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继发于心脏病、糖尿病、脉管炎、手术后、久病卧床及长期站立等因素。其发病率近年来有持续上升趋势,与之相应的治疗方法也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改进,从而保证了在对患者损伤时,尽可能取得血栓疾病治疗的最佳疗效。经导管溶栓治疗术是一种直接、安全、积极、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经皮穿刺置入的静脉导管头插入血栓局部,用一次大剂量冲击或微量泵持续推注尿激酶,使静脉血栓局部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血栓将得以迅速溶解,能较好地保存患肢近端深静脉瓣膜,减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生,其次,能促进尽量多的血栓溶解使更多的侧枝开放,改善静脉回流,降低静脉压,缓解胀疼和水肿症状,有利于恢复肌肉泵功能。 目前,对于血栓的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微创手段、积极采用溶栓治疗、出院后坚持口服花法林钠片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积极配合基础病的治疗等综合性临床治疗,是积极治疗与预防血管再狭窄的主要措施。 本文系李雪松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分为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是指患脑血管疾病的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出现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由于,在深秋初春季节时昼夜温差变化大,正是心脑血管性疾病的好发期,所以一定要在季节变化时更需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该症平稳期患者大多伴有严重的后遗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和身体功能损伤,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脑卒中常见预兆依次为: 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出现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所以,如果出现上述临床症状时,还应积极到医院及早检查(CT、MRI、DSA)与治疗。目前,介入方法是治疗急性脑梗塞、脑动脉瘤性出血等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此项治疗在神经性疾病临床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