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况下,胃肠道的血管极其丰富,进食后因消化与吸收的需要,心输出量增加,腹腔脏器处于充血状态。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坏死的心肌没有收缩力,心功能很不好,在此基础上如果饱餐,会引起一系列反应: 一方面心脏输出量增加可加重心脏负荷; 另一方面过饱使胃膨胀,横膈上移,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 同时还可引起胃冠状反射,使冠状动脉收缩,血供减少,心肌进一步缺血缺氧,加重心肌的功能不全; 更有甚者,因饱餐后迷走神经兴奋而致窦房结节律性减低,可引起心跳停止。 基于以上原因,饱餐后沐浴的危险性就更大了,因为入浴后全身小血管扩张,使心脏和脑部更加缺血和缺氧,极易造成猝死。
对于任何一位心绞痛患者来说,心绞痛的出现无疑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大家更加的重视心绞痛,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心绞痛的危害有什么 心绞痛危害不容忽视 1、心绞痛的危害会使得血液中的某些胆固醇,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渗入冠状动脉的血管壁内并堆积到一定程度,血管的管径就会变小,影响心肌供血。斑块堆积多了,就发生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如果冠心病处在较为稳定的状态,心绞痛的发作就会比较有规律。一旦心绞痛患者的这种规律发生变化了,如发作的次数增加且程度加重;在以前不出现心绞痛的活动量时发生了心绞痛,心绞痛的危害甚至是不活动的时候也发作;或者使用以前能够缓解的方法不能缓解了,说明冠心病进入了不稳定的状态,即不稳定型心绞痛。 3、突然发生严重的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跳过慢或过快,血压降低、呼吸困难,意识丧失,部分心绞痛患者可能突然死亡。严重的心绞痛的危害会导致难以纠正的血压降低或心脏破裂;即使度过危险期,也可能再次出现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 心绞痛的症状要早发现 心绞痛疼痛的范围往往是一片,患者通常用一个握紧的拳头放在胸部中间或稍偏左侧来表示疼痛范围。 疼痛常常不局限于胸部,还常放射至颈部前方喉头等处,并感觉到脖子像被人勒住了。疼痛时还向左上肢尺侧、后背放射,向左肩、左手内侧的三个指头以及腿部放射。 心绞痛常常是慢慢开始,起初隐痛较轻,数分钟后可达高潮。 心绞痛疼痛持续3-4分钟,最长15分钟。心绞痛可因情绪激动或劳累而诱发。因体力活动所诱发的心绞痛,在停止活动后数秒钟内即可消失。 心绞痛发作时不宜平躺,平躺时下肢血流回心血量增多,心脏负担加重,而使心绞痛加剧。患者宜半卧位休息。饱餐常可诱发心绞痛,而且往往在进食30分钟内发生。喝冷水、醉酒、吸烟时也可加重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医认为本病由于饮食不节、七情内伤、肾气不足等原因造成。其中,饮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采取合理的膳食制度,对冠心病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避免进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及含有大量胆固醇的食物。 对冠心病人来说,食物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可以经常食用的食物,像鲤鱼、瘦牛肉、鸭肉、鸡肉、鲫鱼、瘦羊肉、瘦猪肉、甲鱼、兔肉、海蜇、牛奶、蛋白、大米、面粉等,这些食物每 100克中含0. 1克以下胆固醇; 第二类是可吃可不吃的食物,如腰子、肚子、虾、蟹、牛心、猪肉、鸽肉、猪排等,这些食物每100克含0.l-0.15克胆固醇; 第三类是高胆固醇食物,每100克中含1.0-1.5克胆固醇,有牛脑、蛋黄、鳗鱼、羊肝、猪肝、牛肝、奶油、牛油、猪脚、肥鸡肉等,这类食物应忌食。 二、总热量不宜太高,对糖类要加以限制,40岁以上的肥胖体型者,要减肥,限制总热量。 三、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如瘦肉类、鱼类及豆类蛋白要经常食用,以供给必需的氨基酸,牛奶最好用去脂牛奶。每日不超过半磅。 四、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因其含维生素C、钾、镁等元素,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五、每顿饮食避免过饱,避免进食高脂肪,以减轻心脏负担。 六、忌烟酒茶。 总之,冠心病人饮食应清淡一些,食用植物油,少吃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冠心病病人食物选择 冠心病病人在选择食物时,应注意选择一些脂肪*胆固醇含量较低,而维生素、食物纤维、有益的无机盐*微量元素较多的,并有降血脂、抗凝血作用的食物。具体可从以下几类食物来选择。 1.可以随意进食的食物: ①各种谷类,尤其是粗粮。 ②豆类制品。 ③蔬菜,如洋葱、大蒜、金针菜、绿豆芽、扁豆等。 ④菌藻类,如香菇、木耳、海带、紫菜等。 ⑤各种瓜果。
首先,冠心病患者日常饮食一定要清淡,要低脂肪饮食,平时要注意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等。平时应多吃新鲜蔬菜,以及水果、黑木耳,或者是豆制品;还可适当吃一些瘦肉及鱼类。日常生活中如果有条件,可以多喝绿豆汤以及莲子汤、百合汤或者是菊花茶、荷叶茶等饮料。 其次,冠心病患者应注意限制食盐的摄入,要低盐饮食,要保证每日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做菜是可以适当以酸味为主,以醋代盐或者少放盐,醋也能降血脂,有利冠心病;能生吃的尽量生吃也可减少盐的使用;使用有强烈风味的菜品摆脱盐的依赖,比如洋葱、西红柿等。 第三,冠心病患者应注意规律饮食,要控制体重,切忌暴饮暴食,尤其注意晚饭不宜吃得过饱。因为暴饮暴食可使血脂、血粘度突然增高,同时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可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尽量多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保持大便通畅。 第四,冠心病患者应注意限制糖的摄入,糖类即指碳水化合物,它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摄入过多可造成热量入超,在体内可转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并使血脂升高。因此,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摄入量,经研究证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于蔗糖,蔗糖高于淀粉。故提倡进食复合糖、控制精制糖:选用淀粉,糙米、玉米等植物纤维多的食物,少进食单糖,如蔗糖、果糖。 第五,冠心病患者应戒烟限酒,要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因烟、酒有损健康,过量饮酒会增加心脏负担、升高血脂水平,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吸烟会增加血压中有害物质,从而损坏血管内膜,导致斑块增大和不稳定,甚至容易破裂而发生心肌梗死。所以具有吸烟和饮酒习惯的冠心病患者也要注意戒烟、限酒。
心肌梗死是为心肌输送血液的冠状动脉,随着动脉硬化不断加剧而引起血管明显变窄,或由于血拴堵塞血管而导致血流中断,血液中的氧和血浆里的葡萄糖、脂肪酸、维生素、激素、矿物质等物质不能运达中断前边的心肌,造成了部分心肌缺氧,能量不足,细胞坏死。 俗话说:“少吃饭一口,能活九十九,多吃一口饭,身体受损害。”此话不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曾不止一次地听到和看到,有的心肌梗死病人,由于经不住家人或亲友的"好心"相劝和美味佳肴的引诱,多吃了几口就再次诱发了心肌梗死甚至死亡。还有的病人饱餐后即去沐浴,结果洗浴不久便倒于浴室,虽经积极抢救也无济于事。这是为什么呢?在正常情况下,胃肠道的血管极其丰富,进食后,因消化与吸收的需要,心输出量增加,腹腔脏器处于充血状态。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坏死的心肌没有收缩力,心功能很不好,在此基础上如果饱餐,一方面心脏输出量增加可加重心脏负荷;另一方面过饱使胃膨胀,横膈上移,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同时还可引起胃冠状反射,使冠状动脉收缩,血供减少,心肌进一步缺血、缺氧 。而加重心肌的功能不全;更有甚者,因饱餐后迷走神经兴奋而致窦房结节律性减低,可引起心跳停止。基于以上原因,在饱餐后沐浴危险性就更大了。因为入浴后全身小血管扩张,使心脏和脑部更加缺血和缺氧,所以极易促成猝死。
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方法。尤其是患者症状发作时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还能够发现心律失常。不发作时多数无特异性。心绞痛发作时S-T段异常压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不稳定型心绞痛多有明显的S-T段压低和T波倒置。 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表现:①急性期有异常Q波、S-T段抬高。②亚急性期仅有异常Q波和T波倒置(梗死后数天至数星期)。③慢性或陈旧性期(3~6个月)仅有异常Q波。若S-T段抬高持续6个月以上,则有可能并发室壁瘤。若T波持久倒置,则称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冠脉缺血。 2心电图负荷试验 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对于安静状态下无症状或症状很短难以捕捉的患者,可以通过运动或药物增加心脏的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通过心电图记录到ST-T的变化而证实心肌缺血的存在。运动负荷试验最常用,结果阳性为异常。但是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禁忌。 3动态心电图 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分析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此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运用于监测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 该方法可以观记录到患者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心电图的变化,如一过性心肌缺血导致的ST-T变化等。无创、方便,患者容易接受。 4核素心肌显像 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以及某些患者不能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时可做此项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负荷试验,则可提高检出率。 5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心脏形态、结构、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是,其准确性与超声检查者的经验关系密切。 6血液学检查 通常需要采血测定血脂、血糖等指标,评估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临床中以心肌肌钙蛋白为主。 7冠状动脉CT 多层螺旋CT心脏和冠状动脉成像是一项无创、低危、快速的检查方法,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冠心病早期筛查和随访手段。 适用于:①不典型胸痛症状的患者,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或核素心肌灌注等辅助检查不能确诊。②冠心病低风险患者的诊断。③可疑冠心病,但不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④无症状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筛查。⑤已知冠心病或介入及手术治疗后的随访。 8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成像技术 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技术,可以更好的观察血管腔和血管壁的变化。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 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指征为:①对内科治疗下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以考虑旁路移植手术;②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治疗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①生活习惯改变: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②药物治疗:抗血栓(抗血小板、抗凝),减轻心肌氧耗(β受体阻滞剂),缓解心绞痛(硝酸酯类),调脂稳定斑块(他汀类调脂药);③血运重建治疗:包括介入治疗(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后也要坚持长期的标准药物治疗。 对同一病人来说,处于疾病的某一个阶段时可用药物理想地控制,而在另一阶段时单用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需要将药物与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合用。
俗话说的好,生命在于运动,适当运动对于预防冠心病有着重要意义。有氧运动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的调节能力,改善心肌营养,增强心脏工作效率,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减轻冠心病对健康的威胁因素,但超过心脏负荷的剧烈运动是不可取的,不仅起不到预防冠心病的作用,甚至有加重病情的可能。运动固然对冠心病病人有好处,但运动不当,给冠心病病人带来的危害也屡见不鲜。因此,冠心病病人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均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加上运动可有诱发室颤的危险,因此,对于心绞痛发作3天之内,心肌梗死后半年之内的病人,不宜做比较剧烈的运动。 2、运动前不宜饱餐。因为进食后人体内血液体供应需重新分配,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而心脏供血相对减少,易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心绞痛。 3、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的运动。 4、运动时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5、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因为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6、运动后避免吸烟。有些人常把吸烟作为运动后的一种休息,这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运动后心脏有一个运动后易损期,吸烟易使血中游离脂肪酸上升和释放儿茶酚胺,加上尼古丁的作用而易诱发心脏
冠心病病人应如何对待吸烟和喝酒、咖啡及茶? 1、吸烟:目前,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研究表明,吸烟危险人体健康,对冠心病病人则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有此恶习者要坚决戒掉。烟内所含的尼古丁可刺激血管发生痉挛,同时可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诱发心绞痛。据报道,一位41岁男性,在连续吸烟20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国外也有研究发现,吸1支烟可减寿12分钟。吸烟既是公害,又是私害,应予禁绝。 2、喝酒:大量喝酒可刺激脂肪组织分解,形成大量的脂肪酸,使肝脏合成的前β-脂蛋白量急剧增高。同时前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在血中分解速度减慢而加重脂蛋白血症。以前有研究发现,喝酒可诱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但80年代末期的研究认为,少量喝酒,尤其是低度酒,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因而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冠心病病人即使患有心肌梗死,也可饮低度酒,喝酒量以1天不超过50克为宜。 3、喝咖啡: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可刺激血脂及血糖增高。1杯咖啡中约含咖啡因100毫克~150毫克。有研究发现,长期习惯于喝咖啡者如1天喝2杯以上,其血胆固醇水平及冠心病发病率,比不喝咖啡或每天喝1杯以下者明显增高。另外,喝咖啡可使体重增加。即使喝咖啡量很小,也可引起血胆固醇百分比比例失调。因而主张,高胆固醇血症者最好立即停喝咖啡。即使血胆固醇水平正常的健康人,也应尽可能地将咖啡摄入量降到最低限度。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咖啡味道多好,都不如饮白开水对身体有利。 4、喝茶:茶叶中所含的茶碱、维生素C和鞣酸对身体有益。我国按传统制作的茶叶,所含咖啡因 甚少,有助于消化,并有利尿作用。因此,只要不影响睡眠,一般是可以喝茶的。但也应尽量避免喝浓茶。
冠心病的症状 大部分患者仅根据病史即可做出明确的诊断。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有四个基本特征:疼痛部位、疼痛与运动的关系、疼痛特点和疼痛持续时间。 1、疼痛部位 典型的心绞痛位于胸骨后,可以向胸部两侧、两上臂(左侧常见)以及颈、胯部放射,也可向背部放射。最常见的是,疼痛始于某一部位,仅向胸部中央放射。 2、疼痛与运动的关系 多数情况下,运动时心肌耗氧量增加会诱发心绞痛,休息后疼痛缓解。有些患者有静息性心绞痛。情绪变化有时也可诱发心绞痛的发作。 3、疼痛特点 尽管常常把心绞痛描绘为疼痛,但部分患者常将胸部不适描述为压迫感或压榨感。 4、疼痛持续时间 体力活动诱发的心绞痛通常在停止活动后1-3分钟内自行缓解,在非常剧烈的活动后可以持续10分钟以上。情绪激动诱发的心绞痛,其缓解时间要慢于体力活动诱发者。 冠心病的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不能完全肯定或排除冠心病。即使在心绞痛非常严重的患者,静息心电图正常者并不少见。对于存在心肌梗塞或心脏传导障碍,心电图对于诊断有帮助作用。 2、负荷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 负荷心电图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约为70%,特异性约为90%。负荷心电图对于证实无症状缺血、预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和随访疾病的治疗及进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3、动态监测 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要低于负荷心电图,但可以显示运动时没有诱发的心肌缺血。 4、超声心动图 有助于评价心腔大小、左心室的局部和整体功能、有无室壁瘤形成及瓣膜的形态和功能。 5、心肌灌注闪烁成像 该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要高于负荷心电图。 6、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确诊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它是通过将一根很细的导管通过股动脉或肘动脉放入冠状动脉的开口,注入造影剂来准确的诊断是否存在冠心病以及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基本没有痛苦,已经成为诊断
冠心病日常护理 1、饮食调养:平日饮食宜清淡,尽量少食或避免高动物性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猪油、动物内脏、蛋黄、乳赂、黄油等;平日烧菜尽可能用植物油,食盐宜少,糖也少吃;食物以素食及豆制品为主,即多食素菜、水果、豆制品等;蛋白质的补充可食用瘦肉、鱼肉和蛋类。 2、生活调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在日温差变化大时,注意保暖。起居应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心境要平稳,万勿大喜大悲、忧愁郁闷。禁止吸烟饮洒。 3、控制体重:肥胖者要设法减肥,减少食物的总热能卡;不宜过多地饱食,并通过体力活动、锻炼来减轻体重,务使达到较理想水平。 4、温水浴疗:给左上肢做局部温水浴,水温从37℃开始,逐渐开始42℃,使局部末梢血管和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改善冠脉循环。 冠心病应该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方法,主要是根据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冠心病可以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某些药物也可以延缓或减轻冠状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积极控制引起血管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达到既完成了冠心病的治疗又起到预防的作用。 2、再灌注治疗 再灌注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采取办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 3、心脏移植手术 适用于冠心病发展至晚期,经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无法矫治、修复、疏导,出现顽固的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危及生命,估测一年内死亡风险极高,均应及早施行心脏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