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修复后粘连不可避免,新修复的肌腱即使有一定抗拉力的能力,但过早主动运动可能导致再断裂或纤维连接,如果不进行功能锻炼,即使肌腱生长良好,但因与周围组织生长在一起,其结果是肌腱粘连。功能锻炼要适度,不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导致新修复的肌腱再断裂。但不进行锻炼,将导致各关节僵硬,其肌腱手术再成功,对手指屈伸功能恢复均是无济于事。 手功能锻炼必须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早期主动屈指活动,以防止肌腱再次断裂。 早期(术后24h~3周)是肌腱愈合、粘连形成期,此期的功能锻炼是否得当至关重要。从术后第1天起嘱患者主动伸指,当指间关节伸直时放松,靠橡皮筋的弹性牵引力使手指被动屈曲。开始时每天活动10~20次,每次2~4次屈伸指活动,以后逐渐增加,帮助患者克服疼痛是功能锻炼成功的保证。由于手术初期局部会出现肿胀、疼痛且活动时疼痛加重,这往往使患者失去功能锻炼的信心。这时除了给予耐心的鼓励外,可适当减少活动范围和次数。锻炼开始时护理人员一手扶住患者的腕部,另一手自患指的指尖向近端轻轻按摩,2~3min后嘱患者开始伸指,被动屈指活动,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对疼痛特别明显敏感者可适当给予止痛剂,术后5~7天随着局部肿胀和疼痛的消退可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到术后3周可将每次活动次数增加到25次左右。 中期(术后4~5周)进行无阻抗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轻轻地无阻力主动屈指,稍用力被动屈曲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曲位时,轻柔地被动伸展指间关节,指间关节屈曲时,可被动地伸展掌指关节,练习时动作要轻柔,每日10~20次,每次20~30下,以引起酸胀为宜。 后期(术后6~10周)逐渐增加阻抗的功能锻炼,去除一切制动,变被动练功为主动练功,即主动屈手指活动。锻炼仍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还可采用工艺疗法,如用筷子夹小珠子、用指尖拾物,用手指捏粘土等来增加患者的兴趣。同时加强日常生活方面的练习,如系纽扣,使用筷子进食,逐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如果患者伤前从事的工作较轻,鼓励患者恢复原先的工作,适应工作是最好的功能锻炼方法。(转载自公众号河南省荣军手外一科)
运动中崴了脚怎么办?发生踝关节扭伤后,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活动活动脚腕,若没有疼痛或只是轻微疼痛,就不在意了;甚至有人认为扭到脚踝只是小伤,热敷或用绷带包扎下就好了。 上述做法都是不明智的。脚腕扭伤后,虽没有骨折,但外侧韧带可能已经撕裂。如不立即有效固定、制动,受伤的韧带会在异常位置修复,减弱维持踝关节稳定的力量,致使习惯性踝关节扭伤,有的人一年甚至会扭伤好几次。 另外还有人会落下踝关节疼的毛病,早期可能是韧带撕裂处疼,但由于踝关节长期不正常受力,将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面对扭伤,要引起重视: 1、即使没有骨折,扭伤后也该制动2~3周,使受损的韧带在正常位置修复、愈合; 2、冷敷,用冰袋敷于患处; 3、适当加压包扎,减轻肿胀,防止水泡产生; 4、抬高患肢,让肿胀消退; 5、当合并皮肤损伤时,千万别自行处理。 做好以下几点可有效预防扭伤的发生: 1、进行适量运动,保持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且在运动前要热身; 2、在湿滑地面上时,要小心行走; 3、在不平路面活动时,为保护踝关节,尽量穿高帮鞋或靴子; 4、不要穿鞋底被磨损不平的鞋子; 5、在黑暗中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夜间活动要注意照明。 崴脚自我诊疗5误区 ■ 误区1:热敷消肿 崴脚后由于韧带软组织撕裂、小血管出血、组织液渗出增多,局部出现疼痛肿胀,且逐渐加重。有些人崴脚后,立即采用局部热敷的办法减轻疼痛,虽然暂时舒适些,但这样做反而造成出血及渗液增加,进一步加剧肿胀程度。 正确的做法是24小时内应冷敷,冷敷可收缩血管,减少出血水肿,24小时后才能热敷。 ■ 误区2:白酒擦洗 民间不少地方有用白酒点火擦洗的做法,认为白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酒洗的同时采用局部按摩,其实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 崴脚急性期应禁忌按摩,更切忌刚扭伤就马上用白酒点火擦洗。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会进一步加剧出血肿胀、皮肤瘀斑,甚至造成皮肤烧伤起水泡。 ■ 误区3:不愿外固定 由于踝关节扭伤多为内翻损伤,所以80%以上的崴脚会导致外侧韧带的撕裂或断裂,致使脚踝两侧韧带的拉力不平衡。不少人认为崴脚后采用外固定很麻烦,影响行走活动,不愿固定。 其实崴脚后固定制动有助于消肿、减轻疼痛,促进软组织损伤恢复。 ■ 误区4:不及时就医 一些人认为,崴脚是个小毛病,不用上医院,掉以轻心,延误病情,比如有些撕脱骨折患者耽误了早期治疗,给踝关节功能恢复埋下隐患。 崴脚后脚踝肿痛者应立即到医院骨科就诊,拍片排除踝关节骨折,如果是韧带损伤,要给予适当的固定,如选用弹力绷带、硬纸板、支具或高分子石膏固定。 如果检查有骨折,还需要根据情况进一步内固定或外固定。 ■ 误区5:不注意休息 有的人伤后不休息 认为骨折后休息与否不重要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也不无道理。 其中休息是踝关节韧带恢复的其中一个环节。崴脚较轻者尽量少走;崴脚较重者不应下地走路,还要抬高伤足踝;如果继续过多行走不利于肿胀消退和韧带的修复,会使损伤的外踝韧带拉长、松弛,愈合不良。 因此,适当的休息,抬高伤足,有助于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粘液囊肿(Mucous cyst ): 1,囊肿一般位于皮内或皮下,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粘液样变性,内为无色胶状粘稠液体,多与外伤和慢性损伤有关,大多起自远侧指间关节的滑膜,与远侧指间关节相通,蒂在伸肌腱的侧方和侧副韧带背侧缘之间。 2,既可发生于手指,也可发生于足趾;手指粘液囊肿多见于中年女性,位于远侧指间关节和指甲皱襞之间的背侧皮下,最多见于中指,囊肿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cm,表面皮肤菲薄,呈半透明状如水泡,触之硬,无移动性,亦无压缩性。如囊肿压迫甲床,会使指甲凹陷变形;侵犯伸指肌腱发生变性时,可出现锤状指。 3,X线片经常可见远侧指间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并有骨赘生成。 4,治疗方法包括切开引流、单纯切除、电灼治疗、穿刺抽吸和注射可的松后伸直位加压包扎等,但都较易复发,而且有引起感染的可能;手术切除囊肿表面的部分皮肤,分离后找出蒂,完整切除囊肿,缝合蒂部,并同时切除骨赘,从根本上消除囊肿的发生原因,很少复发。囊肿切除后的皮肤缺损可用局部皮瓣转移覆盖或者植皮。 5,如果当作一般肿物单纯切除,极易复发。我曾经做过一例比较大,迁延时间比较长的踇趾粘液囊肿,是一个养殖户被牛踏伤后出现的,开始不受重视,后来分别在当地诊所、乡卫生院、县里医院先后做了四次手术,均不久复发,经常自己挤压粘液来缓解症状;来我院就诊时发现囊肿从一侧经趾腹和甲下已经蔓延到足趾的另一侧,手术切除囊肿后基本掏空了趾腹皮下和甲下,皮肤倒是挺充足,不用转移皮瓣和植皮;但囊壁很难完整切除,只好搔刮,还好分离出了蒂部,术后未再发。所以觉得蒂部的处理很关键,如果是慢性损伤,骨赘是诱发因素,骨赘的处理也很重要。 6,至于是否行转移皮瓣和植皮要依情况而定。曾做过一个和楼主的很类似的一个,只不过是食指,更靠近指甲一点,病人是本院五官科的美女主任,不愿意植皮;鉴于囊肿不大,行靠近囊肿的一个弧形切口,囊肿切除后局部皮肤松解、转移缝合(如坎贝尔上的配图),效果很好,从手指外形,色泽及皮肤感觉上均令人满意,并且手术程序简单。
血管球瘤是一种良性小型血管瘤,发生在中青年人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为单发,也可见多发。多生长在肢端的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内,尤以手和足的甲床下最为多见。血管球瘤体积不大,很少超过0.5cm,界限清楚,表面呈淡红或者紫蓝色。 分类: 血管球瘤就是由构成血管球组织增生而成的新生物。根据占优势的组成部分,可分为三种: 血管瘤性、细胞性、神经属性。光学显微镜下主要为成片的血管球细胞、血管结构和平滑肌结构组成,细胞质淡伊红色或者透明状。细胞核呈圆形或者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肿瘤内可以有结缔组织、平滑肌组织及无髓神经纤维。 临床表现: 1.生长部位 最常见为手指甲床,在身体其他任何部位也可发生好发部位为甲下但 血管球瘤亦可发生于手指臂部等处。指趾部损害多见于女性,发生于其他部位者男性多见。为一小血细胞状暗红或紫蓝色。透过指甲可见高起或发蓝临床上皮损类似蓝色橡皮疱痣通常广泛分布于躯干可多达数十个皮损群集时可融合成团块肿瘤进行性增大可引起溃疡。 2.局部剧烈疼痛 常有显著触痛和自发性疼痛,对冷敏感,患肢浸入冷水中立即引起剧痛,加温后可缓解。吃酸物及情绪波动时疼痛加重夜间疼痛明显。 3.用大头针圆头可点压出部位若生长在其他部位的皮下,也可能触到疼痛的皮下结节或见到局部皮肤发暗。 治疗: 手术切除是本病唯一的治疗方法。切除指甲后,切开甲床粘膜,显露瘤体,循包膜剥离,彻底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转载自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李玉成教授微信公众号
跟腱炎 临床上较为常见,对于从事跑跳、球类运动的运动员来说,它是最频发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跟腱炎治疗不彻底常导致跟腿断裂,使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涯结束。.跟腱炎是指跟腱发生了炎症。一般来说是由于在运动过程中,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的压力,例如打篮球时,导致慢性损伤的炎症反应。另外,突然增加锻炼的强度也常会引起跟腱炎。 跟腱炎有哪些症状.1.足跟后上方疼痛,活动后加剧,且活动受限。..2.痛感通常会在清晨或者剧烈运动后的休息期间发作。..3.肌腱两端受到挤压时可有剧烈疼痛和压痛,重者肌腱肿大,病变区部位可触及结节。 什么情况会导致跟腱炎.1.身体没活动开或还没有调整好.如果身体状况不适(比如排肠肌的柔韧性和强度不够)、没有活动开或者还没调整好就开始运动,尤其是诸如篮球、网球等需要频繁地停止、启动以及跳跃的运动,很容易发生跟键炎。.2.锻炼太多、太频繁.如果刚开始一项新的锻炼计划,在锻炼前后一定要进行伸展运动;开始活动的时候要缓慢进行,逐渐增加运动量,而不要太追求进度。如果进行跑步锻炼,过多的上坡跑比较容易导致跟键炎。.3.扁平足.扁平的足弓会增加发生跟键炎的风险,这是因为在行走时,扁平足会导致跟键承受额外的压力。如果有扁平足,最好穿足弓处有支撑的鞋子,以避免跟键的进一步恶化。.4.外伤或感染.在有些病例中,跟键发生炎症是因为跟键附近受了外伤或有感染。 如何治疗跟腱炎 非手术治疗.1.休息.无论运动是诱发了肌腿损伤还是仅为肌腿损伤的一种诱因,合理休息均可改善症状并加快痊愈。.2.非类固醇抗炎药物.3.糖皮质激素.3.按摩.认为按摩可改善局部的血供,可使局部痛觉缺失,起到镇痛作用,还可以松解粘连。.5.康复.其主要手段是牵拉整个肌肉一肌腿单位。曲绵域认为慢速全脚掌着地跑,对跟腿起较轻的牵拉作用,并可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跑步也将粘连的瘫痕拉长或松解,对消除疼痛有一定作用。.6.楔形鞋的使用.楔形鞋对降低跟腿的负荷、减少局部受力、纠止力学姿势有作用。鞋内减震填塞物可减轻疼痛,减少应力骨折的发生。.7.其他治疗方法.实验室条件下发现电刺激可以促进胶原合成,对腿病治疗有效。 手术治疗.1.手术指征.①保守治疗失败者(治疗6--9月以上无进展)。.②虽无局部疼痛,但患者不能继续进行运动。.③跟腿周围或末端持续的肿胀。.2.手术方式.包括肉眼可见的病变组织清除,肉眼可见缺损修补,腿减压等。.3.术后康复.对于纯腱围炎,术后踝关节立即活动,在支具的帮助下部分负重,直到病人无跋行的行走;对跟腱炎或部分断裂的病人,下肢踩关节轻踌屈位固定2周,术后4一6周,当行走时不痛及踝关节活动不受限制时,可进行轻度的运动训练。 如何预防跟腱炎.1.运动前热身.运动前,做好热身伸展运动。筋骨活动开,小腿肌肉绷得太紧或过于疲劳,那么运动产生的冲击力传到跟腱,就有可能引起跟腱炎。.2.加强力量.重负荷小腿运动能够让跟腱承受更大的力量。.3.身体强化.增强式训练可以提高小腿和踝关节处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运动水平。.4.伸展运动.小腿伸展运动可以提高肌腱的柔韧性。 .5.平衡能力.进行一些提高你身体平衡能力的运动,锻炼你的身体感受能力。.6.挑选合适的鞋子.如果鞋子过大,人往往会弯曲脚趾抠住鞋底,这个动作会过度使用跖腱膜和相关组织,导致局部肌腱劳损,引发跟腱炎。.7.循序渐进.跑步距离增加过快、训练过量,会给跟腱带来更大的冲击力。在进行身体锻炼时,一定要循序渐进,慢慢加量。..内容转载自公众号.骨病一点通.
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pachydermodactyly)是一个少见的、主要发生于青少年男性的、以近端指间关节周围非炎症性膨大为特征的胶原沉积症。本病在全球范围累计报道不多,我国于2005年由叶霜等首先报道6例(?叶霜,鲍春德,董宇启等.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6例临床分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1):37-38)。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但亦有一小部分女性患者。其特征是近端指间关节周围非炎症性膨大,受累的指关节通常为II、III、Ⅳ指,也有一小部分为单关节受累,末梢指尖受累是其特殊类型。组织病理学特征为真皮层大量胶原纤维沉积,未见明显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分离出的胶原纤维主要为与构成正常皮肤所不同的I、Ⅲ、Ⅴ型胶原。患指超声、X线或MRI检查仅提示软组织膨大,未见骨、关节改变及关节间隙炎性渗出。本病发病机制不清楚,反复微创伤是可能的假说之一。该病曾被认为是纤维瘤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但在病变局部除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外,未见明显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 本病通常无远端指间关节和其他关节部位的累及,其关节的膨大或肿胀主要是在关节两侧面,较少影响关节的伸面,不会累及关节的掌侧面,故呈现一种关节“被踩扁了”的外观。 鉴别诊断除了皮肤科相关的指节垫、异物肉芽肿、纤维瘤、肢端角化类弹力纤维病、骨膜增生厚皮症、脑回样纤维性增生等,还应与类风湿关节炎、大骨节病等风湿病及甲状腺肢端病变等鉴别,以避免误诊和误治。因本病呈良性经过,常无需特殊处理。外用激素治疗无效,局部激素注射效果不肯定。
足部副舟骨X线表现:左足舟骨结节内后方有边缘整齐的小骨块,密度同舟骨。骨块在同舟骨结合部不规则、轻度骨质硬化。 副舟骨多为双侧。副舟骨可分为三种类型:1型:为小的骨块,边缘整齐,圆形或椭圆形 和舟骨结节不相连,也可认为是胫后肌腱内籽骨。此型在临床上常无症状。2型:副舟骨和舟骨结节间以纤维软 骨相连。此型易在受到外伤后出现症状。3型:副舟骨和舟骨结节间有部分骨相连。 正常有10~14%的人足有副舟骨,副舟骨是足结构上的一种缺陷,影响足的稳定。正常情况 下,胫后肌腱经过舟状骨内侧下方,止于内侧两个楔骨和第二、三跖骨底侧。当有副舟骨时,胫后肌腱走行于副舟骨内侧的上面,且较牢固地止于副舟骨上。这异常的走行方面和止点,破坏了胫后肌腱 固有的提起足纵弓和内翻足的作用。结果极易引起平足,并易劳损而引起症状。2型中副舟骨和舟骨结节间以纤维软骨相连,受到外伤后关节损伤,出现炎症。也有人虽无副舟骨,但舟骨结节过度肥大,胫后肌腱附着异常,也可引起类似的功能紊乱和症状。另外在行 走时足纵弓内侧凸起,舟骨结节肥大隆起和鞋的边缘摩擦,局部发生滑囊炎,胫后肌腱及其腱鞘也可发生炎症,产生肿胀、疼痛等症状。 症状轻微治疗症状不重时,可减少活动。穿矫形鞋或用石膏固定以减轻症状。如有滑囊炎、肌腱炎和腱鞘炎时,可用激素局部封闭。 副舟骨切除术 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可手术切除副舟骨。 副舟骨切除术:腰麻或硬脊膜外麻醉后,病人仰卧,上止血带。在足内侧以舟骨结节为中心做一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胫后肌腱,在胫后肌腱的远端,肌腱可止于舟骨或副舟骨,分离出胫后肌腱前缘。如胫后肌腱主要止于舟骨,可从中间纵形劈开胫后肌腱。这样即可看到其下方的副舟骨。夹住副舟骨并牵拉,以检查副舟骨与舟骨结节间的结合面。从该交界处切除副舟骨。用丝线间接缝合劈开的肌后肌腱。如胫后肌腱主要止于副舟骨,切除副舟骨后可能也切断了胫后肌腱的止点。这时,可在舟骨结节内侧面做一粗糙骨面并钻两个骨孔,把胫后肌腱远端缝合后,穿过骨孔固定。保持足跖屈、内翻缝合皮肤。Kidner主张在去除副舟骨后,应同时矫正平足,将胫后肌腱向外下方移位,移到舟骨的跖面,缝合于跖侧的骨膜或筋膜上,重建胫后肌并发挥其悬吊作用。 单纯舟骨切除后,伤口加压包扎,术后两周拆线,三周后如无足部不适,可逐渐下地活动。最好在足内侧垫起以支持足内侧骨弓。如果胫后肌前移重建或向跖侧移位,应用石膏固定足跖骨,内翻6周。扶拐不负重活动,去除石膏后,逐渐负重活动。可在足内侧垫起,以减轻足在行走时肌腱的牵拉。
在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及其家属重治疗而不注重康复,他们可以在挽救亲人的生命上花费巨资,但是对病后的康复却持保守态度,许多人把康复与休养、理疗等同视之,认为康复可有可无。结果却造成关节活动受限,功能不满意,甚至需要再次手术。 本是个成功的手术,为什么还造成那种结果?就是因为对康复知识的认识不足,患者在手术后没有及时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事实上,很多患者包括部分医生,都对康复治疗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 大多数人认为:手外伤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手术做完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是不对的。上肢的功能主要表现于手部,它解剖复杂,组织结构精细,小小范围内数十个相互关联的肌腱、内在外在肌、关节囊、韧带、骨骼等组织位于其间,位置相对人体其他部位表浅、精密,容易损伤。而手术仅能对损伤进行解剖上的相对修复,是达到满意治疗效果的第一步,后面的康复治疗同样极其重要。手术是治疗的基础,再综合运用系统的、完整的康复治疗,才可以使手外伤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误区二 手康复治疗的缺乏,往往令手外伤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无疑是非常可惜的,然而大多数病患者只停留于关注医生如何进行手术、如何用药等,对术后康复训练则一无所知,须知医生所进行的手术,只占整个治疗过程的50%,余下50%则有赖于功能康复训练。手术是一种有创伤的治疗,无论大、小手术,术后均容易出现疤痕增生、组织粘连、关节僵硬的并发症,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将其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才能令治疗效果得到最大的保证, 误区三 很多手外伤患者由于对医学知识了解有限;对康复治疗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只认识到手术的必要性,认为康复治疗可做可不做,结果导致术后产生肌腱粘连、韧带挛缩,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导致骨性关节炎,尽管手术比较成功,但手的功能无法恢复,而遗留下了不同程度的伤残。上面提到的就是没有康复治疗的意识,加上当地的医疗条件的限制,造成这种不幸的结果。所以要加深人们对术后功能康复锻炼的认识和了解,以保证他们得到最好的治疗。 误区四 对综合康复治疗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有些患者认识到康复治疗的必要性,但他们认为康复治疗就是“烤烤灯,电一电”, 没有多少作用,也因此错过了康复良机。事实上,通常意义上的康复治疗有运动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手支具、中医传统康复治疗等。对于手外伤的患者来说,需要早期有效恰当的康复治疗方法综合起来应用,才能尽快恢复手功能。 误区五 以往人们误认为,康复就是疗养,康复就是浪费金钱,而不愿意进行康复治疗,延误了患者最佳的康复训练时机。其实患者功能的恢复与康复紧密相关,因此,除及时正确地进行初期外科处理和必要的晚期处理外,还应及早在手功能康复部门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康复治疗,争取最大限度地恢复手功能。所以说,手术后的患者,您就要尽快尽早的寻找具有手功能康复经验的康复医师去咨询,就可得到及时的康复指导,有助于手功能的恢复;使手伤而不残,残而不废。 误区六 对医疗费用的分配不合理 不少患者由于早期求医心切,主动要求做一些对治疗指导意义不大的检查,有些患者并没有骨折,由于术后疼痛,反复要求做X线检查;有的患者没有感染,却要求使用贵重的抗生素;有的患者出血不多,反复要求输血。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医疗费用的浪费,不可避免地减少对综合康复的投入。 误区七 急于求进,忽视正确的运动训练方法 手外伤患者的运动训练,特别是早期的运动训练,一定要在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的协助监督下,在不影响外伤及手术部位稳定性的原则下进行。由康复医师或运动治疗师,根据患者受伤的不同程度及手术情况,决定不同的运动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频率。有些患者私自过早或过量的进行运动,甚至使用暴力活动患肢,导致修复肌腱或神经再断裂,或其它损伤。 误区八 忽视在诊室外的训练 随着康复治疗的进行,诊室外的训练逐渐增加。大部分患者在诊室内由治疗师指导,多能完成训练计划。而对于诊室外的训练如用于锻炼手指灵活性的搭积木训练、保健球训练等,患者的主动性就稍差,觉得训练枯燥,而不能坚持。 误区九 不合理的期望 手外伤患者根据受伤情况、手术情况及康复情况不同,则手功能恢复情况不同。一般来说,复杂的损伤,恢复差。不少患者会有一些后遗症,有的可以通过后期为时较长的康复治疗而恢复,有的会伴随患者终生。对自身的客观情况,患者要有合理的期望。 误区十 过分的关注患肢 过分的关注患肢,几乎是每个患者不可避免的问题,这对术后疼痛的控制及心理的调节都是不利的。有的患者把患肢当做生活的中心,稍有疼痛,就担心肌腱(或是神经)断裂,整天忧心忡忡,甚至会出现错觉,乃至精神症状。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请及时与医师联系。 误区十一 忽视对自身的心理调节 手外伤的发生,都很突然,对患者造成严重心理创伤。患者常为不能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及自己的前途担扰焦虑,情绪低沉、自卑,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所以心理康复治疗对于手功能康复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只有心理上完全康复,功能康复才可得到应有的效果。 手外伤治疗后效果常有明显的不同。这不但与外伤的性质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关,与术后早期有效恰当的康复治疗有密切的关系。俗话说:“治病需三分治,七分养。”,这个“养”不是举着伤手赋闲在家休养,而是科学的锻炼即康复。其实手术只是第一步,康复手的功能至关重要。手术后的功能锻炼可清除手术创伤及术后固定带来的骨、关节、肌肉的废用性变化和疤痕粘连,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尽管手部功能非常复杂,但其功能锻炼的两个基本环节仍是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在功能训练中常配合适当的理疗及按摩,以促进局部的血循环,促进消肿,软化疤痕组织,提高康复效果。 成功治愈=50%手术+50%康复治疗 有关专家希望患者牢记这个简单公式,切莫忽视术后功能锻炼。只要在治疗早期根据康复医师的指导,及时采取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就能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使患者取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转自公众号 恩泽医院手足外科 手外之家
导读 说起腱鞘炎,大家都是一脸愕然,其实它还有其他很多名字,如弹响指、扳机指、狭窄性腱鞘炎等。肌腱就是我们在手指伸直时手背部可见的一条条的“筋”,腱鞘就是筋外面的包膜,就好像花生米外面的红皮一样,起到营养和保护肌腱的作用,同时将肌腱固定在骨上,防止肌腱弹起或向两侧滑移。腱鞘炎是在肌腱和腱鞘内膜交界的地方形成的炎症,属于非细菌性的炎症。当手部固定在一定位置作重复、过度活动时,使肌腱和腱鞘之间经常发生摩擦,以致水肿、纤维性变,引起内腔狭窄。由于肌腱在腱鞘内活动时,通过的径道狭窄,从而出现疼痛和运动障碍,这就是腱鞘炎,又有狭窄性腱鞘炎之称。常发生于手腕部、手指掌面,若不治疗,轻者疼痛,影响生活,穿衣、倒水均受限,虽是小病,不可小觑。 腱鞘炎啥表现? 腱鞘炎好发于30-5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其比例为10:1。常见患处有手腕、手指等位置,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疼痛,压痛,关节不灵活,僵硬感,好像局部被箍住一样,甚至出现手指突然卡住感,动弹不得,需其他手指帮助才能松解。可影响患者倒开水、系扣子、打字等活动。晨僵,通常关节晨僵的感觉在起床后最为明显,而症状并不会随着活动频繁而明显缓解。这些均是肌腱受牵拉过度导致的症状,如果有这些您需要就医了。不过腱鞘炎不是什么疑难杂症,用不用担惊受怕。 哪些人容易得腱鞘炎? 常见于一些需要长期重复活动,导致肌腱劳损的职业如打字员、货物搬运或需要长时间电脑操作的行业等。 中老年妇女。此类人群常从事繁琐的日常家务活动,手指、腕部须反复劳作,故而容易罹患腱鞘炎。 新产妇可能由于体内分泌激素出现异常波动、易引起肌腱和腱鞘发生充血、水肿,也常常发病。 最近我们也发现长期十字绣、打麻将的人也容易导致该病,反正是经常反复作手部工作的都有可能发病。 腱鞘炎如何治疗? 制动+理疗:首先要减少局部的活动,这是最基础的治疗,一定要遵从,切不可自以为多活动好得快。症状轻微的可以通过口服或局部使用药物,如芬必得软膏、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配合热疗、按摩及充分休息3周左右。 局部封闭:疼痛明显的也可以局部封闭治疗,止痛立竿见影,不宜常用。 手术:反复发作的、卡压严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手术创伤也不大,一般作个2厘米小切口切开狭窄部分腱鞘,并部分切除,使腱鞘不再挤压肌腱。 腱鞘炎如何预防? 注意工作时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关节的过度劳损,定时休息。 1.在洗衣、做饭、编织毛衣、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时,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确姿势,切不可一直姿势方法劳作;提拿物品不要过重;手指、手腕用力不要过大。 2.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工作结束后要搓搓手指和手腕,再用热水泡手。 3..手腕关节做360度的旋转;或将手掌用力握拳再放松,来回多做几次或将手指反压或手掌反压几下,都可以有效缓解手部的酸痛。 转载自订阅号 医学界骨科频道
腰肌劳损的预防和治疗 腰肌劳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还被称为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际上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劳损多为慢性发病,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相似疾病 该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很相似,通常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鉴别。1、腰肌劳损多为仅有腰痛,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以有腰腿痛。2、腰肌劳损的压痛点多在脊柱两旁(为肌肉附着点的位置),但腰椎间盘突出的压痛点则多在脊柱正中,或者无明显的压痛点。3、腰肌劳损患者腰部活动度一般不受很大的影响,通常是早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时腰背痛诱发加剧,活动后可明显缓解。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出现向前、后、左、右等至少一个方向的弯腰困难。 预防腰肌劳损,正确的站姿、坐姿、弯腰拾物姿势最重要! 日常生活中站姿、坐姿、弯腰拾物等姿势不当都有可能对腰部的肌肉有一定的影响,正确的姿势是预防腰肌劳损的关键。 1、正确与错误的拾物姿势 2、正确与错误的坐姿,可在椅背和背部之间垫一个小靠枕 3、正确和错误的站姿 正确和错误的站姿 治疗 一、适当休息,定时改变姿态(如上图所示),避免弯腰持物等。必要时在工作中使用腰围(休息时应解除,以免引起废用性肌萎缩,进一步加重腰段脊柱的不稳定性)。 (腰围) 同时应训练腰部肌力量(如下图),以增加未受损害肌的补偿调节能力。 有条件者可使用健身球。另有一种较好的办法就是伸懒腰,抬高双臂、身体后仰、伸展腰部,与伏案工作的姿势正好相反。 再者,需要避免使用过于柔软的卧具,过于柔软的卧具让背部肌肉长久保持收缩状态,难以得到良好休息。慢性腰痛的病人推荐睡硬床,因为睡硬床时人体的胸背部及骶骨部着床,腰部悬空,保持了腰部的生理性前屈,而这个姿势使腰肌处于最佳的休息位置,有利于腰痛的缓解。 二、压痛部位进行理疗,以及手法和力度适当的推拿、按摩(若腰背痛的原因尚未确定,则需谨慎选择此法)。 三、压痛点进行肾上腺皮质激素注射治疗。 四、疼痛明显影响工作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外用肌松弛剂及地西泮之类的镇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