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戴度数准确合适的眼镜①在正规医院检查后配戴合适的眼镜,这样孩子视物清晰,会减轻过度调节所致的视疲劳;②看书距离严格准守一尺一拳一寸的原则。2)减少孩子看电视和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及频率约束孩子看电视、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时间,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为宜;看后一定要休息眼睛15~20分钟,充分解除看电子产品所带来的视疲劳。3)给孩子定期复查视力建议每3~6个月带孩子复查一次视力。通过记录孩子的屈光发育状态,动态地观测孩子的近视发展情况,及时给予干预控制,有效地矫正近视。孩子如果眼镜度数不合适了,及时更换。如果孩子近视发展的速度过快,可以点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或佩戴角膜塑形镜。4)给眼球“补充”均衡的营养平衡饮食;注意减少糖的摄入。因为甜食、碳酸饮料中的糖分不仅会造成眼睛视网膜的弹力减退、晶状体内压力上升、眼球前后径拉长,还可使角膜、睫状肌发生退行性病变,助长近视加深。5)户外活动有利于抑制近视发展户外活动对孩子非常重要。在户外,自然光线的照射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一种多巴胺,可以抑制近视的发展。所以建议青少年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应该不少于2个半小时。6)充足休息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在9小时以上;临床观察充足睡眠可以明显降低近视发展的速度,甚至可以减低近视的度数。7) 课间及午休时间不要再学习每天孩子在课间和午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休息眼睛,不要再看书学习,以解除一上午上课所带来的视疲劳。连续看书学习30分钟,需要休息10分钟左右,每天从学校放学回来一定要在户外放松一下,这是防止近视快速发展的关键。
2014年6月12-15日斜视与小儿眼科国际高峰论坛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与会专家对婴幼儿先天性泪道阻塞问题做了专题讨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是小儿常见的眼部疾病,是由于鼻泪管远端hasner膜没有完全退化引起,通常表现为流泪、流脓。治疗方法一般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泪囊区按摩泪道冲洗手术治疗: 泪道探通 泪道球囊扩张泪道插管 鼻泪管支架植入 泪囊鼻腔吻合术意见:泪道探通术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简单、快速而有效的方法,95%以上的患儿经过泪道探通术等方法能够治愈,对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应该尽早进行泪道探通术,对经泪道探通术治疗无效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由于婴幼儿泪囊和鼻腔自身的特点应慎重采用其他手术治疗的方法。
先天性泪道阻塞是婴幼儿溢泪最常见的原因,表现为生后一眼或双眼持续性流泪或分泌物增多。是由于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所造成,大多数是由于泪道被先天性残膜或上皮细胞屑阻塞所致,极少数是由于鼻部畸形或鼻泪管骨性狭窄所致。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按摩、加压冲洗及泪道探通术。 月龄越小,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越高。因此我们建议早期即对泪道阻塞的患儿进行局部按摩加大对泪道的冲击,从而加快泪道的管道化进程。对于加压冲洗我们认为小月龄的患儿治愈的可能性大,>6个月龄的患儿冲洗治愈率明显下降,一般冲洗3次即可,反复冲洗无助于提高治愈率,反而增加泪道损伤的机会。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家长依从性差、随诊条件不足的,泪道探通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4-6个月大小为手术最佳时机。我院近期统计资料显示探通手术一次手术的治愈率可达97.77%。 因此,泪道探通术是行之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次治愈率高,操作简单,花钱少,损伤小,不宜复发,是泪道阻塞患儿泪道手术当中的首选。
各位家长好,根据网上提问的问题,现将家长询问较多的泪道阻塞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如下,希望您阅读后对疾病的认识更进一步。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CNDO)是婴幼儿溢泪的最常见原因。约6%~20%有临床症状。尽管部分CNDO患儿在生后一年内可自行好转和恢复,但仍有很多患儿症状持续或反复,给自身和家长带来沉重的负担。无论何种观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对CNDO患儿都是至关重要的。CNDO患儿表现为持续溢泪、反复出现脓性分泌物,挤压泪囊区可有分泌物返流。约14~33.8%的患儿累及双侧泪道。泪囊按摩是保守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增加静水压使鼻泪管的膜性阻塞破裂。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正确的按摩比简单的按摩和无按摩对于CNDO患儿更有效。高压灌注冲洗对CNDO患儿有一定疗效,患儿年龄越小成功率越高。 泪道探通通常作为CNDO的一线治疗方法。文献报道对于小于12个月的患儿实行泪道探通术,其成功率可达78~100%,在我院眼科泪道探通术总成功率达95%以上。影响泪道探通术治愈率的因素包括年龄(有研究显示年龄增大成功率降低),症状的轻重、双侧阻塞、管腔狭窄、无张力泪囊以及非膜性阻塞。在探通术失败后,现已有多种治疗可供选择,包括继续观察、再次探通术、硅管插管术、球囊扩张术、泪囊鼻腔吻合术及下鼻甲断裂术。硅管插管术对于探通失败、局部阻塞或局部阻力增大的病例有较好疗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其成功率可达79.6%~91.3%。其不足之处在于硅管留置时间较长(3-6个月),给患儿生活造成不便,硅管可能移位或造成泪小管撕裂、角膜损伤、泪道感染、鼻腔炎症等。球囊扩张对泪道广泛狭窄的患儿则是一个疗效较确切的方法,其成功率可达74~94%,但价格昂贵且留置时间较长。鼻腔泪囊吻合术(DCR)已很少应用,但对于上述方法均失败、骨性阻塞、泪囊膨出的病例仍可应用。 综合国内外相关报道,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泪道探通术简单有效,治愈率高,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以达到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治愈疾病并使患儿的痛苦降到最低。
1、孩子出现以下征兆,家长可要特别注意如眯眼、眨眼睛、揉眼睛、歪头看、贴近看很可能就是早期近视的征兆,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2、如果孩子近视了,要不要立刻戴眼镜?如果怀疑孩子近视,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做一次散瞳验光。散瞳后,孩子的睫状肌能得到很彻底的放松,能够帮助孩子排除或消除假性近视。如果是假性近视一般不需要配戴眼镜,及时通过专业的干预,近视的状况是可逆的。如果是真性近视是需要到正规医院就诊,佩戴框架眼镜进行矫正。如果孩子近视发展的速度很快,可以点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或佩戴角膜塑形镜。3、呵护眼健康,拒绝高度近视1)在医生指导下配戴好眼镜a.在医院检查后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配戴框架眼镜,这样孩子视物清晰,减轻过度调节所致的视疲劳;b.看书距离严格准守一尺一拳一寸的原则。2)减少孩子看电视和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及频率约束孩子看电视、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时间,每次15分钟,每天1~2次为宜。父母要以身作则,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产品。2)给孩子定期复查视力建议每3~6个月带孩子复查一次视力。通过记录孩子的屈光发育状态,动态地观测孩子的近视发展情况,及时给予干预控制,有效地矫正近视。孩子如果眼镜度数不合适了,及时更换。3)给眼球“补充”均衡的营养眼球发育和身体发育是一样的,需要均衡的营养。注意减少糖的摄入。因为甜食、碳酸饮料中的糖分不仅会造成眼睛视网膜的弹力减退、晶状体内压力上升、眼球前后径拉长,还可使角膜、睫状肌发生退行性病变,助长近视加深。4)户外活动有利于抑制近视发展户外活动对孩子非常重要。在户外,自然光线的照射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一种多巴胺,可以抑制近视的发展。所以建议青少年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应该不少于2个半小时。5)充足休息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在9小时以上。每天孩子在课间和午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休息眼睛;连续看书学习30分钟,需要休息10分钟左右,每天从学校放学回来一定要在户外放松一下,这是防止近视快速发展的关键。
随着国家对于青少年视力发展的关注,很多幼儿园小班开始就进行了视力筛查。这个视力筛查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尽早发现一些视力发育的异常,及时矫正治疗后以达到良好的视力预后。 那么体检发现视力异常以后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要去正规的医院眼科进行进一步原因检查,包括视力,双眼视功能,有无斜视,裂隙灯,屈光状态和眼底的检查。也就是说视力异常不仅仅是只是检查视力那么简单。有部分患儿家长以为视力检查就是配眼镜或者是说孩子还小,还没有发育,成熟以后长大了再说。还有一些家长讳疾忌医,生怕查出异常而不去医院就诊。这些错误理念会延误病情,造成终身遗憾。 那么幼儿视力异常一定要做阿托品散瞳验光吗?如果我们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根本没有认真指视力表,或是说我的孩子对视力表的认知不够。首先应该明确阿托品散瞳验光是最目前为止最准确的视力检查。屈光状态检查的金标准。但是由于阿托品散瞳验光本身恢复期较长,大约三周看近处视物模糊。而且患儿而且幼儿本身好动性比较强,散瞳后会造成一些生活方面的不便。目前我们科室可以建立个性化的屈光档案,通过眼轴,角膜曲率,小瞳下验光,眼底检查等一些检查就可以初步判断小朋友的视力发育水平和远视储备以及是否近视。这种初步筛查可以将确实有问题的一部分患儿筛查出来,然后再去做阿托品散瞳验光这样极大节约了医学成本,而且也减轻了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负担。 如果我的孩子视力正常,那我需要去做筛查吗?需要医院就诊吗? 小朋友视力正常并不能代表屈光状态的正常。在医院详细的检查可以及时了解有无斜视,有无近视趋势,建立自己个性化的屈光档案。建议3~6岁的小朋友半年到一年就要去医院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发现缺陷尽早治疗及时预防。
小儿眼科医生的经验之谈门诊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患儿,不停的眨眼,挤眼,有些还总会用小手揉眼睛,抠鼻子,更有甚者,用舌头舔一下手指再去擦眼睛,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这让家长非常担心,不知道孩子最近到底是怎么啦?“孩子是得了多动症,抽动症吗?”多数家长会担忧这个问题,其实不然!多动症,抽动症需要神经内科或者精神科做详细检查后才能诊断,不妨先到眼科检查一下,通过眼科裂隙灯前节检查,视力检测等,发现多数孩子是因为视疲劳,干眼症,过敏性结膜炎,倒睫等原因引起,通过休息,合理用药,多补充水分等措施就能很快解决频繁眨眼的问题,还小朋友们一双明亮透彻的眼睛! 本文系杨宙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