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口腔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洗牙作为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却常常被误解和忽视。本文将结合央视的科普内容,详细解析关于洗牙的几大常见误区。误区一:天天刷牙就不用洗牙了很多人认为,只要每天认真刷牙,就能保持口腔清洁,无需额外洗牙。然而这是一个常见误区。刷牙确实能够清除牙齿表面大部分食物残渣和菌斑,但难以彻底清除牙缝、牙龈沟等隐蔽部位的菌斑和结石。这些难以触及的地方往往是牙菌斑和牙结石滋生的温床,长期积累会导致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洗牙则能够利用专业的设备和手法,彻底清除这些隐蔽部位的菌斑和结石,预防口腔疾病发生。误区二:洗牙会破坏牙釉质牙釉质是牙齿最坚硬的部分,其硬度远高于洗牙时所使用的器械。正规的洗牙操作是利用超声波或手动器械,通过震动和刮擦方式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和结石,不会对牙釉质造成损伤。相反洗牙能够去除牙齿表面的污垢和结石,使牙齿恢复本色,看起来更加光洁。因此不必担心洗牙会破坏牙釉质。误区三:洗牙会导致牙缝变大有些人洗牙后会感觉牙缝变大了,这其实是一种错觉。牙缝变大的真正原因是牙结石长期压迫导致牙龈萎缩。在洗牙前,牙结石填充在牙缝中,掩盖了牙龈萎缩的事实。洗牙后牙结石被清除,牙龈萎缩问题暴露出来,才会给人牙缝变大的错觉。实际上洗牙有助于预防牙龈萎缩和牙缝变大,维护口腔健康。误区四:洗牙会让牙齿变敏感洗牙后,有些人可能会感觉牙齿变得敏感,尤其是遇到冷热酸甜等刺激时。这并非洗牙本身导致的,而是牙周病已经导致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在外。洗牙只是去除了覆盖在牙根上的牙结石,使牙根暴露出来,从而加剧了敏感症状。因此洗牙后牙齿敏感实际上是牙周病的一种表现。通过洗牙及时发现并治疗牙周病,有助于减轻牙齿敏感症状。误区五:洗牙就是美白牙齿很多人误以为洗牙能够美白牙齿,但实际上洗牙的主要目的是清洁口腔、预防和治疗牙周病。洗牙能够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结石和色素等污垢,使牙齿恢复本色,但并不能改变牙齿本身的颜色。如果牙齿本身颜色偏黄或存在氟斑牙、四环素牙等问题,洗牙是无法达到美白效果的。对于想要美白牙齿的人来说,需要选择专业的牙齿美白项目。误区六:洗牙会很痛洗牙时可能会感到一些震动和刮擦的不适感,但通常并不会感到疼痛。对于那些定期洗牙、牙结石较少的人来说,洗牙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舒适的。洗牙时感到疼痛的原因可能是牙齿上存在较多的牙结石或牙周炎等问题,导致牙龈敏感或发炎。通过洗牙及时清除牙结石和治疗牙周炎,有助于减轻洗牙时的疼痛感。结语洗牙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关于洗牙仍存在诸多误区。通过本文的科普解析,希望大家能够正确认识洗牙的作用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念。定期洗牙、保持口腔卫生是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关注口腔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全脱出(avulsion)是最严重的一种牙齿损伤,指牙齿受到外力完全脱出牙槽骨。恒牙脱出常见于青少年水平外伤撞击,主要发生于“上门牙”。牙齿全脱出的治疗方法是牙齿再植术。类似的对话在儿童口腔科几乎每日都在上演。家长常见误区家长没能带孩子及时就医,常见有以下两个误区:1、孩子的牙还能长。人一共只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和一副恒牙,恒牙磕掉了,自己不会再长出新牙的;2、掉了过些日子去医院种一颗就行了。种植牙一般要等到18周岁,如果错过了再植时机,只能做暂时性修复,美观性差,且牙槽骨会有吸收。家长应该怎么做?牙齿再植术是否成功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为再植时间和离体牙的保存。事发现场,迅速捡起脱落的牙齿,拿着牙冠部,用自来水简单冲洗,直接将牙齿放入牙槽窝,嘱患儿小心地合上嘴,带患儿到医院就诊。划重点!!牙冠部!牙冠部!牙冠部!理论上来说,牙齿离开牙槽窝的时间越短,愈合越好。牙齿离开牙槽窝超过半小时,出现最佳愈合方式的可能性极低。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无法将牙齿放入牙槽窝内怎么办?拿着牙冠部,用自来水简单冲洗后,让孩子含在舌下,马上到医院就诊。有的孩子磕懵了,为防止误吞,可置于牛奶中(最好4℃左右,即冰箱冷藏温度)。应该怎么预防?儿童牙外伤常见于“牙突”的孩子,这类孩子的牙齿矫正往往应该在8~10周岁进行早期矫治。如孩子换牙发现牙突,可到儿童口腔科进行评估是否开始早期矫治或者制作运动防护牙套。关注公众号:儿牙范er,获取更多儿童口腔知识
牙龈出血指牙龈有自发性或因轻微刺激而导致的出血现象,分成自限性牙龈出血及非自限性牙龈出血两种。有的患者仅在刷牙、咀嚼粗硬食物时唾液内带有血丝,严重的患者受到轻微刺激则会大量出血。 一、常见的发病原因可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 1、局部因素:①?菌斑、牙石的局部刺激是常见的原因。菌斑、牙石的形成与食物嵌塞、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及不良修复体等有关,易引起牙周组织炎症,如边缘性牙龈炎,龈乳头炎,牙周炎等。②?其他局部刺激因素,机械、化学因素,不良矫治器及张口呼吸等的刺激下,易引发牙龈增生及炎症。③?局部粘膜过敏。口腔粘膜接触过敏物质后,波及牙龈组织。④?牙龈外伤撕脱及牙周的手术。 2、全身因素:①?内分泌的改变,常表现在青春期及妊娠期,一般是由于性激素升高、孕酮激素升高的影响下,使牙龈组织在轻微刺激下,引发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牙龈出血、渗出增多、牙龈增生等,重者妊娠期可形成牙龈瘤。②?全身性疾病,多见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患者长期口服硝苯地平之类的药物导致牙龈的增生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等,肝肾功能不全如肝炎等,以上疾病有的可改变血管的性质,有的通过改变血流动力等导致血管病变致牙龈出血。③?其他常见的外界因素,如长期大量的吸烟、抗凝血药物的服用等,均可导致牙龈出血。 二、疾病治疗 ①对于牙龈局部出血较急及严重的患者,首先应应急止血,安抚患者,缓解紧张情绪,避免血压升高,寻找出出血点后,棉球或纱布有效压迫出血部位,如加用云南白药等外用药物压迫,效果会更好;如出血不止,可缝扎牙龈乳头、牙周塞治等,有反复出血患者,以牙周塞制剂对创面进行保护,避免出现患者由于进食、吸吮、舌体摩擦现象引发再出血症状。必要时短期全身应用止血药物。②牙龈出血多由局部因素引起,应及时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去除菌斑牙石等致病因子;拔除残根、治疗残冠,减少局部的刺激因素;治疗食物嵌塞,改用牙线剔牙;去除不良修复体、充填体、矫治器;纠正口腔不良习惯等。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戒烟、限酒,多食新鲜蔬菜,适量运动。③?鉴于有的患者与全身因素有关,可疑与全身健康状况有关时,要及时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针对系统疾病采取治疗措施,有效治疗高血压、血小板缩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