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清明来临,天气居然十分给力,并未愁雨纷纷,倒是风轻云淡,春日暖阳,大家的心情也因而舒畅了不少,前些日子雾霾给人们带来的沉重的灾难感也因而一扫无余。我和科里的同事们又上了石门峰,到了福山园,拜了导师老童教授,他们夫妇墓前已撒下不少嫩黄色菊花瓣,显然有人已先我们一步,大家都很欣慰。我们献上百合花,弟子们逐一叩拜。今年的心境好像大不一样,没有一丝惆怅,反倒很坦然,是否年龄渐长,对世事生死有了更深的理解;又或感觉自己的努力有些许成效,对老童教授在天之灵可以有所慰籍?往事又历历在目,心中浮过一丝酸楚,然而我知道,老童教授一定会对我说,有些事一笑而过吧。愿您们神游天堂,自由自在,好好享受这青山绿水。
近来噩耗频传,几位好友的父母均查出癌症,并均手术后大伤元气,虚弱憔悴,命悬一线,子女因此而伤心不已,颇感无力,医生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不寒而栗,甚至辗转难眠,如失我爱,父母、子女、伴侣、爱人、好友,会如何令人撕心裂肺,不敢假设,我又振奋精神鼓励自己,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在可能的时候对他(她)们好一点,再好一点;也许我们自己会被失去,但是离去时要满足,自己曾经真诚地对待他们,自己的角色诠释得很完美。 人生认真一点而不是较真,慷慨一点而不是挥霍一点,洒脱一点而不是放纵自己,可能你会更平静而觉得完满。
神经科门诊工作中,占2/3的患者以头痛就诊,也许当地的医生已经诊断明确,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亦或已经淘汰的比如血管性头痛、血管性神经性头痛等等。其实这样的患者很多都可以依靠病史询问、神经系统体检做出偏头痛的诊断。但是目前我们的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对癌症的恐惧以及医疗环境的弊端,导致患者都要求做CT或MRI检查。在目前医疗环境下又要求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所谓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就是指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要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这一弊端的影响下,医生也必须依从患者的选择或保护自己,被迫对首次就诊的患者进行基本的CT检查。因此,患者过分的依赖药物,甚至于误区认为磁共振这样高级的检查都不能诊断他的头痛病,却忽略了对该疾病正确的认识以及预防,其实很多患者只需要预防,不需要使用过多的中成药、止痛药物的。因此希望在我处就诊的患者,能够认真读读这篇文章。做好药物以外的预防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但对哪些比较频繁的发作,可以进行适当的药物预防治疗。(一) 流行病学1. 患病率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患,各国报道的年患病率女性为3.3% ~32.6%,男性为0.7%~16.1%[1]。美国的偏头痛年患病率较高,约为12%, 18%的妇女和6%的男性在前一年中至少有一次偏头痛发作。偏头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多于青春期 。青春期前的儿童患病率约为4%,男女相差不大,男孩略高。青春期后,女性患病率增高远较男性为著,大约到40岁左右达到高峰。欧洲与美国的偏头痛患病率较为接近[2],非洲和亚洲略低,如日本为6.0~8.4%,我国台湾为9.1%。二、 偏头痛的临床表现(一) 偏头痛发作的临床表现偏头痛发作可分为前驱期、先兆期、头痛期(有伴随症状)和恢复期,但并非所有患者或所有发作,均具有上述四期 。同一患者可有不同类型的偏头痛发作 。1、前驱期前驱期的症状常被患者忽略,头痛发作前 ,患者可能存在,如易激惹、疲乏、活动减少、渴望进食某些特定食物、不停地打哈欠以及颈部发硬等情绪改变或躯体不适等症状,应仔细询问病情 。2、先兆期 先兆通常是指头痛之前出现的可逆的局灶性脑功能异常表现。多表现为视觉先兆,典型的表现为闪辉性暗点,如注视点附近出现之字形闪光,并可以逐渐向右或向左扩展,随后可表现为锯齿形暗点。某些病例可能仅有暗点,而无闪光。感觉先兆是第二位常见的先兆类型,可表现为针刺感、麻木感或蚁行感。先兆也可表现为言语障碍,但不常发生。3、头痛期约60%的头痛发作以单侧为主,可左右交替发生,约40%为双侧头痛。搏动性头痛是偏头痛特征性的表现,多为中度至重度。常会影响患者的 生活和工作。一些日常活动或姿势,如散步、上楼梯、弯腰、咳嗽或打喷嚏等 ,可加重头痛。因此,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时往往不喜欢过多活动,而更喜欢卧床休息。头痛多位于颞部,也可位于前额,半侧或全头部,枕部或枕下部。偏头痛发作时,常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头痛发作时可能伴发恶心,1/3的患者伴发呕吐。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时可伴有感知觉增强,表现为对光线、声音和气味敏感,喜欢黑暗、安静的空间;也可伴直立性低血压和头晕。发作期患者可有行为改变,表现为易怒;也可伴发言语表达困难、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还可伴发认知功能障碍。部分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发作期 会出现头皮或头部以外的部位如肢体对正常的非痛性刺激感到不适或疼痛 (allodynia) 。4、恢复期 头痛之后,患者常常感到疲乏、筋疲力尽、易怒或不安,还会发生注意力不集中、头皮触痛或情绪改变,如感到欣快、抑郁、不适等。(二) 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发因素见表1。表1. 偏头痛常见的诱发因素内分泌因素 月经来潮、排卵、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饮食因素 酒精、富含亚硝酸盐的肉类、味精、天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巧克力、成熟的干酪、饮食不规律心理因素 应激、应激释放(周末或假期)、焦虑、烦恼、抑郁自然/环境因素 强光、闪烁等视觉刺激、 气味、天气变化、高海拔睡眠相关因素 睡眠不足、睡眠过多药物作用 硝酸甘油、西洛他唑、利血平、肼苯达嗪、雷尼替丁等其他因素 轻微头部创伤、强体力活动、疲劳等三、 偏头痛的分类和诊断(一) 国际头痛及偏头痛分类经过16年的广泛应用,IHS于2004年推出了第二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nd Edition, ICHD-Ⅱ)。ICHD-Ⅱ将头痛疾患分成3部分:(1)原发性头痛;(2)继发性头痛;(3)脑神经痛、中枢和原发性颜面痛及其他头痛。偏头痛属原发性头痛,分为六个亚型(subtype),并可继续细分(见表1)。最常见的为1.1无先兆偏头痛(以前称为普通型偏头痛)和1.2有先兆偏头痛(以前称为典型偏头痛)。(二) 偏头痛的诊断作为一种常见病,偏头痛的诊断正确率并不乐观,根据新近的美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只有65.2%的偏头痛患者曾被诊断过偏头痛[8]。其实,ICHD-II的诊断标准[9]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只要熟悉相应的诊断标准、掌握一定的诊断流程,偏头痛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1. 诊断流程2. 病史采集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详细可靠的病史对诊断至关重要。多数患者并不能对自己的症状做出主动细致的描述。临床医生应注意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对患者进行耐心引导,必要时可使用问卷或要求患者记录头痛日记以获取准确病史。临床医生应要求患者着重描述最受困扰的、未经治疗的典型头痛的发作情况,同时兼顾其他的头痛症状 。首先应询问头痛的疼痛特征,包括头痛的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 对工作、学习及日常活动的影响。头痛的伴随症状对头痛的诊断十分重要。是否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及其他自主神经症状是鉴别原发性头痛的关键,发热、抽搐、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常有力提示继发性头痛的可能。头晕、睡眠、精神状况等亦需关注。注意探寻头痛的诱因、前驱症状、加重或缓解因素。帮助患者回忆头痛是否与月经有关,是否会因劳累、紧张、饮食、气候等因素诱发;头痛前有无疲乏、情绪波动、身体不适、视觉模糊、感觉运动异常等前驱和先兆症状;头痛是否会因用力、咳嗽、打喷嚏、头部转动、体位改变等加重。必须了解头痛是否会因行走、爬楼等日常体力活动而加重,头痛时患者是否避免进行这些日常体力活动。此外,还须留意患者的家族史、既往病史、外伤(尤其颅脑外伤)史、药物治疗史,必要时还应关心患者的工作情况、家庭生活和社会心理压力等方面情况。3. 体格检查体检应全面而有重点。除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外,着重检查头面部、颈部和神经系统。注意查看有无皮疹,触诊有无颅周、颈部、副鼻窦压痛以及颞动脉、颞颌关节等情况,每个头痛患者,特别是初诊患者均应进行眼底检查明确有无视乳头水肿并检查脑膜刺激征。通过意识、言语、颅神经、运动、感觉和反射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注意评价患者有无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疾病 。虽然偏头痛患者的体格检查往往没有异常发现,但医生认真的体检会给患者以宽慰,这对头痛患者尤为重要。4. 预警信号及辅助检查有些病人起病时间不长或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于这些病人应在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时特别注意一些特殊的症状和体征,这些预警信号可能提示头痛是由某种特殊疾病所引起。下列情况须引起警惕,并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1)伴有视乳头水肿、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和体征(除典型的视觉、感觉先兆之外)、认知障碍的头痛[11, 12];2)突然发生的、迅速达到高峰的剧烈头痛——霹雳样头痛[13-15];3)伴有发热的头痛[16];4)成年人尤其是50岁后的新发头痛[14, 17, 18];5)有高凝风险的患者出现的头痛[19];6)癌症患者[20]或AIDS患者[21]出现的新发头痛;7)与体位改变相关的头痛[22, 23]。辅助检查及鉴别继发性头痛偏头痛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性检查手段,辅助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排除继发性头痛或了解偏头痛患者合并的其他疾病。(1)血液化验血液化验主要用于排除颅内或系统性感染、结缔组织疾病(如颞动脉炎)、内环境紊乱、遗传代谢类疾病等引起的头痛。例如,疑有颞动脉炎的患者应化验血沉和C反应蛋白[24],50岁后的新发头痛均需留意颞动脉炎的可能。(2)脑电图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可有轻度异常,但明确的异常脑电活动发生率低,与正常人群一般并无不同。局灶性慢波见于0-15%的偏头痛患者,棘波活动见于0.2-9%的偏头痛患者。视觉先兆过程中,慢波、背景活动波幅下降及正常脑电均有报道[25]。Gronseth及Greenberg[26]回顾了1941年至1994年间应用脑电图进行头痛评价的文献,在少数设计缺陷较少的研究中,突出的光驱动反应(H反应)是偏头痛病人区别于对照的唯一一致的显著异常表现,其敏感性为26%-100%,特异性80-91%。但是,这对于临床偏头痛诊断并不必须。而如需除外潜在的器质性病变(如肿瘤),CT或MRI远胜于脑电图。脑电图无助于头痛病人的日常评估,但是可用于头痛伴有意识障碍或不典型先兆疑有癫痫发作的情况。(B级推荐)(3)经颅多普勒经颅多普勒在偏头痛发作时可以观察到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血流速度不稳定、血流速度两侧不对称等种种表现。各家报道的结果相当不一致[25]。经颅多普勒检查无助于偏头痛的诊断[27](B级推荐)。(4)腰椎穿刺腰穿除用以了解颅压高低,主要用于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和脑膜癌病引起的头痛。突然发生的严重头痛,如果CT正常,仍应进一步行腰穿检查以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13, 28]。(5)CT和MRI检查CT和MRI检查是了解头痛是否源于颅内器质性病变的主要手段。许多情况下,MRI较CT有更高的敏感性,然而尚无证据表明MRI较CT能检测到更多的有意义的影像学发现[29]。如再考虑经济因素,CT和MRI在头痛诊断中孰优孰劣更无定论。临床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CT在急性颅内出血、脑外伤、颅骨病变方面有优势,MRI则在后颅窝及颅颈交界病变、垂体病变、白质病变、缺血性病变、静脉窦血栓形成、动静脉畸形、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肿瘤、脑膜病变(包括低颅压引起的弥漫性脑膜增强)、小脑炎症、脑脓肿等方面更胜一筹。疑有静脉窦血栓时还应行DSA检查或MRV检查。7. 与其他原发性头痛的鉴别诊断如果病史典型,多数情况下偏头痛在患者首次就诊时就能确诊。有时仅根据一、两次的发作常常难以与紧张型头痛或丛集性头痛相鉴别(表3),待多次发作后往往便会明了。临床上同时患有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的情况并不少见,只要同时符合两病的诊断标准便可诊断。四、 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一)防治原则1.基本原则:(1)积极开展患者教育;(2)充分利用各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针灸等;(3)药物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两大类,注意循证地使用。2 患者教育:偏头痛是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的疾患,应该积极地开展各类形式的患者教育,以帮助其确立科学和理性的防治观念与目标;应教育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寻找并注意避免各种头痛诱发因素;应教育并鼓励患者记头痛日记,对帮助诊断和评估预防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3 头痛门诊(中心)的建立和转诊 国际已有的成熟经验及我国初步的经验均提示建立头痛门诊(中心)能显著地提高对偏头痛的诊治水平,有益于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也有益于建立头痛专业队伍。将诊治不够理想的患者及时转诊到头痛门诊(中心),可极大地减少偏头痛的危害、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二)急性期药物治疗1. 目的:(1)快速起效,完全止痛;(2)持续止痛,减少本次头痛再发;(3)恢复患者的功能;(4)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治疗应尽可能减少和减轻不良作用,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效价比。急性期治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原则急性发作期治疗药物的选择应根据头痛严重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和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对急性期药物的选择有2种方法:(1)“阶梯法”,即每次头痛发作时均首选NSAIDs类药物,若治疗失败再加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2)“分层法”,基于头痛程度、功能损害程度及之前对药物的反应,若为严重发作则使用特异性治疗药物,否则使用NSAIDs类药物。DISC研究[127]对上述不同治疗策略进行比较后发现,分层治疗在2小时止痛率及每次残疾时间均优于阶梯法,且事后分析[128]证明其最具经济性。(三)预防性药物治疗1 预防性治疗的目的: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减少功能损害、增加急性发作期治疗的疗效。2 预防性治疗的有效性指标:偏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发作的程序时间、头痛程度、头痛的功能损害程度、急性期治疗反应。3 预防性治疗的指证:总的来说,何时开始预防性治疗并没有普遍适用的指征,最重要的因素是患者生活质量受影响的程度,而非刻板地根据发作频率或严重程度来决定。通常,存在以下情况时应与患者讨论使用预防性治疗:(1)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或学业严重受损(须根据患者本人的判断);(2)每月发作频率在2次以上;(3)急性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无法耐受急性期治疗;(4)存在频繁、长时间或令患者极度不适的先兆,或存在其它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偏头痛性梗死、偏瘫性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5)连续3月每月使用急性期治疗6-8次以上;(6)偏头痛发作持续72小时以上;(7)患者倾向(尽可能少的发作)。4 预防性治疗药物评价目前应用于偏头痛预防性治疗领域的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抗癫痫药物、抗抑郁剂、NSAIDs及其他种类的药物。
这是知乎上的网友“颇为英俊的男人”写的一个热贴,曾得到数千的点赞。他是以自己的真实经历来告诉大家如何应对焦虑,我觉得特别适合有一定文化程度,能够调整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所以我特意在知乎上联系他,并取得他的同意后转载到我的好大夫网站,推荐给有同样困扰的患友看看。通过他的个人经历,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启迪,帮助你们早日战胜焦虑,走出阴霾。前言时间一年年地过去,我们不自觉的将越来越多的生活控制权交给自动导航状态,包括大量思想内容。习惯可以触发想法,这些想法又会触发其他想法,并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多习惯性想法出现。消极想法和情绪的片段可以形成固定模式,进一步放大你的情绪。而这个就是焦虑抑郁的恶性循环模式,焦虑情绪引起焦虑身体症状和想法,之后进一步强化了焦虑情绪,这是一种自动的变化,这是焦虑抑郁的心理模式。而在大脑之中,有许多的神经回路,每个回路控制不一样情绪和生理反应,而情绪和生理反应反过来也会激活和强化相对的回路。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生理方面,经过我自己的经历,感受,学习,和思考,我认为焦虑症的生理方面正是这样的神经回路异常导致的。导致焦虑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很难觉察。但是,请不要觉得绝望。因为脑神经回路是可以重塑的,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做开心的事情,正念禅修,完全接受自己的情绪和症状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形成焦虑症是个缓慢的过程,而从焦虑症恢复也就注定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保有耐心,善待自己。另外,焦虑和抑郁感,跟一个因素有着非常高的相关性。这个因素就是想法太多,感到脑子里面想法一个接一个的快速冒出来,而不能够让自己的思维慢下来。这个实际上跟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感到焦虑,我建议你要减少自己各个方面的信息摄入量,重新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事情上面,而不是被手机电视互联网上不相干的信息所绑架。正文:半年前,我正深陷在焦虑症中不可自拔。没有经历过这个病症的人,很难体会这种痛楚:这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煎熬。焦虑(anxiety)是一种情绪,它是对于未知恐惧的恐惧,英文叫thefear of fear。恐惧是深值于人类基因中的东西,在远古时代,恐惧和焦虑帮助我们在面对外界的危险,比如猛兽的袭击时,能够快速的采取是战斗还是逃跑的反应,从而保证了人类的绵延生息。在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面对的不再是猛兽袭击,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刺激和压力。这些外界刺激不是致命的,但是当由此产生的焦虑情绪长时间的不能舒缓,并且由于一些人天生的基因导致的更容易感到焦虑时,这种敏感性人群在焦虑情形下就有可能演变成为焦虑症,英文叫做anxietydisorder。焦虑症患者由于大脑中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杏仁核的过度活跃,以及神经递质的一些变化,会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比如莫名其妙的心跳加快,心慌心悸,胸口痛头痛,极端疲劳,全身肌肉紧张无法放松,对外在环境比如声音和光的变化极端敏感等。这篇文章,记录的是我个人中度焦虑症和轻度抑郁症的自救的经历。我清楚的知道,对于焦虑症患者和抑郁症患者来说,每天他们都在寻找自己问题的解决办法,可是由于医疗条件,社会大众价值观的不理解,以及每个人的性格以及生活习惯等种种原因,很多焦虑症患者和抑郁症患者都倾向于把自己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陷入了思维和情绪的死胡同,苦苦寻求解决之道而不能。我个人幸运的是,长期的学习和观察培养了我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得以从阅读书籍和网上资料的过程中逐渐反思总结出了焦虑症和抑郁症是什么回事,以及一个人如何自救。除了自救,由于留学的关系,我也得以接受了美国最好医院的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并从中得以了解了焦虑症的一线治疗方法。在美国,焦虑症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焦虑症和抑郁症虽然不是同一种疾病,但是经常是同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我深知在中国,若患上中度焦虑症和抑郁症,病人能够痊愈的条件更为严苛。而作为一个中国社会发展的受益者,我有责任和义务去把自己焦虑症痊愈的经验写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这种疾病。为了更为清楚的表明焦虑症是怎样的一种疾病,我先花了相当的篇幅描述了我个人的焦虑症经历,之后总结介绍了我所接受的治疗,最后列举了被科学证实和自己身亲经历有用的治疗方法。先讲下我的焦虑症个人经历。我第一次发病还是在国内读研究生的时候,当时的诱因是亲眼看到一个老师在电梯里昏迷,后来从另外一个老师口里得知这个老师由于突发心脏病而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突然间感到了一种强烈的恐惧席卷全身,我只感觉到大脑极度缺氧,并且有强烈的头痛和头晕,心跳也非常快,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的感觉自己快死了的濒死感。一直到四年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种体验叫做惊恐发作,英文名是panicattack,完全不会威胁到个人的生命,也不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后遗症。但是,当时我的并不知道这些,一心认为自己的大脑或心脏出现了器质性病变。跟许多焦虑症抑郁症患者一样,我也开始了无休止的跑医院看病。CT、B超、MRI、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验血这些检查,全都做了个遍,结果什么都没查出来,一切正常。经历过惊恐发作的人会知道,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感觉。正好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跟当时的女朋友异地,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互相倾诉理解我的人,再加上科研上的压力以及对于前途的迷茫,我因此而变得心事重重,对自己的健康开始变得非常的担心,老是会有自己可能会猝死的念头产生。也因为这样,我就更加倾向于把自己保护起来,渐渐地变得大多数时候都是独来独往。在那一年,前后又经历了几次惊恐发作,我才开始怀疑自己的这种发作可能是跟心理因素有关,因为我意识到了自己对于死亡和危险以及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条件反射式的极端恐惧。我后来在暑期回家期间去当地最好的医院看了心理科,医生在听了我自己的症状描述后草草问了我几个问题便诊断说这是恐怖症,也没说为什么,开了点药就把我打发走了。对于学理工科的我来说,这种诊断结论让我很难信服,再加上对国内医生水平的怀疑,当时的我并没有相信这个医生的诊断结论。药我一看包装上写的是精神类药物,年少无知的我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觉得吃这个药的人都会是精神病患者,自己怎么一下子就成了精神病了呢?这个想法让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因此药吃了几天也就不了了之了。后来也就再也没有去看心理科,正好那时候由于长时间工作用电脑,作息又不规律,出现了颈子痛背痛胸口痛,我知道这是长时间不良姿势以及缺乏运动造成的,因此也就把焦虑症这个毛病忘了,而认为我之前的所有症状只是颈椎病的一种表现而已。直到来美国后的第三年,有段时间,自己每天都在不停的思考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每天都在不停的想着要解决自己现在的问题,看了很多文章和道理,但我又一直找不到自己生活工作情感上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陷入了思维的死胡同。在一次去健身房运动后,由于有些岔气,再加上长期的焦虑情绪的累积,这次来了次长达20多分钟的惊恐发作,我在地板上动弹不得,呼吸困难,接着手臂和腹部开始剧烈的抽搐。在自我调控了10分钟无果后,只能叫旁边的同学叫了救护车。当时真的很害怕,这种强烈的濒死感占据了大脑的所有。而现在,我真心的感谢这次痛苦的经历。因为,我在被送往学校的医院后(而我学校医院是美国西部最好的医院之一),医生和护士告诉我我这是惊恐发作,这在救护车急救中非常常见,并建议我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寻求治疗。这终于为我长期的不明原因的极度疲劳,头痛,肌肉紧张疼痛指明了病因。去学校心理咨询诊断后知道,我是属于中度焦虑症,并伴有轻微的抑郁。接下来医生对我进行了两方面的治疗。一个是psychotherapy,所谓的心理治疗,主要目的是让病人认识自己的疾病。这个部分医生会说明什么是焦虑症,它有哪些生理和心理的临床反应。只有在认识清楚了自己的病症后,焦虑症才会逐渐的好转。这是因为跟其他单纯的生理性疾病相比,焦虑症还有很大部分的心理诱因。如果不能让病人自己认识清楚自己的情况,单靠外界的药物是很难痊愈的。除了psychotherapy,医生还对我进行了认知行为疗法,英文是cognitive-behaviortherapy,也就是通过改变对于自己病症和情绪的自动化想法以及随之而来的习惯性不良行为,达到有效地治疗焦虑和抑郁的目的。认知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接受两个字了。焦虑和抑郁,是我们人的一部分,是不可能完全没有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的。只有当接受了,真正的接受了作为人的本来就会有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它们才会自然的一点一点的降低。关于这点,在《精神焦虑的自救》这本书中有很好的说明。另外,我还推荐张怡筠心理医生的一个音频节目,叫做如何快速甩掉职场压力,她里面讲了焦虑产生的原因,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焦虑,我从中也很受益。行为方面,焦虑抑郁导致的行为最主要的就是逃避痛苦的行为了。由于害怕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人开始不断的逃避痛苦,逃避问题。比如,如果是在一个公众场合出现了惊恐发作,人就会避免再去公众场合,如果是坐飞机出现了不良感受,就会避免再去乘坐飞机。久而久之,生活中会有越来越多的需要去逃避的情况,以至于这个人将自己的恐惧对象不断的扩大,最后只得待在一个狭小的自己认为是安全的空间,从而没有机会体验人生的精彩,与朋友越来越疏远,自己把自己困住,想去寻求解决办法而走不出这个死胡同。对于中度、重度焦虑症,身体上的症状是很明显的。尽管我当时积极的配合了医生的治疗,并且自己也认真阅读了能找到的焦虑症的书和资料,我还是大部分时候都感觉有些难受。有些时候还会感觉很糟糕,感觉非常累,做一点家务活就会气喘吁吁力不从心,身体今天可能是背痛,明天就可能是头痛。在这种情况维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认为,既然焦虑症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疾病,那么光靠我心理调节是不行的,恐怕还是得采取生理的治疗。正好那时我在湾区工作,保险能够让我去UCSF看病,而UCSF医学院是全世界最好的医院之一,那里的医生有着丰富的治疗这类疾病的经验。医生在对我进行了详细的问题询问和情况了解之后(整个过程大概一个小时),确诊我为generalizedanxiety disorder,中文是广泛性焦虑症。之后给我开了两种药,一种药是lorazepam,中文叫劳拉西泮。这种药通过快速的阻断大脑内的应激反应受体,可以使病人快速的镇静下来,对于焦虑症治疗起着快速的作用。我第一次服用这个药十五分钟后就感觉到了很大的不同,全身的肌肉都放松了下来,整个人的感觉也轻松了非常多。医生开的第二个药是SSRI类药物,也就是selectiveserotone receptor inhibitor药物,这是治疗抑郁的一线药物。相比于劳拉,SSRI药物往往需要4~6周时间才开始起效。这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药物,长期服药也不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有了劳拉之后,自己开始能够更加放松下来。比如开会做报告的时候,不会再担心自己中途讲着讲着出现惊恐发作,或是高速开着开着出现惊恐发作。并且,劳拉带来的放松让我能够有精力集中学习焦虑症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有精力在生活中不断尝试这些方法,对我有效的,我就将其切实的变为我生活的习惯。之后我面对生活中的日常任务能够越来越放松下来,也逐渐重新建立起了自信。服用精神类药物,跟普通的处方药物实际上没什么区别,这些药物都是经过了长期的临床试验才能够上市来使用的,短期的服用,对于缓解病情,会有积极的作用,只要你正确的使用了它们,而不是从今往后都依赖它们,它们的积极效用就会大于负面效用。这就像治疗癌症的药物,除了杀死癌症细胞之外,也会带着杀死一些正常的的细胞,但是总体来说好处还是大于坏处的,所以请症状比较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的人不要一味的拒绝使用药物的帮助。在从开始服药到现在,大概是有四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是坚持有氧运动。我现在每天都要有至少半个小时的有氧运动,最开始时候是椭圆机,现在是一天跑步一天游泳。刚开始锻炼的时候,15分钟的椭圆机或者5分钟的跑步就已经让我感觉很累了,而现在半个小时的有氧运动下来流一身汗的感觉真的很舒服,自己感觉曾经的活力又逐渐一点点的回来了。而这也会大大加强自己的自信和动机,能够更好的锻炼。身体好了,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关于锻炼,得多说几句。一定要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必须要讲求循序渐进。我最开始就是运动太急了,跑步一下子跑个两千米,跑完后把自己累得个半死,这种感受要坚持运动是根本不可能的。正确的有氧运动方法是,运动一会感觉累了,停下来休息一会,然后再重复这个过程。比如跑步,慢跑一分钟,感觉累了,就停下来改为走路一分钟,感觉好了再继续慢跑重复这个过程。这样很容易就能达到半个小时的运动时间了。千万不要被运动明星和别人谁谁谁可以长跑带走了,要坚持自己的节奏,听从自己身体的感觉,累了就停下来休息,渐渐地身体就会越来越好。另外很重要的,我逐渐认识到,身体的感受,实际上是走在大脑的思考前面的。如果说思考是意识,那么身体感受就是潜意识。身体长期不锻炼,没有受到应有的细心照顾,那么潜意识里面就会开始变得脆弱,抗压能力下降,导致有些人很容易出现焦虑症状,或者惊恐发作。开始系统性的锻炼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好的营养,以及充足的休息,是从焦虑症中恢复过来的最重要的方法。当你的身体强壮了,感觉有精力了,想要惊恐发作都是一个难事。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学会倾听自己的身体感受,经常性的运动,让身体舒服起来,逐渐强壮起来,这样,意识中的抗压抗焦虑抗抑郁能力也会非常大的提高了。除了药物和运动,将自己注意力集中在真正的做事情,而不是陷入在恐惧和抑郁的情绪里面不可自拔,也是至关重要的。焦虑症抑郁症的最大症状就是精力和活力的缺失。而活力的缺失除了身体上面的,很重要的是心理上面一直在想着让人焦虑的以及抑郁的念头,无法把大脑清空下来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天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在那里沉思我自己到底怎么了,想着想着就会陷入我的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样宏大又没有解的问题。并且,这些长时间的沉思会让人陷入一种虚无缥缈之中,从而更加迷茫、焦虑和抑郁。整个人的状态就会是思维经常跑火车,经常就一个人在那里发呆,而不是去做手头上应该做的事情。等到事情推得很多,或者自己做错了一件事情,又会反过来责备自己。后来我从我爸妈的做事行为观察中才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过度沉思,并开始学着去认真的做一件件的事情,而不是去想一件件的事情。在做一件小事的过程中,比如收拾家里衣物,洗个碗,装一个家具。如果能够专注的做这些小事,洗碗看着水的流动,自己的手将碗上的脏东西一点一点清理干净,最后脏碗都被自己洗得干净明亮,并且被整齐的放在一起。淡淡的快乐和成就感就会从心底升起。这种方法,在佛教里面叫做正念,英文叫做mindfulness,是以一种不带评判的心态去体会每一个当下正在做的事情。焦虑和抑郁,最怕就是整天什么都不做,陷入思维和情绪的死胡同,不停的打转。要从焦虑和抑郁中恢复过来,就必须不断给自己设置小目标,给自己找事做,让自己的注意力从陷入焦虑的想法,转变为做一些让自己感到开心有成就感能够释放自己的事情上面。之后,让自己从一种过度的自我保护中走出来,去迎接一些小挑战。渐渐地,就会有走出舒适区的信心和勇气。上面讲了四个中长期的方法,而针对焦虑症,最快速的不那么难受的方法就是,通过调整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能够放松下来。我们从小被教育了太多的知识和道理,可是奇怪的是,很少有人教我们如何放松。而在我现在看来,放松的状态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所有好的发挥都是在一种放松而专注的状态下实现的。而能够自我调节让自己在各种环境状态下实现放松,比如广泛性焦虑症常见的对于高速、电梯、飞机、社交的极端恐惧和不舒服,不仅是一个人心态是否强大的关键,也是应对焦虑症的关键方法。而经过不断的观察自己面对外界压力时的反应,我发现,呼吸真的是通往放松的关键。我们焦虑紧张的时候,在下意识中,呼吸就乱了。因为呼吸急促,导致缺氧或者过度呼入氧气,从而就会造成各种随后的生理性反应,比如心跳加速,胸口痛,肌肉紧张等等。我们需要做的是,觉知到自己现在又焦虑了,身体又紧张了,然后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面,进行几次腹式深呼吸,可以吸气从一数到三,然后保持两到三个数,之后呼气从一数到四。一般来说,呼气要比吸气的时间略微长一些。在做的过程中,也会有腹部的隆起。还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异常简单,在感到要惊恐发作的时候,除了深呼吸,可以立即开始数数,大部分时候,从一数到二十就可以发现自己心跳安静了许多。这背后的原理是,我们的大脑是由负责不同功能的区域组成的。惊恐发作以及焦虑是由于大脑中的杏仁核这块区域过度激活造成的,而当我们开始数数时,实际上是强迫自己大脑的另一部分开始工作。而大脑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在同一时间,大脑只能处理一件事情。如果这时候你是在主动放松,或者是在数数,那么你的大脑就会被这样的事情所占据,而不会被惊慌所占据。这种调整呼吸不断提醒自己放松,以及数数的方法,几乎是应对焦虑症最快速的缓解方法。在这之后,可以进一步的学习和练习各种拉伸动作。这些缓慢的拉伸可以非常有效地缓解身体由于过度紧张造成的肌肉僵硬和疼痛,从而有效地减少身体感受到的压力,从而降低焦虑感。总结起来,除了被动的接受医生的帮助,暂时性的服用药物,要完全从焦虑症中恢复过来,坚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有氧运动,规律的作息,好的营养;感到焦虑和紧张了,就提醒自己放松下来,进行几次深呼吸,或者立即开始数数;不过度沉思而是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个个小目标去做一件件的事情;接受自己的由于焦虑产生的身体的心理的各种各样的症状,不断给自己勇气和信心,从过往的习惯性逃避痛苦到去面对痛苦,积极的寻求每天一点点的改进。在患焦虑症的这五年中,有许多次我对自己都绝望了,对生活充满了恐惧和失望。看了那么多医生,做了那么多检查和治疗,自己承受了那么多痛苦,可是还是没有痊愈,好像这种痛苦会永远都伴随自己,自己不会再像一个正常人那样可以想去哪里去哪里,可以有很多朋友一起吃喝玩乐,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经过这半年的恢复,我现在又找到那个开朗健康的自己了。在这个期间,虽然身体不舒服,心情也不好,我也没有闲着,在业余时间看了大量的心理学和佛教方面的书籍。现在在我看来,心理学和宗教的终极,就是爱。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大都对自己要求很严苛,发生了问题也习惯性的归因到自己身上,总认为是自己不够好。同时,我们迫切的想要掌控生活的一切,好能够让事情按照自己的期望去发展。可是生活是个大海,每个人都只是海里的一滴水,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的。对于未知的恐惧,让焦虑症患者一遍遍的陷入对自己的否定之中。解决的办法实际上就是,接受生活中所有自己不能掌握的不确定性,并且开始去学习爱自己。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着一个受伤和任性的小孩,我们要做的,则是以一个心智成熟的大人的方式去照顾这个小孩,去关心他,去体谅他,去奖励他,去安慰他。爱,是人类的原动力。现代人类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的物质和社会文明已经高度发达,可是,每一个人生下来都还是一个“原始的人”。我们的心智跟两万年前的人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可我们所应对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心智成熟的最根本就是有爱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靠刷一两个怪就能够爆出来的,必定需要长期的培养。五年的焦虑症经历,很痛苦,但也让我脱胎换骨般的收获了许多。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价值观是怎样的,自己想要去做什么样的事情,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个答案,是我觉得我作为一个经过长期的焦虑症、抑郁症康复过来的人,所必须要写的。这是我的责任。在中国,普通大众对于焦虑症、抑郁症的所知很少,社会对于这两种病症也没有包容的态度。社会大众的价值观是认为得这两种疾病的人是属于意志薄弱的人,要么就是精神有问题的人。只有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更加的艰辛,也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耐心。在美国,每年大约有超过300万的人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症,这种疾病已经被科学研究所证实为带有一定的遗传性,也就是基因就决定了某些人更容易患上这样的疾病。面对焦虑症和抑郁症,我们需要的是学会爱自己,给自己打气,对自己有耐心,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和寻求医学帮助,每当感到累了疲倦了就提醒自己放松下来进行几次深呼吸,并将运动、正念、接受及不再逃避的心态和行为变为自己的习惯,不断提醒自己。这样,焦虑症就会渐渐地离我们远去。当你重新恢复健康时,你会惊喜的发现,自己已然是一个全新的新人。自己的心智,也得以更加成熟,也因此对生命中的一切充满更多的敬畏和感恩。最后,我希望你能够把自己身上的焦虑症看做一种契机,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而不是怨天尤人觉得自己没有救了,为什么我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从大家的留言当中,你也可以看出来有许多人都有焦虑症的症状,也很有可能你所受的痛苦和症状比别人少多了。所以,接受焦虑症所伴随的身体症状,它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可以耐心的与它共存,可以继续对这个世界保有爱和好奇心。当你这样做了,反而焦虑症会离你越来越远了。最后的最后,这篇文章所讲到的方法,如果不实践,就跟你没有关系,也不会对你的症状有根本的缓解,只有将这些方法切实实践起来,变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的训练自己应对恐惧和抑郁情绪的能力,这样,不只是你的焦虑症会好起来,你也会成长为一个让自己发自肺腑认同的人。完整内容,请移步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23135/answer/128562044
今天一个年轻的孩子(我曾经的患者)专程从外地来看我,带来一束很美的鲜花,每年过年都会特地来看看我,非常真诚,他曾经那么无助,那么焦灼,信任使我们能够很好地交流,如今我能感到他的内心逐渐强大,他的生活很充实,我很开心,非常开心!当病友们倾述自己的痛苦时,我会感到被信任,同时也会感到担子的沉重,我很想尽力地做得更好,却也有事觉得无力,而很无奈! 记得导师童教授曾对我说,行医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事努力,但结果有时并不理想,其实心里也很难过;经常也会感觉职业的压力,对病情变化的把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经常会惦记一些病重的病人而不能释怀,但是有时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你们的信任让我觉得需要更加努力! 新的一年,希望大家能够开心,顺心,身体健康,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横批:笑傲江湖
这天清晨,42岁的刘先生起床的时候突然感觉头晕的厉害,周围的东西天旋地转,当他张口要叫家人的时候,发现自己有点大舌头了。从没生过病的刘先生想硬挺着下床洗漱,谁知一下床根本走不了路。这下刘先生也慌了,家人赶紧叫了急救车送往医院。到医院之后,医生经过检查,告诉刘先生他中风了,这下刘先生自己和他的家人都惊呆了,从没有生过病,连医院都没有进过的刘先生怎么会一下子中风了呢?!医生也觉得奇怪,所以在住院治疗期间,医生对刘先生的整体身体状况进行了检查和评价,但是没有发现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房颤等中风的危险因素。然而在一次查房的时候,医生发现刘先生居然坐着就睡着了,还发出响亮的鼾声。刘先生的夫人也反映刘先生最近白天总是想睡觉,晚上睡觉呼噜声音很大,有时候还有忽然鼾声消失,什么声音都没有的状况。这下医生明白了,刘先生很可能是一个“鼾症”患者,打鼾造成了他这次的脑梗塞。可是为什么打鼾会造成脑梗塞呢?打鼾难道不是睡得香的标志么?其实,在我们的夜间睡眠中,只要平均每小时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5次以上,就是有病理意义的打鼾。有的人光发出鼾声,而实际检查并没有发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那其实对身体没有太大的危害。但是如果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超过了5次以上,则为病态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鼾症”,也即医学术语上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睡眠中,这种异常的鼾声是由于我们的口鼻气流的减弱或者停止造成的,气流的减弱甚至完全停止会造成缺氧,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窒息、猝死,而通常情况下,这种反复的缺氧会造成神经内分泌的紊乱、阵发性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还会导致病理性肥胖、动脉硬化、糖耐量异常等。鼾症的患者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的比率都比正常人明显增加。在住院期间,医生给刘先生进行了“多导睡眠监测”,也就是“呼吸睡眠监测”的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刘先生每晚的睡眠中,平均每个小时出现了60多次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而每次的持续时间平均下来有20多秒,这样算下来,刘先生一个小时里面就有20多分钟是缺氧的!如此严重的缺氧不仅破坏了刘先生的深睡眠,还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刘先生的身体,最终造成了如此早发的脑梗塞。至此,刘先生已经被确诊为重度的鼾症,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也就是夜间睡眠时带上了便携式的家用呼吸机进行治疗。治疗之后刘先生的鼾声已经完全消失了,夜间再没有憋醒的情况,晨起的口干、头晕、白天嗜睡等症状也逐渐好转。按刘先生的话说,他又找回了婴儿般的睡眠。经过住院几天的治疗,脑梗塞导致的言语不清、行走不稳症状也逐步好转,刘先生已经按照医生的医嘱出院回家继续进行家用呼吸机的治疗了。所以,打鼾不是病,鼾起来可要人命。如果您也有睡眠中打呼噜、鼾声不规则、有呼吸暂停、夜间憋醒现象,或者白天嗜睡、口干、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脾气暴躁、性功能下降等,请您注意您是否患了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症。这是一个容易诊断的疾病,只要在医院睡一晚,进行一次多导睡眠图的检查即可明确您是否患有鼾症,以及鼾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会根据您的情况给你推荐合适的治疗方案。鼾症的早期处理和干预,会阻断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恶性循环,为您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黄金莎本文系黄金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亲爱的病友们, 近来我发现有小部分病友的失眠病情有点反复,大家一定正确认识,有几点与大家共勉: 1)失眠在成人中十分多见,甚至有统计报导,有38%人可能有失眠情况,不必太忧虑; 2)治疗中有些反复也不必太焦急,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治疗过程; 3)安眠药的使用,早期会用,但是逐渐会撤,不要太担心依赖性,这个问题交给我吧!
焦虑障碍是一组患病率较高的疾病。美国焦虑症的终生患病率为28.8%,大于1/4的人一生中至少会发作一次。是门诊最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焦虑”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不管是结婚、工作还是体育赛事,人们对于结果如何都会有一点担心,都会感到焦虑,毫无疑问,焦虑是生活的正常部分。除了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以外,中等程度的焦虑往往可能是强大的动力,有助于人们突击背诵应付考试、完成工作任务或者发表富有活力的演讲。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那么这种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去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你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你会觉得你的焦虑是如此妨碍的你的生活,事实上你什么都干不了。可见,焦虑情绪并不等同于焦虑障碍,那么什么是医学上的焦虑障碍呢?焦虑障碍指的是一组以担忧,紧张为核心症状的疾病。临床上是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神经症,常伴有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震颤和运动不安等明显的躯体症状,其紧张或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符。正常焦虑和焦虑障碍两者的差别是什么?正常焦虑有一定原因,可以理解,反应适度。偶尔担心一些偶然事件,例如考试或失恋,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是人们预期到某种危险或痛苦境遇即将发生时的一种适应反应或为生物学的防御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情绪。*焦虑本身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考前担忧考不好,遇到危险会出现恐惧、心跳加速,面对喜欢的异性感到紧张,比赛或表演前担忧表现的不好,等等,正常的焦虑无处不在。但如果焦虑过了头,不该恐惧的恐惧,不该紧张的紧张,放大了各类危险,与现实处境并不相称,且持续时间较长,这时就不再是正常的焦虑,而是病理性焦虑,也就是焦虑障碍。焦虑障碍最新分类:在美国最新的诊断标准DSM-5中常见的焦虑障碍包括最常见的(1)广泛性焦虑障碍(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过分担心、紧张害怕,但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除此以外,患者还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这种焦虑一般会持续数月。),(2)惊恐障碍(又称为急性惊恐发作):在正常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并没有恐惧性处境时,患者突然出现的极端恐惧的紧张心理,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同时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注意!这种类型焦虑的出现是发作性的。急性焦虑发作误治率很高,患者做心脏造影的也不少见,既耽误治疗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包括社交恐怖症(表现为担忧在社交中的表现),特定恐怖症(害怕一些特定的场合比如怕做磁共振怕坐飞机或怕血液、动物等),场所恐怖症(担忧在公共场所或独自出门等情况出现惊恐发作),分离焦虑障碍(担忧与依恋的人分离),未特定焦虑障碍(其他焦虑类的疾病,但不符合上述典型特点)。焦虑障碍的病因到底焦虑障碍是由什么引起的,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现有的研究显示:第一,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障碍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而且,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障碍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障碍的罪魁祸首。很多研究集中在两个神经递质上: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很多研究发现病人处于焦虑状态时,他们大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急剧变化,但是,我们并不很清楚这些变化是焦虑症状的原因还是结果。第二,认知过程,或者是你的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第三,研究发现,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障碍。对焦虑障碍的起因,不同学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但这些意见并不一定是相互冲突的,而是互补的。1、遗传因素:在焦虑障碍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血缘亲属中同病率为15%,远高于正常居民;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2.5%,而单卵双生子为50%。有人认为焦虑障碍是环境因素通过易感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易感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2、病前性格特征: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3、精神因素:轻微的挫折和不满等精神因素可为诱发因素。4、生物学因素:焦虑反应的生理学基础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普遍亢进,常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度释放。躯体变化的表现形式决定于患者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平衡的特征。焦虑障碍的治疗:焦虑障碍的治疗同样要在医生指导下从生物—心理—社会的多角度去进行治疗。生物学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焦虑药物,同时进行慢跑、步行、游泳、球类等有氧运动,每天进行30-60分钟,运动对于缓解焦虑、改善睡眠非常有好处;心理上可进行一到两周一次的心理治疗,调整负性认知,提高应对能力,增加正性情绪,流行于美国的正念减压治疗(由佛教修行方法演化出来,类似于坐禅,念佛,可自己读相关图书自己练习)也会有效改善焦虑;社会角度,在医生指导下,调动各类资源,减轻各方面的压力,工作学习避免熬夜、突击,提高社会适应,增加安全感。药物治疗方面,见效需要2-4周,需要定期复诊评估病情调整药物。吃药初期可能有点恶心,心慌,头晕,或短期内焦虑加重,这都是正常的,一般副作用一周内可缓解。如药物有效,在症状痊愈后,多数焦虑障碍需足药量巩固治疗一年,以预防复发,因为焦虑障碍和患者本人的焦虑素质和人格特点有关,容易在压力事件下复发,所以巩固治疗很重要,切不可好转后即刻停药。药物治疗包括以下方面治疗焦虑的药物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苯二氮卓类药物(又称为安定类药物)1)优点:①见效快,多在30-60分钟内起效②抗焦虑效果肯定③价格一般比较便宜2)缺点:①临时管用,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②有可能产生依赖。安定类药物抗焦虑,好比是车速过快用脚踩刹车,管用但是不适合常用。3)常用药物:劳拉西泮(罗拉),佳静安定(又叫阿普唑仑),奥沙西泮片(又叫优菲),这三个药物属于中效的安定类药物,抗焦虑效果好,镇静作用相对偏弱,对白天的工作影响小一些。其实所有的安定类药物都可以抗焦虑,只是副作用还有效果各不相同,以上三个药较为常用。小常识:凡是药品后面是某某西泮或者某某唑仑的,都是安定类药物。4)如何使用安定类药物:①间断服药原则:焦虑严重时临时口服,不长期大量服用。②小剂量原则:小剂量管用就不用大剂量③定期换药的原则:如果是病情需要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抗焦虑,3-4周就换另一种安定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避免依赖的产生。注意换药时,原来的药慢慢减,新加上的药慢慢加,两种药物交叉服用一段按时间后,再撤掉原来的药物,新加上的药物加到治疗量。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服药剂量不大,疗效较好时,也可以不换药,只要安定类药物服用的剂量不增加,在正常范围内,疗效不减弱,就可以认为没有产生依赖性。注意!如果停用安定类药物,请慢慢减量至停药,不可突然停药,否则极易引起停药反应,加重病情。2.抗抑郁药:患者误区,医生诊断焦虑,怎么开抗抑郁药物呢?其实抗抑郁药物同样可以治疗焦虑的!!如果用车速过快比喻焦虑,那么抗抑郁药就是松油门,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焦虑,因为焦虑的病因与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紧密相关,而抗抑郁药可以改善脑内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从而缓解焦虑,从根本上治疗焦虑。常用药物:SSRI类的: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SNRI类的:文拉法新,度洛西汀。1)优点:①抗焦虑效果肯定②从根本上改善焦虑③无成瘾性,适合长期服用。2)缺点:①抗焦虑效果见效慢,2-3周后起效,可以同时短期合用安定类药物。②价格偏贵。具体使用哪种药物我一般会根据病情,身体情况,经济等情况综合考虑。注意!1)在服药初期可能会加重焦虑,一般在2周后消失,注意开始服药时剂量小一点,慢慢加量,焦虑明显的话,可以加用安定类药物缓解焦虑。2)服药期间会出现副作用,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系,不要慌张,一般来说2周后副作用大多会消失,因为身体已经适应了。如果副作用患者不能耐受,请与医生联系,调整治疗方案。3)症状缓解后,建议服药1年左右,停药以及加量请与医生协商,不要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4)精神科药物有个体化差异:是指不同的患者,即使诊断一样,年龄性别一样,体质也差不多,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会有明显的差异,起效的药物剂量,药物的副作用也会用很大的差异,患者在服药的时候,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系,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要害怕药物的副作用,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它。点评一下这几个药物:1)艾司西酞普兰:商品名来士普,百适可等,抗焦虑效果不错,副作用小是其优点,药物间相互作用少,适合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价格偏贵。2)帕罗西汀片:商品名赛乐特,乐友等,常用剂量为20-60mg/天,单次服用即可,抗焦虑效果卓著,是治疗五种焦虑障碍的首选药。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副作用稍大,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有些患者会出现一过性的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监测血压。3)文拉法新:有缓释制剂也有速释制剂,有国产的(博乐欣)也有进口的(怡诺斯)。该药为双受体作用的药物,抗抑郁抗焦虑效果好。注意有可能在服药初期焦虑会加重,一般持续两周大多消失。4)度洛西汀:有缓释制剂也有速释制剂,有国产的也有进口(欣百达)的,同样也是双受体作用原理的药物,而且在双受体的作用程度上有其优点。抗抑郁抗焦虑效果较好。像舍曲林,兰释,喜普妙,氟西汀,常常作为第二梯队的药物来使用。3.丁螺环酮,坦度螺酮属于5-HT-1A受体激动剂,对广泛性焦虑效果好,无依赖性,缺点是见效慢,2-3周见效,如果患者先服用过安定类药物的话,效果多不理想。可以与抗抑郁药合并使用。4.其他药物1)急性焦虑发作时可以考虑服用普萘洛尔(心得安)10-20mg,临时服用,能够改善症状。2)三环类药物:如氯丙咪嗪,阿米替林等,药效不错,价格也较便宜,但是副作用偏大,已经不是首选药了。3)黛力新:它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和一种抗抑郁药的混合品,不适合长期使用,可以第一周和上面的抗抑郁药物联合使用,等抗抑郁药物起效后停用。至于每一位患者服用哪种药物合适,则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既往用药经历及服药后的效果,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副作用情况,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情况,综合考虑后做出决定,然后再随访患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逐步走向康复,让笑容绽放在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脸上,*经常失眠的人很可能是焦虑障碍。因为焦虑障碍经常伴随失眠,总是担心这担心那,放松不下来,肯定是睡不好觉的。常年吃安眠药的老人,很多属于从未正确诊治的焦虑障碍患者,在错误地长期服用安眠药后还形成了安眠药依赖。*焦虑障碍还经常伴随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疼痛,心慌,头晕,头痛,出汗等症状,如果躯体不适却查不出其他疾病,也可能是由于焦虑障碍造成的。过去所谓的“植物神经紊乱”,很多属于焦虑障碍,由于内心焦虑不安,就会触发植物神经过度敏感,引起心慌、出汗、腹泻、口干等等表现。焦虑障碍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或是联合二种方法更有效?心理治疗在焦虑障碍中地位并非药物能取代之。尤其对部分焦虑障碍亚型(社交焦虑障碍)治疗,许多国家防治指南将药物和心理治疗作为一线推荐治疗方案。RCT综述发现认知治疗综合行为干预更为有效,其结局优于精神分析和焦虑处理训练。目前,一般认为,焦虑障碍的治疗: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的疗效>单纯药物治疗>单纯心理治疗.*全程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定期复诊调整药物,接受心理指导,养成运动和正念练习的习惯,焦虑的治疗并不是一件难事。如何缓解焦虑情绪?1.保持乐观心态:缺乏自信是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时候不妨想像过去的辉煌成就,或者想像你成功的景象,再或者学习学习阿Q精神。这样也许你的焦虑情绪将一扫而光。2.保持睡眠充足:失眠往往会给人带来焦躁不安,所以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的一剂良方。对于睡眠质量不好的人这可能不易办到,但这个时候反而需要你精心休息,保证基本的睡眠,也许焦虑情绪自然慢慢消散了。3.尝试憧憬美好的幻想:当人深处糟糕的环境,却又无法脱身时,焦虑情绪也会随之产生和蔓延,这个时候可以尝试幻想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沙滩上,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拂,想象自己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或者过上理想中的生活。这是缓解紧张与焦虑的好方法。试试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4.暗示自己能行:当遇到别人批评自己或者任务无法完成时,这对自己是一个负面的否定,往往导致焦虑情绪环绕,这时如果心理反复告诉自己,“我能行,没有问题。”也许慢慢你就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出在哪里,迅速拿出新的解决方案。5.深呼吸几次:当面临焦虑情绪来袭时,不妨多深呼吸几次,有助于舒解压力消除焦虑与紧张。当你感到焦虑时,你的脉搏加速,呼吸也加快。而深呼吸可以让你减缓呼吸速率,让身体相信焦虑已过去,逐渐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6.转移注意力:如果当前的事情让你感到焦虑烦躁,可以尝试短暂转移注意力,看看窗外的风景,或者起来倒杯水,让眼睛和其他身体部分得到活动和松弛,从而暂时缓解心理和身体感受到的焦虑和压力。7.空旷地放声大喊:找个空旷的地方,比如楼顶、河边、山头等四周无人的场所,或者私人办公室或者自己的车内,试着把心理的憋屈呐喊出来,也许发泄完后,焦虑和压力也就烟消云散了。8.听听音乐:音乐是对抗焦虑的好帮手。当感到焦虑烦躁时不妨找些舒缓的音乐,静静地听上几首自己喜欢的音律柔缓的曲子,让自己全身心融入到这些美妙的音乐中,可以让自己紧绷的精神得到放松,释放积压的情绪。9.学会放松:在每次面对可能来临的焦虑情绪之前,暗示自己先暂时放松数秒,这样可以大幅改善焦虑的程度。例如,当电话铃响,先做个深呼吸,再接听。当这种习惯养成之后,可以起到镇定剂的作用,让你有效控制焦虑,而不是被焦虑所控制。10.多运动:运动可消除烦恼及控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运动过程会消耗一些紧张时所分泌的化学物质。同时肌肉也得到了放松。当然最好是规律性的运动,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焦虑情绪也将被你远远的甩开。
患者:记忆力不好,想事情就头疼,还有头也经常痛。去年8月/今年12月又犯了,去年治疗了有所好转,最近又犯了想寻求好的医院好的医生,检查结果:脑萎缩。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曹非: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脑萎缩。脑萎缩是以病理改变命名的一种脑病,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组织结构体积缩小,脑实质减少,脑重量减轻,细胞数目减少,脑回变平,脑沟增宽增深,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扩大。并有轻度胶质增生及脑动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发展为痴呆,终至智力丧失为其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