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最新治疗方法(2017年) (原创) 好大夫在线 Yvette C. Terrie, BS Pharm, RPh US Pharmacist. 2016;41(10):HS-2-HS-7.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占所有肿瘤的1%,占所有恶性血液肿瘤的10%。 MM的男性发病率比女性稍高,而且非洲裔美国人的发病率为白人的两倍。MM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虽然MM是不可治愈的疾病,但仍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在过去的25年中,随着人们对MM生物学行为的深入了解,对MM的治疗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近15年来,批准用于治疗MM的药物显着改善了MM患者的预后。2015年,FDA又批准了用于治疗MM的四种新药 ,它们分别是:泛柔比星,ixazomib,elotuzumab和daratumumab,主要用于治疗复发性MM,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前言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的恶性浆细胞肿瘤,导致骨质破坏和骨髓造血功能衰竭[1] 。MM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包括:骨质的溶骨性损伤或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痛,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免疫功能低下和易发生感染[1-3]。随着疾病的进展,恶性浆细胞在骨髓中聚集,造成骨痛和骨折,并影响正常的造血细胞的生成[4-6] 。MM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占所有恶性血液肿瘤的10%[1,7,8]。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2016年,新发MM病例将为30,330例,死亡病例为12,650例[9,10] 。MM的男性发病率比女性稍高,而且非洲裔美国人的发病率为白人的两倍。MM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2%的MM病例发生在40岁以下人群中[11-13]。 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 虽然MM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但研究表明,MM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包括遗传背景、职业、环境因素、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增多症(MGUS)、放射线暴露、感染和慢性炎症[6,14-16]。此外,研究还发现,农业和石油化工行业人员的患病风险大大增加[6]。有研究表明,接触除草剂、杀虫剂、塑料、重金属和石油产品可能与MM的进展有关。EPILYMPH是一项大型研究,其结果于2012年发表,提示MM与从事农业、印刷和清洁材料制造工作之间存在相关性[18]。然而,大多数诊断为MM的患者并没有以上危险因素[6,9,17] ,可能还与患者的运气有关。 症状 MM的症状往往因人而异。在MM的早期阶段,大多数患者无症状。约20%的患者在诊断时仅存在轻度症状或无症状[19,20],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和骨痛[7,8 ,21]。在过去十年中,MGUS和冒烟性MM的诊断是基于缺乏器官或组织损伤的症状,包括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贫血和溶骨性损害(CRAB)[7,8, 22] 。2014年10月,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发更新了MM的诊断标准,增加了除了有典型的CRAB特征外,增加了三个MM的诊断标准:骨髓恶性浆细胞的百分比≥60%,血清游离轻链比≥ 100和骨质破坏直径大于≥5mm 的病灶>1[7,8,22]。75%的患者可出现贫血,表现为疲劳[21]。80%的患者可检测到溶骨性骨骼病变,其他常见临床表现包括高钙血症和血清肌酐水平升高[21,23,24] 。另外,约30%的MM患者是在常规血液筛查和其他与健康无关的偶然事件中发现的[9] 最新治疗进展 在过去25年中,通过深入了解MM的生物学,MM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虽然MM仍无法治愈,但它仍是高度的可治性。最新的治疗进展包括新药的开发和上市,以及不同的治疗方法探索,提高了患者的完全缓解和总体生存率[24]。MM的治疗策略包括诱导治疗、巩固和维持治疗。[24]诱导治疗阶段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肿瘤的负荷,以消除MM症状[24]。巩固治疗的目的是进一步减少肿瘤细胞在体内的残留,维持治疗为长期的治疗,目的是控制住残留病变,并最终达治愈的目的[24]。免疫调节药物(IMiDs)、蛋白酶体抑制剂(PSI)和最近批准的其他新型药物是治疗MM主要药物,许多临床试验仍在研究更新和更有效的靶向药物[24] 。IMiD是一组化合物,在功能和结构上与沙利度胺有关[25],它们具有抗肿瘤和增强免疫的特性,其作用包括抑制血管生成、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刺激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在过去15年中,随着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和来那度胺的批准应用,M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26,27]。其他新药包括:2013年批准的另一种口服的IMiD --Pomalyst(pomalidomide)和2012年批准的另一种口服PSl--Kyprolis(carfilzomib)。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仍然不能治愈MM ,几乎所有的MM患者最终将复发并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治疗[28]。2015年,FDA又批准了四种药物 - 泛柔比星,ixazomib,elotuzumab和daratumumab,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MM,为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新希望。 首先,在2015年11月,FDA同时批准了两种用于MM治疗的注射剂Darzalex (daratumumab)为人CD38单克隆抗体,Empliciti(elotuzumab)为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7(SLAMF7)抗体[28]。随后,还批准了另一种PSl,即Ninlaro (ixazomib),目前PSI 共有三种,他们分别是Velcade(硼替佐米)、Kyprolis和Ninlaro(ixazomib)[28]。最后,FDA又批准了第一种口服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抑制剂Farydak(panobinostat)[29],用于MM的治疗。 MM的治疗策略很多,但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都必须遵守个体化原则。[30]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射、自体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和辅助治疗。 MM的辅助治疗可能包括骨痛区域放射治疗,包括即将发生的病理性骨折或已经发生的病理性骨折的放射治疗。[9]二膦酸盐可用作对骨骼事件(即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手术和放射)的预防性治疗,包括初级和次级预防性治疗 [9]。双膦酸盐可有效治疗骨痛,降低MM复发率[9,31-33]。其他辅助治疗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皮质类固醇应用、手术的干预和血浆置换术的应用[9] 。MM没有一种标准的治疗方法,通常需需根据患者的年龄、一般健康状况、实验室和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症状和疾病程度来选择治疗方案[30,34]。 帕比司他(PANOBINOSTAT) 在2015年2月,FDA批准了帕比司他用于MM的治疗,帕比司他是一种口服HDAC抑制剂,主要用于复发/难治性MM 的治疗[29] 。特别是以前接受至少两种治疗方案的MM患者,包括硼替佐米和IMiD。帕比司他一般与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DXM)联合使用[35,36]。基于应用帕比司他后,MM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PFS)延长,加速了FDA审批过程[36]。研究发现MM细胞脱乙酰酶的过度表达与不良预后明显相关。因此,新药帕比司他用于治疗MM的前景令人鼓舞[37]。单独口服20毫克的帕比司他后,能迅速吸收,最大吸收高峰时间为2小时。[36] CYP450酶和非CYP酶都可能在帕比司他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但CYP2D6和CYP2C19的作用较小[36,37] 。帕比司他的主要代谢途径有氧化、还原、水解和葡糖醛酸化过程[36], 帕比司他的半衰期约为30小时[36,37]。 lll期PANORAMA1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加硼替佐米和DXM相比(中位数,8.1个月),帕比司他加硼替佐米和DXM方案,显着延长了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PFS[38](中位数,12.0个月,P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症状以自发的皮肤、黏膜出血最常见,如皮肤瘀点瘀斑、鼻衄、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 严重者可伴内脏出血,以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较常见,如并发颅内出血,可出现头痛、呕吐、双侧瞳孔不对称,甚至昏迷、死亡。40%患者以出血为早期表现,主要与PLT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有关。 白血病细胞抑制骨髓巨核细胞系,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还影响血小板功能。白血病细胞胞质颗粒具有组织因子活性及纤溶激活物活性,胞质中的溶酶体也含有抗凝物质,在化疗后细胞破溃,颗粒及溶酶体释放至循环即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纤溶亢进及凝血障碍。 此外,高白细胞血症时大量白血病细胞在小血管内淤滞及浸润血管壁,使血管内皮损伤易破溃而出血;并存的感染、高热可加重出血倾向,化疗药物损伤肝脏,致凝血因子生成减少,也是部分患者出血的原因。 血象检查白血病减少或者增加,血小板减少。 骨髓检查有下列特点:①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②粒系增生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常>30%),Auer小体可呈柴束状;③细胞化学染色:POX多100%阳性;④根据胞浆中颗粒的粗细分为M3a(粗颗粒)、M3b(细颗粒)及M3v/m(微颗粒);⑤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有t(15;17)及PML-RARα融合基因,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变异型染色体易位。t(15;17)(q22;q21)该易位迄今仅见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约85%的AML-M3患者包括多颗粒型和微颗粒型均可检出t(15;17)易位,因而是该型白血病高度特异性的细胞遗传学标志。 免疫学检查常显示CD13+和CD33+,而CD34和HLA-DR抗原常呈阴性。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原位于17q上的维甲酸受体α基因易位到15q上和位于该处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融合,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 对于临床上疑为AML-M3而常规核型分析为阴性结果的AML病例应采用更为敏感可靠的方法,如RT-PCR或双色FISH技术来确诊。实时定量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可用于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微小残留病变(MRD)的检测,对监测复发、判断预后和确定停药时机均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上凡具有t(15;17)易位或PML-RARα融合基因的AML-M3病例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有效。体外研究表明As2O3(三氧化二砷)能够诱导NB4细胞株(一种具有典型APL特征的细胞株)和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的APL细胞株发生凋亡。 实验显示As2O3这种作用是通过降解PML/RARα蛋白以及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下调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而实现的。As2O3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其它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现象,As2O3对ATRA耐药细胞(AR-2,NBR-1及NB4-360)仍有诱导凋亡作用;对于无论有或者无PML-RARα异常的多种肿瘤细胞系也均有抑制生长及诱导凋亡作用,这表明As2O3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并不依赖维甲酸的调节途径。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多见于初诊时高白血病细胞患者,常发生在缓解期,少数以CNSL为首发表现。 临床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抽搐及昏迷等。脊髓浸润可发生截瘫,神经根浸润可产生各种麻痹症状。另有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常于预防性鞘内注射药物时发现颅压升高、脑脊液异常而诊断。 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隐藏于CNS的白血病细胞不能有效杀灭,从而导致髓外复发。 参考《NCCN指南》的意见,不建议在诊断时即对无症状的患者行腰穿检查。一般在纠正出凝血紊乱和血小板支持,疾病缓解后行腰穿。脑脊液中发现白血病细胞者,应在全身化疗的同时鞘内注射Ara-C和MTX。 腰穿阳性、诊断时有症状:①无局部神经损伤,2次/周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直至脑脊液正常,以后每周1次共4~6周;②局部神经损伤和/或放射线检查发现引起神经病变的,主张放射治疗;若采用鞘内注射,则2次/周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直至脑脊液正常,以后每周1次共4~6周。 基于上述疾病的特点,M3患者早期因出血导致死亡发生率达10%,因此早期及早发现本病,减少活动,尽量卧床休息,软食,多食蔬菜,尽量不喝奶制品和辛辣食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解大便,不通畅的可以使用开塞露或者口服软化大便的药物。 患者有3-4周的出血危险期,30天后大部分患者会得到完全缓解,之后还需要巩固化疗(3次以上)和维持治疗,维A酸和砷剂(三氧化二砷或者复方黄黛片)至少1年。 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的骨髓检查,PML-RARα融合基因定量检测(前半年每月一次,后面每三个月一次),如果融合基因出现阳性有分子水平复发可能,需要及时治疗。 腰穿至少做6次,腰穿出现阳性,2次/周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直至脑脊液正常,以后每周1次共4~6周。顽固性阳性的需要行颅脑放疗和高剂量药物的化疗。 文章来源:仇惠英医生,版权所有,禁止任何商业转载。
中国台湾卫生福利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有关细胞治疗的《特定医疗技术检查检验医疗仪器施行或使用管理办法修正条文》,同时宣布自明日(2018年9月6日)起正式实施。相对于之前公布的草案,最大的改变是大幅增加了自体免疫细胞治疗癌症的适应症范围,原规范限于实体瘤的癌症晚期患者,经过意见征集,决定放宽至包含血液恶性肿瘤、第一期至第三期实体瘤病人经标准治疗无效皆可以适用。 6项细胞治疗项目分别为,自体周边血干细胞移植、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包括CIK、NK、DC、DC-CIK、TIL、gamma-delta T之adaptive T细胞输入疗法)、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自体纤维母细胞移植、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 “医事司”司长石崇良表示,特管办法于今年6月预告,首要针对癌症病患的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另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血液恶性肿瘤、慢性缺血性脑中风、严重下肢缺血症。 石崇良指出,先前八仙尘爆发生大量严重大面积烧烫伤患者,曾经遭遇植皮困难等情况,当时日本方面提供培养自体细胞作为修补的技术,此次特管办法也进行了开放,包含: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慢性未癒合的困难伤口、大面积烧伤、皮下或软组织缺损;自体纤维母细胞移植用于皮肤缺陷(皱纹、凹洞及疤痕修补);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可用于退化性关节炎及膝关节软骨缺损、慢性缺血性脑中风、脊髓损伤。 而因应台湾社会老化,很多退化性关节炎或者相关组织受损的情况,本次也开放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用于膝关节软骨缺损。 除了特管办法之外,“卫福部食药署”表示,已完成研拟「再生医疗制剂管理条例草案」,并已进入相关部门审议阶段,目标缩短再生医疗製剂上市期程并加强安全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