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动脉会逐渐老化、硬化,在血管壁上不断形成增厚的凸起,这就是斑块自然形成的过程。全身的动脉血管都可能“长斑”,其中颈动脉斑块(又称作动脉粥样硬化)危害最大:半数以上的中风都跟它有关。颈动脉,常被作为反映全身血管情况的一个窗口。颈动脉斑块,头晕中风都跟它有关 颈动脉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会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 英国牛津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机构联合研究发现,中国有1/3的成年人存在颈动脉斑块,其中三类人最容易被颈动脉斑块盯上:老年人、吸烟者、高血压患者。血管变窄:可能头晕 血管内长斑,会造成流过的血液变少,大脑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因而产生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有些人可能没有症状,一部分人有眩晕、昏昏沉沉的症状。局部缺血:引发小中风 局部脑缺血,可导致突发短暂的、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又叫小中风。 一般表现为一过性肢体无力、说话吐字不清、看东西有重影等,通常持续几分钟或1小时左右可自行缓解。需要注意的是,小中风之后往往紧跟着中风。 颈动脉斑块最怕一个动作猛回头、猛然转身这样的动作,容易导致斑块脱落。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到刺激脱落,可能阻塞脑部血管,造成缺血或梗塞。 有颈椎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老年人,快速转头还可能导致身体失衡,进而跌倒。转身、回头时都应慢一些,避免幅度过大,最好是整个身子都转过来,这样说话也方便,还能避免伤到脖子。避免剧烈打喷嚏。如果打喷嚏与突然扭头外力相加,椎动脉便会受到明显牵拉,可能导致动脉夹层分离,诱发脑卒中。在运动上不宜做突然发力的运动,比如打羽毛球、篮球及突然性起床等。 3个症状可能是“危险斑块” 稳定性是判定斑块危险等级的重要指标。通常来讲,外表不光滑,形状不规则处在血管分支部的易损斑块,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颈动脉斑块会引起什么临床后果?轻度狭窄一般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如果出现这3个症状,说明你的斑块可能是危险斑块,最好在两周之内到医院进行相应治疗。症状1:一过性视野黑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或失明。 症状2: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单侧身体、面部或肢体运动障碍,刺痛或麻木,突发行走困难、步态不稳。症状3:短暂的失语突发眩晕或意识障碍,失语,记忆障碍或吞咽困难等。 建议55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如果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或其他高危因素,如肥胖、吸烟、饮酒等,则要缩短筛查间隔,一旦发现不稳定性斑块,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 5招让斑块缩小和减少 斑块的出现与遗传因素、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高脂饮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有关系。 其实多数斑块都是可以逆转的。所谓“逆转”不是完全消失,而是通过强化降胆固醇治疗并积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将斑块体积缩小,甚至忽略不计。 逆转斑块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01、积极调整饮食 减少过多热量摄入和特定的饮食结构。研究显示,单一饮食干预在斑块消退方面的作用有限。 坚持低油、低盐、低糖,多吃蔬菜、海鲜、豆类、坚果、谷类、橄榄油等健康食品,少吃红肉及其制品,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限制精制碳水,适量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02、主动运动 运动是心血管事件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有效干预措施。 上下班走路不算,最好是每周能进行15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慢跑等。 研究发现,每天步行7000步以上者与每天步行不到7000步者相比,斑块逆转更明显,但不建议进行强竞技类运动,如马拉松等,过量的运动反而会损伤血管。 03、戒烟戒酒 吸烟是缺血事件、亚临床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会随戒烟时间延长而降低。 04、控制体重 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且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硬化。 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应控制在24以下,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控制在26以下。 05、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二十碳五烯酸、降低脂蛋白(a)和甘油三酯的药物、降压药、抗血小板药物、口服降糖药物。 患者用药方案需结合血管狭窄程度、患者具体情况和症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综合考虑,一般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严格控制在1.8毫摩尔/升甚至1.4毫摩尔/升以下,斑块就可能逆转。 最后要注意的是,斑块逆转是一个动态过程,长期维持健康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否则还会反弹或恶化。
肛肠手术后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可以减少术后排便疼痛、促进伤口恢复、降低痔脱落期出血风险、降低远期复发率。肛肠病员术前常规灌肠,排出结肠内残余大便,降低手术日、次日排便率,减少术后出血、水肿风险。手术日及次日(早餐、午餐)流质饮食,减少大便形成,手术次日(晚餐)开始恢复正常饮食。今天就术后饮食生活注意事项给大家总结归纳如下:多饮水: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减少肠道水分的吸收,减轻排便时的痛苦,建议每天至少饮用2000ml水分,并根据出汗、尿量情况适量调整。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辛辣食物会刺激肛门,引起肛门直肠充血坠胀疼痛和脱落期出血风险,日常烹饪中避免使用胡椒、辣椒、姜等。禁止饮酒。避免发物:中医认为某些食物如海鲜、牛羊肉等属于“发物”,可能影响伤口愈合,虽然缺乏明确临床证据,但建议术后短期内减少摄入。合理饮食:保证适量的膳食纤维的摄入,比如冬瓜、南瓜等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同时进食适量的新鲜水果,如苹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肠胃较差的人减少西瓜、香蕉等凉性水果摄入。避免摄入芒果、桂圆、荔枝等燥热的水果。易消化食物:术后初期应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稀粥、面条、果汁等,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减少豆类、坚果类食物摄入,尤其是牙齿不好的病员。手术次日(晚餐)开始恢复正常饮食。饮食中米饭、蔬菜、肉类摄入应与日常相当,避免摄入过多膳食纤维,导致大便过粗,反而增加排便疼痛及出血风险。蛋白质食物:肛肠手术一般出血量小,手术创伤不大,术后按照日常饮食习惯摄入即刻,不需要额外补充高蛋白质,除非是有出血导致贫血或者身体其他原因导致营养需求增加。鱼、肉、蛋、奶等蛋白食物均可适量摄入,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术后应严格禁烟酒,避免摄入咖啡、浓茶、辣椒、生姜、胡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恢复。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饮食生活习惯,不贪睡、不熬夜,按时规律进食,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和维持。如有腹泻便秘交替、黑便、大便习惯规律改变的患者,术前一定要及时告知手术医生,安排肠胃镜等检查,排除肠道肿瘤等疾病,术后根据患者情况,早期使用药物调理,促进大便通畅易解。以上乃工作近二十年的经验总结,遵循上述饮食生活注意事项,有助于减少肛肠手术后患者的疼痛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雅安市中医医院(朱虹霖)
杨会会 中语康语训部个别化教学教师,毕业于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历。从事听力语言康复工作5年,曾任教融合教育班和听障儿童班,教学经验丰富;2013年参加“中心”听觉口语法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参与编写0-3岁听障儿童的家庭康复示范教材。 引言 本文是美国John Tracy Clinic网站上的一篇文章,文章结合家庭和生活情境,从聆听发展的四个阶段入手,针对刚佩戴助听设备的小宝宝们如何发展聆听技能进行了简明的说明,非常值得一读,中语康杨会会老师翻译此文,崔方方老师严谨的校对编辑,希望对小龄听障宝贝家庭有所帮助! 当孩子带上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时,父母焦急地等待孩子的反应。学习倾听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经验,家庭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们可以利用日常发生的事情和孩子一起探索声音。父母可以暂停,期待孩子做出反应,当他们做出回应时给与奖励,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听声音,指出声音在哪里,对声源进行定位。 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孩子学习聆听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察知、分辨、识别和理解。听力师将助听设备调整到最佳状态,治疗师和家长则帮助孩子加强聆听技巧。孩子会在回应声音、寻找声音和识别声音的过程中发展对聆听的兴趣。 察知 察知是指意识到有声音的存在。孩子可能会喜欢玩玩具并注意到玩具发出的音乐。孩子不太明白声音代表的意思,也不懂得这个声音和其他声音的不同之处。当他听到玩具发出音乐时,可能会环顾四周。随着孩子对声音越来越感兴趣,他会越来越有意识地去寻找听到的其他声音。 声音会自然地出现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当这些声音出现时,家长可以温柔地引导孩子注意各种不同的声音。家长们不需要频繁地制造声音来判断孩子是否能够听到。而当哥哥正在叫他、小妹妹正在哭泣、或者奶奶正在说话的时候,都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向孩子介绍“声音”,帮助孩子建立对声音的意识。 分辨 随着经验的积累,孩子逐渐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尽管他不知道每种声音都意味着什么,但他意识到声音听起来是不同的。当他在玩发声玩具的时候,如果在他旁边的人开始说话,他会抬起头来……他已经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了。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学习分辨声音。例如在嘈杂的厨房里帮助孩子辨别出微波炉的声音。为了帮助孩子区分一个具体的言语声,父母有时要先小心地进行声学强调,然后再回到在正常的语调和节奏,例如,如果孩子正在学“sh”的音,父母可能会说“sh-sh-sh,宝宝在睡觉。” 识别 随着孩子将声音与具体的动作或事物联系起来,他逐渐开始识别声音。识别的能力常常与分辨能力同时发展。当孩子知道他的发声玩具声音不同于其他声音时,他会迅速的判断出每个声音代表哪个玩具;他可能听到他的玩具发出声音就会跑过去把它找出来。 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寻找声源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识别声音的能力。每次当垃圾车来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去寻找垃圾车发出的巨大声音。以后当孩子听到这种声音时,他开始跑到窗户那里去看垃圾车。他也许还不知道垃圾车是来收垃圾,但是他能够识别出它的声音。家长还可以使用唱歌式的语调帮助孩子识别和理解一些词汇。当孩子躺着或是坐着的时候,父母可能会说“你要抱抱吗?“抱抱”、“抱抱?”尽管孩子可能不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但他可能会举起手臂,因为他把这种语调和被抱起来联系到了一起。 理解 当孩子理解了一种声音,他会用适当的语言或行动做出回应。他能够理解某个声音的特定含义并对声音作出反应。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识别出他的发声玩具的声音,并且配合玩具发出的乐曲做出相应的动作,当他听到玩具发出的音乐声时,他开始动起来,像之前家人做的那样,例如:当他听到《小星星》的歌时,像之前妈妈做的那样——随着音乐轻轻的晃动身体,两只手张开又握成拳假装闪烁的星星;或者在听到他熟悉的、关于小马的歌曲时,像早教班的老师教他的那样,做假装骑马的动作…… 在理解阶段,家庭可以引导和帮助孩子理解声音,并对其做出适合的反应。当洗衣机洗完衣服发出警示音时,家长可以这样解释警示音给孩子“衣服洗好了,我们要把衣服晾到阳台上去,我们去拿盆和衣架晾衣服!”多重复几次后,孩子可能会在听到洗衣机发出警示音后主动去找盆或衣架,做好和妈妈一起晾衣服的准备。为了帮助孩子理解语言的含义,家长在谈论与语言对应的物体时一定要看着它说给孩子听,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要在不同的情境中去使用语言。例如:家长要教孩子认识“鞋”并能将语音和鞋对应起来,务必要和孩子一起拿着鞋子、看着鞋子或者指着鞋子说给孩子听,在情境中多次复现“鞋”——出门穿鞋、回到家脱鞋、在商场或超市里看到货架上的鞋子、家庭成员的鞋子……,最后,家长可以通过发出语言指令“去把你的鞋拿过来!”,孩子能够完成指令来验证孩子的确是理解了“鞋”。 其他鼓励发展孩子聆听能力的策略 经常唱歌,可以自编一些曲调唱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享受音乐活动 模仿有趣的,有意义的自然声音(拟声词) 使用富于变化的声音模式和丰富多变的面部表情 在距离助听设备的麦克风1米内和孩子说话 用有意义的短句子和短语与孩子交流 随着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使用更长的句子和孩子交流 结语 当家长充满热情、将聆听变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时,孩子的听觉能力更有可能得到发展,他会更加关注声音并对新声音产生兴趣,当助听设备开、关机或电池没电时,孩子自己会主动做出反应,同时,他在听力测试中的反应越来越稳定,测试结果的准确度随之提高,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将随着聆听能力的提升得到提高,口语能力也会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