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胆囊结石的病人对胆囊切除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怕影响消化功能,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首先得了胆囊结石,要看普外、肝胆外科医师,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指导和有效的治疗。一般医师看后会建议或手术或保守治疗或定期复查。这些建议的背后是有数据支撑的,甚至血的教训。在临床上,开始是胆囊结石,再后来演变成胆囊炎、坏疽、穿孔、胆管炎、胰腺炎、肝硬化、胆囊癌等,甚至死亡者不少,所以一定要重视胆囊结石,听从医师的建议。一般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要考虑手术切除胆囊:1、结石数量多及结石直径≥2-3cm;2、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3、胆囊壁增厚(>3mm)即伴有慢性胆囊炎;4、伴有胆囊息肉>1cm ;5、儿童胆囊结石,如无症状,原则上不手术,先观察、定期复查胆囊B超。一旦选择接受手术的建议,很自然就会问没了胆囊会不会影响消化功能?那就要知道胆囊的功能是什么,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进食后,胆囊发生收缩,使储存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那么,一旦胆囊发生病变而切除胆囊,产生切除胆囊后会影响消化功能的忧虑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正确。因为胆囊并不是身体中不可缺少的器官,有不少高等哺乳动物,比如马、象、鹿、鲸等等,它们天生就没有胆囊,它们的生活与一些有胆囊的动物并没有区别。再说有少数人,由于先天的胆囊胚胎发育异常,生下就没了胆囊,但他们与正常人一样,健康的生活。胆囊切除术在全世界已经开展了一百多年,大多数行了胆囊切除术的病人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切除了病变胆囊,病人原来的症状随即消失,虽然失去了胆囊,没了胆囊储存胆汁的功能,但对病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并无大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病人胆囊切除后的消化吸收功能与正常人差别不大。胆囊结石大多是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结石的病人在胆囊切除后,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会逐渐增多,这样就能使术前过饱和的胆汁逐步变成正常胆汁,过饱合的胆汁容易形成结石。因此,在切除胆囊时若能将胆管结石完全取出,一般胆固醇结石就不会再复发,所以,胆囊切除后,对身体健康和消化吸收不会带来不利影响,没有必要担心。 另外胆囊切除后,由于没了胆囊,胆管会代偿性的扩大,胆管壁会代偿性的增厚,胆管的粘液腺会增多,胆汁经常排入十二指肠,以代偿胆囊的储存胆汁功能,同时不至于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所以,手术后不必忌食油荤,如果人摄入脂肪过少,会对健康不利。当然,手术后身体的恢复及代偿功能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动物性脂肪和鸡蛋的摄入不宜太多,食物中脂肪含量也应慢慢地增加,使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对于胃癌患者而言,无论肿瘤处于早期还是晚期,无论接受何种治疗,其饮食习惯都会受到影响。接受胃部分切除及全胃切除手术的患者需要调整饮食习惯,并且在手术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饮食都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另外,很多人在术后会出现难以消化某些食物的现象。对此我们的建议是:记录饮食日记,建立自己的饮食食谱。在日记本的左业记录每天吃的食物和吃的时间,右边标明就餐后是否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几天后,便可以发现哪些食物易引起自己的不适,从而以后避免吃那些食物。胃癌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一些不适症状:①饱胀感;②倾倒综合征;③腹泻;④晨吐;⑤消化不良及胃绞痛。一、饱胀感胃癌术后短期内,患者即使只进食很小量的食物,也会引起腹部饱胀不适。胃部分切除或全切后,胃的容纳能力大不如前,小肠将承担起容纳大部分食物的功能。患者在术后短期内最好少量多餐,适应以后,逐渐增加每餐的量以及用餐的时间间隔。起初,为了获取足够的营养,患者可能每隔1小时就会就餐。一些高纤维的食物易引起胃的饱胀不适,包括:①全麦面包;②全谷物大米和面;③白菜和青菜;④豆子以及豆制品。术后患者饮食应以少量多餐为宜,后逐渐增加每餐的量,每餐食用的高纤维食品不宜超过一种。术后不宜喝碳酸饮料,任何液体都易使人产生饱胀感。二、倾倒综合征倾倒综合征是胃手术后常发生的一种特定疾病。主要是由于食物过快的进入小肠引起,一般发生于刚进食后或进食一段时间后。发生于刚进食完时,是由于食物很快聚集到小肠,组织液被带人小肠以消化这些食物。组织液的丢失会导致血压的突然下降,使人感到头晕、眩晕以及心悸。发生与进食完一段时间后,是由于食物中的糖分被小肠吸收,血糖升高,机体通过产生胰岛素降低血糖,这时,人民可能会有眩晕感,需要休息或躺下以缓解。以下的方法可能有助于缓解倾倒综合征:①吃慢点②减少饮食中含糖的食物的量③添加纤维④增加含脂肪的食物来代替含糖的食物⑤少量多餐,规律饮食⑥少喝汤以及饮料三、腹泻腹泻是胃癌术后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术中切除肿瘤及淋巴结的同时切断了胃的一部分迷走神经,而迷走神经有控制消化道运动及消化液分泌的作用。部分患者在胃癌手术后突然出现腹泻。腹泻一般持续一天,有时也会持续更长时间,具体表现为一天排好几次水样便。术后腹泻难以治疗,每天早上服用抗腹泻药可能有用。四、晨吐一般发生于胃部分切除术后。夜间,胆汁和消化液堆积在十二指肠并且可以返流到胃内使人感到腹胀,难受。将多余的消化道液呕吐出来后会感到舒服些。助消化药如氢氧化铝以及促胃排空药如多潘立酮和胃复安都可以帮助治疗晨吐。但这些药物只能减轻症状而不能根治疾病。如果症状严重的话,可以寻求外科医生的帮助。在极少数情况下,重建手术可以缓解胆汁性呕吐。五、消化不良以及胃绞痛胃癌术后疼痛也很常见,并且常反复发作。将几点薄荷油泡入热水中,慢慢啜饮可以达到疏风解痛的作用。导致消化不良的食物包括:碳酸饮料、酒精、辛辣的食物、咸菜以及柑橘类食物。正确饮食,健康生活基于以上问题,该吃什么,能吃什么成了胃癌术后患者关心的问题。胃癌患者术后很难保持体重,如果体重持续下降,那么应该去医院寻求营养师的帮助。营养师可以帮助制定适合不同个体的饮食方案,既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又不至于对胃造成过大的负担。胃癌手术后需要额外补充钙、维生素D和铁。这是应为这些营养素在胃里被吸收,切除全部或部分胃意味着不能从正常饮食中吸收足够的这些微量元素。在接受全胃切除术后,需要注射维生素B12,因为无法再从食物中吸收这种物资,但维生素B12是生成红细胞,保持神经和消化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资。在接受胃部分切除术后,应定期复查血标本,以保证摄取充足的铁和维生素B12来维持正常的红细胞数目。增加饮食中的营养物资胃部分切除术后,只要多吃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便可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营养。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奶酪、面包、鸡蛋、沙丁鱼、卷心菜和花椰菜。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人造奶油、黄油、鸡蛋、富含油脂的鱼类如沙丁鱼、鲱鱼、鲭鱼和鲑鱼。富含铁的食物有:红肉、肝脏、鱼、大豆、全麦面包、蛋黄、绿叶蔬菜、坚果等。红肉中的铁最易被人吸收,对于素食主义者而言,可能需要服用铁剂。维生素C有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所以,多吃橘子或服用维生素C片剂有助于吸收铁。深绿色蔬菜和肝脏富含叶酸,叶酸也是保持红细胞健康所需的维生素,胃癌术后一般也需要额外补充叶酸。对于胃癌术后患者来说,即使饮食非常健康规律,仍然需要食品补充剂,因为没有足够的胃组织去吸收特定的营养物质。尽量选择富含多种维生素的补充剂。饮食小贴士:1、选择合适的饮食姿势:有些人习惯坐着吃,有些人喜欢半倚着吃,也有些人觉得边走边吃最易消化。2、很多人不喜欢早餐。尝试将燕麦片在全脂奶粉中浸泡过夜,这有助于软化食物,使得食物更易吸收。也可以加入一些坚果类食物以增加维生素和热量。以这种方式吃85g燕麦片可以获得500卡路里,好的早餐是美好一天的开始。3、如果出现腹胀、腹痛和腹泻,可能是对牛奶过敏,选择合适的不含有奶制品食品补充剂。本文系周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甲状腺手术一般术后2-3天即出院。术后2-3周我科门诊就诊随访复查甲状腺功能。待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整至稳定状态后可逐渐过渡到半年甚至一年门诊随访一次。甲状腺手术采取皮内缝合技术、辅以生物组织胶水固定皮肤保护切口。出院后应注意保持伤口干燥,如有伤口渗血渗液或红肿热痛,应及时来院就诊。拆线后2周内尽量不要仰脖子,避免伤口裂开可能,特别是伤口较大的患者。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须口服甲状腺素(如优甲乐),进行甲状腺功能抑制治疗。其目的是一方面纠正甲状腺切除后甲状腺激素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目的,抑制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生长。而部分行甲状腺手术的良性肿瘤患者亦需口服优甲乐行替代治疗以弥补内源性分泌不足。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期限分为初治期和随访期,初治期为术后1年内,随访期在复发低危组为5~10年,中高危组为终身。基于双风险评估患者术后TSH抑制治疗目标。TSH抑制治疗的副作用风险为中高危层次者,应个体化抑制TSH至接近目标值的最大耐受程度,予以动态调整,同时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在剂量调整阶段,每4周左右测定TSH,达标后1年内每2~3个月测定一次,达标后1~2年内每3~6个月测定,2~5年内每6~12个月测定一次。
我们经常听说“胃靠养,肠靠清”这一说法,传统医学也主张胃病七分养三分治,那么这一说法是否靠谱呢?今天我们的微科普邀请到了中日友好医院中医消化科主任、日本东京大学客座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符思主任,来和我们一起谈谈如何养胃,小符医生的西医外科和老符医生的中医内科今天首度携手合作,外科肿瘤理论结合中医传统秘方,希望能为大家献上一篇精彩的讲座,让我们来一起开始今天的话题:养胃,防癌之本。 1.慢性胃炎,不可忽视的癌前病变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不合理,很多朋友或多或少都会有胃部不适、胃痛等症状,但是往往并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积小病为大患。尤其是慢性胃炎,更是引起胃癌的直接原因,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对此都有明确记载,因此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如何治疗从而收获良好的疾病转归是防止发生胃癌的根本之道。 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的发病模式为多因素作用下的多阶段过程。一些胃慢性疾患,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性增生与胃癌发病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粘膜腺体萎缩、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发病风险增加,对此类病人应该密切随访。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常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而引起。《素问.举痛论》中记载道:“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病因病机胃痛多属实证,包括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 2.中医养生,未病先防 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外有六淫之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内有七情之感(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加之饮食劳逸、虫兽外伤,人难免出现疾病。尤其是胃,更是十分脆弱的器官,一旦罹患慢性胃炎就等同于打开了通往胃癌的大门,我们都不想在这条道路上勇往直前,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避免胃病。就西医来讲,对慢性胃炎及胃癌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规律饮食、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戒烟戒酒、少吃或不食烟熏烧烤隔夜高盐食品、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等。 在中医方面,重在养生,强调未病先防。 (1)精神调摄: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包括对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不良情绪加以调摄,即调和情志。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通过调节人体的起居活动,以达到调养精神的方法,即四气调神。当前正是盛夏时节,夏季阳气已盛,万物茂盛,自然界呈茂盛华秀的气象。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日长而使阳气怠情,使阳气能宣泄。 (2)饮食调节:中医认为,饮食是摄取营养、化生气血、维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五味调和,能够滋养气血,使体质增强;而五味过偏,则破坏脏腑气血之间的平衡关系,使体质衰弱。酸入肝,酸味食物可以补肝养肝血,但酸多伤脾,饭后胃胀、大便溏稀、等脾虚症状的人,要注意少吃酸食;辛入肺,辛味食物可发散风寒、行气止痛,但辛多易伤肝,头晕目眩、视物模糊等肝虚症状者,应少吃;苦入心,苦味食物能补心,常吃清热泻火,但苦多会伤肺,容易感冒、咳嗽、等肺气虚表现的人,要控制苦味食物的摄入;咸入肾,咸味可以补肾,能滋养肾精,但咸多能伤心,有心悸、胸痛等不适的人,一定要少吃咸;甘入脾,甘味可以补脾,但甘多也伤肾。经常腰膝酸软、耳鸣等肾虚症状的人,要适当控制甜食的摄取。 (3)起居有常: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即夏天自然界阳气旺盛,要晚睡早起,使阳气得到充分释放。一般而言,上午人的精力比较充沛,故应将重要而繁杂的工作放在上午料理;下午精力较差,工作安排应较上午少。节制房事:适当减少男女之间的性生活,避免因房劳过度损伤身体,青年人2-3次/周,中年人1-2次/周为宜,50岁以后每周不要超过1次。 3.已病防变,医有良方 对于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西医主要采用一些药物诸如抑酸药、胃粘膜保护剂等进行治疗,防止病变进一步严重或发生恶变。在中医方面,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要注意生活规律化,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合理饮食是慢性胃炎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可以使用一些传统方剂来进行治疗,往往可以收获奇效。 (1)慢性胃炎: 治疗便方:橘皮姜枣汤:橘皮、生姜各12g,红枣7枚。水煎服。每日2次。可止痛止呕。 木香延胡散:青木香3g,延胡索3g。共为细末。每日2次,温水调服。可用于偏于气滞者。 乌芍甘草散:乌贼骨60g,白芍20g,甘草20g。共为细散。每次3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适于胃痛吞酸者。 延胡良姜汤:延胡索10g,高良姜10g。水煎服。每日一剂。适于脾胃虚寒者。 三汁饮:梨汁、鲜藕汁、荸荠汁各100g。混合均匀,每日2次。用于慢性胃炎食欲不振,口干便秘者。 艾灸法:取穴:中脘、足三里(双)、神阙。每穴灸10-15分钟。适于虚寒型胃痛。 (2)消化性溃疡: 治疗便方:白芷甘草汤:白芷30g,生甘草15g。水煎服。适于脾胃寒痛者。 乌贝散:炒乌贼骨500g,浙贝母120g,生甘草120g。共为细面。每服3g,日服3次,饭前服。适于溃疡吐酸者。 乌及散:乌贼骨、白芨各等分。研细末。每服3-5g,日服3次。可用于并发出血者。 乌贝金铃散:乌贼骨150g,浙贝母150g,川楝子120g,延胡索120g。共为细面。每服3g,日服3次,饭前半小时服。适于溃疡疼痛较甚者。 乌贝大黄散:乌贼骨240g,浙贝母60g,生大黄30g。共研细面。每服3g,日服3次,饭前半小时服。适于溃疡吐酸便秘者。 4.药食同源,正奇相辅 有些食物本身既是药材,又是粮食,可谓药食同源。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食用一些这类的食物。食补在民间有很多讲究,有些还经常利用当地的特产发挥优势,比如宁夏的枸杞、山东的大枣、吉林的山蛙等。食补贵在坚持,一次进食量不可过大,更不能急于求成,造成“生火助热”的后果。食补以“平和”为宜,不可听信虚假广告花大价钱购买所谓大补之品,否则可能花钱还伤身。对于胃病,可以采用的食疗方法有很多。 鲤鱼具有健脾养胃、利水消肿、通乳安胎、止咳平喘等作用。养血益胃方:鸡内金50g泡6小时,加入党参100g,先煮半小时,加入鲤鱼一条约500g,酌加调料,文火清炖约1小时,稍加调料,分词食用,用于血虚萎黄,胃弱消瘦者。 香菇可益气滋阴、养胃润肺、祛风化痰。用于气血亏虚、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补益脾胃方:香菇50g,处理同上,仔鸡一只约500g先炖,白萝卜200g切块,生薏苡仁50g先泡,酌情加调料,砂锅煨熟,吃肉喝汤。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呃逆、厌食。 山药性平,味甘,可益气养阴,滋补脾肺肾。用于脾胃虚弱、肺虚久咳、大便溏泄等。止泻固本方:小米100g,慢火炖煮至熟,鲜山药100g,去皮切块,柿饼100g切块,加入慢火煨熟,分次喝粥。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腹胀、消化不良、消瘦乏力者。 山楂性微温,味甘,有消食积、化痰、散瘀、清胃、解毒、醒脑等功能。消食健脾方:山楂100g煮烂捣碎去核,麦芽50g纱布包裹,琼脂10g泡3小时后加水500ml烧开,加入鸡蛋清两个与山楂、白糖混匀,放凉后置冰箱冷藏室,可分次随时食用。用于脾虚或放化疗的食欲不振、食少纳呆、上腹饱胀、完谷不化等症。 对于胃病中医与西医观念有所不同,又殊途同归。中医重养,西医重治,中医讲求辨证施治,西医在于对症治疗,但是对于疾病防重于治、防治并举的原则是一样。在本期的微科普中,中医专家符思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胃病防治的不同观念,对于胃部肿瘤的综合防治有很高的参考意义。相信通过本期的微科普,大家对于我们的胃有了新的认识,欲防癌,先养胃。
说起腹部消化道肿瘤,大多数人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确,这些肿瘤的发病率很高,恶性程度也很大,作为“鼎鼎大名”般的存在确实让人久仰不已。但是除了这些“名门望族”之外,消化道还有一些冷门的肿瘤,包括胃肠道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腹腔假粘液瘤等,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肿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并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隐患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少见”的肿瘤,多一分认识,多一份安全,了解这些肿瘤的来龙去脉,也许今后“少见”将不再少见。 1.胃肠间质瘤:亦正亦邪难辨,似是而非可究 胃肠道间质瘤(又称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中60%~70%发生在胃,约20%~30%发生在小肠,组织学上主要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呈束状交叉或弥漫性排列为特征。胃的GIST约占胃肿瘤的3%,可发生于各年龄段,高峰年龄50~70岁,男女发病率相近。 GIST呈膨胀性生长,可向粘膜下或浆膜下浸润形成球形或分叶状肿块。肿瘤可单发或多发,直径从1cm到20cm以上不等,质地坚韧,境界清楚,表面呈结节状。瘤体生长较大可造成瘤体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并在粘膜表面形成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 GIST的生物学行为从形态学良性、潜在恶性到低、中和高度恶性形成一个连续谱,整体上来看属于良恶交界性肿瘤。按WHO软组织肿瘤分类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中间性(局部侵袭性)、中间性(偶有转移性)和恶性四类的标准来看,文献中报告的GIST体积<2cm、核分裂数仅1~2个/50HPF,亦偶可发生转移。许多学者推荐依据肿瘤大小和核分裂数来估计转移的危险性。 瘤体小时,通常无症状。常在体检、X线、胃镜检查、CT检查或在其它手术时偶尔发现。肿瘤大,可出现非特异性症状,与部位有关。患者可有不适、上消化道溃疡和出血;亦可有腹痛、腹块、梗阻、便血或穿孔等。恶性肿瘤可有体重减轻、发热,腹腔播散和肝转移时也可出现相应症状。 首选手术切除。术后切缘阳性或高度恶性者应予辅助治疗。复发或转移者,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是首选药物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结合手术治疗。其转移方式与癌不同,以腹腔种植和血行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低于10%,故不主张进行淋巴结清扫。对于高危病人:肿瘤直径>10cm、腹腔内肿瘤破裂者建议至少服用伊马替尼1年。 2.神经内分泌肿瘤:曾似天涯塞鸟,今如霹雳弦惊 根据WHO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规定及病理分级分为G1-3三个级别,其中分化较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G1和G2命名为神经内分泌瘤,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是G3命名为神经内分泌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3左右。欧美人群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大在2.5~5人/10万人,在过去30年内发病率增加了5倍,相比其他肿瘤,神经内分泌瘤的发病率的增加更加迅速。曾经遥远的神经内分泌瘤目前已经逼近我们的日常生活。 神经内分泌瘤分根据是否有内外分泌功能分为功能型和无功能型两类。非功能型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诸如腹痛、腹胀等;功能型表现为肿瘤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激素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如低血糖、哮喘、糖尿病等。功能型主要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居多,包括胰岛素瘤、生长抑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等。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主要是依据病理诊断和免疫组化,核分裂象数1/10高倍视野或Ki~67指数≤2%划分为G1,核分裂象数2~20/10高倍视野或Ki-67指数3%~20%划分为G2,上述两者倾向于良性,核分裂象数>20/10高倍视野或Ki-67指数>20%划分为G3并定义为高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癌。腹部CT、内镜、超声内镜、PET-CT等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最终确诊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检查。值得注意的是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是一项重要而特别的检查,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奥曲肽治疗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别意义。 手术仍然是神经内分泌肿瘤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也是唯一的根治方法,对于较为局限的肿瘤通过手术有治愈的可能。进展期或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通过药物进行全身治疗,包括联合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是G1、G2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药物治疗,目前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生物治疗的药物主要是生长抑素类似物,包括奥曲肽和兰瑞肽,而对于G3肿瘤细胞毒性药物化疗仍然是主要治疗方式。 3.腹腔假粘液瘤:农村包围城市,温水慢煮青蛙 腹腔假性黏液瘤是一种临床十分罕见的疾病,多属于低度恶性,其特征是腹腔内有大量的黏蛋白聚集形成粘液。大多数来源于阑尾或卵巢癌,男性患者多为青壮年,多发于阑尾,女性患者多见于绝经后,多发于卵巢。发病率:1-2/百万/年。女性多于男性(2-3:1)。 腹腔假粘液瘤分为播散型和腹膜型两种。播散型多起源于阑尾粘液腺瘤,产生大量黏蛋白,但是粘液上皮细胞成分少,细胞异型性和增生不明显,预后较好。腹膜型多源于卵巢,会产生更多的粘液上皮细胞,预后较差。 其临床表现是以腹腔内大量粘液性腹水合并有上皮性粘液肿瘤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其表现并不特异,往往是以反复出现的腹水为主要表现,往往需要多次手术反复清除粘液,并且由于粘液粘性较大,最终逐渐形成粘连机化导致不可逆转的粘连性肠梗阻并逐渐出现衰竭死亡。 传统治疗方法是多次手术切除,而目前认为的最佳方案是减瘤手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手术减瘤的要点包括清除粘液性腹水、粘液性胶冻,切除右半结肠及大网膜,部分小肠切除,清除较为关键部位的粘液肿物,如胃及十二指肠的前后方、结肠脾曲、直肠膀胱陷窝或直肠子宫陷窝内肿瘤,因为这些部位肿物长大后会造成肠梗阻。腹膜腔内化疗(和全身性化疗相比,腹膜腔内用药浓度可以提高数倍)可以控制腹膜病变的进展。有研究证实粘液易溶于糖水中,被稀释彻底而清除,从而收到延缓复发,减少手术次数的疗效。 腹腔消化道肿瘤种类有很多,除了这三种之外还有更为冷门的肿瘤诸如间皮瘤、小肠肿瘤等尚需我们继续努力一一攻克,其实,无论是哪种肿瘤,最为主要的原则都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能够使癌症普查的观念深入人心,挽救一位患者,幸福一个家庭。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发展,各种结节如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的检出率明显上升。由于对于乳腺结节疾病了解不深入,在查出结节后,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部分患者错误地把各种结节完全等同于癌症,更多的患者焦虑于到底要不要手术切除。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女性朋友在进行体检筛查时,一般都会做一个乳腺彩超检查,很多患者的体检报告会显示有乳腺结节,或者是什么“BI-RADS III级”之类的字眼。什么是乳腺结节呢?BI-RADS分级又是什么?发现了乳腺结节需要治疗吗?会不会发展为乳腺癌?相信这些问题是大多数患者焦虑的根本原因。乳腺结节是什么?乳腺结节目前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一般而言,临床上将可扪及的乳腺肿物称之为乳腺肿块,临床上将不可扪及而通过影像学发现的乳腺肿物称之为乳腺结节。所以乳腺结节就是发生在乳腺的小肿块。乳腺结节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类乳腺增生性疾病,该病的形成因素较复杂,纤维腺瘤、纤维囊性增生、乳腺癌等均可能导致乳腺局部结节组织形成。乳腺结节的发病率现在越来越高,大部分实性的乳腺结节主要是超声检查发现的低回声病灶,良性比较多,但也有一部分是乳腺癌,总的来说不到10%。乳腺癌高危人群有哪些?随着乳腺癌早筛的普及,虽然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死亡率从过去的增长态势到近年来持平甚至略有下降。中华预防医学会将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标准定义为:女性从40岁开始以后符合下列任意1、2和3条件的女性——均为乳腺癌的高风险人群!(注:下文中一级亲属指母亲、女儿以及姐妹,二级亲属指:姑、姨、祖母和外祖母)。01具有遗传家族史,即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一级亲属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二级亲属50岁以前,患乳腺癌2人及以上;二级亲属50岁以前,患卵巢癌2人及以上;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02具有以下任意一项者:月经初潮年龄≤12岁;绝经年龄≥55岁;有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或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病史;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的激素替代治疗≥6个月;45岁后乳腺X线检查提示乳腺实质(或乳房密度)类型为不均匀致密性或致密性。03具有以下任意两项者: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4个月;无活产史(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活产年龄≥30岁;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治疗≥6个月;流产(含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2次。如何筛查,方法有哪些?目前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手段包括临床乳腺检查、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不过,超声检查、乳腺X线摄影筛查或者超声检查联合乳腺X线摄影筛查是30~65岁中国女性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初筛手段,而超声检查作为初筛手段又比乳腺X线摄影筛查更好的灵敏度。因此,针对高风险人群的筛查,《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专家共识(2022版》建议:可开展每年1次的联合乳腺X线摄影与超声筛查;如果不具备乳腺X线摄影,高风险人群应至少每年接受1次超声筛查。BI-RADS分级怎么看?乳腺结节分级非常重要,对于大多数人群,报告上可能出现最多的是BI-RADS分级,那么BI-RADS分级又是什么?如何判断是否有恶性可能?BI-RADS是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的缩写,BI-RADS分级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的各种影像学检查,如X线钼靶摄影、彩超、核磁共振等,用来评价乳腺病变良恶性程度的一种分类法。BI-RADS分级法将乳腺病变分为0~VI级,一般来说,级别越高,恶性的可能性越大。0级信息不全,评估不完全。如出现特殊情况如乳腺表面较大面积溃疡或瘢痕、巨大乳腺致声束穿透困难等,或仅从单一影像学检查上无法判断,需要召回病人补充另外的相关乳腺检查(如钼靶、核磁或者病史、临床体检)进行综合诊断。注意了!0级不是什么问题都没有,而是无法评估,千万不可放任不管,需要配合医生进一步检查和评估!I级:阴性常规体检。无异常所见(如有发现乳内、腋前正常形态淋巴结,亦属于I级),建议常规体检(每年1次)即可; II级:良性病变定期随访。常见于单纯性囊肿、积乳囊肿、乳房内移植物、术后改变以及随访后无变化的纤维腺瘤。基本排除恶性可能,建议定期随访(每6个月至1年1次);III级:良性病变可能性大动态观察。最常见于边缘光整、呈圆形或椭圆形、横径大于高径的实性肿块如乳腺纤维腺瘤,但是恶性几率<2%,还可见于触诊阴性的复杂囊肿和簇状微囊肿。建议短期随访(每3-6月一次)动态观察来证实良性判断:如2年随访无变化者,则可改为BI-RADS2级。IV级:可疑恶性需要进行临床干预。美国NCCN指南推荐4级病变首先考虑活检,活检包括空芯针穿刺活检、麦默通(Mammotome)穿刺活检以及手术活检等。此类分级可进一步分为4a,4b,4c三类:IVa级:需要活检。结果一般为非恶性,低度可疑恶性(2-10%),如病理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结果如纤维腺瘤、囊肿及脓肿等,可以转为6个月随访;IVb级:需要活检且倾向于恶性。中度可能恶性(11-50%),需综合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结果。部分界限清楚部分界限不清的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可进行随访,但乳头状瘤则可能需要切除活检。IVc级:需要活检且恶性可能性较大。恶性可能较大(51-95%),建议行病理学检查(如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空芯针穿刺活检、手术活检)以明确诊断。V级:高度可疑恶性应采取适当临床措施。临床几乎认定为恶性病变(>95%),超声有特征性的异常征象,应开始进行确定性治疗。VI级:病理活检(穿刺或者手术)为恶性病变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进一步住院治疗。因此,做过筛查的筛友们,可自行对照以上进行自查自纠,了解下一步到底该怎么办。还有就是提醒一下,除了女性朋友们,还有罹患乳腺疾病的男性患者,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男性乳腺癌患者占全部乳腺癌患者的1%左右,如何筛查及评估,可参照女性!
小编以为糖吃多了就是长长肉,最多就得个糖尿病啥的,万万没想到,最新的研究发现糖和肿瘤还扯上了关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糖会刺激肿瘤生长研究者发现,膀胱癌、乳腺症、结肠癌、肾癌、肝癌、肺癌、胰腺癌、胃癌、及血液系统的肿瘤里,都出现了同一个身影——Ras(致癌基因)。Ras平时是个挺乖的孩子,一吃多糖就变坏,能把正常的细胞宝宝都带坏,变成了癌细胞!而且癌细胞也特别喜欢“吃”糖,它们“吃”到的糖越多,肿瘤长得越快。 也就是说,你吃进去的糖,不仅喂肥了你自己,还有可能喂肥个肿瘤!营养学家推荐每天吃30~40克糖就足够了。 这些食物不甜,其实含糖很多 糖吃多了不好,那吃点不甜食物就可以了吧?小心,有些吃着不甜的含糖大户,吃几口可能就超标啦!!! 猕猴桃 含糖高过甜西瓜 猕猴桃虽然吃起来酸酸的,吃一个大约100克(二两)重的猕猴桃,就吃进去10克糖,而吃同等重量的西瓜,糖却不到猕猴桃的一半。当然,西瓜经常一吃就停不下来,拿勺挖着吃半个西瓜(保守估计3000克)的事,你摸着良心说你干过没?那就是吃进去120克的糖,超标了3倍! 除此之外,吃一斤糖就超标的水果,还有苹果、杏、无花果、橙子、荔枝、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大家心里有个数吧。 果汁饮料 喝着不甜,但就是糖多 市面上的果汁喝着是不甜,但含糖量却惊人。在营养成分表中可间接体现含糖量的“碳水化合物”一栏看到,多数果汁饮料含糖量在每百毫升10克上下。一瓶果汁饮料一般为450毫升,那么就是含有45克糖!一瓶就超标! 肉干、肉脯 调味都是要加糖的 一块肉要变成肉脯是过程中,腌制放的料、烘烤刷的酱,都少不了糖!糖!糖!也是这10%左右的含糖量,成就了美味的肉脯。100克肉脯含10克糖,悠着点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