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的病人都要给医生提供片子(影像学资料),如果能够尽快提供合格的片子,有助于医生尽快提供检查和治疗的建议。那么如何更好的提供合适的片子呢? 现在大家手里的手机都有非常好的照相功能,把手里的片子(核磁共振、CT片、X光片)放在白屏的电脑或者电视机上,当然最好是在医院专门的阅片灯上就更好了,都可以拍摄非常清楚的片子给医生。拍片子的时候,大家要拍清楚细节的部分,医生才能够给出准确的答复。否则,你糊弄医生,医生无法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 大家尽量上传这样的单帧照片,方便医生准备判断病情。不要怕麻烦,为了您的病情,辛苦一点。 下点评患者的照片,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 合格的片子,120KB。 照相方法:放在白天的窗户玻璃上,适合家庭拍照的方法。可以看出做检查的单位,说明照相的方法正确。提供了2张核磁共振矢状位和水平位的照片,照相机的镜头位置正确,是一个有拍照经验的摄影者的照片。许多病友拍出来的是斜着的片子,这是初次拍片要注意的。这种图片虽然非常好,还有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使用各种修图软件,把周围的背景裁剪掉等等。 缺陷:无法放大,辨认患者的年龄等信息。照片没有经过裁剪,周围看见了窗户外的风景。 报告单放置在一个黑色的背景下,字迹非常清楚。 这样整张片子上传,无法阅读。请大家一帧一帧的拍摄并上传。 结论:这个患者的资料比较全,但是也是看不清楚。建议:上传原图或者单帧拍摄 第二个 歪门斜照,无法提供帮助。 结论:这个患者的资料不全,无法提供帮助。 第三个 医生是如何收集患者的资料拍片的? X线片、CT片和核磁共振,三种方法齐全,是一个术前患者的合格的资料。可以为医生提供治疗、科研、教学使用的资料。 技术指标:这些照片的高度统一选择了400像素(pixel)。文件的大小为40KB。 点评:患者提供的照片可以使用大一点的像素,比如高度使用800-1000像素都可以的。文件的大小在50-150BK都是可以的。有助于医生看清楚患者的信息。如果患者在什么地方住过院,能提供一个简单的病例,更有助于医生的判断。 影像学资料统一使用了黑白模式。照片镜头位置好,周围的字迹分辨非常清楚。有大片,也有重点部位的小片的大模式。有助于看请清楚患者的整体病情和具体病情。能提供类似的影像学资料是最好的。 X线片:对观察患者腰部整体的信息非常重要。 侧位片 CT片对观察患者的突出是否有骨化非常重要,同时周围的字迹要清楚。 核磁共振有整体片,有重点片,非常有助于确定诊断和确定治疗的方法。 矢状位的中心片。 通过椎间盘的水平位,非常重要。 最好提供一个住院病例,最差提供一个门诊病例也好。 包括:一、主诉: 二、病例特点: 1、现病史: 2、专科情况: 3、辅助检查: 三、初步诊断: 还有一个方法:使用电脑,打开OFFICE里面的做幻灯的powerpoint软件,做一个空白的PPT,然后打开全屏。电脑即可显示一个白屏,调整到最大的亮度。放上原片子即可拍出合格的片子到手机。 最后医生和患者一起努力,获得一个良好的治疗结果。 患者请在网站上传JPG格式的照片即可,但注意要传原图,不能使用压缩文件,或者直接微信传原图。
腰椎退变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及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电脑操作员、会计、打字员、教师、司机、这些人们由于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体质相对薄弱,而且他们的腰椎间盘长时间承受着静压,"座族"人群的腰椎极易发生病变。 再就是长时间从事重体体力劳动或长期在寒冷潮湿的环境工作的人们的腰椎也极易发生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女性多发于孕产后,往往是突然发生的腰痛异常剧烈,活动有障碍,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青壮年人中常见,尤以体力劳动者或长时间坐立工作者多发,发病率男女无明显差别。 中青年人群中除了少数由外伤引起外,绝大多数是因为人们缺少保健意识,不注意休息,由肌体劳损而引发的。特别是一些驾驶员和文案工作者由于坐姿不正确或久坐,经常出现颈肩不适、腰痛、腿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导致腰椎病变的发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九期赴芝加哥圣安东尼医院研修体会 贵州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陈廷玉正式上班时间,在Rita的引荐下,我见到了我的导师Mitchell Goldflies教授,他知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同时也非常的风趣幽默,常常和学生们谈笑风生,每次见到我们起身向他问好,他总是摆摆手说:Relax,guys,we are friends。我们的学习安排是每周一、周三在圣安东尼医院上门诊,周二、周四早上手术,下午预约特需门诊,周五跟随导师到他自己的clinic开展诊疗工作。所有患者看病均需提前预约,一般情况下可同时提供6间诊室为患者服务,护士在单独的准备间为患者测量生命征后引领其进入诊室,随后通知resident及medical student,由他们去采集病史、整理临床资料并形成初步诊断,然后 Goldflies教授带着我们进入诊室和患者亲切问候后仔细进行体格检查,综合分析病情对患者提出诊疗意见。在跟随导师开展诊疗活动中有几个印象深刻的细节:1、导师可以直接叫出患者的名字,和在场的每一个家属握手,与患者就像是久违的朋友,偶尔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一些趣事,诊疗结束后会雷打不动的问患者:Any questions?2、无论患者是初诊还是复诊,专科体格检查都会仔细做,不会遗漏体格检查。3、业务学习随时开展,不定时间,比如这一时段预约患者未到,利用半小时或四十分钟给大家讲课,形式多样,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互动、探讨。4、诊疗规范,遵循指南,尤其在手术适应症的把握上异常严格,保险公司可以拒付不恰当的治疗所产生的医疗费用。5、患者住院前所有的检查结果都必须拿到,根据门诊安排的日期住院,当天入院当天手术,一般患者会在早上5点左右到医院进行术前准备,6点多开始麻醉,7点第一台手术开始,手术室器械及设备精良,手术强调同质化。6、常规手术当天出院,严重的一般住院1-2天,门诊经常见到带着引流管来复诊的病人。7、通知患者出院患者就出院,否则将影响其信用度,保险公司也会拒付住院费。在三个月的学习中的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1、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尊重、隐私的保护和人文关怀体现在每一个细节,记得有一次儿科的一个研修医生因为感冒给导师请一天假,导师立马准假的同时不忘叮嘱一定要完全好了再去上班,以免对院内的患儿造成不利影响。2、对患者充分尊重。这体现在对待患者的方方面面,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贫富。使患者拥有最佳的就医体验。3、不计成本的为患者提供服务。耗材、物资的使用让我觉得非常浪费,同时为保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也是不遗余力,很多可以反复消毒使用的器械在这里成了一次性用品。4、年薪制解放了医生的经济压力,丰富的商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解放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十多万的医疗费用患者只需承担1-2千美金。5、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不管是平时的带教还是手术当中,导师绝对是手把手教学,放手不放眼。在研修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充分利用周末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讲座及提供义诊等服务,组织每周一次的英语沙龙学习增进同学们的友谊并提升英语水平。再次感谢省、市卫健局和医院领导与北京华通国康公益基金会(BHGF)所搭建的学习平台,感谢圣安东尼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对我的悉心照顾与培养,感谢科室领导、同事及家人为我解决了后顾之忧得以安心学习,感谢一同研修的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上对我的无私帮助。三个月的研修生活很短暂,但却让我受益匪浅,开阔了眼界,促进了反思,提升了素质,理清了思路,真的是学有所获,面对未来,任重道远,它将是我今后工作中的一个加油站和新的起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九期赴芝加哥圣安东尼医院研修体会 贵州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陈廷玉在省、市卫生健康局和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华通国康公益基金会(BHGF)所搭建平台的帮助下,通过严格的层层选拔我有幸得到了前往美国芝加哥圣安东尼医院研修三个月的机会。下面我将此次研修的见闻体会与大家分享。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2月16日,经过13个小时的持续长途飞行,我和来自全国各地三甲医院的11位医务人员抵达了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走出O’Hare机场的一刹那,虽然冷风刺骨,但是一想到能在全世界医疗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学习,心里满满的激动顿时削减了不少寒意,暖心的接机人员把我们送到了位于芝加哥Chinatown的公寓,在这里,Terry和雪碧早已准备好了水饺和面条来招待饥肠辘辘的我们,让我们突然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安顿好住宿简单休整后,负责医院外事管理的Rita和Jennie带着我们参观了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圣安东尼医院。该院始建于1891年,位于芝加哥的西部,是一所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以信仰天主教的非盈利性教会社区综合医院,致力于芝加哥西部和西南地区的健康服务。主要以母婴保健、产科、儿科、新生儿、骨科、急诊、康复和精神卫生专业及社区健康教育见长。同时,该院还是芝加哥大学医学院、伊利诺伊州大学附属医学院、杰克逊公园医院基金会、圣约瑟夫医院、罗莎德富兰克林大学医学与科学院及罗斯大学医学院等的教学医院。秉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理念——无论国籍,宗教信仰和支付能力的病人都可以得到医院的医疗,救护和救助。在医院的会议室里我们签署了很多关于保护患者隐私的法律文书,因为在美国对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极其严格,未经患者同意的拍照是绝对不允许的,患者隐私一旦泄露,可以通过律师将医院告到关门大吉,此外,美国的医院进出必须要核实身份,甚至更大的医院会设置安检通道,所以,一张小小的胸牌就是我们进出医院的通行证,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因为拥有这一级别的胸牌可以进入Physician cafeteria,那里只允许在职签约医生进入,而其他工作人员则无此权限。最后,负责医院安保的工作人员详细告知我们学习期间发生紧急情况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知识总结:手足口病来了,这些帖子不可不看!(楼主呕心沥血整理) smile大月半 04-10 16:25 最近手足口又进入了流行期,论坛已经有了帖子,现在整理一下,方便大家查找。 1. 关于手足口疫苗,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作者:刘冲 来自:儿科时间 国家卫生健康委 4 月 9 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并表示 3 月份以来病例报告数开始上升,手足口病逐渐进入流行期。鉴于手足口病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多由 EV71 为主,要求各地加强 EV71 灭活疫苗接种指导,提高疫苗的接种率。 本文着重介绍了手足口疫苗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要点,整理如下: 1. 为什么要接种手足口疫苗?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 5 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 90%[1]。症状轻重不一。 轻者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少数重症病例: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甚至出现肺水肿、肺出血和/或循环功能障,病情进展迅速,可致死亡 [2]。 目前我国手足口病的病原主要是:肠道病毒 71 型(Enterovirus type 71, EV71)、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Coxsackie virus group A type 16,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其中 EV71 占到重症病例的 74% 和死亡病例的 93%[1]。EV71 感染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但及时接种 EV71 疫苗,为预防重症手足口病提供有力武器。 目前我国的 EV71 疫苗主要有 3 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2. EV71 疫苗的主要成分是是什么?必须接种吗? EV71 疫苗是全病毒灭活疫苗,该疫苗属于二类疫苗,不属于国家预防接种程序的范围,如果接种,需要在知情、自愿、自费前提下接种,费用大约 200~300 元/支,全程接种费用约 400~600 元。 3. EV71 疫苗的接种对象是? ≥ 6 月龄易感儿童,越早接种越好; 鼓励在 12 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对于 5 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EV71 疫苗。 4. 接种几次?接种剂量及方式是? 目前 EV71 疫苗接种程序为:基础免疫程序为 2 剂次,间隔 1 个月; 接种途径及剂量: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每次接种剂量为 0.5 mL。 5. 患过手足口病,是否还要接种? 如果既往感染的手足口病明确是由 EV71 病毒引起的,无需再接种 EV71 疫苗; 如果所患手足口病是由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或者无病原学诊断结果的,可选择接种; 注意:即使已经接种了 EV71 疫苗但仍然可能感染非 EV71 病毒所致的手足口病。 6. 接种 EV71 疫苗安全吗?可能出现什么反应? EV71 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接种后的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红、硬结、疼痛、肿胀、瘙痒等,以轻度为主,持续时间不超过 3 天,可自行缓解; 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易激惹等,呈一过性。 7. 接种 EV71 疫苗后保护效力如何? 和其他疫苗一样,接种 EV71 疫苗后不一定产生 100% 的保护效果,但是对于 EV71 感染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在 90% 以上;对 CV-A16 感染手足口病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无保护效力。 8. 接种后免疫保护的持久性如何? 现有资料认为:接种后 56 天到 8 个月,EV71 中和抗体滴度有所下降,8~14 个月抗体水平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抗体阳性率未见下降。免疫后两年的观察结果显示,中和抗体水平和临床保护效力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9. 接种的禁忌证是什么? 对疫苗的任何一种成分过敏的孩子、正处于发热的孩子、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孩子不适宜接种。 10. 什么情况下需要谨慎接种? 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者; 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接种本疫苗产生的免疫应答可能会减弱。接种应推迟到治疗结束后或确保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对慢性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即使基础疾病可能会使免疫应答受限,也应推荐接种; 未控制的癫痫患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患者。 11. 应用 IVIG 的患者如何接种 EV71 疫苗? 接种 EV71 疫苗与接受 IVIG 治疗的患者应至少间隔 1 个月,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12.EV71 能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吗? 现阶段暂不推荐 EV71 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建议 EV71 疫苗与其他疫苗接种间隔 2 周以上。 13. 不同企业疫苗的能序贯接种吗? 现阶段建议使用同一企业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暂不建议使用不同企业疫苗完成接种程序 14. EV71 疫苗与其他疫苗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 ? EV71 疫苗属于第二类疫苗,如果和第一类疫苗接种时间发生冲突,应优先保证第一类疫苗接种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祛痰剂,适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引起的痰液粘稠、咳痰困难,也用于早产儿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 氨溴索之所以能够在临床上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1)能够刺激 ‖ 型肺泡上皮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促进支气管上皮修复,改善纤毛上皮粘液层的转运功能; (2)可增加浆液腺分泌,使痰液中的黏多糖蛋白纤维断裂,促进黏痰溶解,显著降低痰液黏度; (3)可增强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改善通气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 (4)具有抗氧化及减少炎症介质释放的作用; (5)与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红霉素等抗菌药物合用时,可增加这些药物在肺部的分布浓度,提高抗菌疗效。 1. 超给药途径用药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说明书上明确指出,该药需缓慢静脉注射给药。但临床上很多医生喜欢将其用于雾化治疗,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发挥作用,并根据临床经验判定雾化效果不错,安全性似乎也并无不妥。 氨溴索注射液能否用于雾化治疗,目前仍有很大争议。 不建议用氨溴索注射液进行雾化有以下几种原因: (1)雾化颗粒直径: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后,粒径难以控制在 0.5~10.0 μm 之间,不能最大程度沉积于气道和肺部; (2)理化性质:氨溴索注射液为强酸弱碱盐溶液(pH 5.1),而生理状态下人体气道表层粘液本身为中性,酸性的雾化刺激气道可导致气道痉挛引起呼吸困难,尤其在 COPD 患者中较为明显; (3)辅料因素:目前国内并无专门的氨溴索雾化制剂,所用的都是氨溴索注射液配置的雾化剂,药物中辅料的安全性尚不明确。且药物中含有防腐剂,雾化吸入后有诱发哮喘发作的风险。 虽然国内有一些关于氨溴索注射液雾化治疗肺部疾病的研究 [3,4],其结果表示氨溴索注射液雾化效果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每项研究中氨溴索注射液的使用剂量相差甚远,且治疗时间短,受试者均未进行随访,故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观察评价。 2016 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中指出:我国尚无氨溴索雾化制剂,不推荐雾化使用氨溴索注射液 [2]。 2. 超剂量用药 临床上不少医院或科室,对于非危重的呼吸疾病患者,氨溴索注射液的用药剂量可以达到 60 mg bid 甚至 90 mg tid 静脉推注,远远超出说明书规定的 90 mg/d 的最大用量。 有研究报道 [5],大剂量氨溴索(15 mg/kg/d 或>1000 mg/d)对 ALR/ARDS 患者肺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主要涉及 3 个方面的机制: (1)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 (2)减少超氧化物阴离子及过氧化氢等的生成,减轻肺氧化性损伤; (3)减少多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过度炎症反应所引起的肺破坏作用,从而抑制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维护上皮细胞的完整,减少液体渗出和水肿的程度,进而在 ARDS 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外科手术患者中,超剂量使用氨溴索现象更是常见。有研究称 [6],超剂量使用氨溴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术后呼吸系统症状,减少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术前应用还能减少手术时机械损伤造成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下降,起到良好的肺保护作用。 3.不良反应 大剂量氨溴索仅用于 ARDS 和严重肺挫伤等重症患者,在常规患者中的应用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且超剂量使用氨溴索也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上升。 2011 年 1 月 1 日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8] 共收到有关盐酸氨溴索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 2973 例,严重病例报告 169 例,其中有 79 例为儿童用药病例,用药剂量超出范围的病例占 64.56%。 儿童患者超剂量使用氨溴索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7],在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患者中,10 岁以下患儿所占比例高达 45.7%,其中超剂量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占 43.75%。 综上所述,氨溴索注射液不论是超给药途径还是超剂量用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都不明确,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而且,超药品说明书的临床经验性用药,由于缺乏正式的安全性评价,在我国尚无相关法律保护,故而不建议采用。
1. 浓度不能太高,< 0.3% 为安全。也就是众所周知的 500 mL 盐水加入 1.5 g kcl。其实,在微量泵广泛使用的前提下,考虑到很多心衰患者需要限制液体量,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作为第一推荐。因为做完这一步,下面很可能就要准备抢救心衰。如果患者血钾很低,很多时候这一做法也是杯水车薪。因此,患者如果能口服或者胃管肠内补钾,还请尽量选择口服和肠内。 2. 患者血钾非常低,或者患者血钾非常低,或者无法肠内补钾,还需要控制液体量。个人建议,记住一个新的「金科玉律」,就是速度,输入钾量应控制在 20 mmoL/h 以下,使用微量泵即可。 3. 见尿补钾。钾是通过尿排泄的,补进去,出不来怎么办?所以一般要求尿量 > 500 mL/24 h 或 30 ~ 40 mL/h。问题是,有的患者就诊时没有尿,难道非要等到患者排尿?太机械!很多患者,发生了休克。 4. 注意监测血钾浓度,防止出现高血钾。补钾莫机械:分清情况再补充很多资料中,提到了总量需要补多少,分几天补。说实话,我不想记录那么多数据,为什么呢?非常多的疾病都可表现为低钾血症,不能单纯的记录几个数据就「打天下」。有时候,患者确实有低钾血症,但是,却不需要刻不容缓的补钾。比如,夏天常见的胃肠炎,患者因为呕吐和腹泻导致低钾。如果没有症状,没有心电图改变,患者很快就会恢复。没有必补钾问题总结低钾血症靠简单检验即可做出诊断,但是其病因往往复杂,需要明确低钾的原因,才能正确治疗。 诊断时,一般要先结合病史,明确有无引起失钾的病因,如摄入过少,胃肠道失钾,排钾利尿药失钾,使用葡萄糖同时应用胰岛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特殊中毒,如棉籽油食用病史等。排除以上常见情况后,仔细观察患者,有可能会发现患者的特殊面容和特征,如甲亢面容,库欣综合征体征等,依据可能的病因进行相关检查。
药物进入乳汁机制—主要是扩散作用 药物进入乳汁主要通过毛细管壁进入排列于小泡的小泡细胞扩散进入乳汁; 药物必须通过双层脂质膜进入乳汁,在产后头三天小细胞间隙比较大,大部分药物、母体免疫球蛋白、母亲活性细胞等能进入乳汁中,一周后小泡在催乳素的影响下水肿,间隙关闭,药物及其他物质减少 影响药物进入乳汁的因素 1.药物在母亲血浆达到高浓度 2.低分子量(<500) 3.低蛋白结合率 4.易进入脑组织 CNS药物具有活性,乳汁浓度高,多数药物相对婴儿剂量>5% 其他因素 脂溶性:脂溶性越大的药物越容易进入乳汁,另外具有中枢神经活性的药物也容易进入乳汁,如地西泮脂溶性较强,可分布到乳汁中。 蛋白结合率PB:蛋白结合率越高的药物,进入乳汁的量越少,如华法林 分子量:小分子药物(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退热药,是目前应用最普遍也是目前认为最适合儿童使用的退热药,可是,您真的了解这两个药吗? 1.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退热药吗? (1)布洛芬(Ibuprofen) 和萘普生一样属于芳基丙酸类解热镇痛药,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当,对血小板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延长出血时间,但在常规治疗剂量使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与对乙酰氨基酚相似。 (2)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Paracetamol) 又称醋氨酚、扑热息痛,Panadol、Tylenol、Fortolin 等都是这类药物,为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其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类似,但抗炎作用极弱(可能与药物对机体不同酶的敏感性差异有关),对凝血机制无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毒副作用少,较易耐受,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很多复方制剂的感冒药里都有它的存在。 2.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有什么不同吗?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属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的作用,从而达到使发热者退热、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感等作用,但对体温正常者是无影响的,不会使其体温降低。 两者的退热效果是相似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对而言,单次剂量的布洛芬退热作用相对较强,降温维持时间相对较长,但对乙酰氨基酚体温下降的速度在口服后半小时比布洛芬更明显。 3.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儿童退热药安全吗? 没有一种退热药是绝对安全的,而且都有过敏的可能。但总的来说,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较轻微,在儿童中应用是较为安全的。 儿童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耐受性都是差不多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与年龄无关,如果没有禁忌证,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可作为患儿退热药的首选。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儿科医生和家长都应该重视其不良反应,不要随意使用,如实需使用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来综合计算(其中体重是优先考虑的)具体的给药量,应避免用药过量和用药过频。 4.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有什么不同吗? (1)布洛芬的副作用 主要为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15%),与食物同服,可减轻其胃肠道刺激。 这些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灼热感、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饱腹感等,一般都较轻微。 另外,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者不足 1%,出现头痛、嗜睡、眩晕、耳鸣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者约 1%~3%。 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下肢水肿、肾功能不全、皮疹、支气管哮喘、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 (2)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 主要是反复多次的应用,超剂量所致,同时由于混合了病毒感染的因素,易引起肝炎。 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规治疗剂量仅偶见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不良反应,少数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皮疹、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 但若治疗剂量的反复多次使用,尤其是高剂量长期用药,可引起肝转氨酶增高,但未见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的报道;超剂量使用可导致肝功能明显异常,有造成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报道。 5. 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时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布洛芬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故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儿禁用。 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如血友病)的患儿需慎用。 脱水或水分补充不够等低血容量的患儿使用布洛芬退热可增加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另外,罹患水痘的患儿使用布洛芬则可增加 A 组链球菌感染的风险。 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对对乙酰氨基酚通常不发生过敏,但<5% 的阿司匹林过敏的患儿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可能会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服用剂量不应超过推荐剂量,否则可能引起头痛、呕吐、倦怠低血压及皮疹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轻至中度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心肺疾病患儿应慎用。如果患儿出现黄疸症状需立即进行肝功能测试。 如果伴有持续的呕吐、腹泻或液体摄入不足,出现明显的脱水者需及时处理,积极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如患儿出现囟门下陷、口唇干燥、眼眶下陷、少泪、虚弱等时意味着已经脱水了。若发现患儿具有脱水征时应注意补液,对于正处于哺乳期的患儿来说,最合适的液体就是母乳。
雾化吸入是呼吸科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雾化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迅速,疗效好且全身不良反应少。但临床上,关于雾化姿势、持续时间、雾化液用量等方面仍存在众多误区。 针对临床上常提出的家长疑问,我归纳总结出以下要点。 疑问 1:雾化姿势有要求吗? 雾化姿势可以选择站立,保持上半身直立或者半仰卧的姿势。正确的雾化姿势应该是患者感觉最舒适的姿势。不要选择平躺时雾化,平躺时潮气量小,不仅会引起小儿憋气等不适,还会使有效气体交换减少,有效吸入肺部的药量减少。另外,考虑到雾化液倾倒的风险,所以不要完全躺卧。 疑问 2:雾化治疗要持续多长时间? 通常雾化时间(给予一剂药物的时间)取决于雾化药物的量和进入雾化器的驱动气流量。药物用量越大、气流量越低,则雾化时间越长。实际操作中,随着溶剂的蒸发、储罐内药液的浓缩、气雾中药量的减少,气雾微粒将增大,雾化效果也会变差。雾化吸入治疗时间一般以 5~15 min 为宜。 疑问 3:雾化液,加多少量才合适? 由于雾化器本身的结构问题,临床常用的喷射雾化器,使用时约有 1~3 mL 的液体无法雾化,附着在挡板和储液罐内,这部分液体是无效体积(死腔容量)。增加雾化器里的溶液量(填充量)能减少药物因无效体积导致的剂量损失比例,但这样也会导致雾化时间延长。考虑到这两种因素,通常建议单次雾化液的体积在 3~6 mL 为适宜。 疑问 4:雾化吸入,嘴吸还是面罩吸? 事实上,雾化吸入可采用吸嘴或面罩给药,但吸嘴通常是更优的选择。 原因一,面罩吸入可发生药物在面部和眼部的沉积。尤其是在给予抗胆碱能药物时,这些药物的沉积可能会导致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和青光眼的恶化。 原因二,面罩给药时,药物也会经鼻腔吸入,导致药物大量沉积在鼻咽部。所以,雾化给药时应该优先选择通过吸嘴吸入,同时提醒患者治疗时紧闭双唇。 对于持续雾化治疗的患者,为了提高患者依从性也可以采用面罩雾化,但选用密闭性好的面罩,同时引导患者用嘴吸气。 但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于3岁以下小婴儿,建议用面罩吸入,3-5岁,可使用都保等干粉剂或气雾剂加储蓄罐配合使用,对于5岁以上可配合的儿童,可直接使用都保吸入。 疑问 5:喷射雾化的气体量如何调节? 雾化效果与气雾粒径大小及单位时间内的气雾量有关,而较高的气流量可以产生更多量的气雾和更小的粒径的气雾。通常情况下,药液体积为 4~6 mL、驱动气流量 6~8 L/min 可产生理想的气雾量和雾化微粒。 疑问 6:雾化时采用何种呼吸模式? 患者的呼吸模式影响着气雾剂在下呼吸道的沉积量。呼吸频率快且吸气容积小时,肺内沉积较少。吸气流量过快,局部易产生湍流,促使气溶胶因相互撞击沉积于大气道,导致肺内沉积量下降。吸气容量恒定时,随着潮气量的增加、吸气时间延长,深而慢的呼吸更有利于气溶胶的沉积。因此,应当鼓励患者在雾化时采用正常潮气量的慢呼吸模式,间断采用深呼吸的慢呼吸模式。 疑问 7:什么是雾化「治疗矛盾现象」? 少数患者在雾化治疗后支气管没有舒张,反而诱发支气管痉挛的现象,称之为「治疗矛盾现象」。其产生的可能原因包括,雾化液非等张、雾化液中防腐剂或稳定剂诱发、雾化温度过低、对雾化液过敏等。 临床一旦出现「治疗矛盾现象」应积极寻找原因,同时注意避免使用含防腐剂的雾化药液。 注意提醒患者由于雾化液的蒸发导致温度降低,雾化时应将雾化器牢牢握在手中减少雾化器温度的降低。 疑问 8:如何减少雾化治疗相关感染? 与雾化相关的感染有:雾化器或吸入药物的污染,以及病原体在患者之间的传播。感染源包括:患者气道分泌物、残存的溶液以及患者的手。 因此,雾化器需要及时消毒、每位患者之间必须更换雾化器,同时尽量使用单一药液雾化。 对于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以 1:5000 的制霉素溶液涂抹口咽或者用药后及时漱口可以有效避免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 疑问 9:如何避免雾化药物不良反应? 不同的雾化药物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如β受体激动剂雾化时可能出现心动过速、血压改变、精神状态改变、肌肉震颤等;M 受体阻断剂雾化时可能出现口干、心动过速、视物模糊、排尿困难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雾化时出现口咽部不适、声音嘶哑等。 这些都是药物固有的不良反应,通常无法完全避免,因此在雾化治疗期间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变现,出现异常时及时停药。 注意: 雾化治疗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给药; 避免使用非雾化药物雾化给药; 避免雾化对呼吸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碱性药液、高渗盐水、蒸馏水、油性药液等) 避免使用中成药雾化吸入,因为中成药液体制剂大多杂质成分多,颗粒较大,长期雾化吸入堵塞肺部毛细血管和肺泡。