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很常见,绝大多数患者是不严重的。一般见于“感冒”后出现腹痛情况,腹痛以脐周为主,间断性。不痛时活动正常,精神良好。这是因为呼吸道病毒通过血液到达肠系膜淋巴结,引起它们增大,水肿,B超能看得到。调理下肠胃,过几天,“感冒”好了,它就好了。 但是,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排除一些严重的以腹痛为主的疾病,如阑尾炎,如肠套叠,如肠扭转,如特殊的过敏性紫癜,如腹型癫痫等等……这么疾病并不常见,医生都可以分辨出来。 只要小孩的腹痛是一阵阵的,不痛时就如平常人一样,那多半是这个病。家长们就不用担心。
冬季了,腹泻患儿很多,很多患儿家属很紧张,希望马上能给患儿止泻,所以在这跟大家分享个人的肤浅经念,希望对大家有些许帮助。 1.婴幼儿(3岁内)秋冬季腹泻大部分是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这里就谈谈轮状病毒性肠炎,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一周左右(病毒破坏肠粘膜,要那么久来修复)。 2.该病典型表现为先吐后泻,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有腥臭味考虑细菌感染),前三天腹泻次数每天多达十几二十次。部分病人在腹泻初或腹泻前会有发热和感冒症状。绝大部分病人没有并发症,极少病人会有心肌炎或脑炎等并发症(所有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出现)。 3.腹泻最怕出现脱水。病人眼窝凹陷,哭时少泪,尿少,这些都是脱水的表现。 4.治疗主要是纠正脱水,能吃的就少量多次的吃米汤(每升米汤要加3克盐,最好是能买到口服补液盐加到米汤中),每次吃50至100毫升,一两个钟一次,(怕一次吃太多引起呕吐);吃不下的或脱水较严重的病人就要打吊针补充液体了(是补充液体,并不能止泻)。还有两种药物是一定要用的:一种是思密达,一种是活性菌类,能起到帮助肠粘膜修复,帮助肠功能恢复的作用。记住,思密达必须与其他药物分开服,隔一两个钟。 5.呕吐多在病程的一两天内可止住,病人刚开始呕吐时最好的止吐办法是禁食4个小时(包括不能喝水)。呕吐止住后不要禁食了(有些人认为有吃才有拉,不吃也要拉,而且更会脱水!)吃母乳的可继续吃母乳,吃牛奶的最好临时改吃止泻奶粉(又称无乳糖奶粉)。就吃盐粥小孩也不肯,但是,不要吃油腻的东西或中药(欢迎中医朋友批评指正)。 6.轮状病毒性肠炎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传染,所以要注意卫生。腹泻后要注意清洁,避免继发尿道感染和臀部皮肤发炎。 本文系周镇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嘴巴长疱疱,在入园检查时被幼儿园退学,你们会首先考虑到什么问题呢?没有错,疱疹性咽峡炎,它来了,它带着嘴巴疼痛,带着发热来了。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呢?它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看到这两个病毒,有没有想到什么疾病呢?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其实是同一种病毒,在人体内的不同表现。该病发病率高,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6岁以下最常见,潜伏3~5d,表现为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病程一般4~6d,预后良好。这个病初期即可从粪便和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第1周病毒检出阳性率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呼吸道排出病毒一般持续1~3周,粪便持续排出病毒可长达2~3个月,感染后持续排毒也易造成病毒广泛传播。所以这个病,至少需要居家隔离2周。二、它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以发热和咽痛起病,可伴咳嗽、流涕、呕吐、腹泻,有时述头痛、腹痛或肌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严重的表现为持续发热且不易退、易惊、肢体抖动、呼吸、心率增快等类似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症状轻的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个别重症患儿(多为EV-A71感染引起)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诊断、检查检验与治疗。诊断不用说,有咽痛、发热,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灰白色疱疹或溃疡。来到医院,有发热的建议还是完善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感觉发热症状相对厉害或者精神相对差的,有条件完善EV71和CA16检验,根据进食、尿量情况,看看有没有必要完善电解质等检验,如咳嗽频繁,痰较多,完善胸片检查。治疗:对症治疗:有高热的就控制高热,体温38.0℃以上并有惊厥病史,建议早期口服降温药,体温达38.5℃以上的,无惊厥史,视症状(精神不好、头痛等)给予退热药物降温。至于物理降温,退热贴其实很鸡肋,温水擦身、冰敷这些效果也是一般。常用的退热药物有:布洛芬(常用的商品名:美林,有口服液、栓剂、胶带、颗粒),5~10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常用的商品名:泰诺林、必理痛,有口服液、栓剂、片剂、颗粒等),10~15mg/(kg·次);PS: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4h,24h不超过4次。说明书上的用量经过换算以后,剂量是偏小的。有口腔疼痛的,口腔护理是首选治疗,有时候哪怕疼痛、少量出血,该做还是要做,否则继发性口腔感染,恢复时间需要延长,还可能增加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而什么喷到口腔里面的药物,作用真的比较有限。抗感染治疗:为什么发热要查血常规呢,因为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性感染,但部分病人查出来的血常规白细胞是升高的,并且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这个是提示有细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有部分专家指出,白细胞升高者,次日能下降,可以不用抗生素治疗,我个人的看法,仅限于自己的看法(所以只是个普通医生),验血有异常尽量早期使用,避免加重后再来处理,作为家属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老跑医院,特别是大医院的号,难挂呀。最主要是病毒处理,没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不建议使用。四、注意事项。(1)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居家隔离2周。(2)注意休息,保持空气流通。(3)清淡饮食,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4)进食困难及高热不退的患儿应适当补液,以防止电解质紊乱。(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体温,警惕高热惊厥发生;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况和饮食状态,如有无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2000年,从中山医毕业,转眼间,已从医十七年。有一些从医心得,与同行及朋友们共享。 我认为做医生,不单单是治病救人,健康宣教更重要。我是一名儿科医生,体会很深,有些患儿家属问我,为什么他们的小孩一定要打针才会好,我说,这是你们自己造成的!治病要一个过程,打针,吃药只是选择不同的治疗途径,并改变不了多少的治疗时间。他们心急,又不懂,我尽量对我的病人做好健康宣教,希望能改进他们的观点。 医生,只要你耐心,细心,医学知识又扎实的情况下,基本很少误诊,漏诊,当然,早期表现不明显的,这叫诊断不明确,所以随诊很重要,好大夫给了医患沟通的平台,这很好。但是,我更需要现场的体格检查。病友们在网络上学习健康知识,咨询,加强医患沟通,这很好,但不能不去医院。 大部分疾病是自限性的,医生们是要识别它,知道它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防治它的并发症,尽量用最简单的办法治好病。大炮可以打死苍蝇,可是何必呢,苍蝇拍也行。 大多数的疾病是可治好的,少数疾病是可控制的,少数疾病是治不了的。科学发展,治不了的疾病会越来越少,当遇上了,县到市,市到省,甚至全国,全世界,好大夫给了一个医生间联系的平台。我相信,所有的医生是希望患者能康复的,医患关系紧张,多种因素,缺少沟通肯定是原因之一。希望大家在这里多多沟通吧,你好我好大家好!
很常见这种情况,家长们很紧张,以为小孩阴茎里长什么了。隔着包皮,在小孩的阴茎龟头上可摸到一些小团块的东西,小孩不会痛,阴茎也不红肿。 八十年代,我们在老家放有尿缸,拉尿在缸里,几天后,缸底都是一些黄白色的沉淀物,其实,人体排出的尿液含有不少矿物质,缸底的正是矿物质沉积。 小男孩由于阴茎发育比较迟,基本显得包皮过长,排尿时往往包皮鼓起,尿液才排出,久而久之,尿中的矿物质沉积在龟头边缘,形成了包块。 不用担心,不影响排尿,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他大了,包皮显得没那么长了,这种情况就改善了。不放心的话,帮他轻轻揉揉,他排尿时更容易排出来了。 本文系周镇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记得我国著名儿科专家陈述枚说过:用药能简单就简单,能吃药就少打针甚至不打针。陈教授是中山一院原儿科主任,他在广州一直是这样做的。广州的病人很配合。我听说香港和美国也是这样。在惠东行医多年,也一直实行这样的原则,感受是:在惠东这一套不吃香。原因:病人大多数认为打针比吃药好;医学知识太贫乏,不知道怎样才是真正为孩子好,看到他发热可能心都快要掉了;大多数医生喜欢给病人打针,包括个体医生和医院的,我问过医生们,回答是“你不打针,他一两天好不了就找别人打针去了”。感冒都要几天才能好啊! 个人体会是:打针跟吃药都是治疗疾病的手段,进入人体的途径不同而已,治疗时间,治疗效果都一样。陈教授说“用药能简单就简单”是因为“是药三分毒”,他说“能吃药就少打针甚至不打针”是因为打针跟吃药比有这些缺点:小孩痛苦,药贵,主要是怕输液反应,记住,打葡萄糖都可能会出现输液反应的。 个人体会是:如下情况需要打针: 1.有些药必须用到,却没有口服制剂。惠东跟广州甚至惠州比起来,很多药没有啊,到很多药店看过,有些药生产厂家听都没听过,信不过啊。 2.吃不到药,包括不肯吃,吃了老是呕掉。。。。。。 3.脱水的。包括腹泻引起,呕吐引起,发热又不肯喝水的,缺水也很难退热啊。 4.病情重的,不敢给他回家,只好住院打针观察了。 5.要找我看病又强烈要求打针的。服务行业,做医生也好难。 这样的观点可能会得罪很多医生,我也知道在惠东这一套不吃香,这一套对你们的名利有影响,宣传一下这些知识吧,尽一下做医生的职责,病人自己选择治疗途径,也可减少风险的。医生们若有不同见解,欢迎参于讨论。这样的观点可能会引起一些人误解:这家伙是不是不出名,眼红人家名医啊?我不想做违背自己原则的“名医”,你不信任我不要找我吧。 本文系周镇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热并不可怕,它是有疾病时的正常反应。但是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一定要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发热,做到这点不容易,曾在广州见过几例病人持续高热两三个月还查不出原因。一次发热的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平台期,体温下降期”,发热前,病原体在人体中命令丘脑的体温中枢:这次发热要达到多少度(比如39度),人体就会配合这个命令产生一系列反应。开始是体温上升期,人体自觉畏寒,可能会寒战(为了产热多些),手足冷,起鸡皮疙瘩(为了减少散热)。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帮他脱衣服,冰水擦身,酒精擦身等等。应该帮他穿衣服,盖被子,使体温上升期快点度过。体温到了39度,不升也不降,称平台期,人体自觉不冷了,手足摸起来是暖的。有些疾病的特点是平台期持续较久,38度以下对人体是无害的可以不急处理,但39度以上持续时间久了对人体损伤很大的,特别是对大脑,所以在平台期最好能使用些冰袋或冰凉的退热帖敷在额部。然后到了体温下降期,人体自觉热,皮肤红,出汗,这个时候应该脱衣服,温水擦身,目的是使散热快些,多喝水有利于散热,洗个热水澡使毛孔张开也利于散热。记住:1.发热的这三个期是无法避免的,只能缩短它的时间;2.摸手足很重要,手足凉就说明这时体温还会升,阻止不了,想办法让他多产热少散热。手足热说明体温已升到顶或开始下降,想办法让他出汗;3.治疗疾病有个过程,疾病没好完全之前,反复发热是正常的;4.任何退热药起效可能要一个小时左右,不要急得几种退热药一起用或隔一下就用。常用的退热药中,泰诺林,百服宁,小白,必理痛,这几种药的主要成分是一样的,别重复了。退热药对胃有伤害。本文系周镇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临床工作多年,见到一些关于用药和饮食的问题,我的体会如下,与大家分享: 1.一天三次,不是指隔四小时一次,而是隔6-8小时一次; 2.一般情况下,药物不要空腹吃,特别是退热药和口服的激素,对胃伤害大;也不要饭后吃,中国的小孩经常被逼着吃得饱饱的,又逼他吃药,容易呕吐。要在两餐之间吃,胃排空奶和稀粥大概3小时,排空饭要4—6小时,所以饭后2小时吃药较合适。如果发热要紧急吃退热药,先给他吃点奶护护胃吧。 3.一般上感要3—5天才能好,有些上感甚至要一周左右才能好,支炎,肺炎要一周以上才能好,治病是要有个过程。有些做法很不好,一种是:自己看到小孩没症状就自行停药,要给医生检查体征,给医生判断疗程决定用药与否才对,随便停药容易复发,而且容易耐药!一种是随便换医生,神仙治病也要讲疗程啊,一天不好换医生,个个医生有自己的用药习惯,有些有良知的医生可能会问清你的治疗过程权衡用药(如三天内尽量不换抗生素),有些医生可能就不管那么多了,见过一个病人,病了十天来找我,包括在诊所和几间医院共找了近十位医生,用了多种抗生素,其实他是支原体感染,中间也有医生给他用过阿奇霉素,时间不够他换医生了,这不是害自己吗? 4.小孩能不能打丙球提高抵抗力?假如体内球蛋白低(可抽血化验),可以。否则没用。经常生病要看是不是营养不良,缺钙缺锌缺维A。。。。。。还是有慢性病灶没清除。。。。。。对症才能下药啊。最好通过增强胃口,改变偏食,多点户外活动去提高抵抗力。 5.小孩能不能吃胎盘,吃人参,吃冬虫草。。。。。。?没多大好处,还可能会引起性早熟(这些东西多含激素) 6.生病时有什么食物不能吃?曾有人问我“感冒是不是不能吃汤,青菜,水果,鱼,鸡蛋。。。。。。?”唉!小孩的营养很重要,病程中,提供足够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是,有发热时,消化不好,不要吃太油腻;慢性咳嗽,有考虑过敏性咳嗽的可能,不要吃虾蟹;腹泻要吃清淡些,如果他不肯吃粥,那也只好吃奶,补充水分最重要。。。。。。 我恨不得把所以的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些帮助。但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难于一一列举。欢迎对有关观点进行讨论。记住,任何时候,小儿的营养都很重要,规范的治疗需要大家的配合。希望所有的小孩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本文系周镇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