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上睑下垂:自出生后即可发现,表现为平视时受累,上睑位置低于正常,即遮盖角膜上缘超过2mm,重者部分或全部遮挡瞳孔。为了克服下垂的上睑对视线的遮挡,患儿往往抬眉、抬头视物,导致额部皱纹增加,眉毛抬高,甚至引起颈部肌肉或颈椎的畸形。如上睑完全遮挡瞳孔可能引起弱视。对于不同肌力需采用不同手术方式。下面为肌力很差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矫正双眼上睑下垂的患者手术前后的情况。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日益增多,糖尿病性眼病,这一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糖尿病性眼病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一种典型表现,可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视力,最终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定期散瞳检查眼底、综合控制血糖、药物保守治疗、激光治疗和玻璃体切除术。一、什么是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切割术是是通过切除浑浊的玻璃体或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促进视网膜复位。二、玻璃体切割术的适应症(一)严重不吸收的玻璃体积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导致玻璃体积血且长期不吸收,应尽早手术。(二)纤维血管膜形成合并局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玻璃体后脱离、反复出血后易行成局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物变形或视力下降到0.1以下时,提示黄斑附近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应尽快采取玻璃体切割术。(三)致密的视网膜前出血和黄斑前纤维膜存在于视网膜内界膜和玻璃体之间大量的积血较难吸收,形成大面积纤维膜的患者及早手术治疗。三、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办法(一)葡萄膜炎反应减少冷冻刺激,延长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有晶状体眼时延长散瞳药的使用。(二)高眼压减少硅油的使用,填充非膨胀浓度的气体。(三)术后再出血三个月不吸收的玻璃体积血,采用玻璃体腔灌洗,注意寻找再出血原因。检查房角和虹膜,新生血管常导致术后出血。(四)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多发生于全身情况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严格监测和控制血糖,可一定程度避免该症状的发生。四、玻璃体切割术的优点(一)玻璃体切割术采用局部麻醉,创伤小,安全性高,手术方式较成熟。(二)玻璃体切割术能极大地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症状,避免了由该病导致的失明或眼球萎缩的发生。(三)通过切除混着或机化的玻璃体、积血和纤维膜,既可清除细菌和毒素,又能恢复玻璃体腔内的屈光间质透明性。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zoretinopathy,CSC)是以黄斑部及其附近局限性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变,国内临床上常简称中浆。多见于青年及中年男性,多为单眼发病,有自愈和复发倾向。【症状】多为健康成年人,突然出现单眼视力轻度下降,视物变暗,视物可有变形、变小、变远的感觉,并有中央相对暗区,患者自觉在注视点中央有一团暗影,呈灰色或暗红色,偶尔为紫色或绿色,如反复发作,可遗留永久性视力障碍,但不会导致失明,眼部无明显炎症。【病因】1.发病原因:病因不详,常见诱因有吸烟,睡眠不足、紧张、劳累、情绪波动等,可能与血循环中儿茶酚胺升高、内源性或外源性皮质激素失衡有关。2.发病机制:中浆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缺血、感染、炎症、免疫反应及代谢障碍等学说,但都缺乏有力证据。【检查】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确诊中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激光治疗中浆的依据,活动病变时可见病变区内强荧光点随造影时间的延长而渗漏,强荧光点逐渐扩大或炊烟状。2、OCT检查:显示黄斑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出现液腔,即视网膜浅脱离。【诊断】诊断:根据症状,眼底表现及荧光造影改变,中浆的诊断不难。【治疗】60%~80%的中浆患者不用任何治疗3个月内可自愈,10%~20%患者3~6个月内可自愈,自愈后中心视力可恢复正常。1.药物治疗:无有效药物治疗,应消除可能的危险因素,待其自行恢复,禁止服用激素。2.激光治疗:距离中心凹500μm以外的旁中心渗漏点行光凝术治疗。【预后】中浆属于自限性疾病,3~6个月内不使用任何治疗大部分可自愈。多次复发、病程长的病例可有轻、中度视力减退、视物变形不消退,视功能不能完全恢复正常。【预防】平常要合理安排劳逸结合,避免诱发本病的诸多因素。患病后,也不必忧虑,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用脑及体力劳动,少看电视及书报。患者应定期复查,预防复发,如自觉有复发症状,应及早诊治。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少吃刺激性食物,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健康,对预防本病也有重要意义。本文系彭惠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第三届葡萄膜炎病友联谊会2015-10-06原创中华葡萄膜炎第一站全国葡萄膜炎病友联谊会作为葡萄膜炎患者交流互助的重要平台,已于重庆成功举办两届,第三届全国葡萄膜炎病友联谊会将于2015年10月16日于重庆隆重召开,在交流经验心得之余,全国各地多才多艺的病友们也将会奉上一台精彩的联欢晚会,诚挚邀请各方病友和眼科同仁的积极参与!第三届全国葡萄膜炎病友联欢晚会时间:2015年10月16日 晚19:00-21:00地点:重庆医科大学科技报告厅
揭秘黄斑裂孔1、黄斑裂孔是什么?黄斑裂孔是指黄斑中心全层神经上皮缺失(如下图),严重损害患者的中心视力。该病起病隐匿,患者表现为视力不同程度地下降,视物变形,其中央注视点为暗点。该病的患病率约占人群的3.3‰,其中以不明原因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最为多见(大约83%),常发生于老年女性。2、黄斑裂孔是怎么发生的?外伤、高度近视、囊样黄斑水肿、炎症、视网膜变性类疾病、黄斑前膜和日蚀性视网膜病变等均可能导致继发性黄斑裂孔,而黄斑区视网膜表面切线方向的牵拉是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人体的老龄过程中,由于玻璃体液化和发生玻璃体后脱离,使视网膜表面常残余部分玻璃体后皮质,由于这些残余后皮质中的玻璃体细胞发生增值,在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表面形成平行于视网膜表面的牵张力,最初发生黄斑中心小凹脱离,继而发生中心凹脱离,最终形成黄斑全层裂孔。3、黄斑裂孔的分期根据发病机制,Gass将特发性黄斑裂孔分为4期:I期:为裂孔形成前期,仅中心凹脱离,视力轻度下降,中心凹可见黄色斑点或黄色小环,约半数病例会自发缓解;II~IV期为全层裂孔。II期:裂孔400μm,呈偏心的半月形、马蹄形或椭圆形;III期:为400μm圆孔,II~III时玻璃体后皮质仍与黄斑粘连;IV期:已发生玻璃体后脱离。正常I期II期III期IV期4、发生了黄斑裂孔怎么办?近年来由于对黄斑裂孔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开展了用玻璃体切割的方法切除中心凹前的玻璃体皮质,促使黄斑裂孔闭合及裂孔周围视网膜浅脱离复位。手术适应症:A.明确诊断为II~IV期特发性黄斑裂孔,视力明显下降(0.05~0.4)、有明显的视物变形者。B.黄斑裂孔形成时间在一年以内,愿意接受手术者。在Gass对黄斑裂孔的分期中,I期黄斑裂孔并未形成全层黄斑孔,约1/2患者I期黄斑裂孔可自发缓解,所以多不主张对I期黄斑裂孔进行手术,对具有发展为全层黄斑孔的高危患者可慎重选择手术。
玻璃体为无色透明的胶冻状物质,充满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外包一层透明的玻璃体膜。玻璃体除有折光作用外,还有支持视网膜的作用。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四部分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共同特点是无色、透明,允许光线通过,故统称为眼的屈光装置。任何一部分的病变,均会影响视力,形成屈光不正,如近视或远视。而玻璃体积血,就会造成屈光介质血染而视物模糊。 许多病人最开始来医院主要是觉得自己某一只眼睛突然视力下降,视物血染,或者飞蚊症,这些都可能是玻璃体积血的最开始的表现,如果不引起患者的重视,很有可能会导致眼球不可逆的损害。一、病因:1、眼外伤:眼外伤是对眼球损害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患者对患眼的注意力较多,一般都会积极的求医,所以外伤引起的玻璃体积血漏诊及耽误病情的概率较小。2、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现在是一个多发病,而糖尿病主要的危害是微小血管病变。糖尿病眼底病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新生血管及渗出。新生血管非常不稳定,只有内皮细胞,而没有基底细胞及外周细胞,血细胞可以穿透新生血管,是引起眼底出血最主要的原因。一部分老年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而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并不会定期复查眼底,他们认为糖尿病不需要看眼科,这部分人就是最容易引起玻璃体出血,耽误病情的患者。3、其他如手术引起:脉络膜出血及自发性出血。二、临床表现:自发性出血常突然发生,可以是很少量的出血,多者形成浓密的血块。少量出血时,病人可能不易察觉,或仅有“飞蚊症”;较多的出血发生时,病人发觉眼前暗影飘动,或似有红玻璃片遮挡,反复出血的病人可自觉“冒烟”,视力明显下降。大量出血致眼底无红光反射,视力下降至光感。三、治疗:1.药物治疗:在大多数病例,玻璃体出血可自发吸收,一般加用口服止血药独一味胶囊、龙血竭胶囊,及静脉使用卡珞璜止血。一般应观察1个月,如果在这期间玻璃体混浊没有明显减轻,说明自发吸收缓慢或完全吸收的可能性较小。2.物理疗法:曾有报告用超声波治疗玻璃体积血,但实验表明,完全剂量的超声波无加速血液吸收的作用。3.手术治疗:(1)眼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早期玻璃体切除术,伤后1~2周内手术较为适宜,此期切除眼的血块和炎性产物,能避免血液对创伤修复过程的过度刺激,减少眼内纤维组织增生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机会,视力恢复的可能性较大。(2)对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导致的出血,如果一个月后玻璃体积血还未消散,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防止玻璃体积血机化,牵拉视网膜而引起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玻璃体内的血液弥散,颜色变淡,玻璃体逐渐变得透明。较多血液的吸收需要6个月或长达一年以上。在没有明显眼底病变时,视力可能完全或大部分恢复。在眼后段外伤合并大量玻璃体积血时,可能有半数的病人丧失有用视力。
1. 什么是黄斑前膜黄斑前膜是视网膜黄斑部的一种疾病,由多种原因导致黄斑部视网膜前形成了一层增殖膜,称为黄斑前膜2. 症状视力下降,看东西变形,闪光感等3. 如何确诊可进行眼底照相、OCT检查,可确诊黄斑前膜,部分患者需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4. 黄斑前膜的手术黄斑前膜可通过“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手术”进行治疗5. 治疗效果早、中期黄斑前膜患者,手术剥除黄斑前膜后,视力能逐渐提高,视物变形症状改善。若患黄斑前膜时间过长而不治疗,将对患者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此为近期由我手术的老年女性患者,术前OCT检查发现了右眼黄斑前膜(箭头所指的白色条带),中心凹消失,黄斑形态异常。术后第二天,再次复查OCT,发现黄斑前膜已全部剥除干净,中心凹结构重新出现,黄斑形态开始正常,患者视力明显提高。
如今,白内障摘除手术越来越普及,但不少人一样认为白内障手术是眼科简单手术,手术完就没事了。这使不少患者因为手术后没有很好地自我保护和家属护理不当而出现切口裂开、人工晶体移位等并发症。白内障手术后的护理可以从下面6个方面去做。1.白内障术后当天,尽量闭眼休息,减少眼球转动,除吃饭、上厕所外,一般都要卧床静养。特别要注意别碰撞手术眼,以免造成切口裂开、前房出血、眼压升高和人工晶体移位等并发症。2.白内障术后第2天,可以生活自理,但仍应以卧床休息为主。有的患者感到术眼轻微疼痛、流泪等,属正常现象。要避免揉眼和过度用眼。3.白内障术后应点抗生素眼药水,一日3~4次。若术中用缝线缝合切口,一般术后5天拆线,拆线后局部于睡前可涂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等,以预防感染。一周内术眼避免进水,以免造成感染。4.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容易便秘,因此白内障术后需要注意吃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便秘者术前、术后可用缓泻药或开塞露等,以防排便时用力过猛,使眼睛局部伤口出血和伤口开裂。5.心情开朗,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保证睡眠,预防感冒、咳嗽;咳嗽厉害时,要服镇咳药,以免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6.术后定期复查很重要。若出现眼睛疼痛明显、发红、看灯光有彩色光环,合并头痛、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如果无特殊不适,也应在术后1~3天、1周、2周、4周、3个月各复查一次;有屈光改变者,应配戴合适的眼镜。
巩膜外垫压术简称视网膜脱离的“外路手术”。部分不适合做玻璃体切除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可首选巩膜外垫压术,例如儿童青少年视网膜脱离、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裂孔位于视网膜周边的患者等。与玻璃体切除手术相比,巩膜外垫压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完整保留了玻璃体,避免了玻切术后的增殖反应,特别是在儿童青少年视网膜脱离中,减少了复发网脱的概率;2. 术后不需俯卧位,减少了患者的痛苦;3. 无需填充硅油,不需二次手术取硅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我们会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确定具体手术方式。若符合手术要求,我们一般首选巩膜外垫压术。若患者视网膜裂孔位置靠后极部,增殖较重,或合并白内障、玻璃体积血等,则首选玻璃体切除手术。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免费白内障手术重庆市职工医保:减免费用:手术费,检查费,眼科药费,门槛费,床位费。安装指定晶体免费,自选晶体支付相应晶体费用,每片晶体补助400至500元人民币。重庆市居民医保:在原报销比列为20-25%,每例手术补助800至1000元人民币。最终解释权归重医附一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