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是很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对社交活动较多的从业者影响尤为严重。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下口臭的相关小知识,希望对大家的日常生活能有所帮助。口臭和疾病有没有关系?有!中医看病要求“望闻问切”,其中的闻既包括听声音也包括闻气味。气味本身对很多疾病的发现及诊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口中有粪臭味,多提示消化道梗阻;如口中有腥臭味,多提示合并厌氧菌感染;如口中有血腥味,多提示消化道出血或口腔出血……因此,口臭能帮助我们发现很多的临床问题。但大部分人生活中所遇到的口臭与上述情况并不相同,自身多无明确的器质性疾病,因此治疗难度更大。口臭是不是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导致的?不是!很多口臭患者在门诊进行了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那么口臭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到底有没有直接关联呢?答案是没有,主要原因三点:1.我国有超过一半的人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容易出现家庭聚集现象,但口臭并没有如此高的患病率、家庭中也很少有所有人都出现口臭的现象;2.幽门螺旋杆菌一旦感染如未进行杀菌治疗多为持续性存在,但口臭多为反复、很少具有持续性;3.口臭患者中大部分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为阴性。因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口臭并无直接关系。口臭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不清楚!口臭产生的原因复杂,这也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以及难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治疗口臭有什么优势?口臭多以临床症状为主,很少合并有明确的器质性疾病,现代医学对其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而中医中药常可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口臭患者常见的证型包括:胃火亢盛、胃肠湿热、肝胆湿热、阴虚火旺、脾虚湿盛等,可以根据相关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论治,进而选择针对性的中医中药进行治疗。口臭平时需注意什么?口腔健康有助于减少口中异味的出现。养成早晚正确刷牙、每年定期洗牙的习惯既可以保持口腔健康,亦可以减少口中异味的产生。饮食因素亦是导致口中异味的重要因素,建议社交活动前1日避免进食会产生异味的食物(比如葱、蒜、韭菜等)。根据中医体质辨识进行相应的食疗干预,也有助于减少口中异味的产生。
患者A:10点我就躺下了,2点我还清醒无比,半睡半醒天就亮了,白天困得不得了 患者B:躺下来能睡着,但是周围发生的任何事都清清楚楚,身边人翻个身、开个门、上个厕所、冲个马桶都一清二楚 患者C:整宿整宿的做梦,从躺下做到天亮 “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问题,据统计成人中有10%~15%的人符合失眠诊断标准,其中更有超过一半的人失眠病程超过10年。失眠容易导致白天疲劳、打瞌睡、注意力无法集中等情况,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睡眠的药物治疗目前主要有助眠药(安定类、唑吡坦、佐匹克隆等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以及精神类药物等。针对短期失眠上述药物一般都可以起到较好的疗效,但针对长期慢性失眠,上述药物存在病情易反复、有服药后遗反应(白天昏沉、头晕等)、药物副反应等问题,长期以来成为影响患者使用的重要因素。 那么,针对睡眠,我们除了服药治疗外还能做什么呢?下面为大家一一说明: 一、健康的睡眠习惯 1.有睡意再入睡:不把睡眠作为任务,平躺超20分钟无法入睡可起床阅读、踱步或听助眠音乐; 2.避免日间小睡:避免白天有超过20分钟以上的小睡(包括午睡和傍晚时小睡); 3.减少卧室刺激:减少外界光线、声音等因素干扰,避免睡前使用电脑和手机; 4.避免饮食刺激:睡前四小时内避免进食、饮茶、喝咖啡、吸烟等行为; 5.坚持规律失眠:建立固定睡眠周期(固定睡眠及起床时间),非特殊原因不改变固定作息规律; 6.建议规律锻炼:睡前4-5小时以上,每次至少20分钟的规律锻炼。 二、放松疗法 1.冥想放松:患者平躺,选择尽可能舒服的体位躺着,想象着海边一轮刚刚升起的红日将温煦的阳光从【额头-鼻尖-嘴巴-颈部-手臂-手指-胸部-腹部-下肢-双足-足趾】逐一照射、逐一放松,反复多次; 2.音乐放松:音乐可以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可选择轻音乐进行放松训练,也可以根据中医“五音配五脏”的养生规律选择曲目进行聆听,中医睡眠主要责之于心、肝,可选择《紫竹调》(属心)和《胡笳十八拍》(属肝)进行聆听。 三、穴位按摩 中医穴位按摩有疏通气血、宁心助眠的功效,亦可以达到放松身体、加速助眠的作用。常用的穴位为:内关穴和劳宫穴。具体定位如下图,可以中等力量按揉上述两个穴位(男左女右)5-10分钟。 四、中医中药及饮食疗法 中医中药针对失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针对长期慢性失眠、常规安眠药物疗效不佳、多梦且伴有多种伴随症状的患者。因其仍属于药物治疗,且其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辨证论治,故会在专篇进行讲解。 “睡个好觉”是我们辛苦一天后的共同愿望,祝大家梦想成真、美梦相伴,每晚都有美好的睡眠。
口舌生疮(口腔溃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不适症状,它来时汹汹、退时悠悠、发无定时,令人苦不堪言,严重影响日常饮食、说话、睡眠等方方面面。作为新厦门人,刚来的时候每月至少两次口腔溃疡,着实令人崩溃。本文结合目前最新的关于口腔溃疡的相关知识以及个人经验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为啥您总是“口舌生疮”?一、“口舌生疮”是不是疾病?“口舌生疮”,又称口疮、口腔溃疡,既是临床症状又是一种疾病,它的病名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或复发性口腔溃疡)。二、“口舌生疮”的原因是什么?现代医学认为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与免疫因素有关。根据临床经验,本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域因素:迁居南方的朋友感受特别明显,在南方天天清淡饮食、清心寡欲还是月月发,回北方吃香喝辣、通宵达旦啥事也没有;2.饮食因素:进食辛辣刺激是引起口腔溃疡很重要的诱发因素;3.精神心理因素:精神紧张、压力大、熬夜都容易诱发溃疡;4.维生素缺乏:既往认为其与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5.其他全身性疾病:白塞氏病等风湿免疫疾病也会反复出现口腔溃疡。三、如何诊断“口舌生疮”呢?根据症状判断。发生于口腔,反复、周期出现,且具有自愈性的溃疡(黄、红、凹、痛),一般可考虑本病。目前常用的判断严重程度的标准如下:四、“口舌生疮”怎么处理(轻型口腔溃疡的治疗)?发生口腔溃疡,大部分朋友会选择在家处理,常用的有西瓜霜含片、西瓜霜喷雾剂、草珊瑚含片、溃疡贴(部分有激素和麻醉药)等,效果不佳或者难以忍受时才会考虑至医院就诊。这里先和大家分享一下,目前常用的口腔溃疡治疗方法:首先,我们大家都知道口腔溃疡会自愈(自己会好),因此我们的处理目标是:1缓解症状(疼痛等);2促进愈合;3减少复发。具体如下:缓解症状:口腔溃疡最突出的症状是疼痛,止痛是治疗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止痛药物有:利多卡因/喷佐卡因凝胶(取少量涂抹于溃疡表面,缺点是作用时间短、涂抹至口腔其他位置会有麻木感);促进愈合:加速溃疡愈合是缩短病程的关键。目前常用的促进愈合药物有:贝复济喷雾剂(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康复新液等。减少复发:尽量延长口腔溃疡发作的间期、有效减少复发是治疗的关键。首先要尽量避免辛辣刺激、精神紧张、熬夜等诱因,其次可以考虑全身调节。本文在上述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向大家推荐几款常用口腔溃疡外用药,方便大家日常使用:锡类散:中医外用药,喷于溃疡面,可以起到止痛、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药店和网上商城均有出售,曾在某东网上商城16元购买四瓶,便宜又好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液,杀菌抑菌,保证口腔清洁。洁灵优溃平牙膏:功效型牙膏,专门针对口腔黏膜问题,南方医科大学研制,早晚各使用一次。发作期可减轻疼痛症状、促进黏膜愈合;平时使用可减少口腔溃疡发作频率。五、“口舌生疮”治疗的个人建议中医治病有个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图其本”,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口舌生疮”。口腔溃疡发作期,建议使用锡类散等外涂止痛、促进愈合,复方氯己定含漱保证口腔清洁,同时保证精神放松、充分休息和水的摄入;口腔溃疡缓解期,需注意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充足睡眠、适量运动、调节情绪、减少辛辣等,同时口服中药辨证论治治疗,可以调节免疫力、减少复发。
每天能够洗上个热水澡是一件何其幸福的事。然而,长期不正确洗澡会引起皮肤瘙痒、红斑、渗出等不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秋冬季节如何洗澡才能避免或减少上述问题的出现。洗澡频率南方的朋友喜欢每日洗澡,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是如此(南方的冬天其实还是蛮冷的)。然而,秋冬季节高频的洗澡对皮肤有害无益。秋冬季节,人和大自然一样,进入了新陈代谢相对较缓的状态,皮肤油脂及汗液分泌减少;加之秋冬雨水减少、环境较为干燥,从而造成人体的皮肤屏障较为薄弱。此时仍和夏季一样频繁洗澡会使皮肤油脂丢失、皮肤屏障破坏,造成皮肤干燥、皮肤病高发。建议秋冬季节洗澡频率控制在3-5天一次为宜。洗澡时间秋冬洗澡,全身温暖。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在浴室里不愿出来,严重的可以洗半个小时以上。这对皮肤的破坏是毋庸置疑的。皮肤由大量细胞构成,长时间热水冲刷皮肤,既损害皮肤屏障又破坏皮肤上皮,容易造成皮肤干燥、脱屑、发红、过敏等症状。建议洗澡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清水冲洗3分钟——沐浴露擦洗3分钟——再次冲洗3分钟。控制水温很多人秋冬洗澡喜欢用热水(部分反应滚烫的感觉才爽,严重怀疑是不是有自虐倾向)。正如长时间洗澡一样,这对皮肤的损害也是不言而喻的。建议洗澡水温控制在38-42℃。沐浴产品不论是沐浴露还是洁肤香皂,建议少用或不用。这类产品成分复杂,且含有的皂基成分、碱性成分,对皮肤依然会造成损害。除此之外,秋冬洗澡尽量减少搓擦,这对皮肤的呵护非常重要。保湿护肤秋冬保湿护肤非常重要,并且保湿不仅仅局限于面部,身体同样需要。在皮肤科待过,才明白保湿护肤并不是女士专利,男士同样需要(作者直男癌晚期)。建议洗澡后10分钟内全身涂擦润肤用品(润肤乳/润肤露/润肤霜均可),平时皮肤干燥的朋友可以早晚各涂一次。润肤产品推荐原则:安全,便宜,经典。国产推荐大宝、百雀羚,进口推荐丝塔芙、雅漾。参考《皮肤性病学》及《中医外科学》
中药煎煮煎煮中药是限制中药应用的大问题。分拣困难、过程复杂、气味怪异,似乎都与时代格格不入。破解不了这个难题,只能和大家分享一点煎煮中药的乐趣。 如何煎煮中药?中药煎煮主要包括充分的浸泡、适当的煎煮以及合适的再煎,如此才能有效地利用中药,达到治病的效果。浸泡:将药物放入煎药器皿中(陶瓷、不锈钢等),加入清水浸泡,水以没过药物表面为宜,浸泡时间为30分钟。煎煮:武火(大火)快速煮开,文火(小火)慢慢煎熬,30分钟后煎煮完毕倒出汤汁。再煎煮:再次加入清水,煎煮过程同前(30分钟),倒出汤汁,将两次汤汁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煎煮中药至少有三个30分钟。如何把握这个时间呢?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煎煮中药好伴侣。中药煎煮好伴侣准确控制煎煮中药时间,增加煎煮中药趣味的一大神器就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厨房计时器(番茄钟)。番茄钟具有调控方便、铃声响亮、声音滴答的特点,可以与煎煮中药完美配合,可以很好的解决煎煮中药过程中浸泡或者煎煮超时的问题。生活中的好帮手《番茄工作法》是人类战胜拖延、提高效率的重大法宝。而番茄钟正是工作法的核心工具,因此它不仅是煎药好伴侣、更是生活好帮手。煎煮中药小乐趣煎煮中药并非繁杂无聊,而是充满乐趣。辨草药:中药的外形、色泽、气味,各不相同、各有特色,辨中药如欣赏字画,妙不可言;观浮沉:草药轻重不一,浸泡时或沉于壶底或浮于水面,形态各异,婀娜多姿、美不胜收;闻药味:中药的味道弥漫满屋,无数的分子刺激我们的嗅觉,每一秒都在感受天地之精华;……用心去体验生活,处处都是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