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踝关节运动方法:踝关节主动跖屈/背伸,交替进行,每个动作坚持5-10秒,频次不限。2.股四头肌训练方法:仰卧位,紧缩股四头肌(大腿前部肌肉),每个动作坚持5-10秒,频次不限3.直腿抬高训练方法:仰卧位,紧缩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肉),屈髋并保持膝关节伸直,同时抬起下肢离床,坚持5-10秒,缓慢放下,频次不限。4 屈髋屈膝训练方法:仰卧位,将脚跟主动滑向臀部,使髋、膝关节屈曲,频次不限。5.扶助行器训练6.术后注意事项(1)术后搬运患者时,专人负责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或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10~20度,防止搬运时脱位。(2)术后第一天开始,主动进行踝关节跖屈背伸、股四头肌绷紧放松、下肢抬高等训练,在锻炼肌肉的同时,预防静脉血栓形成。(3)术后第二天开始,根据患者的体质,准备站立下床,因人而异,在家人及医护的帮助下,将患者移至床沿,双小腿自然下垂穿鞋,健侧肢体先负重,随后患肢逐渐负重行走。骨水泥假体可以下床扶拐或助行器完全负重行走,生物性假体也可以下床扶拐部分负重(体重的1/3-1/4),“触地式负重”,需要提醒的是:是否下床、何时下床,由手术医生决定。(4)上下床时,健侧先上/下床,患肢后上/下床。(5)坐姿:床上坐时,身体向后靠、腿向前伸,双腿稍分开,避免双腿交叉,上身与下肢的夹角不能小于90°;平时坐高凳椅,避免坐低凳、低沙发、跷二郎腿、盘腿、下蹲及极度弯腰捡东西。(6)如厕需要坐便器,坐便器的高度,坐下时膝关节低于髋关节的高度为合适,绝对不能蹲厕。(7)睡姿:最好的睡姿平卧,侧卧时尽量不要向手术侧侧卧,并且最好在两大腿间夹一个枕头。(8)上下楼梯:上楼梯时健肢先上,下楼梯时,患肢先下,并用手扶楼梯扶手,避免跌倒;(9)日常生活中,穿裤子时,先坐在床沿或高凳椅上,先伸直患腿,并把裤子套上,然后穿另一边;穿袜穿鞋,早期由家人帮忙,穿无鞋带的鞋子,6个月后,坐高凳,患肢屈髋屈膝、外展外旋穿袜子和鞋子;开车:手术约3月后可以开车,开车时应垫高坐垫。切记:日常生活中,上身与下肢的夹角保持大于90°,患肢保持外展位,是预防人工髋关节脱位的关键(10)术后定期复查,术后1月、2月、3月、半年以及术后每1年前往就诊医院定期复查,评估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指导康复锻炼,早日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假体的远期生存率。(11)减轻体重对关节的负荷,避免大量和高难度活动,尽可能避免爬山,少爬楼梯及跑步,减少关节假体的磨损,可以从事大多数日常活动,如散步、骑车、跳舞、游泳;防治骨质疏松,有利于骨长入假体的固定,可以防止发生假体松动和下陷;术后如果发生感冒、肺炎、牙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外周感染时,要及时治疗,防止关节感染。总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为了预防术后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注意方方面面的问题,才能最大可能的延长关节使用寿命。
1.踝关节运动方法:踝关节主动跖屈/背伸,交替进行,每个动作坚持5-10秒,频次不限。2.股四头肌训练方法:仰卧位,紧缩股四头肌(大腿前部肌肉),每个动作坚持5-10秒,频次不限。3.直腿抬高训练方法:仰卧位,紧缩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肉),屈髋并保持膝关节伸直,同时抬起下肢离床,坚持5-10秒,缓慢放下,频 次不限。4.床上主动/被动屈曲膝关节方法1:仰卧位,双手抱大腿,小腿自然下垂,屈曲膝关节,频次不限。方法2:仰卧位,将脚跟主动滑向臀部,使膝关节屈曲,频次不限。5.床边压腿训练方法:坐床沿,健侧小腿压术侧小腿,使膝关节屈曲,频次 不限。6.床上被动伸膝方法:踝部垫枕,膝关节部位放置5kg盐袋,(或家属辅助按压膝部),使膝关节伸直。7.CPM机辅助训练8.扶助行器训练9.上下楼梯训练10.术后注意事项(1)定期复查 :术后1月、2月、3月、半年,以及术后每1年前往就诊医院定期复查。(2)减轻体重,避免大量和高难度活动,适当减少活动量,减缓对假体磨损,延长假体寿命;(3)绝对禁止深度下蹲、患膝跪地等动作,以防加重膝关节假体磨损及半月板衬垫脱位(单髁置换);(4)尽可能避免爬山,少爬楼梯及跑步,可以从事大多数日常活动,如散步、骑车、跳舞、游泳;(5)防治骨质疏松:可以防止发生假体松动和下陷;(6)术后如果发生感冒、肺炎、牙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外周感染时,要及时治疗,防止关节感染;总之, 关节置换手术后需要注意方方面面的问题,才能最大可能的延长关节的寿命。本文系严锋合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医疗器械制造工艺的改进,人们对人工关节置换认知度的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晚期骨关节病患者,解除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为了使关节功能恢复到最佳,延长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术后康复训练及相关注意事项尤为重要,十分有必要普及这方面的医学知识。一.关节假体的构造:目前大多数开展最多最成熟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1.人工全髋关节假体构造2.人工膝关节假体构造二.康复训练计划(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1.术前训练指导向患者解释手术情况,介绍术后康复方案,教会患者进行踝泵收缩以及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动作,教会患者如何下床、扶拐及助行器行走,必要的心理指导,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增强对手术及康复信心。2.术后康复训练指导(1)术后体位 平卧,患髋外展20°-30°,踝关节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脱位,被动活动膝、踝关节;(2)术后1天 主动活动健侧关节并进行患侧踝关节和足趾的主动背伸和跖屈练习,以及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按摩髌骨周围、膝关节及小腿后部,同时进行深呼吸、引体向上运动,防止肺部并发症;(3)术后第2~7天 加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膝下垫枕以膝部为支点,小腿抬离床面做伸膝动作,尽可能多次反复进行,患侧髋、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活动范围小于60°,在他人帮助下进行床上移动训练,训练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下进行,骨水泥假体可以下床扶拐或助行器完全负重行走,生物性假体也可以下床扶拐部分负重(体重的1/3-1/4),“触地式负重”,需要提醒的是:是否下床、何时下床,由手术医生决定;(4)术后第2-3周,髋膝关节主动伸屈训练,仰卧位双下肢空踩自行车运动20~30次/天,股四头肌及髋外展肌渐进抗阻训练,坐、站重心转移及步行训练,下床站立,扶拐或助行器行走,以防跌倒,注意保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转弯时髋关节随身体一起转动,避免髋关节突然旋转。避免患髋内收内旋,术后3个月扶双拐,逐渐过渡到单拐,弃拐时间因人而异,一般6月后行走平稳且无疼痛时可弃拐行走,每年复查3、4次。(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康复训练1.术前康复教育向患者解释手术情况,介绍术后康复方案,教会患者进行踝泵收缩以及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动作,教患者扶拐及助行器行走。必要的心理指导,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增强对手术及康复信心。2.术后康复训练指导(1)术后当天 足跟部垫高,抬高患肢休息,膝关节处放置冰袋;(2)术后第1天,进行踝泵收缩及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3)术后第2~7天,开始膝关节主动伸屈锻炼,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及次数,下地站立扶双拐或助行器行走;(4)术后第2周 开始CPM机辅助屈伸,逐步增加膝关节活动度,争取术后2周内膝关节屈伸范围能达到0°~ 90°,酌情练习上下楼;(5)术后第3-6周,增加下蹲练习,以增强肌力为主,并继续关节活动度练习,同时提高步行能力,充分负重。(三)术后注意事项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1)术后搬运患者时,专人负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或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10~20度,防止搬运时脱位;(2)术后禁止患侧髋关节内收、内旋,不能把患侧腿架于另侧腿上,也就是“跷二郎腿”,(3)术后3个月平躺时,可在两大腿之间安放枕头以保持双腿分开,禁止患侧卧位,防止髋关节屈曲超过90°;(4)禁止下蹲取物、蹲便、坐低椅或低床,平时坐高脚椅凳、高床,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完成日常活动。2.术后定期复查很重要(1)定期复查时间 :术后1月、2月、3月、半年,以及术后每1年前往就诊医院定期复查。(2)定期复查的重要性评估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指导康复锻炼,早日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对于已发生的并发症如骨溶解,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假体的远期生存率;2.如何延长人工关节寿命 (1)减轻体重,减少对关节的用力;(2)避免大量和高难度活动,减少活动量;(3)尽可能避免爬山,少爬楼梯及跑步,可以从事大多数日常活动,如散步、骑车、跳舞、游泳;(4)防治骨质疏松:有利于骨长入假体的固定,可以防止发生假体松动和下陷;(5)术后如果发生感冒、肺炎、牙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外周感染时,要及时治疗,防止关节感染;总之, 关节置换手术后需要注意方方面面的问题,才能最大可能的延长关节的寿命。本文系严锋合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很多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得不到及时有效正确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临近骨折部位的关节往往出现粘连僵硬,同侧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导致生活不便及痛苦。因此,骨折术后康复训练尤为重要,值得骨科、康复科医师和患者的足够重视。医师的正确指导,患者持之以恒的康复训练,使骨折术后的后遗症降到最低,恢复到最佳状态。一.术前健康教育 骨科医生及专科护理人员,给予病人恰当的术前健康教育,是病人能够获得自己需要的相关知识,能够降低其焦虑程度,减轻术后疼痛,进而降低病人的心里负担,对康复锻炼提高认识及信心。二.早期康复训练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由骨科医师及专科护理人员实施指导。1.自伤后或手术后1周内,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及部位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此期主要是软组织肿胀,切口部位疼痛,骨折刚实施固定,肢体及关节的活动受到限制,其康复措施:(1)抬高患肢,消除肿胀;(2)如上肢骨折,行手指的握拳活动,如下肢骨折,行足趾背伸屈趾活动,尽可能多次活动;(3)固定肢体的肌肉,行等长收缩,每次15-20分钟,尽可能多次的收缩;以上方法可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肌肉间的粘连,消除肿胀,预防肌肉废用性萎缩。2.术后第2-3周开始,手术创伤疼痛已缓解,对于坚强内固定骨折稳定的患者,开始练习关节活动,其阶段关节内及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从小范围开始逐渐增大,同时配合CPM机活动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及挛缩,可较快的恢复功能。三.中期康复训练1.术后4-6周,四肢骨折基本有一个初步愈合,这个阶段是骨折康复的关键期,有人称为康复“蜜月期”,康复锻炼的方法由康复师实施指导。其方法:逐步增加肌力锻炼,在肌力的控制下,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由于骨折初步愈合,用力屈曲关节或被动屈伸关节应慎重,切记:不可使用暴力。并 2.术后6周-3个月,是骨折术后康复的“黄金期”,同样是加强肌肉力量的锻炼和增加关节活动度的关键时刻。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患者都回家休养,得不到专业医师及康复师的指导,自己又缺乏这方面的常识,功能恢复不尽人意,错过了康复的黄金期,最终遗留不可逆的后遗症。 四.晚期康复 术后3-6个月,骨折已愈合,极少数骨折不愈合除外。主要是增强肌力,克服挛缩,增加关节活动度。其方法:(1)增强肌力的的措施,抗阻力下锻炼,如上肢提重物,下肢腿绑沙袋抬腿运动及行走等;(2)主动+被动关节活动;(3)理疗。 五.总结 随着工农业城市建设及交通的发展,创伤骨折的病人不断增加,其治疗与康复、医生与患者需紧密衔接,共同努力,手术医师治疗完结后,由康复师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患者积极配合到康复机构,而不是在家中休养,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最后达到康复满意的结果,少些遗憾。本文系严锋合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腰背肌肉是维持脊柱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睡床及正确的坐姿,同时加强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有助于维持及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延缓脊柱椎体退变的进程,从而有效地预防急慢性腰部损伤和腰痛的发生。腰背肌锻炼方法简单易行,在硬板床或地板上铺块垫子就可以进行,其经典锻炼方法如下。1. 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20-30个。(图示)2. 三点支撑法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头部当支点,抬起肩背部、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20-30个。(图示)3 燕飞法俯卧,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保持此姿势3~5秒,再放松肌肉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 (图示)注意事项1、练习支撑法的时候如果用头支撑困难的话可换成背部支撑;2、锻炼的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每天可练习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组完成。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如锻炼后次日感到腰部酸痛、不适,应适当减轻锻炼量,或暂停锻炼;3、锻炼时不要猛然用力,以防扭伤;4、如果是腰腿痛急性发作期,则不适合进行此项锻炼。
老年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另外,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主要共同特征:关节软骨破坏,进行性磨损,导致关节间隙变窄,裸露的骨表面之间因摩擦而引起疼痛、僵硬及关节变形,如膝内翻、膝外翻。1.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目的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纠正关节畸形并获得长期稳定。2.为什么要进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关节软骨在关节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关节软骨具有被压缩,解除压力,又可伸展,类似于“弹性垫”的效果,可以保护软骨下的骨骼不受破坏。关节软骨还有润滑作用,使骨端滑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的延伸能力逐渐弱化,恢复原状的能力减弱,“弹性垫”的效果弱化,再加上关节液减少使关节软骨变得干燥,因此,关节软骨就容易受到损伤、磨损;这种磨损是无法恢复的,因为软骨组织没有任何血管和神经结构,养分主要从周围关节液中扩散过来,供给非常缓慢,因此,软骨几乎没有再生修复能力,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性加重,引起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为了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终手段。3.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1)膝关节疼痛不能正常行走,影响生活;(2)保守治疗无效(药物止痛、关节腔注射、理疗等);(3)X片膝关节间隙明显狭窄;(4)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或屈曲挛缩畸形;(5)年龄60岁以上,但不是绝对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表现为膝关节肿痛、弹响、积液、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甚至残废,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其发病机理、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1.发病机理: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无骨性阻挡,仅依靠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维持其平衡,由于长期负重行走磨损以及外伤等易导致关节软骨变性、破坏、骨赘形成,继而出现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松质骨裸露,引起疼痛、关节变形的发病过程。2.常见发病病因:(1)长期负重磨损;(2)外伤、关节外畸形;(3)长期不正确的运动锻炼及不正确的走路姿势;(4)肥胖、体重过大;(5)滥用激素;(6)局部受凉等。3.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应根据其病因及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阶梯治疗方法。(1)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治疗:避免剧烈活动及爬山,肥胖者减轻体重以保护关节软骨,局部可选用外敷止痛膏药,热敷、磁疗、照射等物理治疗。(2)膝关节骨关节炎中期治疗:选择性口服对关节软骨合成有促进作用的药物:如双醋瑞因安必丁、硫酸氨基葡萄糖钾胶囊、双氯芬酸钠等,也可选择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周一次,连续3到5周,症状较重者初次可加用得宝松,但不可长期用。值得提醒的是:关节腔注射在严格无菌消毒的条件下进行,由专业医生操作,否则有关节感染的风险。关节镜下清理术,行滑膜、骨赘和游离体切除、关节面修整、软骨下骨钻孔、半月板修整及髌骨支持带松解等手术,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的特点,部分病例可缓解或减轻疼痛。(3)关节外畸形引起的骨性关节炎根据畸形的部位采用关节外截骨矫形改变下肢负重力线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常用手术方法是胫骨近端截骨术。(4)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病变骨性关节炎,是近些年部分专家学者非常推崇的手术方法,根据“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理论”,距腓骨头下6-8cm处取一3cm长的切口,截去腓骨2cm,使腓骨悬空失去对胫骨外侧平台的支撑,膝关节周围韧带软组织重新分布,胫骨平台发生均匀沉降,使负重力线外移缓解膝关节疼痛,对延缓膝关节置换甚至避免关节置换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其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腓骨截骨示意图(5)膝关节骨关节炎中晚期治疗对于中晚期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是最终治疗手段,分为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适应症: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单间室病变、髌股关节间室基本正常、交叉韧带完好、关节内外翻畸形小于15°等,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只对病变间室关节表面置换,保留了骨量。对于全关节病变,只能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该手术可为患者解除疼痛,提供一个活动良好且稳定的关节,同时矫正畸形。近年来因部分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注重以及民众认知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膝关节融合术,手术后患者失去关节活动,故应用较少。单髁置换示意图全膝关节置换示意图4.预防(1)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更重要—— 量力而行 游泳、靠墙静蹲、骑车、平路慢跑、散步、坐高椅伸屈膝关节,均有益于关节活动及肌肉锻炼。太极拳等半蹲或下蹲运动、爬山爬楼等对下肢关节压力加大,应尽量避免。(2) 避免关节受伤:注意运动场地及运动器械的安全,避免受伤。运动之前先热身,运动量由小逐渐加大,切忌开始就参加重负荷的运动,大量运动后及时放松,老年人行走时要避免跌倒。(3) 减轻体重: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的压力和磨损,可以有效地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有句话叫“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4) 正确处理关节损伤:关节受伤,及时到骨科或关节运动科寻求医生的帮助,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预防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5) 关节疼痛应及时诊治:关节痛应及时就医,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本文系严锋合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人们对人工关节置换并不是十分了解,经常在门诊遇到年龄比较大的患者,骨关节炎病很严重,关节疼痛难以行走,不能上下楼梯活动,保守治疗又无效,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最终治疗,解决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可是,绝大部分患者认为自己年事已高老了,凑合得了,同时对关节置换手术恐惧,不愿意接受手术,忍着疼痛的痛苦艰难生活,为了让广大患者了解人工关节,普及人工关节置换相关知识,针对他们的疑惑予以解答。1.什么是人工关节?人工关节就是将人体因各种疾病、意外伤害导致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而无法使用的关节,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将破坏的骨质截除予以置换的植入物。2.为什么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目前开展较为普遍的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对于患有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药物保守治疗无效,为了解决关节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是最终的治疗手段;对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股骨颈)骨折,为了让老年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便于护理,也可以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患者,为了矫正关节畸形,恢复功能,通常也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3.适合人工关节置换的年龄通常情况下60岁以上的人群是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适宜年龄,随着人口老龄化,平均寿命延长,只要没有严重的老年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或者经过专科医生的治疗调整,能耐受手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活动量,反而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年龄不是问题,80岁以上都可以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4.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髋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负重活动,对关节假体有一定的磨损,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关节假体制造工艺、材料的改进,手术操作熟练,如果没有意外发生,如外伤,感染等,关节的平均使用寿命15-20年以上,其优良率90%-95%,20年后其优良率为85%-90%。为了减少磨损、增加关节使用寿命,减轻体重,爱惜关节尤为重要。
膝关节骨关节炎以膝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又名退化性膝关节炎,常见于老年人,行走疼痛,甚至难以上下楼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在短期内可缓解症状,主要包括抗炎止痛药、非甾体类消炎药 、激素类及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等药物,适用于骨关节炎早期及症状较轻的患者;对于关节病变重而广泛的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最终选择。而大部分膝关节病变首先主要表现在膝关节内侧疼痛,拍X线片见: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外侧间室及髌股间室相对完好,占80%。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行走疼痛难忍,又惧怕关节置换,该怎么办呢?我们以“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理论”为指导,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受累为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手术方法:以腓骨头下6-8cm处取3cm的切口,截取2cm的腓骨,使腓骨悬空,失去支撑作用,从而膝关节负重力线外移,膝关节周围韧带、软组织再平衡,膝关节发生均匀沉降,减轻胫骨内侧平台负荷而缓解疼痛,避免内侧关节软骨进行性磨损加重,延缓膝关节置换乃至避免膝关节置换。该手术的优点: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约30分钟,不需要特殊耗材,费用低,术后即可下地负重行走;观察发现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适用于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病变,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腓骨截骨术后示意图(网上图片)本文系严锋合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