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或做其他活动时腿部疼痛可能是外周动脉疾病的征兆。外周动脉疾病是在静默状态下发展起来的,血管变窄,直到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导致抽筋和腿部疼痛。体力消耗引起的疼痛是一个典型的标志。当病情严重时,会在腿上形成伤口,无法愈合或导致脚或脚趾发黑。 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和性别。男性和所有65岁及以上的人最有可能患上这种疾病。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不受控制的糖尿病和心脏病。任何有危险因素和腿部疼痛的人都应该和医生谈谈。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锻炼或步行,你甚至不会知道你有它,直到它已经悄悄地进展。大多数医生也会建议你多走路来改善病情,因为这样会鼓励你的身体在阻塞处形成其他血管。 治疗高血压、胆固醇和胰岛素水平等危险因素的药物可能会有所帮助,但外周动脉疾病在发病后无法逆转。无论发生什么堵塞,除非植入支架或绕过支架,否则都不会消失。但风险因素的改变可以减缓疾病的进展。 在步行不能改善病情的情况下,70%到80%的患者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得到帮助,在血管内放置气球或支架以改善循环。更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外科搭桥,将受损血管的血液重新输送到附近的好血管。
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心脏损害,高血压对心脏的伤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心脏血管的损害。高血压主要损害心脏的冠状动脉,逐渐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发生冠心病。左心室负荷增强,心肌强力增加,心肌耗氧增加,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降低,心肌供氧减少,因此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二是对心脏本身的损害,动脉压力持续性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形成代偿性左心室肥厚。易发生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心脏扩张。而高血压所导致的心脏损害、可以导致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等。 脑血管损害,头晕和头痛是高血压最多见的脑部症状,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持续性沉闷不适感,经常头晕可妨碍思考,降低工作效率,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尤以近期记忆力减退为甚。临床上高血压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有脑出血、脑梗死等。脑出血的病变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和紧急处理情况对病人的预后关系极大,一般病死率较高,即使是幸存者也遗留偏瘫或失语等后遗症,患者致残。 肾脏损害,高血压与肾衰竭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恶化高血压的预后。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病对肾脏的损害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由于肾脏的代偿能力很强,开始唯一能反映肾脏自身调节紊乱的症状就是夜尿增多。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动脉硬化。当肾功能不全进一步发展时,尿量明显减少,血中非蛋白氮、肌酐、尿素氮增高,全身水肿,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肾脏一旦出现功能不全或发展成尿毒症,损害是不可逆转的。 高血压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我们常说的高血压,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而本身就是一种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也叫高血压病,或者简称高血压。绝大部分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疾病。 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方式复杂,很难在一个家族中确定哪个是正常的,哪个是患病的。只有通过对大量患者进行研究后,才能确定遗传因素在多基因病发生中的作用。多基因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除与遗传因素相关外,一家人相似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影响也较大。 研究发现,父母均患有高血压者,其子女今后患高血压的概率高达45%;父母一方是高血压患者,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是28%;而双亲血压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而高血压病患者的亲生子女和养子女生活环境虽一样,但亲生子女更易患高血压病。 而且,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是无高血压家族史者的1.79倍,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史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无家族史者的2倍。除了遗传因素外,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的影响也很大,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如果生活习惯健康而规律,那发生高血压的几率会大大下降;没有高血压家族史者,生活不健康且不规律,也容易发生高血压。 此外,有些疾病可以引发高血压,比如慢性肾炎等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实质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称肾血管性高血压,二者又合称为肾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也可以引起高血压。这些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统称为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这些疾病的一个症状,但继发性高血压相对较少见。 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可导致高血压 盐摄入过多。高盐饮食不仅会引起体内水容量增加从而导致高血压,还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这个系统的活性过度增加,也会导致高血压。据统计,我国居民每日盐的平均摄入量,男性14.3g,女性12.3g,平均为13.3g,显著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推荐的5g/日盐的水平,属高钠饮食国家之一。而中国高血压患者中近60%是盐敏感性高血压,高盐、盐敏感性是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特征。 长期大量饮酒。饮酒与高血压水平呈正相关。我国一项研究发现,每日饮白酒30ml,收缩压可增高4mmHg,舒张压增高2mmHg;每日饮白酒60ml,收缩压可增高6mmHg,舒张压增高2~4mmHg,而且所有人都会出现高血压。 肥胖也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研究发现,体重每增加10kg,血压可升高5~20mmHg。 精神因素。比如精神压力大、晚睡、作息不规律等,都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而诱发高血压。 高血压的十大谣言 谣言一:偏方能治高血压 一种治疗方法一定要有循证医学证据来证明到底有没有效。偏方的安全性到底有没有效,都没有得到精确的证实。别人的香草有可能就是你的毒药,得了高血压并不是多么大的一件事。因为高血压可防可治,不要把偏方当做唯一的救命稻草。 谣言二:益母草能降血压 关于益母草降血压,目前仅有小型的动物实验,应用益母草的水煎液1000mg/kg,服用7天后血压平均降幅约3mmHg,服药2周后血压降低在10mmHg以内,并且不能将血压降至正常。这种降压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人体不可能服用如此巨量益母草,过量服用会导致乏力、酸麻疼痛、下肢瘫痪、大汗、虚脱等不良反应。 谣言三:芹菜、小茴香等含盐量高,高血压患者不能吃 有人说芹菜含盐量高,也有人说它可以降血压。这样的谣言不可信。小茴香和甜菜叶也是一样,都是自相矛盾的。 每100克芹菜茎里含钠量是150毫克,相对其他的菜含钠量高了一点,但离我们每天的食盐摄入量还差很多,这个菜你喜欢吃就吃,只是不要吃太多,也不要拿它当降血压的神药。 谣言四:跷二郎腿会致高血压 正规的测血压之后再测跷二郎腿,跷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已经很累了,血压增高一般不会超过10个毫米汞柱。目前为止,科学上没有跷二郎腿可以导致高血压任何证据。 谣言五:鸡肉是高血压克星 鸡肉好吃,但血压难降。首先,鸡肉中的精氨酸和胶原蛋白降压仅限于一些基础小研究和动物实验,对人体的研究没有证据。另外,鸡肉里面含有的精氨酸、胶原蛋白的含量并不突出,很多食材比它含的多。 谣言六:可通过掌纹来诊断高血压 掌纹属于皮纹的一种,是先天遗传,胚胎时期就开始形成了。皮纹的图案一旦形成便保持固定不变。血压随时随地都是波动的,跟皮纹更是毫无关系。 谣言七:没有不舒服,可以不吃药 高血压有将近1/3的病人可以毫无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但不能说患者觉得舒服了就不吃药。症状不能反映血压的水平,血压监测是指导降压治疗的金标准。 谣言八:贫血的人不会患高血压 贫血是指血红蛋白的含量不正常,不是血量减少了。贫血的人可以得高血压,高血压的人也可以得贫血。血压主要由心肌收缩力、心排血量、血容量、周围动脉阻力等因素决定,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跟血压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谣言九:高血压病人不能吃蛋黄 一个蛋黄大概250毫克到300毫克的胆固醇,人体内的胆固醇70%都是内源合成的,只有30%左右是靠吃进来的,所以吃只占一小部分。 另外,即便吃进去一个蛋黄,口服吸收率按50%到70%,大概只有150克到210克进入到血液,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2500毫升血浆,吃1只鸡蛋可使每100毫升血胆固醇增加8毫克,这个是微乎其微的,可以忽略不计。 谣言十:多数高血压可根治 严谨来说,很少部分的高血压是可以根治的,比如说一些继发性的高血压,甲亢引起的高血压,把甲亢治疗好了,高血压自然就好了。但这种继发性的高血压在所有病人中不到5%,绝大部分是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如果能够严格地自律,合理膳食,多活动,另外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可以根治的,但这样自律的病人是极少数。 五种简单方法降血压 减重、少吃盐、多运动和戒烟都是能持续降低收缩压的非药物好方法。如果你想实现更好的降压目标,可以参照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网站”总结的5种简单方法。 1.坐姿应正确。坐着时双脚晃动或交叉,是介于坐和站之间的姿势,会影响血压读数,因为两种姿势的血压是不同的。正确做法是:端坐在椅子上,后背平靠椅背,双脚平放在地板上,双腿不要交叉,否则会影响血液流动。 2.手臂有支撑。如果你的手臂在测量血压过程中位置太高或太低,心脏泵血就会更费力,导致血压读数偏高。正确做法是:把手臂平放在桌子上,与心脏的位置持平。 3.呼吸要缓慢。压力大时,血压就会上升。深呼吸可以缓解压力,降低血压。正确做法是:用鼻子深吸气,充满胸膛和腹部,然后慢慢通过嘴呼气,重复上述过程。 4.吃黑巧克力。一项对35项相关研究进行的文献回顾发现,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吃富含黄烷醇的食物,如可可和黑巧克力,能将血压降低2毫米汞柱。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在测量血压前吃它,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才是正道。 5.做握力练习。研究发现,健康成年人每周做3次简单的握力练习,每次15分钟,持续10周后,收缩压就可降低约10毫米汞柱。不过要注意,避免在测血压前1小时做握力练习,以免影响结果。 来源: 人民健康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各位病友,随着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的上市,它的简便快捷,不需要抽血进行口服抗凝药监测等优势,给需要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带了了福音。当然,由于价格等经济原因,华法林作为疗效确切的抗凝药物,并没有完全的退出市场。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也经常遇到口服华法林治疗的各种困惑和咨询,现在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希望对广大服用华法林的病友有所帮助。 目前常用的抗凝药是华法林(Warfarine),国产的剂量是每片2.5mg(进口有5 mg 、3 mg两种剂型),药品要防止曝光和受潮,建议冰箱冷藏。华法林须每天、定时服用,不可忘服。最好服用同一药厂、同一品牌的华法林。 服用华法林应定期化验凝血酶原时间(PT),以检验它的抗凝效果。 (1)手术后至出院前,医生一般已将大多数病人的华法林剂量和凝血酶原时间(PT)调整至合适范围。病人应明了自己服用的华法林剂量和凝血酶原时间。但出院后凝血酶原时间仍须反复检查,达到稳定,化验的医院最好固定。术后早期或更改药物品种、剂量后应2-3天化验一次PT,待稳定后可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但我们建议每周复查凝血指标,需终身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可在摸清药物规律后有计划的在医生的指导下延长检测PT的时间。 (2)理想的凝血酶原时间是正常对照的1.5-2倍。如正常人一般是12秒,患者的应是18-24秒最为理想。若PT低于18秒,则应增加华法林的剂量;若超过2倍(24秒),则减少剂量;改变华法林剂量最好与医生联系。改变华法林剂量后,必须再反复化验凝血酶原时间,直到接近理想指标。检测也可以以国际标准比率为标准(PT—INR),PT-INR的理想范围是2-3。 (3) 华法林超量,可以引起出血,剂量不够,又达不到抗凝的效果。依据上面提到的判断标准,增减药物有以下方法:a 每天增减半片:即1.25mg。 b 每天增减1/4片,较a的调整程度更小 。c 隔天增减半片或1/4片。d 每天增减一片。 患者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凝血酶原时间检查结果和服药剂量)选择适合的方法。我们推荐在和医生联系不方便,得不到及时指导的情况下,选择第二种方式,也就是每天增减1/4片。 (4)凝血功能一般在上午抽血查,不需要空腹,但抽血晨不能服用华法林药物,抽血后即可服用。如果患者每天华法林用量不同,比如:一天一片,一天一片半。则抽血前一天的华法林用量应为小剂量(即一片)。 抗凝治疗的注意事项 1,饮食:可吃正常饮食,但每日食用绿菜量要大体相当,绿菜量过多会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过少会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另外,食用肉食量也会影响凝血酶原时间稳定,食用肉食量过多会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过少会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都会影响抗凝的稳定。如果要达到稳定的药量/药效比值,就需要患者减少饮食变化,绿叶菜和肉不是不能吃,前提是每日的菜量和品种必须稳定,不能变化太大。 2,药物:抗凝药的抗凝作用受其他药物的影响称作干扰。如苯巴比妥类、阿斯匹林、潘生丁、消炎痛、氯霉素、新霉素站等能增强抗凝作用;维生素K及止血药能削弱抗凝作用。无论增强还是削弱都影响抗凝药的作用的稳定。因此,应尽量避免,如不得已必须要用上述药时,必须在用药过程中由医生密切观察,而且作多次化验,凝血酶原时间如不理想应按前述要求,调整抗凝药剂量。 3,抗凝期间做手术: (1)外伤出血:如可作局部或缝合加压包扎止血的,不要轻易停用抗凝药。 (2)大出血或某种原因须作急诊手术:可静脉注射华法林拮抗剂——维生素K1 30mg。在4-5小时后进行手术。若不能等待,则可在手术前静脉注射维生素K1,及时进行手术,手术中仔细止血,等待无渗血后再结束手术。手术后36-72小时,在局部无继发性出血情况下,重新开始抗凝。 (3)如因某种原因须择期手术:可在手术前停服抗凝药2-3天,化验凝血酶原时间,在达到接近正常后手术。手术后36-72小时重新开始抗凝。 4,抗凝药片将服完前一个月,应设法提前购买,切不可因此而中断抗凝治疗! 5,可作适当体育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尽可能避免参加易受外伤的工作或活动,否则引起内出血后果严重。 6,已婚的育龄妇女在服用华法林期间,应采取避孕措施。 7,服抗凝药后,妇女月经量一般不致增多,如有异常增多,可减量或停药,待月经一过,立即恢复原来服用剂量。 8,每日服抗凝药情况应登记在本子上并适时填写凝血酶原时间,去医院看病时,务必随带,以医生参考。请定时按以下表格形式记录: 日期 华法林剂量 凝血酶原时间
颈动脉斑块会“掉”下来吗?我在上门诊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病人,尤其是在单位组织的体格检查之后,拿着报告单来向我咨询,表现都非常的紧张和困惑,主要是超声报告里告诉他,有颈动脉的斑块形成,他们担心的是这个斑块会不会掉下来?那么颈动脉斑块到底是否会掉下来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推荐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的一篇文章,给大家给予解答。 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我国已经普及到县乡级医院,其作为筛查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最便捷手段之一,常常出现在体检套餐中。很多人拿到颈动脉超声检查报告单,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毫米”的报告后非常紧张,担心这个斑块会“掉”下来。其实,发现颈动脉斑块不必太紧张,只要我们搞清楚下面几个问题,客观对待检查结果,还是可以不让斑块“掉”下来的。 1.斑块形成是自然现象。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原本是动脉硬化过程中一种自然现象。一个人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大约从青春期就开始隐隐发生,40岁后变得明显,而到60岁后,颈动脉没有硬化斑块的人就屈指可数了。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管壁上沉积了一层像蜡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当这些蜡样的沉积物一块一块形成时,就称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早期是平齐血管内膜的,通常顺着血管纵向分布,如果继续进展,斑块就慢慢在管壁上向内突入,引起动脉内径不同程度的狭窄;如果有诱发因素,动脉斑块的某个部分破裂,就会像火山喷发一样,诱发一系列的变化,形成血栓或整个血管被血栓堵塞。这个过程所用的时间因人因病而异。 2.控制危险因素可以延缓斑块的发展。 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血压致使血液冲击血管内膜,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管壁内膜受损后容易使胆固醇、脂质沉积,加重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颈部的血管壁上有斑块形成,在颈动脉分叉处侧壁及弯曲处的内侧壁和颈动脉窦部,这些部位的血液受血管角度的影响形成湍流等非层流状态,从而易使内膜受损,有利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样病变。其他容易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因素还包括年龄增长、吸烟、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血糖、缺乏锻炼、经常有炎症、饮食不健康等。这些会使动脉硬化斑块加速发展或提前出现,也会更多地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发生“火山喷发”,诱发脑血管病。因此,控制好这些因素就可以预防和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3.回声强弱不代表斑块的稳定性。 这几个词语是超声探测仪上的术语,不能简单翻译成低回声就是不稳定斑块,强回声就是稳定斑块,而混合回声就是半稳定斑块。研究表明,回声的高低强弱与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规律。斑块稳定与否的影响因素非常多,有些指标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等,可部分反映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因此,如果您看到低回声斑块的报告,不必步步惊心,而看到强回声斑块也不能完全淡定。因为通过超声波回声的高低强弱简单地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与否,或者进一步判断病情危险与否,是不科学的。 4.斑块让管腔狭窄了就需要干预。 40岁以上的人群在体检报告中多数会出现“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字眼。出现这种结果后,首先应该注意斑块是否突出于血管壁,如果没有,就是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早期,注意观察即可;如果突出于血管壁,需要了解血管管腔是否发生了狭窄。如果有管腔狭窄,则需要进一步明确这个病变的具体情况。例如,一个身体健康、不吸烟、无高血压和糖尿病、无其他卒中危险因素的60岁人,查体发现右侧颈总动脉窦部一枚11.4mm×2.7mm大小的低回声斑块,血流信号正常,动脉内中膜厚度0.87mm,此时他就无需治疗。如果他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生长到一定程度,开始影响颈动脉的血流时,就必须进行相应的评估和治疗,以防止发生血管事件。通常当斑块生长导致血管管腔狭窄超过70%以上时,或者虽然狭窄程度不重,但该斑块是不稳定斑块时,则应进行积极治疗。 严重的颈动脉狭窄通常有一些非特异的症状,如头昏、头沉,有时会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甚至发生脑卒中。其治疗方法分为两方面,一是药物治疗,比如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这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力军。二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另外,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的药物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具有辅助作用。 5.颈动脉超声需要复查。 颈动脉超声通常建议半年复查一次,两年检查颈动脉无狭窄和扩张现象。检查前应除去
高血压是十分常见的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接受治疗。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也成了患者的家常便饭。除了吃药,对付高血压就没有其他辅助方法了吗?其实不然,降压路上还有12个办法。 1.了解自己的血压。健康人群的理想血压为120/80毫米汞柱,但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把血压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诊室测)、135/85毫米汞柱(家庭自测)以下。如合并有糖尿病、肾病等特殊情况,更需要个体化的降压目标。 没有高血压的健康人,建议每年量一次血压;如果高血压患病风险较高,比如家属中有高血压患者,长期饮酒、吸烟的人,建议每半年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则建议每周都要量血压,分早晚两次;如果药物控制不稳定,或调整药物期间,最好天天测量。 2.家中备好血压计。除了定期到医院门诊测量血压,自己买一个家用血压计也是必要的。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能更准确地反映血压的控制状况。初次测量,建议测双臂上臂并对比,建议以后选择高的那边测量。如果双侧血压差值>20毫米汞柱,需要进一步检查。注意做好记录,复诊时供医师参考。需要提醒,几乎所有药店都有各类型的血压计销售,但不论什么牌子,尽量选择通过ESH、AAM,或者BHS认证的,同时厂家也要提供校准服务。 3.避免摄入加工食品。高钠饮食(吃太咸)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薯片、咸菜、腊肠、火腿等加工食品中的盐含量也不容忽视。很多甜味零食,比如夹心饼干、蛋糕等在制作过程中也添加了不少盐。要控制高血压,最好能彻底地把加工食品拒之门外,建议钠盐摄入量每天少于6克。 减盐遵循四个原则:(1)从“口重”到清淡,需要循序渐进。(2)肾功能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可用低钠盐(含钾)代替普通食盐。非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可用糖醋调味。(3)利用青椒、番茄、洋葱、香菇等蔬菜本身的风味来调味。(4)不要喝太多汤,尽量不吃咸菜或豆腐乳。 4.多吃水果和蔬菜。钾对于高血压的控制非常有益。蔬菜水果中的钾、膳食纤维十分丰富。多吃蔬果,有助于每日膳食中的钾含量。 5.补充镁元素。镁元素可以有效舒缓血管紧张,还可以使精神放松。深绿色叶菜、坚果类、牛油果等食物都富含镁,建议适量进食,以补充镁元素。 6.少喝咖啡。高血压患者是否能喝咖啡,目前仍有争议。一般认为,无论是不是高血压患者,摄取咖啡因之后,血压都有短暂但剧烈的上升。 高血压患者没有必要完全戒掉含咖啡因的饮料,但有必要对此进行限制,包括咖啡、茶、运动型饮料和巧克力等的摄入量。即便要喝,也要减少添加砂糖、果糖、鲜奶油等高糖高脂调味品。 7.控制体重。研究显示,每减轻10公斤体重,可以使收缩压降低5~20毫米汞柱。多摄入低能量、低脂肪、适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坚持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争取将BMI控制在24以下,腰围
这是一位经常跑医院的网友,总结的亲身经验。如果你正准备动身去外地看病,建议您一定看完,肯定大有收获。 因为家里的老老小小生过几次大病,当时带着家人去过郑州的大医院,也跑过好多趟北京、上海,甚至为求偏方还去过河北安国的一个中医诊所。所幸家人现在病都好了,但是去大医院看病的门道,我可是摸了个门儿清。现在亲戚、同事看病,都先找我打听,问哪儿看得好,去外地看病怎么安排,怎么找大夫,怎么挂号、住院…… 索性写出来吧,还能帮到更多人。 1哪里看的好?怎么选医院选大夫? 遇到比较麻烦的病时,本地看不好,最先要搞清楚去哪能看好。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栽过跟头的,用惨痛的经验提醒大家,在某度上搜疾病搜医院一定擦亮眼睛。如果自己分辨不出哪些医院是正规的,我给大家两个方法,能找到货真价实的好医院和真专家,确保不上当。 第一个是看“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出的“医院排行榜”,这个榜很权威,我带家人看病的时候问过北京好几个大医院的大夫,都说可信。 上面的榜单只能查哪个医院好、哪个科室好,不能按病查,也不知道这些医院里哪个专家最强。后来在省会医院看病的时候,需要请会诊,不知道请哪个专家好,全家人到处去打听,一直拿不定主意。最后我们的主管大夫推荐我们上“好大夫在线”查查,说这个网站很专业,上面有正规的全国专家排名,还有其他病人写的医生评价,我们与其到处找朋友问,还不如去看看自己得过病、看过病的人在怎么说。 我信得过好大夫网站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上面推荐的医生,基本都来自复旦医院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医院,说明这些医生确实都是官方也认可、病人也认可的。 所以,看病选医院选大夫,上这两个网站就足够了。 2说说选专家的一些技巧 再说说具体选哪个专家时的一些技巧。 因为就算全国排名第一的科室里,不同的医生也可能有不同的专长,所以每次去外地看病前,我都会先锁定几个重点目标,就奔着这几个大夫去。 好大夫网站上,搜不同的病,都有相应的医生排名,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的专家排名,试管婴儿的专家排名等等。我会把排名靠前的专家全都看一遍。 ● 一是看专家的擅长。比如我父亲要做房颤手术的时候,我才知道不是所有心内科的大夫都做房颤手术的。我当时选大夫,重点先看谁的擅长里面写了“专攻房颤和复杂的心律失常,尤其射频消融手术”这类内容。 ● 接下来看别的病人怎么说。每个大夫的页面上,都有个“患者评价”的列表,里面有好评有差评,我会全都看一遍。为什么我觉得这些评价不是刷出来的,因为我自己也给大夫写过评价,当天好大夫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过来跟我核实,说明别人写的评价应该也核实过。 ● 第三个看大夫给其他人回复的咨询。我一般先找跟我们病情类似的患者,专家是怎么回的,比如能不能手术,怎么找他手术,治疗效果好不好这类的信息。 这三个信息看完,你都能变成这个病的“专家”。 3去外地看病之前,最好先在网上把号挂好 锁定了几个重点专家之后,接下来就是怎么去挂号看病。 因为这些大专家都在省会、北京、上海之类的大城市,所以不仅要长途奔波,而且非常难挂号。尤其去北京看病,如果到了医院再去挂号,几乎可以确定你当天是挂不上号的,甚至排队几天都挂不上,只能拖家带口的在北京住好多天,找各种办法去试。其中一种叫做号贩子,特别贵!!!几十块钱的号,他们开口就要1000,我还见过有个专家的号,被卖到5000块钱。 所以去外地看病之前,最好先在网上把号挂好。我一般会先去找官方的预约挂号平台,或者这家医院自己的微信号上有没有挂号服务。挂完号再买车票,确保到了医院肯定能看上病。 一般的专家,一两周内都有可挂的号,有些热门的专家不好挂,每个出诊日上都写的“约满”,还有些更大牌的专家,官方的挂号通道上根本没有,没法挂。 这时候还有第二个途径,去好大夫网站上,看看专家有没有开通“预约挂号”服务。别的平台挂不上的时候,这里经常还能挂上,而且是免费的,但是限制比较严格,要先上传病情资料,还要等审核,符合专家的要求了,才能获得就诊机会,病情不符合的,也挂不上。 但比较难得的是,有些全国顶级的专家,官方平台上根本不对外挂号,但这些专家会在好大夫上给患者提供免费的就诊机会。 在动身之前,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上网查查医生当天是否有停诊公告。因为我有一次带孩子去北京看病,自己的工作要请假,孩子上学也要请假,但是因为提前在医院官网上挂了号,觉得不会耽误太多天。结果到了医院才知道,医生那天停诊了,而且是去美国学习,两周以后才回来。所以我之后看病都养成了一个习惯,提前一天上好大夫网站看医生停不停诊。 再有一点就是,一定要查清楚你挂号的那天,医生是在哪出诊。因为很多大医院都有好多院区,比如北京协和医院就分东院和西院,两个院区离得很远,发现错了再往另一个院区赶,很可能当天的门诊就看不上了。好大夫上会把专家出诊的具体地址都标注出来,比如东院还是西院,或者国际门诊部,其他合作医院等等。 4把这些东西带好,都能用得上 再有就是,去看病都带什么东西。身份证、医保卡这类不用说了,值得提醒一下的是,如果是给孩子看病,记得带上孩子的户口本。病历资料这些,我会把以前看病的病历本、检查报告、拍过的片子全都带上。不要以为当地医院检查的这些东西没用,觉得反正去大医院还得重新查一遍。有好几次,医生都说要看看前面几次拍的片子和检查结果,说对比着看,才知道病情有没有变化,进展快不快,以及之前用的药起没起作用。 5特别提醒:随行人员要带对 特别要提醒一点,陪病人去看病的家属,要选一个对病人情况特别了解的人,否则医生问问题的时候,啥都不知道,就白去了。比如有一次我出差的时候,老公带孩子去看不长个儿的问题,结果医生问孩子出生时的体重、几岁开始发育的、每个月长几厘米这些问题,他一个都答不上来,只能一边给我打电话,一边给医生回答,特别狼狈。 好吧,去外地看病之前要注意的事,先写这么多,如果有时间,我会把看病过程中,以及之后的一些注意事项也都整理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6-12-05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下肢静脉曲张在人群中发病率大概在7%左右。下肢静脉曲张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大隐静脉汇入深静脉处的瓣膜发生关闭不全,导致血液倒流,使得静脉压力增加,日积月累引起静脉扩张扭曲扩张。一般位置低的地方容易先发生静脉曲张,所以小腿是重灾区。静脉曲张可以在发病数年,甚至十多年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是这不代表静脉曲张没有危害。当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发生静脉内血栓形成,无菌性炎症(静脉炎),色素沉着、溃疡、淤积性皮炎、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以往大家都认为,对无症状的静脉曲张或者是老年病人可以先采用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或者弹力袜治疗。不过,医学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静脉曲张患者选择了早期微创手术治疗。 首先,药物和弹力袜作为静脉曲张保守治疗的主要手段,只能延缓病情的发展而不能治疗静脉曲张的病根。因此,药物只能作为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的辅助治疗。而弹力袜虽然治疗效果确切,但是需要终身穿戴,而且使用麻烦、费用不菲。目前绝大部分起初穿戴弹力袜的病人最后还是选择了手术治疗。既然最后还是需要手术,那么前面用于保守治疗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显得浪费了。 医学的发展也使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越来越微创,住院时间大大缩短。要知道,微创手术更适合于早期的静脉曲张,当静脉曲张严重,深静脉受累,手术效果会大打折扣。为了避免静脉曲张严重并发症,最好的选择还是在并发症出现之前,早期手术解决静脉曲张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