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红了一块,区别于眼睛充满了红血丝。这种一般常见于没有任何疼痛的结膜下(白眼球)毛细血管自发性破裂导致的出血。一般对中老年人来讲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疾病。 年轻人来讲,假如是无痛性的,没有任何外伤史,就是眼睛过于干燥,睡眠比较差,或感冒、大便干结或者用眼过度疲劳等导致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外伤引起的这种不要紧张,即刻发现立即冰敷,好好休息,假如视力没有任何影响,可以早期在家自我冰敷,三天后热敷,或者用玻璃酸钠眼药水等人工泪液,湿润眼睛就可以了。一般一周到两周左右就自行吸收、消失。
近年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形势日益严峻,全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病率达18.8%。平时我们所见,不少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高血压病。此病之泛滥,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极大注意。目前治疗高血压的常规办法是天天坚持吃各种降压西药,并且西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降压药。一般降压药都可以降低血压,但毛病是副作用巨大,且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永远不能停药。是长期依赖西药,一直吃到老,还是看看中医,短时治疗即可一劳永逸,大家都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鉴于此,特写此篇,以促进更多的人认识高血压,并帮助自己预防、保健与治疗。1.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是一个现象,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和高血压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当前社会上高血压的发病率如此之高,中医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消耗太过。二是相火上亢。 当前我们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人们的节奏也加快了。过度地紧张,过度地疲乏,过度地熬夜,过度地性生活,过度地应用空调和饮食冰冻食物,过度地滥用抗生素、激素等伤阳西药,长期饮食工业生产出来的猪肉鸡肉以及农作物,如此等等,都极大地消耗了我们的阳气,导致阳虚于下。如此消耗,怎么能让人不肾虚而精亏。这是其一。其二,现在的社会崇尚性感和财富,报刊杂志到处都有半裸体的女人宣传画面,也满眼都是各种财富广告,目的不过是吸引人的眼球,促进人们更努力地挣钱。更有赌客,以赢输的紧张刺激其神经;有炒股票之人,在患得患失、大喜大悲中度日。如此等等,都容易导致人的相火妄动。且有人嗜酒,不知酒为粮食的精华,其性剽悍滑利,最伤肝气,导致肝阳上亢。有人沉迷于膏梁厚味,导致痰浊内生,血管阻滞。社会竞争和人际关系的紧张会让人烦躁易怒,导致无名肝火妄动。睡眠的减少也会让人阳气不能收敛而上浮。拘泥于官场的升迁以及名利场上的得失之人,相火长期外泄而不得归根。过度操心和运用心机的人,心火过旺,肾水必不能上济,导致阴虚而阳亢。更有人以春药换取暂时的快乐,更易使阳气拔根,导致下虚上实。 诸如此类之社会百态,莫不伤肾动阳,久之,造成人体的阳气不足。以上两种原因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导致世人下愈亏而阳愈浮,其不病高血压而更待何时?2.中西医对高血压的认识高血压本来是西医的名词,中医原本没有这个名字。但中医把高血压所引起的此类症状归纳为一个证候,叫肝阳上亢。现代医学认为,所谓的高血压,就是人体的小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如: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部分症状不是由高血压直接引起的,而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并且,西医也发现,症状的轻重与血压的高低没有直接的关系,(继发性高血压另当别论)因此,高血压病患者不能以症状的轻重来估计血压的高低,以及决定降压药物的服用剂量。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根本在于下元的亏虚,包括肾精和肾阳的不足,由此导致了虚阳上浮,引起上实下虚的症状。下虚是高血压的本,而上实只是高血压的标。中医强调标本,重视标本兼治。此外,同于体内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的阻滞,导致脉络不通,气血上下失调,同此亦可能导致肝阳不能清降。这亦是导致高血压的常见病因。因此,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有两个大法:一则补肾精,益肾阳,扶正固本;一则通瘀络,化痰浊,降气归根。能灵活掌握这两个法门,就几乎可以囊括治疗高血压病的所有方药。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是非常聪明的,它有自我修复功能。当人体上部的气血不足时,身体就会产生特殊的激素去刺激周围小血管收缩,以调整血压,让血液更多地向头部上升。这是人体产生的保护反应,是自然生理现象。也就是说,它不是病。如果当成病来治,那就是错误地理解了人体的自我修复反应。西医治疗高血压,一味地强调降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效果,特别是在高血压突然升高的急性期,迅速降低血压可以极大程度上地预防中风的发生。但长期应用降压药,则弊端要远远大于其所产生的疗效。 例如:我们跑步气急时,呼吸加快,心肺加强交换气血,人体需要调动更多能量,这时就会自我调整,促进血压升高。所以跑步后血压会暂时地升高。再如,人生气发怒时,肝气发动,阳亢于上,气血因之而上升,这时血压也会短时升高。又如,准备考试紧张时,手心会微微出汗,这时血压也会上升,是人体考虑到头部的气血不足,故而收缩血压以供应头部需要。诸如此类等等,这些都不是病,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千万不能吃降压药。 如果血压升得太高,会导致不适,我们称作高血压病。此时可以治疗,但首先要明确高血压病产生的明确病因: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人体不得不升高血压?为什么人体会出现上部的气血不足?这时往往是病理因素干扰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阳气升而不能降,被阻滞了。这些阻滞的因素多是痰浊与血瘀。此时的治疗当先把这些阻滞消除掉,自然血压会恢复正常。而不是拼命地一味吃降压药。再者,人体的阳气是左升而右降的。左升由肝与脾负责,脾升清阳,肝温升气血。右降由肺、胃、大肠和胆负责,肺降气主收敛,胃和大肠主降浊,胆降相火下归肾水之中。如果人体主右降的器官出现了问题,导致右降不利,这样也会导致阳气升而不降,出现高血压的症状。此时恢复右降功能才是治疗的根本,所以在从肺胃大肠和胆诸器官上分析其功能,以确定治疗思路与方法。3.中西医对高血压治疗的认识高血压病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儿童与年轻人极少发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年轻时元气充足,足以控制阳气的升降。一般不会因大怒而阳气过度上亢,也不会因病理因素阻滞而导致阳气不降,且诸经络脏腑阴阳气血旺盛,亦没有功能的失调。以上诸多因素让身体保证一个完美健康的状态,不会出现高血压,也不会突然中风。之所以年老之后会突然中风,大家可以思考,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医:1.气虚血瘀,2气滞血瘀3.肝阳上亢等。西医:1.高血压,2。动脉硬化斑块脱落,3.心脏病心律失常等。 西医强调高血压病人必需服各种降压药,控制血压,预防中风的发生。事实是怎样的呢?服降压药真的可以不再中风了吗?我们可以去各大西医院的神经内科问一问这些高血压中风的病人,他们是不是天天在吃降压药。可以为什么还是会中风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降压药的实质。所谓的西医降压药,不过是常见的几种,或者是扩张外周血管,或者是降低周围动脉阻力,或者是促进水液通过小便排出体外等等。其即时降低血压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如果长期服用,则会产生毒的副作用。西药往往以降低血压为能事,不考虑元气的不足,也不管如何导致的阻滞,不分析血压升高的原因。单纯地降低血压,直接会导致人体上部的气血不足。这样的结果是今天服了降压药今天血压不高,明天不吃药,血压又上去了。这样就会永远也治不完高血压,永远要吃药,吃到死,不死不休。另一方面,就利尿剂来说,这是泄肾的西药。服了利尿剂后,病人普遍会肾气更虚。通过泄肾来降低血压,即是饮鸩止渴,其患无穷。短时不得不用也就罢了,如果长期应用利尿性降压药,会严重损害肾气,导致肾气虚惫,百病丛生。比如常见的阳萎、耳鸣、性功能低下等等,都是此类药物所导致的恶果。当然,凡是都有利弊,中西医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过度的偏重某种治疗方法都会对预后带来不利影响。首先要去除不利因素,弄清高血压是原发还是继发很重要。急重症高血压西药还是要首选。慢性高血压可以偏重中医药调理。中医治疗的关键是在整体观念的基础 上,辩证施治,虚者补之,实者泄之,舒肝解郁,平肝潜阳,引火归元是其根本。
七年之痒原来是幽门螺杆菌作怪! 冯爱平 主任医师 教授 武汉协和医院 皮肤性病科 发表时间:2015-03-02 20:54:13 到深圳南山医院才一个月,星期三的下午,我被特保中心的主任叫过去,说是有人预约挂我的号。我匆匆赶到那里,接待的是位20多岁的女孩,她说她患慢性荨麻疹有七年了,这么多年来很受折磨,特别是高中学习期间老犯病,吃些抗过敏药物就没精神听课,老打瞌睡,现大学快毕业,想了好多招都没用。想请我看看。 我静静地听她叙述着,心里盘算着这个病原因复杂,现在病人很多,很不好治,这个小女孩会有哪些可能呢? 望着她期盼的眼神,我笑着调侃道:你这是人生的“七年之痒啊!”,听我这么一说,她也笑了起来;气氛轻松了许多,我细细问了她的饮食习惯,有无什么病,做过过敏原检测没有,是否有胃病等,特别是否有打嗝或口出酸气等情况;在询问中,这位小女孩有些不解,这个病跟胃有什么关系? 我告诉她,幽门螺杆菌、肝炎病毒、链球菌、弓形虫和部分真菌等在体内的感染等与荨麻疹有关;一些人慢性荨麻疹与胃的关系可大呢,如果胃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念珠菌感染等,就会分解食物中的某些成分,产生有毒或刺激因子等物质或者影响胃粘膜的消化吸收,使大分子过敏物质通过胃粘膜等进入体内,引发持久的过敏,引发皮肤的风团,瘙痒等。有慢性荨麻疹的病人应该检查下有无幽门螺杆菌等感染。 听我这么一说,她忽然记起来:“我两个多月前体检,查过幽门螺杆菌,是阳性的,比值还比较高,可大夫说不要紧,我就没在意,原来与我的荨麻疹也有关呀。 我回应道:“你是因为专业的原因不懂,不仅与荨麻疹有关,即使没有这个病,你也应该积极治疗,这个菌还会引起胃炎、胃溃疡、胃癌、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紫癜等;与皮肤病有关的不仅是荨麻疹,还会引起过敏性紫癜;即使没有得什么病,也会在共同吃饭时传给他人,你应该去找消化科大夫开药治疗,用“三联疗法”,我先给你开些抗过敏的药物,你配合消化科药物治疗,过一段时间再来复诊。” 因四楼皮肤科门诊有病人,电话催我回去,我没有更多的交代,叫她去看消化科。 两周后的星期三下午,这个女孩到特保中心找我复诊,她告诉我说:“你开的药我没吃,因为我不知道两个科的药吃在一起会有什么反应,所以先吃了胃药;你的药我还放在家里。” 我好奇地问她:“那你荨麻疹还在发吗?”;她回答道:“奇怪,我把胃药吃了几天后,就没发荨麻疹了,难道真的与幽门螺杆菌有关?你说我还要吃你开的药吗?”。 这个意外的结果令我称奇,也很高兴,毕竟没有发疹了。我开玩笑地对她说:“当然不用吃了,你这是歪打正着,也可能把胃病治疗好了,荨麻疹也就好了,可谓一箭双雕,你太划算了,七年之痒离你而去,再去查查幽默螺杆菌还有没有------,回头告诉我结果” 她满脸高兴地走了。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自言自语地说:“难道慢性荨麻疹这么简单,这个病人就是幽门螺杆菌捣的鬼?” 为了弄清楚这深层次的原因,我晚上查阅了相关文献:原来1998年加斯巴里尼医生就发现,55%慢性顽固性荨麻疹患者胃内可查出幽门螺杆菌,经抗菌治疗消除幽门螺杆菌后,有81%患者荨麻疹不再发生。而且,这类病人体内往往存在特异性IgE 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可持续释放抗原,导致人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引起组胺释放;体内外研究也发现H幽门螺杆菌及其相关成分可能引起人体局部的微血管损伤和功能失调, 这可诱发或加重皮肤水肿或风团的形成。 有人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通过改变胃黏膜的通透性、促进组胺的释放、引起人体内的免疫功能紊乱、诱发机体体液免疫失去平衡、产生特异性抗幽门螺杆菌IgE 以及诱导嗜酸粒细胞有毒阳离子蛋白和碱性蛋白释放,进而引发慢性荨麻疹持续不断发生。 原来,研究幽门螺杆菌与荨麻疹关系的人很多,与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有关的幽门螺杆菌,有可能成为慢性荨麻疹的的幕后凶手。因此,患有久治不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应去医院检查胃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存在。如有,可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林霉素、甲基红霉素等。按照消化科的“三联疗法”进行正规的治疗,慢性顽固性荨麻疹患者或许能意外痊愈。
(信阳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摘要] 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了持久性痤疮的病因机制及治疗方法,认为对于此类痤疮不可囿于清热一法,当以温阳散寒、活血散瘀为法,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为宜。痤疮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往往伴随患者整个青春期,病程可达十余年。严重者可在面部产生瘢痕、结节,留下终生遗憾。在临床中常见一些女性患者,病情持久,常规治疗乏效,笔者观察了这部分患者的发病特征,并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就治疗体会做一分析,与同道探讨。1 病因病机痤疮,俗称“粉剌”,其发病原因多认为与肺胃热盛有关,常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而临床中常见一类女性患者,从青春期发病一直持续到成年,称之为“持久性痤疮” [1-2]。患者皮疹多以粉刺或者暗红色瘢痕为主,少见脓疱,或化脓后久久不能“出脓即愈”。形体瘦弱,面色暗淡无华,伴手足畏寒,大便艰难数日一行,月经衍期而量少。平素工作忙碌,精神紧张,夜不安寝,为保持身材而三餐失宜。正如扶阳讲记所言,将今人阳气耗损归结为:先天不足、嗜食生冷食物、误用苦寒药物、滥用抗生素、工作烦劳、房事不节、作息失序、心性因素等八方面[3]。《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职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明代著名医家马莳注曰“人当汗出之时,玄府未闭,乃受水湿,则阳气方泄,寒水制之,热郁皮内,湿邪凝结,遂为痤疿。又人有嗜用膏粱美味者,肥厚内热,其变生大疖。人于劳苦汗出之时,当风取凉,使寒气薄于玄府之中,始则为皶,(俗云粉刺)郁久则为痤,较皶则稍大矣。凡若此者,皆阳气不固使然也。唯阳气不固,则营气者,阴气也,营气不能与卫气相顺,而卫气逆于各经分肉之间,亦生痈肿之疾矣。”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亦有阳气,有阴气。阳气者,卫气也。阴气者,营气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阴在内,阳之守;阳在外,阴之使。”而阳气不足,则营阴淤滞,血腐肉败发为疮痈。2 治疗方法正因此类患者因多种原因导致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营血运行不畅而发为疮痈,故治疗当温阳散寒、清热消肿兼活血散瘀为法。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为宜。此方出自《金匮要略》, 由薏苡仁、 附子及败酱草组成。原方用治肠痈脓成、体虚邪恋。近代医家用本方治疗阑尾脓肿及体虚肺脓肿均收良效。方中薏苡仁破肿毒,利肠腑,涤湿聚,排痈肿,开气机。附子温通阳气,辛热散寒破结,与薏苡仁相伍,以除寒郁之邪,并畅达经气。败酱草功擅排脓破血,除痈肿,祛瘀止痛,与薏苡仁相合,祛湿以排脓,与附子相合通阳以消肿。又薏苡仁、败酱草均微寒之品,附子大辛大热之物,微寒不胜大热,故用薏苡仁、败酱草旨在祛湿排脓,更制附子热而不伤阴。附子与其相合,尽在通阳排脓消肿。诸药相合,以达温阳通经、化瘀消肿之效[4]。临床无论是西医抗感染治疗,还是中医清热解毒的常法施治,均易出现中阳受损、寒凝气滞、脾胃失运,如此则延缓病情,甚者使疾病缠绵难愈。而以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主治疗,妙在寒热并用,方中附子既顾护脾胃之阳,又可消除清热解毒剂寒凝冰伏之虞,故功宏效速 。3 典型病例王某,女,28岁,超市主管。病程3年,面部以粉刺为多,炎性丘疹消退缓慢,色暗红,其素体畏冷,终年手足欠温,月经迟少色暗,精神困顿,食欲不佳,夜梦繁多,大便干结二三日一行。舌淡苔白微腻六脉沉细。据其脉证,诊为阳气不足,湿滞瘀阻。故予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治之:薏苡仁30g,败酱草30g,熟附片10g,当归10g,赤小豆30g,金银花10g,连翘10g,蜈蚣1条,生牡蛎30g。7剂水煎服。本案加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蜈蚣攻毒散结,当归、赤小豆活血利湿通络。生牡蛎重镇安神,滋阴潜阳,软坚散结。药后患者诉大便转畅,睡眠好转,部分皮疹消退,以此方再进7剂痤疮基本平复,瞩口服附子理中丸以善后。4 讨论痤疮之为病,中医多责之肺胃热胜,治疗常以清热解毒为大法,也常常每能奏效。但本病往往伴随整个青春期,反复发作。对于常法治疗乏效,尤其是女性持久性痤疮患者,需仔细追问病史了解其饮食起居,既往患病经过,辨其体质,确为阳虚者,以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治之每能获得良效,不可囿于清热一法,而重伤中阳,导致病程缠绵,变证丛生。参考文献[1] Maneschi F,Noto G,Pandolfo MC. Androgenic evaluation of women with late-onset or persistent acne [J].Minerva-Ginecol, 1989, 41(2):99-103.[2] 王建琴,曾仁山,唐绍生,等.迟发性或持久性女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 14(1):8-9.[3] 卢崇汉.扶阳讲记[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93-99.[4] 尚炽昌. 经方配伍用药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310-312.
结缔组织是人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之一,布遍全身及其它组织中。主要包括骨组织及骨髓、血液、淋巴、关节筋膜、毛发、津液腺体等。结缔组织的功能有支撑人体形态构造、运动、润滑、传输、调节、分泌、控制、保护等。【1】结缔组织病:因结缔组织布遍全身,不同部位的结缔组织病的命名则多按解剖学命名,很少说是结缔组织病的,而实际上都属结缔组织病的范围。病因则多数与连球菌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免疫紊乱有关,如风湿病。风湿病是人体最常见的一大类常见病和多发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按部不同又分肩肘腕髂髋膝踝;脊柱颈胸腰;类风湿等)、心肌炎、心脏瓣膜炎、肾炎、脑炎、红斑狼疮、血液病…等。【2】结缔组织病的治疗:由于结缔组织病的部位和脏器不同,且和免疫有关,因而治疗上虽有很大差异,但多有免疫药的应用。以风湿病为例,不论哪个部位的风湿都是结缔组织病,都是以留体和非留体类抗炎药为主,如激素类(留体)水杨酸氯灭酸布络芬等(非留体)这些药均有很好的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其它还有免疫抑制剂等。【3】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多根据病变的部位,时间,季节,病程,程度,年龄,挟杂症等进行辨证施治;常用的中药有蒿苯秦艽防风羌活独活川芎川乌草乌…等。
叙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本既为生来有之(遗传)后天之本既有维持先天之本的功能也有发展后天生理机能之重任!可见脾为后天之本之重要。脾是中医人体的重要脏器,脾的主要功能有 1 主四肢肌肉 2 主统血(统血运行于脉道)3 主运化(运化水谷消化吸收而升清降浊,即胃腸功能)等。可见脾为后天之本的重要。 脾在五脏六腑中(五行)属土,肝脏属木,木刻土,这里就说明脾受肝脏的影响,而肝脏的功能和属性是主藏血 主情志 主疏泻 喜条达 等,因而有肝郁刻脾之说。所以脾胃的健和养(健脾养胃)在于舒肝。 临床上最多见的是胃病:胃作为六腑中的水谷之苍,常有胀气 疼痛恶心嗳气吞酸(临床检查多有各类胃炎,胃溃疡,弯曲菌等)且常有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或久治无效,实属不知病在脾(脾胃相表里)在肝。
减轻致残率,即患病后防止再发病。1.防止栓塞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或突然剧烈运动时容易引起血管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的抗栓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比格雷,华法令等。2.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与预后。控制饮食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坚持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戒烟少酒,劳逸结合;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5g以内;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3.控制诱发因素(1)治疗高血压.对与有高血压的病人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资料表明,坚持长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可下降90%。因为高血压不仅加重心脏负担而且加快动脉硬化更易发生心脑血管病.(2)控制血酯.如果血脂胆固醇过多,容易造成“血液粘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人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血脂控制是服用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等。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3)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加快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就象汽车发动机不能将汽油完全燃烧一样,产生积碳而导致发动机无力和损害,糖在人体不能正常生物燃烧导致代谢紊乱,加速血管硬化,发生脏器损伤而出现身体乏力.因此治疗糖尿病,预防心脑血管病显得非常重要.4.进补要适度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荤素菜合理搭配.以新鲜蔬菜为主膳食中的动物油、肥肉和一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猪脑、猪肝、皮蛋、鱼子、蟹黄、鱿鱼、奶油等,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多量摄入会导致血胆固醇增加,促使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而植物性油脂含有的是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胆固醇、预防冠心病的作用。有数据提示,通过严格控制饮食中动物脂肪的摄入总量,降低饱和脂肪比例,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成分,可使血清胆固醇降低约10%,甘油三脂降低30%。人体的热量主要来源于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其中蛋白质多存在于动物类食物如瘦肉、鱼虾、禽类、蛋类、乳类等,植物性食品如豆类及豆制品中含量也很高。脂肪多存在于食用油及肥肉中。碳水化合物多存在于谷类及根茎类蔬菜中。如放纵食欲,进食量超过了身体的热量需要,就会转化为脂肪积存体内,使人发胖,血脂增高,致生动脉硬化。中医格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的是经常饱食,会损伤胃肠功能,导致胃肠病的发生。还应看到,长期的饮食过量,体内的脂肪过剩,会使血脂增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要根据体重的不同,控制进食量。超体重者一定要减低热量.通常每克糖在人体的产热量是4卡,蛋白质4.3卡,脂肪9卡.轻体力劳动者每天应控制进热量在2000卡以内.心脑血管病的中医药防治中医在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病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依据;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病多属过食辛甘肥腻所致,脾虚湿胜,痰湿中阻;或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心血瘀阻,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等.信阳市中医院研制的"参红通脉饮"是治疗和预防动脉硬化的专用药,具有补气,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温经壮肾;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等.
简述心脑血管病一,心脑血管病的概念人体的血液循环是以靠心脏的收缩为动力,推动血液沿动脉血管流经组织器官以实现正常功能的重要基础.而以心脑血管的功能最为重要.因此,心脑血管的功能直接关系到生命与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年龄的提高是中老年必须重视的问题.而且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资料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服用可靠药物长期防治脑中风的患者与停药的患者相比,复发率要降低80%以上,死亡率降低90%以上。长期用药超过三年以上的患者80%以上无复发危险,极少数轻复发!心脑血管病的原因一遗传性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就是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造成的,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因此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根腐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它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功能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二后天性的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加上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泌抗氧化物酶(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力减低,导致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使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后沉积在血管壁,久之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产生心脑血管病。三疾病诱发性的: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2.血液黏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3.酗酒,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4.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5.糖尿病,糖尿病是心脏病或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其他,如肥胖、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长、性别(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种族、遗传等都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1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症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胸闷、心悸不宁、心慌气短,劳累或平卧后加重,;心率不齐;胸痛、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气紧、晕厥、虚弱、嗳气;胸部刺痛、固定不移、阵发性发作等;舌质紫暗、脉沉弦为主症的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2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中风的症状(包括脑血栓、脑栓塞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眼球转动不灵活;大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步态不稳;意识障碍;头痛头晕、耳鸣或者恶心呕吐等。心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规范化的程序,建议按循征医学模式到知名度高的医院或医生诊治/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无病防病发生;二级预防是为了降低再次发生的危险及减
眼皮跳,俗称眼睑痉挛,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不自主的眼轮匝肌痉挛和抽搐,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因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生理性的眼睑痉挛,往往是一过性的,间歇性的,发作时间短,跳动的程度弱,多半是因为用眼过度或者身体劳累,精神紧张,压力过大,青少年比较多见,长期睡眠不足,烟酒过度用量,生活缺乏规律,也容易出现眼皮不自主的跳动。病理性的眼睑痉挛,大部分是神经性原因也可能是由于眼内的异物,倒睫,结膜炎,角膜炎等引起,需要注意的是,当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眼皮突然跳动起来,无法控制短则数分钟,长则数星期。绝大多数的人只局限于上眼皮和下眼皮的跳动,但有少数人眼皮跳动则逐渐加重,或许从单纯上眼皮或下眼皮跳动发展为上下眼睑抽动、甚至发展为同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动。此时可提示为面神经疾患造成。若偶尔发生,不需要治疗,可以自愈,只需要闭眼休息,稍作眼部按摩或是治疗眼表疾病消除刺激因素自然就能恢复,如果一周后眼皮仍然跳,就应该到专业医疗机构的眼科进行诊治,如果是神经因素引起的眼睑痉挛,需要定期局部注射肉毒素来缓解症状。
门诊经常遇到家长因孩子眨眼而到眼科门诊就医的情况,首先要了解人为什么要眨眼。眨眼是一种人的本能动作,是眼部肌肉的正常生理活动。在感到眼干、眼涩等不舒服或紧张的时候,都会反射性的眨眼,这些都是正常的肌肉活动。眨眼是一种保护机制,保护眼睛避免异物、光线等的刺激,同时有保证泪液均匀分布保护角膜、避免眼球表面干燥,防止灰尘的损伤等作用。新生儿每分钟眨眼2次,长大后眨眼次数正常情况下会达到14-17次每分钟。如果眨眼次数大大超出这个频率则属病理现象。那么引起孩子频繁眨眼常见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干眼症 : 以前生活条件有限,电视看得少,小朋友干眼的极少,现在各种手机、游戏机、学习机及iPad,成为孩子的毒药。图像刺激,电视画面闪烁,变化速度快,不仅导致儿童视觉中枢过度兴奋,也使孩子瞬目减少,导致眼睛容易干,一段时间后就最终出现开始眨眼增多。闭眼休息就会改善,多和孩子接触互动,避免孩子和机器长时间交流。 2. 过敏性结膜炎 : 有些孩子眨眼具有季节性,而且同时经常揉眼,诉眼痒、异物感,有时可以看到粘丝样分泌物,滴抗生素类滴眼液效果欠佳。这种时候要高度怀疑过敏性结膜炎,若同时有打喷嚏、流鼻涕或是咽部痒感不适等症状时,基本可以确定。细心的家长还可以发现孩子眼皮里面有很多“小疙瘩”。这是孩子对接触的某些物质过敏引起来的,比如花粉、尘螨等,抗生素治疗不仅不会好转,有时还会加重症状。这时应该用抗过敏滴眼液,如色甘酸钠滴眼液或吡嘧司特钾滴眼液,严重者需局部使用激素类滴眼液,但需眼科医师给予处方,并临床密切观察。这时应避免孩子揉眼,可用冰水洗眼减轻症状。 3. 感染性疾病 : 如结膜炎、角膜炎等,可能与细菌、病毒或衣原体感染有关,多与孩子卫生习惯不好,经常用脏手揉眼有关。除了眨眼增多之外还有诸如:眼睛发红、发痒、分泌物增多、流泪等表现。细菌性炎症刺激引起的频繁眨眼,可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或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每日3-6次,还可用红霉素等抗生素眼膏涂眼,每晚1次。严重者可增加眼药水的次数至每1-2小时一次。如果是病毒引起的炎症,则使用更昔洛韦或安达芬滴眼液点眼,每天4次。一般无需全身治疗。不同的感染可能表现相似,家长若不能区分,最好还是到眼科就诊,请医生给予处方。 4、先天性眼睑内翻和倒睫: 部分孩子因为先天性的眼皮(医学上称为眼睑)内翻,或是肥胖造成睫毛倒伏在眼球表面,刺激角膜(黑眼球的表面)引起流泪。这种情况以下眼睑内翻最常见,细心的家长都能发现。治疗方面,轻者可将眼睑轻轻外翻至正常位置,用胶布贴在局部的皮肤上牵引固定,随着孩子身体的发育,眼睑内翻有望自愈。重者则需手术矫正。 5、眼疲劳性眨眼: 包括视力疲劳,如屈光不正,特别是远视、近视、散光未矫正造成眼睛视觉疲劳而引起的。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不断眨眼可以调整眼球曲率,使视觉清晰。这种情况应适当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告诉孩子看书和看电视、电脑的时间不宜过长,督促孩子做眼保健操,必要时验光配眼镜。 6、习惯性眨眼: 有部分孩子因为曾经有上述病因之一导致频繁眨眼的历史,通过治疗,在病因除去之后,仍然保留着频繁眨眼的习惯。还有的孩子由于平时不注意,喜欢模仿其他人频繁眨眼,结果形成习惯性的频繁眨眼。父母应及时提醒帮助孩子自我控制。 7、暂时性的抽动障碍症: 这种情况一般不用很担心,4%–24% 的学龄期孩童会有这一情况,眼部肌肉不自主的抽动,与刺激及压力等有关,学习或心情不舒畅。有时换个环境孩子症状就消失了,比如带他看医师时。这一情况一般会自己消退,大约1个月左右。如果孩子这一情况超过1年,又有易怒暴躁,性格变化如经常发出怪声,甚至骂人、说脏话等,这种情况医学上叫做儿童多动污言秽语综合征。这种疾病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应及时到儿科就诊,配合医生治疗,切勿训斥打骂孩子,需要逐渐诱导,耐心劝说。 总之,引起孩子频繁眨眼的原因较多,治疗也不同,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诊断和治疗。家长一旦发现孩子频繁眨眼,应该及早就医,以免疾病加重。只要及时发现和治疗,一般效果较好。 另外再介绍一些对眼睛有好处的食物,平时可以有选择性的给孩子吃一些。 1.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含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有胡萝卜、蕃茄、各种绿色蔬菜,以及动物肝脏、奶油、全脂牛奶、蛋黄等。 2.维生素B1:可由日常所食用的糙米、面粉及各种豆类中摄取。 3.维生素B2、B6的天然食物来源是动物的肝脏、牛奶、蛋黄、花生、菠菜等。 4. 维生素C:从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可以获得。 5.近视眼的预防需要从婴幼儿抓起。据科学家研究,近视眼的发生与身体里缺少一种铬与钙的微量元素有关。如果孩子吃大量的糖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会使身体里微量元素铬的储存量减少,吃了过多的烧煮太过的蛋白质类食物,会使身体里钙的代谢发生异常,造成缺钙。因此预防近视,除了注意用眼卫生外,还要培养孩子合理的饮食习惯,讲究营养卫生,少吃糖果和含糖高的食物,少吃白米、白面,多吃糙米粗面,少吃猪油,限制高蛋白动物脂肪和精制糖的食品的摄入,减少身体里铬的排出。同时,消除宝宝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多吃动物肝、蛋类、牛奶、虾皮、豆类、瘦肉、磨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