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通过ICL晶体眼镜植入重获高清视力,但是学业、工作繁重,要计划好手术所需时间才好请假。那么,做ICL晶体植入术要做些什么准备,从初诊到出院需要多久呢?以下流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第一步:判断是否适合做ICL1.患者本人有通过ICL手术改善屈光状态的意愿,心理健康,对手术具有合理的期望。2.21-45岁相对稳定的近视、散光患者;屈光度数相对稳定(连续2年每年屈光度变化≤ 0.50D)。若情况特殊,如21岁以下或45岁以上者,有择业要求、高度屈光参差、角膜疾病等可酌情考虑,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须本人和/或家属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3.矫正范围为近视-0.50D以上,散光度数≤-6.00D。4.前房深度≥2.80mm,角膜内皮计数≥2000/mm2,房角开放。角膜形态稳定、晶体无进行性混浊。玻璃体无增殖性病变,黄斑及周边视网膜无活动性病变。特殊情况下如前房深度2.8mm以下者、相对稳定的圆锥角膜等,可酌情考虑。5.无其他眼部疾患和/或影响手术恢复的全身器质性病变。6.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者。7.如果平时配戴隐形眼镜,术前需停戴软性隐形眼镜1周,硬性RGP需停戴1个月,角膜塑形镜需停戴3个月。第二步:到医院做术前检查和评估初步判断自己的眼睛条件在手术范围内,就可以准备到医院做检查了。1.手术前的全面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全面检查包括综合验光、散瞳眼底检查、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前房深度测量、角膜直径测量等。2.检查的时间一般需要2个小时以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3.眼底检查和验光需要散瞳,所以到医院检查时,一定不可以自己开车或者骑车。建议乘坐地铁或者打车。第三步:预订晶体1.检查完成之后,会根据检查结果计算ICL人工晶体的参数,预定晶体。2.晶体等待时间:单纯近视的ICL晶体,一般有备货,送到医院只需要一周的时间,很快就可以安排手术。近视联合散光的TICL镜片,备货较少,一般是需要从瑞士进货,如果瑞士有备货,等待时间大约2-3周,如果瑞士没有备货,可能需要6-8周,甚至更长时间。这里,提醒一下大家:晶体送货时间是由晶体的库存和物流速度决定的,所以即使催促医院,也是没有用的。3.关于晶体费用:各地区大体相同,详细的信息需到医院进行咨询。第四步:术前准备1.晶体到货之后,医院工作人员会通知患者,并结合医生手术时间的安排和患者自己时间,确定手术时间。2.手术前需要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眼药水。3.手术前一天请洗头、洗澡、剪指甲,做好个人卫生。4.当天请不要化妆,不要使用香水。5.手术当天建议穿着宽松的衣服,尤其不要穿领口较紧的套头衫,不要穿连帽衫。6.术前如有感冒、发烧或其他身体不适,请告知医生,以便合理安排手术。7.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不建议手术。8.关于是否住院:不同医院的安排有所不同,如果是外地患者最好住在医院里,也可以安排一位亲友陪同来医院。如果晚上不喜欢住在医院里,必须要完成当日眼压测量,并经医生允许方可回家。第五步:术中注意手术中需要患者进行配合,患者的配合程度,会对手术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术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2点:1.整个手术过程一般不超过10分钟,手术中会有灯光照射眼睛。手术需要放松,不要紧张,听从医生的安排,提前解决个人问题。整个手术过程要睁大眼睛,不要随意眨眼,不要随便转动眼睛。2.在手术台上,双手要放在身体两侧或者胸前,不要擅自碰触面部消毒区域。如有不适,可告知医生,不要自己随意乱动。第六步:术后注意1.手术后会遮盖纱布和眼罩,注意不要用手碰触眼睛周围。一般术后2个小时就要打开眼罩测量眼压和复查眼睛。2.术后需要按医嘱用药,避免眼睛外伤,防止异物进入眼内。术后第二天可以用湿毛巾擦脸,但是千万不可以把水溅入眼内,洗头洗澡同样要避免脏水入眼,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一周以后正常洗头、洗脸、洗澡。术后一周后就可以参加一般的体育活动,包括跑步、瑜伽和使用一般的健身器械进行锻炼,只要注意避免碰到眼睛即可。术后1个月内请不要游泳,尽量不要参加篮球、足球等球类活动。术后对饮食没有特殊要求。3.术后第二天就可以正常用眼,但仍需要注意休息,避免眼睛过于疲劳。4.手术后所达到的视力,取决于每个人的眼睛条件,通常术后会达到或者超过术前的眼镜矫正视力。5.术后需要按照医嘱进行复查,通常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后每年也建议复查一次。
圆锥角膜圆锥角膜(Keratoconu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炎症性、进展性、角膜局部扩张性疾病,特征为中央或旁中央角膜基质变薄、中央顶点呈圆锥形突出变形,角膜失去正常的弧形,产生不规则散光和瘢痕形成,从而导致角膜的光学性能严重降低。圆锥角膜一般在青少年时期发病,在40岁左右逐渐趋于稳定,通常累及双侧,但双眼进展多为不对称性。人群中圆锥角膜患病率约为1/2000。临床表现眼部的症状体征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近视和不规则散光,随疾病进展,患者视力下降明显,框架眼镜不能矫正视力,双眼不对称、屈光参差明显,角膜曲率进一步升高。早期裂隙灯检查可无阳性体征,但检眼镜检查可显“油滴状”反光,检影镜验光时表现为“剪刀影”。中晚期圆锥角膜在裂隙灯下观察到以下一种或几种体征:角膜基质变薄(中央或旁中央,大多在下部或颞下部);角膜呈锥形明显前凸;Fleischer环——圆锥基底部上皮铁质沉积Munson征——向下看时眼睑隆起Vogt 条纹——角膜后部的垂直张力线Rizzuti征——由侧角膜照明产生的靠近鼻缘的聚焦光束根据疾病严重程度,角膜可形成各种瘢痕。中央变薄Munson征Vogt条纹Fleischer’s 环诊断一、角膜地形图:通过分析投影于角膜前表面的Placido环来计算角膜前表面的曲率,还提供许多定量参数如角膜平均曲率、不同直径的平均角膜曲率、角膜表面规则指数等。Rabinowitz的诊断标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引用较多的一种。Rabinowitz等以正常角膜为对照,以其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为参考,建议筛选早期圆锥角膜的标准为:(1)角膜中央屈光度大于46.5D;(2)角膜下方平均屈光度与上方平均屈光度的差值(inferior-superior diopter asymmetry, I-S值)>1.26D;(3)同一患者双眼角膜屈光度的差>0.92D。改良Rabinowitz—McDonnell法(central K—reading, I-S value) :角膜中央曲率>47.20D,且(或)上、下方不对称度(I-S)>1.40D。此法敏感性较好(96%),特异性较差(85%) 。Pentacam系统中的角膜地形图实际上是角膜断层地形图,它通过旋转的Scheimpflug摄像头围绕共同的中心点拍摄的一系列截面图重建三维立体眼前节结构,通过与最佳拟合球面(BFS)对比后得到角膜前后表面的相对高度数据,通过高度图筛查圆锥角膜。疑似圆锥角膜的Pentacam HR输出。(a)屈光四图显示了可疑圆锥角膜患者眼睛的典型断层特征,包括略微增加的陡峭模拟角膜测量(黑色箭头)、顶部角膜测量(橙色箭头)、后表面高度抬高(红色箭头)和略微减少的最薄角膜厚度(绿色箭头)。(b) Belin-Ambrosio Enhanced Ectasia表示眼睛确实怀疑圆锥角膜,并与临床圆锥角膜相邻,因为Df(黑箭头)和Db(橘箭头)突出显示为红色(临床圆锥角膜),Dp(红箭头)和BAD-D指数(绿色箭头)突出显示为黄色(可疑圆锥角膜),而Dt(紫色箭头)和Da(蓝色箭头)显示为白色(正常)。二、生物力学目前能够非接触、快速评估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的设备主要有眼反应分析仪(ORA)和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Oculus Corvis ST)两类。原始设备软件没有一个参数能够可靠地区分圆锥角膜和健康角膜。因此,由于CST和ORA评估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不敏感,因此活体角膜生物力学评估在圆锥角膜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仍然有限。三、ASOCT在评估急性角膜水肿(ACH)后弹力层脱离和角膜胶原交联后分界线的深度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严重圆锥角膜的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a) 此图显示上皮增厚(白色箭头)、基质变薄(绿色箭头)和高反射鲍曼层(红色箭头)。(b) 同一角膜随后出现急性角膜水肿。角膜非常厚,有房水裂缝(白色箭头)和多个上皮泡(绿色箭头)。(c) 同一角膜在急性角膜水肿6个月后进行再成像。整个基质有明显的疤痕,基质较之前厚。四、共焦显微镜可直观立体地观察角膜中的有形成分和组织细胞的形态,重复性好,在圆锥角膜患者中可以见到前弹力层下的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减少,以及异常扭曲的神经纤维。图片显示用活体共焦显微镜获得的角膜基底下神经丛的宽视野拼接图。(a)正常。(b)中度圆锥角膜。治疗非手术治疗1、宣传教育和预防治疗:告知患者不要揉眼的重要性。积极治疗过敏性结膜炎。2、框架眼镜3、硬性透气性(RGP)角膜接触镜和巩膜镜是中晚期圆锥角膜的主要视力矫正方法。它们的主要优点是在晶状体和角膜之间形成泪池,这自然中和了与圆锥角膜扩张症相关的眼像差,从而可能提供近乎完美的矫正视力。缺点是有些患者耐受性差。圆锥角膜中RGP的磨损往往比较复杂。主要的抱怨包括不耐受、过敏反应(如巨大的乳头状结膜炎)、角膜擦伤和新生血管。替代品包括水凝胶隐形眼镜、背驮式隐形眼镜或巩膜隐形眼镜。巩膜隐形眼镜提供了较好的视野和更好的舒适度。手术治疗1、角膜胶原交联术(corneal cross-linking, CXL)在2003年,Wollensak等人介绍了370 nm UVA照射与核黄素交联间质胶原纤维治疗圆锥角膜的CXL技术。CXL通过增加角膜胶原纤维之间的化学链接,提高角膜基质的硬度和强度,从而控制或延缓圆锥角膜或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异常膨隆等扩张性病变进展。CXL适应症:(1)圆锥角膜初发期或完成期的临床进展性圆锥角膜;(2)接受过其他形式角膜手术(如PRK等)的圆锥角膜;(3)原则上角膜最薄处的厚度>400μm;(4)角膜中央无瘢痕;(5)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两个圆锥角膜接受连续、高辐照度、高强度快速角膜胶原交联的例子。分界线已用白色箭头标出。(a)深分界线。(b) 浅分界线。两个角膜都做了同样的手术,因此这张图显示了术后角膜分界线深度的变化。2、 角膜基质环(INTACS):这是一个小的弯曲的PMMA环或一组环,植入角膜中,帮助平坦角膜曲率,以改善视力。3、Bowman层移植:是针对晚期,进行性圆锥角膜患者开发的手术。仅适用于最小角膜厚度为400μm的角膜,据报道5年成功率为84%。4、角膜移植术:适用于圆锥角膜完成期或者瘢痕期患者。手术方式:前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ALK)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急性角膜水肿急性角膜水肿(Acute corneal hydrops, CH)是一种以后弹力膜破裂导致的角膜基质水肿为特征的疾病。患者表现为突然出现视力下降、畏光和疼痛。急性角膜水肿发生在约2.5%-3%的圆锥角膜眼。男性多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种族倾向的报道。诱发因素与CH发病风险增加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年龄早、眼部擦伤、春季角结膜炎(VKC)、过敏和唐氏综合征。其中,慢性眼球摩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发病机理角膜水肿的发生是由于Descemet膜撕裂引起角膜边缘的卷起,形成一个间隙,使前房的水渗入角膜基质。某些类型的创伤,如剧烈的眼摩擦可能是诱发因素。水的持续积聚导致胶原层分离,形成大量充满液体的基质囊。同时作为修复过程的一部分,邻近的内皮细胞在缺损上生长,造成部分封闭,从而防止渗漏,随后基质水肿得到解决。根据各种研究,角膜水肿的消退可能发生在5到36周之间的任何时间。急性角膜水肿临床特点急性CH的症状表现为视力明显下降,严重的畏光和疼痛。通常可能有严重的眼部摩擦或咳嗽病史。裂隙灯检查通常显示明显的基质和上皮微囊性水肿,基质内囊肿/裂缝和结膜充血。受累角膜的位置和面积是可变的。角膜水肿可根据其程度分级:直径为3 mm的圆圈内分级为1级,直径为3至5 mm的圆圈之间分级为2级,直径大于5 mm的圆圈的分级为3级。水肿消退的时间和随后获得的最终BCVA与受累面积成反比。诊断诊断通常基于病史和裂隙灯检查结果。需要进行检查以确定水肿和后弹力膜撕裂的大小和程度,这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监测治疗反应,及时处理并发症。这些研究方法是: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等。治疗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外用润滑剂、抗生素(防止二次感染)、环磷酰胺(减少疼痛和畏光)、高渗盐水滴眼液、抗青光眼药物(以减轻后角膜的水动力)和局部类固醇或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手术治疗,通常包括前房注射空气/气体(20%SF6, 14% C3F8)。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实施加压缝合联合气体注射,PKP,氰基丙烯酸酯组织粘合剂和BCL,羊膜移植(AMT)和烧灼术。案例分享①患者基本情况患者,男,16岁主诉:左眼突然视力下降2周余既往史:过敏性结膜炎病史职业:学生②术前检查全身一般状况良好,血糖血压稳定。眼部检查:眼前段照相角膜地形图B超眼轴长度右眼:25.43mm左眼:25.89mm角膜内皮右眼:3617个/mm2左眼:测不出③诊断双眼圆锥角膜(左眼急性水肿)双眼屈光不正拟于2020-01-07行左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④术后第一天眼部情况⑤术后病理参考文献:中国圆锥角膜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Chin J Ophthalmol, December 2019,Vol.55,No.12Li X.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normal eyes in unilateral keratoconus patients. Ophthalmology. 2004;111(3):440–446.Klyce SD. Chasing the suspect: keratoconus. Br J Ophthalmol. 2009;93(7):845–847.O'Brart DP.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 a review. J Optom. 2014 Jul-Sep;7(3):113-24.Ortiz-Toquero S, Martin R. Current optometric practices and attitudes in keratoconus patient management. Cont Lens Anterior Eye. 2017 Aug;40(4):253-259.Gokul A,Vellara HR,Patel DV Advanced anterior segment imaging in keratoconus: a review. Clin Exp Ophthalmol. 2018 Mar;46(2):122-132.Jayesh V, Sayan B. Keratoconus: current perspectives.Clin Ophthalmol. 2013; 7: 2019–2030.Wollensak G, Spoerl E, Reber F, Seiler T. Keratocyte cytotoxicity of riboflavin/UVA-treatment in vitro. Eye (Lond) 2004;18(7):718–722.
术前:术者要求与术前评估1、术语和缩略语Myopia 近视 Astigmatism 散光ICL:中心孔后房屈光型人工晶状体(Collamer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 V4C:中心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4C指ICL型号,C也指Centraflow)“可植入式眼内镜”TICL:中心孔后房散光屈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Collamer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WTW:白到白 角膜横径(White to White)STS:睫状沟到睫状沟(Sulcus to Sulcus)拱高:ICL后表面到晶状体前囊的距离(Vault)ATA:房角到房角(Angle to Angle)2、ICL拱高(Vault)3、环境要求建议参照内眼手术要求,遵循以下规范。《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GB 15982-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保证手术进行环境的安全性,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4、术者要求手术医师应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资格证书(眼耳鼻喉科专业),取得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具有一定的内眼手术经验。手术医师必须经过ICL手术培训并取得认证。5、设备要求※所有设备应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测证书。1、检查必须设备眼科常规检查设备,如:裂隙灯、眼底镜(前置镜、三面镜、倒像镜)、眼压计等;角膜地形图或眼前节分析系统:角膜前(角膜地形图:筛查圆锥角膜前房深度不含角膜厚度)、后表面形态以及前房深度等参数);角膜内皮镜;房角检查设备;主、客观验光设备;角膜直径测量设备:例如卡尺(角膜直径测量:Orbscan、Pentacam、前节OCT、游标卡尺)等;可测量眼轴的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 Lenstar);A/B超。2、建议配备以下辅助检查设备波前像差仪;对比敏感度仪;前节OCT或UBM,UBM建议有条件者作为必查设备,了解睫状体有无囊肿,房角角度以及水平和垂直沟到沟距离(STS);眼底照相;眼后节OCT;视觉治疗分析仪(iTrace、OPD、OQAS)。3、手术室配备满足眼前节手术的显微镜,局部人工晶体植入的专用器械和符合标准消毒设备。6、术前关键指标※完善的设备、准确的术前检查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首要环节!7、术前评估①病史建议屈光不正及其矫正史,屈光状态稳定,近两年度数增长≤-0.5D。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建议术前停戴角膜接触镜,一般建议软镜停戴1周,RGP停戴4周,有明确的屈光状态稳定、角膜状况无异常及角膜地形图稳定的参数。眼部疾病、外伤及手术史。家族史:尤其是屈光不正史、角膜营养不良及青光眼等眼病。全身疾病史。药物史、药物不良反应及过敏史。职业、生活及用眼习惯等社会学资料。②常规检查项目裸眼远、近视力,戴镜视力。屈光度数(含睫状肌麻痹的主觉验光和客观验光)、最佳矫正视力。眼位及主视眼,主视眼手术设计时要由于非主视眼,预留屈光度≥非主视眼,如果伴散光,建议主视眼选择TICL。外眼、眼前后节检查。眼压。眼压警惕临界眼压值。必要时做24小时眼压描记曲线。角膜横径WTW。角膜内皮检查,角膜内皮细胞>2000个/mm2,六角形细胞形态与数量同样重要。前房深度。瞳孔直径。眼轴长度。角膜地形图及角膜厚度。其他:包括血常规和/或参照眼内手术要求。白到白(WTW)与其他14.术前WTW检查设备WTW: 卡尺,规尺,Orbscan,Pentacam,Visante OCT,IOL-Master,UBM15.术前ACD检查设备前房深度:Orbscan,Pentacam,Visante OCT,IOL-Master,UBM,A超。③建议检查项目视觉质量相关检查:如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检查等;泪液功能检查:如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等;视功能相关检查:如调节幅度等。调节建议查正负相对调节(NRA/PRA);UBM与OCT检查。UBM查房角角度、睫状体囊肿等;OCT查黄斑及视盘等眼底情况。UBM:睫状体囊肿:大小、部位、数量不同,对手术影响不同。④关于眼底等检查(白种人)高度近视视网膜裂孔发生率13%;高度近视眼患者中青光眼发病率1.2%;高度近视炎患者中Fuch’s斑5.2%,漆裂纹4.3%,格子样变性7%。术前二:手术适应证、禁忌证1、手术适应证患者本人有通过ICL手术改善屈光状态的意愿,心理健康,对手术具有合理的期望。21-45岁相对稳定的近视、散光患者;屈光度数相对稳定(连续2年每年屈光度变化≤ 0.50D)。若情况特殊,如21岁以下或45岁以上者,有择业要求、高度屈光参差、角膜疾病等可酌情考虑,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须本人和/或家属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矫正范围为近视-0.50D以上,散光度数≤-6.00D。前房深度≥2.80mm,角膜内皮计数≥2000/mm2,房角开放。角膜形态稳定、晶体无进行性混浊。玻璃体无增殖性病变,黄斑及周边视网膜无活动性病变。特殊情况下如前房深度2.8mm以下者、相对稳定的圆锥角膜等,可酌情考虑。无其他眼部疾患和/或影响手术恢复的全身器质性病变。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者。2、绝对禁忌证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接受手术:明确诊断为圆锥角膜并在进展期、其他角膜扩张性疾病且角膜情况不稳定;重度干眼症;存在眼部活动性病变或感染;严重的眼附属器病变,如眼睑缺损、变形,严重眼睑闭合不全;未控制的青光眼;严重影响视力的白内障;严重眼底疾病;存在全身结缔组织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等(经相关专科医生评估后认为不影响手术及效果的除外);患有无法配合检查和手术的疾病,如癫痫、癔症等;严重甲亢或甲亢性突眼并且病情尚未稳定。3、相对禁忌证年龄未满18周岁;屈光度数欠稳定(每2年屈光度数变化在1.00D或以上);眼底病变,经过观察或治疗后较为稳定,如视网膜劈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在术前视功能检查中发现一些手术效果的眼动参数明显异常,包括调节、集合等参数;妊娠期和哺乳期;眼压偏高但已排除青光眼、已控制的青光眼;轻中度睑裂闭合不全、面瘫;轻中度干眼症;糖尿病(经药物治疗血糖稳定);正在服用全身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手术知情同意术前必须向患者说明以下问题,并签署知情同意书。ICL是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之一。手术目的:矫正近视和散光,减少对眼镜的依赖,并不会改变眼球结构和视功能。手术局限性:仅矫正度数。术后可能出现欠矫、过矫或散光矫正不足。替代的方法与种类: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角膜屈光手术。手术过程的配合问题:遵嘱医嘱,全身放松并自然睁大眼睛,避免眼部和身体过度移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学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角膜内皮损伤、人工晶体旋转、青光眼、白内障等;光学并发症包括眩光、光晕、夜间视觉表现欠佳等;近视相关并发症:飞蚊症、视疲劳、视网膜疾病等。术后需要定期随访,一般建议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眼前后节检查、视力、眼内压、屈光度、ICL位置、拱高等。必要时检查其他项目包括角膜内皮计数、眼部B超等。手术流程1、术前准备①散瞳术前使用短效散瞳剂,适度散瞳(直径6-8mm或虹膜边缘留1-1.5mm)。②TICL专有步骤:散光标记TICL应坐位,采用裂隙灯下轴向标记,有条件者可采用手术轴向定位/导航系统。③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眼别及晶体参数主刀医师与巡回护士、助手共同核对ICL参数(参照卫办医政发[2010]41号《手术安全核查制度》)。2、麻醉与消毒可首选表面麻醉剂,特殊情况可口服镇静剂和/或旋转球周麻醉;按内眼手术常规消毒铺巾,粘贴薄膜贴,包裹睫毛根部。3、手术过程1)ICL/TICL装载首先用平衡盐溶液(BSS)水化晶体舱,再注入适量粘弹剂润滑舱壁,使用充分水化的海绵棒取出晶体,置于晶体舱,并用专用拉镊稳妥拉入舱内。防止晶体翻转和晶体破损。将海绵棒导入推注器内,将晶体舱置于推注器中并将晶体推至距晶体舱前端1mm。将装载好的推注器,置于装有BSS的容器内。2)手术切口:开睑,主切口选择2.8-3.0mm透明角膜切口,建议水平颞侧位置,可选择是否注入适量粘弹剂以维持适当前房深度,可选择是否做辅助切口。3)植入晶体注入适量粘弹剂以维持适当前房深度,将晶体舱前端斜面朝下插入角膜主切口,将晶体平缓推注入前房内。确认晶体展开时襻孔位于右前襻和左后襻,避免晶体翻转。当ICL完全进入前房之后,在ICL上方注入粘弹剂以维持前房,伸入晶体调位钩,先调整远端襻,再调整近端襻,使其置于睫状沟内。常规晶体长轴处于水平位。TICL专有步骤:调整TICL轴向,根据晶体定位图表和角膜标记,将TICL调整至适当轴位。4)清除粘弹剂: 充分清除前后房粘弹剂,再次确认TICL轴向。5)眼压与切口: 检查切口闭合情况。可水密切口。确认眼压适中。视频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Wf3SkrprQifMFHIOBo8HA提取码: h1ma4、手术相关注意事项1)切口与术源性散光:选择适当切口,尽可能避免或减小术源性散光,叶可以选择切口位置松解部分角膜散光。2)双眼手术时间:要求双眼分台手术。3)装载ICL:装载ICL要保持对称折叠,不能扭曲。4)粘弹剂应用:选择前房支撑性好,利于冲洗清除的粘弹剂,注意合适的填充量和眼内压。5)推注ICL:推注器前端插入切口与内切口持平;ICL注入前房须平缓不能急就。确认识别标记。如发现ICL有翻转倾向,需推注旋转推注器。ICL进入前房后若翻转,须取出ICL,重新装载后植入,不建议在前房内翻动晶体。6)避免接触光学区:建议所有操作都在ICL光学区之外的周边区域,避免直接接触光学区。7)清除粘弹剂:不论手动冲洗法、手动注吸法、超乳仪I/A法,都需充分清除粘弹剂。8)收缩瞳孔:卡米可林注射液稀释后注入前房。9)副作用:术后疼痛、眼痛或伴头痛、手术源性近视、视野变暗。5、围手术期用药及随访处理1)常规术前三天和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滴眼液术后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1-2周,人工泪液1-3个月。2)术后一般观察2-4小时,可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瞳孔、ICL位置及眼压(>25mmHg应注意)等检查。3)定期复查:一般为术后第一天、1周、1月、3月、6月1年,以后每半年检查一次。具体根据患者情况决定,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4)术后2周内避免不洁液体进入眼内。并发症处理要点1、主要手术并发症及处理原则1.术中并发症1)ICL破损主要原因:操作不当或不熟练处理原则:1.暂停手术,更换晶体。2.终止手术,择期植入。2)晶状体损伤主要原因:做角膜切口或ICL调位时操作不当,手术器械接触晶状体导致前囊穿破。处理原则:轻微损伤且前囊膜完整者可继续手术,加强术后观察。若囊膜破损,皮质溢出,应及时行透明晶状体摘除+IOL植入术。3)ICL翻转主要原因:ICL装载有异,和/或推注过快且未注意标记。处理原则:需取出ICL,重新装载后再次植入。4)术中高眼压、虹膜脱出主要原因:粘弹剂注入过多,积聚于后房,前后房交通受阻,后房压力增加。处理原则:及时清除后房粘弹剂,降低眼压后将虹膜回纳。5)术中出血:包括结膜出血、切口出血、前房出血等主要原因:术中损伤包括虹膜损伤等。处理原则:及时止血。2.术后并发症1)眼压升高高眼压或青光眼:0.04%~0.15%主要原因:术后早期高眼压与粘弹剂残留、小梁网水肿、拱高异常等有关。处理原则:及时前房放液;如有瞳孔阻滞,给与散瞳;与晶体尺寸相关的高拱高,需要更换晶体。围手术期后出现的高眼压,有较多因素,如糖皮质激素高敏感、拱高过大导致前房角部分关闭、虹膜色素播散等。处理原则:查找原因,对因处理。2)眼内炎发生率0.016%主要原因:术中消毒不严格或术中污染或围手术期患者未遵医嘱。处理原则:按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专家共识处理。3)角膜内皮损伤主要原因:术中创伤。处理原则:密切观察。4)白内障主要原因:可能与拱高过低,ICL与晶状体接触有关。处理原则:密切观察,若最佳矫正视力(发生率为0.9~1.3%,有临床意义0.67% 术后70%白内障中央拱高<100μm安全拱高≥230μm)下降明显,可行超声乳化+IOL植入术。5)色素播散主要原因:虹膜机械接触或损伤。处理原则:密切随访,如持续性色素播散且引起眼压增高,需取出ICL。6)晶体旋转主要原因:TICL直径过小,与眼球解剖结构差异性有关。处理原则:手术调位。更换TICL。7)拱高过大或过小主要原因:ICL/TICL尺寸旋转不当。处理原则:在临界范围可密切观察,必要时更换ICL/TICL。8)眩光等光学并发症主要原因:与患者痛苦过大或个体敏感特异性因素有关。处理原则:观察。眩光等随时间推移可逐渐适应或消失,必要时取出ICL。※鉴于ICL手术仍在不断改进,有关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技术、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措施,会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不良事件上报原则:可疑即报※晶状体混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最佳矫正视力丢失、高眼压、青光眼、眩光(主诉、且记录在病历)等。
眼球的生物学测量01眼轴的测量1)超声生物测量原理:距离=速度×时间测得的眼球轴长:角膜前表面到内界膜的距离玻璃体、前房内声速=1532m/s晶状体内约=1640m/s致密晶状体=1590m/s产生测量误差的情况注视功能不好高度近视合并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变性、积血、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2 )IOL-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原理:应用发光二极管发出的波长为780nm光线部分相干干涉测量的原理测量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视轴:泪膜前表面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距离精确到0.01-0.02mm对于屈光介质的透光性有一定要求不适用:晶体高度混浊、后囊下混浊、角膜瘢痕、玻璃体积血、黄斑前膜、眼球震颤3 )B超引导下的眼球轴长测量仅用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黄斑严重病变的病人4 )眼轴测量的注意事项眼轴测量的重要性:1mm测量误差可导致眼镜平面1.75-3.75D屈光误差,平均2.7D眼轴的精确度应控制在0.1mm反复测量、对准视轴中央同一个人A超和IOL-Master测量结果存在差异,通常后者比前者长0.13-0.39mm人工晶体度数计算使用的A常数仅适用于A超,若使用IOL-master测量计算,需要进行A常数修正AL(zeiss)=(OPL/1.3549-1.3033)/0.957102角膜屈光力的测量1 )角膜曲率计原理:光学反射原理测量距角膜中央3~4mm内垂直相交的4点曲率度数优点:测量快捷、价格低廉局限性:测量范围小:角膜中央3mm正常范围(40.00D~46.00D)外精确性差仅测量角膜中央相互垂直的子午线变陡和变平度数,非全角膜形态。2 )IOL-Master、LenStar原理:光学反射原理捕捉角膜前表面以直径为2.3mm成六角形对称分布的六个光点的反射,计算表面曲率半径优点:测量快捷、重复性好局限性:不能反映整个角膜形态受泪膜稳定性影响大3 )角膜地形图仪:原理:以Placido盘为基础,测量20个同心等距光环,每一投射环上均有256个数据点测量范围:43度球面上直径10.6mm的范围临床应用:定量分析角膜性状、分析角膜屈度、角膜前后表面散光、角膜厚度、前房容积等可用于诊断圆锥角膜,术前用来指导手术4 )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原理:旋转照相,根据测得的高度图得出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值通过Gaussian光学公式计算测量超过5000点的角膜屈光力集3D前房分析、角膜测厚、角膜地形图、白内障分析于一体可测量分析:角膜前后表面高度、角膜厚度、前房角、前房容积、晶状体密度等。术前分析散光状态,术后分析视力不良的原因。5 )角膜曲率计算注意事项:角膜曲率1D的测量误差会导致术后1D的屈光误差在进行人工晶体度数计算时常用的屈光指数n=1.3375,但该指数未考虑后角膜屈光力研究表明后表面屈光力约等于-6.0D所以如果用角膜的实际屈光力去推算的话n=1.3315(Haigis修正公式采用)球差会导致近视漂移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01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回归公式:SRK-I、SRK-II(已淘汰)新一代理论公式:引入了ELP/ACD/AL/K值SRK/T:使用A常数Holladay I/II:I:使用SF;II:?Hoffer Q:使用前房深度系数Haigis:使用三个常数a0、a1、a2Barrett:根据大量病人资料库统计得出Haigis-L/Barrett true-K公式:用于角膜激光术后公式间的主要区别在于ELP的预测方法不同。ELP的预测ELP:有效人工晶体位置,指角膜前表面到人工晶体的距离平凸型IOL:到晶体表面双凸型IOL:到晶体内部术后前房深度误差其实就是ELP的估算误差。02计算公式的正确选择预测ELP,需要考虑各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眼轴(L)角膜曲率(K)角膜直径(WTW)晶体厚度(LT)前房深度(ACD)术后屈光状态没有一种通用、完美公式,需个性化选择。通用技巧:查看数据中在正常范围外的指标是哪个,然后选择这个指标影响最小的公式,或者不以这个指标计算晶体度数的公式相对而言会比较精准。不同眼轴的人工晶体计算建议1、短眼轴(AL<23mm):主要影响因素为ACD和ELP①前房深度正常偏浅(3mm>ACD>2.6mm):Hoffer Q、Haigis、Holladay II、Barrett,目标屈光度按常规留-0.3左右②前房深度正常偏深(ACD>3mm):Hoffer Q、Haigis、Holladay II、Barrett,容易远视漂移,目标屈光度比常规多留-0.5D左右③前房深度很浅(<2.6mm):Haigis、Holladay II、Barrett,容易近视漂移,目标屈光度比常规少留0.5D左右2、正常眼轴(23mm<AL<25mm)任何公式都适用,目标屈光度按常规留-0.3~-0.5D3、长眼轴(AL>25mm):主要影响因素为AL①眼轴长度尚可(25mm<AL<26mm):SRK/T、Holladay I、Holladay II、Haigis、Barrett,目标屈光度常规留-0.5-0.8左右②眼轴长度(26mm<AL<28mm):SRK/T、Holladay I、Holladay II、Haigis、Barrett,容易远视漂移,目标屈光度建议留-1.0D~-1.5D左右③眼轴长度(28mm<AL<30mm):Holladay II、Haigis、Barrett,容易大度数远视漂移,目标屈光度建议留-1.5D~-2.0D左右④眼轴长度(AL>30mm,后巩膜葡萄肿不严重):Holladay II、Barrett,容易大幅度远视漂移,目标屈光度建议-2.0D~-3.0D⑤眼轴长度(AL>30mm,后巩膜葡萄肿严重):Holladay II、Barrett,测量误差大,容易极大幅度远视漂移,建议目标屈光度预留>-3.0D特殊患者人工晶体度数计算1 )婴幼儿:①眼轴:出生时16-17mm,3岁时22.5-23.0mm②角膜曲率:出生时51.2D,8-9m时48.0D,1岁47.0D,2岁45.0D,3岁接近成人43.5D③近视漂移:IOL度数需欠矫1岁左右:常规减6-8D或30%;1-2岁:减4-6D或10-20%;3-6岁:减2-4D或10%;>6岁:减1-2D;10岁以上可保持正视2 )硅油填充眼患者:白内障混浊程度不重IOL-Master硅油眼模式白内障重度混浊:A超(需矫正)与硅油粘度有关:1000~5000cSt1000cSt硅油声速为980m/s5000cSt硅油声速为1040m/sExp:某硅油(1000cSt)填充眼患者,采用声速1532m/s的超声测量结果眼轴=36mm,前房深度=3.0mm,晶体厚度=5.0mm,则玻璃体腔长度=28mm,实际玻璃体腔长度=28×980/1532=17.91,晶体厚度=5×1590/1532=5.19,实际眼轴=3+5.19+17.91=25.91mm3 )角膜屈光手术后的患者:①RK/PRK术后②大多数无需修正,按测得数值计算③角膜磨镶术后(LASIK、LASEK等)需进行角膜屈光力测算数值的修正临床历史法:金标准屈光参数修正法(Shammas法、Rosa法、Ferrara法等)诺莫计算图法Speicher角膜薄透镜公式法Latkany回归公式法④可使用Haigis-L/Barrett true-K公式⑤其他优化计算方法可借鉴:郭海科, 金海鹰. 应用优化计算方法与计算机软件计算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力.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0,06:429-432特殊情况下人工晶体度数换算1、术中后囊膜破裂不伴玻璃体脱出,植入睫状沟内正视眼:-1.0D短眼轴:-1.5D近视眼:-0.5D2、术中后囊膜破裂伴玻璃体脱出,无法植入折叠IOL,植入硬性IOL于睫状沟内正视眼:-2.0D短眼轴:-2.5D近视眼:-1.5D3、植入前房型IOL:不推荐,实在要用通常-2D~-2.5D术后屈光误差来源分析术后近视:眼轴测量值比实际值偏短A超测量眼轴时压迫了角膜使用了错误的A常数、前房深度值ACD或SF选用了不合适的计算公式晶状体前囊撕囊口过大,造成IOL在眼内前移粘弹剂残留,造成IOL在眼内前移IOL被植入睫状沟内术后远视:角膜屈光度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眼轴测量值比实际值偏长使用了错误的A常数、前房深度值ACD或SF选用了不合适的计算公式IOL被放反了
什么是睑板腺?睑板腺是位于上眼睑和下眼睑的一种特殊的皮质腺,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睑脂。睑脂构成泪膜的表面,维持泪膜的稳定。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定义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cion,MGD)是指睑板腺的慢性、弥漫性异常;通常以终末导管的堵塞、睑板腺分泌物质或量的改变为特征;临床上主要引起泪膜的异常、眼部刺激症状、炎症反应和眼表疾病。MGD的相关危险因素1、内部因素①眼部因素:睑缘炎、过敏性结膜炎症、佩戴角膜接触镜、蠕形螨感染等。②全身因素:雄激素缺乏、女性停经、年龄、干燥综合征等。③药物相关因素:抗雄激素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绝经后激素治疗、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物、维甲酸药物的长期应用等。2、外部因素①环境因素:如长时间注视电脑、手机屏幕。②饮食因素:高油、高糖饮食习惯等。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分类根据睑板腺分泌状态的不同,将MGD分成两大类,即睑酯低排出型和睑酯高排出型。低排出型又进一步分为腺泡萎缩型和阻塞型,其中阻塞型是临床MGD最常见的类型。阻塞型MGD的病理机制睑板腺终末导管角化过度和睑酯粘稠度增加导致睑板腺开口的阻塞是阻塞型MGD的核心机制,阻塞型MGD占MGD的多数。MGD的临床表现(一)临床症状烧灼感,异物感,干涩感,眼红,眼痒,眼痛,畏光,视疲劳以及视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增多。晨起时,自觉症状尤为明显为本病特征。(二) MGD临床体征1、睑缘形态的变化2、睑板腺脂质性状及排出难易度的改变3、睑板腺缺失睑缘形态的变化睑板腺分泌物性状改变及评分方法:评价下睑中1/3区域8条睑板腺中每个腺体的分泌物性状(共计0~24分)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度评分方法:挤压下睑中央睑板腺,评价中央5条腺体的分泌物排出难易度。--- 正常情况下,5条腺体均会有分泌物挤出评分标准如下:0分=所有腺体均有分泌物挤出1分=3~4条腺体有分泌物挤出2分=1-2条腺体有分泌物挤出 3分=所有腺体均无分泌物挤出睑板腺缺失睑板腺缺失:利用红外线睑板腺分析仪观察睑板腺缺失评分及分级评分:上下睑板腺分级合计评分,共6分。分级:0级:0-1分;1级:2-3分;2级:4-5分;3级:6分MGD诊断四步曲MGD简化诊断流程1. 询问症状2. 测量下泪河高度3. 测量泪膜破裂时间4. 角结膜染色评分5. Schirmer试验6. 睑板腺检查 a.睑缘形态改变 b.睑板腺挤压检查;观察睑酯量/性质 c.睑板腺成像;观察睑板腺缺失诊断流程实施注意点:- 流程中1、2、3及5项中任意一项有异常,提示干眼;- 各项检查的评分有助于治疗后疗效的随访;- 泪液分泌量及清除率测定(荧光光度测定或荧光素清除速率)、泪液蒸发速率测定(蒸发仪测定),以及泪液中炎症介质检测等可用于临床研究。MGD的分度标准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治疗(一)治疗原则①防治病因:寻找可能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尽量避免或祛除。②物理治疗:清洁睑缘、交替热冷敷、按摩眼睑。③控制感染:对于合并睑板腺或睑缘感染的患者,短期应用抗菌素,以局部治疗为主,严重患者联合全身治疗。④抑制炎性反应:局部抗炎治疗,对病情顽固者可联合全身使用低剂量四环素族或大环内酯类药物。⑤伴有干眼或相关角结膜病变者,应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二)治疗方法①物理治疗:非常重要!!!清洁睑缘、交替热冷敷、按摩眼睑。注意:对于睑缘炎处于活动阶段的患者,不建议行眼睑按摩各种眼睑按摩仪:强脉冲光系统、睑板腺热脉动治疗系统OPT治疗MGDLipiFlow治疗MGD②药物治疗人工泪液; 局部抗菌祛螨; 局部抗炎药物应用③全身药物治疗用于重度MGD或合并全身皮肤炎性反应疾病的患者④其他治疗(1)手术治疗(2)湿房镜(3)治疗性角膜接触镜。MGD的分级治疗金字塔“参考资料:我国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中华眼科杂志, 2017,53(9) : 657-661.DOI: 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7.09.005Revisiting the vicious circle of dry eye disease: a focus o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Baudouin C, et al. Br J Ophthalmol 2016;100:300–306. doi:10.1136/bjophthalmol-2015-307415
白内障手术的发展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首要的致盲性眼病,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摘除术技术的日益提高以及多种新型功能性IOL应用于临床,患者对白内障摘除术后视觉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术后的裸眼视力,脱镜率等。白内障摘除术已经从防盲性手术时代进入到屈光性手术时代。角膜散光是导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不佳的重要因素之一,可明显影响白内障摘除术后的视觉质量。目前白内障患者矫正散光的主要方法包括术后戴镜(包括角膜塑形镜等)、行角膜屈光手术包括角膜激光手术、角膜缘松解切口等(和使用散光矫正型IOL)。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Toric IOL在临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Toric IOL 的散光矫正范围广,手术预测性强,术后效果良好、稳定,可以显著降低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残留散光度数,提高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和脱镜率,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指导 Toric IOL 的使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与 IOL 学组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及实际的医疗情况,经过认真、全面、充分的讨论,达成《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专家共识》,以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散光概述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通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 而是在空间不同位置的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圆的一种屈光状态。散光和sturm间隙葛坚 主编,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第一版散光分类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规则散光: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相互垂直。不规则散光各子午线屈光力不相同,同一子午线不同部位屈光力不一致。可见于:- 各种角膜瘢痕- 翼状胬肉- 角膜变性- 圆锥角膜- 晶体半脱位- 晶体圆锥- ...角膜散光流行病学数据散光的危害Toric IOL 植入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规则性角膜散光≥0.75D,并有远视力脱镜医院的白内障患者建议使用Toric IOL。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患者观察一个月以上,待角膜曲率稳定后再进行选择。角膜不规则散光,如角膜瘢痕、角膜变性、圆锥角膜等,不适宜使用Toric IOL;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谨慎使用Toric IOL:1、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轻度离断、假性囊膜剥脱综合征等;2、瞳孔散大不充分或有虹膜松弛综合征,在术中可能影响IOL的准确定位;3、超高度近视眼患者可能因为晶状体囊袋较大,故发生IOL旋转的风险增加。选择使用Toric IOL时,需告知患者术后实际屈光情况可能与术前规划存在偏差,可能出现过矫或欠矫正等。若术中发生影响Toric IOL植入的手术并发症,则需改手术方案。术前准备(一)角膜曲率测量测量角膜曲率可使用角膜曲率计(手动或自动)、光学测量(IOLmaster、Lenstar等)和角膜地形图(Orbscan、Pentacam等)。在测量过程中建议注意以下问题:(1)须停戴软性角膜接触镜1~2周以上,停戴硬性角膜接触镜至少3周;(2)检查前嘱患者眨眼数次,使泪膜稳定,切勿在使用麻醉药品,散大瞳孔药物等后测量;(3)检查时患者应坐位舒适,注视正前方;(4)重复测量2或3次,测量人员尽量固定,必要时可结合多种测量仪器的数据。(二)眼轴长度测量- 采用超声或光学方法测量眼轴长度,若操作方法适当,结果重复性好,则测量数据均可采用。- 采用超声方法测量时需注意避免压迫角膜。- 而光学方法适用于可固视患者,对屈光介质具有一定要求,不适用于部分较成熟的白内障患者。(三)手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手术切口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均会对 SIA 的大小产生影响。既往研究结果显示:- 1.8mm切口产生的SIA约为0.29D,- 2.2mm切口产生的SIA在0.31-0.40D,- 2.6和3.0mm切口则分别在 0.50和0.60~0.70D。故建议在计算时 ,1.8、2.2、2.6和3.0mm切口SIA值可分别采用0.30、0.40、0.50和0.60D。由于每位术者的操作方法有差异,因此最理想的方法是累积20例以上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曲率数据进行评估计算,得到个性化SIA数值。通过网站计算SIA网站链接:http://www.sia-calculator.com/欢迎页面进入欢迎页面后,请先完成注册(四) Toric IOL 屈光度数计算建议采用第三代理论公式(SRK-T)以及 Holladay 2、Hoffer Q、Barrett 等公式,并结合术者既往的经验、仪器类型、操作人员、患者的B/F比值、患者既往眼部手术史和患者的需求等,决定 Toric IOL 的球镜度数。Toric IOL 柱镜度数和轴向可通过在线计算器,如 Alcon的Barrett Toric 计算器, 或者各厂商提供的网页进行计算。使用 Alcon的Barrett Toric 计算器时,建议使用角膜前表面3mm数据,不要使用TCRP数据,避免误差。需要输入的主要数据包括眼别、角膜陡峭轴(最大屈光力)和平坦轴(最小屈光力)曲率和轴位、术源性散光和切口轴位、眼轴长度、球镜度数等。Toric IOL 柱镜度数原则上不选择过矫。手术操作技术(一)术前标记 准确的轴向标记是Toric IOL 有效矫正角膜散光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每1°的Toric IOL 偏位会降低 3.3%的散光矫正能力,即 30° 的偏位将导致Toric IOL 无散光矫正能力,并产生散光轴向的改变。标记时患者应取坐位,标记者与患者平齐。患者平视前方,坐姿、头位、眼位都保持正位。目前最为常用的标记方法是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水平标记。应在小瞳孔下进行 ,分别在3点(0°)和9点(180°)方位做水平标记,标记部位尽量干燥,标记点尽量细小。Toric IOL 轴位可在手术开始时标记,也可在准备植入 IOL 前标记,也可直接在带刻度的裂隙灯显微镜下坐位直接标记、直视下坐位牛角规标记等。近年来新兴的iTrace静态标记,以及先进的手术数字导航系统,如Verion、Callisto,SG3000等,通过记录和比对虹膜、角膜缘和巩膜血管可以在术中对切口位置和散光轴位进行实时定位,使标记更准确,从而提高手术的精准度。眼球标记坐位标记在角巩膜缘上分别做2个参考标记,0和180度,使用标记器完成轴向标记的制作(或裂隙灯标记、iTrace静态标记、VERIONTM)。最终轴向标记确定人工晶体放置的最理想轴向;通过 Barrett 人工晶体计算器来确定(www.acrysoftoriccalculator.com);用环形标记器对准0-180度的标记点,找到晶体的放置轴位,用标记笔标出晶体放置轴位。(二)手术操作术者应注意以下操作要点:(1)做角膜缘切口,尽量固定切口大小,稳定SIA;(2)连续、环形、居中撕囊,直径为5.0~5.5mm,撕囊口要覆盖Toric IOL光学部边缘,以确保良好的旋转稳定性;(3)Toric IOL 应置于囊袋中央,旋转调位时应顺时针旋转,切勿逆时针旋转;(4)初步调位至距目标轴位10°~20°,彻底清除黏弹剂;(5)精细调位至标记的Toric IOL 轴位处;(6)轻压光学部使Toric IOL尽量贴附晶状体后囊膜;(7)手术结束前保证Toric IOL襻完全伸展;(8)术毕水密切口,不宜注水过急,以免到位的Toric IOL再次旋转。若在手术中出现晶状体悬韧带离断、囊袋撕裂或破损、玻璃体脱失、前房出血、玻璃体出血、无法控制的眼压升高等情况,则不宜使用Toric IOL。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摘除手术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环形撕囊,可能对Toric IOL 的位置居中性和旋转稳定性有利。术后随访- Toric IOL 植入术后用药和术后随访与常规白内障摘除术相同。- 在术后随访时应注意检查患者的裸眼视力、残留散光度数、角膜曲率等,尤其需散大瞳孔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 Toric IOL 的轴位和倾斜程度等。- 泪膜状态欠佳的患者,建议术后酌情进行干眼改善性治疗,既可以改善泪膜状况,又有助于提高视觉质量。- Toric IOL 植入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角膜散光的欠矫或过矫,Toric IOL 的旋转、倾斜或偏心等。- Toric IOL 旋转主要发生在术后早期,若出现 Toric IOL 旋转度数过大而导致明显的残留散光度数增加、裸眼视力下降等,查明原因后,应在1个月内及时行二次手术,重新调整 Toric IOL 的位置(拨位)。原创: 沈际颖
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 CBS)1概 念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 CBS):又称囊袋膨胀综合征。 (1) CCC开口被晶状体核或者IOL光学面机械阻塞导致囊袋形成密闭空腔出现液体或半液体物质滞留,从而导致前房变浅、眼压升高、后囊破裂,晶体核下沉、虹膜后粘连、后发性白内障、近视飘移、激发青光眼等一系列眼部改变的综合征。 (2)它可以发生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任何阶段,并且症状随始发的时间而异。 (3)最显著的特征是后囊向后膨胀凸入前部玻璃体腔,同时可能出现近视以及浅前房。2CBS分类机械阻塞来源:- 晶状体核阻塞- IOL光学面阻塞发生时间:- 术中CBS- 术后早期CBS (几天-数周,1-14天)- 术后晚期CBS (1年以上,平均 3.8年)3发 病 机 制术中CBS- 多见于晶状体核较大而CCC 相对较小者,最易发生于水分离与水分层时,晶状体核上浮阻塞CCC 的开口,晶体核在撕囊区嵌顿。过多的灌注液聚积在晶状体囊袋内引起CBS。术后早期CBS- 连续环形撕囊直径比IOL 光学部小;撕囊边缘与IOL 光学部相贴,形成IOL;- 后囊之间的密闭空间,致使残留粘弹剂积存;- 囊袋内的粘弹性物质形成以囊袋为半透膜的渗透压梯度;- 随着房水的渗入,囊袋内液不断膨胀;术后迟发性CBS- 术后晚期CBS又称之为液性后发障,是前囊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部之间纤维化从而导致了光学部与后囊之间的囊袋形成密闭的空间,并伴有牛乳样物质的聚积。它的机制与术后CBS 相同,只是残留的粘弹性物质的量较少,囊袋向后扩张来适应这些残留的物质而没有引起IOL 的向前移位。4术中CBS临床表现及处理临床表现(1)术中表现为前房变浅、眼压升高,(假性驱逐性出血)应与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相鉴别。(2)如果瞳孔散大不理想,瞳孔- 晶状体阻滞可使房水向后逆流,眼压急剧升高,导致恶性青光眼的发生。(3)术中CBS 如处理不当易发生后囊膜破裂、晶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内。处理(1)撕囊口直径必须足够大(5~ 6mm );(2)水分离的速度不宜过快;(3)术前应充分散瞳,对于小瞳孔者,应采用高弹性的粘弹剂或用虹膜钩等辅助器械将瞳孔拉开;(4)一旦发生术中囊袋阻滞应尽快解除囊袋封闭、轻压晶状体核,放出液体。但对于有眼底血管性疾病者,要防止压力迅速减低造成眼底出血。5术后早期CBS临床表现及处理临床表现(1)典型的术后早期CBS 出现在术后1 天至2 周。(2)表现为轻度或中度的近视飘移,浅前房、潜在的高眼压;(3)裂隙灯检查发现前囊和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向前移位,而后囊膜向后移位;处理(1)术后早期囊袋阻滞综合征多能自愈,可采用N d: YAG 后囊切开纠正近视,解除高眼压。(2)Omar报道的9 例术后早期囊袋阻滞综合征,均有显著近视,经N d: YA G 后囊切开后,囊袋膨胀恢复,IOL 后移,平均屈光度改变+3.16D。6术后晚期CBS临床表现及处理临床表现(1)术后发生晚期CBS 没有浅前房或者高眼压, 前房相对较深,无明显的近视,并且聚积于囊袋的物质是牛乳样的而不是透明的。(2)牛乳样物质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视力,而当后囊混浊发生后才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处理症状明显者可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或者后囊膜截开术。后囊切开失败者可先行前囊膜切开使液体流出后再行后囊膜切开。7危险因素疾病因素:DM,加速IOL光学面与CCC开口粘连。手术因素:CCC直径过小,粘弹剂未彻底清除。IOL材料和设计:Acrysof PMMA较硅凝胶多。材料软、光学面大、襻前倾角较小或单平面设计。8预 防原则:尽量减少危险因素1、选用材料和设计合适的IOL2、合适的CCC直径:开口刚好盖住IOL光学面3、轻柔到位的手术操作:清除粘弹剂,减少上皮残留4、术后有效的抗炎治疗:早期CBS,散瞳、抗炎5、预防性后囊膜激光切开术:高发因素 糖尿病囊袋收缩综合征(Capsular constraction syndrome;CCS)概 念CCS是指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后以晶状体囊袋赤道部直径的缩小为特征,伴有晶状体前囊纤维化和撕囊区面积缩小的一种综合征。它常导致眩光、视力障碍、屈光改变等,通常于术后3~30 周发生。发 病 机 制- 撕囊直径过小,使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前囊下保留太多,容易引起局部混浊及囊膜的收缩。- 手术的创伤、IOL材料的——刺激、术后炎症反应 ——血-房水屏障,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IL-1,PGE2)增加——激活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纤维化生——囊膜发生收缩和局部混浊临 床 表 现人工晶状体偏中心及倾斜:- 在囊袋的不对称收缩过程中当人工晶体 襻的弹性不能抵抗囊袋收缩时,囊袋就会压迫晶体,不均匀的囊袋收缩造成人工晶体光学部偏离中心或者倾斜, 导致复视、眩光和视力障碍。远视:- 囊袋的收缩使人工晶状体位置后移,远点随之后移,从而产生远视漂移。眩光: - 囊袋收缩使后囊皱褶,具有马氏杆效应,可产生眩光。人工晶体的偏中心也可产生眩光。治 疗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能有效预防囊袋收缩。- 由于囊袋收缩而出现后囊明显皱褶时,可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 当撕囊面积缩小至小于瞳孔区面积且伴前囊纤维化时,可行前囊YAG激光四象限放射状切开。- 严重囊袋收缩,前囊纤维化增生明显,原撕囊口消失且伴严重的人工晶体偏位,可手术行前囊膜切开并调整人工晶体为正位。预 防- 某些合并糖尿病、视网膜色素变性、高度近视、葡萄膜炎及眼外伤等的患者,应注意手术操作的轻柔;- 术后应适当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前列腺素抑制剂,以减少或控制炎症;- 人工晶体的材料及设计与囊袋收缩的关系很大;- 撕囊直径应在5.0-6.0mm之间,以其边缘覆盖人工晶体光学部0.5mm为佳。结 论 (1)CBS、CCS是一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与CCC 有关的特有的并发症。它们共同的病理学基础均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2)白内障术后复诊视力下降、屈光力改变、前房变浅、眼压升高等需考虑CBS可能;眩光、复视、视力障碍则需考虑CCS。(3)手术中尽量作到完美的CCC ,使IOL 居中、CCC 撕囊口直径5-6mm,彻底地清除皮质及抛光囊袋。(4)IOL植入后,应彻底置换粘弹剂,特别是晶体后方的粘弹剂。(5)术后抗炎治疗,特别对合并有青光眼或糖尿病的患者应加强抗炎治疗时间和强度。(6)术后重视患者的主观体验,必要时散瞳检查。定期施行术后随访,以便发现问题及早防治。
引言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有1.63 亿人患有高度近视(占总人口的2.7%),而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增长到9.38亿(占总人口的9.8%)。在区域分布上,亚裔人群的高度近视患病率远高于非亚裔人群[2-7]。非亚裔人群中,青年人的高度近视患病率为2.0%~2.3%,中老年人的高度近视患病率为1.6%~4.6%;而在亚裔人群中,青年人的患病率则达到6.8%~21.6%,中老年人的患病率为0.8%~9.1%。我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近视高发国家,而且我国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之间[8-10],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高度近视常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目前已为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国高度近视的诊疗水平,使高度近视的防控工作引起广泛重视,特撰写此专家共识。1 高度近视的定义及分类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在-6.00 D以上的屈光不正状态。本共识将高度近视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高度近视, 其近视度数高, 但成年以后可趋于稳定, 并且不伴有导致不可逆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 另一类是病理性近视, 表现为近视终生进展, 可出现不可逆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 并伴有眼轴不断地过度增长(> 26.5 mm)。2 高度近视的诊断2.1 症状2.1.1 单纯性高度近视的症状(1)视力下降:大部分患者远视力下降的程度和视近清晰的距离均与屈光度数有关, 近视度数越高, 远视力下降越明显, 视近清晰距离越近, 但矫正视力尚正常。(2)飞蚊症:玻璃体变性、液化形成的漂浮物投影在视网膜上引起黑影飘动的感觉, 似有蚊虫在眼前飞动, 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3)视疲劳:多见于伴有散光、屈光参差的近视, 可表现为过度用眼后出现重影、闪光感、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眼部酸胀等。2.1.2 病理性近视的症状 在单纯性高度近视症状的基础上, 表现为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1)视力下降:病理性近视的裸眼远视力有较大损害, 近视力在出现眼底及晶状体并发症时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区别于单纯性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的屈光不正度数会随着病程进展不断加深, 矫正视力进行性下降。(2)视物遮挡:病理性近视会出现相应的视野改变, 引起视物遮挡感。尤其当并发视网膜脱离时, 可出现大片遮幕感。(3)视物变形:当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变性, 黄斑出血或黄斑裂孔时, 可出现视物变形。(4)视物重影, 眼球转动受限:高度近视眼可发生固定性内斜视, 常表现为极度的内下斜视, 眼球转动受限。(4)色觉异常:病理性近视可出现继发性色觉异常。常见有蓝色觉及黄色觉异常, 当病变累及黄斑部时, 可出现红色觉异常。(5)光觉异常:病理性近视的光敏感性可能降低, 且较矫正视力更敏感。暗适应功能也可出现异常, 有不同程度的夜盲表现。(6)对比敏感度下降:对比敏感度的下降可先于中心视力的下降, 常见异常有高频区敏感度下降、中高频段显著降低、全频段显著降低等。2.2 体征2.2.1 单纯性高度近视的体征(1)眼前段改变:较正视或远视者而言, 高度近视者眼球突出, 角膜厚度较薄, 前房深度较深, 瞳孔较大, 晶状体较厚。(2)眼后段改变:玻璃体液化混浊; 视盘较大, 呈卵圆形, 稍倾斜, 可见弧形斑, 颞侧居多。黄斑区多可保持正常。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变细变直, 脉络膜可表现为进行性变薄。同时, 由于色素上皮层营养不良, 色素减少, 使得脉络膜大血管及血管间色素透见, 形成豹纹状眼底。2.2.2 病理性近视的体征 病理性近视的体征改变特点集中在巩膜及眼后段:(1)巩膜及后巩膜葡萄肿:巩膜的进行性变薄以及后极部的扩张是病理性近视的重要改变。一般巩膜扩张随着屈光不正度数加深逐渐累及到赤道部, 但前半部仍可保持相对正常。后巩膜葡萄肿是病理性近视的特征性体征, 表现为后极部的异常后凸, 后凸处的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变性。后巩膜葡萄肿边缘处的视网膜血管呈屈膝样走行, 底部与周边存在屈光度差异。后巩膜葡萄肿累及黄斑部位引起黄斑萎缩、出血、变性等是病理性近视致盲的主要原因。(2)玻璃体:病理性近视常较早地发生玻璃体变性, 可见油滴状或线条状液化物和不均匀混浊物飘荡。当发生玻璃体后脱离时, 眼底可见一透明的环形物, 称Weiss环。(3)眼底:除了单纯性高度近视可见的视盘倾斜、弧形斑外, 病理性近视眼底可见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区漆裂纹、黄斑脉络膜萎缩灶、Fuchs斑, 如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和神经上皮层下出血时需进一步检查确诊有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 病理性近视常并发近视性牵拉性黄斑病变, 可表现为黄斑裂孔、黄斑劈裂、黄斑部视网膜脱离; 此外, 病理性近视还常并发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劈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2.3 辅助检查高度近视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需通过以下辅助检查全面评估2.3.1 屈光度检测 通过客观验光和(或)主觉验光, 必要时使用睫状肌麻痹验光, 确定患者的屈光状态, 高度近视的诊断标准为等效球镜度在-6.00 D以上。2.3.2 眼轴测量 目前眼轴测量的金标准是IOLMaster或Lenstar, 无此设备时可用A超, 单纯性高度近视可分为曲率性近视和轴性近视, 两者眼轴长度不一致; 病理性近视的诊断标准之一:当角膜屈光度为43 D时, 眼轴> 26.5 mm。2.3.3 视觉电生理检查 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电图(ERG)可表现为a波、b波的振幅下降和峰时延迟; 视觉诱发电位(VEP)可表现为振幅降低和潜伏期的延长; 眼电图(EOG)可表现为Arden比降低、光峰电位和暗谷电位绝对值降低, 平均波幅较正常人低。2.3.4 视野检查 病理性近视会出现相应的视野改变。常见的视野改变有生理性盲点扩大、旁中心暗点、散在暗点、与生理盲点颞侧相连的弧形暗点等。当并发视网膜脱离时, 可出现大片视野缺损。2.3.5 眼底照相和眼底血管造影 现有的眼底超广角全景照相技术可清晰全面记录高度近视出现的眼底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同步检查可全面评估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变化, 可清晰显影CNV、漆裂纹、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眼底病变。2.3.6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现代频域OCT可以清晰显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变化、玻璃体的后脱离、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CNV等病变, 对视网膜脉络膜厚度进行监测有助于了解高度近视病程进展。2.3.7 3D-MRI 3D-MRI技术可将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结构完整成像, 可利用其数据对后巩膜葡萄肿进行分级。3 高度近视的预防与治疗3.1 单纯性高度近视以屈光矫治为主3.1.1 框架眼镜 简单有效, 无明显禁忌证, 但存在边缘较厚、镜片较重、眼睛外观缩小及视网膜像缩小等问题。3.1.2 接触镜 需在有专业验配资质的机构验配, 并定期随访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与框架眼镜相比, 配戴者眼睛表观大小和视网膜像大小均不受明显影响, 但需要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卫生习惯。接触镜分为软镜和硬镜, 硬镜具有较强的硬度和较好的光学性能, 且可以通过泪液镜矫正部分角膜散光, 可以提供更好的视网膜成像质量。传统软镜随屈光度数增加而增厚, 透氧能力下降, 但现代工艺可定制高透氧的高度近视软镜, 也可考虑选用。3.1.3 角膜屈光手术 适合屈光度数稳定, 有摘镜意愿的患者。可选择的主要主流手术方式有:基质手术包括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IK, FS-LASIK)、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表层手术包括机械法去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酒精辅助去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LASEK)及激光辅助去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TPRK)等。推荐的屈光不正度数矫正范围为:FS-LASIK不超过-12.00 D, SMILE不超过-10.00 D, 表层手术不超过-8.00 D。圆锥角膜、角膜过薄(中央角膜厚度< 480 μ m, 预期剩余角膜中央基质厚度< 250 μ m)及存在尚未控制的眼部活动性炎症或疾病者不宜手术。3.1.4 眼内屈光手术 适用于屈光度数稳定的患者, 尤其适合超过角膜屈光手术适应范围, 或眼表条件不宜进行角膜屈光手术而又有摘镜需求的患者。可选择的主流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k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PIOL)和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Refractive lens exchange, RLE)。PIOL术多用于晶状体功能完好的年轻人, 现多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房, 具有可逆性和术后保持原有的调节功能的优点。FDA批准用于PIOL术的人工晶状体最高可矫正-23.00 D的高度近视。RLE尤其适用于已出现老视、白内障或晶状体硬化以及晶状体脱位的高度近视患者。目前已有报道使用RLE矫正的最高屈光不正度数为-24.00 D。眼内屈光手术需注意术前眼压、眼底、房角结构和角膜内皮细胞的检查, 存在尚未控制的眼部活动性炎症或疾病的患者不宜进行手术。3.2 病理性近视需防治结合由于病理性近视的屈光不正度数持续增长, 故屈光矫治手段以框架眼镜和接触镜为主。除去屈光矫治以外, 还应常规进行眼底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病理性近视眼底并发症, 防止视力不可逆损害。针对一些高危人群, 需重点防控。如有高度近视遗传家族史的、远视储备少的、用眼负荷大且双眼视功能不正常的人群。3.2.1 患者宣教 告知患者高度近视容易并发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萎缩、黄斑劈裂、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变, 嘱咐高度近视患者必须避免或减少眼部碰撞和激烈运动, 如可以游泳、跑步, 但少做跳水、蹦极等运动。遇到眼前有闪光感觉时, 必须尽快就医, 检查视网膜是否有裂孔。已发现眼底病理改变的高度近视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3.2.2 眼轴控制 眼轴增长是病理性近视的基本病理改变。控制眼轴增长既是控制病理性近视进展的方法, 也是预防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劈裂等眼底病变的有效手段。后巩膜加固术不仅可以有效阻止前后眼轴进一步增长或缩短眼轴, 联合晶状体或玻璃体手术还可以治疗黄斑劈裂、视网膜劈裂。虽有部分研究初步证明角膜塑形镜和低浓度阿托品对高度近视患者有延缓眼轴增长的效果, 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观察。3.2.3 治疗并发症 病理性近视主要并发症包括CNV、近视性牵拉性黄斑病变、视网膜病变、斜视等, 针对这些并发症, 有以下几种治疗手段。(1)CNV: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已经取代传统的光动力疗法(PDT), 是目前一线治疗方法。大型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显示抗VEGF类药物治疗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CNV, 患者视力显著提高, 解剖学结构改善明显, 且注射次数较少。患者在确诊CNV后应尽早治疗, 越早治疗, 保留的视觉功能越好。(2)斜视:对于高度近视眼限制性下斜视, 当肌肉走行正常, 偏斜角度小, 且眼球运动受限不明显时可应用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术; 当外直肌和上直肌的走行出现异常, 眼球运动明显受限时, 可采用Loop myopexy术或其改良术式进行治疗。(3)近视性牵拉性黄斑病变:单纯的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除术有很高的闭孔率。当伴发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时, 常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气术治疗, 可有效提高闭孔率, 减少复发概率。(4)周边视网膜病变:当仅存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时, 初发且对视觉功能无影响者可密切随访, 每半年一次; 当视网膜变性患者不能按时随访时可考虑视网膜光凝术封闭视网膜变性区, 以防病变进一步发展出现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当出现视网膜周边裂孔, 无明显视网膜脱离时, 可积极进行视网膜光凝, 预防视网膜脱离。当出现明显的视网膜脱离时, 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根据不同部位可选择玻璃体腔注气、注油或外路手术, 帮助视网膜复位。3.3 高度近视患者应重视双眼视功能的训练与康复双眼视功能训练包括:3.3.1 调节功能训练 包括推进法、远近文字法、反转拍训练法等, 可以提高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3.3.2 聚散功能训练 可通过偏振片立体图、孔径训练仪、Brock线法等锻炼聚散功能。3.4 非视觉健康服务同样重要[32]对于一些已经发展到晚期并伴有多种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 其视觉功能可能已经无法恢复, 通过手术、药物及屈光矫正也未能改善, 甚至出现盲或低视力的可能。此时, 视觉矫治将不是治疗关键, 生活基本技能康复、阅读书写技能培训、定向行走和盲杖使用、心理康复、家庭环境的针对性布置等非视觉健康服务应成为新的关注点。所以高度近视患者不仅需要临床工作者们的努力, 更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去践行非视觉健康服务, 来帮助低视力人群重拾生活信心, 实现自我价值。
戴过框架眼镜的人都知道,近视眼镜是中间薄、四周厚的透镜。现在主流的半飞秒和全飞秒手术,其实都是通过手术将角膜变得中间薄四周厚,这样角膜就变成了“近视眼镜”,就不用戴框架眼镜了。那么,全飞秒、半飞秒哪个更好?下面就给大家对比下: 角膜伤口:全飞秒伤口更小 半飞秒需要在角膜上做20毫米切口,接近一圈,形成一个角膜瓣,把角膜瓣掀起来,再用准分子激光将角膜中间削薄,之后将角膜瓣盖上就好了。而全飞秒手术只需要在角膜上做2毫米的切口,然后通过激光在角膜中间切下来一个透镜,再将这个透镜从切口取出来就好了。 手术时间:差不多 全飞秒和半飞秒的手术时间都非常短,整个手术下来也就10分钟不到,需要患者配合的时间差不多半分钟。如果是同一个熟练的医生操作,全飞秒的手术时间会比半飞秒略微短一点。 手术效果:基本一致 两种手术的效果是一致的,基本上手术后第二天视力都会达到1.0左右。 恢复时间:全飞秒更快 因为角膜没有血管,切开后恢复会比较慢,长得也没有原来那么结实,所以半飞秒没有全飞秒恢复得快 日常护理:半飞秒要更注意保护眼睛 由于半飞秒的切口大,手术后第一天要戴一个眼罩,避免角膜被无意中碰到掀开。全飞秒手术后不用戴眼罩。 另外,半飞秒愈合后的角膜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没有全飞秒好,比如在打篮球或者生活中无意用指甲划到了角膜,全飞秒没有问题,但半飞秒有可能会把伤口撬开。在一些运动过程中,比如蹦极、潜水、游泳,全飞秒恢复好后没有问题,但半飞秒可能需要多多注意保护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