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战争!今天就来聊聊我减肥的第三步——持久战。首先回答大家一个问题,我在减肥过程中确实没有经历过反弹,归因于我把减肥作为一个持久战,完全摒弃了既往的生活方式,重新建设了相对健康的可以坚持下去的生活方式。我反复强调的是坚持,选择能够坚持下去的方式!重要的事情反复强调——大家一定要知道减肥是场持久战,如果起步太高,饮食太严苛、运动量设置的太大,一般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一旦放弃,多数人会出现反弹!所以,贵在坚持!虽然没有经历过反弹,但经历过多个平台期,减到一定的程度,很难再往下走!我们会有易胖易瘦体质的区别,和我们吸收能力、基础代谢率不同等都有关系!我们运动可以消耗热卡是因为运动提高了我们的基础代谢率,但身体很聪明,它会慢慢适应这种运动的状态,下调它的基础代谢率,所以我们就会进入平台期!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再努力一些,饮食再控一丢丢、运动再加一丢丢,剩下的交给时间,经年累月,坚持会让我们慢慢收获体重的下降。从而量变引起质变!回顾一下我的整个减肥过程中的体重节点,从140到120很容易,几个月就达到了;120到115感觉也不难,小半年;115到108开始觉得困难,持续近1年;108到105感觉艰难,持续1年,105到100,每减1斤都充满挑战,持续1年多。然后是保持!总结一下,减肥在饮食上逐渐控制,运动上逐渐加强,慢慢来,贵在坚持!从身体到心理接受适应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短期的高强度的运动和饮食控制可以收获体重下降,但很难坚持!有饮鸩止渴之感!最后,给大家建立个信心,儿童减肥相对成人其实更容易,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基础代谢率比较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制定科学的减肥计划,然后坚持!知识干货——儿童基础代谢率的特点及提高方式基础代谢率(BasalMetabolicRate,BMR)是指在静息状态下维持人体基本生理功能所需的能量消耗。儿童的基础代谢率较高,主要是因为他们处于快速生长和发育阶段,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持身体的发育、细胞的生长和修复等。根据研究,儿童的基础代谢率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显著变化:Ø婴儿期:婴儿的基础代谢率非常高,主要用于快速的生长和脑部发育。新生儿的BMR大约为每公斤体重每天55千卡。Ø儿童期:随着儿童的成长,基础代谢率逐渐稳定,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以支持持续的身体和认知发育。Ø青春期:由于激素的作用,青春期的基础代谢率可能再次增加,特别是在快速生长的时期。基础代谢率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和遗传因素。提高儿童的基础代谢率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增加体力活动、合理饮食、充足睡眠、保持水分摄入以及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儿童维持高水平的基础代谢率,支持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育。1.增加体力活动定期的体力活动是提高儿童基础代谢率的有效方法。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即时能量消耗,还能通过增加肌肉质量来提高基础代谢率。Ø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的运动。Ø力量训练:包括仰卧起坐、俯卧撑、轻重量训练等,有助于增加肌肉质量。2.合理的饮食结构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和提高基础代谢率。高蛋白质饮食可以增加食物的热效应,即消化、吸收和代谢食物所需的能量。Ø高蛋白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豆类和坚果。Ø全谷物和纤维:选择全谷物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帮助消化并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Ø均衡营养: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铁、钙和维生素D。3.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对于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影响激素分泌,降低基础代谢率。Ø睡眠时间:学龄儿童每晚需要9-11小时的睡眠,但强调个体差异。Ø睡眠质量: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高质量的睡眠。4.保持水分摄入Ø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脱水会减缓代谢过程。Ø饮水量:确保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具体量根据儿童的体重和活动量而定。5.健康的生活方式Ø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定时进餐和避免高糖高脂肪饮食,有助于维持较高的基础代谢率。Ø定时进餐: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避免暴饮暴食。Ø少食多餐:通过少量多餐的方式,保持代谢的持续活跃。(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管住嘴,迈开腿”是减肥的六字真经,今天来聊真经的下部——迈开腿,也是我减肥的第二步。迈开腿,三个字,同样轻飘飘的,也只有减过肥的才知道这三个字有多重、多难、多考验人的意志!因为它不是简单一次迈开腿就可以了,它需要持续不断地迈开腿,任何事,只要需要持续不断,就会变得很难!因为坚持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它要求的是自律!我们都知道自律是成事的基础,可是大家想想,但凡能自律,我们胖子还会胖吗?开始我就是走路、做仰卧起坐、练瑜伽,因为体重大,跳绳跳操搞不好很伤害骨骼和关节!而其他运动多数都有场地要求,操作起来不方便。而走路随时随地都可以,不夸张的讲我用脚丈量过单位周围每一条路,还丈量过玄武湖,一般1小时以上。仰卧起坐有张床就能做,每天睡觉前仰卧起坐,一般80-100个,高峰时可以做150个!有时我会想我的腰椎间盘突出是不是那时做仰卧起坐太多的原因!也会练瑜伽,因为我有一定基础还是个柔软的胖子,所以在家里一张垫子对着视频就可以开始了,一般练习半小时以上。粗略计算一下卡路里消耗:走路1小时:约250卡路里、仰卧起坐100个:约75卡路里、瑜伽30分钟:约75卡路里,总卡路里消耗:250+75+75=400卡路里。即便一天全部运动都做,也就消耗400卡路里,勉强够消耗掉一本奶茶的,都不够消耗掉一个汉堡!所以明白为什么说管住嘴是重中之重了吧!你吃进去容易,想用运动消耗掉难于上青天!吃饱了再减肥永远减不了肥!后来体重下来了以后我也会跑跑步、打打羽毛球,主要的运动还是上述的运动,因为对于我来讲走路、做仰卧起坐和练瑜伽是可以坚持下去的!总结一下,迈开腿重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能坚持下去,积少成多,相信我,量变会引起质变!最后,给大家罗列下儿童肥胖迈开腿的方式和注意事项,让大家更好的带着孩子完成减肥目标!知识干货——肥胖儿童的运动参考1.快走或慢跑Ø推荐指数:✮✮✮✮✮(可以从此运动开始,虽然完事开头难,走路真不难)Ø建议时长:每次30-60分钟,每周2-3次Ø消耗卡路里:约200-400卡路里/小时,具体取决于步速和体重体重60公斤的儿童快走1小时约消耗200卡路里体重60公斤的儿童慢跑1小时约消耗400卡路里Ø注意事项:确保穿着合适的运动鞋,以防止足部受伤在平坦、安全的地方进行,避免交通危险根据儿童的体能状况,逐步增加运动量2.游泳Ø推荐指数:✮✮✮✮✮(特别适合胖胖们的运动,尤其在夏天)Ø建议时长:每次30-60分钟,每周2-3次Ø消耗卡路里:约400-500卡路里/小时,具体取决于游泳强度和体重体重60公斤的儿童游泳1小时约消耗450卡路里Ø注意事项:确保在有救生员的泳池进行,保证安全游泳前做好热身运动,防止肌肉拉伤注意池水卫生,防止感染3.骑自行车Ø推荐指数:✮✮✮(户外运动)Ø建议时长:每次30-60分钟,每周1-2次Ø消耗卡路里:约300-500卡路里/小时,具体取决于骑行速度和体重体重60公斤的儿童骑自行车1小时约消耗350卡路里Ø注意事项:戴好头盔,穿戴安全装备确保在安全、车辆较少的区域骑行定期检查自行车状态,确保刹车和轮胎完好4.跳绳Ø推荐指数:✮✮✮(注意关节保护!!!)Ø建议时长:每次15-30分钟,每周2-3次Ø消耗卡路里:约500-600卡路里/小时体重60公斤的儿童跳绳30分钟约消耗300卡路里Ø注意事项:确保在平坦、无障碍的地面进行穿戴合适的运动鞋,保护脚踝和膝盖初学者应逐步增加跳绳时间,避免过度运动5.篮球Ø推荐指数:✮✮✮(有场地要求)Ø建议时长:每次30-60分钟,每周1-2次Ø消耗卡路里:约400-600卡路里/小时体重60公斤的儿童打篮球1小时约消耗450卡路里Ø注意事项:确保在合适的场地进行,避免受伤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运动,防止运动损伤与同伴合作,避免过于激烈的身体接触6.瑜伽Ø推荐指数:✮✮✮(适合柔软的胖子)Ø建议时长:每次30-45分钟,每周2-3次Ø消耗卡路里:约120-180卡路里/小时体重60公斤的儿童做瑜伽30分钟约消耗60卡路里Ø注意事项: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学习正确的动作保持呼吸顺畅,不要勉强做高难度动作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练习所有的运动综合起来,选择适合的方式,坚持持续每天都动起来!坚持!坚持!坚持……——你就瘦了!(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当我在门诊和我的小胖子患者们说我以前140斤时,孩子和父母们都会情不自禁的露出吃惊的表情,表示不能相信,毕竟当下他们看到的我是个100斤的瘦子!我以自己为例,是为了给我的患儿和家长们树立减肥的信心,但因为门诊时间有限,他们的一些疑问我并不能详尽回答,比如我真的胖过吗?我是如何减肥成功的?有没有经历过反弹?花了多久减了40斤?……今天开始,我来满足一下大家八卦的心,聊一聊我的减肥心得,同时也会科普一些肥胖相关的知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先来聊聊我减肥之路的起因——我为什么会肥胖。首先从遗传来讲,我们家有肥胖基因,我母亲、哥哥、舅舅、表哥都胖;我们知道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影响大约在40%到70%之间,这意味着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我天生就没有拿到一手好牌!但好在我父亲这边都不胖,还有救!其次从生活方式上讲,那时我的生活习惯并不好。第一是吃的多!大学时我的晚餐经常是一个超级大的包罗万象还要加糖的大饭团子、一块大脸鸡排、一杯全糖的奶茶外加水果!妥妥的高糖高脂饮食!粗略计算一下热量,饭团:约750卡路里、大脸鸡排:约600卡路里、全糖奶茶:约400卡路里、水果:约200卡路里,总热量:750+600+400+200=1950卡路里,如此高的卡路里,不胖才怪!第二是运动少!那时我每天的运动量大概是走个3000步外加骑自行车(为了去大学城吃饭)30分钟。粗略计算下总卡路里消耗,走3000步:约150卡路里、骑自行车30分钟:约175卡路里,总卡路里消耗:150+175=325卡路里,如此低的消耗,不胖才怪!当然,除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外,行为因素和代谢因素等也会导致肥胖的发生,比如压力、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情绪性进食和暴饮暴食;一些疾病和药物特别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类固醇等,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等。好在那时我也没有什么心理问题、工作压力,总结主要就是遗传因素和生活因素导致的肥胖,没拿到好牌,还打得稀烂!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肥胖的产生都是和我差不多的——吃得多,动得少!长期能量摄入大于消耗!最后,给大家罗列下儿童肥胖的病因,让大家更全面的认识肥胖的产生!知识干货区——儿童肥胖的病因1.遗传因素Ø家族史:肥胖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肥胖,子女肥胖的风险显著增加。Ø基因影响:研究发现多种基因与肥胖相关,如FTO基因和MC4R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影响食欲、代谢率和脂肪储存。2.环境因素Ø家庭环境:家庭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儿童肥胖有重要影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饮食和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是主要风险因素!!!Ø学校环境:学校提供的饮食和运动机会也影响儿童的体重。学习压力大缺乏体育活动会增加肥胖风险。Ø社区环境:社区中的食品供应、运动场所和安全环境等都会影响儿童的体重管理。便利店、快餐店、外卖等的存在大大提高食品的获取便利度。3.饮食习惯Ø高热量饮食:高糖、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如快餐、甜点和含糖饮料,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过多。Ø不规律饮食:不规律饮食习惯,如跳过早餐、吃夜宵和暴饮暴食,会影响代谢,增加肥胖风险。Ø饮食选择:偏食,偏爱高热量、低营养价值的食物,而不喜欢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品,会增加肥胖的可能性。4.生活方式Ø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如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和使用电脑,会减少能量消耗,增加体重。Ø睡眠不足: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与肥胖之间存在关联。睡眠不足会影响激素分泌,增加食欲,导致体重增加。想想我们现在的孩子,似乎普遍存在缺乏运动和睡眠不足的情况。5.心理因素Ø情绪性饮食:情绪波动、压力、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儿童通过饮食来寻求安慰,从而增加能量摄入。Ø饮食行为:某些儿童可能会因为心理因素(比如学习压力过大)导致过度饮食或偏食,增加肥胖风险。6.社会经济因素Ø家庭经济状况:低收入家庭可能难以负担健康食品,依赖便宜但高热量的食品。经济压力也可能限制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Ø教育水平:父母的教育水平会影响家庭的饮食选择和健康知识。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可能更难以获得和理解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信息。7.生物因素Ø激素失调: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PWS等,会导致体重增加,一次对于肥胖患儿要做疾病因素的相关检查。Ø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或高出生体重的儿童,在以后生活中患肥胖的风险较高。(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依旧写在前面的话:随着门诊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FH)儿童患者的增多,而家长普遍对这一疾病以及相关影响、治疗等均比较陌生。考虑到这个疾病儿童期往往仅有血脂增高,不容易引起家长们的重视,而远期的心血管并发症等又会严重影响成年期的健康,因此,我就产生了对这个疾病进行了系列科普的想法,希望能够在儿童期就重视并管理好血脂,这样可以让孩子拥有一个正常的成年生活。前期我已经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这一疾病、相关基因、饮食干预、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等进行了科普,今天给大家讲一讲一个新药ANGPTL3抑制剂(Evinacumab),希望能给大家带去一些帮助。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纯合子型FH,血脂非常高,严重危害患儿的健康。往往这类患儿无法通过使用饮食治疗联合口服药物(他汀类及依折麦布)来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而多数的新型药物在儿童中应用又存在一定的限制,给临床诊疗带来不小的挑战。1.背景关于FH,不再赘述,大家可以看我前面的科普内容。主要介绍今天的主角——ANGPTL3抑制剂(Evinacumab)。ANGPTL3(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是一种新兴的治疗靶点,其在脂质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Evinacumab是一种针对ANGPTL3的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ANGPTL3的功能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Evinacumab已经在成人中显示出显著的降脂效果,近年来也开始在儿童FH患者中应用,特别是那些对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2.ANGPTL3抑制剂的作用机制ANGPTL3是一种由肝脏分泌的蛋白质,能够抑制脂蛋白脂肪酶(LPL)和内皮脂肪酶(EL)的活性,从而调节血浆中的脂质水平。通过抑制ANGPTL3的功能,Evinacumab可以增加LPL和EL的活性,促进脂质的分解和清除,显著降低LDL-C、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3.国内外指南对ANGPTL3抑制剂在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中的建议国内指南:目前,中国的相关指南尚未明确规定ANGPTL3抑制剂在儿童FH中的应用。国际指南: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儿科学会(AAP)等国际权威机构对ANGPTL3抑制剂在儿童FH中的应用持谨慎乐观态度。AHA的指南建议,对于传统治疗无效的儿童FH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新型降脂药物,如依维苏单抗。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也在其指南中提到,ANGPTL3抑制剂在某些儿童FH病例中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4.ANGPTL3抑制剂在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中的使用经验5岁以上儿童:在5岁及以上的儿童中,Evinacumab的应用逐渐增加。临床研究显示,Evinacumab可以显著降低这类患者的LDL-C水平。例如,一项针对5-17岁HoFH儿童的研究发现,使用Evinacumab治疗24周后,LDL-C水平平均降低了约44%。这些研究表明,Evinacumab在这一年龄段的儿童中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和安全性。5岁以下儿童:在5岁以下儿童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由于这部分人群的临床研究数据较少。然而,一些早期研究和个案报告显示,Evinacumab在严重FH病例中也具有显著的降脂效果。一项包括15名2-5岁HoFH儿童的研究,Evinacumab治疗24周后LDL-C水平平均降低46%。5.ANGPTL3抑制剂使用的注意事项副作用:Evinacumab总体耐受性良好,但也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反应(如红肿、疼痛)、头痛、流感样症状(如发热、疲劳)和上呼吸道感染等。较少见但需关注的副作用包括肝功能异常和过敏反应。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注意事项:Evinacumab可以与他汀类药物、PCSK9抑制剂和其他降脂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降脂效果。随访注意事项:在Evinacumab治疗过程中,定期随访和监测非常重要。医生应每3-6个月评估患者的血脂水平,以确保治疗目标的达成。此外,还应监测肝功能和其他潜在的不良反应。对于长期使用Evinacumab的儿童,应关注其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确保全面健康管理。6.总结ANGPTL3抑制剂在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中展现了显著的降脂效果,特别是在他汀类药物和PCSK9抑制剂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情况下。尽管在儿童中的应用数据相对有限,但现有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其在降低LDL-C水平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目前该药在国内尚未上市,期待未来能够给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孩子更多选择。(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调控生长的主要机制不同,按照调控机制的不同,生长模式分为宫内和生后生长。生后生长又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下面主要说生后生长。1、婴儿期生长:一般将时间定位生后至2岁。这期间体格生长速度处于高峰状态,升后第一年增长25cm,第二年增长10cm;至2岁体重增长为出生时4倍。2岁后生长速度逐渐下降。其生长调控模式主要是营养,促生长轴调控和遗传影响从1岁开始至2岁后充分显现,也就是2岁内的生长发育主要是营养影响。2、儿童期生长:时间从2岁到青春期开始前。生长速度下降并相对稳定于5-7cm/年。但生长速率并非持续均质性,可呈快慢波动,一年内的速度也可以波动。所以应至少动态观察6个月(最好12个月)以上,才能比较正常判断生长速度。这期间的生长主要受促生长轴调控(包括我们常说的生长激素),并可受遗传、营养、心里等影响。3、青春期生长:青春发育启动后,生长进入人生后第二个高峰期,以身高快速增长为特点。也可认为分为三个阶段。1.起点;2.身高突增阶段;3.减速阶段。在身高突增前可出现暂时生长慢,部分儿童生长速率甚至可降至4-5cm/年,随后进入快速增长。女孩快速增长一般在初潮前1.32±0.78年,在TannarII-III期呈现(一般指乳房发育),幅度7-8cm/年,持续1-3年,其中80%持续1-2年。男孩快速增高比女孩晚2年左右,多数在TannarIII-IV出现(外生殖器等),幅度9-11cm/年。女孩初潮时,身高增长已经完成终身高的95%,之后进入生长衰减阶段,通常情况下初潮后还能增长5-7.5cm,但存在个体差异,可从1-11cm不等。男孩剩余身高(遗精后)会比女孩少1-1.5cm。从青春期开始至骨骺闭合(停止生长),女孩共可长25cm,男孩28-30cm。。这期间,促生长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周协同调控生长模式。主要相关激素常见生长激素,生长因子,促性腺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等,还有心理、营养、遗传等影响。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的首选药物,他汀除了能通过剂量依赖方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外,还被证实能够促进內皮细胞发挥作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程度及抑制血栓生成反应,从而降低罹患冠状动脉疾病、中风以及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经过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他汀类被证实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延长有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FH患者的生存时间,并被证明是安全和有良好耐受性的药剂。那使用他汀类药物有哪些注意事项呢?目前的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在FH患儿中的使用是有效而且安全的,推荐适用于8岁(部分国家>6岁)以上杂合子FH患儿以及已经确诊的任何年龄段纯合子FH患儿。根据国外对于FH患儿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研究结果以及国内成人降脂的治疗经验,一般认为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普伐他汀都可以优先选择。请看他汀类药物配伍禁忌:抗排异的药物,如环孢菌素;抗真菌类药物;大环内酯类的药物,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抗心率失常的药物,如胺碘酮;贝特类药物;不能两种他汀同时服用。在秋冬季节,儿童支原体感染常见,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大环内酯内抗生素的使用问题。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儿服药期间饮食要清淡,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避免高油脂,高热量食物,例如油炸类,碳酸饮料等。他汀类药物勿与葡萄汁,西柚汁同时食用。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对儿童FH患者治疗效果好,且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目前研究并未发现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不良影响。少数研究报道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症状、疲乏和头痛,但是没有严重不良反应。考虑到他汀类对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可能的肝功能和肌肉安全性问题,使用期间应长期监测。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需定期医院复查血脂,肝功能,血糖,肌酶。得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不可怕,一起来积极治疗与定期监测,给孩子一个可期待的未来。【参考文献】他汀类药物在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2017,35(7),553-557.门诊时间:每周三下午遗传代谢门诊。地址:南京市儿童医院广州路院区1号楼5楼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28-430)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在1998年曾提出临床应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建议(中华儿科杂志,1997.37:234),在此基础上,2006年10月再次对矮身材儿童的诊断治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现综合如下,以便临床工作者参考。矮身材的定义: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者,其中部分属正常生理变异,为正确诊断,对生长滞后的小儿必须进行相应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病因: 导致矮身材的因素甚多,其中不乏交互作用者,亦有不少疾病导致矮身材的机理迄今未阐清诊断: 对矮身材儿童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原因,以利治疗。一、病史 应仔细询问:患儿母亲的妊娠情况;患儿出生史;出生身长和体重;生长发育史;父母亲的青春发育和家庭中矮身材情况等。二、体格检查 除常规体格检查外,应正确测量和记录以下各项:①当前身高和体重的测定值和百分位数;②身高年增长速率(至少观察3个月以上);③根据其父母身高测算的靶身高;④BMI值;⑤性发育分期。三、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应常规进行血、尿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测;疑诊肾小管中毒者宜作血气及电解质分析;女孩均需进行核型分析;为排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应常规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2.骨龄(Bone Age,BA)判定 骨骼的发育贯穿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是评估生物体发育情况的良好指标,骨龄即是各年龄时的骨成熟度,是对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线片观察其各个骨化中心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测定的。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方法是G-P法(Greulich &Pyle)和TW3法(Tanner-Whitehouse),我国临床上多数采用G-P法。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异常。3.特殊检查(1)进行特殊检查的指征 ①身高低于正常参考值减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者;②骨龄低于实际年龄2岁以上者;③身高增长率在第25百分位数(按骨龄计)以下者,即:<2岁儿童为<7CM/rh;④临床有内分泌紊乱症状或畸形综合征表现者;⑤其他原因需进行垂体功能检查者。(2)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GH-IGF-1)功能测定 以往曾应用的运动、睡眠等生理性筛查试验目前已很少应用,多数都直接采用药物刺激试验(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测定 两者的血清浓度随年龄增长和发育进程而增高,且与营养等因素相关,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比数据。(4)IGF-1生成试验 对疑为GH抵抗(Laron综合征)的患儿,可用本试验检测GH受体功能。①方法一:按0.075-0.15U/(kg·d)每晚皮下注射rhGH 1周,于注射前、注射后第5和第8天各采血样一次,测定IGF-1;②方法二:按0.3 U/(kg·d)每晚皮下rhGH,共4d,于注射前和末次注射后各采血样1次,测定IGF-1,正常者的血清IGF-1在注射后会较其基值增高3倍以上,或达到与其年龄相当的正常值。(5)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检测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可视需要对患儿的其他激素选择进行检测(6)下丘脑、垂体的影像学检查矮身材儿童均应进行颅部的MRI检查,以排除先天发育异常或肿瘤的可能性。(7)核型分析对疑有染色体畸变的患儿都应进行核型分析。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体检等资料分析,对营养不良、精神心理性家庭性特发性矮身材、小于胎龄儿、慢性系统性疾病等因素造成的非生长激素缺乏的矮身材比较容易识别 对常见的导致矮身材的病因应予以鉴别,如:软骨发育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临床还需注意某些综合征的可能,如:Prader-Willi综合征,Silver-Russeli综合征,Noonan综合征等。治疗:1.矮身材儿童的治疗措施取决于其病因 精神心理性、肾小管酸中毒等患儿在相关因素被消除后,其身高增长率即见增高,日常营养和睡眠的保障与正常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2.生长激素 随着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临床应用经验的大量累积,目前获准采用rhGH治疗的病种逐渐增多,自1985年美国FDA批准rhGH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以来,陆续核准的病病有慢性肾功能衰竭(1993)、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1996-1997)、Prader-Willi综合征(2000)、小于胎龄儿(2001)和特发性矮身材(2003)。 由于大部分小于胎龄儿在生后2-3年内都会呈现追赶生长,身高可以达到与其靶身高相称的生长曲线范畴,故对小于胎龄儿都应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在3周岁时,如其生长仍然滞后,应考虑GH治疗。2003年FDA批准GH用于特发性矮身材,即:①非GH缺乏的原因不明者;②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儿正常参比值2.25SD以上;③预计其成人期终身高在-2SDS以下。(1)剂型 国内可供选择的有rhGH粉剂和水剂两种,后者的增长效应稍好。(2)剂量 生长激素的剂量范围较大,应根据需要和观察到的疗效进行个体化调整。目前国内常用剂量是0.1-0.15IU/kg·d,每周0.23-0.35mg/kg;对青春发育期患儿、Turner患儿、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身材和某些部份性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的应用剂量为0.15-0.20IU/(㎏.d)每周0.35-0.46(㎎.㎏)(注:WHO标注生长激素1㎎=30U)(3)用法:每晚睡前皮下注射1次,常用注射部位为大腿中部1/2的外、前侧面,每次注射应更换注射点,避免短期内重复而引致皮下组织变性。(4)疗程:生长激素治疗矮身材的疗程视需要而定,通常不宜短于1-2年,过短时患儿的获益对其终身高的作用不大。(5)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为:①甲状腺功能减低:每在开始注射2-3月后发生,可按需给予L-甲状腺素片纠正;②糖代谢改变:长期较大量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使患儿发生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上升,但很少超过正常高限,停用生长激素数月后即可恢复,在疗程中应注意监测,对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和肥胖儿尤须注意;③特发性良性颅内压升高:生长激素可引起纳、水潴留,个别患者会出现特发性颅内压升高、外周水肿和血压升高,多发生于慢性肾功能衰竭、Turner综合症和GH缺乏症所致生长障碍患儿,可暂停GH治疗,并加用小剂量(如:氢氯噻嗪)降低颅内压;④抗体产生:由于制剂纯度的不断提高,目前抗体产生率已减少,水溶液制剂更少;⑤股骨头滑脱、坏死:因为骨骼在治疗后生长加速、肌力增强,运动增多时易引起股骨头滑脱、无菌性坏死、致跛行,亦可出现膝关节、髋关节疼痛,呈外旋性病理状态,可暂时停用GH并补充维生素D和钙片治疗⑥注射局部红肿或皮疹:通常在数日内消失,可继续使用,目前已甚少见⑦诱发肿瘤的可能性:国际上有关组织曾进行过相关调查研究,根据国家合作生长组和药物治疗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的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对肿瘤患者年龄、性别和种族等人群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无潜在肿瘤危险因素存在的儿童,GH治疗不增加白血病发生和肿瘤复发的危险,但对曾有肿瘤、有家族肿瘤发生遗传倾向、畸形综合征,长期超生理剂量GH应用时需谨慎,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清IGF-1水平,超过正常参照值+2SD者宜暂时停用。3.其他药物:①疗程中应注意钙、微量元素等的补充,以供骨生长所需;②蛋白同化激素:常与生长激素并用治疗Turner综合征,国内大多使用司坦唑醇stanozolol,康力龙),常用剂量为0.025-0.05㎎/(㎏.d)需注意骨龄增长情况;③IGF-1性腺轴抑制(GnRHa),芳香酶抑制剂(Letrozole,来曲唑)等亦曾被用于治疗矮身材,国内目前无足够资料分析,故不建议常规应用。随访 所有确诊矮身材患儿都应进行长期随访使用生长激素治疗者每3个月应随访1次:测量身高(最好测算⊿SDS)此处还要进行IGF-1、IGFBP-3、T4、TSH、血糖和胰岛素等检测,以便及时调整GH剂量和补充甲状腺素。每年检查骨龄1次。疗程中应观察性发育情况,按需处理。疑有颅内病变者应注意定期重复颅部MRI扫描。(沈永年 王慕逖 整理)
“医生,我们家孩子这么瘦怎么会血脂增高?不是说肥胖的孩子才会血脂高吗?”在门诊时,这几乎是每个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儿家长会问到我的问题,确实,在我们的普遍认知里,肥胖会导致高脂血症,自然而然,我们就认为不胖就不会出现血脂增高的情况,其实不是的。血脂,顾名思义,是指血液中的脂质,可为“游离态”或与其他分子结合的“结合态”。它们大多被覆在蛋白质囊中呈颗粒状运输,而且脂质的密度和蛋白质囊的类型决定了脂质颗粒的命运及其对代谢的影响。包括胆固醇(高密度、低密度、极低密度胆固醇及乳糜粒)和甘油三酯两大类。正常情况下,甘油三酯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极易受到饮食影响。而胆固醇则除部分由食物供给外,多数皆由肝脏合成。胆固醇通常能在肝脏和细胞之间自由迁移,并在必须时经由肝脏转换成脂蛋白供人体使用;胆固醇不溶于水,与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结合,随血液运行。如果低密度脂蛋白比高密度脂蛋白多出太多,在血液中运行的胆固醇就会多于细胞所需的量,这时过剩的胆固醇会积聚在血管壁上。所以,血脂的浓度其实取决于肠道的摄入和排出,以及细胞的吸收和分泌。那哪些情况会导致血脂增高呢?首先,摄入多了会高,白话讲就是吃多了,所以就回应到开篇所说的肥胖患者为什么血脂容易偏高了。其次,一些疾病状态会导致血脂偏高,比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尿毒症及服用利尿剂、降压药等时会继发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阻塞性肝病等会继发高胆固醇血症。所以,在诊断高脂血症病因时通常需要通过问诊检查等除外上述情况。此外,遗传因素会导致血脂偏高,比如LDLR等基因变异等会导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这类患者可在儿童期就出现明显的高脂血症,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5~16.0倍,严重个体可在儿童时期出现明显的腱黄色瘤和皮肤黄色瘤症状,如不治疗,10~20岁即可发生冠心病。而这类患者往往并没有肥胖或脂类摄入过多的情况,而是遗传的因素导致脂质代谢出现了问题。从临床看,对于儿童高脂血症患者来讲,最常见的原因是肥胖。近些年,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饮食结构的改变,儿童肥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脂质代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好在社会、医务工作者、家长已经能认识到这些问题,对肥胖患儿进行及时的宣教与干预。但是,还有一类高脂血症也在悄悄危害孩子们的健康,那就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代谢性疾病。该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生时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往往这类孩子不胖,容易被忽略,可能在体检或者生病完善生化检查是顺便发现胆固醇高,也有的出现了明显的皮肤黄瘤才被发现,甚至有出现心血管问题才被诊断,严重危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但是,如果能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及干预,则可以明显改善远期预后。但是,对于一个早期没有明显临床表现的疾病,如何早期发现呢?当然,普遍筛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美国血液胆固醇管理指南以及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EAS)专家共识建议在5岁以上儿童中进行普遍筛查,但该筛查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不适用于大多数国家。如果有以下情况,需要家长重视:1.如果孩子出现皮肤黄瘤病,需行血脂检测;2.如果父母是高胆固醇血症或者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议孩子筛查血脂。此外,个人建议如果孩子常规体检需要采集静脉血可考虑加做血脂检测项目。最重要的是,当医生及家长发现孩子胆固醇高的时候,需要重视,最好到遗传代谢门诊进一步咨询。因为,国外长达20年的研究已经告诉我们,该病的早期干预是可以明显改善预后,让孩子享受正常人生的。综上,孩子不胖也是可能会有高脂血症的发生的!当我们的孩子在体检过程中发现血脂增高,尤其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时,家长一定要警惕!如果我们家长自身也有高胆固醇血症,就要考虑孩子有遗传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可能,建议至遗传代谢门诊进一步咨询和管理。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和守护儿童青少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给孩子一个可期待的未来。(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卫办医政发〔2010〕1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科学、规范地做好性早熟诊疗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我部制定了《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供医疗机构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参考使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七日 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一、定义 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以往分别称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CPP)具有与正常青春发育类同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发动、成熟的程序性过程,直至生殖系统成熟;即由下丘脑提前分泌和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活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从而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外周性性早熟是缘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故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不具有完整的性发育程序性过程。 二、病因 (一)中枢性性早熟。 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下丘脑、垂体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2.由外周性性早熟转化而来。 3.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CPP, ICPP)。 4.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是CPP的特殊类型,指患儿有第二性征的早现,其控制机制也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发动,但它的性征发育呈自限性;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若发生于2岁内女孩,可能是由于下丘脑-性腺轴处于生理性活跃状态,又称为“小青春期”。 女孩以ICPP为多,占CPP的80%-90%以上;而男孩则相反,80%以上是器质性的。 (二)外周性性早熟。 1.按第二性征特征分类:早现的第二性征与患儿原性别相同时称为同性性早熟,与原性别相反时称为异性性早熟。 2.常见病因分类 2.1女孩 (1)同性性早熟(女孩的第二性征):见于遗传性卵巢功能异常如McCune-Albright综合征、卵巢良性占位病变如自律性卵巢囊肿、分泌雌激素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卵巢肿瘤、异位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肿瘤以及外源性雌激素摄入等。 (2)异性性早熟(男性的第二性征):见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分泌雄激素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卵巢肿瘤,以及外源性雄激素摄入等。 2.2男孩 (1)同性性早熟(男性第二性征):见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较常见)、肾上腺皮质肿瘤或睾丸间质细胞瘤、异位分泌HCG的肿瘤,以及外源性雄激素摄入等。 (2)异性性早熟(女性第二性征):见于产生雌激素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或睾丸肿瘤、异位分泌HCG的肿瘤以及外源性雌激素摄入等。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一)中枢性性早熟。 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符合定义的年龄),并按照正常发育程序进展,女孩:乳房发育,身高增长速度突增,阴毛发育,一般在乳房开始发育2年后初潮呈现。男孩:睾丸和阴茎增大,身高增长速度突增,阴毛发育,一般在睾丸开始增大后2年出现变声和遗精。 2.有性腺发育依据,女孩按B超影像判断,男孩睾丸容积≥4 ml。 3.发育过程中呈现身高增长突增。 4.促性腺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 5.可有骨龄提前,但无诊断特异性。 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表现为只有乳房早发育而不呈现其他第二性征,乳晕无着色,呈非进行性自限性病程,乳房多在数月后自然消退。 (二)外周性性早熟。 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符合定义的年龄)。 2.性征发育不按正常发育程序进展。 3.性腺大小在青春前期水平。 4.促性腺激素在青春前期水平。 四、诊断流程和辅助检查 (一)确定中枢性或外周性性早熟,除按临床特征初步判断外,需作以下辅助检查: 1.基础性激素测定。基础促黄体生成激素(LH)有筛查意义,如LH<0.1 IU/L提示未有中枢性青春发动,LH>3.0-5.0IU/L可肯定已有中枢性发动。凭基础值不能确诊时需进行激发试验。β-HCG和甲胎蛋白(AFP)应当纳入基本筛查,是诊断分泌HCG生殖细胞瘤的重要线索。雌激素和睾酮水平升高有辅助诊断意义。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 (1)方法:以GnRH 2.5-3.0μg/kg (最大剂量100μg)皮下或静脉注射,于注射的0、30、60和90min测定血清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 (2)判断:如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激发峰值LH>3.3-5.0 IU/L是判断真性发育界点,同时LH/FSH比值>0.6时可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目前认为以激发后30-60min单次的激发值,达到以上标准也可诊断。 如激发峰值以FSH升高为主,LH/FSH比值低下,结合临床可能是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或中枢性性早熟的早期,后者需定期随访,必要时重复检查。 3.子宫卵巢B超。单侧卵巢容积≥1-3ml,并可见多个直径≥4 mm的卵泡,可认为卵巢已进入青春发育状态;子宫长度>3.4-4cm可认为已进入青春发育状态,可见子宫内膜影提示雌激素呈有意义的升高。但单凭B超检查结果不能作为CPP诊断依据。 4.骨龄。是预测成年身高的重要依据,但对鉴别中枢和外周性无特异性。 (二)病因学诊断。 1.中枢性性早熟病因诊断: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后需做脑CT或MRI检查(重点检查鞍区),尤其是以下情况: (1)确诊为CPP的所有男孩。 (2)6岁以下发病的女孩。 (3)性成熟过程迅速或有其他中枢病变表现者。 2.外周性性早熟病因诊断:按照具体临床特征和内分泌激素初筛后进行进一步的内分泌检查,并按需做性腺、肾上腺或其他相关器官的影像学检查。如有明确的外源性性甾体激素摄入史者可酌情免除复杂的检查。 五、治疗 (一)中枢性性早熟。 治疗目标为抑制过早或过快的性发育,防止或缓释患儿或家长因性早熟所致的相关的社会或心理问题(如早初潮);改善因骨龄提前而减损的成年身高也是重要的目标。但并非所有的ICPP都需要治疗。 GnRH类似物(GnRHa)是当前主要的治疗选择,目前常用制剂有曲普瑞林和亮丙瑞林的缓释剂。 1.以改善成年身高为目的的应用指征: (1)骨龄大于年龄2岁或以上,但需女孩骨龄≤11.5岁,男孩骨龄≤12.5岁者。 (2)预测成年身高:女孩<150cm,男孩<160cm。 (3)或以骨龄判断的身高SDS<-2SD(按正常人群参照值或遗传靶身高判断)。 (4)发育进程迅速,骨龄增长/年龄增长>1。 2.不需治疗的指征: (1)性成熟进程缓慢(骨龄进展不超越年龄进展)而对成年身高影响不显者。 (2)骨龄虽提前,但身高生长速度亦快,预测成年身高不受损者。因为青春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故对每个个体的以上指标需动态观察。对于暂不需治疗者均需进行定期复查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3.GnRHa剂量:首剂80-100μg/kg,最大量3.75mg;其后每4周注射1次,体重≥30kg者,曲普瑞林每4周肌注3-3.75mg。已有初潮者首剂后2周宜强化1次。但需强调的是,维持剂量应当个体化,根据性腺轴功能抑制情况而定(包括性征、性激素水平和骨龄进展),男孩剂量可偏大。对按照以上处理性腺轴功能抑制仍差者可酌情缩短注射间歇时间或增量。不同的GnRHa缓释剂都有效,产品选择决定于医生用药习惯和患者接受程度(如更接受肌肉或皮下注射)或当地产品供应情况。 4.治疗监测和停药决定:治疗过程中每3-6个月测量身高以及性征发育状况(阴毛进展不代表性腺受抑状况);首剂3-6个月末复查GnRH激发试验,LH峰值在青春前期水平提示剂量合适。其后对女孩需定期复查基础血清雌二醇(E2)和子宫、卵巢B超;男孩需复查基础血清睾酮浓度以判断性腺轴功能抑制状况。每半年复查骨龄1次,结合身高增长,预测成年身高改善情况。对疗效不佳者需仔细评估原因,调整治疗方案。首次注射后可能发生阴道出血,或已有初潮者又见出血,但如继后注射仍有出血时应当认真评估。为改善成年身高的目的疗程至少2年,具体疗程需个体化。 一般建议在年龄11.0岁,或骨龄12.0岁时停药,可望达最大成年身高,开始治疗较早者(<6岁)成年身高改善较为显著。但骨龄并非绝对的单个最佳依据参数,仍有个体差异。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多呈自限病程,一般不需药物治疗,但需强调定期随访,小部分患儿可能转化为中枢性性早熟,尤其在4岁以后起病者。 5.GnRHa治疗中部分患者生长减速明显,小样本资料显示联合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可改善生长速率或成年身高,但目前仍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资料,故不推荐常规联合应用,尤其女孩骨龄>12岁,男孩骨龄>14岁者。 有中枢器质性病变的CPP患者应当按照病变性质行相应病因治疗。错构瘤是发育异常,如无颅压增高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者,不需手术,仍按ICPP药物治疗方案治疗。蛛网膜下腔囊肿亦然。 (二)外周性性早熟。 按不同病因分别处理,如各类肿瘤的手术治疗,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予以皮质醇替代治疗等
1.什么是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儿童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erylongchainacyl-CoAdehydrogenasedisease,VLCADD),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ACADVL基因编码的酶致病性突变引起线粒体脂肪酸氧化障碍,在能量分解代谢过程中代谢产物堆积及能量产生不足而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多脏器功能受累、脏器功能衰竭。该病在亚洲发病率范围为1/1400000~1/380000,属于罕见病。2.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有哪些临床表现?VLCADD临床表型存在异质性,有种族差异,从病例报道看,亚洲报道的病例具有高死亡率且表型严重。根据起病年龄及器官系统受累的不同,VLCADD分为3型:(1)严重早发型(心肌病型):该型多于新生儿期至婴儿期起病,常出现严重的心脏异常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脏异常表现主要包括肥厚性或扩张性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律失常,也可出现四肢松软、肝大和间歇性低血糖。(2)低酮症性低血糖型(肝病型):肝病型多于儿童期发病。由于感染或长时间禁食诱发肝大、低酮性低血糖或肌张力低下。少有心脏受累,致死率低,但也有脑病或猝死的发生。(3)迟发型(肌病型):肌病型多于青少年或成年后发病,是预后最好的类型。患者在剧烈运动、感染或长期禁食后出现骨骼肌受累症状,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肌颤、运动不耐受或横纹肌溶解;少数可累及心肌和呼吸肌,通常不出现低血糖,但该型也有在1岁以后甚至新生儿期表现出肌酶水平升高的。3.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需要完善哪些实验室检查?(1)生化提示低酮血症性低血糖、肌酶及心肌酶增高,肝功能升高,高氨血症;血气分析提示高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肌病型患儿可有肌红蛋白尿,尿常规异常或伴肾功能异常。(2)血串联质谱:C14∶1、C14、C14∶2、C16、C18、C14∶1/C10等,其中以C14:1升高最为明显,真阳性的预测值94%、54%、23%分别为C14∶1≥2.0μmol/L、≥1.0μmol/L和≥0.7μmol/L。(3)尿气相色谱: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等多种二羧酸升高可辅助诊断。(4)影像学检查:心肌病型和肝病型患者超声检查可显示肥厚性、扩张性心肌病及肝大;反复低血糖患者头颅核磁共振可发现脑灰白质异常改变。(5)基因检测:ACADVL基因突变是确诊VLCAD缺乏症的重要依据。(6)其他:1)淋巴细胞酶学及活性检测:成纤维细胞中棕榈酰辅酶A氧化率反映VLCAD残余酶活性,是一种有价值和快速的检测方法,用于新生儿筛查中阳性患儿的VLCADD诊断。2)长链脂肪酸β氧化测量无症状患儿长链脂肪酸β氧化流量是辅助诊断方法。3)体外探针测定分析可以间接评估线粒体脂肪酸的β-氧化能力和缺陷部位。4)Western印迹法完善ACADVL蛋白检测:基因检测到的位点均为临床意义不明,或仅检测到1个突变位点时,协助分析基因突变位点的致病性,可与基因检测结果互为补充。4.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如何治疗?(1)急性期治疗:主要目的是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血糖,补充足够热量;碱化尿液、适当补充左卡尼汀等治疗。(2)稳定期治疗:规范的饮食和营养管理是关键,原则是避免长时间饥饿、感染、疲劳和运动过度,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补充MCT,对症处理及预防并发症。1)饮食和营养管理方案:需要专业的营养科团队参与制定食谱,根据年龄和有无症状制定MCT和LCT的比例。2)药物:a.左卡尼汀:如果伴游离肉碱水平下降,可适当补充左卡尼汀(50~100mg·kg-1·d-1);b.苯扎贝特: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激动剂,可减少肌病发作频率,饮食控制后仍然反复发作的肌酶升高及横纹肌溶解患者建议使用;c.三庚酸甘油脂:一种类似于MCT的三酰甘油,能显著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运动的耐受力和生活质量。(3)随访:1)指标:临床监测指标: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及神经精神状况等;生化:肝肾功能、血糖、肌酸激酶、脂溶性维生素(25-羟维生素D3、维生素E和维生素A)、血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谱、必需脂肪酸(血浆和红细胞膜脂肪酸谱)等。2)频率:1岁以内患儿每3个月1次,1~6岁患儿每6个月1次,6岁以后患儿每年1次。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肝脏彩超、肌电图等一般建议每年1次。(4)运动:适度体育运动,避免长跑、登山、军训等长时间高负荷运动。建议患者在长时间运动时可以补充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和MCT(0.15~0.2g/kg),以提高运动耐受性,预防横纹肌溶解的发生;建议运动30~45min,休息15~30min。(5)其他注意事项: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丙泊酚和依托咪酯注射液均为脂肪乳溶液,VLCADD患者涉及围手术期麻醉尽量避免使用。合并癫痫患者慎用丙戊酸类药物,以免加重肝损害。5.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的预后怎么样?VLCADD是可防可治的遗传代谢病。不同临床分型的患儿预后不同,严重早发型(心肌病型)较为凶险,死亡率高。肝病型和肌病型患儿预后相对较好,具有潜在致死性,反复发作的低血糖、能量代谢障碍、肝功能异常或严重心律失常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规范治疗的患儿大多生长发育正常,极少数因为严重低血糖或能量代谢障碍损伤大脑。6.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的遗传咨询VLCAD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先证者父母再次生育的再发风险为25%。参考文献: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筛诊治专家共识;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51(1),122-128.儿童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诊疗新进展;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2,28(5),57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