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俗称“蛋蛋”,男孩子特有。有时候孩子家长无意间触摸到了小宝宝的隐私部位,咦?好像缺了点什么。仔细摸一摸,“蛋蛋”怎么少一个?怎么只剩蛋皮儿了?紧张的宝妈宝爸急忙带到医院,一看、一摸,这是“隐睾”啊!隐睾,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降至阴囊。分为睾丸下降不全(真性隐睾)、异位睾丸。
到底尿床可不可怕?有哪些知识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呢?儿童遗尿症是指孩子5岁以后仍存在日间或夜间小便不能自控,尿湿裤子或床铺的现象。绝大多数(90%以上)的儿童遗尿属于功能性的,即由于遗传因素加上对孩子排便训练不当造成的。一般来说,这一类型的遗尿尽管病程较长且顽固,但只要治疗方法得当,坚持治疗终能获得好转或治愈。只有少部分的遗尿是由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泌尿系统的器质性疾病造成的,如脑肿瘤,癫痫,糖尿病,尿崩症,尿路感染,尿路畸形等,这部分遗尿属于继发性遗尿。经常有焦虑不安的父母来到医生门诊,咨询有关孩子尿床的问题。有一位妈妈,她的宝宝才3岁,因为孩子每晚都要尿床一次而非常焦急。她也问了不少孩子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家长,得到的回答是没有几个小朋友还在尿床,因此大为紧张。另外,令她越想越忧心的是她自己小时候也尿床到将近15岁,回想小时候那种每天洗被单,为此事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场景,简直不堪回首。那么到底尿床可不可怕?有哪些知识是家长们应该知道的呢?什么是儿童遗尿症?儿童遗尿症是指孩子5岁以后仍存在日间或夜间小便不能自控,尿湿裤子或床铺的现象。但是,家长们必须注意的是,这个5岁并不是绝对的。比如有的孩子在5岁之前曾经出现过半年以上完全不尿床,而后又出现了尿床,那么不管这个孩子超不超过5岁,他的遗尿极有可能是病理性的了。这个道理就如同一个孩子已经学会了走路,后来又不会走路了一样,已经得到的能力丧失了就必定有潜在的病因存在。识别遗尿症的信号(症状)有哪些?遗尿症的孩子在临床上的表现千差万别,有的孩子每天尿床,有的一周才1-2次;有的孩子遗尿量很大,有的才尿湿一点;有的孩子尿床后仍保持熟睡,而有的孩子尿湿后即可醒来;还有的孩子不仅晚上尿床,白天还尿湿裤子。遗尿症中,有部分孩子存在便秘,遗粪现象。多数遗尿症的孩子白天喝水少,排尿少,而晚上喝水较多,排尿也较多。值得注意的是,遗尿症的孩子中有更多的人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脾气差,性格内向,或多动自控力差,学习障碍,肥胖等。另外,夜间睡觉打鼾的孩子,出现遗尿的比例更高。以上所提到的这些症状,都可能与遗尿症有关,家长必须引起重视。引起儿童遗尿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孩子遗尿父母不必过分紧张,因为绝大多数(90%以上)的儿童遗尿属于功能性的,即由于遗传因素加上对孩子排便训练不当造成的。一般来说,这一类型的遗尿尽管病程较长且顽固,但只要治疗方法得当,坚持治疗终能获得好转或治愈。只有少部分的遗尿是由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泌尿系统的器质性疾病造成的,如脑肿瘤,癫痫,糖尿病,尿崩症,尿路感染,尿路畸形等,这部分遗尿属于继发性遗尿。如果真存在这些病因,带孩子到医院就诊遗尿专科专病门诊均可以查出。出现哪些情况就该及时就医? 一般看什么门诊?一般孩子超过5岁还尿床,就应该及时就医,因为遗尿持续时间越长,对儿童造成的心理损害越大,特别是大龄儿童。如果孩子的遗尿属于在年龄较大时突然发生,更应引起重视而马上到医院就诊,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是脑、脊髓、肾脏、膀胱或内分泌系统的病变造成的。另外,特别要注意遗尿症的伴随症状,如不仅遗尿还同时出现尿频、尿痛,多饮,口渴,消瘦,头痛,呕吐,抽搐,腹痛,腰背疼痛等症状,更是警示有其它严重疾病的存在,应该迅速就医。对于遗尿的孩子,家长最好带孩子带孩子到三级儿童医院遗尿症专科,但若出现以上所提到的伴随症状,也可带孩子到神经科,肾脏科或内分泌科就诊。带孩子就诊时,家长怎样向医生陈述孩子的病情?家长如能有意识地收集孩子病情信息,对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大有裨益。家长需要留意以下方面:孩子的遗尿何时开始,是否完全停止遗尿半年后又发生,遗尿的频率怎样,是否伴有白天尿湿裤子,遗尿量有多少,是前半夜尿还是后半夜尿,是否存在其它一些伴随症状,遗尿后能否立刻醒来等等。另外,对于家族中是否存在遗尿的情况也要充分了解,以便医生能够准确判断。对于需就医的情况,家长如何有效参与孩子排尿障碍的治疗呢?在遗尿症的治疗过程中,家长的积极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为对于占绝大多数比例的功能性遗尿症来说,不仅仅是依赖药物治疗,更需要大量的行为功能训练。夜间排尿控制技能的获得,犹如一个人从不会游泳到学会了游泳一样,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大量的训练。家长要与孩子一起树立信心,不断地鼓励孩子,并听从医生的指导,采用科学的功能训练方法,并结合药物治疗,一步一步克服遗尿症这个生活中的障碍。
胎儿通过脐带与母体的胎盘相连,脐带根部和胎儿腹部正中连接处称为脐,俗称肚脐眼,中医称之为“神阙”。脐带内有脐静脉和脐动脉(和胎儿内的血管相连接),以及卵黄管(和胎儿的小肠连接)、脐尿管(和胎儿的膀胱连接)等结构.这些结构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和断脐后,或闭塞、或纤维化、或消失,最后仅残留一皮肤瘢痕凹陷。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出生1-2天后自然干瘪,3-4天开始脱落,10天以后自行愈合。如果胎儿脐部发育过程异常或有残遗结构的存留,就会形成各种畸形。如果出生后脐部护理不当,细菌会生长繁殖,引起脐部炎症。脐部护理很简单,每天用棉签沾75%的酒精后,在脐部自内向外成螺旋形擦拭1周,共2次,把一些分泌物、血痂等脏东西擦拭干净;再用干棉签擦拭一次;早晚各一次;洗澡后或被大小便污染后更应如此处理。这样连续消毒7-10天,如果没有红肿、渗出物可以停止消毒。但一个小小的脐部,疾病多达10余种。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肚脐流水(黏液)的新生儿和小婴儿,其中许多被诊断为“脐茸”, 许多家长不知道脐茸是什么,下面就详细说一说。如果肚脐表面可看见一肉芽样组织,外表颜色稍红,很象一小块外表湿润的粉红肉,一般约米粒到黄豆粒大小,位于肚脐中央,分泌物不断,碰之,有时流少量的血性物,则考虑为脐茸。由于它隐藏在脐窝内,加上许多家长根本就不敢动宝宝的脐部,所以只看到孩子肚脐有分泌物,却从来未见过脐茸的真面目。 实际上用消毒棉签轻轻撑开脐部皮肤凹陷、擦去分泌物,即可见到发红的脐茸,它大致有几种形态:①米粒状,体积约绿豆大小,平铺于脐的中央;②蒂状,色红,肿物上大下小,靠近脐处变细;③粗大,色红肿物较大,直径有时超过0.5厘米,且根部无变细改变;④合并其它情况,如窦道或瘘。使用普通外用药物脐茸不会消失,对蒂状脐茸可以丝线结扎,米粒状脐茸可以局部破坏加反复医用酒精擦拭,粗大的脐茸多需要手术,有合并症的脐茸一般需住院检查和治疗。其他一些脐部疾病,如刚出生时,如脐部有一包块,表面有一层透明膜包绕,透过这层膜可以看到肠管、肝脏等组织,则考虑为脐膨出,这时则需要及时送到专科医院就诊。如出现肠管外露、则需使用消毒纱布覆盖后再用保鲜膜覆盖一层紧急送医。脐带脱落后,如脐部反复有渗液,棉签从脐部正中心可插入1cm左右,则考虑脐窦可能,是卵黄管发育异常的一种,此时可增加局部消毒次数,消毒时注意棉签需插入窦道里面旋转棉签消毒,这样效果更好。当脐部出现反复渗液、消毒后未见好转、周围皮肤发红或脐部可见大便、小便样物质流出,另或脐部可见肠管样鲜红组织,需警惕脐肠瘘或者脐尿管瘘的可能,需至专科医院就诊。宝宝逐渐长大,当哭吵时脐部可见一凸起物,表面皮肤完整,这是脐疝,一般2岁以内不需特殊处理,随着宝宝生长发育、脐部肌肉慢慢增厚绝大部分可自愈。
关于隐匿阴茎是否需要治疗以及治疗时间,应该说是根据小朋友包茎的严重程度、是否伴有包皮炎等症状、家长对隐匿阴茎以及手术的认识决定手术的时间。如果包茎程度严重,小朋友排尿包皮口鼓包、尿线歪斜、或反复包皮感染等,在小年龄就可手术(我个人认为最早一般1岁左右即可手术,以利于小朋友阴茎发育,同时减少以后的心理影响)。实际上,如果是非包茎(包皮可上翻)的隐匿阴茎,不需要手术,这类隐匿阴茎主要是由于局部脂肪堆积引起,随着阴茎的发育,外观隐匿可改善。需要手术的其实是隐匿包茎,这种类型由于包皮无法上翻,有影响阴茎发育的潜在风险。手术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包茎,改善阴茎发育条件,只不过由于同时阴茎外观短小,如单纯进行包皮环切或环扎手术仍可能造成阴茎外观问题,甚至有些小朋友并非由小儿泌尿外科医师手术,包皮切除过多,反而影响阴茎生长,因此,隐匿阴茎手术在解决包茎的同时进行包皮整形,改善阴茎外观条件。这类手术建议应由有经验的小儿外科医师主持。
肠套叠小儿肠梗阻的最常见的原因,那么什么是肠套叠呢?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进入远端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俗称“肠子打结”,大部分情况小肠钻进大肠里了。也有小肠套进小肠的。还有小肠套叠后又套进大肠的。本病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幼儿肠梗阻的首位。 那么肠套叠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来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原发性肠套叠主要见于以下几个原因。(1)、饮食改变和辅食刺激: 婴幼儿期为肠蠕动节律处于较大变化时期,易发生肠蠕动紊乱,如增添辅食或食物性质、环境、气温的改变,肠管本身疾病如肠炎等诱发肠蠕动紊乱而引起肠套叠。(2)、局部解剖因素: 婴幼儿回盲部较游动,回盲瓣呈唇样凸入盲肠,当回肠蠕动发生异常时,即可牵拉肠壁形成套叠。(3)、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 引起回盲部集合淋巴结肿大因素:小儿腺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末端回肠集合淋巴结增生,局部肠壁增厚,甚至形成肿物向肠腔突起构成套叠起点,加之肠道受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刺激,蠕动增强,导致发病。(4)、免疫反应不平衡因素: 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1岁以内,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时期,肠壁局部免疫功能易破坏,蠕动紊乱而诱发肠套叠。继发性肠套叠多因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肿瘤、肠壁血肿、梅克尔憩室、肠囊肿翻入肠腔,牵带肠壁作为起点而引起肠套叠,发病率约占2%~5%。肠套叠有哪些临床表现: 肠套叠根据套叠的部位不同分为小肠套叠和回结型套叠,一般的小肠套叠没有特殊症状,只有阵发性腹疼,往往套叠不深,大部分可以自行缓解,少部分继发性小肠肠套叠可能会发展到完全性梗阻,需要手术治疗。最常见的是回结型套叠,主要有以下几大症状:典型的肠套叠临床表现往往有以下四个早期信号:(1) 腹痛: 肠套叠可致腹部绞痛,表现为原先安静的患儿突然出现明显烦躁不适,可有全身强直。双腿向腹部屈曲,表情痛苦,症状突发突止;无法表达的小婴儿则出现阵发性哭吵,发作间隙表现正常或安静入睡。(2)、呕吐: 孩子腹痛发作后,不久就会出现呕吐。呕吐开始为不消化食物如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接着可能有草绿色的胆汁,呕吐后可有全身扭动,屏气表现,严重时甚至吐出有粪臭的液体。(3)、 便血: 肠套叠初期,结肠蠕动增加,肠腔内压升高,患儿排出少量正常粪便,后期粪便中出现血迹,随之因肠缺血坏死而排暗红色血块或果酱样大便。(4)、 腹部肿块: 一般见于疾病的初期,当腹痛缓解、腹肌松弛时,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右上腹部摸到像腊肠或香蕉一样的肿块。肿块略有弹性,表面光滑,稍稍可以活动,这是诊断孩子肠套叠最有价值的体征。对于不典型的肠套叠,可能会只出现腹疼,而呕吐、血便,等症状早期可能都不明显,给早期诊断也带来一定困难。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辅助的检查方法来明确是不是得了肠套叠。肠套叠有哪些治疗办法 治疗上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空气灌肠复位疗法。两种方法都由各自的适应症,一般尽量采取非手术的方法。如果患病不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无明显腹胀可采用灌肠疗法。如果早期发现的话,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在95%以上,非手术治疗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对于患病超过2天,或者虽然不超过两天但一般情况不良,有严重脱水、腹膜炎、高度腹胀表现,或多次复发性及小肠套叠者,只有采用手术治疗。相对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创伤大,住院恢复时间长,费用高等弊端。怎样预防肠套叠的发生: 肠套叠因无明确病因,于好多因素可能有关系,因此也没有特别好的预防办法,主要是要做到早期发现,早起治疗,不要造成严重并发症。可以做到的是平时饮食卫生,合理添加辅食,有感染性疾病尽早治疗。如小儿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等症状,及时就诊。
新生儿红臀亦称新生儿尿布皮炎,是新生儿常见和多发的皮肤病。表现为肛周、臀部、会阴部皮肤发红集散在斑丘疹和疱疹,皮肤糜烂和渗液严重者可蔓延至男婴的阴囊、女婴的大阴唇、大腿内侧、腰骶部。极易发生感染,引起皮肤溃疡。 根据有关报道,新生儿红臀发生率为14%[1]。新生儿臀红发病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新生儿红臀是腹泻引起的并发症,主要由于大小便后未及时擦洗,尿液被粪便中的细菌分解产生氨,使患儿臀部长时问处于湿热状态,从而导致肛门周围及尿布接触部位发红、糜烂、渗液等。长时间尿布未更换,孩子长时间接触浸湿的尿布,是红臀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由于新生儿本身皮质层薄,防御功能差,容易发生感染;新生儿沐浴后,在未擦干的皮肤处拍上爽身粉。爽身粉遇潮后形成块状。新生儿皮肤皱褶,爽身粉块状阻碍皮肤水分的挥发,严重刺激皮肤而导致红臀。 ③由于新生儿生理性腹泻,大便次数太多,刺激太多。臀部护理时用力过大而使臀部皮肤受到损伤。 新生儿臀红如果不及时治愈,即有可能导致感染甚至患败血症[2]。 因而,对新生儿臀红的早期干预护理非常必要。 早期干预护理方法:每天给新生儿洗澡水温在38—40度。尤其需要注意清洗干净患儿皮肤皱褶处及臀部。洗澡后给予基础护理,用护臀膏均匀涂皮肤皱褶处及臀部。给予使用棉质、透气性能好、吸水性强的纸尿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好室温,室内温度在18—22℃,早产儿在24—26℃,湿度在55%—65%为好。入暖箱患儿,根据患儿体重及日龄,调节好箱温,使患儿体温保持在适中温度。每2小时更换一次纸尿裤,如腹泻患儿大便次数较多时应大便后及时更换,每次更换尿裤后,用温水擦洗或用不刺激皮肤的湿巾轻轻擦洗,之后用吸水性好的纸巾轻沾吸去水分,为防止机械刺激引起红臀,切记动作轻柔,不可用力擦拭。然后用护臀膏在新生儿的会阴区、腹股沟区,后臀区及男患儿的阴茎下及阴囊下部轻涂抹均匀,最后穿纸尿裤,纸尿裤边缘整理平展,松紧适宜。更换尿布时,给予患儿翻身一次,侧卧或俯卧,使患儿臀部不持续受压。 新生儿红臀一般分为3度,仅局限于部分皮肤潮红为Ⅰ度;出现局部皮肤潮红,有皮疹并向周围蔓延为Ⅱ度;局部皮肤破溃疡为Ⅲ度,一般会伴发真菌或细菌的感染。 已发生红臀的护理方法对潜在发生新生儿红臀的患儿,及时评估皮肤情况,保持臀部皮肤干燥,不被污染,及时更换纸尿裤。评估患儿大便情况,对于大便稀、次数多、含奶瓣的患儿应用止泻、助消化、调节肠道活性菌的药物应用,并在臀部轻轻涂抹护臀膏。对于Ⅰ、Ⅱ度红臀患儿,使患儿俯卧充分暴露臀部,持续晾干,期间注意保暖,然后外涂护臀膏。对于Ⅲ度红臀患儿可采取创面吹氧气,每次15min—30min,每天2-3次,吹氧后外涂护臀膏,继续保持臀部干燥清洁,同时,注意保暖。 实践证明,有效的早期干预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新生儿红臀的发生。护臀膏能在婴儿臀部表面形成一层油面保护层,能够有效地避免大小便的刺激,早期干预护理,预防新生儿红臀发生,从而减少患儿的痛苦,如不能有效及时的预防,只在红臀发生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工作被动,而且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期,从而给患儿增加痛苦,加重住院成本,增加护理工作量及医疗费用。
一、定义夜遗尿症(Nocturmal enuresis,NE)指5岁以上儿童睡眠过程中发生的尿失禁。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生长发育的慢性疾病。常见原因有遗传、泌尿系统功能发育不全、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如脊柱裂)、心理因素等,导致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或排尿反射弧发育延迟或障碍所致。(1) 遗传因素:父母双方均遗尿,子女发病率77%;父母有一人小时候遗尿,其子女发病率约为44%。(2) 膀胱容量小:超过50%患儿膀胱容量小。(3) 睡眠过深:遗尿儿童晚上都睡的很深,叫也叫不醒,即使叫醒了,往往也是迷迷糊糊,尿了床也不知道。由于睡的太深,以至于大脑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因而发生遗尿。(4) 心理因素:黑夜、恐惧、受惊、压力大等因素可导致孩子遗尿。(5) 排尿习惯训练不当:孩子使用尿布时间过长,使孩子不能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二、分类(1) 按症状分:1.单症状性(MNE)是指儿童除夜遗尿外,没有任何下尿路症状和膀胱功能障碍病史;2.非单症状遗尿(NMNE)是指儿童除夜遗尿外还伴随有下尿路症状(LTU)。(2) 按病史分:1.原发性(PNE):NE患儿从末持续停止夜间尿床超过6个月,无明显相关疾病如神经性疾病等;2.继发性(SNE):持续停止夜间尿床超过6个月再次发生夜间尿床。三、诊断(1) 询问病史:阳性家族史:多种遗传方式共存:是否存在便秘,大便失禁与便秘存在,为存在脊髓异常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迹象;明显深睡眠;难以叫醒或叫醒后神志不清;夜间多尿;发育延缓;动作笨拙;感觉异常;说话晚;白天尿失禁,尿急,尿等待。(2) 体格检查:检查会阴区感觉,有无畸形,脊柱四肢检查。(3)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细菌培养,排除尿路感染。(4) 腰骶椎平片:重点鉴别有无隐形脊柱裂。(5) 尿动力学检查:自由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测定。(6) 静脉肾盂造影:重点鉴别输尿管异位开口。四、治疗(1) 膀胱训练:每日一次让孩子锻炼尽可能时间长的憋尿。可以扩大膀胱容量,锻炼尿道括约肌的制约能力。(2) 警铃疗法或定时晚上遗尿发生前叫醒排尿,促进正常排尿反射的建立。要在患者完全清醒下排尿。如果警铃报警后遗尿症患儿能够觉醒,并较配合地起床排尿,就给予奖励。(3) 药物治疗:1.使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如合用氯酯醒或联合应用副交感神经阻滞和拟交感神经药物,如654-2和麻黄素;较大儿童胆碱能受体阻滞剂(托特罗定15mg/d);2.影响尿量的药物,如抗利尿激素脱精氨酸或弥凝等(去氨加压素DDAVP200-400ug/晚,po或20-40ug/晚,鼻喷);3.盐酸甲氯芬酯(0.1g,fid)又叫氯酯醒,遗尿丁等。4.其他类似药物如健脑素等。(4) 中药或针炙治疗。(5) 如果治疗1年仍未治疗成功,则考虑为膀胱内梗阻或神经源性膀胱。需要进行尿动力学和泌尿系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