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移动,刺激输尿管引起痉挛,可引起绞痛。疼痛常突然发作,始于背、腰或肋腹部,沿输尿管向下腹部、大腿内侧、外阴部放射,可伴有排尿困难、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等。此外,还可能引起血尿、感染等。一般情况下,结石较小,没有临床症状,可以通过大量饮水,调整饮食,去除诱因等进行预防和治疗。如果有绞痛、感染等症状要采取对症治疗,必要时要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超声是利用超声波检查,其分辨率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达到CT、磁共振的水平。病人检查前准备的好坏会影响图像的质量和判断,如膀胱的充盈状态对子宫检查有很大的影响。测量数据是相对值,而且有时测量的切面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有一定的误差。超声的检查对医生的经验有较大的依赖性。检查可能会有一定的假阴性。特殊情况下(肥胖,气体遮挡,骨骼遮挡,体位受限的病人),难以获得准确的图像。由于超声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有时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来更准确更好的判断,因而会在报告中提示“进一步的检查”。那么进一步的检查有哪些呢,临床常见的包括超声造影、CT、磁共振、超声引导下穿刺等。
胎儿超声测量正常值 1 妊娠囊 经腹超声最早在停经后6周可见,经阴道超声最早5周可见 如经阴道超声未发现妊娠囊,且血β-hCG>2000IU/ml(IRP)则高度怀疑异位妊娠或宫内异常妊娠 2 妊娠龄 妊娠龄(天)=妊娠囊平均内径(mm)+30(适用于孕7周内) 妊娠龄(天)=胚长(mm)+42(适用于孕7周~12周) 妊娠龄(周)=头臀长CRL(cm)+6.5(适用于孕7周~12周) 3 孕囊增长速度 1.2~1.5mm/d 4 卵黄囊: 经腹超声最早6周可查见,经阴道超声最早5周查见,约10周时消失,12周后完全消失。3mm4.4cm不再有。 19 胎位与胎儿方位 胎位为先露部的代表在产妇骨盆的位置 头先露:脊柱右→前为左,脊柱左→前为右 臀先露:脊柱右→前为右,脊柱左→前为左 胎位的写法由三方面来表明: ①代表骨在骨盆的左侧或右侧,简写为左(L)或右(R); ②代表骨名称,如顶先露为“枕”,即“O”,臀先露为“骶”,即“S”,面先露为“颏”,即“M”,肩先露为“肩”,即“Sc”; ③代表骨在骨盆之前、后或横。例如顶先露,枕骨在骨盆左侧,朝前,则胎位为左枕前(LOA),为最常见之胎位. 胎位ROA表示:头先露,右枕前。 在顺产的最佳胎位来讲,这种胎位排第二。LOA头先露,左枕前排第一。 20 脑室宽度 正常值:侧脑室各部、后颅窝池、透明隔腔(第五脑室)宽均15mm:脑室重度扩张或脑积水。 21 LVW/HW LVW(脑中线至侧脑室外侧壁距离)/HW(脑中线至颅骨内缘距离)44cm/s;24周PSV>56cm/s; 32周PSV>66cm/s;36周PSV>80cm/s;40周PSV>95cm/s; 31 胎儿缺氧诊断标准 ①比值标准:妊娠期,大脑中动脉RI<脐动脉RI; ②脐动脉标准:孕30周后,S/D>3;晚孕期,RI>0.75;孕18~20周后,脐动脉舒张期缺如或反向; ③子宫动脉标准:孕26或27周后,子宫动脉S/D>2.7,有舒张早期切迹。 注意几个诊断的时间段的前提,脐动脉S/D是孕30周后,正常胎儿30周前,S/D可以>3 32 鼻骨 测量时间:11周~13+6周,平均长度约2~3mm,低于同孕龄5个百分位考虑鼻骨短。鼻骨角度:鼻骨与额骨延长线夹角>44° 33 眼距 孕20周前LD=RD(眶内距)=1/3D(眶外距)。孕20周后眶内距略大于眶外距。 34 下颌骨 正常下颌骨长度约1/2双顶径,小下颌畸形是下颌骨长度常常小于双顶径21%。 IFA角:下颌、上唇两点连线与额骨垂直线的夹角角度,正常值65°,小于50°,可定义为下颌退缩 35 胎儿静脉导管(DV) 胎儿脐静脉经静脉导管汇入肝静脉,回流入下腔静脉。正常频谱为三相波,S波、D波及a谷,三者均为同向,如果a波方向,提示胎儿心脏异常可能。早孕期a波可出现短暂反向。 36 脐动脉血流 正常期待S/D、RI随孕周增大而降低,晚孕期S/D应
子宫内膜在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三个不同阶段经历着从脱落到增长,变得肥沃,再到脱落的全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具体内膜厚度如下: 月经期:子宫内膜功能层脱落保留基底层; 增生期:月经第6-14天内膜厚度自3-5mm增生致8-10mm; 分泌期:月经第15-28天,子宫内膜厚达10--14mm。 生殖临床中,往往用阴道超声来监测内膜的厚度,甚至是内膜的血流信号,作为评估内膜简单且可靠的方法。一般认为内膜大于等于8mm时胚胎种植成功率会明显提高。 子宫内膜过厚对妊娠的影响 当优势卵泡直径达到18-22mm时,子宫内膜的厚度应该达到8到14mm。目前的研究并未对内膜厚度的上限进行明确界定,但是过度增厚的内膜,排除内膜病变的可能性。
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常见的先心病可以通俗分为两大类: 一是常见的普通先心病(如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右室双腔心、二尖瓣狭窄、肺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瘘等),约占90%左右; 二是复杂型先心病(如法乐氏四联症、心内膜垫缺损、主动脉缩窄、肺静脉畸形引流、肺动脉闭锁、三尖瓣闭锁、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等)约占10%左右。 对于常见的先心病最佳治疗年龄取决于心脏缺损分流量的大小,如果分流量较小、没有合并肺动脉高压,可以在5~6岁时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一般在儿童入小学之前治疗合适; 缺损小于3mm的卵圆孔未闭、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在儿童3~5岁时有自然愈合的可能,不用早期干预性治疗,定期随诊观察就行了; 如果心脏缺损分流量较大、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者,必须在1 ~3岁时手术治疗,要有效预防肺动脉压力进一步增高而导致的治疗风险增加。 对于复杂型先心病则要根据病种选择不同的治疗时机,不能等待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其治疗原则是宜早不宜迟,尽量在6个月~12个月时要进行干预性治疗,有些病种可能需要出生即刻需要干预性治疗(肺动脉闭锁等),以挽救患儿生命或为后期治疗创造条件。 因此,当前新生儿出生前和出生时的心脏检查尤为重要!
穿刺入路选择 大量心包积液时,最常用的方法是超声定位下心尖部穿刺。但少量积液时,心尖部活动幅度过大,加上心尖部积液量少,并不适合穿刺。相反,剑突下途径无需床旁实时超声监测,能抽吸少量心包积液,不易损伤肺组织和胸膜,具有心尖部途径无法替代的优点。 根据我们的经验,在医源性急性心包填塞、少量心包积液、无床旁心超监测时,剑突下是首选穿刺点。缺点是,肥胖患者穿刺路径长,对于肝瘀血明显肿大?时易损伤肝脏。与超声引导下心尖部途径相比,剑突下途径需要更多的操作技巧,需要仔细揣摩。 体位 必须强调患者尽量取半坐位。其理由是膈肌下移,一方面心脏下移缩短进针距离,另一方面腹腔脏器下移可有效避免肝脏损伤。 在患者无法半坐位时,穿刺应格外小心,尤其是必须采用平入法。我们曾遇过一例患者,心脏支架置入过程中冠脉穿孔导致心包填塞,患者仰卧位进行心包穿刺时,由于穿刺角度过大,损伤肝脏导致腹腔大出血,送肝脏外科手术修补。 穿刺点 剑突下凹陷是心包盲穿时的传统位置,最早军医Larrey在抢救创伤性心包压塞发明心包穿刺术时首先采用,并一直沿用至今。现代影像学研究证实,与剑突正下方穿刺点和左肋骨下穿刺点相比,左剑突肋骨角穿刺点位置更高,更少损伤肝脏,是最优穿刺点。一般要求穿刺点选剑突与左肋弓缘交界点下2 cm,但应根据患者体重和腹壁厚度情况做上下位置调整,如肥胖者穿刺点位置偏下,以利于“小角度平入法”进入心包。 穿刺方向 局麻后进穿刺针,针刺向上、稍后、稍左进入心包腔。关于左右方向上的进针角度,理论上左右锁骨外端之间的任何角度均可,但最好选择稍偏左(脊柱与左锁骨外端之间)。关于前后方向上的进针角度,我们主张“小角度平入法”。 具体方法如下:穿刺针触及肋弓缘后注射少量麻醉剂,后撤少许后,压平穿刺针后紧贴肋骨(或胸骨)后面进入。此法与腹壁成角约15~30°(小于传统教科书推荐的30~45°),有点类似浅表静脉穿刺法。平入法是仰卧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坐位或半坐位)避免肝脏损伤的不二法门。由于穿刺针与心包前壁成角也很小,只要右室前壁前心包腔足以容纳穿刺针(无回声液性暗区在心脏舒张期≥5 mm),即可安全刺入,有效地避免心肌损伤。 穿刺深度 剑突下穿刺沿途结构包括: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腹直肌、膈肌胸肋部、脯筋膜、纤维性心包及壁层心包,进入心包腔。进针深度成人约3~5 cm,但与患者肥胖程度有关,笔者曾碰到一例体重90 kg心包积液病例,12 cm长的穿刺针无法送达心包,需要推挤剑突下软组织才能引流出积液。一旦引流出血液,需要鉴别心包腔抑或心腔。
超声表现:肝内出现强回声团及声影 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普及,不少健康人群查体时发现肝内钙化灶。 肝内钙化灶可能与先天发育、钙磷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也可能因慢性炎症、肝脏外伤、脓肿等肝病痊愈之后继发而成。 肝内钙化灶不会产生临床症状,也无大碍,不需治疗。 诊断注意:部分医院的超声医师容易把超声下的“强回声团”状的肝内钙化灶误认为肝内胆管结石。 鉴别诊断:与肝内胆管结石鉴别:肝内胆管结石一般在胆管远端出现扩张,大都沿肝内胆管走向分布,后方多数伴有声影,而且会出现肝区轻微疼痛、高热、黄疸等临床症状。
心脏测量(mm)左室内径<女50,男55主动脉根部<38升主动脉径<38主肺动脉径<28左房前后径<38左右径<40上下径<50右房横径<44上下径<53右室基底横径<41右室/左室横径<0.9RVOT<35RVOTAcT>105msPA<28mmHg三尖瓣反流<290cm/sTRPG<35mmHgsPAP<40mmHg肺动脉瓣反流<220cm/s140PRPG<19mmHgIVC<21IVC吸气塌陷率>50%e'>7(室间膈)e'>10(侧壁)E/e'<14三尖瓣环s'>9.5cm/sTAPSE>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