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中从上到下,红色的是绝对禁忌食品,越往下越健康。取“红黄绿蓝”之意。其中绿色食品中有某些豆类和我们说的豆制品不一样,我们一般说少吃豆制品主要是指黄豆黑豆这些高嘌呤豆类,并不是所有。
很多慢性肾炎患者都可能曾经遇到过这个问题,明确诊断慢性肾病后医生给开了高血压药品(普利类或者沙坦类),自己明明没有高血压,血压甚至在120/70以内,医生仍然用了此类药品,可能就会觉得医生是不是乱开药了。其实并不是,只是有时候医生没办法介绍清楚为啥用,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解释清楚需要非很大力气。 此类药品首先可以减少肾脏灌注,减少肾小球高滤过高渗透高压力(医称三高),从而来减少尿蛋白,延缓肾衰竭。举个通俗例子吧,肾脏是有近百万肾小球组成,血液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生成原尿,再经过小管工作后,最终生成尿液排出。我们把肾小球比做一个密闭滤网,滤网里边东西塞的越多,内部压力也就越大,压力大了东西就漏出来了。如果我们把滤网内东西减少了,那么压力就小了,那么这个滤网使用时间就延长了。里边的东西漏出就少了。我们的沙坦类高血压药品就是这个作用,减少了肾小球內的血液灌注,从而是尿蛋白更少漏出。说到这里我想你们该明白了吧!这就是沙坦类和普利类高血压药品保护肾脏的作用机制之一。 除此之外,此类高血压药品还能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延缓肾小球硬化等等来保护肾脏。 当然肾脏疾病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无顾忌的使用此类药药品呢?当然不是!再下一篇文章里边我会给大家分析那些情况不可以使用。希望大家关注。
二十四小时定量,时间起点可以自己选择,一般是早上七点或者八点开始。以七点为例,七点去一下厕所排干净膀胱,这一次尿液不要留取,之后所有尿液要留取到一个容器里,到次日早餐七点,无论有无尿意都要最后尿一次,这一次尿液是要留取的。 留取完成后,计量(如果是有刻度直接读取,如无可以撑重量 精确到克),然后要把尿液摇匀,因为尿蛋白经过一天时间会沉积下来,或者附壁。取10毫升左右即可。要把总量报给化验室。这里关键词就是计量和摇匀。 另外对于育龄期妇女,一定要避开月经期。月经期不能留取24小时尿。如果必须那就得留置导尿了。
单纯性肾囊肿事慢性肾病最常见的病种之一。随着体检的普及,肾脏彩超广泛使用,发现肾囊肿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当自己体检发现肾囊肿后该怎么办,其实并不用过度忧虑,因为肾囊肿大多数是良性的,一般处理遵循以下原则即可。至于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患者来说也不必过于纠结,非要搞清楚怎么来的。因为那是非常专业的。就像有了高血压糖尿病知道怎么处置就好了。 首先需要影像学检查(肾彩超或者泌尿系CT)进一步明确是否是单纯性肾囊肿。需要排除一下其它囊性疾病(多囊肿,是否有恶变等)。如果影像学提示好的就没事了。 其次就是定期复查(肾彩超,尿常规,肾功能),无症状有条件可以半年一次,如果有症状可以随时就诊于肾内科或者泌尿外科,如果大于五厘米了就需要穿刺治疗,以免压迫引起肾脏正常组织导致肾功能衰竭,引起尿路梗阻等并发症。
尿隐血检查只是一项非常简易的检测手段。主要针对红细胞中某些含铁的成分(如亚铁血红素)进行定性判断,基于如果尿液中发现有含铁的成分存在,即可推断有红细胞存在这样一个简单原理。 此方法虽然简便,无需特殊设备,一张试纸既能搞定,但它的特异性不高。 它受外界因素干扰太大,尤其是饮食因素。 假如说,你在检查前服用过含铁剂的药物、动物血,动物肝脏、精瘦肉以及大量的绿色素菜或者补充很多含维生素C的保健品,都有可能造成尿隐血检测的阳性结果,吃的越多,阳性可能越大。 所以,尿潜血不一定代表尿里有血。 因此,我不建议已确诊为肾病的患者过度关注此项检查。初诊患者发现尿潜血阳性时,一定要做尿沉渣或尿液的镜检检查,直观地看看尿液中到底有无真的红细胞成分: 首先,只有在显微镜下每个高倍视野下看到1-3个红细胞计数或者每微升17个以上红细胞才能确诊镜下血尿。 其次,尿液中发现红细胞后还需进一步观察它的形态,只有发现尿液中有大量形态各异的红细胞才有诊断肾炎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位相检查)
肾病患者因尿蛋白初到医院就诊,可能会发现肾病科医生会给你开出很多检查,甚至要求住院。因为早期肾病大多数患者并无不舒服,很多都是体检发现的。所以很多人认为医生过度检查了。其实这些一种误解。医生不能仅仅根据尿蛋白来判断你得了什么病,更不能单纯根据尿蛋白处方用药。因为引起尿蛋白的疾病实在太多了。 比如:原发: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等 继发疾病:狼疮性肾炎,药物肾损害,乙肝相关性肾病,丙肝相关性肾病,HIV相关性肾病,梅毒相关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结蹄组织病,高尿酸肾病,肿瘤相关性肾病,淀粉样肾病,紫癜性肾炎,胡桃夹现象,ANCA相关性肾病等等。 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特别要排除肿瘤相关性肾病,最常见的是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癌症。 可以说能引起肾病的因素不计其数,涉及到全身各个系统,所以肾脏疾病相对于别的系统疾病更为复杂。如果要治疗,首先是搞清楚病因,否则就是无的放矢。 作为肾内科医生见到尿蛋白患者,首先是排除各种继发性肾病,这些肾病排查就需要大量的检查,缺少一项有可能就会遗漏,会让患者蒙受更大的伤害。简单查个肾功能和尿蛋白就给用药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当你自以为不可能是那种疾病的时候,就意味着可能遗漏了。可以说我在从事肾内科这些年以上疾病我都遇到过。隐性梅毒(就是没有任何梅毒表现)引起的肾病我也遇到过一例,这是很罕见的。其它的就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