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系1904年由DeQuervain首先报告。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可有误诊及漏诊,且易复发,导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可得到痊愈。本病可因季节或病毒流行而有人群发病的特点。中医称之为“瘿痛”。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 甲状腺解剖解构图 诊断: 1、喉结两侧疼痛,肿大,压痛,可牵扯到耳后、头部。 2、伴发热。 3、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病史。 4、实验室检查:血沉升高;早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等。 5、超声异常可见不规则结节或者片区,如图: 6、 ECT摄锝率下降或消失: 饮食注意: 1. “发性食物”需要忌口,比如牛羊鸡肉及其腊肉,鱼虾蟹及其干货,不少人病情反复发作,与没有注意饮食有关; 2.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豆腐、新鲜蔬菜多吃; 起居注意: 1.规律生活,起居有常; 2.避免劳累; 3.注意预防病毒性感冒,感冒是引起复发的常见原因。
得了萎缩性胃炎迟早要变成胃癌吗?这是最常见的一个误解。可能得益于网络的普及,很多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会将之与胃癌划等号,因此而忧心忡忡。事实上,萎缩性胃炎只有极少数一部分可能发展为胃癌。只有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并且伴有中重度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才大大增加。所谓的萎缩是说胃缩小了吗?肠化与不典型增生是什么意思?萎缩并不是胃整个变小了,而是胃的粘膜层变薄了。肠化全称是肠上皮化生,通俗地说,就是胃粘膜细胞在长期的炎症刺激下发生某种形态上的变化,变得更接近于肠粘膜的细胞(必须切片化验,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不典型增生,又称为异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通俗地说,就是在显微镜下观察,胃粘膜细胞已经失去正常细胞形态,而接近于癌细胞的形态了(但还未变成癌细胞)。通常用「轻度、中度、重度」,以及「低级别、高级别」分别表示其接近癌细胞的程度。「慢性胃炎」有哪些种类?它们与胃癌的关系如何?临床上,通常将「慢性胃炎」分为萎缩性胃炎与非萎缩性胃炎,其区别在于是否存在胃粘膜固有腺体的萎缩。一般来说,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规律: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癌。发生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是进展到胃癌的最后一步。据统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胃癌的机率约为 0%~23%,高级别者约为 60%~85%。胃炎症状重,是不是说明炎症严重,发生胃癌的可能性就大?不是。胃炎患者常会出现上腹胀、上腹痛、早饱、反酸、嗳气等症状。但症状的有无与轻重往往与胃炎的内镜下表现及显微镜下严重程度不符合。症状很重者可能胃炎程度很轻,而无症状者亦有可能进展至胃癌。慢性胃炎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原因较为复杂。最主要的因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烟酒嗜好,胆汁反流,自身免疫,某些药物等均可能造成胃粘膜损害,导致慢性胃炎。患了慢性胃炎,哪些因素可能加重病情?应该如何保养胃?多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较稳定。但反复或持续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均为加重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的潜在因素。水土中含过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微量元素比例失调、吸烟、长期饮酒,缺乏新鲜蔬菜与水果,经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和油炸食品,过多摄入食盐,有胃癌家族史,均可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风险甚至增加癌变可能。相应地,保养胃的主要方法就是清除幽门螺杆菌,祛除上述这些不良习惯。治疗胃炎有哪些药物,如何选用?治疗慢性胃炎的目的主要是两方面:减轻症状及减轻胃粘膜炎症。药物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抑酸药:抑制胃酸分泌,如「拉唑类」药物。主要用于减轻上腹痛、烧心、反酸等与胃酸有关的症状;促动力药:促进胃蠕动排空,如「吗丁啉、莫沙必利」等。主要用于改善胃胀、早饱、食欲不佳等症状;抗菌药物: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患者应间隔多久进行胃镜复查?综合考虑病情以及患者方便、经济性,根据不同情况应遵循如下随访时间:无肠化、上皮内瘤变者酌情随访复查;中重度萎缩伴肠化者 1 年复查胃镜一次;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 6 个月复查胃镜一次;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确诊后需立即进行手术或内镜下治疗,切除病灶。有没有什么药物可以防止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很遗憾,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肯定地逆转萎缩性胃炎或防止其发展为胃癌。比较有益的是,清除幽门螺杆可以降低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比例。有些研究认为,增加维生素 C、微量元素硒可能降低胃癌发生率。体内缺乏叶酸者,补充叶酸可能改善萎缩性胃炎,减少胃癌发生。
足弓高,怎么跑不快?还常跌倒怎么回事?—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MSN)不久前,一位妈妈带着8岁的男孩来小儿神经科门诊看病,诉说她儿子脚桥(足弓)很高,跑步总是跑不快?走路经常跌倒,几乎每条裤子膝盖都摔破了。说着拉起孩子的裤腿,见两个膝盖皮肤都是疤痕、乌青块。孩子妈妈疑惑地询问医生,听人家讲平足底跑步不快,参军体检也不及格,而我们孩子足弓这么高,也会那样,这是怎么回事呀?医生详细的询问了病史、家属史,孩子妈妈说孩子的爷爷、爸爸走路的步态与他很相似,也跑不快,走路也常会跌倒。医生接着仔细的给孩子做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发现这孩子小腿肌肉萎缩,呈“鹤腿”状。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出现手套袜子状痛、温、触及深感觉减退,局部皮肤呈青紫色,皮温低,足弓高耸,轻度爪形趾。行走时表现特殊的跨越步态,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腱反射减退。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较正常差。初步诊断该孩子得了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HMSN),建议转上海儿童国际医学中心小儿神经科进一步诊治,经会诊,腓肠肌活检示神经源性肌萎缩。确诊HMSN。HMSN又称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disease,CMT),是常见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周围神经系统单基因遗传病,其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隐性传及X连锁显性或隐性遗传。患病率约为1/2500。通常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四肢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感觉减退和腱反射消失,伴高弓足和脊柱侧弯等骨骼畸形。多数患者疾病进展缓慢,出现轻至中度功能损害,但不影响预期寿命。根据神经电生理学和病理学特征,迄今为止HMSN,的分子遗传学分型大致分为5型:基因大片段重复突变导致的(HMSNⅠ)型是最常见亚型,约占所有HMSN的50%;其次是HMSN X型,占10%∽15%。X性连锁显性遗传HMSN中,男女均可发病,男性患者只能将疾病传子不传女,男孩再发风险率100%。女性患者可将疾病传给子女,再发风险率50%。X连锁隐性遗传的HMSN研究尚无明确的结果。HMSN发病机制不明,通过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证实,已发现多种致病基因,这些致病基因在维持周围神经轴索、髓鞘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HMSN临床诊断依据:①儿童期或青春期出现缓慢进展的对称性双下肢无力;②垂足、弓形足,可有脊柱侧弯;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伴有感觉障碍;④常有家族史;⑤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经活检显示神经源性肌萎缩样改变。本患儿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目前尚无逆转HMSN病程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康复治疗、外科矫形手术、药物治疗等,以最大限度恢复独立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尽可能减少残疾的发生与发展为目标。HMSN传统的对症支持治疗康复治疗以改善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为基本目标。包括力量训练和拉伸训练以维持肌力、防止肌萎缩,以及适当的辅具(矫形器)以鼓励患者活动并提高安全性,同时嘱患者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增加运动负担。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改进体能、保持运动幅度、避免关节挛缩为目标。其中,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以近端未受累肌肉为主,如膝关节伸曲、髋关节伸展和外展等,以增加行走过程中对远端肌无力的代偿,改善运动功能。肌无力和关节挛缩导致的体能和行走能力下降常导致疲劳症状。因此,有氧运动训练如骑行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自我调整能力以降低跌倒风险。拉伸训练可以预防关节挛缩和维持关节活动度。由于足部畸形、足下垂和跟腱挛缩是HMSN患者最显著的临床症状,个体化矫形器可以提高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保持体位稳定、降低运动耗能量。药物治疗可用维生素类促进病变神经纤维再生,神经肌肉营养药有一定帮助。药物治疗可用维生素类促进病变神经纤维再生,神经肌肉营养药有一定帮助。针灸理疗按摩可增强肌肉和跟腱其伸缩功能。踝关节挛缩严重者可手术松解或肌腱移植HMSN家庭护理①腓骨肌萎缩症多有运动障碍,合并有肌肉萎缩,应加强肢体被动训练,可给予适当的按摩治疗,改善血液循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延缓肌肉萎缩。②本病足背屈无力,常呈高弓足、爪形趾、马蹄内翻畸形,使肢体站立不稳,易跌倒,采取各种措施预防骨折显得尤为重要。活动较少,有大便干燥,应多饮水,多吃纤维素食物,预防便秘。勿过度劳累,注意保暖③以感觉障碍表现为主者,有痛、温觉障碍,洗足时不能识别水温,防止出现伤烫。深感觉减退,感觉性共济失调,不能走黑路,尤其夜晚光线不足,易跌倒,应有人扶持。④心理护理:腓骨肌萎缩症多为青年人,肢体不能活动,病情常有进行加重,患者难以接受,本人及家属常出现心情低落,伴有焦虑与抑制情绪,对将来没有信心,应加强心理方面护理,鼓励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并配合医生治疗。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 小儿神经科 主任医师 王文光2018-08-01本文系王文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是一种存在于结肠癌、正常胚胎肠道、胰腺和肝内的一种蛋白多糖复合物。可广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也存在于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组织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 癌胚抗原是一个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它能向人们反映出多种肿瘤的存在,对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预后估计是一个较好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断作用不明显。1.哪些肿瘤可以出现癌胚抗原增高?大肠癌、胰腺癌、胆管癌、胃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膀胱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2.癌胚抗原增高就一定是恶性肿瘤吗?以下情况可以出现癌胚抗原高(假阳性):吸烟人群、妊娠期、糖尿病人、心血管疾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息肉、肾功能异常。3.当癌胚抗原升高,但查不出原因,该怎么办?临床上经常有一些病人癌胚抗原轻度升高,但进一步检查后仍不明确原因,该怎么办呢?一般如果升高不多,就可以短期复查,如果是恶性肿瘤的话,这个指标会持续上升,成倍上升。如果复查指标不升反降,或者不变化,那么一般不是恶性肿瘤引起的。4.除了观察肿瘤,癌胚抗原还有什么用?术前评估,术后检测肿瘤复发。如手术后6周,癌胚抗原不能恢复正常,往往提示肿瘤残留。如术后出现癌胚抗原持续升高,往往说明肿瘤复发。另一个就是放化疗的效果评估。
孩子一发烧,做家长的就非常紧张,生怕烧坏脑子,一天跑几次医院,最好马上能退烧,折腾自己也折腾孩子。家长们要明白,发烧只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用退烧药主要目的不在于降体温,而是让孩子感觉舒服。问题一:吃了退烧药还是反复发烧好几天一般来说,孩子反复发烧,持续3~5天都是正常情况。孩子发烧,绝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基本没有「特效药」,即便像流感这样有「特效药」的,主要也是降低并发症,而非「杀病毒、治流感」。好在病毒感染基本上有自限性,能够自己痊愈,关键还是要「熬病程」。3~5天的病程中,孩子会反复高烧,家长需要做的是以安全的剂量和频次给孩子用退烧药,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一般来说,退烧药吃5~7天,问题都不大。问题二:吃了退烧药孩子一直没退到正常体温首先我们要先明确,给孩子吃退烧药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体温下来,而是要孩子感觉更舒服一些。如果孩子体温很高,确实可能在吃完退烧药后降不到正常体温,但只要孩子精神状态能有好转,就达到了口服退烧药的目的。一般来说,孩子体温控制在38.5℃以下,就没有很大的问题,因此孩子没退到正常体温,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问题三:吃了退烧药没过多久体温又上升吃了退烧药,没过多久体温又上去,其实也很正常的。如果把孩子的发烧比喻成沸腾的开水,那么外来的病毒就是煮水的柴火,而退烧药则是一瓢凉水。柴火不抽,浇水止沸只能止一时。只有真正等感染控制了,孩子才能退烧。因此,「孩子吃了退烧药体温又上去」,其实很正常。有妈妈会说,这样烧了又烧,会不会烧坏脑子,烧出肺炎?这样的说法,明显颠倒了发烧与脑炎、肺炎的因果关系。不是因为发烧引起的脑炎、肺炎,而是脑炎、肺炎的引起了发烧。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用以下三种方法。·孩子精神状态不错:等到4~6小时后再给孩子用一次退烧药;·孩子精神状态糟糕:换一种退烧药物足量服用,但一定要把握好用药剂量以及时间间隔。·体温没有一点下降(比如口服退烧药后2小时,体温仍然在39~40℃以上,精神状态也不好):及时就医,排除一些严重的疾病情况,比如脑炎、肺炎等。吃了退烧药不退烧这三个方法可以参考1.增加散热·减少孩子的衣被;·多给孩子喝水;·如果孩子不排斥,给孩子洗个温水澡,水温控制在37℃左右,比孩子体温稍低,但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冷。2.单次用足退烧药的剂量按照孩子体重来换算,可以这样服用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最大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服用15 mg」,最大单次服用剂量不超过500 mg;·布洛芬最大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服用10 mg」,最单次服用剂量不超过400 mg。3.交替用药一般来说,我们不建议交替用药。如果单种退烧药物效果确实不好,孩子精神状态也很差,频繁、持续的高热让孩子明显不舒服了,可以考虑在口服退烧药后4小时更换另一种退烧药。交替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记录孩子每次用的药物、药量和时间,避免同一种退烧药服用间隔时间小于4小时,24小时内服用超过4次。交替用药虽然不推荐,但仍然比打退烧针安全。孩子体温的高低、发烧反复的频率、以及孩子对退烧药的反应,都不是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跟疾病严重程度也不成正比。孩子体温越高、反复越频繁、退烧药控制不了,也不能说明疾病越严重。即便孩子吃了退烧药后,看起来没有「药到病除」的效果,爸爸妈妈们也不必太焦虑。最后,还是想回到开头那句话:给孩子服用退烧药物,目的不在降低体温,而在于让孩子更舒服。一味寻求降低体温,选择用打退烧针、服用安乃近、激素地塞米松等快速退热却对孩子副作用大的高风险退烧方式,得不偿失。希望所有因为孩子发烧问题焦虑过或正在焦虑中的妈妈,不再因为孩子的体温而心焦,能够淡定从容地使用安全的退烧方式,陪孩子挺过发烧的那三五天。
1.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的标准?因每个医院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方法不同,所以阳性的标准略有差异,但多数》1:160为阳性指标。2.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就是得了肺炎吗?不一定。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的意义是本次生病感染的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而并非是感染了肺炎。感染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微生物。3.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时间如果临床上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建议抗体的检测时间为病程的5天后,最好1周后,因为早期抗体还没有上升。第一次抗体阴性,若高度怀疑,可以一周左右复查抗体。4.肺炎支原体感染很严重吗?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有发热,也可以没有发热,可以表现反复咳嗽,也可以一点没有咳嗽。可以引起肺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淋巴结炎,肾炎、嗜血综合征等多脏器多系统的损害,少部分人也可以表现为阴性感染,就是没有任何临床表现。5.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需要复查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在体内存在1~3个月,故临床症状好转短期是不需要复查的。6.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什么不用头孢类及青霉素类药物?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没有细胞壁结构,所以只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其有效,头孢及青霉素类对其无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阿奇霉素一天一次用药,一般用3天,停4天再用3天,故依从性好,为首选药物。7.肺炎支原体感染一定要输液吗?抗生素用药原则是能口服尽量口服,若发热明显、感染较重,可以静脉用药,病情好转后可以该口服。8.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疗程需要用药到咳嗽没有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阿奇霉素用药疗程,一般2个疗程可以了,一般用3天停4天为一个疗程。感染严重的也可以连续用药5天甚至7天再停药。部分病人因临床症状还明显,可以用到3到4个疗程。并不是以肺炎胸片是否完全吸收为标准。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以引起气道高敏性,导致慢性咳嗽,故并不是以没有咳嗽为停止用药的指征。
每年的秋冬季都是儿科疾病的高发期,今年尤甚,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轮番上阵,全国各大医院儿科爆满,无论是患儿、家长还是儿科医生们都被痛苦地折磨着。今天我们就先聊一聊关于儿童秋冬季胃肠炎的问题。(一)病因判断:孩子又吐又拉,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病因,即引起胃肠炎的罪魁祸首是谁,才能对症下药。胃肠炎的病因分为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的,感染性以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较为多见。秋冬季胃肠炎80%主要由病毒引起,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也可以是其他肠道病毒、呼吸道的病毒等,以及一些非感染性因素比如受寒、饮食不当等。轮状病毒胃肠炎主要侵犯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表现以腹泻为主,病程1周左右。诺如病毒胃肠炎以呕吐为主,病程只有2~3天,诺如病毒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两者均经粪-口途径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和物体表面而传播,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而致病。如何区分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胃肠炎,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大便常规,另外就是肉眼观察大便的性质,以及腹泻时的季节,病毒性感染的大便多数是蛋花汤样便或稀水便,也可以呈现白色,无腥臭味;而细菌性感染的大便为粘液便或黏冻血丝便,多数大便量少次数多。如果是一个病毒感染的肠炎,就不需要用抗生素,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话,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加重腹泻。(二)对症处理:接下来的针对呕吐和腹泻,该如何正确处理呢?通过观察大便性状及发病季节,家长可以初步判断是病毒性胃肠炎,病毒性肠炎并无特效药物治疗。家长们只需记住这16个字就好:“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喂养和合理用药”。 原则上是避免使用止泻药物的,比如氟哌啶醇,原因是因为它有抑制胃肠动力的作用,增加病菌繁殖和毒素的吸收。孩子的精神状况可以,只有轻度脱水,不必马上去医院就诊,可以先口服OTC药物,比如胃肠黏膜保护剂和肠道益生菌、口服补液盐等。如果呕吐频繁可以暂进食进水4小时观察,让肠道休息,若不再呕吐了,可以喝少量水,之后少量多餐稀饭或烂面条。人工喂养的孩子若每次喂奶后就腹泻,考虑病毒性肠炎后继发乳糖酶缺乏,可换喂无乳糖奶粉,或口服乳糖酶,2周左右转换为原来的奶粉。口服补液盐III的正确使用方法为:一包兑温水250 ml,切记不可一次兑半包。以丢多少补多少为原则。于每次排便后,2岁以下儿童,给予50-100 ml;2-10岁儿童,100-200 ml;更大年龄的儿童和成人,愿意喝多少就给多少。使用杯子少量多次喂液体。若患儿呕吐,等10分钟再喂,但喂时应慢一些。口服补液盐需从腹泻一开始就使用,直至腹泻停止。(三)家长学会判断病情轻重及及时就诊指证家长学会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脱水以及胃肠炎相关的并发症就至关重要。如果有中重度脱水的话,就必须补液,严重的还要纠正酸中毒、低血钾等。家长可以根据精神状态、尿量、眼窝的凹陷度、口唇干、哭时眼泪、口渴程度等判断脱水程度。此外病毒性胃肠炎可以引起心肌损害、中毒性脑病、肠套叠等,故孩子一旦出现精神软、面色差、思睡、尿量少、呕吐剧烈、不吃补液盐、哭时泪少、阵发性哭吵等应该及时就诊。几个常见的门诊问题01问:“孩子拉肚子这么厉害,为什么查大便都是正常的?”答:大便常规的目的主要是明确孩子的腹泻是细菌性肠炎,还是病毒性肠炎,甚至是真菌性肠炎。如果大便常规提示白细胞、红细胞、真菌均正常,但是孩子腹泻明显的,那我们考虑为病毒性肠炎,这对后续用药有指导性作用。02问:“孩子拉肚子好几天了,挂针都挂了两天了,怎么还不止啊?”答:孩子常见的是病毒性肠炎和细菌性肠炎,如果是病毒性肠炎的话,疾病本身具有自限性,如现在流行的诺如病毒,一般2~3天就可以自愈,而轮状病毒肠炎的自然病程在3~8天,感染后1~3天会有大量病毒自大便排出,最长可达6天,如果强行止泻的话,不利于病毒排出,反而影响预后。如果是细菌性肠炎的话,两天的抗生素治疗肯定是不够的,可以在治疗后复查大便常规进行对比已判断治疗效果。03问:病毒性肠炎得过一次就有终生免疫力?错。患过轮状病毒或若如病毒后,身体一般会在感染后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一般免疫力维持时间不长,可能再次感染,因此依然要注意卫生,增强抵抗力,防范再感染。 04问:轮状病毒肠炎孩子补锌治疗是为了增加食欲?错。补锌治疗是所有急慢性腹泻的标准治疗,补锌不是为了增加孩子食欲,而是考虑到锌能影响免疫功能、小肠结构或功能、腹泻期间上皮修复过程,补锌是可促进肠粘膜得快速修复,防止腹泻复发。一般补锌治疗10-14天。05问:病毒性胃肠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吗?可以。继续喂养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预防患儿可能出现的营养不良的发生。少量多次的进食一直持续到疾病恢复后两周。此时,不适宜进食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生冷、高糖食物,不宜添加辅食。如果可以,妈妈们可以适当给予含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预防维生素A缺乏。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在儿科门诊中发生率极高,是小儿腹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临床工作中判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标准究竟如何?需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怎么处理?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后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这些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不但许多临床医生也对此存在诸多困惑,很多家长一听淋巴结肿大都非常恐惧。为此,本文就当前儿科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关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系列问题进行解惑答疑,避免过度治疗,希望对广大儿科临床医生及家长有所帮助。1.健康儿童能见到肠系膜淋巴结吗?可以。淋巴结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器官之一,儿童肠系膜本身就存在丰富的淋巴结,尤其是回肠末端及回盲部是淋巴结分布的主要部位之一。同时,儿童时期是淋巴系统增殖的活跃时期,故健康儿童腹部 B 超检查是可以见到肠系膜淋巴结的,但其淋巴结最大长径一般小于 1.0 cm。2.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是什么?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多为反应性肿大,常见于肠道及肠道外疾病或感染等,比如我们所说的最常见的“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以及外界刺激如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等。多数孩子表现为一过性脐周腹痛,能自行缓解。在原发疾病控制、外界刺激因素消除后,这种肠系膜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与肿大就会恢复正常,因此,这种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肿大多是可逆性的,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淋巴结肿大原因。3.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但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在一个切面内肠系膜区域显示 3 个以上淋巴结,最大淋巴结长径>1.0 cm,短径>0.5 cm,长径/短径>2 可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而国外多数学者以最大淋巴结长径>2.0 cm,最大淋巴结短径>1.0 cm 作为标准,显著高于国内标准,可能与人种差别有关。4.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具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②影像学检查有淋巴结肿大的证据;③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排除其他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如儿科常见的阑尾炎、肠套叠及其他少见疾病如淋巴瘤等 。由此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绝对不是同一概念,也就是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不一定就是肠系膜淋巴结炎。5.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后都需要抗菌药治疗吗?由于肠系膜淋巴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病情具有自限性,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等,而由细菌感染引起者实际较少,故是否使用抗菌药需依据具体病情确定。如果有细菌性感染的明确依据可以考虑抗菌药治疗,但对大部分病毒性感染患儿是无需使用抗菌药治疗的。6.如何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的思路一般首先考虑与常见病鉴别,如阑尾炎、肠套叠、过敏性紫癜等。其次,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其它少见病因也不容忽视,如淋巴瘤、肠结核等。阑尾炎、肠套叠等急腹症患儿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的辅助检查,与肠系膜淋巴结炎鉴别不难。不典型的腹痛型过敏性紫癜鉴别较难。也有淋巴瘤、肠结核等相对少见疾病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惨痛教训,需引起广大儿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对于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经过规范的抗菌药物治疗以后复查肠系膜淋巴结没有明显好转,需要重新评估诊断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尚未发现的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因,除了需要寻找肠道病变外,肠道外疾病引起淋巴结肿大也需引起重视。小结临床上腹部 B 超见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不一定就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由于儿童期是淋巴系统增殖的活跃时期,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无症状淋巴结肿大是反应性的而无需特殊处理;由于大部分肠系膜淋巴结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并且具有自限性而无需特殊干预,部分考虑细菌感染者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对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患儿,临床需注意寻找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包括肠道疾病与肠道外疾病。经过规范治疗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若腹痛未缓解,肿大的淋巴结无回缩甚至增大者需要重新评估原有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2018-02-07 钱红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所以我来介绍一下关于这个疾病。以下是临床工作中病患最常问的问题:1.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怎么回事?百度给的定义是: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我想说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老化,就像皮肤有了皱纹一样自然。如果50岁以上的人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那么这个是自然衰老的过程,但如果30岁的人出现萎缩性胃炎,那么就是疾病状态了。也就是萎缩性胃炎的程度和年龄相符合那就不是病,但如果超越年龄了,那就是病。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在短期内会转变为癌。2.萎缩性胃炎会很快变癌吗?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规律: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癌。发生上皮内瘤变(有些地方会称为异型增生)是进展到胃癌的最后一步。事实上,萎缩性胃炎只有极少数一部分可能发展为胃癌(大约为 1%)。只有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并且伴有中重度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才大大增加。据统计,肠上皮化生观察1-10年的癌变率1.7%,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胃癌的机率约为 0%~23%,高级别者约为 10%~83%。看了这组数据,你大概可以松一口气了吧。3.萎缩性胃炎是如何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最主要的因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烟酒嗜好,胆汁反流,自身免疫,饮食结构,遗传,年龄,某些损伤胃粘膜的药物等均可能造成,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饮食结构的话,高盐、油炸、腌制、霉变、过夜食品易导致及加重疾病,另外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可减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程。4.萎缩性胃炎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什么?l注意饮食:高盐、油炸、腌制、霉变、过夜食品易导致及加重疾病,可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l定期复查胃镜(可看第5点)5.胃镜多久进行复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属于轻中度可两到三年复查胃镜;属于重度可一年复查胃镜。如果出现癌前病变:异型增生轻度或者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则需要半年至一年复查胃镜一次。中重度异型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需要进行微创手术了。6.肠化是怎么回事?“肠化”全称是“肠上皮化生”,通俗地说,就是胃粘膜细胞在长期的炎症刺激下发生某种形态上的变化,变得更接近于肠粘膜的细胞(必须切片化验,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我在损害因素下的一种进化,或者说是保护,只是这个状态发生癌变的机会会比正常粘膜高一些。7.异型增生、低级别瘤变、高级别瘤变是怎么回事?异型增生、低级别瘤变、高级别瘤变这些词都是癌前病变,往往都是显微镜下看到的诊断。以前我们用异型增生,现在病理科医生用瘤变,说法不同,但实际是一个情况。就目前来看,这些情况还不是癌,但有较大的机会将来会变成癌,有时我会称它们是癌的“表兄妹”。这些情况是需要密切关注复查,部分就需要内镜微创手术了。8.萎缩性胃炎有特效药吗?很遗憾,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肯定地逆转萎缩性胃炎或防止其发展为胃癌。比较有益的是,清除幽门螺杆可以降低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比例。 有些研究认为,增加维生素 C、微量元素硒可能降低胃癌发生率。体内缺乏叶酸者,补充叶酸可能改善萎缩性胃炎,减少胃癌发生。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超过10%。手术治疗后,静脉曲张复发率也很高,据国外权威统计,复发率达20%~30%,因此临床经常有患者咨询手术后该如何护理,才能降低复发的风险,顺利康复。那么,静脉曲张术后,患者应该如何进行康复呢? 运动方面,一般建议患者术后两周内活动不要过频,可每半小时活动一次,每次不超过5分钟,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两周左右拆了绷带后穿医用弹力袜,可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此时活动量可以逐渐增加,但是也要避免剧烈运动,一般像跑步、爬山、游泳等,在术后过了两个月才可以进行。 饮食方面正常饮食就可以,但是要注意避免辛辣刺激,因为辛辣刺激的食物对血管内膜也会有一定的刺激。 平时还要注意,以下动作或者习惯会增加复发的风险:首先是长期站立(此时人腿部静脉内压力较大,最容易得静脉曲张,像教师、售货员、厨师等尤其要注意);其次是长期坐着不活动,因为坐着的时候小腿肌肉是放松的,同时腿部弯曲,血液回流没有站着通畅,也容易得静脉曲张;再就是过度锻炼,特别是强度非常大的体育锻炼,比如跑马拉松、大强度的健身房活动,会造成血管的负担加重,容易增加静脉曲张的风险。预防静脉曲张复发,具体做法有: 1.久站或久坐30~45分钟后,可以坐着或站起来活动10~15分钟。 2.可以把腿抬高,比如躺在床上,脚底下垫一个枕头或者坐着的时候把腿跷高一些。 3.穿医用弹力袜。医用弹力袜对静脉曲张患者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一种保护。但是,它的穿着是有一定讲究的。 ◎如何穿:建议早上醒来后未下床前,把脚抬高几分钟让腿部血液充分回流,然后再穿上弹力袜。穿的时候首先把脚后根的位置对正,膝盖部位注意别打褶,到小腿的弹力袜一般要提到膝盖位置,长筒弹力袜要提到大腿根部。如果穿的时候还是很费力,可以选择专门的助穿器,把弹力袜翻过来,扣在助穿器上,然后袜子一直往下翻,翻到脚后跟的位置,再把脚伸到助穿器里,顺着大腿往上提,可以很容易穿到膝盖的位置。 ◎如何脱:脱的时候直接把弹力袜翻过来褪到脚后跟的位置,脚后跟用力脱下来。 ◎如何保养:①手洗,不能用洗衣机洗。不脏的话不用洗,因为医用弹力袜是橡胶材料做的,洗得越多磨损越大;②要用温水洗,滚烫的水对弹力袜的弹性有影响;③用肥皂或碱性洗涤剂清洗,不要用含软化剂的洗涤剂,比如金纺等,软化剂对弹力袜的弹性有影响;④洗后在屋子里阴干,不要在太阳下晒或在暖气上烤,否则会破坏袜子弹性。 4.游泳。 5.快步走、慢跑等低强度体育锻炼。 6.可以热水泡脚,但水温不要超过45℃。同时注意不要连腿一起泡,热胀冷缩会加重腿部的静脉曲张。 尤其要注意的是,针灸放血法不可取。有患者在曲张的部位扎针放血,把腿上淤积的血液放出来,暂时可使胀的症状减轻,曲张似乎也有所缓解,但其实疾病没有任何减轻,放完血之后,局部伤口反而容易发生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