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如何造成黄斑水肿的? 1. 什么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它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黄斑中心凹一个视盘直径范围内的细胞外液积聚所致的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沉积,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最常见原因。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发病率较高,有研究显示,7%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而且在糖网进展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患糖尿病时间越长,患病概率越高。 2. 黄斑水肿引发视力障碍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黄斑区集中大量视功能细胞,是决定视功能重要部位,大约管90%视力。黄斑长期水肿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特别是视锥细胞损伤是引起视力障碍的原因,组织水肿的消失是视功能恢复的解剖学基础。 早期的黄斑水肿没有明显症状,当病变发展至中后期时,视力才会明显受损。 3.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危害视力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不断进展、并且危害大,但如果应对措施得当,其早期病变可逆,水肿消退后视力可以恢复。但如不接受适当治疗,25%的患者会在三年内出现严重视力下降。所以,如果在黄斑水肿的早期阶段能够及时发现并且接受正规的治疗,水肿消退后视力还是可以逐渐恢复的。
有多少疾病可以自愈? 据德国健康期刊《生机》报道,研究人员发现,人体自身有能力治愈60%至70%的不适和疾病。据说,科学家目前已经解开了机体自愈的一些秘密。当人有不适或生病时,身体可以从自身的“药田”中找到30至40种“内药”来对症治疗。这种治疗过程是由激素、免疫细胞和抗体等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 其实,类似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小心蹭破了皮肤、出了血,过一会出血就会自然止住;再过几天,伤口就会结痂;一星期后,痂脱了,皮肤恢复平整;再过一个月,皮肤已经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一点痕迹都没有,这时你已找不到破损的地方了。出血之所以能自行停止,其实是因为人体有天然的止血药--血小板。这证明人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而人体的自愈能力不仅局限于伤口复原这样的小事,有时即使是医生宣布的绝症也可能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遗憾的是,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于求医问药来抵御疾病,往往忽视了人体自身的力量。其实,只要积极利用人体自愈力,就可以通过调节自身,消除体内的致病因素,修复受损的机体,重新回归健康。 自愈力就是人体的神医 许多人都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当这些动物生病时,会不吃不喝趴在那里,其实它们在用节食的方法来给自己治病。道理很简单,节食就是为了减少体力,因为身体在消化食物的时候,需要消耗自身体能,而节食则可以减少体能消耗,把有限的体能用到治愈疾病上面。动物就是这样配合自愈力来给自己治病的。 其实人自然也有这种能力。在生病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不想吃东西,这就是在运用自愈力来为自己治病。因此在遇到感冒发烧等小毛病的时候,不妨试试少吃饭,多喝水和果汁,这样有利于加快身体的康复。 自愈力既是天生的,又是可以被激发出来的。以下是四种增进人体自愈力的方法: 休息 劳累时,休息是恢复体能是最有效方法。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养的作用特别重要,这种养包括充足的休息和有规律的生活。 运动 运动能治愈很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 营养 营养在中医里也叫做”水谷精微”,意思是食物消化后能被人体吸收的、对人体有益的精华部分。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所以营养对身体很重要,而对于处于恢复中的人体尤其重要。 心态 人是身心统一的动物,身体和心灵组成了人的整体。身体是心灵的载体,心灵是身体的指挥。如果指挥系统出现了问题,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不能很好的工作。 自愈力的激发有很多种方法,例如中医常用的经络养生法,就是开发自愈潜能最突出的例子。求医不如求己,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就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疾病的发生,甚至从源头上祛除疾病,达到治病固本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重视挖掘人体自愈的潜能,读懂人体,灵活应对,制订出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案。 不能过度干预的神医大药 自愈力,是指机体的自然愈合能力,是人人都有的自身调控能力。所以不能过度干预,否则就会扰乱“神医”的步骤,给“神医”帮倒忙。 自愈系统与生俱来 现代科学研究指出:自愈系统包括防御系统、应激系统、免疫系统、修复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若干个子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发生协调性、功能性障碍或者受到外来因素破坏时,自愈系统会调动其他子系统来“替补”,使机体维持健康状态。而当其他子系统的代偿能力不足以“替补”时,人就会生病,或者处于亚健康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体自愈系统的调节过程中,常常以减弱身体某些生理活动为代价,甚至暂时关闭某些机能,以减少养分的消耗,而将养分分配给身体出现问题的部位。因此,这个过程会使人体某些局部表现出一些症状,这其实是一种身体警告,提醒人体出现了某些不平衡。例如人体的发烧,可能是提醒人体某些地方有炎症,而发热则是自愈系统为了医治人体而做的有益调节。 因此说,自愈系统的调节包纳了整个人体,其复杂和精密程度是今天的科学技术所不能比拟的。不过,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读懂身体的语言,却可以正确认识身体的用意,只要不去阻止、干扰和破坏身体的正常行为,就可以充分利用自愈力来防病健身。 别给神医帮倒忙 现实生活中,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原因,很多医生重药剂治疗而轻防治。有时药物也确实可以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所以也符合大多数病人的需求。因此,人们已经习惯了生病就求助于医药,而忽视对身体自愈力这个“天然神医”的利用。 但是,使用药物的结果往往只是减轻了病痛的“假象”,药物(特别是内服药物)其实也必须通过身体自愈系统的调节起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真正无任何副作用的药物是极少见的,而身体各部分的平衡运行才是健康的终极标准。 如果说药物的副作用仅仅是干扰了人体的正常调节,那么长期使用化学药物而产生的耐药性则会使病越治越多,药越来越不好使。耐药性严重者,多种抗菌药物都对其失效。 随着抗生素的应用日益广泛,细菌对一些常用药物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耐药性。越是使用时间长、应用范围广的药物,耐药性就越严重,致病细菌会大量繁殖,正常菌群被破坏,容易引起二重感染。 除了抗生素之外,止痛药也会造成耐药性,导致慢性成瘾。一些止痛药,病人长期服用就会产生药物依赖,药物越是高效,这种依赖就越严重,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曲马多为代表的中枢性止痛药。另外,止痛药还会掩盖病情,使病情在不觉中恶化,或者引起很多过敏反应,如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比如阿司匹林就会可能引起哮喘。近年来临床研究证明,不合理使用二类精神药品也会成瘾,因此,在使用时应该注意。 医疗的至高层次 ——修复自愈力 总之,无论是药物的副作用,还是人体由于服药而产生的耐药性,最终都影响了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所以尽管现在的医疗条件很好,各种各样的病症却比以前更多、更年轻化、复杂化。 中医有言“三分治,七分养”,指的是:在病人康复过程中,医生和药物所起的作用较少,身体的恢复更多依赖于自我调节,也就是修复自愈力的过程。尽量依靠内力来治愈疾病,这是中医的根本宗旨,也是医疗的至高层次。
导语: 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0.8者称为弱视。目前,我国弱视标准为矫正视力≤0.8或两眼视力差≥2行。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加重,甚至失明。儿童白内障通常是指儿童期内罹患的白内障,儿童白内障可以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儿童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恢复视力,但术后如果忽视弱视训练,很容易导致儿童白内障治疗失败。家长在儿童手术治疗后应该怎么做术后弱视训练,在训练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弱视训练6种方法: 1、遮盖疗法(遮住一只,用另一只来看):是古老而有效的弱视治疗方法,它是治疗儿童弱视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精细目力训练:是对弱视眼的一种特别应用训练#,有利于视觉发育和提高视力。精细目力训练方法很多,应根据弱视患儿的年龄、智力和视力等情况选用,也可经常变更训练方法。 3、光栅训练:采用电脑多媒体形式,对视功能进行精细目力训练,逐步提高孩子视力和视功能。 4、刺点训练:正常注视或经过注视训练后恢复为中心注视者可选用本训练。可在普通的白纸上用点线画成各种动物或物体作为训练用图画。训练时遮盖健眼,手持一支笔,用弱视眼看图形,并用笔尖对准每个点刺下去。本法是简单易行的家庭训练方法,一般弱视程度严重者,训练初期多不能刺准图形,但经过反复训练后可准确刺中。 5、眼肌训练:眼肌训练是令患者注视目标,并追随目标(目标摆动方向和速度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取一能变更摆动方向和旋转速度的棒杆,先将患儿头固定之后,将棒杆做水平运动或做旋转运动或向斜方向运动,令其注视棒杆尖端并追随棒杆向各方向摆动,以训练眼肌。 6、红色滤光片疗法:Brinker首先报道用红色滤光片法治疗旁中心注视性弱视。本黄斑中心凹仅含视锥细胞,由中心凹向周边移行,视锥细胞急骤减少,视杆细胞逐渐增多。视杆细胞对光谱的红色末端不敏感,在红光下看不清,而视锥细胞则敏感,通过刺激可加速细胞生长,提高孩子视力。 弱视训练注意事项 1、视觉发育存在关键期,过了关键期,治疗效果很差,因此一旦发现孩子存在弱视,要立即进行弱视训练。有些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或自己的工作,而把弱视训练往后推一推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 2、当弱视患者的两眼视力相差较大时,在进行弱视训练时必须遮盖视力较好的眼睛。 3、弱视儿童必须配戴合适的屈光矫正眼镜。弱视训练是无法改变患者的屈光状态的。 4、弱视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效果与儿童对训练手段的兴趣高低和依从程度密切相关。因 此选择儿童比较感兴趣的训练方式至关重要。传统的训练方法普遍存在形式单一、趣味性不足等不足,很难让孩子持之以恒的训练,影响治疗效果。而电脑多媒体技术具有形式多样化、训练情趣化等传统方式所不具有的优势,选用有关弱视的多媒体训练软件应该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5、弱视治愈后,一般需要一到两年的随访期。随访期内,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一旦发现视力减退,可使用原先的弱视训练方式训练一周,一般视力都又会有提高,若无提高,请找有关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眼睛是通向世界的窗户,是灵魂之门。但是你对它了解多少呢?你知道你的眼睛有多重吗?你知道棕色眼睛可以永久变成蓝色眼睛吗?你知道有些颜色确实存在,但我们却看不见吗? 变化的眼 1.人类的眼角膜和鲨鱼的极其相似,因此后者常在外科手术中用做人类眼角膜的替代。 2.人和狗是唯一会在对方眼神中做出判断的物种。而狗只在和人类交流时这样做。 3.除非经过特殊训练,要不然人不可能睁着眼睛打喷嚏。 4.海盗带金耳环是因为他们相信这样能增加视力。 5.在一次电视采访中,一名在越南的美国战俘曾不断眨眼拼出摩尔斯电码torture,以向美国军方暗示他在越南的遭遇。 6.看着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人的瞳孔会扩大45%。颜色和光线 7.所有刚出生的婴儿都是色盲。在孩子刚刚出生并睁开眼睛的时候,他们的世界,主要由三种颜色组成:黑色、白色以及灰色。 8.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蓝眼睛的人拥有一个共同祖先,这位祖先出现蓝色变异,生活在6到1万年前。在此之前,所有人都是褐色眼睛。 9.人的眼睛能分辨出500种不同色度的灰色。 10.每只眼球内部约有1.07亿个对光线敏感的细胞。 11.每12个男性中就有一个患色盲。 12.棕色眼睛的人实际上是棕色色素遮盖了蓝色,有一种激光手术可以将棕色眼睛永久性地变为蓝色眼睛。 13.有些真实存在的颜色人类是看不见的,它们被称为“看不见的颜色”。 14.大约2%的女性会产生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这使得她们的眼中出现一个额外的视锥细胞,可以分辨1亿种颜色。 15.一些人天生就有两只不同颜色的眼睛,这叫做“虹膜异色症”。 16.世界上最多的眼睛颜色是“棕色”。 17.人眼中分辨颜色的视细胞色只对“红绿蓝”3种波长范围的电磁波敏感,人类看到的颜色是这3种波长的混合。 强大的眼 18.身体的大部分地方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活跃起来,激发它们的潜能,而眼睛却整天24小时都处在活跃状态。 19.正常成年人眼球的前后径平均为24毫米,垂直径平均23毫米,重约8克。 20.全身所有肌肉中,控制眼睛的肌肉是最活跃的。
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指眼睛内的自然晶状体发生了混浊。当我们视物时,光线通过角膜,再经过晶状体聚焦到视网膜上,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产生视觉。如果把眼睛比作一部照相机,晶状体的作用就是镜头,如果镜头变混浊了,就不能照出清晰的相片。白内障的主要症状包括视物模糊、重影、畏光、眩光、眼前黑影遮挡、近视加深等。 晶状体混浊为什么会影响视力? 晶状体如同照相机的镜头,正常情况下是透明的,一旦混浊了就会阻挡光线进入眼内,影响视力。视力受影响程度则取决于晶状体混浊的部位和密度。 白内障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白内障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为老年性白内障,是在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常双眼患病,但发病有先后,严重程度也不一致。出生前即存在或出生后逐渐形成的白内障称为先天性白内障。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紫外线照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机体外伤、过量饮酒及吸烟等均与白内障的形成有关。 白内障可以通过药物治愈吗?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口服药及眼药水能有效地治疗白内障,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手段是手术。 白内障手术前要注意什么? 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降血压、降血糖药物,保持血压、血糖稳定,以防术后出血、感染。如有其他全身疾病不适宜手术者应先到综合医院诊治。 2、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吸烟。 3、术前1-3天遵医嘱点消炎眼药水,以预防感染,每天4-6次。 白内障手术后要注意什么? 1、注意保护术眼,不用手揉眼。 2、术眼有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如果眼部疼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3、注意眼部卫生,防止术眼感染。术后一周内洗脸、洗澡时避免污水入眼。 4、1个月内避免碰撞术眼及头部。避免低头弯腰取物及视疲劳。 5、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及用力咳嗽、打喷嚏、便秘等可引起眼内压升高使人工晶体移位的因素。 6、对于10岁以下的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必须遵医嘱进行弱视治疗。 白内障手术后饮食应注意什么? 1、术后当天进食半流质或软性食物,如稀饭、面条、软饭等。 2、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按要求坚持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 4、忌烟、酒、辛辣食物。 (来源:中国眼科医生
糖尿病眼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所引起的视功能障碍性眼病。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已经占全球致盲眼病第一位。一般情况,患糖尿病3-5年以上就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或白内障,病程达15年着发生率为90%以上。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眼病。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显著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眼病患病率达50%左右。糖尿病眼病早期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因此常不被重视,随着病变的加重,可出现“飞蚊症”、眼前闪光、视物变形、中心暗点、视力下降而最终失明。眼部检查可发现:晶状体混浊、视网膜上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以及新生血管型青光眼等。如何做好糖尿病眼病的防治呢?1、注意和避免与其有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及肥胖等;2、做好内科的血糖控制,定期做眼科专科检查裂隙灯、眼底照相、眼B超以及荧光血管造影确诊有无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进行准确分期;3、根据糖尿病眼病的不同程度分别进行下列治疗:a、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糖尿病白内障的产生与加重,不但损害患者的视力,而且影响眼底的检查和治疗。因此,糖尿病白内障要比一般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更早更有必要做手术。b、视网膜光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使用激光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先进的方法,目的是封闭那些易出血的新生血管,消除眼底出现新生血管的因素,同时也可使已经生成的新生血管退化。防止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新生血管型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而至的失明。c、玻璃体切割手术:对于已经发生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别是发生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时则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以清除玻璃体积血,使视网膜复位。由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逆的并发症,手术也仅能恢复部分视力,及时防治十分重要,当发现患糖尿病后,应该在内科医师指导下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情况下,做到定期检查眼底,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当自觉视力下降时往往为时已晚,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并发症,一旦出现增生性病变,及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以防止进一步发生新生血管的一系列并发症,保护残余视力。总之,作为糖尿病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节食、运动、避免肥胖及减少压力,发现病变及时就医;作为医院提高诊治水平,建立糖尿病患者病历档案和数据库,使之能够专病专治;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糖尿病眼病防治这一重要任务。
今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诞生的第17个年头,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中国残联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公布 2012年爱眼日主题确定为“情系白内障患者共享和谐视界”。 1992年9月5日,天津眼科教授王延华、研究员徐广第、教授耿贯一和董坚四人发起的爱眼活动——建立《全国爱眼日倡议书》,成为全国爱眼活动的“星星之火”,并举办了第一次爱眼活动。把爱护眼睛、保护眼睛、造福人类的社会活动,作为全民活动而开展起来……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千万视力残疾者的国家来说:“爱眼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仅仅在这一天想起爱护自己的眼睛,对于现代人来讲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应重新审视和界定爱眼日的内涵,他更多的是警示我们要时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纵观人类医药文化史: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描述到现代角膜移植术,我们看到了人类不断寻找光明的脚步…..在这条追寻光明的漫长崎岖的路途中,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以一种诗性的语言解读着人类对光明的渴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这位在黑暗中抒写了传奇一生的女英雄,始终萦绕于这一梦想,令人神往,欲罢不能。“复明一只眼睛,就点亮一个世界;让习惯黑暗的人习惯光明…..”这就是作为一位普通的眼科医生对自己工作的描述,也正是这样富含这里的话语勾勒出了恒古积淀,独具韵味的至美医学——眼科学。“爱眼日”应该是全国眼科医生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人生里程碑,是全国眼疾患者的希望灯塔,更是我们向眼科工作者问候的日子——辛苦了白衣天使。正是他们以精湛的技术、无私奉献的白求恩精神使无数身陷黑暗的生命重现光明。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让我们携手防治眼病、擦亮心灵的窗户,关注人间真情,共睹晴朗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