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前 骨肉瘤已经截肢后半年内转移左胸腔巨大占位,剧痛无比,原来准备放弃治疗 治疗中 采用多根冷冻针—-氩氦刀冷冻消融,进行二个疗程冷冻,剧痛即刻消失! 治疗后 治疗后7天 二个疗程冷冻后,病人剧痛消失,肉瘤中央液化空洞,有效控制肿瘤,开心出院
1尿量(VOL) 【参考值】 成人:(1.0~1.5)L/24 h或1 ml/(hkg体重): 小儿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 【临床意义】 (1)尿量减少:①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②病理性: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高热、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 (2)尿量增多:①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②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2颜色(COL) 【参考值】 透明无色,淡黄色或琥珀黄色。 【临床意义】 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与小血块并存,常见于丝虫病;灰白色云雾状浑浊为脓尿,常见于泌尿系化脓性感染;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红色云雾状浑浊为血尿,常见于肾脏肿瘤、急慢性肾炎、肾结石、肾结核等;暗褐色、黑色尿为血红蛋白尿,常见于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溶血性贫血、疟疾、蚕豆病等;深黄色尿为胆红素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黄绿色为绿脓杆菌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绿脓杆菌感染。 3相对密度(SG) 密度原称尿比重,主要用于了解肾脏浓缩能力。 【参考值】 成人随机尿液:1.003~1.035。晨尿:>1.020。 新生儿随机尿液:1.002~1.004。 【临床意义】 (1)密度升高:表示尿液浓缩,见于①生理性:禁水、大量出汗等。②病理性:蛋白尿、惊厥、肾脂肪变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脱水、周围循环障碍及使用造影剂等。 (2)尿密度降低:表示肾浓缩功能减退,见于①生理性:如大量饮水。②病理性:尿崩症、慢性肾炎、尿毒症、急性肾炎多尿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胶原性疾病、蛋白营养不良等。等张尿:肾实质有严重损害时,尿密度一般固定在1.010左右,呈等张尿,主要见于尿毒症。 4尿蛋白(PRO) 健康成人24小时尿中排出蛋白质总量为(80±24)mg,如24小时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 50 mg,称为蛋白尿,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或一过性出现蛋白质。病理性蛋白尿是指泌尿系统发生器质性病变,尿中蛋白质持续超过l 50 mg/24 h’。病理性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可靠依据。 【参考值】 定性:阴性。定量:10~150 mg/24 h尿。 【临床意义】 (1) 生理性蛋白尿 ①功能件蛋白尿:剧烈运动、高热、寒冷、神经紧张等引起的蛋白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一个“+",多由于肾缺血、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所致。 ②体位性蛋白尿:脊柱前凸或长时间站立时,在肾静脉受压导致肾静脉压升高.通过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吸收不良引起,体位性蛋白尿定性试验有时高达“++”,此种蛋白尿经卧床休息后可消失,多见与儿童和青年。部分病例是早期肾炎的反映。 ③摄食性蛋白尿:如注射小分子量蛋白质或一次食人大量蛋白质。 (2) 病理性蛋白尿: ①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②肾小管疾病:如活动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金属(汞、镉、铋。中毒及应用某些药物等。 ③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尿中低分子和高分子蛋白质均大量增多,是肾功能不全的指征,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 ④严重泌尿系感染、急性溶血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5尿糖(GLU) 生理情况下,正常人血糖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尿中可有微量葡萄糖,浓度为0.3~0.8 mmol/L,由于肾小管近曲小管对葡萄糖分子的重吸收,晨尿或空腹尿定性试验阴性,尿糖定性阳性称为糖尿,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参考值】 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糖尿: 生理性糖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增加,肾小管相对吸收减少所致,见于一次摄人大量糖类,静脉注射葡萄糖、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激动、妊娠等。 (2)病理性糖尿: ①糖尿病。 ②肾性糖尿:见于家族性糖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新生儿糖尿等。 ③其他: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垂体瘤、急性心肌梗死等也可出现尿糖阳性.尿糖检测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尿液被强氧化剂、双氧水等污染时可产生尿糖假阳性c大量水杨酸盐、高比重尿、尿酮体>400 mg/L或久置的标本可引起尿糖假阴性,应特别注意高浓度维生素C对葡萄糖造成的假阴性。 6尿酮体(KET) 酮体是脂肪酸的分解产物,包括丙酮、乙酰乙酸、p一羟丁酸。正常人尿中酮体含量极少,一般定性试验为阴性。 【参考值】 尿酮体定性:阴性。定量:丙酮3 mg/24 h。 【临床意义】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本病一般尿酮的升高先于血酮,故尿酮检查对诊断重症糖尿病极为重要。 (2) 非糖尿性疾病:严重饥饿、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子痫、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全身麻醉、肾小管功能不全等病人,因碱质丢失过多、有机酸相对增多,可大量缩合成酮体,由尿中排出,使酮体呈阳性。 7尿胆红素(BIL) 胆红素为橙黄色化合物,血浆中有3种: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δ-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相对分子质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排出。正常人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很低,滤过量极少。 【参考值】 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检测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类型的鉴别诊断。尿胆红素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或阻塞性黄疸病。 8尿胆原(UBG) 结合性胆红素排入肠腔转化为尿胆原,从粪便排出为粪胆原。大部分尿胆原从肠道重吸收经肝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再排人肠腔,小部分尿胆原从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排出后即为尿胆原。 【参考值】 定性:弱阳性,尿1:20稀释为阴性。定量:1~4 mg/24 h。 【临床意义】 (1) 尿胆原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便秘等病症。 (2 )尿胆原减少,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阻塞性黄疸等。 9隐血试验(BLD) 尿液分析仪检测的尿B LD是指尿液中红细胞和(或)红细胞变形裂解后溢出的血红蛋白,因此BLD报告的阳性程度往往高于显微镜检查的红细胞数。正常人尿液中可有极少量陈旧红细胞,偶尔引起B LD的微弱阳性,成年女性由于白带污染常引起B LD的弱阳性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尿BLD阳性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血管畸形及出血性疾病等,以上疾病的显微镜检查多可查见数量不等的红细胞。而有些情况的BLD阳性,显微镜多查不到红细胞,称血红蛋白尿,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寒冷性血红蛋白尿、大面积烧伤、疟疾、病毒性感染、急性溶血性疾病等。临床上,对于一些临床无症状而BLD阳性者,应注意定期复查。 10酸碱性(pH) 即尿液pH值。 【参考值】 尿pH值(酸碱性)为5.5~7.4,一般情况下为6.5左右. 【临床意义】 (1)生理因素对pH的影响: ①饮食:摄食大量肉类及混合性食物,pH降低;摄食大量蔬菜、水果,pH升高。 ②剧烈运动、大汗、应激状态、饥饿时,pH降低。, (2) 病理变化: ① pH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石、坏血病等。 ② pH升高见于碱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膀胱炎等。 11尿液显微镜检查 尿液及其沉渣的显微镜检查,主要观察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及尿液中的各种结晶等,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值】 红细胞:
近些年,乳腺癌年轻病例有增高趋势,加之一些名人罹患本病,以及媒体或书本上对于“有肿块谨防乳腺癌”“警惕乳腺增生变癌症”等信息的误解和过度解读,致使很多年轻女性对乳腺癌过度恐惧,杯弓蛇影,盲目进行各种检查。然而临床上对于乳腺癌的筛查有严格的程序,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才能使乳腺癌筛查安全、有效。 乳腺癌的筛查措施包括自我检查、临床检查、超声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那么如何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呢? 1 乳腺自检 乳腺自我检查可以提高妇女的防癌意识,以及时发现乳房异常。据介绍,2011年姚贝娜是自己照镜子时发现了左乳局部有类似酒窝痕迹后就诊。基层医务工作者应向妇女传授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绝经前妇女应建议选择月经来潮后7~10 d进行。 自检要点:>15岁,月经初潮已经来临,乳腺已经发育的女孩,就应该开始乳房自检。手法要谨记是“平抚”,而不要“抓”,手指并拢,从一侧开始平抚乳房,用手指感觉有无硬块或结节。手指围绕乳头平抚一圈以后,要轻轻挤一下乳头,观察有无棕黑色或血性分泌物。育龄期女性,如果乳头挤出清亮的乳白色分泌物,不用恐慌,属于正常分泌物。 小贴士:月经结束后自检,防止不必要恐慌 因为女性在月经前、月经期,都会有乳房胀痛的感觉,如果这时进行自检,会明显感觉乳房变大、甚至能到一些结节(乳腺组织),这其实是乳腺组织受雌激素水平影响的正常现象。因此,为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乳腺自检最好安排在月经结束后的3~5天进行。 2 临床体检 乳腺临床体检单独作为乳腺癌筛查的方法效果不佳,尚无证据显示该方法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和降低死亡率。一般建议将体检作为乳腺癌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可能弥补乳腺X线筛查的遗漏。 3 乳腺B超,是年轻女性的首选方法 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高频超声已成为很多年轻女性乳腺疾病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其简便快捷、无创伤、无损害和可重复性,尤其适合妊娠、哺乳妇女检查及乳腺疾病的普查;特别是对直径>1 cm的乳房肿块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于年轻女性、乳腺组织较致密者有较高价值。 4 不建议年轻女性进行钼靶检查 对于年轻的女性来说,乳腺B超是首选检查方法。如果在乳腺B超中发现有肿块、囊肿等异常情况的时候,40岁以下的女性,我们也不建议做钼靶检查完成进一步的确认,而是采用核磁共振(MR)。这是因为,钼靶检查是放射性的检查,对于年轻的女性来说,特别是20多岁的育龄女性,乳腺组织非常致密,腺体组织没有退化,如果用钼靶检查,放射线穿透乳房的时候,就会被腺体所吸收,这样拍出来的钼靶照片不仅模糊不清,无法辨别肿块和腺体之间的区别,还让年轻女性白白摄入了很多射线。 5 40岁以上建议钼靶联合乳腺B超检查 钼靶与B超各有所长,不可替代。 一般建议,女性在40岁开始进行钼靶联合乳腺B超检查,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得到非常准确的乳腺癌诊断结果。有些人认为钼靶对乳腺组织有损伤,不想做这种检查,能不能用B超替代呢?事实上,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因为对于不同的病灶,钼靶和乳腺B超有不同的针对性。钼靶检查对于以钙化为表现形式的早期乳腺癌,诊断准确性是相对较高的。而B超对于钙化形式的乳腺癌的辨别能力低,而对囊肿、肿块的辨别能力比钼靶强,尤其是对一些特定肿瘤,比如乳头状瘤。建议40岁以上女性(不管是否婚育),每年坚持1次钼靶及B超检查,这是目前所有乳腺癌诊疗指南中最常规的做法,也是十分关键的筛查乳腺癌的方法。 6 磁共振检查 可作为乳腺X线检查、乳腺临床体检或乳腺超声检查发现的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查措施,可与乳腺X线联合用于某些乳腺癌高危人群的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定义: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既往有胸部放疗史的患者。 7 绝经后及发病高峰,仍要检查 乳腺癌发病一般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45~55岁,第二个高峰就是65岁以后。因此,并不是说绝经了,就没有了乳腺癌发生的风险,反而在65岁绝经后,乳腺癌发生率会再有一个高峰。所以,女性绝经后,仍然要坚持每年1次的乳腺体检,这点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