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从本质上来讲是具有一定遗传背景的个体自身免疫系统出现紊乱而引起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它主要侵犯体内大大小小的动脉、静脉或者毛细血管,根据受累血管的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目前研究证实遗传基因HLA-B51与白塞病发病相关,所以白塞病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
类风湿关节炎典型的关节表现是双侧对称性的关节疼痛及肿胀,尤其是双手指关节和腕关节的疼痛及肿胀。 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突出表现,晨僵是指患者清晨出现关节部位的发紧和僵硬感,这种感觉在活动后可明显改善。晨僵是许多关节炎的表现之一,但是,在类风湿关节炎尤为突出,可持续1个小时以上。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遗传、环境相互作用导致的自身免疫疾病。饮食对疾病的发生和病情的活动影响相对较小。但是有研究显示,常喝含糖碳酸饮料(特别是含高果糖玉米糖浆)增加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风险。大概有1/4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会表示饮食对病情有影响,比如有人说吃蓝莓或菠菜能减轻症状,吃甜食会加重。还有研究报道吃蘑菇、奶制品、柑桔有好处。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并不一样。总体来说,高热量、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高糖以及低纤维食物对类风湿关节炎不利,常吃高长链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物(鱼、鱼油)、植物性食物如全麦、蔬菜、初榨橄榄油等可能降低类风湿关节炎风险。所以各位病友要健康饮食呦。
随着医学的发展,抗风湿药不断推陈出新,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的出现,让部分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提升。对于传统抗风湿药无效的患者,尽早使用生物制剂或小分子靶向药等新型抗风湿药,能极大地降低关节破坏的可能。这里给大家讲讲一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患者。患者女性,53岁,北京人。2017年10月出现多关节肿痛,2018年5月诊断为RA,服用甲氨蝶岭、来氟米特和艾拉莫得,症状好转,2018年10月自行停药,改为中药偏方治疗(具体不详),2019年7月由于手关节肿痛明显,伴髋关节疼痛影响行动就诊。当时查体手小关节和腕关节肿痛,双髋压痛活动受限,血沉105mm/h(正常为20mm/h),考虑患者疾病活动度高,又伴有药物性肝损害,故停用中药,改用激素2片、甲氨蝶岭、艾拉莫得和羟氯喹治疗3月后,血沉降至40mm/h,但患者症状仅部分好转,双髋疼痛明显,影响行走,故建议患者加用生物制剂,患者因经济状况不佳拒绝。加用传统抗风湿药来氟米特治疗,患者仍有明显双髋痛和双手握拳困难,并逐渐出现走路摇摆步态。当时看见病人行走困难,呈鸭步,我心里很是着急,患者已经使用了多种传统抗风湿药,依然没有控制住病情。髋关节核磁提示重度滑膜炎和关节间隙狭窄,当我看到片子时,考虑到如果还不控制滑膜炎症,那么将来患者可能永远无法正常行走。因此,我反复和患者说明使用生物制剂控制疾病的重要性,当时生物制剂未纳入医保,一月6-7千的治疗费让患者望而却步,她为了不给女儿增加负担,一直忍受病痛。2020年5月患者双髋痛加重,双大腿不能合拢。当时我要求患者女儿到门诊,向她说明了病情。患者女儿才意识到母亲病情严重,同意使用生物制剂。在使用托珠单抗的第2个月,患者的炎症指标明显好转,血沉降至正常,上肢关节肿痛完全缓解,双髋疼痛减轻,但仍呈现摇摆步态,复查髋关节x线提示双髋间隙明显狭窄。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于2020年9月行双髋置换术。术后恢复良好,未再使用生物制剂,仅口服甲氨蝶岭和来氟米特,目前病情稳定。这例患者发病2年髋关节就出现严重破坏,这提醒我们类风湿关节炎如果控制不佳,可快速进展,出现关节破坏,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为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医患之间的配合也非常重要。患者治疗初始规范治疗半年,有效果,但患者未遵医嘱自行停药。后病情加重再次使用传统抗风湿药治疗效果不佳,应当升级使用生物制剂等药物,但患者拒绝导致双髋病变进一步加重,最终导致需要进行关节置换,令人惋惜。
根据有无并发间质性肺炎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皮肌炎无并发症的治疗以针对皮疹及肌炎治疗为主,而合并间质性肺炎的皮肌炎则需要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一般治疗】 给予日光保护指数( SPF)≥ 30的防晒霜预防光敏感。支持疗法,对症处理等,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肺部感染等。 【药物治疗】 (1)外用药: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如糠酸莫米松霜(艾洛松)或丁酸氢化可的松霜(尤卓尔);0.1%他克莫司也有一定效果,但部分患者有皮肤刺激症状。 (2)糖皮质激素:大部分患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起始剂量强的松0.5~0.75mg/(kg·d),病情得到控制后逐渐减量,减量速度不宜过快,部分需长期维持。 (3)免疫抑制剂: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糖皮质激素维持剂量过大以及重症患者,包括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等。 (4)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对严重的肌炎有一定效果。 皮疹快速扩展、合并全身症状以及反复发作者应早期、积极加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诊断 皮肌炎的诊断依赖于特征性的皮疹,和血清肌酶谱以及肌活检检查。多数临床医生采纳的仍是1975年Bohan和Peter提出的诊断标准 1.在数周至数月内,对称性肢带肌和颈屈肌进行性无力,可有咽下困难或呼吸肌受累; 2.骨骼肌组织检查显示,Ⅰ型和Ⅱ型肌肉纤维坏死、吞噬、再生伴嗜碱变性,肌肉膜细胞核变大,核仁明显,肌束膜萎缩,纤维大小不一,伴炎性渗出; 3.血清骨骼肌肌酶升高,如CK、ALD、AST、ALT和LDH; 4.肌电图有三联征改变:即时限短、低波幅多相运动电位;纤额电位,正锐波;高频放电; 5.特征性皮肤改变包括:淡紫色眼睑皮疹伴眶周水肿;Gottron征;手背特别是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背面的鳞屑状红色皮疹,皮疹也可累及双侧膝、肘、踝、面部、颈部和躯干上部 确诊皮肌炎:符合第5条及1~4条中的任何3条标准; 拟诊皮肌炎:符合第5条及1~4条中的任何2条标准; 可疑皮肌炎:符合第5条及1~4条中的任何1条标准。
概述 皮肌炎是炎性肌病的一种亚型,是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肺脏,心脏等重要内脏损害。皮肤损害具有特征性,如眼眶周围水肿性紫红斑,关节身侧紫红色或粗糙性斑丘疹,技工手和四肢近端对称近端肌无力。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和环境有关。
门诊总是有很多患者都会问到我,大夫,我是类风湿关节炎,现在吃了口服药物关节控制不好,用甲氨蝶呤还出现了药物肝损伤,我又不想用激素,该怎么办呀?这种时候我通常会推荐考虑用生物制剂。但是很多患一查阅生物制剂的说明书心里打鼓了:我听别人说用生物制剂会上瘾啊,用完之后就减不下来了,以后再用别的药物也没有效果了,这是真的吗? 使用生物制剂会上瘾?不存在的。 首先我们必须要清楚,生物制剂并不是毒品,不具有上瘾性,如果使用了生物制剂之后,减量或者停用后症状反复,只代表疾病并没有完全控制,并不代表药物具有成瘾性,提示我们仍然需要积极的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其次,目前关于生物制剂的减量并没有明确的指南。使用多长时间之后开始减量?什么时候能完全停用?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流程。通常,疾病控制稳定3~6个月以后,根据病情尝试谨慎进行生物制剂的减量,减量太早很容易出现病情复发。如果在减量的过程当中,仍能持续维持病情稳定,说明目前减量之后的这个剂量足以控制病情。同样的原理,后续如果还持续稳定,还可以继续再减量。但是如果在减量的过程中出现疾病反复,需要至少恢复到减量之前的剂量,甚至有些患者需要重新恢复到足量再使用。举个例子,比如您现在用阿达木单抗每两个星期注射40毫克(一支),用了半年,疾病控制的非常好,关节不疼不肿不晨僵,血沉和C反应蛋白正常,或者是按照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的标准达到低疾病活动度或者缓解状态,那么可以尝试减量到每三周一次,每次40毫克。但是如果减量到三周一次,关节的症状加重了,出现了关节痛、肿、晨僵时间延长,血沉和C反应蛋白比之前的动态升高,那说明减量太早了,需要重新恢复到每两周一次。如果减量到每三周一次症状仍然非常稳定,那么再过半年还可以再考虑继续再减量到每4周1次,直到以最小的剂量能维持病情的稳定,甚至在疾病长时间非常稳定持续达标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完全停用生物制剂。简单说起来,生物制剂的减量就像下台阶,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下,步子迈得大了容易摔跤。 需要提醒大家的,类风湿关节炎长期的治疗目标是使用最小剂量药物能维持病情稳定,如果在理想的状态下生物制剂能完全减停,但是仍然是需要口服传统药物的,比如说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羟氯喹这一类的药物。在现有的治疗理念中,不推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把所有的药物都停掉。因为大部分患者在完全停药以后,或早或晚、或轻或重会复发,有些复发只是小复发,再加回原来的口服药物能控制。但有些患者复发之后,会出现疾病非常的严重的复发,及时加回原来的药物、或者甚至比原来的药物更强的治疗,也不能再短期达到稳定,治疗起来难度要比原来更难。所以,广大的患者朋友们,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过程当中,慢性病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科学治疗,定期随访,及时和医生沟通,尤其在准备进行药物减量或者停用的时候,一定要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以免自行盲目的进行药物减量而导致疾病反复,复发之后重新治疗可能用的药物比之前更多,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以上虽然是用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举例,其实同样的减药原则也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生物制剂的减量也要遵循缓慢”下台阶“的原则。 其实生物制剂的出现及广泛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很多患者使用传统药物不能耐受,比如甲氨蝶呤出现明显恶心呕吐,或者是肝损伤,白细胞下降;有些患者使用来氟米特出现血压高、肝损伤、腹泻,像柳氮磺胺吡啶这个药物,磺胺多过敏的患者是不能用的;部分患者通过传统药物并不能把病情控制达标,逐渐出现了关节畸形,尤其是年轻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控制病情,会极大地降低工作能力;糖皮质激素虽然效果非常好,但是长期使用也是存在其明显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压、血糖升高、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大部分患者都是中老年人,或多或少已经存在一些慢性疾病,这些都决定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激素不能长期大量使用。医生通常在类风湿关节患者出现的关节外表现比如间质性肺炎、血管炎、眼炎,或者疾病活动度非常高、需要快速的控制病情的情况下,会短期使用激素。对于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疾病活动度高、存在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生物制剂其实是优化治疗,起效快,作用明显,能快速的控制病情。如果把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比作是和敌人对战,如果我们快拳出击,就能使敌人毫无招架之力,迅速倒地,如果优柔寡断,关节炎症迁延反复,容易造成炎症的”死灰复燃“,逐渐出现关节畸形,而生物制剂,就是我们对抗关节炎症的”核武器“。在进入了2020年以后,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升级,生物制剂进行了大幅的降价,使得患者治疗费用上大幅下降。以北京的医保为例,目前大部分的生物制剂在医保报销之后花费基本上都在500元以下,对于患者朋友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当然,生物制剂虽然存在诸多利处,但并非所有人都适用,使用之前需要由医生进行评估及禁忌症的筛查。哪些人不适合用,如何筛查,如何选择,且听下回分解。
新冠疫苗的全民免费接种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最近在门诊很多患者问到:“医生,单位最近在统计接种新冠疫苗,我是风湿病患者,要不要接种?”,除此以外,还有一系列其他的疑问,包括: 我是红斑狼疮患者,现在病情稳定,能接种新冠疫苗吗? 我是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能接种新冠疫苗吗? 我现在用着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能接种新冠疫苗吗? 我最近用过利妥昔单抗,能接种新冠疫苗? 我用着生物制剂(益赛普/修美乐/安百诺/强克/雅美罗/可善挺),能打新冠疫苗吗? 我刚打过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流感疫苗,能接种新冠疫苗吗? 关于以上问题,下面我一一为大家解答。 如果大家还不清楚疫苗是什么,可以先参考视频疫苗是什么? 风湿病患者接种疫苗的官方建议 风湿病患者能否接种疫苗,取决于很多因素。2019年发表在权威风湿病杂志Annuals of Rheumatic Disease上的文献综述提示,风湿病患者流感和肺炎链球菌、带状疱疹的感染率增加,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率增加,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和一般人群相似[1],因此,接种上述疫苗能明显降低风湿病患者因感染导致的健康风险。2011年,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曾发表关于成人风湿病患者接种疫苗的建议[2],并于2019年进行了更新[3]。除此以外,日本的学者也于2015年发表了关于儿童风湿病患者疫苗接种的建议[4],现笔者综合以上文献数据,将风湿病患者关于接种疫苗的建议综合如下: 1.风湿病患者什么时候接种合适? 风湿病患者接种疫苗优先选择在疾病稳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2.风湿病患者适合接种什么疫苗? (1)风湿病患者可接种灭活疫苗(灭活疫苗即死疫苗,常用包括流感、肺炎球菌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灭活疫苗、狂犬病疫苗等),风湿病患者若接种减毒活疫苗,需慎重。此处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死疫苗和活疫苗的区别。二者都是用病原体制成,但是活疫苗只是毒力减弱(如卡介苗、带状疱疹疫苗、水痘疫苗、含麻疹成分的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脑减毒疫苗、甲肝减毒疫苗、水痘疫苗等),接种后在体内仍然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刺激抗体产生的能力强,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减毒活疫苗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有引起感染的风险。而死疫苗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体杀死,进人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刺激抗体产生的能力弱,通常需多次重复接种以获得持久免疫力,死疫苗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也可以接种。 关于不同疫苗的区别,可以参考链接视频 6分钟了解疫苗的设计原理。 (2)强烈建议风湿病患者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 (3)女性红斑狼疮患者应考虑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 (4)有感染风险的患者应接种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带状疱疹疫苗。 (5)风湿病患者的具有免疫能力的家庭成员应根据国家指南接种疫苗,除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外。 3.治疗风湿病的药物治疗影响疫苗接种吗? (1)风湿病患者应接种破伤风毒素疫苗,若过去6个月内曾使用过B细胞清除治疗,考虑被动免疫(如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2)若接种灭活疫苗,用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和(或)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不影响疫苗接种。灭活疫苗最好在两次用药期间使用。流感、肺炎球菌和乙肝疫苗在使用类克时应答下降。 (3)若进行B细胞清除治疗(如使用利妥昔单抗),接种灭活疫苗尽可能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至少6个月和下一疗程的B细胞治疗前4周进行疫苗接种;禁忌接种活疫苗。因B细胞被清除后会影响疫苗相关抗体产生,如果直接用药前或者用药后6个月内体液免疫应答显著减弱。 (4)若风湿病患者妊娠后半程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多为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新生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应该避免使用减毒活疫苗。因妊娠后期这些生物制剂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免疫功能造成影响。 (5)如果必须接种减毒活疫苗(如带状疱疹疫苗),最佳时间范围是开始免疫抑制治疗前4周。 何为免疫抑制治疗,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定义,“免疫抑制治疗”包括泼尼松20 mg / d或2 mg / kg体重≥2周,甲氨蝶呤(MTX)≥0.4 mg / kg / day,硫唑嘌呤≥3.0mg / kg / day或6-巯基嘌呤≥1.5mg / kg / day;生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bDMARDs,包括靶向TNF-α、IL-6、IL-17A、CTLA4、IL-1β等的生物制剂)和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tsDMARDs,包括托法替布,巴瑞替尼)。但是长期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情况下免疫抑制水平需要进一步研究。2019年EULAR的推荐意见中未提到其他的免疫抑制治疗如环孢素、环磷酰胺,结合2015年日本推荐,总结免疫抑制治疗如下表。也就是说,如果目前患者目前存在以下的免疫抑制治疗状态,是不建议接种减毒活疫苗的,最好在开始这些治疗前4周接种。 (6)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2 mg/kg或≥20 mg/d,2周以上)或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风湿病患者,推荐进行预防接种后抗原特异性抗体浓度的检测。 那么问题来了,新冠疫苗是活疫苗还是死疫苗? 目前对于国内新冠疫苗已经上市或者即将上市的品种大概有: 1.国药集团的两款是灭活疫苗(死疫苗); 2.科兴的灭活疫苗(死疫苗); 3.智飞龙飞马生物的重组蛋白疫苗; 4.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 风湿病如果在稳定期,理论上说接种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是可行的。如果是腺病毒载体疫苗,所用腺病毒载体尽管比较安全(低毒性),但该载体病毒仍具低感染力,有资料提示这种腺病毒载体能增加机体发热,呼吸道感染等风险。这时,同时应用免疫抑制剂是否会导致增加腺病毒易感性仍未知。 因此,如果您风湿病非常稳定,且未合并其他接种疫苗的禁忌征,6个月内未使用过利妥昔单抗,可以考虑接种新冠疫苗(死疫苗)。但是如果风湿病患者疾病处于活动期,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肿痛明显,强直性炎患者疼痛及晨僵明显,狼疮患者还存在皮疹、脱发、发热、内脏损伤(尿蛋白,血尿,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胸腹水,活动性间质性肺炎,肺泡出血,肺动脉高压,肠系膜血管炎、神经精神异常等),SLEDAI评分>4分,血管炎患者还存在皮疹、发热、尿蛋白等疾病活动期表现,不建议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同时,还需要注意,由于目前新冠疫苗上市时间比较短,还未进行过IV期临床试验,对于风湿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时间的充分验证。 当然,即使没有风湿病,接种疫苗可能出现的某些极端事件,比如目前国外关于新冠疫苗的安全性事件方面出现的神经脱髓鞘病变,严重过敏现象等,个体差异非常大,这是概率事件,不仅仅限于新冠疫苗,而且对于个人而言,这种小概率事件是无法预测的。据中国科兴的疫苗在巴西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科兴疫苗对新冠重症和住院的保护效力为100%,对需要医疗救治的轻症保护效力为77.96%,总体保护效力达50.4%。即便疫苗能降低感染风险,提供一定的保护力,但接种疫苗并非能完全杜绝感染。因此,在疫情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聚集,带口罩,做好手卫生,仍然是第一位的。 总结起来,关于风湿病患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如果风湿病疾病非常稳定,且您所在地区存在感染风险,可以考虑接种新冠疫苗(死疫苗);若6个月内使用过利妥昔单抗,会影响接种效果。不建议几种疫苗一起接种,若同时注射HPV疫苗或者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建议间隔至少两个星期。参考文献1. Furer, V., et al.,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vaccine preventable infection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inflammatory rheumatic diseases (AIIRD): a systemic literature review informing the 2019 update of the 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vaccination in adult patients with AIIRD. RMD Open, 2019. 5(2): p. e001041.2. van Assen, S., et al., 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vaccination in adult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inflammatory rheumatic diseases. Ann Rheum Dis, 2011. 70(3): p. 414-22.3. Furer, V., et al., 2019 update of 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vaccination in adult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inflammatory rheumatic diseases. Ann Rheum Dis, 2020. 79(1): p. 39-52.4. Kobayashi, I., et al., Pediatric Rheumatology Association of Japan recommendation for vaccination in pediatric rheumatic diseases. Mod Rheumatol, 2015. 25(3): p. 335-43.5. National Center for, I. and D. Respiratory, General recommendations on immunization ---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MMWR Recomm Rep, 2011. 60(2): p. 1-64.6. Rondaan, C., et al., Efficacy, immunogenicity and safety of vaccination in adult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inflammatory rheumatic disease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for the 2019 update of EULAR recommendations. RMD Open, 2019. 5(2): p. e001035.
1.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什么疾病?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以雷诺现象和皮肤肿胀硬化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各系统受累,包括心肺、肝肾、消化道、骨骼关节、甲状腺、神经系统等。血清中可查到抗核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拓扑异构酶等多种自身抗体,肺CT、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心脏MRI、消化内镜等检查可评估各脏器功能。本病强调早期药物治疗,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血管活性药物。2. 系统性硬化症的病因是什么?会遗传吗?同多数内科疾病一样,系统性硬化症的发病原因复杂,与遗传、环境、感染、药物、激素水平可能都有关系。虽然该病的发生有遗传因素参与,但家族聚集发病的情况并不多见,有研究表明发生率大约在1.6%~7%。3. 什么是雷诺现象?绝大部分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会出现雷诺现象,且常常是疾病最早期的表现,其原理是局部小动脉缺血痉挛。典型的表现为遇冷或情绪激动时手指(足趾)皮肤先变白,随后变紫,再变红,部分患者可只出现变紫变红。可以出现在一个手指或多个手指,变色与正常区域常常有明显的分界线。同时,可伴有疼痛、麻木等不适。严重者可出现指端溃疡、瘢痕,手足末节坏死或指骨因缺血而吸收变短。早期患者可能仅仅以雷诺现象和血清自身抗体阳性为表现,并未出现皮肤和脏器受累,如果此时及时就诊,可以将该病控制在萌芽状态。4. 局灶性硬皮病与系统性硬化症有何区别?前者常常以皮肤硬化为唯一表现,且硬化部位多在躯干、面部及四肢,呈局灶型,包括点滴状、斑块状和带状等,手指弥漫硬化罕见,且一般不出现雷诺现象、血清自身抗体和脏器受累,一般不会转化为系统性硬化症。建议局限型硬皮病患者到皮科就诊治疗。5. 系统性硬化症分为哪些类型?根据皮肤受累的范围,分为:1) 局限型:皮肤增厚仅限于肢体远端和面颈部。(肢体远端和近端以肘、膝关节为分界线)2) 弥漫型:除面颈部、肢体远端皮肤受累外,还累及肢体近端和躯干。3) 无皮肤硬化的硬皮病:临床无皮肤硬化的表现,但有系统性硬化症的血清学异常和脏器受累。4) 重叠综合症:上述三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与诊断明确的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性肌病合并出现。6. 系统性硬化症的皮肤病变有哪些特点?从病程上,分为三个阶段:1) 肿胀期:早期出现皮肤肿胀、发亮,有紧绷感,为非凹陷性、硬性肿胀,手指可呈“腊肠指”样改变。2) 硬化期:皮肤逐渐变厚变硬,表明光滑呈皮革样,皱褶消失,不易捏起,汗毛减少。面部皮肤受累,口周出现放射学沟纹,口唇变薄,笔端变尖,表现为“面具脸”。3) 萎缩期:浅表真皮变薄变脆,表皮松弛,皮下软组织钙化。病变处少汗,毛发脱落。在肿胀期和硬化期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皮肤病变均可得到逆转或改善,避免进入萎缩期。7. 系统性硬化症的自身抗体有哪些?绝大多数患者抗核抗体为阳性。此外,还可出现以下具有特征性的自身抗体:8.系统性硬化症如何治疗? 系统性硬化症的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阻止皮肤和脏器受累。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及脏器受累情况,个体化、精细地选择药物类型及用量。治疗原则分三个方面:(1) 一般治疗:戒烟、注意手足保暖、保持心情愉快和营养均衡。(2) 免疫抑制及调节治疗:从病因上纠正该病的免疫失调状态。主要用药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托珠单抗)。(3) 血管活性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4) 对症治疗药物:如针对心功能不全应用利尿剂;消化道受累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促动力药物、抗生素;肾危象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指端溃疡予外用药及抗感染治疗。9. 系统性硬化症能否服用中药?部分患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仅服用中药治疗。部分中药可能对系统性硬化症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可能对白细胞和肝肾功能造成损伤。目前专家普遍认为仅服用中药,绝大多数患者是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因此,我们建议您治疗系统性硬化症时以西药为主,必要时可辅助中药。10. 患者朋友们平时需要注意什么?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就诊需要两颗心,其一是信心,多数初诊的患者得知此病的晚期皮肤表现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系统并发症,会感到恐惧担心,这其实是不必要的。大量数据证明,通过定期随诊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正规化治疗,多数患者皮肤病变好转,不出现硬皮病面容,各系统受累并未发生,或者得到控制并长期缓解。其二是耐心,传统的抗风湿药物需要数周甚至数月起效,所以患者需要极大的耐心来坚持治疗;门诊经常见到一些患者见到医生就说“很多药都吃过,都不管用。”经过仔细的问诊,这些药患者只服用了1-2周,觉得没什么作用就不吃了,这样做不仅耽误了患者的治疗,也影响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此时需要来诊与医生沟通,评估情况,必要时调整方案,切忌因不良反应自行停药,转而求助一些民间偏方、小广告药物等。在服药过程中,医生会安排相应的检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主要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等项目,另一方面是病情活动度的监测,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及相关自身抗体的测定、脏器受累的评估,一般每3-6个月抽血化验,每6-12个月完善影像学检查。病情完全缓解停药后,我们也要求患者至少半年要复查一下病情活动度指标,以期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早期给予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