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道的保护术后有肛管促进肠管大便、气体排出,部分患儿还会有腹腔引流管、胃管、尿管。管道对患儿恢复及观察起到重要作用,注意保护,避免患儿拔出。2.肛周皮肤的护理在术后5-6日肛管拔出后,患儿会自行排便,此时由于大便次数较多,也要注意肛周皮肤的护理。每次排便后温水清洗肛周皮肤,擦干后涂爽身粉或造口粉,目的都是保持肛周皮肤干洁,避免粪便侵蚀皮肤。药物方面可口服益生菌调理胃肠功能,口服蒙脱石散剂收敛大便(该药物可使大便变干,根据大便性状调整用量)。3.术后随访术后2周复查是否需要扩肛(扩肛治疗不需住院)。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分别随访控便能力。术后注意营养均衡,多吃高纤维蔬菜、促排便水果。蛋白以蛋和鱼类为主,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此病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快则几个月、慢则几年。家长一定要保持耐心,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术后的饮食、康复治疗同样重要。
一、近期主要并发症(住院期间即可发现,出现几率小)1.术中血管出血:必要时需开腹止血。2.邻近器官损伤。3.吻合口出血:尽量避免术后患儿剧烈哭闹。4.吻合口漏:需行肠造瘘,三个月再行闭瘘术。5.肛周糜烂:术后患儿排便次数多,注意肛周皮肤护理。6.吻合口狭窄:需扩肛治疗。7.肌鞘内感染:少见。二、远期主要并发症(出院后,几率30%左右)1.污粪:肛门手术会对括约肌有一定牵拉,功能恢复需要时间,一般1年后会逐渐改善。2.小肠结肠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腹胀、排恶臭稀便,必要时需住院抗炎、灌肠治疗。3.复发:再次出现便秘,必要时需再次手术治疗。
一、概述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正式学名:肠无神经节细胞症(Intestinal aganglionosis)。是以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的一种消化道发育畸形。通俗的说,由于病变肠管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病变肠管痉挛狭窄,引起排便困难。继而导致病变以上的肠管继发扩张。根据病变范围可将先天性巨结肠分为(从小到大):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全结肠型、全肠型。海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孙为增图1. 先天性巨结肠示例二、主要表现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便秘。新生儿期患儿多以腹胀就诊,腹平片可见结肠大量积气。肛门指检:肛门紧缩感;大量稀便、气体排出。 图2.新生儿腹胀腹平片 腹胀严重者建议住院治疗,行回流灌肠促进患儿排气排便。部分家长给予开塞露塞肛也可帮助患儿排气排便,作用与回流灌肠类似。但回流灌肠效果要好于开塞露塞肛,适用于症状不重的巨结肠患儿。因新生儿期手术风险高,如以上保守治疗可达到缓解腹胀的目的,一般建议保守治疗至患儿6个月后,再行灌肠造影检查,进一步确诊。明确诊断后可行巨结肠根治术。如长段型及全结肠型保守效果不佳者,应行肠造瘘,二期行根治术。三、巨结肠的手术治疗:1、主要术前准备包括:①肠道准备(回流灌肠),根据肠道准备的情况,决定手术日程。因为肠道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所以术前需要患儿无渣饮食,喝蛋白水解奶粉(产便量少)等。②深静脉留置针(PICC):术后患儿不能正常饮食,需营养补液支持治疗。浅静脉注射高渗透营养液易导致渗漏,严重可导致皮肤坏死。最后注意住院期间避免着凉、感冒。由于这些原因引起患儿发热、咳嗽会加大手术麻醉的风险,导致无法如期手术。2、目前主流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辅助Soave术(直肠黏膜剥离、结肠于直肠肌鞘拖出切除术)。①手术切除范围为:狭窄段至扩张段以上。这里强调一下,婴儿期的保守治疗效果的好坏,决定了手术切除肠管的多少,而且影响到术后的恢复及预后。比如:宝宝的病变范围很小,属于短段型。但由于保守治疗效果差,或未经过治疗,导致扩张肠管范围较大,最后肠管切除较多。 图3.未经治疗巨结肠患儿造影结果②手术时长:一般切除范围较小者,1小时30min左右;行结肠次全切除者,2小时30min左右。这里只讲完成手术时间,不包括手术准备、麻醉及术后苏醒时间,不同患儿对麻醉药物敏感性不一样,手术时请家属耐心等待。③术后切口:此术式为微创手术,切口隐蔽、美观。无需拆线,术后1周患儿即可洗澡,线头自然脱落。④手术常见并发症:近期主要并发症(住院期间即可发现,出现几率小):⑴术中血管出血:必要时需开腹止血。⑵邻近器官损伤。⑶吻合口出血:尽量避免术后患儿剧烈哭闹。⑷吻合口漏:需行肠造瘘,三个月再行闭瘘术。⑸肛周糜烂:术后患儿排便次数多,注意肛周皮肤护理。⑹吻合口狭窄:需扩肛治疗。⑺肌鞘内感染:少见。远期主要并发症(出院后,几率30%左右):⑴污粪:肛门手术会对括约肌有一定牵拉,功能恢复需要时间,一般1年后会逐渐改善。⑵小肠结肠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腹胀、排恶臭稀便。必要时需住院抗炎、灌肠治疗。⑶复发:再次出现便秘,必要时需再次手术治疗。3、术后注意观察:①管道的保护:术后有肛管促进肠管大便、气体排出。部分患儿还会有腹腔引流管、胃管、尿管。管道对患儿恢复及观察起到重要作用,注意保护,避免患儿拔出。②肛周皮肤的护理:在术后5-6日肛管拔出后,患儿会自行排便,此时由于大便次数较多,也要注意肛周皮肤的护理。每次排便后温盐水清洗肛周皮肤,擦干后涂爽身粉或造口粉,目的都是保持肛周皮肤干洁,避免粪便侵蚀皮肤。药物方面可口服益生菌调理胃肠功能,口服蒙脱石散剂收敛大便(该药物可使大便变干,根据大便性状调整用量)。4、术后随访:术后2周复查是否需要扩肛(扩肛治疗不需住院)。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分别随访控便能力。术后注意营养均衡,多吃高膳食纤维蔬菜(大白菜、洋葱、芹菜、空心菜等)、水果(苹果、橘子、草莓、火龙果等)。蛋白以蛋和鱼类为主,并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此病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快则几个月、慢则几年。家长一定要保持耐心,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术后的饮食、康复治疗同样重要。
腹股沟斜疝与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在这里给家长们做一下科普,相信会对您了解该病有所帮助。一、何谓腹股沟斜疝与鞘膜积液小儿腹股沟斜疝(斜疝、疝气)是腹腔脏器在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被挤入未闭合的鞘状突时形成,是最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之一。鞘膜积液与斜疝的病因相同,根据未闭鞘状突开口的大小,如果可以让腹腔内容物(例如肠管)通过,则称之为疝气;如果开口很小,仅能允许液体通过,则称之为鞘膜积液。但无论疝气还是鞘膜积液手术方式均为结扎未闭的鞘状突。此病男孩多见,无论男孩、女孩手术方式相同,本文以男孩为例简解。二、如何确诊腹股沟斜疝主要表现为腹股沟肿块,较大的疝肿块可掉入阴囊内。肿块在哭闹或用力时突出,安静休息时还纳消失。图1.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的囊性肿块,透光试验(+)。图2.鞘膜积液图3.透光试验(+)腹股沟斜疝与鞘膜积液通过B超均可确诊。三、治疗方法斜疝一旦发生一般很少有自愈可能,应尽早手术治疗,一般在1岁左右为佳(反复嵌顿者除外)。目前尚无药物治疗,疝气带也只能暂时将肿块压在腹腔内,不能根本解决腹壁缺口(未闭之鞘状突)问题,有时还会影响睾丸血运,不推荐使用。鞘膜积液不急于手术治疗,1岁之前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如果积液量多,影响睾丸血运应尽早手术治疗。四、关于手术1、术前准备手术前的常规准备包括:血液检查(血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输血四项等),大小便常规,胸片,心电图,腹股沟以及阴囊B超。2、麻醉因小儿手术的特殊性,麻醉方式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有风险,但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很低,没有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呼吸道疾病等)的患儿,正常麻醉更不会影响其智力。术前禁食(任何食物包括水)6小时,利于胃内容物排空,以免术中误吸发生危险。3、手术方式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已成治疗本病的首选术式,优点是切口隐蔽,同时可探查对侧。图4、图5术中所见图6.术后切口4、手术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主要有复发、切口感染、线头反应、腹腔脏器损伤、皮下气肿、气胸等,发生几率均较低。术后应注意减少增大腹内压的因素以免复发,如剧烈活动(日常活动不受影响)、哭闹、慢性咳嗽、便秘等。五、术后的一些常见问题1、手术过程顺利,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术后第1天即可出院。若是出现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则会相应延长。2、术后无需应用抗生素。3、术后每隔两天当地门诊或社区换药,术后1周内伤口不要洗澡沾水,以免伤口感染。4、术后无需拆线,洗澡后可自行脱落。5、术后吃东西无禁忌,但最好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本文系孙为增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好大夫”公众号;2、关注后点击“去添加”,填写患者信息和疾病情况后(方便医生回顾患者病史),即可与医生进行联络;3、联络医生时,先打开微信中“好大夫”公众号,然后点击左下角“咨询医生”,就会显示您关注的所有医生,再点击“和医生交流”,点击“马上填写,完善资料后免费咨询”按钮,最后选择相应的需要咨询的患者,即可与医生联系(可以发送文字和图片);4、如果您对我们的工作满意,可点击左下角“咨询医生”,进入页面后,点击右下角“评价/投票”给我们反馈,您的治疗经历将会给其他患者带来巨大的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