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家长和孩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方面:饮食中要保持食物的多样化,注意荤素兼顾、粗细搭配,科学烹饪,一日三餐,两餐间隔4~5h;三餐比例要适宜,按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的比例,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分别为12%~14%、25%~30%、55%~65%。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充足供应。超重和肥胖儿童适宜吃、少吃的食物如下:适宜吃的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鱼、虾、蛋、奶、牛肉、禽类、肝、豆腐、豆浆,喝白开水、不添加糖的鲜果蔬汁;少吃的食物:含氢化植物油的各种糕点、糖果、蜜饯、巧克力、冷饮、甜点心、膨化食品、西式快餐、肥肉、黄油、油炸食品、各种含糖饮料。2.运动方面:首先应对孩子进行医学检查,若有心肺功能异常或严重高血压者则谨慎运动,或避免剧烈运动;活动前后至少要各做5min的准备活动和恢复活动;有氧运动和力量运动、柔韧性训练相互结合、相互穿插进行;注意调动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活动要循序渐进,更要长期坚持。运动方式:多采用既能增加能量消耗又易坚持的有氧运动项目,或采用力量运动和柔韧性训练。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上下楼梯、跳绳、打球、游泳、骑自行车、登山等更多地消耗脂肪,可控制体重。力量运动可采用哑铃、杠铃以及其他的沙袋、器械等进行;柔韧性训练包括各种伸展性活动。根据天气、居住环境、场地等具体情况选择运动方式。推荐儿童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拖地、洗衣、整理房间、倒垃圾等。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可以用脉搏来衡量。有氧运动时脉搏应达到最大心率的60%~75%。可参照公式:脉搏=(220-年龄)x(60%~75%)。如10岁儿童有氧运动时脉搏应达到126~157次/min。开始运动时心率可控制在低限,随适应能力的提高,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频率,使心率达到高限。运动时间:坚持每天锻炼至少30min,最好达到每天6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分散的运动时间可以累加,但每次不少于15min;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均宜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每周至少完成中等强度运动5d才可起到控制体重或减轻体重的作用。3.行为矫正处方:行为矫正的目的是改变肥胖儿童青少年不健康的行为与习惯,需要家长以身作则:①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②减少静态活动的时间:孩子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和使用电脑的时间每天不应超过2h;不躺着看书、看电视;课间10min时应离开座位去做身体活动;课外作业每做40min,就应活动10min;周末、假日作息时间应规律,早睡早起,不睡懒觉。儿童的睡眠时间应至少保持在9小时以上。
1.健康教育(1)避免诱因:如长时间站立、突然变换体位(如较长时间卧位、坐位或蹲位状态下突然起立)、闷热环境、持续运动后突然停止(如长跑后)、精神紧张(如疼痛刺激或医疗操作造成的紧张恐惧)等。另外,在一些特殊状态下可能更易出现发作,如呕吐、腹泻、感染、青春期女童月经期间及应用某些可能降低血容量或血压的药物(如利尿剂)等。尽量让患儿避免暴露于常见的诱因,有助于减少晕厥发生;在不能完全避免诱因时注意保护患儿,防止晕厥对患儿造成意外伤害。(2)识别晕厥先兆并进行物理抗压动作:晕厥先兆是在晕厥发生前患儿出现的不适,常有不明原因头晕、胸闷、心悸、视物不清、听力下降、恶心、腹痛、呕吐、面色苍白或大汗淋漓等。先兆发生时应及时调整体位,如尽快调整为蹲位或坐位,有条件时可平卧休息,多数患儿能在短时间内缓解。另外,物理抗压动作可能在晕厥发生前通过增加外周静脉回流而避免晕厥或延迟晕厥发生。如长时间站立后可稍作屈膝动作、收缩腹肌或四肢肌肉等长收缩(双手紧握、屈肘、双腿交叉及足趾背屈)等。(3)保持心理健康:反复晕厥对儿童的心理状况可能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因为心理障碍而出现“精神性假性晕厥”发作。因此,让患儿了解到该类疾病预后通常相对良好,应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晕厥。多与患儿沟通,减轻心理负担,家长避免在患儿面前过分焦虑或恐慌,而应予以安慰和鼓励,必要时到儿童精神心理专科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4)适当体质锻炼:适当的活动有利于锻炼患儿四肢的肌肉泵功能。建议为患儿制定规律的体育锻炼计划,保证每日在家长陪护下进行有氧运动,以不出现不适症状的运动为宜。2.自主神经功能锻炼:(1)直立训练或倾斜训练:双脚足跟离开墙壁15cm,头枕部及后背上部靠在墙壁站立,家长看护下训练。站立时间以患儿耐受时间为佳,如从5min起,逐步增加至20min,坚持2次d。(2)干毛巾擦拭:以质地柔软的干毛巾反复擦拭患儿双前臂内侧及双小腿内侧面,每个部位5min,2次/d,以刺激外周神经,起到锻炼血管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作用。3.增加水和盐的摄入:建议保证每日充足的饮水量,达到保持尿色清亮的效果。适当增加食盐摄入量,或酌情应用口服补液盐治疗,大约3个月后进行评估。在夏秋季节、多汗或液体丢失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水和盐的摄入量。伴有高血压、肾脏疾病或者心功能不全的患儿不宜推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