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前高危子痫前期孕妇停服阿司匹林时机的选择,一般选择足月前,但从一项来自JAMA期刊分享的文献来看,孕中期24-28周停药可以达到同样预防的效果,受限于地域限制,国内还没有相关实验分析,但起码为希望早日停药的孕妇,提供了一定福音…
根据最新的专家指南,不建议作为孕期监测和预测流产的依据。理由如下: 1、血清中孕酮水平的血清水平波动很大,瞬时的孕酮值并不完全反映血中的孕酮总量,推荐早孕期以hCG测定评估妊娠状态。 2、流产的原因复杂,孕酮的水平并不能有效提示黄体功能不足的证据,对于先兆流产和复发性流产史患者,可以预防性适量补充孕激素“保胎”。继而根据宫内孕囊和胎心的存在,调整保胎的方案。 3、虽然有研究提示,妊娠成功组的孕酮水平略高于流产组,但是对于个体来说,孕酮水平并不能准确预测妊娠结局。 4、对于孕8周后难免流产的患者,孕酮水平降低是结果,不是原因,补充黄体酮对结局无可挽回。 门诊上见过很多孕妇,检查孕酮水平在10~25之间,没有腹痛流血,只是因为过去有过生化妊娠或者胚胎停育要求保胎。这样的情况下,我通常不建议孕妇盲目保胎。 在自然流产的原因中,胚胎染色体异常占到50~60%,其他的还有内分泌异常、血栓前状态、感染、子宫畸形。其中黄体功能不全所占的比例很少。盲目过度的使用黄体酮,虽然能提高血中孕酮水平,但是对妊娠结局并不能有所改善。 因此,孕早期建议监测hcg翻倍情况,结合超声监测胚胎发育,不推荐常规检查孕酮。
孕囊旁出血是一种最常见的早孕期异常超声表现,也被称为“胎膜后积血”或“绒毛膜下出血”。文献报道的总体的发生率波动范围比较大,在4%-48%之间,发生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研究的人群,如果是正常的早孕人群,孕囊旁出血的发生率会比较低,如果是早孕期阴道出血的人群,孕囊旁出血的发生率可以高达40%以上。 早孕期发生孕囊旁出血后,超声检查时可以发现在胚囊边上会有低回声的区域出现,其形态可为新月形、三角形或环形。多数情况下孕囊形态正常或轻微变形,胚胎的心跳也在正常范围之内,这种情况下继续妊娠的可能性很大。如果胎心搏动较弱或者变慢,孕囊变形明显,则发生流产的可能性很大。 出现孕囊旁出血,并不意味着就会发生流产,以下的几个因素会增加流产的风险:孕囊变形,胎心搏动变弱或者变慢,孕囊旁出血的面积比较大,同时出血阴道流血。 孕囊旁出血的多少可以依据孕囊与周边出血面积的比例来评估,小面积出血指的是出血面积小于孕囊周边的1/3,中等面积出血为孕囊周边的1/3-1/2,大面积出血占孕囊周边的2/3或更大。 临床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孕囊旁出血轻、中度者自然流产率无明显增加,孕囊旁重度出血者自然流产率明显增加,是对照组的2-5倍。 还有人以孕囊旁出血面积的最大径线长度与胚芽长度的比值来预测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当孕囊旁出血面积的最大径线长度/胚芽长度 > 2.5时,流产的风险明显增加。 有研究发现,当孕囊旁出血面积大于280mm^2时,提示可能会发生阴道出血。 当然,以上的这些结论仅适用于非IVF妊娠的患者。近期的研究发现,如果是IVF的早孕患者出现孕囊旁出血时,并不会明显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孕囊旁出血可能和IVF技术本身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不是流产的高危因素。 对于有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来讲,如果超声检查发现有孕囊旁出血,自然流产的风险会增加。 临床研究发现,对于出现孕囊旁出血的患者,补充孕激素等保胎措施并不能有效的降低自然流产的发生率。所以,一旦超声检查发现孕囊旁出血,不建议常规采用卧床休息和补充黄体酮等措施来进行保胎,可以定期进行超声检查来随访孕囊的形状、胎心率和出血面积的变化情况。 摘录于段涛大夫微信公众号
有孕妇询问胎儿健康的问题,我很遗憾说不能保证,因此让她觉得很郁闷,以至于直接关闭问题,让我也觉得很难过。不过即使如此,我还是希望大家能接受一个现实:胎儿的健康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只能尽可能多的去排除异常,异常排除的越多,宝宝健康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怀孕前3个月,如果不发生自然流产,做NT不厚,早筛结果风险低就算健康。 在怀孕中期,B超没有四肢内脏发育异常,没有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没有心脏异常,中筛结果正常或者羊水诊断胎儿染色体正常就算健康。 妊娠最后三个月,没有脑积水、肾脏异常及外形内脏异常,没有宫内缺氧,胎儿就算健康。 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是根本不可能检查的:智力,视力,听力,代谢,脑瘫等功能性的缺陷都不能检查,即便是医学发展再发达也做不到保证胎儿健康。 因此,请各位准妈妈们,不要因此失望。我相信,绝大多数宝宝还是健康的。太过于纠结这个问题,孕妇的焦虑紧张心情也是影响宝宝身心发育的因素之一。 孕期最好的胎教莫过于准妈妈心态平和,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接纳宝宝,也接纳自己。 祝各位准妈妈心想事成,宝宝健康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