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infantile eczema),中医称之为“奶癣”或“胎敛疮”,是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为婴儿时期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皮损为由丘疱疹为主的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急、慢性期重叠交替,伴剧烈瘙痒,病因常难以确定。本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易复发,可泛发或局限,由于病变在表皮,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另外,营养过多、消化不良、衣着不当等都是本病的好发因素。患者常是先天性过敏体质,约有3/4的患者父母双方或单方有过敏性疾病病史。 婴儿湿疹注意事项有哪些? 1、避免洗浴过度,不用热水,不用肥皂,以免破坏皮肤屏障功能,洗浴后用润肤油、橄榄油等。 2、不能穿的、盖的过多,以免捂得过热,易诱发湿疹。并要注意不穿羊毛、化纤等对皮肤有刺激的衣物。 3、乳母少食辛辣刺激及海鲜等异体蛋白类食物。 4、居室内不养动物、飞禽等,可减少皮肤刺激及常见气源性变应原接触。 5、婴幼儿最好用纯棉布(注意勿用纱布,易脱线)包裹双手以减少搔抓损伤、继发感染的机会。
宝宝便便不规律,好几天才一次,宝宝便秘了?看着拉不出来便便的宝宝,小脸憋得通红,妈妈着急想帮宝宝缓解,那么,便秘的宝宝怎么办? 什么是便秘? 没有每天便便,是便秘了?不一定!便秘并不是以排便间隔时间为标准,这些情况才是便秘: 排便困难; 便便小而干,像兔子便便;也有时候大而硬; 宝宝烦躁,排便时痛苦、哭泣; 肚子胀气并有硬块; 便便表面有条纹状血。可能是由于便便较硬引起肛裂。 宝妈提示: 攒肚子和便秘容易让爸爸妈妈混淆,攒肚的宝宝虽然排便间隔长,但排便时无痛苦表现,排出的大便不干,是正常的黄色软便、无硬结等。有便秘的宝宝会经常哭闹,进食不佳;而攒肚的宝宝进食正常,精神愉悦。 宝宝便秘了是什么原因? 1、纤维素食物摄入过少 很多宝宝偏爱吃肉,不吃蔬菜;很多爸爸妈妈用水果代替蔬菜,这都是不正确的喂养方式。宝宝食物中的膳食纤维素减少,便便水分不够,非常容易便秘。 2、饮食不足 宝宝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大便减少。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饮食不足时间较久引起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张力减低,甚至萎缩,收缩力减弱,形成恶循环,加重便秘。 3、没有习惯性排便 正常情况下,一天排便一次算是正常的。而宝宝规律排便是需要通过爸爸妈妈来训练的。这个时候就要养成让宝宝排便习惯,这样让宝宝的肠胃记住,就很少便秘了。 4、环境不适应引起 有些宝宝在幼儿园后,很容易便秘,由于环境可能会存在不适应,过段时间就会好起来。调节宝宝的饮食,合理的安排宝宝起居让宝宝尽快规律地生活。 宝宝便秘了怎么办? 1、增加纤维素食物 通常6个月的宝宝开始进食固体食物,新种类和新性状的食物可引起宝宝便秘,有时还会出现顽固性便秘。妈妈可给宝宝提供尽可能多的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以减少便秘的发生或便秘的程度。水果:桃子、西梅、梨子、杏、李子、葡萄、柑橘等;蔬菜:豌豆、大豆、西兰花、芹菜、茄子、菠菜等;谷物主食:全麦麦片、全麦面包、全麦面条以及富含麦麸的食物等都可以帮助宝宝通便。 宝妈提示: 在日常饮食中,妈妈要注意宝宝的饮食结构,第一要吃得杂;第二要避免精细加工,避免把蔬菜煮得太烂,破坏它们的纤维素,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宝宝便秘。 2、来点酸奶 宝宝在喝配方奶期间便秘了,可以给宝宝喝含有益生元的奶粉。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食用酸奶,每天给宝宝适当喝点酸奶。酸奶比牛奶更容易消化,也是钙的重要来源,还能为宝宝提供益生菌。益生菌能保持肠道生态平衡,增加各种消化酶的产生,并能促进肠道有害物质的分解和排泄,全面提高肠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含益生菌的配方奶或酸奶等,可以促使宝宝肠道更健康。如果要添加益生菌制剂,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按摩腹部,并多活动 在两顿奶或者两顿饭之间,父母用手顺时针地、稍微用一点力气,给宝宝按揉腹部,促进肠蠕动,让食物慢慢地向下蠕动,对协助排便非常有益。运动量少也会造成便秘,妈妈鼓励宝宝多爬多动,增加运动量。 4、润滑剂 将润滑剂涂于肛门周围,利于大便很容易地滑过肛门。任何无色、不含香料的润滑剂都可使用,比如凡士林或其他含有凡士林的润滑油等。有时可使用小指头刺激肛门,但绝不能使用棉签或其他细窄的物品刺激肛门。可每隔几个小时或每次更换尿布时使用一次,直到大便顺利排出为止。可最大限度地预防肛裂的发生和减轻肛裂的程度。 5、正确使用开塞露 使用开塞露可以刺激宝宝一次排尽大便,但不仅是为了解决此次的排便问题。有些妈妈抱怨开塞露的效果不好,可能与使用不当有关。建议给宝宝使用开塞露时,选用儿童剂量开塞露,使用时要将开塞露药物的颈部轻轻加压划入肛门进入直肠,挤入药液,拔出开塞露颈部后,用手夹住肛门,保持数分钟,协助宝宝排空干燥大便。 宝妈提示: 开塞露只能救急时使用,不是常规排便的先奏曲。长期使用开塞露会出现心理依赖。 在咨询儿科医生意见之前,千万不要擅自给宝宝服用任何类型的非处方缓泻药或软便剂。 6、就医治疗 如果以上方法效果不明显或无效,妈妈应带宝宝就诊,寻找便秘的原因,排除其他疾病。另外,以下情况应该及时就医: 任何年龄的宝宝,大便又干又硬,而且在排便时伴有腹痛。 大便干硬,表面或内部有血。 每次排大便宝宝都会哭闹不安。
早泄怎么办?太痛苦了;刚进去没几下就射了;吃什么药好?请推荐找哪个大夫看病?;控制不住啊……;是不是手淫导致的?等等类似的问题。 七叔太能理解这些哥们儿了。只要能解决问题,延长时间,对他们来说其他都不是事儿! 可是早泄这问题,可不是单纯的“生理”方面的事情,还要在心理、行为的调整上狠下功夫。吃药不是万能的,需要综合处理。 下面就是七叔为大家讨来的医生的方法,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仔细体会。 一、心理治疗 性事——是男女两人之间需要密切配合的心身行为,因此需要纠正错误的性观念,学习性和谐知识是基础;加深夫妻感情,争取妻子配合是关键;减少焦虑,担忧、期望值过高等心理暗示是前提;性事中贯彻平心静气、和风细雨的心态是成功的要诀,任何过于激动、兴奋、担忧、焦虑只能加快射精速度。 二、行为治疗 1、 “先戏后入”: 即夫妻先进行性前嬉戏。 性前嬉戏也是性活动的一项具体内容,是双方感情交流、示爱、被爱的重要手段,是精神享受的一种方式,就像一首歌的引子,一场戏的开场锣鼓一样,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的程序。不能一有性欲要求便直奔“主题”,马上插入,三下五去二,一阵急风暴雨,匆忙之间便云散雨收了。 温馨指导: 比如早上起床前就可以有所暗示或者下午调情暗示,晚餐一次准备、喝点儿小酒(一点点)、调暗灯光、拥抱、接吻……太多啦,别说你连浪漫都不舍得主动给对方。当然彼此要确定对方当天没有任何影响心情的事情,否则将影响前戏的质量哦~~ 注意: 性前嬉戏阶段不应该有生殖器官的直接接触,可降低男性阴茎的过分兴奋。保持一定的性前戏时间,预期效果也会更好。当然如果前戏中双方已经很兴奋了,即刻进入性爱也是不错的选择。前提是充分调动起女性的性兴奋!(非常湿润) 2. “先慢后快”:这是指“活塞运动”的速度。 即速度应先慢后快,缓进慢退,以延缓男方性兴奋的提前出现。因为慢——才能降低男人丁丁兴奋性、提高自我控制意识!那“急吼吼”暴风式的“活塞运动”,只能引起“骤雨”提前降落,留下遗憾。 3. “先弱后强”:这是指男性使用的力度。 一开始用力要平和,力度要小而弱,逐渐过渡加力,使性兴奋有个渐进的过程,不要上来就“猛打猛冲”,以免“三板斧”过后后劲不足,败下阵来。先慢后快,先弱后强,符合性反应中性刺激的逐渐积累的过程,不到最后冲刺阶段就该惜力缓劲,悠着点儿,直到女方出现高潮的征兆,再冲刺发力,达到性乐的顶点。 4. “先浅后深”:这是指进入的深度。 先浅刺激阴道的外口,即Y道外1/3处(女子性的敏感部位)G点附近,刺激此处易引起女方的性兴奋,达到性快感,同时利于男方有意识地控制进入深度,待双方都有快到高潮的愿望和先兆时再加强深度和力度。这样做能有效延长射精发生的时间,累积足够性刺激强度,达到性高潮而做最后的冲刺。 5. “先间后连”:是指性活动中先间断,后连续的原则。 即动动停停,而非连续不断,相当“动—停”技术。动-停期间可以穿插任何愉快的话题或轶闻趣事和笑话,配合间断性地运动,使性兴奋波浪式地积累不致过于快速递增。 好处: 可使男方的性兴奋有意识地得到控制,且多次间断有利于防止亢奋难抑,以延长性爱时间,这对女方也是非常有益的。 好了,今天七叔就跟大家先介绍到这里,任何一种锻炼都不是短期内见效的,坚持并且在逐步摸索中,提升满意度才是硬道理!
宝宝被蚊子咬了,起了好多水疱,好心痛哟。怎么办呀? 蚊子叮咬后是起红点还是水疱,是由体质决定的。蚊子叮咬后会释放毒素,身体会释放组胺,引起局部反应,或为红点或为斑块丘疹或为水疱。 如何处理呢? 早期。清洗局部,防感染。可以用碱性肥皂清洗可防止出现红肿。悄悄告诉你,蚊子叮咬会释放一种酸性毒素,碱性肥皂可以中和。迅速止痒、功效不一般; 有红肿了,可以冷敷,有助消肿。悄悄告诉你,用小苏打冷湿敷效果更好。小苏打是碱性的,起效道理和上面一样; 炉甘石洗剂可以止痒消肿; 严重点的也可用莫米松等激素软膏; 必要时也可以口服3-5天西替利嗪。 张红超儿科医师 15233803698
宝宝的成长过程,体重是判断宝宝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指标之一。有些宝宝,检查没有疾病,但体重增长就是不让人满意,这是为什么呢?妈妈需要从喂养上找找原因。 体重关乎成长 体重是判断宝宝近期营养状况以及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根据宝宝发育的一般规律,宝宝月增体重值的最低值限是:0~6月正常增长值≥600克/月;6~12月正常增长值≥300克/月。如果连续两个月中,每月增长值不足这个标准,医生便认为宝宝的体重增长不足。 一般宝宝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为3倍,2岁时为4倍,3岁时为4.6倍。 提示:新生儿在出生后的3~4天,会因为胎便的排出、体液的丢失、喂养尚未跟上而丢掉一些体重,大约是出生体重的5%~8%,2~3周内会恢复回来。 分析1:母乳喂养宝宝体重不增原因 哺乳姿势不正确,宝宝吸吮效率不高 每次喂奶时,宝宝一开始的吸吮刺激妈妈的乳汁“下来”。妈妈乳汁“下来”之后,宝宝的每一次吸吮都应该伴随着吞咽。最初的饥饿感被满足后,宝宝的吸吮会缓慢下来。如果妈妈听不到宝宝的吞咽声,可能宝宝没有正确地衔住奶头,也可能没有进行有效吸吮。这时最好断开,重新让宝宝衔叼。 热量摄取不足 有些妈妈的乳汁虽然十分充足,但是由于宝宝吸吮的时间不够长,没有得到高脂肪、高热量的“后奶”,即使小便数量正常,体重仍然会增长缓慢。有些时候是因为妈妈误以为应该人为地限制宝宝对于每一边乳房的吸吮时间;有些时候则是因为宝宝吃着吃着奶就睡着了。对于前一种情况,妈妈应该尽量让宝宝长时间吸吮,让宝宝决定什么时候吃够了,吃空一边再换到另一边。对于后一种情况,妈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唤醒宝宝继续吃奶。比如先让宝宝尽情吸吮,在瞌睡来临时换到另一边喂;还可以在宝宝将要睡着时捏一捏宝宝的小耳垂或换尿片,以便唤醒宝宝。有些宝宝只需要一边乳房的奶就吃饱了,有些则需要两边乳房的奶才能够满足成长的需要。 其他添加物干扰了宝宝对母乳的吸吮 母乳喂养的宝宝不需要喝水或额外添加果汁。母乳中含有宝宝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液体和营养。错误地添加水或者果汁,只会影响宝宝吸吮妈妈乳头的力度,减少母乳的分泌量,导致体重增长缓慢。添加奶粉,也会减少宝宝对母乳的吸吮,引起母乳分泌量下降。又因为奶粉不容易消化,导致宝宝减少奶量以及哺乳的频繁度。过早添加低热量辅食也会降低宝宝摄取母乳的量。 分析2:配方奶喂养宝宝体重不增原因 喂养的量不足 有少数宝宝则天生比较安静嗜睡,不是很积极地吃奶;而有些宝宝却频繁的吃奶。如果宝宝每天不喂配方奶的次数在6次以下而又体重增长缓慢,妈妈应该重新调整喂养的量、频率以及间隔。 配方奶配比不对 有些家长,认为奶粉爱上火,于是私自给宝宝的奶中加入过多的水,长期下去,导致营养不足,从而出现宝宝体重不增。建议家长严格按照奶粉罐上的说明,调配方奶,当准备长期把调奶的重任交给老人、保姆时,要亲自示范,告之正确的配比方法,保证宝宝吃得饱。 配方奶过敏 有些宝宝吃过配方奶后,腹泻明显,体重不增,有些宝宝还会起湿疹,这很可能是宝宝对牛奶过敏或乳糖不耐受的征象。有的婴儿生来就不能分泌用以分解消化乳糖的这种酶。这样的宝宝从一开始就不停地腹泻,体重也不增长。使用含乳糖量少的或脱乳糖的配方奶通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时因灭杀肠道细菌而产生的对乳糖缺乏耐受性是暂时的,而天生的乳糖酶缺乏却是长期的。当确认宝宝是对牛奶蛋白过敏时,家长则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水解蛋白奶粉。 TIPS:体重与吃饱与否密切相关 新生儿在头六个星期之内,每天应该至少尿湿≥6片尿布,至少有一次大量或少量多次的软便。两个月以后的婴儿的大小便会减少频率,但是量仍然保持。如果宝宝的排便量明显稀少,并且出现皮肤干燥松弛、头发枯干、无精打采、囟门下陷等脱水和生病症状,则需要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几乎每个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都经历过腹泻,由于导致腹泻的原因各不相同,症状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腹泻后恢复得比较慢,有的宝宝腹泻能持续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误区1:腹泻一定要禁食 有些妈妈认为,宝宝腹泻,只要不吃,肚子里没食,就不会再泻了,这是不对的。以前的治疗,确实认为腹泻时要禁食,让胃肠道休息,但现在的观点则认为禁食有害无益。特别是在腹泻大量丢失水分的情况下,禁食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进食太少,宝宝处于饥饿状态,会增加肠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泻。 所以在宝宝腹泻时,不必禁食,应该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等。只要宝宝想吃,能吃,精神好,给予适当的饮食,宝宝即使腹泻次数多一些,也会逐渐好起来的。 误区2:腹泻要大量喝白开水 宝宝腹泻后,确实存在体液丢失的问题,需要频频喝水,但如果腹泻严重,一天多于六次以上,则需要补充口服补液盐水。因为宝宝持续腹泻,丢失的钾和钠比较多,白开水中并不含这些成分,所以严重的腹泻只补充白开水是不行的。口服补液盐含有钾、钠、氯等电解质成分,能够很好地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妈妈可从药店买回,按说明调制。如果宝宝拒绝喝口服补液盐水,可考虑用500毫升的米汤加糖10克加盐1.75克替代。 注意:一些含糖饮料能够引起渗透性腹泻和高钠血症,不要给宝宝喝,比如碳酸饮料、市售果汁、甜茶、药茶等。 如果腹泻造成宝宝皮肤干燥、眼窝深陷、口渴、尿少等,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这是脱水的症状,可能需要补液治疗。 误区3:腹泻一定要用抗生素 宝宝腹泻使用各种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实际上,宝宝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生素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对于没有经验的妈妈,带宝宝看医生是最好的办法,让医生根据情况分析用哪种药。 对于饮食过多、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使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即可调理。 对于受寒引起的腹泻,可以试试中医的外治疗法,用驱寒的脐贴为宝宝贴一贴。 误区4:腹泻一定要止泻 发生腹泻后,不可一味止泻,盲目止泻往往易引发其他病症,比如止泻后易发烧。 还有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一般1周才会好转。腹泻,其实是机体通过排泄方式在排出病毒,所以在大便检查中查到了病毒,一味止泻,病毒反而对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误区5:治疗腹泻一定要吃药打针 宝宝肠道环境受到侵害,药物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口服补液、食物疗法、精心的护理在腹泻病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有些药物对此时的肠道来说难以吸收,而打针输液药物有效成分作用到肠胃并不理想。总而言之,药物治疗腹泻不是最主要的,来自父母的生活和饮食护理最重要。 误区6:腹泻后自行给药 如果父母是学医出身,可能对腹泻的原因还能分辨一二,但如果没有医学背景,仅仅是凭感觉来或是看网上这么说,那还是算了吧!引起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有的是着凉或是吃得不合适引起,如果一味的用同一两种药物给宝宝治腹泻,那是不对的,最好的办法是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免得药吃得不对症,腹泻没止住,还造成肠道菌群的紊乱。 误区7:腹泻后限制孩子饮食 有的父母担心腹泻伤了宝宝肠胃,天天给宝宝上顿粥,下顿汤,不敢给宝宝吃饱。生怕吃多了又引起腹泻。其实,只要宝宝恢复食欲,有胃口,就要给予能量丰富的牛奶、鸡蛋、水果等食物,并且每天进食次数应该比平常多,至少持续两个星期。如果宝宝营养不良,在宝宝身高与体重恢复正常前,应一直给予额外的进餐次数。
近几年,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由于环境污染、孩子高蛋白饮食过多、小食品食用过多,病毒感染等等,导致小儿体质下降、免疫功能紊乱是主要原因。临床中许多患儿家长一直关心,怎样预过敏性紫癜的复发? 综合相关经验,过敏性紫癜患儿在生活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1、去除可能的过敏原 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避免接触过敏原只能避免常见的可能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可以通过化验寻找,更重要的是家长在生活中的观察,如是否对昆虫叮咬、花粉、化学物品、油漆、汽油、尘螨等过敏。 2、合理膳食,改善体质 要均衡膳食,荤素搭配,素食为主,少吃肉、蛋、奶,多吃米、面、菜、水果。中医认为肉类、鸡蛋、牛奶、鱼虾、海鲜等高动物蛋白食品容易导致热性体质,热性体质为紫癜发病的基础。家长问题来了,不让孩子吃肉蛋白,怎么保证营养?看看中国营养协会推荐的膳食结构吧,建议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碳水化合物是米面,而不是肉蛋奶为主。高蛋白食物易导致孩子积食,吸收不了,造成过敏体质。尤其孩子晚上睡前喝奶,晚间本应该休息的胃肠道,带来了负担,导致积食,脾气暴躁,晚上睡觉不安稳,蹬被子。 3、忌食辛辣食品,不吃零食、不喝饮料 禁食辣椒、酒类、海鲜等刺激性食品;禁食饮料、小食品等方便食品。 4、忌养宠物 过敏体质的儿童不要养宠物,尽量减少与动物皮毛的接触,特别是已经明确致敏原的患儿更应当注意。 5、讲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不吃不洁瓜果及水生植物,以杜绝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机会。临床中经常遇见寄生虫感染导致皮肤紫癜反复新出的病人。可给予打虫药口服,大于2岁的孩子口服史克肠虫清片,晚上睡前一次服两片(只用吃一次打虫药就可以了)。夏秋季节为寄生虫高发季节,紫癜患儿可考虑每年10月份左右给孩子打一次虫。 6、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加强锻炼是是预防过敏性紫癜的好办法,可以提高机体对各种感染的免疫力,降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的机率。过敏性紫癜不主张剧烈运动,正常的锻炼是可以的,如散步,跳舞,打乒乓球等活动不剧烈的运动。 7、调情志,适寒温 避免情绪波动;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房间内定时通风换气,以保持居室内空气清新。 8、过敏药物 避免服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9、疫苗 注射疫苗是预防疾病的一种很好的办法,但对于过敏性紫癜的患儿来讲,并不建议注射疫苗。因为部分过敏性紫癜就是在注射疫苗后发病的。临床也可以见到,注射疫苗后紫癜反复的情况。那到底紫癜治愈后多久可以注射疫苗,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定论,部分书籍提示半年或1年不要注射,但我们认为,至少2年不要注射为好。不过,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注射了疫苗,并且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出现,那也是没有问题的。 10、慎家庭装修 孩子过敏性紫癜急性期,家里尽量不要添置新家具,不要装修房子。 11、合理用药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和复发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数在每年的9月到12月份,天气越冷发病率越高,当然有些孩子在春天或夏季发病或复发。既然有这样一个规律,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复发规律,在高发时间之间适当使用一点点抗过敏药物,如口服一段时间中药或孟鲁司特钠片、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我们科室临床经验总结发现,经过上述这些方法干预后紫癜复发机率是可以下降的。 预防紫癜复发的关键三点是: 1、不吃零食(包括饼干、蛋糕、方便面、火腿肠等各种包装食品)、不喝饮料; 2、少吃肉蛋奶、鱼虾海鲜,多吃素食蔬菜,适量吃水果; 3、睡觉前不加餐,尤其不要喝奶。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瘢痕,如合并细菌感染会留瘢痕,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时病毒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水痘不发烧了还会传染吗?水痘不发烧了可能仍然有传染性。 水痘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 对于水痘的预防,应控制感染源,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已接触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对免疫功能低下、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及孕妇,若有接触史,可使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水痘减毒活疫苗是第一种在许多国家被批准临床应用的人类疱疹病毒疫苗,接种后的随访观察发现水痘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率。
孩子尿床的经历,我想每个父母都遇到过,许多家长可能并没有太在乎这个事,总觉得孩子还小,尿床都是正常的,长大了自然就好了,所以我们一直都没怎么往心里去。 如果您的孩子快5岁了,还是控制不住尿,搞得一家人晕头转向,经常半夜起来换床单,孩子、大人都休息不好,有的时候一个晚上要换二、三次。 还有,除了在家里尿床,孩子在幼儿园午睡时也会尿床,孩子的同学因此开始嘲笑您儿子,对儿子的心理造成了严重伤害。 一位家长在诊室对我说:“她每天去幼儿园接孩子,平时,孩子都会跑上来抱抱我,告诉我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但是有一天孩子却没这么做,只是一路低着头,话也很少,当时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觉得肯定是发生了什么。晚上吃饭时,我试着问孩子在幼儿园里做了什么,是否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孩子只是简单地回应了一下,然后默默地吃饭。在洗碗时,孩子走到我身边,跟我说他不想去幼儿园了,因为中午又尿床了,同学们给他起了外号,叫做“尿床鬼”,说着说着,孩子就哭起来了”。 不要认为遗尿症是小毛病,不治会对孩子的智商、心理健康、发育等都有影响。尿床儿童比正常儿童智商低,多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大脑神经发育与精细动作不协调等;其次,也会导致免疫力低下、消化功能差;此外,还会影响孩子第二性征发育,男孩易出现小阴茎、小睾丸,女孩易出现小子宫、小卵巢等症状,成年后易患不孕不育症。 ●家长对遗尿的误区 在老一代父母心中,小儿遗尿症不认为是病,也不着急,觉得孩子长大了就自然好了,年轻一代父母要多学习育儿常识,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因“尿床不是病”的错误观念而延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以下是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些家长治疗误区。 误区一:尿床会自愈不用治 有些家长拖到十几岁时才带孩子去看医生。西欧一些国家统计表明,10岁以上尿床发生率高10%,这个足以说明很多的尿床孩子没能自愈。临床证实,晚治疗不但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还会加大治疗难度,增加治疗费用,所以越早治疗越好。 误区二:病急乱用药 自行从药店购药,甚至乱用土方,不但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且乱用药物还可能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每个尿床孩子的原因是不同的,有膀胱容量太小、尿液产生太多、抗利尿激素水平不足、遗传、心理因素等不同的原因,所以一种药、一个土方等仅仅是适合一部分的病人,所以家长必须带小孩去看医生,让医生来决定什么药适合于你的小孩。 误区三:治病求急、求快 彻底的治愈需要一定的时间、疗程,而很多家长治疗求急、求快,反而欲速则不达。一般是要2到3个月,严重的要半年左右。 误区四:忽视心理治疗 尿床孩子表面上是满不在乎,其实心理压力还是蛮大的。如果小孩晚上没有尿床,早上那股轻松劲就能说明一切。因此,不要给孩子灌输劣等感的想法,不要过分刺激孩子敏感的神经,要尊重孩子的隐私,给孩子一些自尊。 误区五:单纯依靠药物 除了心理方面的辅导外,训练、生活管理等都可以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有些患儿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上各项措施的执行,做到综合的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小儿尿床是一种病,叫小儿遗尿症 如果5岁或5岁以上的儿童多次发生入睡后无意识排尿,每周达2次以上并且持续至少6个月,而清醒状态下无此现象,则应被视为异常,临床上称之为原发性夜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主要分为几种类型: 昼夜尿频型: 夜尿次数多,经常多于1次,伴有白天尿频,病理机制是膀胱排尿机能调节障碍; 觉醒障碍型: 觉醒障碍突出,白天无尿频,病理机制是神经传导功能调节障碍; 夜间尿量多型: 尿床的次数不多,白天无尿频,病理机制是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功能调节障碍; 昼夜尿频+觉醒障碍/昼夜尿频+夜间尿量多的混合型 ●孩子为什么会遗尿? 大量研究表明,一个孩子的遗尿可以有一个病因,也可能是多个原因共同作用,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遗尿。遗尿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 ◆遗传 遗尿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若双亲都曾是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75%的概率患上遗尿。假如只是父母中任何一方曾为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也有50%的概率,这类孩子通常在达到父母停止遗尿的年龄时,便会不药而愈,也有可能更早康复。遗传基因定位在13号染色体22qll上。祖国医学认为遗尿与脏腑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如膀胱发育延迟,功能薄弱,特别脾、肾、肺虚弱而引起。 ◆抗利尿激素水平不足 正常儿童,夜间分泌抗利尿激素是白天的2倍,在凌晨1~2时达到峰值,可使夜间尿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不会遗尿。遗尿的孩子夜间分泌抗利尿激素水平低,不能把夜间的尿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夜间产生的尿量增多,超过膀胱的容量,因此遗尿。 ◆中枢唤醒障碍 这类遗尿孩子膀胱充盈和收缩感知功能不全以及过度疲劳致使睡眠过深,导致唤醒障碍,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这类遗尿孩子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大人把尿湿了床的孩子抱起来,换上干衣裤和床单,仍然不醒,等到第二天早晨醒来,对尿床的经过完全没有记忆。 ◆膀胱功能障碍 有两种情况。其一,膀胱功能性容量小:正常儿童膀胱的容量是足够大,足以放下一晚上产生的尿,不会遗尿。遗尿的孩子产生尿量超过膀胱的容量,由此而遗尿。我们对遗尿儿童进行膀胱B超检查发现,尿床孩子的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地小于正常儿童,平均要小50%。其二,敏感性膀胱(对贮尿的敏感性高):这类孩子膀胱长期处于收缩状态,一有尿马上就尿,常有白天或睡前的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 ◆排尿训练不当 排尿训练不当,主要是孩子小时候长期戴尿布、有些家长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替他们接尿等,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积习难改,容易发生夜间遗尿。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主要有:突然入托、搬家、家中变故(父母吵闹、离异等)、黑夜恐惧造成孩子的精神紧张和情感危机,会让长期未遗尿的孩子再次尿床。 ●生活管理 生活管理主要是吃、喝、睡。 ◆吃 夜间少吃太咸、味重、肉类等蛋白质类的食物。多食清淡食物、偏干的食物。 ◆喝 ①减少喝水。②改变喝水的习惯:尽量白天多喝水,把一天的水尽量白天喝完,给身体把水补足,夜晚的喝水量自然就减少。 ◆睡 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最好在晚上9-10点睡。 ●膀胱训练 ◆第一步: 准备阶段,父母准备一个有刻度的容器,专门为孩子每次尿尿时量尿用。准备一张划好表格的纸,以记录孩子每次尿尿的量。 ◆第二步: 遗尿的孩子每天尽量多喝水,以增加膀胱容量。 ◆第三步: 实施阶段,每当有遗尿习惯的孩子开始有尿意时,要尽量憋住5分钟以后在上厕所。以后可根据孩子的意志力强弱等具体情况,增加憋尿时间,直到能憋住30分钟左右。对于孩子的每一次进步,父母都要给以赞扬或奖励。另外,父母也可以告诉遗尿的孩子,可以试一试断断续续地尿尿,即在尿尿的过程中,突然主动中断,这样以锻炼膀胱括约肌的舒张、收缩功能。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憋尿训练,遗尿的孩子就能控制膀胱的收缩,不会再遗尿了。 ●饮食禁忌 ◆禁牛奶、巧克力、柑、橘 美国学者对小儿遗尿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提出,饮食中牛奶、巧克力和柑橘类水果过量,是造成小儿夜间遗尿的主要原因,其中牛奶过量造成的遗尿达60%。只要停止进食上述食物,遗尿现象几乎可立即消失。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食物在小儿体内可以产生变态反应,使膀胱壁膨胀,容量减少,并能促进平滑肌变得粗糙,产生痉挛。同时,这一变态反应会引起小儿睡得过深,在有尿时不能醒来,导致遗尿。 ◆禁辛辣、刺激性食物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兴奋,若食用这类食物,可使大脑皮质的功能失调,易发生遗尿。因此,在膳食中应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禁白天限制饮水 对于小儿遗尿者,白天不要限制其饮水量,要求患儿每日至少有1次随意保留尿液到有轻度胀满不适感,以锻炼膀胱功能。 ◆禁晚餐后饮水多 下午4时以后,督促小儿控制饮水量,忌用流质饮食,晚餐尽量少喝水,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减少夜间排尿量。 ◆禁多盐、糖和生冷食物 多盐多糖皆可引起多饮多尿,生冷食物可削弱脾胃功能,对肾无益,故应禁忌。 ◆禁玉米、薏苡仁、赤小豆、鲤鱼、西瓜 这些食物因味甘淡,利尿作用明显,可加重遗尿病情,故应忌食。
马上就要到放暑假的时候了,我们给孩子们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给他们的小JJ做一下全身“洗浴,消毒”!同时把让小JJ窒息的“包茎”,不利于JJ透气的过长包皮清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