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虽然不是一种疾病,但却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复杂症状。由于便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症状且症状轻重不一,大部分人常常不会特意理会,认为便秘没啥大事,不用治疗,很多糖尿病患者也觉得如此,而实际上便秘的危害很大。 据调查,66%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重度便秘,便秘正在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常见症状。便秘不仅会引起糖尿病患者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甚至烦躁焦虑,还可能会导致痔疮、肛裂等。糖尿病患者如果有便秘,又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用力排便还可能会引起脑血管破裂、心脏猝死、长破裂穿孔等严重后果。因此,糖友要加倍重视便秘,并用正确的方式去防治便秘。 这时候有些糖友就说了,像什么吃香蕉、喝蜂蜜水等这类的缓解便秘的方法都不能用,自己也很无奈。糖友到底该怎么去防治便秘呢? 1.饮食粗细搭配 原本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上要求就是粗细搭配,有便秘的糖尿病患者更需要粗细搭配。如果只吃细粮,便会缺乏残渣、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从而致使便秘;多吃粗粮能够改善便秘,而只吃粗粮则会加重肠胃道负担,造成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便秘的情况也没有得到缓解,况且糖尿病患者只吃粗粮不吃细粮会导致营养不良等其他问题。因此,糖友便秘更需要坚持粗细搭配的饮食习惯。 2.多喝水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多喝水,尤其是有便秘症状的患者。便秘者要保证每天的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每天早晚各饮一杯约300~500毫升的温开水,这样能够改善脾胃功能,增强肠胃蠕动,有利于体内代谢产物的排除,防止便秘,而且多喝水也有助于降低血糖。如果要喝茶,则喝淡茶水,一定不要喝浓茶。茶叶中的茶多酚对肠胃黏膜具有较强的收敛性,浓茶中的茶多酚含量高,收敛性也就更强,会减缓胃的收缩和肠道的蠕动。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每日定时排便,就算无便也要去厕所蹲一蹲,长期便会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起良好的排便规律。当有便意时不要忽略,及时排便,要尽量避免排便习惯受到干扰。此外,在排便时不要看书、看报、看手机等,以免分散精力。 4.坚持锻炼 便秘者要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要有意增强腹肌的锻炼,这有利于肠胃功能的改善,对于久坐少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糖友可以快走散步、打太极拳、练五禽戏、八段锦等,长期坚持,必然能改善肠胃功能。 5.腹部按摩 每天晚上睡前或早上起床前,身体呈仰卧位,将双手搓热,并叠放在右腹部的下方,以脐周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绕腹部旋转按摩300次。初期可能效果不明显,但不要丧失信心,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按摩的时候手法要轻,以免损伤皮肤,也可以在腹部涂抹按摩膏等介质来防止皮肤受损。 6.自我缩肛法 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采用自我缩肛疗法也可预防便秘。通过肛门的节律性收缩运动,以刺激肠壁感觉神经末梢,使直肠运动加强,产生便意。 7.药物促排 当便秘很严重的时候,已经无法采取生活行为来缓解治疗的时候,那要及时就医并采取药物治疗,以免严重的便秘引起其他问题。但自己一定不要滥用药物,否则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某种药物的依懒性,使得便秘加重。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便秘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焦躁不安不但对排便无利,还会引起血糖的波动。 最后,小编再偷偷告诉你一个小方法,可以试试哦。如果感到排便困难,脚下可以踩一个小板凳,上身微微前倾,这个姿势可以增加腹压,有助于顺利排便,当然这是针对坐便。
夏天到了,穿凉鞋和露腿的机会变多,如何避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出现或者加重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糖尿病足相关问题。有不少糖友很疑惑,为什么自己腿或者脚上的小伤口愈合的很慢,甚至伤口逐渐扩大,导致不得不去医院进行住院治疗。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由于你的血糖控制不佳,肢体末端血管及神经受到了影响,出现了“糖尿病足”,建议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1、糖尿病足是什么呢?糖尿病足被国际糖尿病组工作组定义为:初诊糖尿病或者已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足部出现感染、溃疡或者组织的破坏,通常伴有下肢神经病变和(或)周围动脉病变[1]。2、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是哪些?糖尿病足主要有三种类型:神经型、缺血型、神经-缺血型,研究发现我国糖尿病足以混合型为主[2]。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年发病率为8.1%,糖尿病足患者的年截肢率为5.1%,年死亡率高达14.4%[3]。糖尿病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会给患者本身以及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与经济负担。3、如何避免糖尿病足的出现以及加重呢?(1)、控糖高于一切。良好的血糖基础是一切并发症出现的最大敌人,唯有血糖控制好,才可以避免并发症过早、过多出现。文献指出,强化血糖控制对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神经病变的作用是肯定的,血糖控制越严格,患者受益越多[4]。因此,无论从饮食还是用药,糖尿病患者应该将“控糖高于一切”这一理念贯彻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2)、每日专注双足。因为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大多已经变得“麻木”,所以对温度的感知已经变得迟钝。因此,冬天要避免用热水长时间泡脚,夏天要防止脚部受到创伤。每天我们的糖尿病患者都要及时的查看自己的双脚,皮肤是否完整,是否有伤口出现。同时,夏天也要注意脚部的干燥,防止因局部潮湿导致表皮裂口、细菌侵入的发生。(3)、重视病情变化。当患者发现自己的双足或者双腿出现伤口,应及时就诊,避免寻求“偏方”或者“自己就好”这样的心态出现。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伤口的程度进行专业的治疗。如果是神经性病变,可以在正规医院进行局部清创后,患肢减压,同时服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维生素B12)、扩张血管药物(己酮可可碱)来进行治疗[5]。如果是严重的缺血型病变,除了正规药物治疗,同时应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血管重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等[6]。(4)、运动康复很必要。运动锻炼能够有效缓解神经-缺血型患者的患肢行走情况,包括间歇性跛行的最大步行距离、无痛行走距离、6min步行距离[7]。因此患者应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病情,在医生的正规指导下进行治疗与康复训练,以期恢复到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减少对家人带来的负担。参考文献[1]LipskyBA,Senneville?,AbbasZG,Aragón-SánchezJ,DiggleM,EmbilJM,KonoS,LaveryLA,MaloneM,vanAstenSA,Urban?i?-RovanV,PetersEJG;InternationalWorkingGroupontheDiabeticFoot(IWGDF).Guidelineso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footinfectioninpersonswithdiabetes(IWGDF2019update).DiabetesMetabResRev.2020Mar;36Suppl1:e3280.[2]JiangY,RanX,JiaL,YangC,WangP,MaJ,ChenB,YuY,FengB,ChenL,YinH,ChengZ,YanZ,YangY,LiuF,XuZ.Epidemiologyoftype2diabeticfootproblemsandpredictivefactorsforamputationinChina.IntJLowExtremWounds.2015Mar;14(1):19-27.[3]JiangY,WangX,XiaL,FuX,XuZ,RanX,YanL,LiQ,MoZ,YanZ,JiQ,LiQ.AcohortstudyofdiabeticpatientsanddiabeticfootulcerationpatientsinChina.WoundRepairRegen.2015Mar-Apr;23(2):222-30[4]LiS,LiQ,LiY,LiL,TianH,SunX.Acetyl-L-carnitineinthetreatmentofperipheralneuropathicpai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PLoSOne.2015Mar9;10(3):e0119479.doi:10.1371/journal.pone.0119479.Erratumin:PLoSOne.2015;10(6):e0129991.[5]谷涌泉.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01):19-27.[6]谢树英,周艳辉.糖尿病足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14):32-35.[7]LyuX,LiS,PengS,CaiH,LiuG,RanX.Intensivewalkingexerciseforlowerextremity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Diabetes.2016May;8(3):363-77.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因此会对饮食量有所要求。但,不少糖友表示对要求的饮食量不知道该怎么计算,还有生重和熟重之分,尤其是主食。 首先说明一下生重和熟重的问题。其实在食谱和食物交换份中,如果没有特别标明,一般提到的重量都是食物的生重,也就是烹饪前的重量。像米、面这种煮熟后会因吸水而重量增加,如果把每顿的主食量理解成熟重,那必定会导致摄入量不足。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建议,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为50%~60%。另外,每克碳水化合物能提供4千克的热量。因此,要知道自己每天该吃多少主食,就需要知道自己每天所需要的总热量是多少:全天所需总热量(千卡)=标准体重×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自己标准体重是多少,那可以参照公式: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实际体重在标准体重±10%以内都属正常。根据上述来算出一天需要的主食量。但是这样计算太复杂了,稍有疏忽可能就错了。别急,小编下面就告诉大家几个简单的方法。 ①全天所需主食量(克)=[身高(厘米)-110]×5。如某人身高170厘米,则全天所需主食量约为(170-110)×5=300(克)。 ②全体所需主食量(克)=标准体重(千克)×5。标准体重上文有给出公式,如某人标准体重为70千克,那他全天所需主食量约70×5=350克。 ③按照每天活动消耗量估算主食量:轻体力劳动250~300克;中体力劳动300~400克;重体力劳动400~500克。这是最粗略计算的方法。 了解自己一天需要多少主食的时候又有问题出现了,知道的重量是生重,怎么换算成熟重呢? 我们常吃的主食就是米和面。米和米饭的重量比一般是1:2.5,即100克大米/小米可以做成250克米饭,但做粥就不好评估了;面粉和馒头的重量比一般是1:1.5,即100克面粉可做成150克的馒头,其他的花卷、大饼、烧饼等面食制品也可按照此比例换算。 糖尿病患者最好知道自己家1两(50克)米饭的量,然后在外就餐时,就可以目测主食的量,如此就不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有利于控制主食量。此外,薯类食物与谷类食物的交换,简单的原则就是100克薯类换25克粮食。因此,像吃土豆、红薯、藕片等淀粉含量高的蔬菜时,要减少相应的主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