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医生汇营养124】什么是酒精单位?糖尿病患者能喝多少酒? 1个酒精单位被定义为10ml纯酒精(含380千焦的热量),与普通人不同,糖尿病患者饮酒有一些特殊要求: (1)严格限量。女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15g,男性不超过 25g(15g 酒精相当于 450ml 啤酒、150ml 葡萄酒或 50ml 低度白酒),每周饮酒不宜超过两次。 (2)不能空腹饮酒。因为空腹饮酒可导致严重低血糖。 (3)尽量选择酒精度数低的酒,高度烈性白酒应当禁饮。 (4)酒的热量应在碳水化合物的热量中扣除,如饮一听啤酒应减半两主食。 (5)要注意监测血糖或尿糖,适当调整降血糖药物用量。 糖尿病总饮酒的原则:限制饮酒,酒精产热7Kcal并给肝脏带来负担。 有以下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禁酒: (1)空腹血糖>7.8mmol/L或近期内经常发生低血糖现象者。 (2)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如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视网膜病变、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等。 (3)伴有脂肪肝或肝功能异常者及血脂异常者。 (4)高尿酸血症者。 (5)服用磺脲类药物或正在使用胰岛素的糖友。
01、多吃不含淀粉的蔬菜: 蔬菜营养丰富,可以提供大量的纤维,同时热量低。此外,非淀粉类蔬菜水分含量高,吃这些蔬菜可以补充水分,达到保湿和减肥的完美组合。02、减少盐的摄入: 包括日常饮食要少放盐,避免食用高盐的加工或包装食品,减少外出就餐。03、饭前多喝水:身体保持充足水分有易于健康。饭前喝一杯水被证明可以减少用餐时食物摄入量,也能促进消化,不会导致臃肿。04、少吃产生气体的食物:如口香糖、苏打水、豆类等。05、放弃加工或包装食物:它们通常含有较多的盐、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尽量少吃。06、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高蛋白早餐可以帮助你减少一整天的热量摄入,同时保持充足的精力,维持皮肤的精致。 07、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七小时,规律作息,不要熬夜。08、晚餐要清淡;晚餐的作用,1/4是维持生命,3/4是维持医生的收入,少吃点既节约又健康。09、健身:专注于有氧运动,对心脏健康有很大的好处,但不要忘了无氧增肌训练,以确保肌肉生长。
桥本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日本九州大学Hashimoto首先(1912年)在德国医学杂志上报道了4例,故被命名为桥本甲状腺炎,为临床中最常见的甲状腺炎症。多见于中年女性,好发年龄为40~50岁。儿童中也有不少病例。 病因病因尚不清楚。由于有家族聚集现象,常在同一家族的几代人中发生,并常合并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恶性贫血、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等,故认为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感染和膳食中过量的碘化物。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表明,易感基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临床表现1.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早期可无症状,当出现甲状腺肿时,病程平均达2~4年。 2.常见全身乏力,许多患者没有咽喉部不适感,10%~20%患者有局部压迫感或甲状腺区的隐痛,偶尔有轻压痛。 3.甲状腺多为双侧对称性、弥漫性肿大,峡部及锥状叶常同时增大,也可单侧性肿大。甲状腺往往随病程发展而逐渐增大,但很少压迫颈部出现呼吸和吞咽困难。触诊时,甲状腺质地韧,表面光滑或细沙粒状,也可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一般与周围组织无黏连,吞咽运动时可上下移动。 4.颈部淋巴结一般不肿大,少数病例也可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但质软。 检查1.甲状腺功能测定 血清T3、T4、FT3、FT4一般正常或偏低。 2.血清TSH浓度测定 血清TSH水平可反应病人的代谢状态,一般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的TSH正常,甲减时则升高。但有些血清T3、T4正常病人的TSH也可升高,可能是由于甲状腺功能轻度不全而出现代偿性TSH升高,以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我们将甲状腺激素正常,但TSH轻度升高的患者称为“亚临床甲减”。 3.131碘吸收率检查 可低于正常,也可高于正常,多数患者在正常水平。 4.抗甲状腺抗体测定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测定有助于诊断。 5.过氯酸钾排泌试验阳性,碘释放率>10%。 6.细胞学检查 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和组织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对于确诊有决定性的作用,镜下可呈弥漫性实质萎缩,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甲状腺细胞略增大呈嗜酸性染色,即Hurthle细胞。 7.B超检查 (1)甲状腺两叶弥漫性肿大,一般为对称性,也可一侧肿大为主。峡部增厚明显。 (2)表面凹凸不平,形成结节状表面,形态僵硬,边缘变钝,探头压触有硬物感。 (3)腺体内为不均匀低回声,见可疑结节样回声,但边界不清,不能在多切面上重复,有时仅表现为局部回声减低。有的可见细线样强回声形成不规则的网格样改变。 (4)内部可有小的囊性变。 8.彩色多普勒声像表现 早期患者甲状腺内血流较丰富,有时几乎呈火海征,甲状腺上动脉流速偏高、内径增粗,但动脉流速和阻力指数明显低于甲亢,且频带宽,舒张期波幅增高,又无甲亢症状,可相鉴别。晚期患者血流减少。 9.甲状腺核素扫描 显示甲状腺增大但摄碘减少,分布不均,如有较大结节状可呈冷结节表现。 10.其他检查 血沉增快,淋巴细胞数增多。 诊断只要具有典型临床表现(中年女性,甲状腺轻度肿大,质地韧),血清TGAb、TPOAb阳性即可临床诊断。 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需要有高滴度的抗甲状腺抗体测定方能诊断。对这些患者如查血清TGAb、TPOAb为显著阳性,应给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协诊,如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诊断十分有利。必要时应以FNAC或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确诊。 鉴别诊断1.结节性甲状腺肿 少数患者可出现甲状腺结节样变,甚至多个结节产生。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减低或正常,甲状腺功能通常正常,临床少见甲减。 2.Graves病 肿大的甲状腺质地通常较软,抗甲状腺抗体滴度较低,但也有滴度高者,二者较难区别,如果血清TRAb阳性,或伴有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或伴有胫前黏液性水肿,对诊断Graves病十分有利,必要时可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3.甲状腺恶性肿瘤 桥本甲状腺炎可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如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淋巴瘤。如临床难以诊断,应作FNAC或手术切除活检以明确诊断。 4.慢性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又称为木样甲状腺炎。病变常超出甲状腺范围,侵袭周围组织,产生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嘶等。甲状腺轮廓可正常,质硬如石,不痛,与皮肤黏连,不随吞咽活动,周围淋巴结不大。甲状腺功能通常正常,甲状腺组织完全被纤维组织取代后可出现甲减,并伴有其他部位纤维化,抗甲状腺抗体滴度降低或正常。可行细针穿刺活检和甲状腺组织活检。 治疗1.药物治疗 (1)如甲状腺功能正常,无需特殊治疗,需要随诊。 (2)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应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选用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直至维持量,达到维持剂量的指标是临床症状改善,TT3、FT3、TT4、FT4、TSH正常。 (3)桥本甲亢患者病程和炎性甲亢相同,多数不需治疗,经历甲亢期、甲功正常期,甲减期和甲功正常期四个时期。一过性甲亢给β受体阻滞剂对症处理即可。 (4)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一般不使用激素治疗对一些疼痛性慢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疼痛、肿大明显时,可加用泼尼松,好转后逐渐减量,用药1~2个月。 2.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仅在高度怀疑合并癌或淋巴瘤时采用。术后终生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预防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在摄入大量碘剂后,甲状腺容易变硬,容易误诊甲状腺肿瘤,有些患者容易发生亚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患者摄入大剂量碘剂容易进展到临床甲减,对慢性甲状腺炎患者尽量避免大剂量碘剂摄入。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按其病因分为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及周围性甲减三类。 病因病因较复杂,以原发性者多见,其次为垂体性者,其他均属少见。 临床表现1.面色苍白,眼睑和颊部虚肿,表情淡漠,全身皮肤干燥、增厚、粗糙多脱屑,非凹陷性水肿,毛发脱落,手脚掌呈萎黄色,体重增加,少数病人指甲厚而脆裂。 2.神经精神系统: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嗜睡,反应迟钝,多虑,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腱反射迟钝,跟腱反射松弛期时间延长,重者可出现痴呆,木僵,甚至昏睡。 3.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低,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可并发冠心病,但一般不发生心绞痛与心衰,有时可伴有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重症者发生黏液性水肿性心肌病。 4.消化系统:厌食、腹胀、便秘。重者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胆囊收缩减弱而胀大,半数病人有胃酸缺乏,导致恶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 5.运动系统:肌肉软弱无力、疼痛、强直,可伴有关节病变如慢性关节炎。 6.内分泌系统:女性月经过多,久病闭经,不孕;男性阳痿,性欲减退。少数病人出现泌乳,继发性垂体增大。 7.病情严重时,由于受寒冷、感染、手术、麻醉或镇静剂应用不当等应激可诱发黏液性水肿昏迷或称“甲减危象”。表现为低体温(T〈35℃),呼吸减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四肢肌力松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发生昏迷,休克,心肾功能衰竭。 8.呆小病:表情呆滞,发音低哑,颜面苍白,眶周浮肿,两眼距增宽,鼻梁扁塌,唇厚流涎,舌大外伸四肢粗短、鸭步。 9.幼年型甲减:身材矮小,智慧低下,性发育延迟。 检查1.甲状腺功能检查 血清TT4、TT3、FT4、FT3低于正常值。 2.血清TSH值 (1)原发性甲减症 TSH明显升高同时伴游离T4下降。亚临床型甲减症血清TT4、TT3值可正常,而血清TSH轻度升高,血清TSH水平在TRH兴奋剂试验后,反应比正常人高。 (2)垂体性甲减症 血清TSH水平低或正常或高于正常,对TRH兴奋试验无反应。应用TSH后,血清TT4水平升高。 (3)下丘脑性甲减症 血清TSH水平低或正常,对TRH兴奋试验反应良好。 (4)周围性甲减(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中枢性抵抗者TSH升高,周围组织抵抗者TSH低下,全身抵抗者TSH有不同表现。 3.X线检查 心脏扩大,心搏减慢,心包积液、颅骨平片示蝶鞍可增大。 4.心电图检查 示低电压,Q-T间期延长,ST-T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心肌增厚,心包积液。 5.血脂、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增高,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 诊断根据病因、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检查等即可做出诊断。应与肾性水肿、贫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相鉴别。根据rT3及患者的原发病表现,与低T3综合征鉴别,甲低症状和溢乳症状应与泌乳素瘤鉴别。 治疗1.甲状腺制剂终身替代治疗 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为主。检测甲状腺功能,维持TSH在正常值范围。 2.对症治疗 中、晚期重型病例除口服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外,需对症治疗如给氧、输液、控制感染、控制心力衰竭等。对于甲亢病人治疗要防止过度造成甲减。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采用传统疗法,溃疡常迁延不愈,重者甚至有截肢的风险。近日,记者了解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应用国内最新的细胞疗法---自体脂肪来源的血管基质成分为其进行创面治疗,开启了一条神奇的“自愈”之路。图片来源于网络 58岁的刘大妈(化名)患糖尿病已有10余年。5月前,因一次修脚不慎导致右前足底皮肤出现米粒大小的破溃,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但溃疡始终无法愈合。久而久之,米粒大小的破溃扩大至鸡蛋大小(约5厘米*6厘米),不少医院建议她赶紧进行手术,截除部分足趾。1月前,刘大妈抱着最后的希望,通过网络找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足病中心,并进行就诊。 中大医院糖尿病足病团队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为其制定了个体化诊治方案,应用国内最新的细胞疗法---自体脂肪来源的血管基质成分为其进行创面治疗。一周左右患者创面就明显缩小,一个月不到创面就完全愈合,避免了截趾的痛苦。 为什么该疗法能让难治性糖尿病足溃疡神奇“自愈”呢?中大医院内分泌科殷汉副主任医师介绍说,自体脂肪来源的血管基质成分(SVF)是脂肪组织经过酶消化去除成熟脂肪细胞后得到的一个细胞群体,包括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内皮细胞、基质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可通过多向分化、抗炎、分泌多种生长因子等机制促进组织修复、再生,最终实现创面“自愈”。 据了解,中大医院糖尿病足病中心从1年前开始,就在省内率先开展应用自体脂肪来源的血管基质成分(SVF)治疗糖尿病下肢溃疡的临床研究,先后成功治愈多例难治性足溃疡。此外,SVF还可用于烧伤创面、脂肪移植及神经骨关节病等的治疗,在临床上显示了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朱晓莹 通讯员/王倩 编辑/韩瑜)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会出现肌肉萎缩、力量下降的变化。许多人以为是变老的原因,实际上,这是一种综合性肌肉退行症状。漫威之父——斯坦·李在93岁高龄时,仍然神采奕奕、身手敏捷、精力充沛,曾打破了一天之内拍完4部新片客串部分的记录(《奇异博士》《银河护卫队2》《蜘蛛侠:归来》《雷神3》);而有的人则体弱多病、反应迟钝、萎靡不振。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人大约从40岁起骨骼肌就开始衰老,质量和数量平均每年减少8%左右,过了70岁以后更是翻倍减少。如果年轻时缺乏锻炼,肌肉储备不足,年老后肌肉会比常运动的人衰老得更快。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的减弱,体内的水分会逐渐流失。同时,由于味觉、嗅觉、咀嚼功能的减弱,从饮食中摄入的蛋白质就会减少,这也造成了肌肉的减少。什么是“肌少症”?您或者您身边的老人(60岁以上)是否受到以下困扰?①步履蹒跚、行走缓慢;②握力下降;③乏力;④体重下降如果出现以上症状,那么您(或者他/她)可能存在衰弱的状态,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肌少症”。“肌少症”有什么危害?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系统的动力,肌肉的衰老和萎缩是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非常容易引起骨折以及关节损伤等问题。如果肌肉减少严重,肌肉减少还会影响各部器官功能,可能会引发心脏和肺部衰竭,是老年人致死的重要原因。如何防治“肌少症”?老年性肌肉衰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公认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增长、低水平的体力活动、营养不良以及一些疾病状态。营养不良和身体缺少活动是两个最主要的因素。防治“肌少症”的主要措施是“增肌减脂”。具体包括平衡膳食,合理营养;补充优质蛋白质;适度的抗阻力运动等等。1、蛋白质营养素缺乏,特别是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导致肌肉蛋白合成受阻,加速老年肌少症的发展进程。伴随年龄增长,肌肉质量丢失及肌力减退成为老年人主要的卫生问题[1]。足够的能量、蛋白质可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并抑制其分解,从而增加肌肉质量。国际老年人膳食蛋白质需求研究小组建议,老年人每餐应摄入25-30g优质蛋白;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此基础上应适当增加摄入量。这类食物有鸡蛋、牛奶、牛肉、家禽、猪肉、鱼、大豆类等。还应合理分配三餐蛋白质摄入量,以更好地促进肌肉蛋白的合成。2、脂肪老年人膳食脂肪的推荐摄入量为总能量的20%-30%;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适宜摄入量为摄入总能量的0.6%。建议对于肌肉量丢失和肌肉功能减弱的老年人,在控制总脂肪摄入量的前提下,应增加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油、海产品等食物摄入。3、维生素D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受到限制,维生素D缺乏较为常见。65岁以上的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低,与其活动能力降低、握力和腿部力量下降密切相关。补充维生素D对增加肌少症老年人的肌肉量十分重要。推荐:在日常食物中,除了脂肪含量比较高的鱼类和蛋类,没有几种食物富含维生素D。经常晒太阳是维生素D合成的一个途径,但对于不大出门、或者出门涂防晒霜的人群,建议服用额外补充维生素D3膳食补充剂。4、运动推荐以抗阻运动为基础的运动(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及功能,同时补充必需氨基酸或优质蛋白效果更好。每天进行累计40-60min中高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其中抗阻 运动20-30min,每周至少3d,对于肌少症老年人则需要更大的运动量。改善营养及加强锻炼,是预防肌少症的方法,增强个体肌肉质量及肌肉力量,应越早干预越好,良好的肌肉储备将是一个人步入老年后的一笔巨大财富。肌肉储备不一定让老人活得更长,但能让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身体机能更好。
2015美国ATA(美国甲状腺学会)指南的甲状腺癌风险分层。低危组无局部或远处转移的乳头状癌所有肉眼可见肿瘤病灶均已被切除的乳头状癌局部组织或结构未被肿瘤侵犯的乳头状癌肿瘤无侵袭性病理特征的乳头状癌(如高细胞亚型、钉状突起亚型、柱状细胞亚型等)如已行碘131治疗,治疗后首次全身放射碘扫描(RAI)未发现甲状腺外存在异常碘聚集的乳头状癌无血管侵犯的乳头状癌临床分期为N0期或病理分期为N1期的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5个,最大直径<0.2cm)局限于甲状腺内的包囊内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局限于甲状腺内,伴包膜侵犯但没有合并血管侵犯或受侵犯<4个的高分化滤泡状癌局限于甲状腺内的微小乳头状癌,单发或多灶性,包括BRAFV600E基因突变者中危组显微镜下可见肿瘤侵犯甲状腺周围软组织术后首次全身放射性碘扫描(RAI)发现颈部异常碘聚集灶侵袭性病理组织学类型(如高细胞亚型、钉状突起亚型、柱状细胞亚型等)合并血管侵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分期为N1期或病理分期为N1期,转移淋巴结个数>5个,但淋巴结最大直径均<3cm局限于甲状腺内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肿瘤直径1-4cm,伴有BRAFV600E基因突变合并甲状腺腺外侵犯和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多灶性微小乳头状癌高危组肉眼可见肿瘤侵犯甲状腺周围软组织(甲状腺腺外侵犯)肿瘤未完全切除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提示远处转移(Tg明显异常升高)病理分期为N1期且任一转移淋巴结直径≧3cmTSH到底控制在多少才合适?高危患者:推荐将TSH抑制在0.1mU/L以下。中危患者:推荐将TSH抑制在0.1-0.5mU/L之间。低危患者并做了碘131治疗的:已经进行碘131清灶治疗,抽血复查血清Tg不能测及(<0.2ng/mL)的患者,推荐将TSH维持在正常参考值的下限(0.5-2mU/L)后继续观察。已经进行碘131清灶治疗,抽血复查血清Tg处于较低水平(<10ng/mL)的患者,推荐将TSH抑制在0.1-0.5mU/L后继续观察。低危患者但未做碘131治疗的:对于低危复发风险,但未行碘131清灶治疗,Tg水平较高的患者,同样推荐将TSH抑制在0.1-0.5mU/L后继续观察。未全切的低危患者:对于仅行腺叶切除(指一侧甲状腺全切)的低危患者,推荐将TSH抑制在参考范围的中-低水平(0.5-2mU/L)后继续观察。如患者不服用药物的情况下TSH可维持在该水平,就不需要再继续吃甲状腺激素抑制TSH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